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天津市河西区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天津市河西区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天津市河西区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天津市河西区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高一年级地理学科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I卷注意事项:本卷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22年11月8日,夜空中上演了“月全食掩天王星”的天文奇观,即月球全部被地球的影子遮挡,同时月球又将天王星遮挡的现象。图为各天体运转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能够正确示意“月全食掩天王星”天文现象天体位置关系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与“月全食掩天王星”现象密切相关的条件是()A.天体运动速度时刻变化 B.日地距离远小于地月距离C.月球的体积小于天王星 D.行星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3.我国已制定载人登月计划,若航天员登上月球,可能经历的是()A.茫茫云海,一望无际 B.黑色的天幕上繁星璀璨C.步履沉重,行走艰难 D.恰逢几颗流星划过天际【答案】1.A2.D3.B极光常见于高纬度地区。2024年10月10日晚,受强磁暴影响,北京门头沟某山区夜空出现难得一见的浅红色极光。图为某摄影爱好者拍摄到的当天极光发生时的高清影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北京门头沟山区能看到极光()A.表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较强 B.因色球层黑子增多所引起C.源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偏弱 D.因光球层耀斑活跃而产生5.此次磁暴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改变太阳大气层的结构 B.中高纬度地区洪涝加剧C.罗盘仪内磁针指向异常 D.太阳能发电站工作停滞【答案】4.A5.C位于非洲东部的肯尼亚(图左)是闻名世界的长跑王国,也是当今全球第四大鲜切花出口国。2010年3-4月,冰岛的艾雅法拉火山接连两次喷发(图右),受其烟尘影响,欧洲主要机场被迫关闭,肯尼亚鲜花出口受到严重影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长期在肯尼亚训练的中长跑运动员成绩优异,主要依赖的自然环境是()A.空气湿润,水汽含量高 B.气温高,适宜训练耐高温能力C.地形平坦,场地较开阔 D.地处高原,有适宜的缺氧条件7.冰岛艾雅法拉火山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D.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答案】6.D7.C下图为某乘客从飞机舷窗拍摄的飞机下方的云层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出云层比较厚,近处有部分云团的垂直漂浮,远处有阴云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照片中云层所在的大气层是()A.对流层 B.平流层C.电离层 D.高层大气9.下列环境易造成飞机飞行遇气流出现颠簸情况的是()A.大气温度垂直递减率小于4℃/千米B.飞越平原地形或冰雪覆盖洋面上空C.高纬度地区在万米以上高空的飞行D.夏季正午连续经过沙地和水域上空【答案】8.A9.D我国科学家在辽宁省发现了目前最早的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图)。该古生物生活在距今大约1.6亿年前.研究推测其具有体覆毛发、听觉发达、食虫、善藆爬等特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我国科学家用发现化石的地区和地层对该古生物进行命名,其最可能的命名是()A.辽宁新生兽 B.东北白垩兽 C.亚洲三叠兽 D.中华侏罗兽11.据资料推测,符合该古生物当时生存环境特点的是()A.浩瀚的海洋 B.茂密的丛林 C.干旱的沙漠 D.寒冷的冰原12.该古生物所处地质时期()A.劳亚古陆逐渐解体 B.蕨类植物极度繁盛C.是重要的造煤时代 D.原始人类开始出现13.科学家能够通过研究地层化石来还原地球的历史,主要是因为()A.陆地地层中只可能含有当今现存陆地生物的化石B不同演化阶段因沉积环境不同,会出现不同地层C.一个地方的地层自上而下按照时间顺序越来越新D.越古老的地层中含有越高级、越复杂的生物化石【答案】10.D11.B12.C13.B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相关材料,设计出海陆间水循环模拟实验装置(图),在倾斜的坡面上铺设细沙模拟陆地,用水槽模拟海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图示实验装置中()A.甲模拟海面降水 B.乙模拟海水蒸发C.丙模拟陆地蒸发 D.丁模拟太阳辐射15.实验前,某同学预测烧瓶内减少的水量应与坡面、水槽中增加的水量相等,但实际却存在差距。这主要是由于他未考虑到()①玻璃板下方附着的冷凝水量②导管口的水汽扩散量③烧瓶内实验起始添加的水量④烧瓶内壁的冷凝水量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6.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坡面上汇集的水流将细沙带到水槽中,这体现水循环能够()A.更新全球水体 B.直接影响各地天气变化C.塑造地表形态 D.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答案】14.D15.A16.C下图为某年10月8日两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百帕)。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7.10月8日20时,M地的风向为()A偏北风 B.偏东风 C.偏西风 D.偏南风18.图示时间段内,风力明显加大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答案】17.D18.A2020年5月,综合运用多种测量技术,珠穆朗玛峰(图)的最新高程被确定为8848.86米,其峰顶为一个鱼背形平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能够形象反映图示地貌特征的诗句是()A.群峰倒影山浮水 B.壁立千仞似人刻C.两岸青山相对出 D.山净江空水见沙20.以下四种地貌景观中,与珠峰峰顶鱼背形平台的形成相类似的是()A. B.C. D.【答案】19.B20.C第II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3题,共40分。2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月晴朗的某日,天津某学生利用校园内玻璃温室和露天试验田开展气温测量实验。图为该校园温室、试验田及周边区域平面分布示意图。(1)据图,推测在实验中可能影响到玻璃温室采光条件的两项外部因素。下表为玻璃温室内和露天试验田中该日部分时段气温测量结果记录。时间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温室内(℃)15.917820321.921.819.218.0试验田(℃)13.115.319.321.319.117.516.3(2)与试验田相比,描述玻璃温室内气温的特征。该同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为,温室玻璃在通过“透”和“挡”发挥作用。(3)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温室玻璃发挥的作用。【答案】(1)居民楼、校园外墙、树木遮挡、屋顶落叶等(2)平均温度较高,温差较小(3)玻璃温室可以透过太阳短波辐射,阻挡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长波辐射的热量散失,起到保温作用。2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结合图左说出,岩石圈的范围应该包括____。月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与地球相似,科学家借助月震波来研究月球的内部分层、物质密度。图13为月震波传播速度与月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2)对比图左与图右,指出地球与月球内部圈层结构异同点各一项。该同学查阅相关资料,将地球与月球的基本数据制成下表。数据项目天体类型质量/kg直径/km表面温度/℃自转周期/天地球行星5.965×10²⁴约12742平均约141月球卫星7.349×10²²约3476约-180至15027.32(3)结合表格数据,说明与地球相比,月球不适宜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原因。地球各个圈层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能量交换关系。例如:大气圈通过降水为水圈输送水等物质,水圈通过蒸发向大气圈输送水汽等。(4)请再列举一实例,说明任意两圈层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关系。【答案】(1)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2)相同点:地球与月球内部均划分为三个圈层;壳层都是最薄的圈层:壳层均由固体构成等。不同点:月幔厚度的占比大于地幔;月核厚度的占比小于地核;月核和地核物质成分不同;月核内可监测到横波,而地核内横波消失等。(3)与地球相比,月球自转周期过长,表面温度约-180至150℃,昼夜温差过大(液态水很难留存);月球质量和体积过小,不能吸附大气层,人类无法呼吸。(4)例:大气圈为生物圈的植物提供二氧化碳等光合作用的原料,通过降水为植物提供水分,生物圈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向大气圈释放氧气;水圈为生物圈内动植物提供水、无机盐、生存环境等,生物圈为水圈提供有机物。2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图为2024年8月某同学到福建沿海某地研学期间绘制的当地海岸地貌景观图。图中的海蚀柱、海蚀穴和海蚀拱桥是该类海岸地貌演化的三个阶段。(1)形成三种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为____,其景观形成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该同学在研学期间,听当地的导游介绍:海蚀柱这种地貌景观在当地正在逐渐消失,未来将不复存在。(2)你是否赞同导游的介绍,请简要说明理由。受海陆风的影响,岸边居民常感到当地白天空气较为潮湿,而夜晚则较为干爽。这主要是由于海陆间存在热力性质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相对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而海洋升温慢(气温相对低),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因此风由海洋吹向陆地,较为湿润……(3)运用热力环流原理,模仿文字材料相关表述,解释当地夜晚空气较为干爽的原因。该同学从附近城镇的居民口中得知,近些年夏秋季节,当地城镇内涝发生频次有所上升。当地正在积极探索生态岸坡、人工湿地等植被建设工程,治理内涝问题。(4)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植被建设工程对治理内涝所发挥的作用。【答案】(1)①.海浪侵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