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中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中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中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中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中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9-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结合示意图,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驾驭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综合思维)3.能够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有关的地理现象。(地理实践力)一、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相互关系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2.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相互依靠、相互制约。3.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的表现形式: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表现(1)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2)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更会导致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变更,即“牵一发而动全身”。(3)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产生了单个自然地理环境所不具备的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2.意义: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自然地理环境变更的预料、自然区划、生态环境爱护和区域开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1)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不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2)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相互独立,彼此不发生任何联系的。 ()(3)自然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更,只影响当地自然地理环境。 ()(4)“大河滔滔、泥沙俱下”反映的是能量交换过程。 ()(5)假如植被大量遭遇破坏,其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更有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更增大②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削减③河流水位降低④土壤肥力下降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提示](1)×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河道淤积,从而使河道泄洪实力降低,易发生洪涝灾难;还能使下游地区地下水位抬升,简单产生土壤盐渍化。(2)×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某一要素发生变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都会发生变更。(3)×某一要素的变更,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肯定的影响。(4)×泥沙俱下反映了物质的迁移而不是能量的交换。(5)D[假如大量植被遭遇破坏,其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将减弱,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更增大,丰水期水位上升,枯水期水位下降,因此③错误。]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问题1(综合思维)该诗体现了自然地理要素间的什么关系?[提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问题2(综合思维)你能说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描述的是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的哪个循环过程吗?[提示]生物循环。问题3(综合思维)该诗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特征?[提示]整体性。[归纳提升]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要素相互关系实例气候与地貌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地貌;不同地貌条件下形成不同的气候特点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是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是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状况与那里山高谷深、气温垂直变更大有关系气候与水文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水文特征;水文条件不同的地方,气候也有差异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是因为北方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季节变更小,是因为流域内降水匀称。在湖泊、水库的四周,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气候与生物肯定气候条件下,生长着相应的植物,活动着相应的动物;植物的分布对气候有调整作用赤道旁边为热带植物,而亚寒带地区则为耐寒植物;森林茂密的地方,四周的气候要潮湿得多气候与土壤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土壤的干湿状况,对空气的湿度、温度有肯定的影响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江南丘陵地区,由于气候湿热,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内陆干旱地区,由于矿物质流失速度慢,形成钙质土地貌与水文不同地貌条件下水文状况不同;水文条件对地貌的影响也特别深刻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干脆关系;黄土高原的沟壑地形、长江三峡的峡谷地形都是流水切割的结果;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河网密布的恒河三角洲,都是河流积累作用形成的地貌与生物地貌影响生物,生物也影响地貌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分布是不同的,马尾松分布在阳坡,冷杉分布在阴坡。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快岩石的风化过程,变更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削减侵蚀的作用,爱护了原始地貌形态水文与生物不同水文条件下,生存着不同类型的生物;生物的出现也变更着水文状况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环境,芦苇生长在水湿环境;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变更着水的化学成分土壤与生物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土壤也影响生物的分布没有生物就没有土壤,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就特别相宜茶树的生长1.读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图,回答(1)~(2)题。(1)图中各要素的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 B.整体性C.区域性 D.单一性(2)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推断下列环境特征与其相符的是()A.光照弱 B.风力大C.冰川冻土广布 D.河流多,流量丰富(1)B(2)B[第(1)题,该图反映的是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2)题,区域环境各要素间存在相互联系,西北干旱地区多风沙。]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遥远的国家就可能造成一场飓风。这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也是“蝴蝶效应”的最初来源。该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更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问题1(综合思维)“蝴蝶效应”同时也反映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哪种特性?[提示]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更不行避开地影响到其他区域。问题2(区域认知)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什么影响?[提示]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河道淤积,从而使河道泄洪实力降低,易发生洪涝灾难;还能使下游地区地下水位抬升,简单产生土壤盐碱化。[归纳提升]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1.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更着。例如,撒哈拉沙漠各要素的关系。2.某一要素的变更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更。即地理环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例如,全球变暖的缘由及危害。3.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更会影响其他区域。例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4.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如下表: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合成有机物的实力自然地理要素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实力性质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的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在一起,在肯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二氧化碳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氧气的平衡作用: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举例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育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肯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2.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显示,该湖泊自然消亡的缘由是()A.地壳上升 B.水源削减C.气候变干 D.物质沉积(2)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更,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整体性 B.差异性C.稳定性 D.脆弱性(1)D(2)A[第(1)题,图中显示沉积物成层积累导致湖泊面积缩小直至消亡。第(2)题,湖泊消亡导致当地的小气候、自然景观等发生变更,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3.下图中M表示绿色植物,读图回答(1)~(2)题。(1)图示过程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生产功能 B.呼吸作用C.分解功能 D.化合作用(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缘由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烧C.动植物尸体的分解 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1)A(2)B[第(1)题,图示过程反映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自然地理环境通过光合作用实现了生产功能。第(2)题,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加上森林的砍伐使森林汲取二氧化碳的实力减弱,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人地协调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历史上的塞罕坝是清朝闻名的皇家猎苑,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家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随着历史的推移,由于围场垦殖等缘由,植被遭到破坏,土地荒漠化严峻。到20世纪50年头,这里的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成为风沙蔽日的茫茫荒原。1962年,塞罕坝设立机械林场,塞罕坝的三代人民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这里建起112万亩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使塞罕坝森林覆盖率从1962年的12%提高到如今的80%,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017年12月5日,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及其周边区域。塞罕坝地区在辽、金时期曾被称为“千里松林”,清朝在此设立“木兰围场”,清末围场废弃。50多年来,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有效爱护了京津地区的生态平安。下图为塞罕坝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4题。1.林场建立前,塞罕坝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C.酸雨污染 D.气候变暖2.加剧该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缘由是()A.发展旅游 B.过度放牧C.乱砍滥伐 D.气候干旱3.塞罕坝林场的建设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是()A.减轻风沙危害B.减轻汽车尾气污染C.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D.削减生物多样性4.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A.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B.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C.光照剧烈,昼夜温差大D.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1.B2.C3.A4.A[第1题,读图,结合材料分析可知,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说明该地区土地荒漠化严峻。第2题,由材料中可知,塞罕坝地区在辽、金时期曾被称为“千里松林”,说明该地历史上森林茂密,但是由于过度砍伐和破坏,从而导致荒漠化问题的产生。第3题,塞罕坝林场有防风固沙作用,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是减轻风沙危害,A正确;减轻汽车尾气污染主要是城市绿地的作用,塞罕坝林对城市环境污染影响不大,B错误;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但是不能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C错误;不能使京津地区增加或者削减生物多样性,D错误。第4题,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是阳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A正确;南坡是迎风坡,降水较多,B错误;光照、昼夜温差不是影响造林的主要因素,C错误;南坡是冬季风的背风坡,风力较小,受低温冻害影响小,D错误。][素养立意]本题组以塞罕坝环境变更为背景,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了地理学科人地协调观。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更会引起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变更,即“牵一发而动全身”。题组1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回答下题。1.能说明华北平原成因的是()A.⑤ B.⑥C.⑦ D.⑧B[华北平原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2.有关地球圈层间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运动是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缘由之一B.植物的呼吸作用只体现了能量的流淌C.物质运动与能量流淌一样,是地球各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D.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体现了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的物质运动B[在植物的呼吸过程中,植物从大气中汲取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也有物质运动。]题组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3~4题。3.(生活中的地理)该漫画所反映的地理现象演化过程,正确的是()A.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土壤盐碱化B.变更下垫面状况,导致气候变更C.利用技术手段,实施人工降雨D.变更大气成分,影响全球水平衡4.此漫画体现的地理环境特征与下列说法相符的是()A.十里不同天 B.牵一发而动全身C.秋分种麦正值时 D.一山有四季3.B4.B[第3题,该漫画所反映的地理现象演化过程是植被破坏→森林涵养水源、调整气候功能减弱,反映了变更下垫面状况,导致气候变更,B对;该漫画不能反映土壤盐碱化问题,A错;该漫画体现的只是一种想象,不是技术手段,C错;漫画反映的现象不会变更大气成分,D错。第4题,此漫画体现的地理环境特征与“牵一发而动全身”相符,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材P116探究缘由:大同市地形类村名的数量较多与大同所处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易受侵蚀、地面支离破裂、沟谷众多的地貌特点相符合。地形特点:大同西北部有阴山山脉和吕梁山脉,东南部太行山脉。桑干河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