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对比阅读(第01期)含答案及解析_第1页
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对比阅读(第01期)含答案及解析_第2页
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对比阅读(第01期)含答案及解析_第3页
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对比阅读(第01期)含答案及解析_第4页
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对比阅读(第01期)含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8文言文对比阅读

(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口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节选)

【乙】

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

酌,不亦乐乎!乙翁日:“向吾远游冀、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日:”是山余亦未登

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日:“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甲翁日:“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

日:“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

过去。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笨峻茂_______________

(3)甲翁之妻于去乡

(4)差矣,诙之言

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与用法弗河的一项()(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选择题相应位置,答在此处无效)

A.春冬?时公将鼓之

B.自三峡七百里中孤常读书,目以为大有所益

C.同邑画居笑画止之曰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扶苏以数谏故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5.【甲】文写游三峡,【乙】文写登泰山。两文在表达方式和表现的主题上有什么不同?

(2024•甘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富贵不能淫

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

丈夫。”

【乙】

十五年正月,(史)思明攻常山郡,城中兵少,众寡不敌,御备皆竭。其月八日,城陷,(颜)杲卿、

(袁)履谦为贼所执,送于东都。思明既陷常山,遂攻诸郡,邺、广平、匏鹿、赵郡、上谷、博陵、文安、

魏郡、信都,复为贼守。禄山见杲卿,面贵之曰:“汝昨自范阳户曹,我奏为判官,遂得光禄、太常二丞,

使用汝摄常山太守,负汝何事而背我耶?”杲卿瞋目而报日:“我世为唐臣,常守忠义,纵受汝奏署,复

合从汝反乎!且汝本营州一牧羊羯奴耳,叨窃恩宠,致身及此,天子负汝何事而汝反耶?”禄山怒甚,令

缚于中桥南头从西第二柱,节解之,比至气绝,大骂不息。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七•忠义》)

6.解释下列加点词。

(1)岂不雄大丈夫哉

(2)往之名家

(3)御备皆串

(4)比至气绝

7.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女子之嫁也,母命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B.以顺为正者徒场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C.杲卿、履谦为贼所执为宫室、器皿、人物(《核舟记》)

D.即责之日能画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8.翻译下列句子。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天子负汝何事而汝反耶?

9.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1)【甲】文中,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

(2)【乙】文中的颜杲卿算不算孟子心中的大丈夫?为什么?

(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名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

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

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则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

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①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

自生虫②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③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讪④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便者报如前宋王

又怒讪杀之。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目:“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餐,乡

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不若先夫亡

者亡⑤。”于是报于王日:“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

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

(节选自《吕氏春秋・壅塞》,有删减)

【注】①候:侦察。②肉自生虫:比喻无中生有。③恶(Wil):哪里,怎么。④诩:枉曲,冤枉。⑤不若先

夫亡者亡:不如在国家灭亡之前先逃走。

10.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臣之妻私臣(偏爱)

B.群臣吏民能面则寡人之过者(指责)

C.今又私审(灾难,祸患)

D.多之死者宜矣(同“向”,先前、从前)

11.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报于王日皆以美于徐公

B.以宋之强,齐兵之弱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王自投车上,驰地走濯清涟w不妖

D.年后又使人往视基真不知马也

1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谢杀之

13.翻译下面句子。

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

14.【甲】文中说“王之蔽甚矣”,这种“蔽”在【乙】文宋王身上的具体表现是(用自己

的话概括)。由齐威王与宋王治国的不同结局,我们获得的启示是o

(2024•安徽.中考真题)

【甲】

臣本千斤,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婢臣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二十一年①春正月,夷进攻威远、靖远诸台。守者羸兵数百,公②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初,公之

以海运入都也,时从故人饮酒肆中……已而叹曰:“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计。‘‘公老母年八十余,

长子奎龙,吴淞参将,前卒。幼子先遣归。及是,乃缄一匣寄家人,坚不可开。公死后启视,则堕齿数枚,

旧衣数袭而已。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乃决自为计,住靖远台,昼夜督战。已而夷大粽®奄至,公率游

击麦廷章奋勇登台大呼,督厉士卒,士卒呼声撼山。海水沸扬,杳冥昼晦,自卯至未,所杀伤过当,而身

亦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

(节选自鲁一同《关忠节公家传》)

[注]①二H^一年:清道光二H^一年(1841年)。②公:关天培,清末将领。③踪:舰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臣本布本布衣: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一

(3)终不为妻子时计:.

(4)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度:.

1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

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公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

18.诸葛亮和关天培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请结合【甲】【乙】文段概括并简要分析。

(2024•云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用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募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乍入谷,未有奇。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水声锵然鸣两峰间,心始号

之,又盘山行十许里,四山忽合,若拱而提义不而卫者。嘉木奇卉被之,葱茜浓郁。又行数里,得泉之泓

澄淳溜者焉久状®出石罅®,激而为迅流者焉。阴木荫其颠力幽草缭其趾久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

(节选自麻革《游龙山记》)

【注释】①提:同“揖”,拱手行礼。②得泉之泓澄淳溜者焉:发现一股泉水,水深而清澈,聚为池塘,缓缓

流动。③湫(货):同"伏”,水伏流地下。④罅(xiA):缝隙。⑤颠:上方。⑥趾:岸边。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略无阚处阙:

(2)至于夏水零陵襄:

(3)心始耳之异:

(4)不而卫者环: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

21.甲文描写三峡秋季景色却不见“秋”字,作者是如何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

22.甲乙两文所描绘的山的形态有哪些共同特征?请简要分析。

(2024•四川自贡・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

邺,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目:“小惠

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目:“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小。”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

驰之。刿目:“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目:“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

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①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日:“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

人。磁①经敌骑蹂蹒之余,人民逃徒,帑膜楞然②。泽至,缮城壁,浚隍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

移之计。

②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泽下令日:“今日进退管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社数众士传于我仝二啦而却赞必夏

赛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节选自《宋史•宗泽传》)

【注】①磁:磁州。②帑縻楞然:国库与粮仓空虚。

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颂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鄙:目光短浅。B.战则请丛从:跟随。

C.今日进退等死等:等待。D.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使:假使。

2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F砸的一项是()

A.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

B.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

C.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

D.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氐确的一项是()

A.曹刿注重民心的作用,当庄公表示处理政事“必以情”之后,他认为可以一战了。

B.宗泽为官勇敢多智,他单枪匹马夺回失守的太原城,又多措并举制定了固守之策。

C.曹刿与宗泽都看重士气的重要性,宗泽在必死之境中激发了士卒以一当百的勇气。

D.曹刿与宗泽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与“肉食者”和“官两河者”形成鲜明对比。

2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2024.四川泸州.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

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

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

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倾楫摧,薄

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

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

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

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①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

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目:“童子何用知之?”氨曰此木人也耶

则丕憨却若亦人耳何为其丕可?一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日:“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目:

“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②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日:“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

三年,过许①,始识公之仲②子今丞相尧夫。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

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③。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③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

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

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节选自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

【注】①许:地名,指许郡。②仲:排行第二,古时兄弟多以伯、仲、叔、季排行。③叙:即序。作者祖

父名序,故苏轼终生讳用“序”字。

27.下列对乙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轼日/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B.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C.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D.轼日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2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增其旧期制:规模

B.春和季明景:日光

C.先生奇轼言奇:惊奇

D.以为平生之偎恨:遗憾

29.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开头交代作记缘由,接着写岳阳楼大观及览物心情,之后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及两种人生境界,

最后点明文章主旨。

B.乙文既为作序,又缅怀范仲淹,表达了自己从听到范公大名到写序间四十七年的仰慕之情,但并未

对其文集作正面评述。

C.甲文略写楼,详写湖,突出写景,重在抒情言志,扩大了文章的境界,构思巧妙,超越了记写山水

楼台文章的一般写法。

D.甲乙两文的语言各有特色,甲文多使用四字句,具有整齐流畅的特点;乙文以朴实的语言主要介绍

了范仲淹的生平事迹。

3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

(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峰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簌,杂然西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与乐,非丝非竹,射者

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

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

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正义》)

3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1|负溪而渔临:至U

B.泉香而酒冽洌:清

C.选贤与能与:给予

D.故人不独亲其亲亲:以...为亲

3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杂然画前陈者/面山顶居

B.宴酣之乐/下车引之

C.不独子基子/基真无马邪

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皆以美于徐公

3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A.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B.苍白的脸色,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陶醉了。

C.苍白的脸色,花白的头发,萎靡坐在众人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D.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萎靡坐在众人间,(这)是太守陶醉了。

34.下列有关乙文“大同”的表述,在甲文中没有得到体现的一项是()

A.社会稳定B.生活安乐C.为人诚信D.关系和睦

(2024•重庆•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

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目:“吾孰与徐公美?”妾目:“徐

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

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

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

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五国约而攻秦,楚王为从长①,不能伤②秦,兵罢而留于成皋③。魏顺④谓市丘君⑤日:“五国罢,必

攻市丘,以偿兵费⑥。君资臣,臣请为君止天下之攻市丘。“市丘君日:“善。”因遣之。

魏顺南见楚王日:“王约五国而西伐秦,不能伤秦,天下且以是轻王而重秦,故王胡不卜⑦交乎?''楚

王日:“奈何?'‘魏顺目:“天下罢,必攻市丘以偿兵费。王令之勿攻市丘。五国重王,且听王之言而不攻市

丘;不重王,且反王之言而攻市丘。然则王之较重必明矣。''故楚王卜交而市丘存。

(选自《战国策》)

[注]①从长:盟主。②伤:使……受到损害。此处意为“打败”。③成皋:地名。④魏顺:人名,战国时纵

横家。⑤市丘君:韩国人,封地在市丘。⑥兵费:军费、战争经费。⑦卜:占卜。此处意为“检验”。

3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不宜偏私(诸葛亮《出师表》)

B.于是入朝见威王有时期发白帝,暮到江陵(郦道元《三峡》)

C.因道之太守即谟人随其往(陶渊明《桃花源记》)

D.然则王之轻重必明矣至若春和景明(范仲淹《岳阳楼记》)

3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君资臣,臣请为君止天下之攻市丘。

3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开头以“修八尺有余”“形貌映丽”极言邹忌之美,引出邹忌与徐公比美。

B.甲文两次描写邹忌“窥镜”,都刻画出邹忌对自身相貌的欣赏与自信。

C.乙文仅用一个“善”字,就让市丘君胆小怕事和善于纳谏的形象跃然纸上。

D.乙文详写魏顺向市丘君进言,略写向楚王进谏,材料剪裁得当,详略安排合理。

38.邹忌和魏顺都善于劝谏,请结合甲、乙两文探究其劝谏的艺术。

(2024•重庆・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①自得。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②。不堪吏职,少日

自解归。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日:“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③而去之。

执事者闻之,以(渊明)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④至,县吏请日:“应束带⑤见之。’'渊明叹日:

“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⑥去职,赋《归去来》。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⑦。时年

六十三。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改动)

[注]①任真:任性率真。②祭酒:官职名。③麾:同“挥”,挥手。④督邮:官职名。有说此督邮品行低劣,

陶渊明鄙视其人。⑤束带:此处指装束整齐,穿着官服。⑥绶:丝带,常用于拴玉和印。⑦会卒:恰巧去

世。

39.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便舍船同畲生皆被绮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B.不足为外人道也策之不以其道(韩愈《马说》)

C.善后文展予作文以记之(范仲淹《岳阳楼记》)

D.麾而去之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4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41.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思路明晰,先写桃花源景物,接着交代桃源人来此的原因,最后写桃源人对渔人的热情款待。

B.甲文“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设酒杀鸡作食”等句,描绘出桃源人丰衣足食、自在安适的生活场景。

C.根据乙文“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可见:陶渊明委婉拒绝檀道济,是因为其有强烈的自卑心理。

D.乙文檀道济对陶渊明从“往候之”到“麾而去之”,其对陶渊明的态度由最初的尊重变为了鄙视。

42.陶渊明的一生,做官时间短暂,更多的是田园归隐。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分析其归隐的原因。

(2024・四川遂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杨最,字殿之,射洪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工部主事。督逋①山西,悯其民贫,不俟奏报辄返。尚

书李^②劾之,有诏复往。最乃极陈岁灾民困状,请缓其徵③。

历郎中,治水淮、扬。值世宗即位,上言:“氾光湖④西南高,东北下。运舟行湖中三十余里。而东

北提岸不逾三尺,雨霆风厉,辄冲决,阴阻运舟,监城、兴化、通、泰良田悉遭其害。宜如往年白圭修筑

高邮康济湖,专救大里加修内河培1日最为处蹿可亘年无整,是为上策……”出为宁波知府。请罢浙东贡币,

诏悉以银充,民以为便。累迁贵州按察使,入为太仆卿。

(选自《明史・列传・卷九十七》,有删节)

【注】①逋(bu):拖欠,这里指收取拖欠税收。②李^(sui)、白圭:人名。③徵(zheng):同“征”,征

收。④氾光湖(fAn),湖名。

43.用斜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堤为外障可百年无患

4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民以为便

B.极用岁灾民困状杂然而前砥者

C.是为上策策之不以其道

D.良田悉遭其害悉如外人

45.翻译下列句子。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督逋山西,悯其民贫,不俟奏报辄返。

46.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2024・湖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三则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倏西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撒

盐空中考可拟。''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乙】

谢公①与人围棋,倏西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倏向局久客问淮上利害,答日:“小儿辈

大破贼。”意自举止,不异于常。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丙】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力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

王阿,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倏云:“如此,将

无归?“众人即承响⑥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谢公:指谢安,死后追赠为大傅。②局:这里指棋局。③遽(讪):惶恐。④唱:叫喊。⑤王(wAng),

通“旺”,指兴致高。⑥承响:应声附和。

4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谢玄淮上信至”中的“俄而”与“俄而雪骤冲的“俄而”意思相同,都表示“不久,一会儿”。

B.“撒盐空中差可拟”中的“差”是“大体”的意思,与成语“差强人意”中的“差”意思相同。

C.“徐向局”“公徐云”与《周亚夫军细柳》中“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中的“徐”,都有“缓慢”的意思。

D.“色”有“面部表情、气色,颜色,品类”等义项,“意色举止”“色并遽”中的“色”都是“颜色”的意思。

48.借助下面的知识卡片,将短文【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说:1.shu6①解释,说明②主张,学说;2.shui劝说,说服;3.yuG通“悦”,喜悦,

高兴

去:①离开②距,距离③前往④过去的

49.短文【乙】【丙】均出自《雅量》篇。任选一则,根据其中谢公的表现,说说将其归入《雅量》篇的原

因。

50.在《晋书・谢安传》中,短文【乙】的故事有另外一个结尾:谢安下完棋,往屋里走,因为抑制不住内

心的激动,过门槛时不小心把木屐上的齿踢断了。你觉得这个结尾好不好,为什么?

(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古诗文阅读课,围绕“问天”这一主题,老师选取了下面三篇诗文,请完成下

面小题。

【甲】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选自《李清照集笺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乙】

《齐谐》者,有怪者也。《谐》之言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拉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

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

亦若是则已矣。

(节选自《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

【丙】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

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日:

“旦初出一沧泡凉速及甚且史妲探冽此丕为近者热面还置速生?”孔子不能兴也。两小儿笑日:”孰谓汝多争

乎?“

(节选自《列子集注•汤问篇》中华书局2018年版)

51.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主要写实景,开头写天、云、雾、星河、千帆,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

境界开阔,气势磅礴。

B.“路长嗟日暮”化用《离骚》诗意,感叹人生之路漫长修远,但是自己已至暮年。表达词人珍惜学习

时光的紧迫感。

C.“九万里风鹏正举”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希望大鹏送自己去往海上仙山,体现词人消

极避世的思想。

D.全词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词人性情中豪放不

羁的一面。

5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有怪者也_____

(2)专以六月息者也_____

(3)孔子不能迭也_____

(4)孰谓汝多出乎

53.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5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55.丙文中,两小儿辩的是怎样的问题?从他们的辩论和“孔子不能决”,你读出了什么?

56.古人叩问苍天,寻找万物发展的情理,探索精神本原。这三篇诗文有情趣有理趣,表现了古人的哲思

和情怀,请分享你的阅读收获。

专题08文言文对比阅读

(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口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节选)

【乙】

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

酌,不亦乐乎!乙翁日:“向吾远游冀、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日:”是山余亦未登

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日:“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甲翁日:“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

日:“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

过去。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笨峻茂_______________

(3)甲翁之妻于去乡

(4)差矣,诙之言

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与用法弗河的一项()(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选择题相应位置,答在此处无效)

A.春冬?时公将鼓之

B.自三峡七百里中孤常读书,目以为大有所益

C.同邑画居笑画止之日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扶苏/数谏故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5.【甲】文写游三峡,【乙】文写登泰山。两文在表达方式和表现的主题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L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2.这里指飞奔的马茂盛妻子和儿女

你3.C4.(1)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从前的愚公,快九十岁了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过了六十岁,哪里老呢!5.表达方式:甲文

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乙文主要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

主题:甲文突出了三峡山和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乙文通过讲述二翁

登泰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具备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才能战胜困难的道理。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该句意为:那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不足以登上它。

“余”是整句话的主语,“亦未登”是人物的状态,“是山”指前文中的泰山,可作为这句话的宾语,其后应断一

处,表达了“我”没有登上这座山的情况。“然”表转折,“老矣”表现“我”现在的年龄状态,也是后文“恐力不

胜”的背景。

据此可断句为: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句中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

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该句意为: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2)该句意为:水清树荣山高草茂。茂:茂盛。

(3)该句意为:甲老翁的妻子、子女离开故乡。妻子:妻子和儿女。

(4)该句意为:你说的不对!汝:你。

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含义及用法。

A.助词,的/助词,补足音节,不译;

B.介词,在/名词,自己;

C.都是:连词,表顺承;

D.动词,及,比得上/连词,因为;

故选c。

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

的翻译。重点词:

(1)略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缺口,空隙。

(2)曩:先前、以前;且:将近;方:才;逾:超过。

5.本题考查文章表达方式及主题的对比阅读。

从表达方式上看,《三峡》是一篇典型的游记散文,郦道元通过细腻的笔触,详细描述了三峡的自然风光、

地理环境,主要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如:“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春冬之时,则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等等。《二翁登泰山》则通过叙述和对话的形

式,讲述了两位老翁一起攀登泰山的故事,主要采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

从主题上看:根据甲文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等句可知,

作者通过描绘三峡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

赞美之情。根据乙文“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吾力尚可,无需相扶”等句可

知,作者通过展现两位老翁在攀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相互鼓励以及最终的成功登顶这一过程,传达了“有

志者事竟成”的积极思想,告诉人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战胜困难的道理。同时,也传达

了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的美好品质。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

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

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

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

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

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

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巷子里,关系非常友好。甲老翁的妻子、子女离开故乡,只有他自己而

Bo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翼,雍两州远处交游,

但没有登过泰山,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呢?”甲翁说:“那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不足以

登上它。”乙翁说:“你说的不对!从前的愚公,快九十岁了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过了六十岁,哪里老

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二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走过钱塘,渡过长江,到泰山北面。晚上住下休息,

凌晨上山,乙翁要扶他,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

半座大山。

(2024•甘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富贵不能淫

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

丈夫。”

【乙】

十五年正月,(史)思明攻常山郡,城中兵少,众寡不敌,御备皆竭。其月八日,城陷,(颜)杲卿、

(袁)履谦为贼所执,送于东都。思明既陷常山,遂攻诸郡,邺、广平、匏鹿、赵郡、上谷、博陵、文安、

魏郡、信都,复为贼守。禄山见杲卿,面贵之日:“汝昨自范阳户曹,我奏为判官,遂得光禄、太常二丞,

便用汝摄常山太守,负汝何事而背我耶?”杲卿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