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2文言文对比阅读
(2024・上海・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
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
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
庆历末,妖贼王则盗据甘陵,贾魏公镇北门,仓卒遣将引兵还城,未有破贼之计。公日夜忧思,有指
使马遂者白公目:“坚城深池,不可力取,愿得公一言。”公壮其言,遣行。见贼偶坐,为陈朝廷恩信:“尔
能束身出城,公为尔请于朝,亦不失富贵。若守迷自固,天子遣一将,提兵数千,不日城陷。’'辞甚激切,
贼不答。遂度终不能听,遂急击贼仆地,扼其喉几死。
1.甲文选自《》一书。
2.下列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故不为药得也()
A.暂且B.假如C.随便D.已忘
(2)遂廖终不能听()
A.度过B.揣测C.测量D.准则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下列对第一段划线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和地点B.表现出了战争胶着
C.引出下文马遂前去与敌军谈判D.突出贾魏公的无能
5.甲文用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乙文马遂的行为符合甲文中的论点。
6.你认为乙文中马遂用“富贵”来与敌军谈判,是否有损他的形象?说说你的理由。
(2024•辽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
又南五里,诸峰森丛江右,石崖回亘①,亦犹山门之列于江左者,而其上复有石森列,若立而低偻,
若坐而箕踞者。舟人谓此处有“八仙对奕”,岂即此耶?
至此江稍转西南,其东岸有聚落②日鸡腊,?柳州东南陆路大道也。道侧有溪自西来入,于是舟转东
行。五里,转而南,有崖悬突江左,层累叠嵌,光采离奇。眺其东,有尖峰弯竖,形若牛角。既而东转五
里,江北聚落出焉,名曰犁冲。江流环其三面,中成盘涯,若犁之尖,故名。
忽转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北山松桧③森然。遥闻滩声如雷,久之始至,则悬流回瀑,一泻数
里,是日横旋滩。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有删减)
【注释】①亘:连绵不断。②聚落:村落,③桧:树名。又名松柏、刺柏。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时朝年白帝舜界于吠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春冬之町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C.乃柳州东南陆路大道也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D.星曰横旋滩星日更定矣(《湖心亭看雪》)
8.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舟人谓此处有“八仙对弈”,岂即此耶?
9.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忽转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
10.甲乙两文皆描绘山水。乙文描写了峰、石崖、石和水的特征,其中石的特征是
甲文夏天的江水与乙文横旋滩的水相同之处是—、—O
(2024.内蒙古.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联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
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目:“吾孰与徐公美?”妾目:“徐
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
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名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
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
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用则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
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翟璜应对文侯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①,电之,以封其子击久文侯问于群臣日:“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日:
“澄卷中山丕必封君之弟出必封惹之于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日:“仁君。’'文侯日:
“何以知之?”对日:“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
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注]①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②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
(节选自《资治通鉴倜纪一》)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臣之妻毛臣私:
(2)群臣吏民能画则寡人之过者面刺
(3)克之克:
(4)臣是以知之是以: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窥镜画自视学则不思则罔
B.谓耳妻曰甚真不知马也
C.臣石妾畏臣乃记之而去
D.皆以美于徐公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13.【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B.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C.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D.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
15.【甲】文中邹忌进谏的结果是“王曰善",【乙】文中翟璜应对的结果是“文侯悦”,二人是怎样取得这样的
效果的?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
(2024•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感受了古诗文的精神力量,东东再邀你一起阅读两篇文言文,学习古人的劝
勉智慧。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
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念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软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
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烽然若神人;余则缁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
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①,久而乐之,不知其
疾之在体也。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
缓者舒然以和。喜怒哀乐,动人必深。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写②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③,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为尉于剑浦④,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
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
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进琴以为别。
(节选自《送杨真序》)
【注释】①宫声数引:古代的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文中泛指各种曲调。引,曲调的一种
体制。②写:同“泻”,倾吐,宣泄。③杨君:即杨真(Zhi),作者的朋友。④剑浦:县名。
16.请你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至畲,四支僵劲不能动过中不至,太丘畲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B.余则缢袍敝衣处其回肉食者谋之,又何闻焉(《曹刿论战》)
C.缓者舒塔以和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D.亦有至者得且常置土石(《愚公移山》)
17.请你用“/”给【乙】文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写其幽思
18.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2)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
19.甲、乙两文均为赠序,即临别赠言,都饱含作者的良苦用心,请结合文章内容,从劝勉艺术、勤奋学
习、平和心态三个方面任选其一,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的启发。
(2024.山东威海.中考真题)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多出淤泥而不染,
濯涉涟而不妖,中理外直,不蓑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予承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芙蕖
李渔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日草芙蓉,产于陆
者日早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西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
其事不一而足。请曾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
点缀绿波,及其劲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
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蓄菩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②秋,此时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
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
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置言其可耳翥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予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闲情偶寄》,有删改)
【注释】①成说:通行的说法。②徂(cd):至IJ。
2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o
A.①濯溃涟而不妖②以其境过溃,不可久居
B.①中遇外直②政理人和,百废具兴
C.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D.①请备述之②前人之述备矣
2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而两狼书并驱如故
B.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卷②湖中争得更有此人
C.①非故效颦于茂叔耐袭成说于前人也②杂然画前陈者
D.①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②箕畚运干渤海之尾
2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o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蔓”,名词作动词)
B.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该句是判断句)
C.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分齿颊者也(“芬”,这里是使动用法)
D.【乙】文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了芙蕖“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的特点。
2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24.请分别概括【甲】【乙】两文作者爱莲的主要原因。
(2024・四川广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城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
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
此观之,王与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
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材料二:
徽宗立,多日食求言。涣之芍目:“求言非难,听之难;听本非难,察而用之难。今国家每下求言之
诏,而下之报上,及或丕然名指陈阚朱为辿①上必坷谀佞谄为鲁君。志士仁人知言之无苹也,不复有言,而
小人肆为诡谪可骇之论。愿陛下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力唯是之从;人无同异,唯正是用。则人心说,治道
成,天意得矣。”帝欣然延纳。
(节选自《宋史•王涣之传》有删改)
【注释】①讪:讽刺,挖苦。②逊:谦逊,恭顺。
25.根据两则材料,表演“进谏”故事,下列导演手记中不走聊的是()
原文加点字理解表演指导
臣雄知不如徐公美A.真正,确实邹忌眉头紧锁,双手后背,略有思索
王日:“菁。”好的B.齐威王面露喜色,掷地有声
涣之对日回答C.涣之真诚直言,态度诚恳
志士仁人知言之无应也D.利益涣之神情严肃,言辞恳切
2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以日食求言
B.王之蔽甚矣听之非难
C.斯星陋室唯星之从
D.令初下而下之报上
27.对材料二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或不然/以指陈阙失为讪/上以阿谀佞谄为尊君
B.乃或不然/以指陈阙失为讪上/以阿谀佞谄为尊君
C.乃或不然以指陈八明失为讪上/以阿谀佞谄为尊君
D.乃或不然以指陈/阙失为讪/上以阿谀佞谄为尊君
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则人心说,治道成,天意得矣。
29.“谏”字从言,目的是让对方听。完善的言谏机制,不仅凸显了谏臣谏言的重要性,更能维持稳定、促进
兴盛。在纳谏方面,结合材料一分析齐威王采取了什么措施,并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材料一中的齐威王还
有哪些建议?
(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
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
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
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驾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
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沈①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
神力,未写,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②设祭于其冢。父义之,
日:“汝为时用,其徇③国死义乎!”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①沈:同“沉”,深沉。②朔望:阴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③徇:同“殉”,为某种目的而死。
30.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三印臣于草庐之中—
(2)未冠,挽弓三百斤一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
32.【甲】文情辞恳切,感人肺腑。请从以下两句中任选一个加点词,联系全文,说说你对该词所蕴含情感
的理解。
(1)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夙夜忧叹,学托付不效。
我选:—(填词语),我的理解是:o
33.有评者说:“义”是诸葛亮和岳飞共同的人生准则。岳飞遵循的“义”是什么?在他身上是如何体现的?请
结合【乙】文内容回答。
(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参加校文学社组织的“兰”主题诗文共读活动。
【甲】
(明)陈汝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f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①。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选自明•簟溪子《兰史》,中国林业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注】①雕伤:花木枯萎。雕,通“凋”,凋落,衰败。
【乙】
跋①盆兰
(明)李流芳
①己未春,余北上至濠梁,病还。夜则苦丕蹇狸处惘惘韭对友生通连漕壁即无必遣日。二月二日,与
子薪、根父、尔凝、家伯季从子,泛舟南郊,听江君长弦歌。值雨,子薪偕尔凝、君长宿余家。盆兰正开,
出以共赏。子薪故有花癖,烧烛照之,啧啧不已。
②花虽数茎,然参差掩映,态变颇具。其葩或黄或紫,或碧或素。其状或含或吐,或离或合,或高或
下,或正或敲;或俯而如瞰,或仰而如承②,或平而如揖,或斜而如睨,或来而如就③,或往而如奔。或相
顾而如笑,或相背而如嗔,或掩抑而如羞,或偃蹇®而如傲,或挺而如庄,或倚而如困,或群向而如语,或
独立而如思。盖子薪为余言如此,非有诗肠画笔者,不能作此形容也。余既以病不能作一诗记之,欲作数
笔写生,而亦复不界。然是夜与子薪对花剧@谈甚欢,胸中落落一无所有,伏枕便酣睡至晓,从此病顿减。
此花与爱花人皆我良药,不可忘也。
(选自《檀园集》,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有删改)
【注】①跋:写在书籍和文章的后面,多用来评价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②承:捧着。③就:前往。④偃
蹇(jian):高耸的样子。⑤剧:流畅,此处指畅快。
34.甲诗“长养非其方”中的“长”字,有同学认为应该读“chAng”,有同学认为应该读“zh血g”。你赞同哪种读
法?谈谈你的理解。
35.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超出三处
不得分)。
夜则苦A不寐B独处C惘惘D非对友生E流连F酒肆G即无以H遣日
36.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乙文中加点的词。
文中词句方法解释
或相顾而如笑【查工具书】顾:①看;②考虑;③拜访;④反而(1)一(填序号)
或倚而如用【结合语境】或挺而如庄,或倚而如当,或群向而如语(2)____
而亦复不晕【课内关联】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3)____
3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子薪故有花癖,烧烛照之,啧啧不已。
38.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说,好诗往往“自然达意,委婉尽情”,甲诗也有这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
要分析。
39.请梳理乙文中“兰”能让作者“从此病顿减”的原因。
40.有感于“兰”的品质,你想制作一枚兰花书签,勉励自己做“兰”一样的人。请结合对诗文的感悟,撰写书
签上的文字。(不超过50字)
(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阅读两则文言,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孙兴公①为庾公②参军,共游白石山,卫君长③在坐。孙日:“此子神情都不关山水,而能作文。”庾
公日:“卫风韵虽不及卿常人,倾倒处④亦不近。”孙遂沐浴⑤此言。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
【注释】①孙兴公:孙绰。②庾公:庾亮。③卫君长:卫永,字君长。④倾倒处:令人佩服的地方。⑤沐
浴:沉浸其中并反复品味。
乙
苏峻既至石头①,百僚奔散,唯侍中钟雅独在帝侧。幸谓钟日:“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古之道也。
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仇。何不用随时之宜,而坐待其弊②邪?”钟日:“国乱不能匡®,君危不能济,而
各逊遁以求免,吾惧董狐④将执耳而进矣!”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注释】①苏峻既至石头:指苏峻起兵谋反。石头,南京城。②弊:通“毙”,死。③匡:保护。④董狐:春
秋时晋国的史官,以记事于史籍时不加隐讳、秉笔直书著名。
4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卫风韵虽不及卿谐人(表示尊敬)/投道渤海之尾(众多)
B.倾倒处亦不近(平凡,一般)/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
C.孽谓钟日(有时)/尊王命急宣(有人)
D.执简而进矣(选拔)/简拔以遗陛下(选拔)
4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此子神情都不关山水,而能作文。
(2)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古之道也。
43.结合甲乙两文的中心意思分别写一句勉励自己的话。
结合甲文:__________
结合乙文:__________
44.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沐浴”一词,表明孙兴公并不认可庾亮对卫君长的评价。
B.甲文“孙兴公为/庾公参军”与乙文“苏峻既/至石头”两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是对的。
C.乙文出自《世说新语・方正》,这里意在表明董狐是“方正”之人。
D.甲乙两文都在叙述过程中通过对话来展现人物的精神品格,语言简练传神。
专题12文言文对比阅读
(2024・上海・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
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
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
庆历末,妖贼王则盗据甘陵,贾魏公镇北门,仓卒遣将引兵还城,未有破贼之计。公日夜忧思,有指
使马遂者白公日:“坚城深池,不可力取,愿得公一言。”公壮其言,遣行。见贼偶坐,为陈朝廷恩信:“尔
能束身出城,公为尔请于朝,亦不失富贵。若守迷自固,天子遣一将,提兵数千,不日城陷。’'辞甚激切,
贼不答。遂度终不能听,遂急击贼仆地,扼其喉几死。
1.甲文选自《》一书。
2.下列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故不为药得也()
A.暂且B.假如C.随便D.已忘
(2)遂廖终不能听()
A.度过B.揣测C.测量D.准则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下列对第一段划线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和地点B.表现出了战争胶着
C.引出下文马遂前去与敌军谈判D.突出贾魏公的无能
5.甲文用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乙文马遂的行为符合甲文中的论点。
6.你认为乙文中马遂用“富贵”来与敌军谈判,是否有损他的形象?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孟子2.CB3.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
罢了。4.D5.比喻(正反对比)舍生取义6.
示例:我认为乙文中马遂用“富贵”来与敌军谈判,并没有损害他的形象。因为他是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
益,才采取这种以富贵劝降敌军的手段。他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拯救甘陵,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富贵。这种行
为体现了他舍生取义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甲文选自《孟子》一书。《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孟子》
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
2.本题考查文言词义。
(1)句意: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苟,随便。
故选C。
(2)句意:马遂估计最终他们不会听从。度,揣测。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重点词:非独,不只,不仅;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是,止匕这样;心,思想;勿丧,不丧失。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D.有误,句意:庆历末年,妖贼王则盗占了甘陵,贾魏公负责镇守北门,急忙派遣将领带领军队回城,还
没有制定出破敌的计策。“庆历末”交代了时间,“甘陵咬代了地点,“仓卒遣将引兵还城,未有破贼之计”
写出了战争的胶着,在此情况下,引出下文马遂前去与敌军谈判的情节;但是因为事起仓促,所以没有破
敌之策是正常的,所以本句并未突出贾魏公的无能。
故选D。
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第一问。甲文开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把生和死的选择比喻为鱼和熊掌的选择,是比喻
论证的手法。通过“舍鱼而取熊掌”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人们在面对生死与义的选择时会如何取舍,从而引
出文章并证明了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这是从
正面论证义比生命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
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是从反面论证义比生命更珍贵,在二者不
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因此又运用了正反论比的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舍生取义”
因此第一空填“比喻”或“正反对比”皆可。
第二问。乙文中的马遂在面对妖贼时,勇敢地提出劝降妖贼,并且在妖贼不听从的情况下,果断地发动攻
击,差点勒死敌人。马遂的行为体现了甲文中所论述的“舍生取义”的观点。
6.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乙文中马遂用“富贵”来与敌军谈判,并不有损他的形象。
首先,根据“尔能束身出城,公为尔请于朝,亦不失富贵”,马遂提出的条件是敌人束手就擒,主动投降,而
不是对敌人的屈服。他是在利用敌人的贪婪和对富贵的渴望,以最小的代价换取城池的和平解放。用“富贵”
来与敌军谈判,有利于表现朝廷的恩宠和信任,更能表现出马遂知己知彼,富有谈判智慧的特征。这种策
略是出于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考虑,是正当的。
其次,马遂的行为符合甲文中的舍生取义的观点。他在面对妖贼威胁时,没有选择牺牲无辜的百姓和城池
的安危,而是勇敢地站出来,试图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当谈判失败时,他也没有犹豫退缩,而是果断地采
取了武力行动。这表明他既有智谋又有勇气,是一个有担当的人物。
最后,马遂的行为体现了他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责任心。他在国家危机时刻,不顾个人安危,积极参
与平叛行动,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的。因此,马遂用“富贵”来与敌军谈判,并不有损他的形象,反而彰显了
他的智慧、勇气和忠诚。
【点睛】参考译文:
甲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具有,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
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那么我就只好牺牲
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
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假如人们所想要的
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保全生命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
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但
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但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
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能的
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乙
庆历末年,妖贼王则为盗,占了甘陵,贾魏公负责镇守北门,急忙派遣将领带领军队回城,还没有制
定出破敌的计策。贾魏公日夜忧心忡忡,有个名叫马遂的指使官对他说:“坚固的城墙和深池,不能用武力
强行攻取,我希望能听到您的一句话。”贾卫公觉得他的话壮烈,就派遣他去。马遂见到敌人偶尔坐着,就
向他陈述朝廷的恩德和信用:“你如果能捆绑自己出城,我会向朝廷为你求情,你也不失为富贵之人。如果
你坚守错误,不肯悔改,天子派遣一名将领,带领数千士兵,不久城池就会陷落。”他的话非常激烈诚恳,
但敌人没有回应。马遂估计最终他不会听从,于是急忙攻击敌人,将他击倒在地,几乎勒死了他。
(2024.辽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
又南五里,诸峰森丛江右,石崖回亘①,亦犹山门之列于江左者,而其上复有石森列,若立而低偻,
若坐而箕踞者。舟人谓此处有“八仙对奕”,岂即此耶?
至此江稍转西南,其东岸有聚落②日鸡腊,7柳州东南陆路大道也。道侧有溪自西来入,于是舟转东
行。五里,转而南,有崖悬突江左,层累叠嵌,光采离奇。眺其东,有尖峰弯竖,形若牛角。既而东转五
里,江北聚落出焉,名日犁冲。江流环其三面,中成盘涯,若犁之尖,故名。
忽转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北山松桧③森然。遥闻滩声如雷,久之始至,则悬流回瀑,一泻数
里,羊日横旋滩。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有删减)
【注释】①亘:连绵不断。②聚落:村落,③桧:树名。又名松柏、刺柏。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时朝发白帝舜发于吠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春冬之町学而町习之(《(论语〉十二章》)
C.乃柳州东南陆路大道也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D.星日横旋滩奉日更定矣(《湖心亭看雪》)
8.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舟人谓此处有“八仙对弈”,岂即此耶?
9.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忽转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
10.甲乙两文皆描绘山水。乙文描写了峰、石崖、石和水的特征,其中石的特征是、O
甲文夏天的江水与乙文横旋滩的水相同之处是—、—O
【答案】7.D8.(1)从三峡开始算起,绵延七百里,两岸都是紧密相连的山峰,几乎没有任何缺口。
(2)船夫说这里就是“八仙对弈”的地方,难道就是这里吗?9.忽转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
10.森列离奇盛大湍急
【解析】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动词,出发/动词,被任用;
B.名词,季节/副词,按时;
C.动词,表判断,是/副词,才;
D.都是代词,这;
故选D。
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略无:完全没有。阙:同“缺”,缺口、中断。
(2)谓:说。岂:难道。即:就是。
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忽然转向北,直接抵达牛角山下,又转向东去。“忽转而北”表示方向的转变,是一个完整的表述;“直
抵牛角山下”是说抵达的地点,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复转东去”又是新的方向变化。故断句:忽转而北/直抵
牛角山下/复转东去。
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前两空,结合【乙】“而其上复有石森列,若立而彳区偻,若坐而箕踞者”“有崖悬突江左,层累叠嵌,光采离
奇”可知,乙文描写了峰、石崖、石和水的特征,山上石头森然排列,有的像站立着弯腰,有的像坐着叉开
腿的样子;悬崖突立在江左,层层叠叠地镶嵌着,光彩奇异。据此可知,其中石的特征是森列、离奇。
后两空,结合【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知,三峡夏季水势浩大,漫上两岸的丘陵。水流湍急,行驶在江流上的小船速度
极快。结合【乙】“忽转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北山松桧森然。遥闻滩声如雷,久之始至,则悬流回
瀑,一泻数里,是日横旋滩”可知,奔腾的旋滩水流发出的声音好像雷鸣。据此可知,甲文夏天的江水与乙
文横旋滩的水相同之处是:水势浩大、水流湍急。
【点睛】参考译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
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
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极高
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乙】又向南五里,众多山峰在江右密集丛生,石崖回绕绵亘,也像山门排列在江左那样,而山上又有石
头森然排列,有的像站立着弯腰,有的像坐着叉开腿的样子。船夫说这里有“八仙对弈”,难道就是这里吗?
到这里江水渐渐转向西南方,它的东岸有个村落叫鸡腊,是柳州东南方向的陆路大道。道路旁边有条溪流
从西边流来,于是船转向东行。五里,又转向南,有悬崖突立在江左,层层叠叠地镶嵌着,光彩奇异。眺
望它的东边,有尖峰弯弯地竖起,形状像牛角。接着向东转五里,江北的村落出现了,名叫犁冲。江流环
绕着它的三面,中间形成盘状的水边陆地,像犁的尖,所以得名。
忽然转向北,直接抵达牛角山下,又转向东去。北山松树桧树森然。远远听到滩声如雷,过了很久才到达,
原来是高悬的急流和回旋的瀑布,一泻数里,这里叫做横旋滩。
(2024・内蒙古・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联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
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
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日:“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
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乎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
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
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中剋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
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翟璜应对文侯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①,电之,以封其子击久文侯问于群臣日:“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日:
“君得中当丕必封苣之弟而必封芨之于何谓仁苣?”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日:“仁君。”文侯日:
“何以知之?”对日:”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卷?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
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注]①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②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臣之妻私臣私:
(2)群臣吏民能画则寡人之过者面刺:
(3)克之克:
(4)臣号以知之是以: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窥镜画自视学地不思则罔
B.谓甚妻日基真不知马也
C.臣之妾畏臣乃记书而去
D.皆以美于徐公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13.【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B.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C.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D.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文侯问于群臣日:“我何如主?”
15.【甲】文中邹忌进谏的结果是“王日善”,【乙】文中翟璜应对的结果是“文侯悦”,二人是怎样取得这样的
效果的?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1.(1)私:偏爱(2)面刺:当面指责(3)克:战胜(4)是以:因此12.D13.C14.(1)
能够在公众场所指责讽刺(寡人的)过失,传到寡人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2)魏文侯向群臣问道:“我是怎样的君主?”15.甲文中邹忌是以自己切身体验进行类比(设喻说理),
这样既亲切自然,又委婉含蓄,使人容易接受;乙文程璜先肯定对方是仁君,然后再指出君主仁厚臣子就
会直言进谏的道理,这样能让对方更容易接受意见。(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我的妻子偏爱我。私:偏爱;
(2)句意为: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面刺:当面指责;
(3)句意为:战胜中山国后。克:战胜;
(4)句意为:我才得以知道。是以:因此。
1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A.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B.代词,指邹忌/语气词,表推测,意为“恐怕”;
C.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指“小石潭的景物”;
D.都是介词,意为“比”;
故选D。
1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句意为:国君攻克中山,不将它封给弟弟,却分给儿子,怎么能称得上仁德呢?
“君得中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成分,表达了“魏文侯得到了中山”这一事实,因此应在此处断开。“不以封君
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两个分句结构相似,内容相反,进一步说明了魏文侯的处理方式,彼此之间应断开,“何
谓仁君”是一个反问句,单独成句,询问这样的做法怎么能称得上是仁君呢?因此应和前文断开。故断句为:
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故选Cc
1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1)重点字词: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喻。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闻:这里是“使……
听至『’的意思。使动用法。
(2)重点字词:于:向;何如:怎样。
15.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甲文根据“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
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可知,邹忌并没有直接批评齐王的过失,而是先从自身经历说起,通过自己与徐公比美的故事,运用类比
推理的方法,将家事国事相联系,指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从而说明齐王受蒙蔽的程度之深,这种方式亲切自然、委婉含蓄,让齐王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易于接受。
乙文根据“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可知,翟璜能够敏锐地观察到任座被逐出后的情
况,并准确把握文侯的心理,首先肯定对方是仁君,再从“君仁则臣直”的角度入手,通过肯定任座直言不讳
的行为来间接证明文侯的仁德,指出君主仁厚臣子就会直言进谏的道理,这种巧妙的方式既避免了直接冲
撞君主,又达到了称赞君主的目的,让对方容易接受。
【点睛】参考译文:
【甲】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
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
公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
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
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
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
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
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
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
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谁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
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
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
传到我耳朵里的人使我听到的,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
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乙】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战胜中山国后,封给儿子魏击。魏文侯问群臣:“我为君如何?”大家皆回
答:“你是仁德的国君。”任座说:“国君攻克中山,不将它封给弟弟,却分给儿子,怎么能称得上仁君呢?”
魏文侯大怒,任座快步走离开。魏文侯再问另一位大臣翟璜。翟璜回答:“国君是仁德的君主啊!”魏文侯再
问:“你怎么知道?”翟璜回答:“臣听说只有国君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刚才任座言辞正直,我才得以知
道。”魏文侯大悦,派翟璜速召回任座,亲自下堂迎接他,待作上宾。
(2024•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感受了古诗文的精神力量,东东再邀你一起阅读两篇文言文,学习古人的劝
勉智慧。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急。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
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念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皴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
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炸然若神人;余则缁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
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宠物营养职业教育现状试题及答案
- KPI设定与绩效管理试题及答案
- 二手车评估中的文化差异分析试题及答案
- 汽车系统故障排除的三步法则试题及答案
- 心血管患者的心理护理
- 室内设计风格试题及答案
- 汉语言文学小自考考点分析与试题答案
- 2024年小自考公共管理考试特色试题及答案
- 美容师考试考生近期动态解读试题及答案
- 护理成果改善报告
- GB/T 2893.1-2013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1部分:安全标志和安全标记的设计原则
- GB/T 14336-2008化学纤维短纤维长度试验方法
- GB/T 14257-2009商品条码条码符号放置指南
- 检维修作业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
- 低龄儿童龋的临床管理专家共识
- 中世纪西欧的基督教文化12.12课件
- 护理教育学-第7章-护理教学的组织形式-2021课件
- 服装色彩与搭配技巧培训
- 2023年广东专插本《民法》真题
- 《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23)》
- 商品谷物农业课件-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