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第1课时共价键的极性(讲义及解析)-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2(人教版2019)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09/02/wKhkGWeg6kSASozFAAH7Nk4Cptc369.jpg)
![第二章第三节第1课时共价键的极性(讲义及解析)-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2(人教版2019)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09/02/wKhkGWeg6kSASozFAAH7Nk4Cptc3692.jpg)
![第二章第三节第1课时共价键的极性(讲义及解析)-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2(人教版2019)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09/02/wKhkGWeg6kSASozFAAH7Nk4Cptc3693.jpg)
![第二章第三节第1课时共价键的极性(讲义及解析)-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2(人教版2019)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09/02/wKhkGWeg6kSASozFAAH7Nk4Cptc3694.jpg)
![第二章第三节第1课时共价键的极性(讲义及解析)-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2(人教版2019)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09/02/wKhkGWeg6kSASozFAAH7Nk4Cptc36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第1课时共价键的极性一、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1.共价键的极性:共价键按共用电子对是否发生偏移可分为两大类,极性键和非极性键(1)极性键=1\*GB3①定义: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电荷分布不均匀)的共价键,称为极性共价键,简称为极性键=2\*GB3②特征:成键的原子呈正电性(δ+)或负电性(δ-)=3\*GB3③原因:不同的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电负性的不同,使核间的电子云密集区域偏向电负性较大的原子一端,电子对会偏向电负性较大的原子,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呈负电性(δ-),电负性较小的呈正电性(δ+)(2)非极性键=1\*GB3①定义: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电荷分布均匀)的共价键,称为非极性共价键,简称为非极性键=2\*GB3②特征:成键的原子不显电性=3\*GB3③原因:相同的成键原子的电负性相同。电负性相同时,吸引电子对的能力就相同,这样核间的电子云密集区域在两核间的中间位置(3)极性键、非极性键的判断方法①从组成元素判断: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共价键;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共价键②从电子对偏移判断:有电子对偏移为极性共价键;无电子对偏移为非极性共价键=3\*GB3③从电负性判断:电负性相同为非极性共价键;电负性不同为极性共价键(4)键的极性强弱判断方法:键的极性是一种向量,不但有大小,还有方向。它的大小可以由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差值来判断:电负性差值为零,则键无键性(非极性键);差值不为零,则键有极性(极性键)。差值越大,则键的极性越大。键的极性方向是由正极到负极的方向表示2.分子的极性(1)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①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使分子的某一部分呈正电性(δ+),另一部分呈负电性(δ-),如:NH3②非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如:Cl2、CO2、BF3、CH4(2)从向量的角度理解分子的极性——分子的极性是分子中化学键的极性的总向量和①极性分子:若分子中共价键极性的向量和不等于0,则为极性分子,如:H2O、NH3等实例解释2个H所带正电的向量和位于2个H连线的中间,即正电中心与负电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3个H所带正电的向量和位于3个H连线的正三角形的中心,即正电中心与负电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②非极性分子:若分子中共价键极性的向量和等于0,则为非极性分子,如:CH4、BF3等实例解释对称的3个F所带负电的向量和位于分子中心,即与B重合,且负电量与B所带正电量相等,分子不带电,为非极性分子对称的4个H所带正电的向量和位于分子中心,即与C重合,且正电量与C所带负电量相等,分子不带电,为非极性分子3.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1)分子的极性是由分子中所含共价键的极性与分子的立体构型两方面共同决定的。判断分子极性时,可根据以下原则进行:=1\*GB3①只含有非极性键的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大多是非极性分子,如:O2、H2、P4、C60=2\*GB3②以极性键结合而成的双原子分子,都是极性分子,如:HCl、HF、HBr=3\*GB3③以极性键结合而成的多原子分子a.空间结构对称的分子(直线型、平面正三角型、正四面体型、三角双锥型、正八面体型),是非极性分子,如:CO2、BF3、CH4、PCl5、SF6b.空间结构不对称的分子(V形、三角锥形),是极性分子,如:H2O、NH3、CHCl3(2)判断ABn型分子极性的经验规律:若中心原子有孤电子对,则为极性分子;若无孤电子对,则为非极性分子,如:CS2、BF3、SO3、CH4为非极性分子;H2S、SO2、NH3、PCl3为极性分子分子式中心原子分子的极性具体方法元素符号有无孤电子对CS2=1\*GB3①An型(单质):非极性分子(O3除外)=2\*GB3②AB型:极性分子=3\*GB3③ABn型:A上无孤对电子:非极性分子A上有孤对电子:极性分子SO2H2SCH4NH3H2OPCl3注意=1\*GB3=1\*GB3①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极性键,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如:H2O2=2\*GB3②非极性分子中有的只含非极性键,如O2;有的只含极性键,如BF3等;有的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如CH2=CH2=3\*GB3③稀有气体分子是非极性分子,不含共价键=4\*GB3④一般情况下,单质分子为非极性分子,但O3是V形分子,其空间结构不对称,故 O3为极性分子=5\*GB3⑤H2O2的结构式为H-O-O-H,其空间结构如图所示,是不对称的,为极性分子【对点训练1】1.下列物质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是()A.CO2B.CH4C.C2H4D.NH4Cl2.下列各组分子中,按共价键极性由强到弱排序正确的是()A.HFH2ONH3CH4B.CH4NH3H2OHFC.H2OHFCH4NH3D.HFH2OCH4NH3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B.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里D.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的化学键一定都是极性键4.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是()A.H2B.NH3C.CO2D.CH2Cl25.下列分子属于极性分子的是()A.CH4B.CO2C.SO3D.NH36.NH4HCO3受热分解的产物中,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有()A.0种B.1种C.2种D.3种7.回答下列问题①H2②O2③HCl④P4⑤C60⑥CO2⑦CH2==CH2⑧HCN⑨H2O⑩NH3⑪BF3⑫CH4⑬SO3⑭CH3Cl⑮Ar⑯H2O2(1)只含非极性键的是;只含极性键的是,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是。(2)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属于极性分子的是。二、键的极性对化学性质的影响1.酸性强弱的表示方法羧酸的酸性强弱与其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有关,羧酸的酸性可用pKa表示,pKa=-lgKa,pKa越小,酸性越强。其中Ka为弱酸的电离常数,不同羧酸pKa如下:羧酸pKa丙酸(C2H5COOH)4.88乙酸(CH3COOH)4.76甲酸(HCOOH)3.75氯乙酸(CH2ClCOOH)2.86二氯乙酸(CHCl2COOH)1.29三氯乙酸(CCl3COOH)0.65三氟乙酸(CF3COOH)0.232.三点结论(1)三氟乙酸的酸性大于三氯乙酸的酸性:氟的电负性大于氯的电负性,F-C的极性大于Cl-C的极性,使CF3-的极性大于CCl3-极性,导致三氟乙酸的羧基中羟基的极性更大,更易电离出H+(2)三氯乙酸的酸性大于二氯乙酸酸性:由于Cl3C-比Cl2CH-多一个氯原子,使Cl3C-的极性大于Cl2CH-的极性,导致三氯乙酸的羧基中的羟基的极性更大,更易电离出H+(3)甲酸、乙酸、丙酸的酸性逐渐减弱:烃基(符号R-)是推电子基团,烃基越长推电子效应越大,使羧基中的烃基的极性越小,羧酸的酸性越弱。所以,甲酸的酸性大于乙酸的,乙酸的酸性大于丙酸的……随着烃基加长,酸性的差异越来越小【对点训练2】1.下列羧酸的酸性最弱的是()A.CH3CH2COOHB.CH2BrCOOHC.HCOOHD.CH3COOH2.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A.氯乙酸B.二氯乙酸C.三氯乙酸D.三氟乙酸3.CH3COOH是一种弱酸,而氯乙酸(ClCH2COOH)的酸性强于CH3COOH,这是因为-Cl是一种强吸电子基团,能使-OH上的H原子具有更大的活泼性,有的基团属于斥电子基团,能减弱-OH上H原子的活泼性;这些作用统称为“诱导效应”。试依据上述规律填空:(1)HCOOH显酸性,而H2O显中性,这是由于HCOOH分子中存在(填“吸”或“斥”)电子基团,这种基团是(2)CH3COOH的酸性弱于HCOOH,这是由于CH3COOH分子中存在(填“吸”或“斥”)电子基团,这种基团是(3)-C6H5也属于吸电子基团,故C6H5COOH的酸性比CH3COOH的酸性(填“强”或“弱”)1.下列物质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是()A.二氧化硫B.过氧化氢C.二氧化碳D.乙烯2.徐光宪在《分子共和国》一书中介绍了许多明星分子,如H2O2、CO2、BF3、CH3COOH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O2分子为直线形的非极性分子B.CO2分子为由极性共价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C.BF3分子中的B原子最外层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D.CH3COOH分子中C原子均采取sp2杂化3.常温下三氯化氮(NCl3)是一种黄色油状液体,其分子结构呈三角锥形。下列关于三氯化氮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中N—Cl键是极性键B.分子中不存在孤电子对C.NCl3分子是非极性分子D.因N—Cl键的键能大,所以NCl3的沸点高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O、N2O、NO2、NH3都是非极性分子B.CO2、SO3、BCl3、NF5都是非极性分子C.H2O、NH3是极性分子,分子中的H—O比N—H的极性弱D.PCl5、NCl3、SO3、BF3、CCl4都是非极性分子5.下列分子中,既具有极性键又具有非极性键的是()A.CH2Cl2B.HCHOC.H2OD.CH2CH—CH36.①PH3分子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②BeCl2分子的空间结构为直线形,③CH4分子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④CO2为直线形分子,⑤BF3分子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⑥NF3分子结构为三角锥形。下面对分子极性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⑥为极性分子,②③④⑤为非极性分子B.只有④为非极性分子,其余为极性分子C.只有②⑤是极性分子,其余为非极性分子D.只有①③是非极性分子,其余是极性分子7.a、b、c、d四种常见分子均含有14个电子,其有关信息列在下面的表中,符合题目给出的信息的选项是()abcd双原子分子非极性分子只含非极性键双原子分子极性分子只含极性键多原子分子极性分子只含极性键多原子分子非极性分子既有非极性键,又有极性键①a的化学式为N2②b的化学式为CO③c的结构式为H—C≡N④d的结构简式为HC≡CH⑤a的符号为Ceq\o\al(2-,2)⑥d的化学式为H2O2A.①②③④B.④⑤⑥C.②③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8.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分子是否有极性取决于分子的空间结构。下列分子都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A.CO2H2OB.NH3BCl3C.PCl3CH4 D.CS2BF39.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的一组是()A.CH4和Br2B.NH3和H2OC.H2S和CCl4D.CO2和HCl10.中国化学家研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C3N4/CQDs),能利用太阳光高效分解水,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O2中存在非极性共价键,是非极性分子B.反应Ⅰ中涉及极性键的断裂和非极性键的形成C.非极性分子中一定有非极性键,极性分子中一定有极性键D.H2O是非极性分子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NH3是极性分子,分子中N原子处在3个H原子所组成的三角形的中心B.CCl4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C原子处在4个Cl原子所组成的正方形的中心C.H2O是极性分子,分子中O原子不处在2个H原子所连线段的中点D.CO2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C原子不处在2个O原子所连线段的中点12.二氯化二硫(S2Cl2),非平面结构,常温下是一种黄红色液体,有刺激性恶臭,熔点80℃,沸点135.6℃,对于二氯化二硫叙述正确的是()A.二氯化二硫的电子式为B.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C.二氯化二硫属于非极性分子D.分子中S—Cl键能小于S—S键能13.微波炉加热时,电炉内的微波场以极高的频率改变电场的方向,使水分子迅速摆动而产生热效应。在高频改变方向的电场中水分子会迅速摆动的原因是()A.水分子具有极性共价键B.水分子中有共用电子对C.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D.水分子是极性分子14.将摩擦带电的玻璃棒接近液流,实验现象如图。该实验能说明()A.H2O分子带电,CCl4分子不带电B.H2O是由非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C.CCl4是正四面体形分子D.CCl4分子中正负电荷的中心是重合的1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B.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D.CS2、H2O、C2H2都是直线形分子16.膦(PH3)又称磷化氢,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大蒜臭味的有毒气体,电石气的杂质中常含有磷化氢。它的分子空间结构是三角锥形。以下关于PH3的叙述正确的是()A.PH3分子中有未成键的孤电子对B.PH3是非极性分子C.PH3是一种强氧化剂D.PH3分子的P—H是非极性键1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卤化氢分子中,卤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共价键的极性越大,热稳定性也越强B.以极性键结合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C.判断A2B或AB2型分子是否是极性分子的依据是看分子中是否含有极性键D.非极性分子中,各原子间都应以非极性键结合18.下列物质:①MgCl2②SiO2③白磷④BF3⑤NH3⑥四氯化碳,其中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是()A.①②③④⑥B.①④⑤⑥C.③④⑥D.④⑥19.下列模型分别表示C2H2、S8、SF6的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2gS8分子中含有0.125molσ键B.SF6是由非极性键构成的分子C.1molC2H2分子中有3molσ键和2molπ键D.C2H2分子中不含非极性键20.S2Cl2是橙黄色液体。少量泄漏会产生窒息性气体,喷水雾可减慢其挥发,并产生酸性悬浊液。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S2Cl2的说法错误的是()A.为非极性分子B.分子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C.与S2Br2结构相似,熔、沸点:S2Br2>S2Cl2D.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2S2Cl2+2H2O=SO2↑+3S↓+4HCl21.在HF、H2O、NH3、CS2、CH4、N2分子中:(1)以非极性键结合的非极性分子是________(2)以极性键相结合,具有直线形结构的非极性分子是________(3)以极性键相结合,具有三角锥形结构的极性分子是________(4)以极性键相结合,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非极性分子是________(5)以极性键相结合,具有V形结构的极性分子是____(6)以极性键相结合,而且分子极性最大的是________22.在极性分子中,正电荷中心同负电荷中心间的距离称为偶极长,常用d表示。极性分子的极性强弱同偶极长和正(或负)电荷中心的电量(q)有关,一般用偶极矩(μ)来衡量。分子的偶极矩定义为偶极长和偶极上一端电荷电量的乘积,即μ=d·q。试回答以下问题:(1)HCl、CS2、H2S、SO2四种分子中μ=0的是(2)对硝基氯苯、邻硝基氯苯、间硝基氯苯,三种分子的偶极矩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3)实验测得:μ(PF3)=1.03、μ(BCl3)=0。由此可知,PF3分子是构型;BCl3分子是构型(4)GeCl4化合物的空间结构为形,中心原子采取杂化,分子为(填“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23.已知,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PtCl2(NH3)2可以形成两种固体,一种为淡黄色,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另一种为黄绿色,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请回答下列问题:(1)PtCl2(NH3)2是平面正方形结构,还是四面体结构。(2)请在以下横线上画出这两种固体分子的几何构型图:淡黄色固体,黄绿色固体。(3)淡黄色固体物质由组成,黄绿色固体物质由组成(填“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24.简要回答表面活性剂的去污原理答案及解析【对点训练1】1.C。解析:CO2、CH4中只含有极性键;C2H4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NH4Cl中含有极性键和离子键。2.A。解析:共价键极性的强弱取决于形成共价键的两原子的电负性,其电负性相差越大,形成的共价键极性越强。3.B。解析:A项,稀有气体单质分子均为单原子分子,没有共价键;B项,NH4Cl为离子化合物;C、D两项,如Na2O2、H2O2等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4.C。解析:A.H2中H与H之间形成的是非极性键,故A错误;B.NH3为三角锥形结构,含有极性键,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电荷分布不均匀,为极性分子,故B错误;C.CO2为直线形结构,含有极性键,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电荷分布均匀,为非极性分子,故C正确;D.CH2Cl2含有极性键,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电荷分布不均匀,为极性分子,故D错误。5.D。解析:A.CH4分子中C原子价层电子对数=4+eq\f(4-4×1,2)=4且C原子不含孤电子对,则CH4为正四面体结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故A错误;B.CO2中C原子价层电子对数=2+eq\f(4-2×2,2)=2且C原子不含孤电子对,为直线形分子,正负电荷中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故B错误;C.SO3中S原子价层电子对数=3+eq\f(6-3×2,2)=3且S原子不含孤电子对,为正三角形结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故C错误;D.NH3中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3+eq\f(5-3×1,2)=4且N原子含有1个孤电子对,为三角锥形结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故D正确。6.B。解析:NH4HCO3受热分解为NH3、H2O、CO2;NH3中N原子形成3个N—H键,价层电子没有全部成键,属于极性分子;CO2中C原子形成2个C=O双键,价层电子全部成键,属于非极性分子;H2O中O原子形成2个O—H键,价层电子没有全部成键,属于极性分子。7.答案(1)①②④⑤③⑥⑧⑨⑩⑪⑫⑬⑭⑦⑯(2)①②④⑤⑥⑦⑪⑫⑬⑮③⑧⑨⑩⑭⑯【对点训练2】1.A。解析:根据与羧基(—COOH)相连的基团中共价键或基团的特点进行判断。烷基是推电子烃,推电子效应—CH2CH3>—CH3,故酸性HCOOH>CH3COOH>CH3CH2COOH;Br的电负性比C大,C—Br键的极性通过传导作用导致羧基中O—H的极性增大,更易电离出H+,酸性增大,故酸性CH2BrCOOH>CH3COOH>CH3CH2COOH。2.D。解析:氟的电负性比氯的大,C—F键的极性比C—Cl键的极性大,使F3C—的极性大于Cl3C—的极性,导致三氟乙酸的羧基中的羟基的极性更大,更易电离出H+。同理,酸性:三氯乙酸>二氯乙酸>氯乙酸,故三氟乙酸的酸性最强。3.(1)吸-CHO(2)斥-CH3(3)强解析:(1)HCOOH显酸性,H2O呈中性,说明HCOOH分子中存在强吸电子基团,能使—OH上的H原子活泼性增强而使该物质的酸性大于水,HCOOH中含有—CHO,故属于强吸电子基团。(2)CH3COOH的酸性弱于HCOOH,说明CH3COOH分子中存在斥电子基团,能减弱—OH上H原子的活泼性而使该物质的酸性减弱,CH3COOH中含有—CH3,所以—CH3属于斥电子基团。(3)—C6H5属于吸电子基团,—CH3属于斥电子基团,故C6H5COOH的酸性比CH3COOH的酸性强。1.D。解析:A.二氧化硫分子中共价键为硫氧极性键,不存在非极性键,故A错误;B.过氧化氢分子中共价键为O—H极性键,O—O非极性键,分子结构不对称,不是非极性分子,故B错误;C.CO2分子中共价键为碳氧极性键,不存在非极性键,故C错误;D.乙烯中含有碳氢极性键和碳碳非极性键,由于乙烯分子结构对称,乙烯分子为非极性分子,故D正确。2.B。解析:H2O2分子的空间结构不是直线形,A项错误;CO2分子中3个原子在同一直线上,两个O原子在C原子的两侧,故该分子为由极性共价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B项正确;BF3分子中B原子最外层只有6个电子,所以最外层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C项错误;CH3COOH分子中甲基C原子采取sp3杂化,羧基C原子采取sp2杂化,D项错误。3.A。解析:NCl3的电子式为,N原子上还有一个孤电子对;NCl3分子为极性分子,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结构不对称;N—Cl键为极性键,其键能大说明分子稳定,而物质熔、沸点的高低与共价键稳定性无关。4.B。解析:根据ABn型分子中,中心原子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该元素的价电子数时,该分子为非极性分子,若不相等则为极性分子,可判断:A项中中心原子N原子价电子数为5,四种化合物中没有一种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故A项错误;B项中心原子C、S、B、N的化合价等于其价电子数,CO2、SO3、BCl3、NF5均为非极性分子,故B项正确;O的电负性比N的电负性强,对成键电子对的吸引力也强,形成O—H比N—H的极性强,C项错误;NCl3分子中N原子化合价与其价电子数不等,故D项错误。5.D。解析: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键。CH2Cl2、HCHO和H2O中都只含有极性键,CH2=CH—CH3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D正确。6.A。解析:非极性键只能由相同种类的原子之间形成,极性分子只能由不同种类的原子之间形成。但在形成分子的时候,主要取决于分子的结构,当分子中的电子云能均匀分布的时候,分子则无极性,否则分子有极性。④CO2分子为直线形,极性抵消,为非极性分子;③CH4为正四面体,故极性也可抵消,为非极性分子;②BeCl2分子为直线形分子,故极性可抵消,为非极性分子;⑤BF3分子为平面三角形,极性抵消,故为非极性分子;⑥NF3中由于N原子的孤电子对对F原子的排斥作用,使电子不能均匀分布,故为极性分子;①PH3中P原子的孤电子对对H原子的排斥作用,使电子不能均匀分布,故为极性分子。7.A。解析:a是双原子分子非极性分子只含非极性键,而且a的电子总数为14,则a中每个原子含有7个电子,即为7号元素N,所以a为N2,因是分子不是离子,所以a不能为Ceq\o\al(2-,2),故①正确,⑤错误;若将N原子换成周期表中相邻的碳,则另一种原子必定是O,b为双原子分子极性分子只含极性键,所以b为CO,故②正确;c为多原子分子极性分子只含极性键,若考虑把N2中一个N原子换为碳,这时电子数相差1,可用H原子来补足,得c为HCN,故③正确;d为多原子分子非极性分子既有非极性键,又有极性键,若考虑把N2中2个N原子换为碳原子,则要补2个H,即d为C2H2,其结构简式为HC≡CH,故④正确,⑥错误。8.D。解析:二氧化碳结构为O=C=O,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H2O为V形分子,结构不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A不符合题意;NH3为三角锥形,结构不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BCl3分子为平面三角形,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B不符合题意;PCl3为三角锥形,结构不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CH4为正四面体结构,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C不符合题意;CS2是直线形分子,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BF3分子为平面三角形,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D符合题意。9.B。解析:CH4、CCl4、CO2都是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NH3、H2O、H2S、HCl都是由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10.B。解析:H2O2是极性分子,A错误;反应Ⅰ是H2O生成H2和H2O2,涉及极性键H—O的断裂和非极性键H—H、O—O的形成,B正确;分子的极性与分子内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分子中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的是非极性分子,不重合的是极性分子,如甲烷是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故C错误;H2O是极性分子,故D错误。11.C。解析:NH3是三角锥形分子,N原子不在3个H原子组成的三角形中心,A错误;CCl4中C原子处在4个Cl原子所形成的正四面体的中心,B错误;H2O是V形分子,O原子不在2个H原子所连线段的中点,C正确;CO2中C原子在2个O原子所连线段的中点,D错误。12.B。解析:S2Cl2分子中S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Cl原子与S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结合分子结构可知S2Cl2的结构式为Cl—S—S—Cl,电子式为,故A错误;S2Cl2中Cl—S属于极性键,S—S键属于非极性键,不对称的结构,为极性分子,故B正确;分子的结构不对称,为极性分子,而不是非极性分子,故C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所以氯原子半径小于硫原子半径,键长越短,键能越大,所以分子中S—Cl键能大于S—S键能,故D错误。13.D。解析:水分子空间结构为V形,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是极性分子,极性分子在电场中会发生偏转,当电场方向改变时,分子运动方向改变,因此在高频改变方向的电场中水分子会迅速摆动。14.D。解析:A.分子是中性微粒,所以H2O、CCl4均不带电荷,故A错误;B.H2O为V形结构,含有极性键,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电荷分布不均匀,为极性分子,当摩擦带电的玻璃棒接近水流时,水流方向会偏移,故B错误;C.该实验只能验证CCl4是非极性分子,不能判断其分子构型,故C错误;D.该实验能验证了CCl4是非极性分子,所以分子中正负电荷的中心是重合的,故D正确。15.B。解析:选项A,CO2是非极性分子;选项B,CH4、CCl4都是正四面体结构,分子中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且C—H、C—Cl为极性键,故它们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选项C,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可知热稳定性:HF>HCl>HBr>HI;选项D,H2O不是直线形分子而是V形分子。16.A。解析:A项正确,P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只有3个电子参与成键,另有2个电子形成一对孤电子对;B项错误,与NH3类似,PH3是极性分子;C项错误,PH3中P处于最低价态,不可能具有强氧化性(+1价氢的氧化性极弱);D项错误,由于P和H的电负性明显不同,故P—H是极性键。17.A。解析:卤素中非金属性越强,键的极性越大,A项正确;以极性键结合的双原子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但以极性键结合形成的多原子分子,也可能是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元器件测试仪器合作协议书
- 2025年硫精砂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农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合作协议书
- 2025年二次加工材相关板材合作协议书
- 2024-2025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四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2025年中国建设银行企业网上银行国际结算协议(2篇)
- 2025年亲属的股权转让协议范文(2篇)
- 2025年二手车带牌转让协议模板(2篇)
- 2025年个人自建房购房合同标准版本(2篇)
- 2025年五年级1班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模版(2篇)
- 全面新编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解读分析
-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三年级上册脱式计算100题及答案
- VDA6.3 2023过程审核教材
- 烹饪实训室安全隐患分析报告
- 《金属加工的基础》课件
- 运输行业春节安全生产培训 文明驾驶保平安
- 体验式沙盘-收获季节
- 老年护理陪护培训课件
- 2019年420联考《申论》真题(山西卷)试卷(乡镇卷)及答案
- 医院投诉纠纷及处理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