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课文赤壁赋的教学解析TOC\o"1-2"\h\u28017第一章走进《赤壁赋》:文学经典的历史渊源 121014第二章《赤壁赋》的主要内容剖析 14257第三章我对《赤壁赋》情感表达的独特感受 223934第四章从文字风格看《赤壁赋》的魅力——引用原文为证 213208第五章《赤壁赋》中的哲学思想及其影响 314504第六章教学《赤壁赋》的难点与重点 36925第七章《赤壁赋》教学方法的摸索与思考 318445第八章总结《赤壁赋》教学解析:传承经典的展望 4第一章走进《赤壁赋》:文学经典的历史渊源《赤壁赋》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经典之作。苏轼所处的北宋时期,文化繁荣,文学流派众多。当时,文人们热衷于对历史文化的探究与文学创作。赤壁这个地方,在历史上就极富传奇色彩。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就发生于此,周瑜在这里指挥孙刘联军大破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这一历史事件为赤壁蒙上了一层英雄主义的光辉。苏轼被贬黄州后,多次游览赤壁,这赤壁的山川景色与历史底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从文学传承的角度来看,苏轼的这篇《赤壁赋》也是对古代赋体文学的一种传承与创新。赋这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期,在汉代达到鼎盛。汉赋多注重华丽的辞藻与宏大的叙事,像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用大量的篇幅描绘了齐楚两国的山川、物产、宫廷等,辞藻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而苏轼的《赤壁赋》在继承赋体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与哲理思考,使赋这种文体在宋代焕发出新的生机。第二章《赤壁赋》的主要内容剖析《赤壁赋》主要描写了苏轼与友人夜游赤壁的所见所感。文章开篇就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秋夜赤壁图:“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简单几句,就把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当时的氛围交代得清清楚楚。在游赤壁的过程中,苏轼描写了赤壁的壮丽景色,如“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里把赤壁之下江水浩渺、明月当空的景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同时文中还穿插了客人与苏轼的对话。客人由眼前的赤壁联想到曹操当年的雄图霸业,发出了人生短暂、渺小的感慨。而苏轼则以一种豁达的态度回应,他认为“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这种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是文章的核心内容之一。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当面临困境或者感慨时光匆匆的时候,苏轼这种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方式能给我们很多启示。第三章我对《赤壁赋》情感表达的独特感受读《赤壁赋》,能深切感受到苏轼复杂的情感。从文章中,首先能体会到的是一种淡淡的惆怅。苏轼被贬黄州,仕途不顺,在游览赤壁时,难免会触景生情。当客人感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时,这种惆怅之感就更加明显了。这就好比一个人在经历挫折后,看到美好的事物却又觉得自己无法真正拥有,内心充满了失落。但是苏轼的情感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惆怅上,更多的是豁达与乐观。他用自己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化解了这种惆怅。他认为虽然人生短暂,但从不变的角度看,我们又能与天地共存。这种豁达就像黑暗中的一道光,给人希望。例如,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失败,像考试失利或者工作不顺时,我们也可以像苏轼一样,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不要只看到失败的一面,而是看到未来还有无限的可能。苏轼的这种情感表达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他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声音。第四章从文字风格看《赤壁赋》的魅力——引用原文为证《赤壁赋》的文字风格独具魅力。它既有散文的灵动自由,又有赋体的韵律之美。从用词上看,苏轼用词精准而富有表现力。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里的“浩浩乎”“飘飘乎”生动地描绘出了人在江上泛舟时那种空灵、超脱的感觉。这种用词的妙处就在于能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再看句子的结构,长短句交错使用。像“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长句气势磅礴,短句简洁有力,长短结合,使得文章节奏明快,富有韵律。这和古代的骈文有所不同,骈文多是四六句相对,形式较为固定,而《赤壁赋》则更加灵活。这种文字风格的形成,与苏轼的文学素养和个人经历是分不开的。他将自己对自然、人生的感悟融入到文字之中,使文章读起来既有美感又有深度。第五章《赤壁赋》中的哲学思想及其影响《赤壁赋》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关于变与不变的思考。苏轼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世间万物都在瞬息万变,如江水不停地流淌,月亮有阴晴圆缺。但从不变的角度看,“物与我皆无尽也”。这种思想在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古代哲学中,道家思想就强调顺应自然,庄子的齐物论也有类似的观点,即万物平等,生死齐一。苏轼的这种变与不变的思想可以说是对道家思想的一种继承与发展。从对后世的影响来看,这种思想影响了很多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比如很多文人在遭遇仕途坎坷或者人生困境时,会用苏轼的这种哲学思想来安慰自己。就像明代的归有光,他一生坎坷,多次科举不第,但他从苏轼的思想中汲取力量,在自己的文学创作和生活中保持着一种豁达的态度。《赤壁赋》中的哲学思想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在困境中前行的道路。第六章教学《赤壁赋》的难点与重点教学《赤壁赋》存在着一些难点与重点。重点之一是对文章中哲学思想的理解。学生们要理解苏轼的变与不变的思想并非易事,因为这需要一定的哲学思维和生活阅历。例如,对于十几岁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表面现象,很难深入理解这种深层次的哲学思考。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通过举例、对比等方式来引导学生。难点在于对古代文化知识的掌握。《赤壁赋》中涉及到很多古代文化知识,如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赋体文学的特点等。如果学生对这些知识不了解,就很难深入理解文章。像赋体文学,它的发展历程复杂,有很多特殊的文体规范。教师要想让学生明白《赤壁赋》在赋体文学中的独特之处,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讲解古代文化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能够将这些知识与文章内容相结合。第七章《赤壁赋》教学方法的摸索与思考针对《赤壁赋》的教学,有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摸索。一种方法是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展示赤壁的风景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赤壁之下。然后让学生朗读文章,感受文中所描绘的景色。例如,当读到“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学生可以看着平静的江水画面,更好地体会那种宁静的氛围。另一种方法是问题引导法。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如“苏轼在客人感慨人生短暂后,他的回答体现了他怎样的人生观?”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内涵。小组讨论法也很有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赤壁赋》中的哲学思想对自己生活的启示。这样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拓宽思维。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苏轼和客人,模拟文中的对话,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第八章总结《赤壁赋》教学解析:传承经典的展望在语文教学中,《赤壁赋》是一篇非常重要的经典课文。通过对它的教学,学生可以提高文学素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村民物品交换协议书范本
- 私人荒地转让合同协议书
- 离职合同终止协议书模板
- 门面出租协议协议书模板
- 鸡排店合伙人合同协议书
- 股权转让服务协议合同书
- 锅炉运行及维护合同范本
- 碳钢计量罐采购合同范本
- 肉店转让合同协议书模板
- 生意交易合同协议书模板
- 220KV升压站运行规程(改后)
- 肠系膜脉管系统肿瘤的诊断
- 非标设备制作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 爆破工程技考核试卷
- GB/T 9766.6-2021轮胎气门嘴试验方法第6部分:气门芯试验方法
- 操场塑胶面层施工方案及工艺方法
- 粤信签小程序操作使用说明
- 医院季度院感监测信息及分析
- 福建省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法律考试
- GB∕T 15329-2019 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织物增强液压型 规范
- 《组织机构代码证》word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