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苏科版高三地理下册月考试卷66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春雷是大地温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冷空气活动频繁交汇所致.读我国初雷(春天第一次打雷)日期分布图;回答问题.我国初雷时空分布的差异,主要不是因为()
A.纬度B.大气环流C.洋流D.地形2、【题文】下面国家中,地跨欧亚两洲的是()
A.土耳其B.伊拉克C.伊朗D印度3、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降雪量B.温度C.光照D.地形4、读“我国某省2011年与2030年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图”;近几年,该省可能面临的社会问题是()
A.老龄化的速度加快B.养老负担重C.就业压力大D.劳动力短缺5、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特点。下图为中国省级行政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图,据此分析形成图中甲、乙两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甲省是能源生产大省,乙省是能源消费大省B.甲省经济总量小,乙省经济总量大C.甲省森林覆盖率低,乙省森林覆盖率高D.甲省以重化工业为主,乙省产业结构轻型化6、该图直接反映了地球有高级智慧生命存在的条件是()A.适宜的大气成分B.适宜的日地距离C.适宜的大气密度D.水的形成7、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回答14-16题。
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A.从事商业活动B.留守子女上学C.兼顾务工务农D.扩大种田规模评卷人得分二、双选题(共8题,共16分)8、图13为某种产业世界范围内转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影响该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力是A.打破贸易壁垒B.产业升级换代C.占领消费市场D.新技术的发展2.该产业迁出地区应优先发展的是A.原料密集型产业B.资本密集型产业C.技术密集型产业D.能源密集型产业9、【题文】下列四种气候类型中属于同一自然带的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10、【题文】下列外力作用与地貌类型组成正确的一组是:。A.风化作用雅鲁藏布大峡谷B.搬运作用云南路南石林C.侵蚀作用广东韶关丹霞地貌D.堆积作用珠江三角洲11、【题文】容易导致洪涝的强降水常是由于下列哪些天气系统形成:
12、【题文】缓解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办法是。A.大力减少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量B.科学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探索新资源C.使再生资源不断再生,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D.大力进口我国缺少的各种自然资源13、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下图),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大力发展铁路运输,体现其优势的是()A.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B.修建总成本低C.运输快捷,灵活方便D.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14、该月份()A.甲地盛行东北风B.甲地盛行东南风C.乙地的气候特征是炎热干燥D.乙地的气候特征是温和湿润15、贵州省防治石漠化的措施主要有A.合理发展立体农业B.退耕还林还草C.大力推广太阳能D.全面实施坡地改梯田工程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6、读图文(如图)材料;回答问题.
天津近;现代工业集聚地经历了由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附近→市区海河两岸、铁路沿线→市区边缘→滨海地区、卫星城镇的变化过程.
(1)引起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除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外,还有____;工业集聚地的变化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是____.
(2)据图中信息说明,该区域城镇体系构成的主要条件是____,____等;京、津两城市都建有中心商务区(CBD)的共同条件是____.
(3)图中所示调水工程建成后,将对调入区自然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
近年来;天津北部山区开发了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城市游客前来观光;采摘果蔬、吃农家饭等.
(4)山区农家乐旅游活动吸引城市游客的原因是____;这种旅游活动对区域文化的积极影响是____;若游客数量大幅度增加,旅游管理部门应根据____,合理控制游客数量.17、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____、____.
(2)图中C点的经纬度是:____、____.
(3)图中各点中,位于热带的有____,位于温带的有____.
(4)图中各点位于东半球的有____,位于西半球的有____.
(5)图中A位于B的____方位,C位于B的____方位.
(6)图中A与E的距离为____千米.18、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M地的风向____.比较M、N两地相较____地风力大;并说明原因.
(2)图甲中天气系统A为____;说出该天气系统到达北京时的天气状况.
(3)在图乙中画出875、900、925百帕三条等压线,并判断该图所示天气系统的类型为____;在该系统控制下的一般天气状况为____.19、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森林;矿产、湿地等资源丰富,哈尔滨市是东北地区交通枢纽.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1)甲、乙、丙、丁四城市中,每年夏至日这一天,最早看到日出的是____,在煤矿资源开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是____;家具制造业是乙城市的支柱产业,该地发展家具制造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
(2)松花江一年有两次汛期,分别是____和夏汛;从内、外流区来看,A地属于内流区,其原因是____.
(3)2012年,哈尔滨市最主要的工业部门是____;哈尔滨市发展该类工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有哪些?
(4)三江平原是我国著名的湿地.分析三江平原湿地的形成原因,并推断开垦三江平原对环境产生的主要危害.20、读“某城市地域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城市地域结构属于____(A;同心圆;B、扇形;C、多核心)模式.
(2)若图中字母代表的功能区有中心商务区;批发和轻工业区、高级住宅区、中级住宅。
区和低级住宅区.则代表中心商务区的是____;代表批发和轻工工业区的是____;代表低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处可能形成高级住宅区,理由____.21、如图为北太平洋周边区域图;图中AB为晨昏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晨昏线AB是____线(晨线还是昏线),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点钟。
(2)图示时间内,R海域的大洋环流流向是呈____方向旋转,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
(3)P、Q两地纬度相当,但两地降水差异很大,其中降水最多的是____,其原因是____.
(4)旧金山一月的气温高于诺斯克,原因主要是____.22、【题文】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均影响风速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1年10月29日02时54分在秘鲁附近海域(南辟14.5°,西经76.0°)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0.0公里.
材料二:秘鲁附近海域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
(1)地震震源位于____层以上的岩石圈.秘鲁位于____地带;属地震多发国家.
(2)秘鲁沿岸的自然带主要为____,其分布特点有____.这种分布特点属于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地域分异现象,其主要影响因素有____.
(3)试评价秘鲁沿岸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区位条件.____.评卷人得分四、材料题(共3题,共18分)24、如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1991年和2008年R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
。年份水田草地林地草地园地城镇陆地水域滩涂未利用地199148.0414.4718.720.340.219.657.960.350.22200841.879.8917.270.040.0323.916.350.630.01(1)描述图示区城地形的主要特点.
(2)分析R河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
(3)据表归纳的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4)分析R河三角洲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25、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美国东北部钢铁工业区随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区位变化.19世纪.A是主要的钢铁工业中心;享有“钢都”的美誉.随着A(匹兹堡)工业中心的逐步发展,涌现出了底特律;芝加哥、布法罗等工业中心,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生产的需求,大规模开采铁矿和煤矿,而且还大量地从外地输入资源.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弃物严重污染了本地环境,五大湖区许多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大量外迁,被誉为“冰雪带”,与南方蓬勃发展的地带形成鲜明的对比.
(1)图中“A”城市发展成为钢铁工业中心的区位优势有:①____;②____.
(2)19世纪70年代A城市迅速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中心,享有“钢都”之称.其区域阶段处于____.
(3)二次大战后,因钢铁地位的下降,A城市失去了往日的辉煌.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本区人口曾经大量外出,其迁移的主要方向是____,试分析迁移的原因____.
(4)二战后的一段时间,五大湖地区经济陷入困境,为了改变区域衰退的局面,美国东北部区域推出了庞大的复兴计划,列举其主要措施____.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非洲安哥拉区域图及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
(1)图中A城年均温在22℃左右;素有“春城”的美誉,试分析原因.
(2)比较甲;乙两地降水特征的差异;试分析成因.
(3)描述该国西部区域等高线的分希特怔.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分析】春雷是大地温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冷空气活动频繁交汇所致.
初雷(春天第一次打雷)与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有关.
我国初雷时间分布由南向北推迟.【解析】【解答】解:A.我国低纬度位置;大地温度升温早,初雷早,故不符合题意;
B.我国东部是季风气候;开春后,大气环流为东南季风,我国东南为迎风岸,初雷早,故不符合题意;
C.洋流对沿岸迎风坡影响大;对内陆几乎无影响,故正确;
D.山地迎风坡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易产生雷电,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2、A【分析】【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土耳其跨亚欧分界线土耳其海峡两侧。【解析】【答案】A3、B【分析】【分析】根据材料;云量差异分布不明显,因此影响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可能是降雪量,A错。由于当地盛行偏东风,且越靠近海洋,海洋性越明显,冬季气温越高,因此东部积雪深度小于西部积雪深度,主要因素是温度,B对。云量差异不明显,因此光照差异不大,C错。此地区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地形差异不明显,D错。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影响区域积雪深度的因素。4、C【分析】【分析】由图可知;与2011年相比,该省2030年老年人口数量明显增加,而70岁以上的人口与2011年相差不大,说明70岁以上人口死亡较多,死亡率较高。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各年龄组人口的变化趋势,进而分析带来的影响,因此人口年龄结构对比图的判读是解答本题的突破口。5、D【分析】【分析】根据图中各行政区轮廓可知;甲省是山西省,该省煤炭资源丰富,以煤炭为基础形成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称为高碳区;乙省为广东省,该省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能源的需求量大,但该省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区,即产业结构轻型化,消耗的能源少,排放的二氧化碳少,成为低碳区。故选项D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6、B【分析】解:读太阳系示意图;该图直接反映了地球有高级智慧生命存在的条件是适宜的日地距离.
故选:B.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宇宙环境太阳光照稳定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安全的宇宙环境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面有适宜的温度,水以液态存在.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年变化都较小,适合生物生长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年变化都较小,适合生物生长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有适宜的自身条件和安全的外部环境.【解析】B7、C【分析】解:“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可以满足本地务工农兼业农民的需求;在村务农;在中心集镇务工,所以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农民务工务农兼顾。居住城镇更易方便从事商业活动;为方便留守子女上学,需要就近居住在学校附近;扩大种田规模需要居住在乡村。
故选:C。
城市功能区的特点: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功能区。工业区现在一般分布外围;沿交通干线分布。商业区大多成团状和条状,并且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地区。城市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大城市中,还会形成文化区;行政区等。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城市功能分区,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解析】C二、双选题(共8题,共16分)8、略
【分析】1.产业转移主要是将原主导产业移走,积极发展新的主导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受新技术的发展影响促进产业发展。2.产业升级,进一步发展的是技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解析】【答案】1.BD2.BC9、C|D【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亚热带季风气候发育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中海气候发育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发育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类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不同气候类型形成的植被带类型,而自然带类型即是以植被带的类型来确定的。注意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下形成的自然带的差异。【解析】【答案】CD10、C|D【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由于受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A错误;云南的路南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作用而形成,B错误;丹霞地貌是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C正确;珠江三角柱位于河流入海口,属于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结合选项的地貌景观从内外力作用的差异和外力作用的分类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注意外力作用的动力形式的差异。【解析】【答案】CD11、A|C【分析】【解析】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A图表示冷气团主动进攻,为冷锋图示,可能带来强降水;B图冷气团后退,判断为暖锋,一般形成连续性降雨,强度较小;C图表示气流上升,判断为对流雨,强度大;D表示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解析】【答案】AC12、B|C【分析】【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利用现状及解决措施。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量少。所以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应该提高利用率。可再生资源需要合理利用,保证其能永续利用;非可再生资源应当节约利用。所以缓解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办法是科学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探索新资源,使再生资源不断再生,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所以本题选择BC选项。【解析】【答案】BC13、A,D【分析】【分析】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大力发展铁路运输;其优势的是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A对。铁路修建总成本高,B错。运输快捷,受轨道限制,灵活性差,C错。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D对。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区域自然带类型及特征。14、BC【分析】解:由图知;甲地该月份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吹东南风;乙地位于38°N大陆西岸,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
故选:BC.
30°附近为副热带高压;一月份南移;七月份北移.根据图中气压分布的规律,可知该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影响,获取图中信息和掌握相关知识即可.【解析】BC15、AC【分析】1.【分析】本题考查区域石漠化的自然条件;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该地区主要位于中国南方地区以及西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是石漠化本质上属于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成因主要是降水较多,并且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水容易渗漏。
【解答】由图可知;该地区主要位于中国南方地区以及西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是石漠化,本质上属于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成因主要是降水较多,并且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水容易渗漏,故AC正确,与土壤深厚以及河流径流量大无关,故BD错误。
故选AC。
2.【分析】本题考查区域防治石漠化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区域地理特征,综合分析。
【解答】AB.贵州属于我国西南地区;防治石漠化的主要措施一定要因地制宜,符合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可以发展立体农业,同时退耕还林还草。故AB正确。
CD.贵州地区太阳能资源不丰富;同时部分地区可以实施坡地改梯田工程,不能全部实施,故CD错误。
故选AB。
【解析】。【小题1】AC【小题2】AB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6、城市规模扩大(利用廉价土地、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变了城市功能区的分布(使城市功能区更加明确、促进城市功能区的分化).城镇之间交通便捷(城镇之间形成了交通网络各城镇功能不同(各城镇分工明确)城镇规模大小不同(城镇形成等级序列)人口规模大(都是超大城市、服务范围广、经济发达)(答出其中两项即可)补充水源保护动植物资源;调节区域气候;促进水循环;保护湿地;缓解地面沉降.(答出其中两项即可)城乡景观差异大(山区景观有特色、山区民风民俗有特色)助于城乡文化交流环境容量【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热点区域环渤海经济圈相关问题,解答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主要考查了工业的区位因素的变化以及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城市的体系作用;南水北调的对调入区的有利影响,山区农家乐的对区域的带来的影响.【解析】【解答】解:(1)读图需要结合材料分析;材料给出的变化过程实际反映是工业区位的变化,除交通运输外,城市的地价,城市环境问题,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等方面的影响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又会形成工业区,工业区变化会改变城市功能区分布.
(2)关键是理解题目问题含义;“体系”形成条件可以从交通条件,各城镇功能互补性,规模大小等方面入手.要建设高级中心商务区必须有庞大的消费人群,京津两城市都有这个优势.
(3)天津是南水北调的调入地区;南水北调对调入地有利影响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但是本题要求对自然环境方面回答.如:缓解水资源不足问题;调节局部小气候、促进水循环、保护湿地、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减缓地面下沉等.
(4)本题考查旅游地理的内容.山区农家乐吸引城市游客是由于山区利用其景观的特色发展旅游业;增加收入,同时加强了城乡间的文化交流,加强了联系.随着游客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必须根据旅游地的环境容量进行合理控制,保护好旅游资源.
故答案为:
(1)城市规模扩大(利用廉价土地;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变了城市功能区的分布(使城市功能区更加明确、促进城市功能区的分化).
(2)城镇之间交通便捷(城镇之间形成了交通网络);各城镇功能不同(各城镇分工明确);城镇规模大小不同(城镇形成等级序列).
人口规模大(都是超大城市;服务范围广、经济发达).(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3)补充水源;保护动植物资源;调节区域气候;促进水循环;保护湿地;缓解地面沉降.(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4)城乡景观差异大(山区景观有特色、山区民风民俗有特色);有助于城乡文化交流;环境容量.17、32°S90°E40°N170°EFABCEABECF西北东北444【分析】【分析】主要考查了经纬网的相关知识.读图,A点的地理坐标为(32°S,90°E),B点的地理坐标为(36°S,100°E),C点的地理坐标为(40°N,170°E),E点的地理坐标为(36°S,90°E),F点的地理坐标为(20°N,170°E);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之间为温带、南北极圈和南北极点之间为寒带;东半球的范围是从20°W向东到160°E,西半球的范围是从160°E向东到20°W;构建经纬网判断两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经线上每相差1°,距离相差111千米.【解析】【解答】解:(1)读图;A点的地理坐标为(32°S,90°E).
(2)读图;C点的地理坐标为(40°N,170°E).
(3)A点的地理坐标为(32°S;90°E),B点的地理坐标为(36°S,100°E),C点的地理坐标为(40°N,170°E),E点的地理坐标为(36°S,90°E),F点的地理坐标为(20°N,170°E),位于热带的有F;位于温带的有ABCE.
(4)A点的地理坐标为(32°S;90°E),B点的地理坐标为(36°S,100°E),C点的地理坐标为(40°N,170°E),E点的地理坐标为(36°S,90°E),F点的地理坐标为(20°N,170°E),位于东半球的有ABE;位于西半球的有CF.
(5)A点的地理坐标为(32°S;90°E),B点的地理坐标为(36°S,100°E),A位于B的西北方向;B点的地理坐标为(36°S,100°E),C点的地理坐标为(40°N,170°E),C位于B的东北方向.
(6)A点的地理坐标为(32°S;90°E),E点的地理坐标为(36°S,90°E),两者经度相同,纬度相差4°,A与E的距离为444千米.
故答案为:(1)32°S;90°E.
(2)40°N;170°E.
(3)F;ABCE.
(4)ABE;CF.
(5)西北;东北.
(6)444.18、西北风M冷锋低气压或气旋多阴雨天气【分析】【分析】(1)等压线图上具体一点风向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北半球向右偏转;风力大小取决于等压线的疏密程度,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疏,风力越小.
(2)由符号可以判断该天气系统是冷锋.冷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雨雪等天气现象.
(3)将875、900、925百帕数值相等的点连接起来.根据图中气压分布状况判断该天气系统及天气.【解析】【解答】解:(1)等压线图上具体一点风向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北半球向右偏转,M地吹西北风;风力大小取决于等压线的疏密程度,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疏,风力越小,M地风力大于N地.
(2)由符号可以判断该天气系统是冷锋.冷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雨雪等天气现象.
(3)将875;900、925百帕数值相等的点连接起来.该天气系统是低压中心或气旋;在该天气系统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故答案为:(1)西北风M地原因:M地等压线比N地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
(2)冷锋大风降温;可能有雨雪天气。
(3)低气压或气旋多阴雨天气19、丁丙原料春汛地势低(海拨低)食品工业【分析】【分析】(1)读图甲;四城的纬度差异不大,夏至日,纬度高昼长时间长,东边的先看到日出,所以是丁城.根据图例,在丙城附近有煤矿符号,所以丙是在煤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该地是我国重要的林区,森林资源丰富,所以主导因素是原料.
(2)我国东北河流一年有两个汛期;春汛和夏汛.根据甲图中的海拔高度表颜色判断,A地海拔最低,地势低,水不能流入海洋,形成内流区.
(3)读图乙分析;食品工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最大,所以是重要的是食品工业部门.该市发展食品工业的原材料丰富;优质.交通便利,生产工艺先进等,利于食品工业的发展.
(4)三江平原夏秋多雨;气温低,蒸发弱.地下有冻土层阻隔,土质黏重,水分下渗少.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导致地面长期潮湿;积水,形成湿地景观.
开发湿地会导致湿地调节气候或调节河、湖水量的能力下降,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等危害.【解析】【解答】解:(1)读图甲;四城的纬度差异不大,夏至日,纬度高昼长时间长,东边的先看到日出,所以是丁城.根据图例,在丙城附近有煤矿符号,所以丙是在煤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该地是我国重要的林区,森林资源丰富,所以主导因素是原料.
(2)我国东北河流一年有两个汛期;春汛和夏汛.根据甲图中的海拔高度表颜色判断,A地海拔最低,地势低,水不能流入海洋,形成内流区.
(3)读图乙分析;食品工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最大,所以是重要的是食品工业部门.该市发展食品工业的原材料丰富;优质.交通便利,生产工艺先进等,利于食品工业的发展.
(4)三江平原夏秋多雨;气温低,蒸发弱.地下有冻土层阻隔,土质黏重,水分下渗少.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导致地面长期潮湿;积水,形成湿地景观.
开发湿地会导致湿地调节气候或调节河;湖水量的能力下降;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等危害.
故答案为:(1)丁;丙;原料。
(2)春汛;地势低(海拨低)
(3)食品工业;原材料丰富;优质;交通便利;生产工艺先进等.原材料丰富;优质;交通便利;其它合理答案;
(4)形成原因:夏秋多雨(气温低;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土质黏重),水分下渗少;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故地面长期潮湿;积水.
危害:调节气候(或调节河、湖水量)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或破坏生态系统)等.20、BABCE地势较高,靠近风景区,环境质量好【分析】【分析】(1)城市地域结构有同心圆;扇形、多核心和未来“田园模式”;该图为扇形模式.
(2)扇形模式中功能区有中心商务区、批发和轻工业区、高级住宅区、中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结合他们的分布特征加以分析.【解析】【解答】解:
(1)在私人小气车这种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城市各功能区出现沿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势.该城市地域结构为扇形模式.
(2)扇形模式中代表中心商务区的是A;代表批发和轻工工业区的是B;代表低级住宅区的是C;E处可能形成高级住宅区;由地形剖面图和主要风景区的分布可以判断,该区域地势较高,靠近风景区,环境质量好.
故答案为:
(1)B.
(2)A;B;C;E;地势较高,靠近风景区,环境质量好.21、昏线14点顺时针方向(20°N,90°E)Q地降水多Q地沿岸有暖流增温增湿;终年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影响,雨季长,位于高大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故降水多.冬季:旧金山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有有高大山脉阻挡了北部冷空气的侵入,故气温偏高【分析】【分析】该题知识跨度大,主要考查地理事物的时间分布及变化规律.【解析】【解答】解:
(1)因为图中等温线数值为10℃;可判断此时应为北半球的夏季,因此晨昏线AB应为昏线;进而可推知B点时间为18时,计算出北京时间为14时.
(2)R海域为北印度洋;其洋流系统在夏季呈顺时针方向运动.根据图形信息可计算出太阳直射(20°N,90°E).
(3)P;Q两地纬度相当;但是两地地形存在差异,附近有不同性质的洋流经过,因此两地降水差异较大.
(4)旧金山和诺福克一月;七月气温的差异;也应从地形、洋流等方面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
(1)昏线;14点.
(2)顺时针方向;(20°N;90°E).
(3)Q地降水多.Q地沿岸有暖流增温增湿;终年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影响;雨季长,位于高大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故降水多.
(4)冬季:旧金山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有有高大山脉阻挡了北部冷空气的侵入,故气温偏高.22、略
【分析】【解析】本题考查风的形成。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解析】【答案】错23、软流两板块相互碰撞(挤压)(环太平洋地震带)热带荒漠带南北延伸(向低纬沿伸);狭长分布非地带性洋流、地形有利: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气温日较差大;渔业资源丰富.
不利:沿海平原狭小;气候干燥;水源短缺.【分析】【分析】(1)地震的发生是因为处在板块的交界处;受板块挤压形成,地震震源位于软流层以上的岩石圈.
(2)秘鲁沿岸自然带是非地带性的表现;受地形和洋流影响,热带荒漠带呈现南北延伸;狭长分布.
(3)自然条件的评价从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解析】【解答】解:
(1)秘鲁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地震多发,地震震源位于软流层以上的岩石圈.
(2)受地形和洋流影响;秘鲁沿岸热带荒漠带呈现南北延伸;狭长分布,属于非地带性表现.
(3)秘鲁沿岸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区位条件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
(1)软流;两板块相互碰撞(挤压)(环太平洋地震带).
(2)热带荒漠带;南北延伸(向低纬沿伸);狭长分布;非地带性;洋流、地形.
(3)有利: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气温日较差大;渔业资源丰富.
不利:沿海平原狭小;气候干燥;水源短缺.四、材料题(共3题,共18分)24、略
【分析】【分析】(1)本题目考查读图能力;地形特点根据图中等高线可以读出.等高线稀疏为平原,等高线密集为低山丘陵.
(2)河口地段形成众多的沙洲是由于流速缓慢;泥沙堆积.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
(3)本题目考查读表并分析图表的能力;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完全可以从图中读取.不利影响根据表中数据变化可以得出.(那些是比重增大的,那些是比重减小的)
(4)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应从城市、经济、交通、政策、科技等因素考虑.【解析】【解答】解:(1)根据图中等高线可以读出.北部等高线稀疏为平原;南部等高线密集为低山丘陵.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海岸线较平直,南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
(2)长江为我国第一大河.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量大;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流速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地处海陆交界地带,海水的顶托便堆积作用增强,在长江的河口地段形成众多的沙洲.
(3)“从1991年和2008年R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可以看出: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摊涂比重略有增加;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小.不利形响:表中“陆地水域”比重减小导致水资源减少,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表中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4)图中为长江三角洲;为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市场需求量大;海陆空交通便捷,信息网络发达,对外辐射能力强;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科技文化水平高,高校多,高素质人才多;占用土地等资源少,能耗低,污染小.
故答案为:
(1)本区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海岸线较平直,南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
(2)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量大;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流速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地处海陆交界地带,海水的顶托便堆积作用增强,在R河的河口地段形成众多的沙洲.
(3)特点: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摊涂比重略有增加;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小.不利形响:水资源减少,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生态调节功能减弱.
(4)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海陆空交通便捷,信息网络发达,对外辐射能力强;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科技文化水平高,高校多,高素质人才多;占用土地等资源少,能耗低,污染小.25、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利用五大湖廉价的水运条件运入铁矿石成长阶段从东北部工业区向西部和南部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京剧入门基础知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内科学ⅠA》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异位妊娠患者的急救护理
-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桥梁抗震和抗风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二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 公文写作与处理课件
- 陕西省延安市2025届高三第九次调研考试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小学文言文知识专项讲解
-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2025年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学校政教处德育2025年工作方案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
- (高清版)TDT 1055-2019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
- 高效车间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介绍
- 中医养生的亚健康与调理方法
- 海氏岗位价值评估法教程、数据表及案例解析
- 小学创客课件智能台灯
-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合格考政治模拟试题(含答案)
- 自愿退出俱乐部申请书
- SYT 0447-2014《 埋地钢制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
- 第19章 一次函数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学情分析指导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 (完整版)高速公路拌合站设置规划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