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上外版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我国云南澄江发现的动物化石群约处于53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该化石群有100多种60多个类群,大多已灭绝。其动物结构与现存动物结构差异很大,在此前的地层中找不到其祖先。如此多的动物在寒武纪早期“突然”出现的事实与达尔文进化观点相矛盾的是()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B.生物是由其祖先经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来的C.现代生物之间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D.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进化的2、如图为染色体数为2m,核DNA数目为2n的某动物精原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两对基因A、a和B、b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①③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的细胞(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与图中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aAbB.①②中均有同源染色体,③中无同源染色体,①②③中染色体数均为2mC.①中含4个染色体组,②③中均含2个染色体组D.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②所示细胞中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遗传信息从碱基序列到氨基酸序列不会损失B.密码子中碱基的改变一定会导致氨基酸改变C.D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决定mRNA的序列D.D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位于DNA上,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位于RNA上4、对有色饱满籽粒玉米和无色凹陷籽粒玉米进行一系列的杂交试验,结果如下。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实验一实验二亲代有色饱满×无色凹陷。
↓
F1有色饱满。
亲代F1×无色凹陷。
↓
子代有色有色无色无色。
饱满凹陷饱满凹陷。
40321491524035
A.控制粒色的一对基因中有色籽粒基因为显性基因B.控制有色和饱满籽粒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C.控制饱满和凹陷的基因分离只发生在减数分裂ID.F1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片段交换5、如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某家族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若Ⅰ2无乙病致病基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Ⅱ3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6D.若Ⅱ4与一位正常男性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86、在氮源为14N和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分别为14N-DNA和15N-DNA。将含15N-DNA的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得子代,其DNA在紫外光下吸收带如下图所示。接着将子代的DNA分子在100℃下加热30min,使两条链分开,检测其在紫外光下的吸收带,预测实验结果应为()
A.B.C.D.7、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进行DNA复制时,BrdU会取代胸苷掺入新合成的链中,形成BrdU标记链。若将一个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置于含BrdU的培养液中进行连续两次相同分裂方式产生4个子细胞(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第一次细胞分裂中期,1个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单体条数是20B.在第二次细胞分裂中期,核DNA中被标记的DNA链所占的比例是50%C.在第二次分裂完成后,形成的4个子细胞核中可能有2、3或4个细胞含亲代DNA链D.在第二次分裂完成后,形成的4个子细胞中未被标记的染色体的条数是:从0到20条都有可能8、用15N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4代,a、b、c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有15N和14N,c只含14N。下图中这三种DNA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A.B.C.D.9、下图是构成核酸的两种核苷酸,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支原体内的核酸初步水解可得到4种产物B.肺炎链球菌的遗传信息储存在甲的排列顺序中C.在同一生物体的不同细胞中,由甲构成的核酸的种类和数量相同D.由乙构成的核酸分子中不存在氢键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10、研究发现人体的生物钟机理如图所示;下丘脑SCN细胞中,基因表达产物PER蛋白的浓度呈周期性变化,振荡周期为24h。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PER基因只存在于SCN细胞中B.一条mRNA链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C.过程①与②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D.过程①是复制,过程②是转录,过程③是翻译11、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拌X染色体隐性遗传B.Ⅱ-3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Ⅰ-2C.Ⅱ-2有一种基因型,Ⅲ-8基因型有两种可能D.若Ⅲ-4和Ⅲ-5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5/1212、蜜蜂中的蜂王和工蜂由受精卵发育形成;雄蜂由卵细胞直接发育形成,蜂王专职产卵,雄蜂同蜂王交尾,工蜂负责采集花粉;喂养幼虫、清理蜂房等工作。研究人员发现了工蜂清理蜂房行为不同的两个蜂群,分别称为“卫生”蜂(会开蜂房盖、能移走死蛹)和“非卫生”蜂(不会开蜂房盖、不能移走死蛹),为研究工蜂行为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工蜂清理蜂房的行为中,“非卫生”工蜂的行为是显性性状B.清理蜂房的行为受2对基因控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测交实验应选择F1代蜂王作母本与“卫生”的雄蜂进行交配D.测交后代中纯合体工蜂的表现型是不会开蜂房盖、不能移走死蛹13、某研究小组将不含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与含3H标记的大肠杆菌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在搅拌器中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含量,结果发现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含量均较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2噬菌体的DNA需整合到大肠杆菌的染色体基因组中进行复制B.上清液中的放射性物质一定是蛋白质C.搅拌的目的是将T2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开D.减少培养时间,会降低上清液的放射性14、将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PSY)和胡萝卜脱氢酶基因(ZDS)导入水稻细胞,培育而成的转基因植株“黄金水稻”具有类胡萝卜素超合成能力,其合成途径如下图所示。已知目的基因能1次或多次插入并整合到水稻细胞染色体上(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一个PSY和一个ZDS插入到同一条染色体上,则此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亮红色大米:白色大米的比例为3∶1B.若一个PSY和一个ZDS分别插入到2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则此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亮色大米:橙色大米:白色大米的比例为9∶3∶4C.若某一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橙色大米:亮红色大米:白色大米的比例为1∶14∶1时,则不可能有PSY、ZDS插在同一条染色体上D.若某一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现白色大米:亮红色大米的比例为1∶15,则一定有PSY、ZDS插在同一条染色体上15、所有磷酸基团被32P标记的某DNA分子复制过程如图所示,该DNA分子由5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将该DNA分子放在只含31P的培养液中让其复制,共产生100个DNA分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DNA的复制需要DNA聚合酶参与,该酶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B.图中的DNA具有从多个起点同时开始复制、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特点C.所有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DNA单链与含31P的单链比例为1:49D.该DNA中含氢键为1300个,该过程至少需要3×104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16、褐色脂肪组织(BAT)细胞中有一种特殊的转运蛋白(UCP),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温度、ATP与ADP的比值会影响UCP的活性。激活的UCP可使线粒体内膜上电子传递链过程不产生ATP。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此机制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H+由膜间隙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基质C.UCP激活时,BAT细胞的线粒体不能产生ATPD.两种转运蛋白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不同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7、_________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的研究,都给生物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18、DNA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____之中,构成了DNA分子的_____,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_____。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_____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19、基因通过控制_____的合成来____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人的白化症状是由于_____异常,导致不能将_____转变为_____。20、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材料:______。(是一种专门_____在大肠杆菌体内的_____)21、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_____传来,以后只能传给_____。这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2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
①某种兰花具有细长的花距,某种蛾类具有_____________的吸管似的口器。
②羚羊的奔跑速度加快,猎豹的奔跑速度_____________。23、指基因通过_____,这一过程称为基因的表达。包括遗传信息的_____和_____两个过程。24、从南美洲大陆迁移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不同岛屿种群,由于各个岛屿上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作用就有差别:在一个种群中,某些基因被保留下来,而在另一个种群中,被保留下来的可能是___________基因。长久之后,这些种群的____________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渐出现____________,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就成料不同的物种。________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5分)25、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1题,共4分)26、常见的黄体雄蝴蝶与一些罕见的白体雌蝴蝶(一般是某个基因发生突变产生)杂交,F1全为黄体。F1互相交配,F2所有雄蝴蝶都是黄体;而雌蝴蝶中一半为白体,一半为黄体。请回答下列问题(提示:等位基因用A;a表示):
(1)请以遗传图解形式解释上述杂交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不小心将几只亲本黄体雄蝴蝶与F1雄蝴蝶混在一起,你用什么办法将它们区分?请写出实验思路、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非选择题(共3题,共6分)27、广东地区高发的β地中海贫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研究发现;患者的β珠蛋白(血红蛋白的组成部分)合成受阻,原因是血红蛋白β链第39位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发生了基因突变,由正常基因A突变成致病基因a(见图,AUG;UAG分别为起始和终止密码子)。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过程①称做________;过程②在________中进行。
(2)正常基因A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_;突变成β地中海贫血症基因a。该病体现了基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若异常mRNA进行翻译产生了异常β珠蛋白,则该蛋白与正常β珠蛋白在肽链长短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______,育种原理是______。应用此育种方式一般从______才能开始选育AAbb个体。
(2)过程⑤常采用______技术得到Ab个体与过程“①②③”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⑤⑥的优势是______。
(3)过程⑦的育种方式是______。29、玉米的高秆和矮秆是一对相对性状,由A(a)和B(b)这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控制;当A和B都不存在时为高秆,其余为矮秆。
(1)一株纯合高秆玉米和一株纯合矮秆玉米杂交,F1表现为___________,若F1自交后代高秆:矮秆为1:3;则亲本矮秆玉米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对一株矮秆玉米测交;其后代高秆:矮秆为1:3,则该玉米自交后代中高秆:矮秆为________,这些后代矮秆植株中有占________的个体自交后代仍全为矮秆。
(3)玉米抗病(D)和感病(d)是一对相对性状,若一株AaBbDd的玉米自交;若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则说明这三对基因都是独立遗传的。
(4)假设决定玉米抗寒与不抗寒的基因在叶绿体DNA上;用抗寒感病与不抗寒抗病的纯合亲本杂交,要得到抗寒抗病个体,需用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的个体作母本,纯合的抗寒抗病个体最早出现在_____________代。
(5)自然界中偶尔会出现单倍体玉米,一般不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使其恢复可育性,常用______________处理,其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分析】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仅仅是一种理论;它既非事实,也不是科学定律,因此是存在着缺陷的,如适者生存就是一种有争论的自然选择表述方式;进化论也无法解释生命最初是如何在地球上出现的,生命的起源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
【详解】
如此多的动物在寒武纪早期“突然”出现的事实;这属于物种大爆发,而达尔文认为生物是由其祖先经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来的,这一事实与达尔文的进化观点相违背,B正确,ACD错误。
故选B。2、B【分析】【详解】
分析可知:已知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则①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属于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2种精细胞,因此与图中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应该是aB、aB、Ab;A正确;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都是体细胞的2倍,即染色体数目为4m,B错误;①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4m,即其中含4个染色体组,②③的染色体数均为2m,即其中均含2个染色体组,C正确;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②所示细胞中,D正确。
考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及数目变化3、C【分析】转录是指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
A;由于基因中的启动子、终止子和内含子都不编码氨基酸;因此遗传信息在从碱基序列到氨基酸序列的传递过程中有所损失,A错误;
B;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因此密码子中碱基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氨基酸改变,B错误;
C;转录过程中D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决定mRNA的序列;C正确;
D;D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位于DNA上;RNA聚合酶是在转录时发挥作用,其结合位点位于模板DNA上,D错误。
故选C。
【点睛】4、C5、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1号和2号均患有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4号),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儿正常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号和2号均无乙病,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6号),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已知Ⅰ-2无乙病基因,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
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正确;
C、Ⅰ-1和Ⅰ-2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Ⅱ-3号的基因型为A_XBX_;其为纯合子的概率为1/3×1/2=1/6,C正确;
D、Ⅱ-4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2aaXBXB、1/2aaXBXb,其与一位正常男性(aaXBY)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2×1/2+1/2×1/4=3/8,D错误。
故选D。6、D【分析】【分析】
分析实验的原理可知,由于15N与14N的原子量不同,形成的DNA的相对质量不同,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15N,DNA分子的相对质量最大,在紫外光下吸收带靠右,如果DNA分子的两条链含有14N,相对质量最轻,在紫外光下吸收带靠左,如果DNA分子的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相对分子质量介于二者之间,则在紫外灯下吸收带居中。
【详解】
将含15N-DNA的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由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因此繁殖一代得到的子代DNA均为一条链含有15N,一条链含有14N,接着将子代的DNA分子在100℃下加热30min,使两条链分开,则会形成含14N或含15N的两种链;因此在紫外光下的吸收带为两个波峰,即D正确,ABC错误。
故选D。7、C【分析】【分析】
将一个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置于含BrdU的培养液中进行连续两次相同分裂方式产生4个子细胞,则进行的是两次有丝分裂,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第一次有丝分裂得到的两个子细胞的DNA为一条链含BrdU,一条链不含,所有20条染色体上的DNA都一样。第二次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DNA复制,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染色体上都有姐妹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情况为一条染色单体的DNA一条链含BrdU、一条链不含,另一条染色单体的DNA两条链都含有BrdU,即20条染色体都含有BrdU,有丝分裂后期,变为40条染色体,20条染色体的DNA一条链含BrdU、一条链不含,20条染色体的DNA两条链都含有BrdU;染色体随机移向两极。
【详解】
A;在第一次细胞分裂中期;由于DNA半保留复制,所有的染色单体都被标记,即1个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单体条数是40,A错误;
B、在第二次细胞分裂中期,核DNA有40个,共80条链,不含BrdU的链为20条;则其中被标记的DNA链所占的比例是3/4,B错误;
C、亲代的DNA链不含BrdU;在第二次分裂完成后,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由于第一次有丝分裂得到的两个细胞都含有亲代的DNA链,因此形成的4个子细胞核中可能有2;3或4个细胞含亲代DNA链,C正确;
D;在第二次分裂完成后;由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形成的4个子细胞中都含有被标记的染色体,即形成的4个子细胞中未被标记的染色体的条数是0,D错误。
故选C。8、B【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15N同位素标记细菌的1个双链DNA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4代,共形成24=16个子代DNA分子。由于用15N同位素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只有两条链,又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所以在子代的16个DNA分子中,含15N的DNA分子为2个,但只含15N的DNA分子为0;同时含15N和14N的DNA分子为2个;只含14N的DNA分子为16-2=14个;故B选项正确。9、B【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甲图和乙图中的物质都是核苷酸,其中甲是脱氧核苷酸,乙是核糖核苷酸。
【详解】
A;支原体是原核生物;含有DNA和RNA,初步水解会得到8种核苷酸,A错误;
B;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遗传信息储存在脱氧核苷酸(甲)的排列顺序中,B正确;
C;在同一生物体的体细胞与成熟生殖细胞中;由脱氧核苷酸(甲)构成的DNA数量不同,C错误;
D;由核糖核苷酸(乙)构成的RNA分子中;可以存在氢键,例如tRNA,D错误。
故选B。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10、A:D【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①表示转录,②表示翻译,③表示翻译产生的PER蛋白反馈调节转录过程。
【详解】
A;人体所有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故PER基因存在于所有细胞中,A错误;
B;一条mRNA链上同时结合的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提高了翻译的效率,B正确;
C;①是转录;②是翻译,二者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①中特有的是T-A,②中特有的是U-A,C正确;
D;由分析可知;①表示转录,②表示翻译,③表示翻译产生的PER蛋白反馈调节转录过程,D错误。
故选AD。11、A:D【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Ⅱ-4和Ⅱ-5都患甲病,其婚配的后代Ⅲ-7为正常女性,所以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母女正常非伴性)。则乙病为伴性遗传病,又Ⅲ-5、Ⅲ-6患乙病,而其父母Ⅱ-4和Ⅱ-5不患乙病(无中生有),可判断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设甲病由A/a基因控制,乙病由B/b基因控制。
【详解】
A;据分析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
B;Ⅱ-3患两种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其乙病基因来自母亲Ⅰ-1,B错误;
C、Ⅱ-2不患甲病为隐性纯合子(aa),Ⅱ-2不患乙病,但有一个患乙病的女儿,因此Ⅱ-2是乙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XBXb),故Ⅱ-2只有一种基因型(aaXBXb)。就甲病而言,Ⅲ-8患甲病(A-),且有一不患病的姊妹Ⅲ-7(aa),因此父母Ⅱ-4和Ⅱ-5均Aa,故Ⅲ-8有2种基因型AA或Aa;对乙病来说,其双亲不患乙病,但有患乙病的兄弟Ⅲ-5和Ⅲ-6,因此父母Ⅱ-4和Ⅱ-5基因型分别为XBXb和XBY,Ⅲ-8的基因型可能有2种:XBXB或XBXb。因此同时考虑甲病和乙病,Ⅲ-8的基因型有4种,分别为AAXBXB、AAXBXb、AaXBXB、AaXBXb;C错误;
D、先分析甲病,Ⅲ-4患甲病,母亲正常(aa),故Ⅲ-4的基因型为Aa,Ⅲ-5患甲病,妹妹Ⅲ-7正常(aa),父母Ⅱ-4和Ⅱ-5患甲病均Aa,Ⅲ-5的基因型为1/3AA、2/3Aa,故Ⅲ-4和Ⅲ-5结婚后代患甲病的概率是1-2/3×1/4=5/6;再分析乙病,Ⅲ-4不患乙病,但父亲Ⅱ-3患乙病(XbY),故Ⅲ-4的基因型为XBXb,Ⅲ5患乙病,基因型XbY;故Ⅲ-4和Ⅲ-5结婚后代患乙病的概率是1/2。综上所述,若Ⅲ-4与Ⅲ-5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5/6×1/2=5/12,D正确。
故选AD。12、A:B:C【分析】【分析】
由题意知,亲本“非卫生”蜂王与“卫生雄蜂杂交,子一代都是”非卫生)蜂,说明“非卫生”对“卫生”是显性性状由于雄蜂是由为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雄蜂产生的精子基因型是1种,用子一代进行测交实验,后代出现1:1:1:1的性状分离比,因此雌果蝇产生比例是1:1:1:1的四种类型的配子,因此工蜂清理蜂房的行为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如果用A、B表示的话,亲本基因型是AABB(雌蜂)、ab(雄蜂),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雌蜂);AB(雄蜂)。
【详解】
A;亲代“非卫生”蜂的蜂王与“卫生”蜂的雄蜂杂交;均为“非卫生”蜂,可判断“非卫生”行为是显性性状,A正确;
B;在测交后代中;出现4种比例相等的表现型个体,说明该行为受2对基因控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C、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用A/a和B/b表示,因为测交结果为比例相等的4种类型,测交的亲本为AaBb(非卫生型母本)和ab(卫生型父本)杂交;C正确;
D、测交后代的工蜂分别为AaBb(不会开蜂房盖、不能移走死蛹)、Aabb(不会开蜂房盖、能移走死蛹,或会开蜂房盖、不能移走死蛹)、aaBb(会开蜂房盖、不能移走死蛹,或不会开蜂房盖、能移走死蛹)和aabb(会开蜂房盖、能移走死蛹),纯合子是aabb;D错误。
故选ABC。13、A:B:C【分析】【分析】
T2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DNA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中都含有H;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其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在大肠杆菌的细胞质中分别利用大肠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故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中均含有3H标记。
【详解】
A;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A错误;
B;一段时间后在搅拌器中搅拌并离心;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会分布在上清液中,没有释放出的噬菌体会随大肠杆菌一起分布在沉淀物中,所以上清液有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子代噬菌体,B错误;
C、搅拌的目的是为了将T2噬菌体的蛋白质与大肠杆菌分开;C错误;
D;减少培养时间;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数量减少,故会降低悬浮液的放射性,D正确。
故选D。14、A:B【分析】【分析】
根据题干可知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由于基因不同或基因发生改变,那么性状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详解】
A;若一个PSY和一个ZDS插入到同一条染色体上;则此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只有3/4个体含有这两个基因,其他的个体均不含有这两个基因,故后代中亮红色大米:白色大米的比例为3∶1,A正确;
B、若一个PSY和一个ZDS分别插入到2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假设控制PSY基因为A,控制ZDS基因为B,那么可以简化为基因型为AaBb个体自交;则此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亮色大米:橙色大米:白色大米的比例为9∶3∶4,B正确;
C;若某一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橙色大米:亮红色大米:白色大米的比例为1∶14∶1时;则可能有PSY、ZDS不止一次插在同一条染色体上,C错误;
D、若某一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现白色大米:亮红色大米的比例为1∶15,则不一定有PSY、ZDS插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如D错误。
故选AB。
【点睛】
解答本类型题:第一步,理解题干信息;第二步,结合选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5、B:C:D【分析】【分析】
1;DNA复制过程为:
(1)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形成子代DNA分子:延伸子链;母链和相应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2;分析题图:图中DNA分子都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这种复制方式加速了复制过程。
【详解】
A;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A正确;
B;由图像可知;图中三个复制起点形成DNA片段的长度不同,圈比较大的表示复制开始的时间较早,因此DNA复制的起始时间不同;图中DNA的复制过程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B错误;
C、每个DNA分子中含有2条单链,100个DNA分子则共有200条单链,只含32P的DNA单链为2条,含31P的单链为198条,故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比例为2:198=1:99;C错误;
根据题意,该DNA分子中共1000个核苷酸,其中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占30%,其数量是G=300个。由于G=C=300,A=T=200,所以氢键数为200×2+300×3=1300,该DNA复制出100个DNA,至少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为300×(100-1)=2.97×104个;D错误。
故选BCD。16、B:C【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H+通过线粒体内膜进入线粒体基质有两种方式,方式一:利用ATP合成酶,伴随ATP的合成,进入线粒体基质中;方式二:在激活的UCP的作用下H+进入线粒体基质;并伴随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UCP的存在使线粒体内膜合成的ATP减少,释放热能增多。
【详解】
A;此机制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对环境适应的结果;A正确;
B、由图可知H+可以从膜间隙运动到线粒体基质同时促进ATP的合成,说明膜间隙的H+浓度高于线粒体基质,H+由膜间隙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线粒体基质;B错误;
C;由题干可知;激活的UCP可使线粒体内膜上电子传递链过程不产生ATP,但线粒体可通过线粒体基质产生ATP,C错误;
D;两种转运蛋白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控制两种蛋白质的基因不同;D正确。
故选BC。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细胞和分子水平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4种碱基排列顺序多样性特异性生物体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酶控制代谢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酪氨酸黑色素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T2噬菌体寄生病毒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母亲女儿交叉遗传。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细长加快2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转录翻译2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另一些基因库生殖隔离隔离四、判断题(共1题,共5分)25、A【分析】【详解】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但这种适应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生物的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正确。五、实验题(共1题,共4分)26、略
【分析】【分析】
①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的方法之一是: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②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在雌雄性别中的比例是否一致判定基因位置:若后代中同一性状的两种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一致,说明遗传与性别无关,则可确定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后代中同一性状的两种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不一致,说明遗传与性别有关,则可确定基因在性染色体上。③蝴蝶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性别决定为ZW型的生物,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性将Z染色体遗传给子代的雄性个体,将W染色体遗传给子代的雌性个体。据此依据题意呈现的亲本、F1的表现型和F2的表现型及比例;判断相关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显隐性及有关个体的基因型。
【详解】
(1)黄体雄蝴蝶与一些罕见的白体雌蝴蝶杂交,F1全为黄体,说明黄体对白体为显性。F1互相交配,F2所有雄蝴蝶都是黄体,而雌蝴蝶中黄体∶白体=1∶1,说明体色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进而推知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亲本的黄体雄蝴蝶与白体雌蝴蝶基因型分别为ZAZA、ZaW,F1雄蝴蝶与雌蝴蝶的基因型分别为ZAZa、ZAW,F2雄蝴蝶的基因型为ZAZA、ZAZa,F2雌蝴蝶的基因型为ZAW、ZaW。在以遗传图解形式解释上述杂交过程时,要注意写清楚亲代、F1和F2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相关的过程需用箭头连接。
(2)亲本黄体雄蝴蝶与F1雄蝴蝶的基因型分别为ZAZA、ZAZa。假如不小心将几只亲本黄体雄蝴蝶与F1雄蝴蝶混在一起,则可以采取测交方案将它们区分,其实验思路为:将亲本黄体雄蝴蝶与F1雄蝴蝶分别与白体雌蝴蝶(ZaW)进行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ZAZA与ZaW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ZAZa、ZAW,全部都是黄体蝴蝶;ZAZa与ZaW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ZAZa、ZaZa、ZAW、ZaW,黄体蝴蝶与白体蝴蝶均有。可见实验结果及结论是:如果子代全部都是黄体蝴蝶,则是亲本黄体雄蝴蝶;如果子代出现黄体蝴蝶和白体蝴蝶,则是F1雄蝴蝶。
【点睛】
ZW型性别决定和基因在染色体位置及显隐性的判断。
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出现新的性状,则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性状与性别有关,则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跟性别没有关系则位于常染色体上。
本题的难点与关键点在于:①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在雌雄性别中的比例是否一致判定基因位置:若后代中两种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一致,说明遗传与性别无关,则可确定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后代中两种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不一致,说明遗传与性别有关,则可确定基因在性染色体上。②【解析】将亲本黄体雄蝴蝶与F1雄蝴蝶分别与白体雌蝴蝶进行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如果子代全部都是黄体蝴蝶,则是亲本黄体雄蝴蝶;如果子代出现有黄体和白体,则是F1雄蝴蝶。六、非选择题(共3题,共6分)27、略
【分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图甲中过程①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②表示翻译。图中看出,基因突变后,异常mRNA上密码子CAG变成了终止密码子UAG,因此会导致合成的肽链缩短。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图中过程①称做转录,过程②表示翻译,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上。
(2)图甲中看出;正常基因A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突变成β-地中海贫血症基因a;该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图中看出,替换后的部位转录形成的密码子为UAG,该密码子为终止密码子,因此若异常mRNA进行翻译产生了异常β-珠蛋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Module 6 Unit 1 You have got a letter from New York(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 2025年高性能传输线缆项目合作计划书
- 沧州学校塑胶跑道施工方案
-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24)标签标题
- 五年级下册语文要素归纳
- Unit1 Whats he like(教学设计)五年级英语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PEP版·2024
- 2025年钱包、座套相关皮革制品项目合作计划书
- 三年级数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自我检测模拟题
-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题过关测试模拟题带答案
- Unit 5 Here and now Section A 1a ~ pronunciation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 春季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T-CIAPS 0035-2024 储能电池液冷散热器
- 《大学英语1》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专科)
- 《石油钻井基本知识》课件
- 《ZN真空断路器》课件
- 2024新沪教版英语(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单词默写单
- 2024年低压电工特种作业证考试题库模拟考试及答案
- 《山东修缮交底培训》课件
- 电力两票培训
- TCCEAS001-2022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计价规范
- 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制度及办法(4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