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冀少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2A/34/wKhkGWefHY-AWBKPAAGE73Nzz3Q918.jpg)
![2025年冀少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2A/34/wKhkGWefHY-AWBKPAAGE73Nzz3Q9182.jpg)
![2025年冀少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2A/34/wKhkGWefHY-AWBKPAAGE73Nzz3Q9183.jpg)
![2025年冀少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2A/34/wKhkGWefHY-AWBKPAAGE73Nzz3Q9184.jpg)
![2025年冀少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2A/34/wKhkGWefHY-AWBKPAAGE73Nzz3Q91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冀少新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62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铁、铝、铜均为银白色B.生铁炼成钢就是把生铁变为纯铁C.在自行车支架上喷油漆既美观又防锈D.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是因为其化学性质稳定2、硬水和软水的本质区别是()A.硬水浑浊,软水澄清B.硬水含杂质多,软水含杂质少C.硬水不是纯净物,软水是纯净物D.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不含或含少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3、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B.催化剂可以提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C.催化剂可以降低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D.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4、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可表示为rm{(}rm{)}A.B.C.D.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量取液体B.处理废弃固体药品C.点燃镁条D.夹试管6、实验室加热约rm{150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rm{(}rm{)}A.rm{垄脵垄脹垄脺垄脼}B.rm{垄脷垄脹垄脺垄脼}C.rm{垄脵垄脹垄脺垄脻}D.rm{垄脷垄脹垄脻垄脼}7、瘦肉精被认为是肉制品业的“三聚氰胺”,属食品行业的违禁药品,瘦肉精的化学式为rm{C_{12}H_{19}ON_{2}Cl_{3}}则下列有关瘦肉精的说法正确的是rm{(}rm{)}A.瘦肉精由五种元素组成B.一个瘦肉精分子中含有一个氮分子C.瘦肉精由rm{37}个原子构成D.瘦肉精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rm{12隆脙1}8、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rm{(}试管的容积为rm{50mL}注射器的活塞实验前停在rm{25mL}处rm{.}容器内红磷足量rm{).}用酒精灯加热装置中的红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装置中活塞最终停留的接近刻度是rm{(}rm{)}A.rm{20}rm{mL}处B.rm{15}rm{mL}处C.rm{10}rm{mL}处D.rm{5}rm{mL}处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将露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其中变化的是。
()
A.
B.
C.
D.
10、向AgNO3、Cu(NO3)2、Zn(NO3)2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滤渣一定含有Ag.Fe.Cu
B.滤渣一定含有Ag和铁;可能含有Cu
C.滤液一定含有Zn(NO3)2.Fe(NO3)2,一定没有AgNO3、Cu(NO3)2
D.滤液一定含有Fe(NO3)2,可能Zn(NO3)2.一定没有AgNO3、Cu(NO3)2
11、往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待反应完成后再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Zn2+、Fe2+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Zn2+、Fe2+C.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Zn2+、Fe2+D.滤纸上有Ag、Cu、Fe、Zn,滤液中有Zn2+、Fe2+12、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固体表面化学的研究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成果之一是揭示了氦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微观变化过程如图,表示氮原子表示氢原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反应有化合物参加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C.符合上述反应过程的顺序是①③②D.对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2+3H22NH313、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B.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实际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C.相对原子质量是碳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D.以上说法都对14、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rm{(}rm{)}A.
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B.
点燃酒精灯C.
熄灭酒精灯D.
存放酒精灯1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XYZQ反应前的质量/g810121反应后的质量/g21待测9已知X和Q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M;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反应后物质Z的质量为9g
B.反应中物质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1
C.反应生成Y的质量为11g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16、小明设计的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排水法;集气瓶充满水,倒立于水槽中,导管口伸入集气瓶口内即可。
B.排气法;瓶口向上,导管口在集气瓶底部,瓶口盖上玻璃片。
C.排水法;瓶口向上,导管口在集气瓶底部并盖上玻璃片。
D.排气法;瓶口向下,导管口在集气瓶底部。
17、现有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要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达到20%,可采用的方法是()
A.蒸发12g水。
B.蒸发10g水。
C.加入2.5g氯化钠。
D.加入1.8g氯化钠。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8、在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氮气、氖等五种气体中;选择适当物质的填写在下列空格中:
(1)可用于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等的气体是____;
(2)充入电光源中可产生红光的气体是____;
(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____;
(4)可用于制造氮肥的气体____;
(5)松脆的饼干遇到会变软的气体是____.19、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分别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发现____中出现的浑浊多,说明____中二氧化碳多.
(2)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在空气中燃烧____,在呼出的气体中____,说明呼出的气体中____多,____少.
(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发现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比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填“多”或“少”)20、为了防止煤气逸散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X的化学式为____,推断化学式的根据是____,加入乙硫醇的目的____.21、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rm{(1)}_______rm{(1)}rm{Fe}rm{Fe}rm{{,!}_{3}}rm{O}________rm{O}rm{{,!}_{4}}________rm{+}2
rm{+}________rm{CO}rm{CO}rm{overset{赂脽脦脗}{=}}rm{Fe+CO}rm{Fe+CO}________rm{(2)}rm{{,!}_{2}overset{碌茫脠录}{=}}________rm{(2)}rm{C}rm{C}________rm{{,!}_{2}}rm{H}rm{H}____rm{{,!}_{4}}____rm{+}rm{+}rm{(OH)_{2}CO_{3}overset{?}{=}_}____rm{O}____rm{O}____rm{{,!}_{2}overset{碌茫脠录}{=}
}rm{CO}22、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根据电解水装置中的现象;判断:
(1)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气体放出,试管a得到的气体是:______可以用______来检验,现象是______。
(2)该实验中,阴极产生了4cm3的气体,则阳极产生的气体体积约为______cm3
(3)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
(4)做该实验时,往往在水中加少量的氢氧化钠,目的是______。23、探究碳的氧化物性质实验如图(已知NaOH只能与CO2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甲装置能分离CO和CO2
B.乙和丁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不同的。
C.丙中固体减少的质量就是通入CO的质量。
D.戊中点燃气体的目的是______24、下列变化及性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铁生锈②水是无色液体③矿石粉碎④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⑤酒精挥发。
⑥食物腐烂⑦汽油易挥发⑧在常温常压下水的沸点是100℃⑨电灯丝通电发光、发热⑩纸张燃烧.25、酒精灯的火焰分为____、____、____.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____,因为____.评卷人得分四、计算题(共4题,共12分)26、如图所示的装置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
(1)甲同学: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观察到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这是因为生成了______(填化学式)的固体小颗粒的缘故.
(2)实验结论:______.27、下表是几种原子的构成及其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
。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氢1011碳66612氧88816钠11121123铁26302656通过认真的阅读,你获得的信息有(写出两条)______、______.28、某补钙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rm{.}小明对该补钙剂十分感兴趣,取rm{10}片钙片放入rm{100g}稀盐酸中,有效成分刚好完全反应rm{(}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rm{).}剩余固体和液体总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rm{2.2g.}请完成下列问题:
rm{(1)}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______rm{g}
rm{(2)10}片钙片中rm{CaCO_{3}}的质量是多少rm{g}rm{(}写出计算过程rm{)}29、进行化学实验;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化学仪器的有关知识,试回答:
(1)指出上图带标号的实验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2)现有下列几种仪器;请按题意要求填空:
仪器:量筒;试管、烧杯、酒精灯、广口瓶、滴瓶。
用于盛放少量的试剂进行化学反应的是______;用来量取一定体积液体试剂的是______,用于给物质加热的是______,用于贮存固体试剂的是______,只能用于盛放液体试剂的是______.
(3)下列是有关酒精灯在存放;使用过程的示意母;请你认真分析图片所有蕴涵的意图,将其用意用简练的语言表示出来.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4)若灯内酒精量符合要求.但仍然点不着;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5)若酒精灯的火焰太小;影响加热效果,你采取的调整措施是______.
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2题,共8分)30、酒精: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等物质;⑥易燃烧;⑦常做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⑧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a.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填序号,下同)______;
化学性质有______;用途有______;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______;
发生的化学变化有______.如果在使用过程中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
你采取的应急措施是______.
b.根据上述文字写出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31、稀土是储量较少的类金属的统称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铈是一种稀土元素,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从元素的分类看;铈元素属于______元素。
(2)铈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______。评卷人得分六、推断题(共4题,共16分)32、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A图可知,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2)B、C、D、E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
(3)B、C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相同.33、化学实验室有如下实验装置:rm{(1)}写出装置图中的仪器名称rm{垄脵}___________,rm{垄脷}____________;rm{(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或____,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rm{(3)}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rm{垄脵}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收集rm{垄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rm{垄脹}把导管移出水面rm{垄脺}把药品装入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rm{垄脻}熄灭酒精灯rm{垄脼}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加热rm{(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上述装置制取rm{O_{2}}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5)}某同学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____rm{垄脵}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rm{垄脷}试管外壁有水;rm{垄脹}试管口没有略微向下倾斜;rm{垄脺}忘了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rm{垄脻}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rm{垄脼}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rm{(6)}小明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来制取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rm{(7)}若用rm{F}收集氧气,应使氧气从____口rm{(}填“rm{a}”或“rm{b}”rm{)}进入,检验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木炭、活性炭都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吸附性,可以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的色素,也可吸附有异味的物质rm{.}下表列出了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每立方厘米活性炭所能吸附的常见气体的体积:。气体二氧化碳氢气氧气氮气氯气相对分子质量rm{44}rm{2}rm{32}rm{28}rm{71}被吸附体积rm{/}rm{m}rm{L}rm{97}rm{4.5}rm{35}rm{11}rm{494}沸点rm{/隆忙}rm{-78}rm{-252}rm{-183}rm{-196}rm{-34}rm{(1)}请找出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规律。
rm{垄脵}______;
rm{垄脷}______.
rm{(2)}吸附性属于物质的______性质rm{(}填“物理”或“化学”rm{)}
rm{(3)}某同学进行如图分组实验,在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中加入干燥的活性炭或木炭,发现瓶内气体颜色变淡或消失,打开弹簧夹,你将看到的现象是______.35、下图是电解水和水的合成中微观粒子变化图
rm{(1)}由图rm{1}可知:该化学变化过程中_______发生了变化,_______________的大小和数目没有发生变化。rm{(}用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填空rm{)}rm{(2)}图rm{2}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反应;
rm{(3)}写出图rm{1}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C【分析】【解答】解:A;纯净的铁、铝是银白色金属;铜是紫红色金属.不正确.
B;生铁中含碳量比较高;钢中含碳量比较低,生铁炼成钢就是把生铁中的含碳量调整的低一些,使之变成钢.不正确.
C;在自行车支架上喷油漆后;与水和氧气隔绝,能够防止生锈,同时保持美观.正确.
D;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是因为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一种氧化物保护膜,阻止了铝与氧气的进一步反应.不正确.
故选:C.
【分析】金属有多种颜色;生铁和钢中的含碳量不同;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金属生锈;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2、D【分析】【解答】解:A;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不一定混浊,只有含有不溶性杂质的水才混浊,所以错误.
B;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其它杂质不一定比软水多,所以错误.
C;软水中也可能含有较少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故硬水和软水都是混合物,所以错误.
D;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D符合二者定义,所以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硬水的定义判断,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3、D【分析】【解答】解:A;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B;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C;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不是所有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不使用催化剂物质也能发生化学反应,如碳在空气中燃烧就不需要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4、D【分析】解: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所以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根据水的化学式rm{H_{2}O}可知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故选:rm{D}
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判断水分子的微观结构图进行解答.
物质的化学式表示一种物质,也可以表示构成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所以由物质的化学式可得知构成该物质分子的构成.【解析】rm{D}5、A【分析】【分析】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解答】A.量筒内的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操作正确;B.废弃固体药品不能随意丢弃,也不能通过水池排入下水道,以防造成水体污染,应该放到指定的容器内或废液缸内,故B操作错误;C.点燃镁条时,应该用坩埚钳夹持,不可用手直接拿,以免烫伤,故C操作错误;D.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该用试管夹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持在离试管口rm{dfrac{1}{3}}处,故D操作错误。故选A。【解析】rm{A}6、A【分析】试管是常用来盛放药品进行加热的仪器,此题常误选试管。较多量的液体加热常用烧杯;rm{150mL}液体应放在烧杯中加热,需垫上石棉网,除此还需要用的仪器有:酒精灯、铁架台。【解析】rm{A}7、A【分析】A、由化学式为rm{C}rm{{,!}_{12}H}rm{{,!}_{19}ON}rm{{,!}_{2}Cl}rm{{,!}_{3}}则该物质是由rm{C}rm{H}rm{O}rm{N}rm{Cl}五种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
B;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则瘦肉精分子中不存在氮分子,故B错误;
C、由化学式可知,rm{1}个个分子中含有rm{12}个rm{C}原子、rm{19}个rm{H}原子、rm{1}个rm{O}原子、rm{2}个rm{N}原子、rm{3}个rm{Cl}原子,共rm{37}个原子,即rm{1}个瘦肉精分子由rm{37}个原子构成;故C错误;
D、瘦肉精中rm{C}rm{O}元素的质量比为rm{12隆脕12}rm{1隆脕16=9}rm{1}故D错误;
故选A.【解析】rm{A}8、B【分析】解:由试管的容积为rm{50mL}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rm{dfrac{1}{5}}可知空间中氧气约有rm{10ml}红磷足量将空间中的氧气全部消耗,约消耗了rm{10ml}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总体积减少至rm{65ml.}试管中空间为rm{50ml}注射器中活塞应停留至rm{15ml}处.
故选B.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rm{dfrac{1}{5}}题目中试管的容积为rm{50mL}红磷足量将试管中的氧气全部消耗,约消耗了rm{10ml}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总体积减少至rm{65ml.}试管中空间为rm{50ml}注射器中活塞应停留至rm{15ml}处.
此题重点考查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rm{dfrac{1}{5}}解题时注意以下几点:装置的密封性、红磷必须足量、冷却后读数、装置的总体积等.【解析】rm{B}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CD【分析】
A;氢氧化钠、碳酸钠的溶液都呈碱性;随着与稀盐酸的反应溶液的pH逐渐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盐酸过量时溶液呈酸性;图所表示的溶液pH变化逐渐变大至呈碱性与实验事实相反;故A不正确;
B;稀加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溶液质量增加与稀加稀盐酸的量相等;而与碳酸钠反应时由于放出气体,溶液增加量小于所滴加的稀盐酸的量;图所示的溶液增加的曲线没有完全反映出这一增加量的不同;故B不正确;
C;开始滴加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产生气体;至氢氧化钠安全反应后,盐酸开始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图示的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与反应事实相符;故C正确;
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都生成氯化钠;所以,随稀盐酸的滴加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持续增加,至恰好完全反应后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变化;图示过程与反应事实相符,故D正确;
故选CD.
【解析】【答案】露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即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向其混合溶液中滴加的稀盐酸会先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稀盐酸继续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10、AC【分析】
由题意可知:由于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有铁粉,即所加的铁粉过量,那说明原混合溶液中的银和铜全部被置换出来,则滤渣一定含有Ag.Fe.Cu,滤液中肯定没有AgNO3、Cu(NO3)2;因为铁和AgNO3、Cu(NO3)2反应时生成的是Fe(NO3)2,所以滤液肯定中有Fe(NO3)2;又因为铁不能从Zn(NO3)2溶液中置换出锌,所以滤液中肯定含有Zn(NO3)2.由此可知:
A;滤渣一定含有Ag.Fe.Cu;故A正确;
B;由于铁有剩余;滤渣中一定有铜,故B错误;
C、滤液一定含有Zn(NO3)2.Fe(NO3)2,一定没有AgNO3、Cu(NO3)2;故C正确;
D、由于铁不能从Zn(NO3)2溶液中置换出锌,所以滤液中肯定含有Zn(NO3)2.故D错误.
故选AC.
【解析】【答案】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大小是:锌>铁>铜>银,向含有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粉会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而不能与硝酸锌发生反应;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金属中含有铁,即加入的铁粉过量.
11、BD【分析】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铁>铜>银,铁不能与硝酸锌反应,故滤液中一定含有Zn2+,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故滤液只一定含有Fe2+;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故滤纸上一定含有银;
A、若加入的铁粉量少,只能与部分硝酸银反应生成银,故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Zn2+、Fe2+;故A正确;
B、当滤纸上含有银和铜,则滤液中不能含有Ag+;因为铜能将银离子置换为银,故B错误;
C、当铁加入过量时,能将全部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置换出来,铁粉有剩余,则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Zn2+、Fe2+;故C正确;
D;铁不能与硝酸锌反应;故滤纸上不含有锌,故D错误;
故选BD.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可以考虑加入的铁粉的量进行分析.【解析】【答案】BD12、BD【分析】解:A;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的分子都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都属于单质.故A错误;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故B正确;
C;在一定条件下;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氢分子和氮分子在有序的排列在催化剂表面,氢分子分成氢原子,氮分子分成氮原子,氢原子和氮原子结合成氨分子附着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结束后脱离催化剂表面.所以符合上述反应过程的顺序是③①②,故C错误;
D、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故D正确.
故选BD.
A;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B;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
C;根据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原理来分析反应过程的顺序;
D;根据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有催化剂参加的反应中,反应物先由无序排列到有序排列再到无序排列,分子先分成原子,原子再结合成新的分子.【解析】【答案】BD13、BC【分析】解:A;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其单位为“1”一般不会写出;
B、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也不是一个质量值,应该是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的比值;所以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
C、对原子质量是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任何,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D;以上说法中BC正确;
故选:BC;
据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任何,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常省略而已;进行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单位等并能灵活运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析】【答案】BC14、AB【分析】解:两查:检查灯芯是否烧焦或平整,检查酒精灯内酒精量不能超过三分之二,不能少于三分之一;两禁: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rm{.}酒精灯的外焰温度高;所以用外焰加热.
A;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应该使用漏斗;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故操作错误;
B;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故操作正确;
C;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故操作错误;
D;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故操作错误;
故选B.
根据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两查;两禁、一不可来回答本题;如果不按照规定就会引起火灾.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解析】rm{AB}15、CD【分析】
A;反应后物质Z的质量为9g+1g=10g.故选项错误;
B;反应中物质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1:12.故选项错误;
C;反应生成Y的质量为11g.故选项正确;
D;因为X和Q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M;反应物X和Q的质量比是8:12=2:3,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故选项正确.
故选CD.
【解析】【答案】由表中数据可知;X和Q是反应物,Y和Z是生成物,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和是20g,其中X是8g,Q是12g,生成Z的质量是9g,Y的质量是11g.
16、AB【分析】
A;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充满水,倒立于水槽中,导管口伸入集气瓶口内即可.正确;
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瓶口向上,导管口在集气瓶底部,瓶口盖上玻璃片.正确;
C;用排水法收集时;瓶口不能向上.错误;
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瓶口不能向下.错误.
故选AB.
【解析】【答案】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17、BC【分析】
若蒸发溶剂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设蒸发水的质量为xg;
根据蒸发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得。
20g×10%=(20g-x)×20%
解得x=10g;
即蒸发10g水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达到20%;则B正确;
若增加溶质;设增加的溶质的质量为yg;
根据混合前的溶质质量等于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得。
20g×10%+y=(20g+y)×20%;
解得y=2.5g;
即增加2.5g溶质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达到20%;则C正确;
故选BC.
【解析】【答案】根据增大溶质的质量分数的两种常见的途径可知;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都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来进行计算.
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8、略
【分析】
(1)氧气能支持燃烧;是可用于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等的气体.
(2)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充入电光源中可产生红光的气体.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氮气可用于制造氮肥.
(5)松脆的饼干遇到会变软的气体是水蒸气.
故答案为:(1)氧气;(2)氖气;(3)二氧化碳;(4)氮气;(5)水蒸气.
【解析】【答案】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9、略
【分析】
(1)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分别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发现呼出的气体中出现的浑浊多,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多.
(2)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在空气中燃烧正常,在呼出的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多,氧气少.
(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会发现玻璃片上有许多水珠,说明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比空气中的水蒸气多.
故答案为:(1)呼出的气体;呼出的气体.
(2)正常燃烧;木条熄灭;二氧化碳;氧气.
(3)多.
【解析】【答案】(1)根据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分析;
(3)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20、略
【分析】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应该相等,反应前:2个S,则反应后X应有2个S原,反应前有18个O,而反应后现有14个O,则X中共有4个O原子,反应前后氢原子的个数都是12,又X的化学计量数为2,则X的化学式为SO2;煤气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没有气味,而乙硫醇有特殊的气味,所以加入乙硫醇的目的是可以让人及时发现煤气泄漏.
故答案为:SO2;质量守恒定律;及时发现煤气泄漏.
【解析】【答案】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来推断X的化学式,煤气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没有气味,而乙硫醇有特殊的气味,可以让人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可以据此解答.
21、(1)1434
(2)1322
(3)1211【分析】【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利用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数目不变来配平分析解答即可。【解答】rm{(1)}利用得失氧法配平即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得到一个氧原子形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而四氧化三铁需要失去四个氧原子,需要四个一氧化碳分子,生成四个二氧化碳分子,铁前边配rm{3}即可,故答案:rm{1}rm{4}rm{3}rm{4}利用得失氧法配平即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得到一个氧原子形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而四氧化三铁需要失去四个氧原子,需要四个一氧化碳分子,生成四个二氧化碳分子,铁前边配rm{(1)}即可,故答案:rm{3}rm{1}rm{4}rm{3}
rm{4}利用奇数配偶法配平即反应物中有两个碳原子,生成物中只有一个碳原子,即二氧化碳前边配rm{(2)}利用奇数配偶法配平即反应物中有两个碳原子,生成物中只有一个碳原子,即二氧化碳前边配rm{2}反应物中氧原子数为偶数,所以水前边配rm{2}则生成物中有rm{6}个氧原子,所以氧气前边配rm{3}故答案:rm{1}rm{3}rm{2}rm{2}反应物中氧原子数为偶数,所以水前边配rm{(2)}则生成物中有rm{2}个氧原子,所以氧气前边配rm{2}故答案:rm{6}rm{3}rm{1}rm{3}
rm{2}利用奇数配偶法配平即反应物中两个铜原子,所以生成物氧化铜前边配rm{2}再观察反应物与生成物中各原子数分别相等即配平,故答案:rm{(3)}rm{(3)}rm{2}rm{1}rm{2}【解析】rm{(1)14}rm{3}rm{4}rm{(2)1}rm{3}rm{2}rm{2}rm{(3)1}rm{2}rm{1}rm{1}22、氢气燃着的木条气体能燃烧产生了淡蓝色的火焰2氢、氧元素组成的增强水的导电性【分析】解:(1)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气体放出,试管a得到的气体是电源的负极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来检验,现象是气体能燃烧产生了淡蓝色的火焰。
(2)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该实验中,阴极产生了4cm3的气体,则阳极产生的气体体积约为2cm3
(3)该实验生成了氢气和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4)由于氢氧化钠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做该实验时,往往在水中加少量的氢氧化钠,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故答为:(1)氢气;燃着的木条,气体能燃烧产生了淡蓝色的火焰;(2)2;(3)氢;氧元素组成的;(4)增强水的导电性。
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生成气体的性质及注意事项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注重基础,掌握相关知识即可判断正确解答。【解析】氢气燃着的木条气体能燃烧产生了淡蓝色的火焰2氢、氧元素组成的增强水的导电性23、C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分析】解:A、在甲中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一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甲装置能分离CO和CO2;故A正确;
B;乙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干净了;在丁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有二氧化碳生成,故B正确;
C;丙中固体减少的质量是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故C错误;
D;由于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有毒,所以戊中点燃气体的目的是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选CD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A;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B;根据实验的目的分析澄清石灰水的作用;
C;根据实验的过程分析和发生的反应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有毒能污染空气分析。
本题通过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主要考查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步骤、注意事项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析】C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24、③⑤⑨①⑥⑩②⑦⑧④【分析】解:矿石粉碎;酒精挥、电灯丝通电发光发热发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
铁生锈;食物腐烂、纸张燃烧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
水是无色液体;汽油易挥发、在常温常压下水的沸点是100℃;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都属于物理性质;
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③⑤⑨;①⑥⑩;②⑦⑧;④.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以及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关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和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解析】③⑤⑨①⑥⑩②⑦⑧④25、略
【分析】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的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低,所以选用外焰加热.
故答案:外焰;内焰;焰心;外焰;外焰的温度最高.
【解析】【答案】运用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及外焰的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低相关知识解答.
四、计算题(共4题,共12分)26、略
【分析】解:
(1)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是五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形成的,化学式为:P2O5;
(2)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答案:
(1)P2O5;
(2)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1)根据现象及结论回答;还要知道烟是固体小颗粒;
(2)根据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进行分析.
考点考查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探究,并且注重了实验方案的评价,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是近几年中考的一个重点.【解析】P2O5;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27、略
【分析】解:根据题中提供的几种原子的构成及其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表;观察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①从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可以看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②从氢;碳、氧、钠、镁原子的质子数可以看出:不同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③从氢原子的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0,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可以看出:同一原子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④从钠原子的中子数为12;镁原子的中子数也为12,可以看出:不同种的原子中子数可能相同;
⑤从有的原子有中子;有的原子(氢原子)没有中子,可以看出: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
⑥从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关系;可以看出: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和等.
故答案为:(1)各原子中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2)不同原子质子数不同等(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根据几种原子的构成及其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表;抓住不同数据的共性和特殊数据表达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观察分析数据分析获得结论的能力,掌握原子的构成及粒子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发散思维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各原子中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不同原子质子数不同等28、2.2【分析】解:rm{(1)}补钙品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放出造成反应后剩余固体和液体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rm{2.2g}故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rm{2.2g}.
rm{(2)}设rm{10}片钙片中rm{CaCO_{3}}的质量为rm{x}
rm{CaCO_{3}+2HCl篓TCaCl_{2}+H_{2}O+CO_{2}隆眉}
rm{100}rm{44}
rm{x}rm{2.2g}
rm{dfrac{100}{x}=dfrac{44}{2.2g}}
rm{dfrac{100}{x}=dfrac
{44}{2.2g}}
故答案为:rm{x=5g}rm{(1)2.2}答:rm{(2)}片钙片中rm{10}的质量是rm{CaCO_{3}}
rm{5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生成气体的气体二氧化碳的放出是造成反应后剩余固体和液体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rm{(1)}的原因.
rm{2.2g}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rm{(2)}【解析】rm{2.2}29、略
【分析】
(1)据图可知;①是量筒,②是托盘天平,③是试管夹,故填:①量筒②托盘天平③试管夹;
(2)用于盛放少量的试剂进行化学反应的是试管;用来量取一定体积液体试剂的是量筒,用于给物质加热的是酒精灯,用于贮存固体试剂的是广口瓶,只能用于盛放液体试剂的是滴瓶,故填:试管,量筒,酒精灯,广口瓶,滴瓶;
(3)①表明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②表明不能使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表明点燃酒精灯使用火柴,④表明熄灭酒精灯时要使用灯帽盖灭,故填:①酒精灯不用时应盖上灯帽,②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③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④熄灭燃着的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
(4)酒精具有挥发性;易挥发而留下水分导致不易点燃,故填:用完酒精灯时,长期未盖灯帽;
(5)火焰小可以使灯芯变长一点;故填:用坩埚钳夹住灯芯向上拔出少许.
【解析】【答案】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据图即可知仪器的名称,用于盛放少量的试剂进行化学反应的是试管,用来量取一定体积液体试剂的是量筒,用于给物质加热的是酒精灯,用于贮存固体试剂的是广口瓶,只能用于盛放液体试剂的是滴瓶,根据图示指明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酒精具有挥发性,易挥发而留下水分导致不易点燃,火焰小可以使灯芯变长一点.
五、简答题(共2题,共8分)30、略
【分析】解:a;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这些都是酒精的物理性质.故填:①②③④⑤;
酒精易燃烧是酒精的化学性质;故填:⑥;
酒精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属于酒精的用途,故填⑦;
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⑨;
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酒精在灯芯上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故填:⑩.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用湿抹布盖灭;
b、反应物是酒精和氧气,写在箭头的左边,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写在箭头的右边,所以表达式是: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a.①②③④⑤,⑥,⑦,⑨,⑩.湿抹布盖灭b.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两种性质和两种变化方面的问题,主要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来判断变化,从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看属于哪种性质.【解析】①②③④⑤;⑥;⑦;⑨;⑩;湿抹布盖灭;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31、金属58【分析】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铈,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表示原子序数为;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铈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58。
故答案为:
(1)金属;
(2)58。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解析】金属58六、推断题(共4题,共16分)32、略
【分析】解:(1)由硅元素的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故填:28.09;
(2)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CD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填:CD;
(3)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B;C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填:最外层电子数.
(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
(2)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28.09;CD;最外层电子数33、(1)试管集气瓶(2)ACE(3)②④⑥①③⑤(4)未在试管口处塞一团棉花(5)①②③⑤⑥(6)催化剂(7)a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若木条发然,则已集满【分析】【分析】本题主要对气体的制备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进行考查,学生平时也要对实验室制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制备进行归纳。【解答】rm{(1)}熟悉常见仪器的名称,熟悉常见仪器的名称,rm{(1)}为试管rm{垄脵}为试管rm{垄脷}为集气瓶;故填:为集气瓶;故填:试管;集气瓶;rm{垄脵}rm{垄脷}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收集装置是rm{(2)}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所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rm{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收集装置是rm{C}或rm{E}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rm{KMn{O}_{4}xrightarrow[]{?}{K}_{2}Mn{O}_{4}+Mn{O}_{2}+{O}_{2}隆眉}故填:rm{A}rm{C}rm{E}rm{KMn{O}_{4}xrightarrow[]{?}{K}_{2}Mn{O}_{4}+Mn{O}_{2}+{O}_{2}隆眉}rm{KMn{O}_{4}
xrightarrow[]{?}{K}_{2}Mn{O}_{4}+Mn{O}_{2}+{O}_{2}隆眉}rm{A}rm{C}故填:rm{E}rm{KMn{O}_{4}
xrightarrow[]{?}{K}_{2}Mn{O}_{4}+Mn{O}_{2}+{O}_{2}隆眉}rm{(3)}未在试管口处塞一团棉花;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首先要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孚舒达栓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中国继电保护器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空气源热泵热水器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2025年度冷链仓储与运输一体化服务合同
- 2025年中国指甲油电商未来趋势预测分析及投资规划研究建议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自来水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2025年连续低温干燥杀菌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中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
- 2025年布艺清洗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干燥机项目立项申请报告范文参考
- 长江委水文局2025年校园招聘17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湖南韶山干部学院公开招聘15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不可切除肺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24年版)j解读
- DB23/T 3657-2023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评价规范
-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14《设计塔台模型》课件
- 智研咨询发布:2024年中国MVR蒸汽机械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法规解读丨2024新版《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其应用案例
- JGJ46-2024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
- 烟花爆竹重大危险源辨识AQ 4131-2023知识培训
- 企业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