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三泉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运城市三泉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运城市三泉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运城市三泉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运城市三泉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运城市三泉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18题。“精神贵族”钱钟书

钱钟书文风恣意幽默,充满智慧与哲理以及对世俗的笑骂与揶揄,他以一册仅仅十篇的散文集就位列现代散文大家,而其为数不多的几篇短篇小说更是风格迥异、寓意深刻,令人惊叹叫绝。他去世之后,一个热爱他的读者曾在报纸上撰文纪念,标题是“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这句话,可以代表大家共同的心声。钱钟书的性格很独特,有一般才子的恃才傲物,也有一般才子不具备的童心。他潜心读书研究,不好拜客访友。因此,在人们心目中,他的形象扑朔迷离,如云中之龙,见首不见尾,时露一鳞半爪,令人想象、神往。1978年9月至1980年底,是钱钟书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大放异彩的时候。一位叫费景汉的汉学家,这样描述在一次座谈会上的钱钟书:会场上最出风头的要算是钱钟书——他给我的印象是机智,善于征服别人。他在茶话会上提到一位美国诗人,会用优美的英文背诵一段那位诗人的诗作;提起另一位德国诗人,又会用标准的德文背诵他的一篇作品;再提及一位拉丁诗人,他也能用拉丁文来背诵一段。这些诗人未见得是什么大诗人,提及的诗作也未必是他们的重要之作,但钱钟书却能出口成章,流利地背出来,真是把在场的美国人吓坏了。有人这样谈观感:钱钟书似乎不是在发言,而是在“表演”。两个小时“表演”结束后,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其实,这些吓坏了的外国人当时还不知道有一部真正能吓坏他们的书,就是正在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管锥编》。姓钱的钱先生,一生似乎没有真穷过,也似乎没有发过财,应该说他是一位精神的贵族。困居上海孤岛写《围城》的时候,他窘迫过一阵。辞退保姆后,由夫人杨绛操持家务,那时他的学术文稿没人买,于是他写小说的动机就多少掺进了挣钱养家的成份。一天500字的精工细作,却又绝对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恰好这时黄佐临导演上演了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并及时支付了酬金,才使钱家渡过了难关。进入80年代,从天上往钱家掉金子的事接二连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竭诚邀请他前往讲学半年,开价16万美金,交通、住宿、餐饮费另行提供,可携夫人同往,只希望由钱钟书每两星期授一次课,每次40分钟,半年讲12次课,实际授课时间只相当于一个工作日。像这样的价码,着实让人咋舌,可钱钟书却拒绝了。他对校方的特使说:“你们的研究生的论文我都看过了,就这种水平,我给他们讲课,他们听得懂吗?”英国一家老牌出版社也不知从什么渠道得知钱钟书有一部写满了批语的英文大辞典,他们专门派出两个人远渡重洋,叩开钱府的门,出重金请求卖给他们。钱钟书说:“不卖。”与钱钟书签署了《围城》版权协约的美国好莱坞片商,多次盛邀钱钟书夫妇时间方便时做客观光,随便吃住,或监督影片制作,他们都摇头婉拒。他说:“我现在是中国式的硬木椅子,搁在那儿挺结实,搬搬就散架了。”更使杨绛好笑的是钱钟书一辈子开不了钱庄。有同事找他借钱,他问:你要借多少?答:一千。钱钟书说:“这样吧,不要提借,我给你五百,不要来还了。”同一个人两次来借,他还是如法炮制,依旧对折送人。他当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期间,给他开车的司机出车撞伤行人,急切中找钱钟书来借医药费。他问:“需要多少?”司机答:“三千。”他说:“这样吧,我给你一千五,不算你借,就不要还了。”凡进过钱钟书家的人,都不禁惊讶于他家陈设的朴素。沙发是用了多年的旧物,多年前的一个所谓书架,竟然是四块木板加一些红砖搭起来的。没有人能弄明白钱钟书究竟看过多少书,但那时他家里却几乎没有书。据说犹太人认为把知识的财富装进脑子里,比置办什么财产都划算、安全,钱公馆主人则有过之而无不及。钱钟书曾指着孔方兄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个东西吗?”(摘自《魔镜里的钱钟书》)1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这句话体现了钱钟书性格独特的一面,以及人们对钱钟书的缅怀与尊敬。

B.钱钟书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扑朔迷离的形象,如偶露一麟半爪的云中之龙,这与他独特的个性与不好交往有关。

C.钱钟书在国际学术会议上的发言,充满机智,信手拈来,似乎不是在发言,而是在表演,这表现了钱钟书深厚的学识。

D.钱钟书在经济陷入困顿的时候,为了挣钱养家,学术研究之余,还创作小说。《围城》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创作的。

E.钱钟书说自己是“中国式的硬木椅子,搁在那儿挺结实,搬搬就散架了”,这句话形象地说出他根植于中国的土壤,不愿出国的想法。16.本文介绍了钱钟书先生哪些方面的主要特点?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6分)答:____17.为了突出钱钟书的特点,作者在选择和组织事例材料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分别举例分析。(6分)答:____18.在现今这个商业社会里,我们该怎样对待金钱呢?文中钱钟书先生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些启示。请结合全文,联系现实,简要谈谈你的看法。(6分)参考答案:15.AE(A项“这句话体现了钱钟书性格的独特的一面”错;E项“不愿出国的想法”错)16.①性格方面:恃才傲物有童心、聪明机智、博闻强识、淡泊名利、乐于助人;②学术研究、文学创作方面:创作了《围城》《管锥编》等作品,文学成就显著;文风恣意幽默,充满智慧与哲理;③生活方面:生活简朴、不追求物质享受。(每点2分,语意相近即可)17.①正侧结合的手法。为了表现钱钟书深厚的学识,从正面,作者提到了钱钟书有惊叹叫绝的著作,从侧面,介绍费景汉等人对钱钟书的描述。②对比的手法。如:一方面,钱钟书家庭困窘需要挣钱养家,另一方面,他仍然对作品精工细作,不追求商业性的写作,两相对比,突出钱钟书作为精神贵族的特点。(每条3分,共6分,其中,手法正确1分,举例分析恰当2分。若答详略结合,可酌情各给分)18.评分标准:观点明确,结合文章和现实合理阐述,4分,语言简洁流畅,2分。参考示例:金钱是生存的保障,但我们不能唯利是图,成为金钱的奴隶。钱钟书坚守自知识分子的风骨,绝不把发财当作做学问的目的,超越金钱,把知识看作是自己最大的财富。他一方面生活简朴,不追求物质享受,另一方面,仗义疏财,乐于助人。现实中,一些不法商人,为了金钱,不惜放弃底线,丧失人格,损人利己。我们应学习钱钟书先生,做精神的贵族,不做金钱的奴隶。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1)甲骨文的:“王”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上面不加一横,董作宾称之为“不戴帽子的王”(图1~3),见于武丁卜辞和武乙、文丁卜辞,另一种上面有一横,为“戴帽子的王”(图4~6),行用于其他各时期。孙诒让《契文举例》所依据的刘鹗《铁云藏龟》以武丁卜辞最多,其中的“王”字,孙诒让释为“立”,卜辞无法通读。到罗振玉的《殷墟书契考释》才释出此字。罗振玉首先把《说文解字》所收的古文和全文进行对比,释出“戴帽子的”是“王”字;接着指出,其异体作省其上画的形式,“亦‘王’字”,“且据所载诸文观之,无不谐也”。

(2)“王”字释出来了,使一大批卜辞可以读通,也证实了这是殷王室的遗物。但是这个字的构成一直困扰着古文字学家们。有的说,此字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所以是“王”;也有人说下面像火,火盛像王德,故以为“王”。如此等等,其说不一。直到1936年,吴其昌根据青铜器丰王斧的铭文和器形,并列举甲骨文、全文很多“王”字的写法,第一次提出“王字之本义,斧也”,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3)从字形看,“王”字是横置的斧钺的象形。从甲骨文、金文(图7~9)的写法中还可以看出,最下一笔的初形不是平宜的“一”,而是具有孤刃之形,上端的一横或两横像柄或多属斧钺或多属斧钺阑。“王”字像斧钺之形是因为“王”这个称号是从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演化来的,国家出现以后,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名。而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在原始社会晚期的军事首领墓葬中,曾掘出随葬的玉钺、石钺,其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王曾封周族首领姬昌为西伯,“赐弓斧钺”,授予他对周围小国的征伐之权。

(4)那么为什么一定要用横置的斧钺呢,这也是由这产生的时代决定的。横置是斧钺实施砍杀功能的状态,而最早军事首领的权力只限于战场上。荷马时代的希腊人领袖握有的权力不大,亚里士多德说:“假如阿伽门农王获得在战场上杀死逃兵的权力,那么在战后的评议会上却只能忍受责骂。”这就是“王”要用一个正在执行斩杀的横置斧钺来表示的原因。

(5)但这一切距离许慎太遥远了,《说文解字》“王”字下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这显然是后人的臆测了。

(摘编自罗琨《甲骨文解谜》)5.下列解释,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甲骨文中,所谓“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王”字,是指“王”字最上面有没有一横。

B.罗振玉通过比较《说文解字》的古文“王”字和金文“王”字,释读出了甲骨文的“王字”

C.对于“王”字的形体构造有种种说法,最后吴其昌提出“王”是斧钺的形象,才解决了这一问题。D.古代只有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才拥有斧钺,所以人们采用像斧钺之形的“王”字来表示军事首领6.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所谓“且据所载诸文观之,无不谐也”,是说“王”字释读出来以后,含有“王”字的巨子可以读通了,没有不顺畅的B.斧钺作为随葬品的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始终可以被置放在军事首领和最高统治者的墓葬中。

C.亚里士多德的话是说,荷马时代希腊阿伽门农王的权利仅限于战场上,离开了战场这种权利就不复存在。

D.许慎《说文解字》根据后代的字形,误解了“王”字的结构,以为其中三横代表了天、地、人三者。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诒让之所以未能释出“王”字,一个原因是刘鹗的《铁云藏龟》中所收“王”字字形单一,难以进行比较研究。

B.在罗振玉之前,由于未能释出甲骨文的“王”,所以人们无法证实卜辞是三千年钱殿王室的遗物。

C.从甲骨文、金文看,最早时候军事首领的权利只限于战场上,不但荷马时代的希腊如此,中国也是如此。

D.甲骨文、金文距离许慎太遥远了,不然的话,许慎是可以释读出甲骨文的“王”字,并正确解释它的字形结构的。参考答案:5.【答案】D【考点】考查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与及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层级为C级。【解析】D项“古代只有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才拥有斧钺”错。原文在第三段:“‘王’字像斧钺之形是因为‘王’这个称号是从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演化来的,国家出现以后,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名。而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另外,前后分句也没有因果关系,并不因为拥有斧钺,所以才用“王”字表示军事首领。该项曲解文意且强加因果。【思路分析】解题时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认真仔细的通读全文。结合重点词语、重点句子仔细推敲,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观点。6.

【答案】B【考点】考查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层级为C级。【解析】B项信息源在第三段:“在原始社会晚期的军事首领墓葬中,曾掘出随葬的玉钺、石钺,其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始终”说法过于绝对,属于以偏概全;“最高统治者”不等于“军事首领”,且两处均属于无中生有。【思路分析】解答此题时应先根据选项找到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与原文进行仔细比较,并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进行判断。要注意命题者往往不会直接取用文中的某一句话,而是整合相关的几句话。这些内容往往隶属于不同的句子(句群)或段落。7.

【答案】D【考点】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能力层级为C级。【解析】D项:有效信息在文末和第二段末,注意“这”的指代意义应该是“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这个时代距离许慎太遥远了。吴其昌的正确解析就是对这一推断的否定。该项偷换概念。【思路分析】推断的前提是要熟知文章的内容,准确地找到文中的已知信息,然后提取出有效信息,获得充足可靠的依据。推断时忌混淆已然和未然(已经/将来),可能和必然(大概/一定),部分与整体(个别情况或特例/全部,都)等等,还要注意主客颠倒、强加因果等等。3.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农民

张羊羊

①在我活着的亲人中,奶奶是唯一的纯粹的农民。她没有读过书,一辈子也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好像一辈子也没能用得上自己写名字。我曾经这样写过她,“我的祖母,这个没裹小脚的老太婆/听不懂普通话喊她的名字/曾颠倒着我的教科书,绕过父亲的屁股/把隔了二十年的巴掌重重落下”。我并没有对她怀有一丝的不敬,而是对这个连自己名字都不认识的人的无限敬意,没有她无怨的付出,就没有我们在家族谱系里的光荣。我觉得她是会写字的,她是用脚印在土地上写字。那字的厚实和美丽,远远胜过我所有习得的东方书写。

②在乡下,只剩我奶奶一个人住在那里,只有她不愿意离开那个在我看来再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地方。那里真的没什么了,除了和城市不远的阳光、雨水和天气,我想她离不开的大概是她的耕作记忆。离开这些记忆,她无法适应其他的生活。在她眼里,昔日平原上生态系统的繁荣仿佛还没有变成过去时:稻草、麦秸烧成的灶膛灰正扒入簸箕,铺向潮湿的羊圈,羊吃剩的草料和粪便组成了农业中国原始的绿肥,喂养着麦地和水稻田。

③奶奶似乎看不见那些崭新的“补丁”,越来越多的补丁把以前的部分衬托得看起来更像补丁,她看见的是乡村这件衣服上最后的布料:自留地(富有中国特色的名字,基本以小个头块为主,用以种植瓜果蔬菜自给),奶奶很满足国家给她的这块乐土。自留地虽然在屋子外面,好像也在屋子里面,她觉得这地就是她的。她还在这块比我童年时玩的七巧板大不了多少的土地上,继续播种子,收获着四季的蔬菜,她觉得这比和儿孙生活在一起更重要。如果还有其他留下来的原因的话,就是我爷爷去世的时候,她在自留地里撇了几平方米出来,除了为子孙的拜祭留下一些清晰而宽敞的线索外,她顺便提前在他的右侧安顿好了,她觉得那里就是她的归宿。

④每年撕下月历的第十一张,一年又剩得空荡荡的了。每年的空荡荡依然在一个简单却又粗暴的“拆”字动作里,刈断着生殖,长高的是那些银行、医院、写字楼……奔流不息的长江两岸,对称地长满了中国农民无可奈何的表情,我见过无数张,其实就是同一张,那是奶奶衰弱的脸。无论是那只独来独往的翠鸟,还是群居的麻雀,我总能看到被风吹得凌乱的羽毛,看见它们眼睛里弥漫的在故土之地不该出现的旅人般的仆仆风尘,以及基本生存的艰辛里失去的从容。关于我的故土,八十年代开始有了记忆的我有幸经历了二十年间病变般分娩的疼痛,这也可以说是某种不幸。我仿佛目睹着无辜的生母忍受着这个国家多年前的一种律法:凌迟。

⑤奶奶,你只是一个农民,在我活着的亲人中唯一的纯粹的农民,你知道土地病了吗?土地喊疼,野花梦见了它的尖叫。土地病了,没有看病的诊所,没有看病的好大夫,土地究竟生了什么病?奶奶,你以前老给我讲故事,让我明白做人的道理。我也想给你讲个故事,让你明白土地生病的道理。我想啊想,我想起从前有个皇帝,是梁孝元皇帝,他写了一本书,那书的名字叫《金楼子》,书里有个故事,故事说:楚富者,牧羊九十九而愿百,尝访邑里故人,其邻人贫有一羊者,富拜之曰:“吾羊九十九,今君之一盈成我百,则牧数足矣。”奶奶,如果你想想这个时代,把故事里的羊换成土,你想想,是否也知道土地生了什么病?我想来想去,你还是不会明白的。

⑥奶奶,你看你没出息的孙子,用这么文绉绉的话,欺负没读过书的你。所以,我只能说“跟随你咳嗽的,还有那两只/大个子的喜鹊/奶奶,它们是孝顺的子孙/我们都变成了客人”,它们永远爱你和你身后曾经的田野,那种力量让我逼视自己时感到这些年使用汉语的羞愧。

选自(《散文》2012年5期)16.理解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4分)“越来越多的补丁把以前的部分衬托得看起来更像补丁。”(2分)

“我见过无数张,其实就是同一张,那是奶奶衰弱的脸。”(2分)17.奶奶作为一个纯粹的农民,具有哪些特点?(5分)

18.本文借写奶奶这位在我活着的亲人中唯一的纯粹的农民,表达了作者深刻的用意,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参考答案:略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法正传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也。祖父真,有清节高名。建安初,天下饥荒,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久之,为新都令,后召署军议校尉。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志意不得。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后因璋闻曹公欲遣将征张鲁之有惧心也,松遂说璋宜迎先主,使之讨鲁。璋令正衔命。正既宣旨,阴献策于先主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先主然之,溯江而西,与璋会涪。北至葭萌,南还取璋。及军围雒城,正笺与璋曰:“正虽获不忠之谤,然心自谓不负圣德,顾惟分义,实窃痛心。左将军从本举来,旧心依依,实无薄意。愚以为可图变化,以保尊门。”十九年,进围成都,璋蜀郡太守许靖将逾城降,事觉,不果。璋既稽服,先主以此薄靖不用也。正说曰:“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许靖是也。然今主公始创大业,天下之人不可户说,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先主乃厚待靖。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或谓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亮又知先主雅爱信正,故言如此。二十二年,正说先主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举众往讨,则必可克之。”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而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明年卒,时年四十五。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谥曰翼侯。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亮每奇正智术。先主既即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群臣多谏,一不从。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节选自《三国志·法正传》)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然后资益州之殷富

资:资助

B.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

制:控制C.而留夏侯渊、张郃守,身遽北还

还:撤退D.亮每奇正智术

奇:感到惊奇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B.①先主乃厚待靖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不因此势以图巴、蜀

②我欲因之梦吴越

D.①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而攻之

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建安初年,天下饥荒,法正与同郡孟达一同入蜀投靠刘璋。他既未受刘璋重用,又遭侨居蜀地的同乡人诽谤,说他品行不良,他郁郁不得志。B.刘璋听说曹操要派兵进攻汉中的张鲁,产生了恐惧之心,他让法正受命出使荆州。法正向刘备转告刘璋的意图后,又私下向刘备献上了夺取益州的计策,并被刘备采纳。C.法正擅自杀害了几个诽谤自己的人。有人建议诸葛亮启奏刘备压制法正,但诸葛亮认为法正辅佐刘备,献计夺取了汉中,功勋卓著,又深受刘备喜爱,并没有参劾他。D.诸葛亮和法正喜好和崇尚都有所不同,但在国家大义上都能取长补短。诸葛亮感叹刘备东征能够成行,并最终遭受惨败,皆因没有法正的缘故。(28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左将军从本举来,旧心依依,实无薄意。愚以为可图变化,以保尊门。(5分)译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2)然今主公始创大业,天下之人不可户说,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5分)译文: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8.A(资:依托、凭借)9.D(A.介词,凭借;表目的的连词,来,用来B.副词,于是;副词,竟然C.介词,乘机,趁;介词,根据,依照D.都表示修饰关系)10.C(法正献计夺取汉中在此事之后)(28分)11.(1)左将军出于国家的根本利益,举兵前来,旧情仍在,确实对您没有什么轻视之意。我认为您可以考虑改变策略,以便保全您的家族。(本——根本利益,1分。薄——轻视、鄙薄,1分。变化——改变策略,1分。大意2分)(2)然而如今主公刚刚开创大业,又不能一户一户地向全国人说明,许靖的虚名传遍天下,如果不礼遇他,天下的人就会因此说主公是轻视贤才。(户——名词作状语,1分。礼——礼遇,1分。贱——形作动,轻视,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法正字孝直,扶风郡郿县人。祖父法真,有清廉气节和高尚的名声。建安初年,天下发生饥荒,法正与同郡人孟达一同来到蜀地,投靠刘璋,过了很久,法正才被任命为新都县令,后来被召回成都,担任了代理军议校尉一职。他既不受重用,又遭到侨居蜀地的同乡人诽谤,说他品行不好,感到很不得志。益州别驾张松与法正相好,张松考虑到跟随刘璋很难有所作为,常常暗自叹息。后来刘璋听说曹操要派兵进攻汉中的张鲁,产生恐惧之心,张松于是便借机劝刘璋,迎请刘备入蜀,让刘备来讨伐张鲁。刘璋让法正受命出使荆州。法正向刘备转告刘璋的意图后,又私下向刘备献计说:“凭着将军的英才,应当利用刘璋的懦弱,迅速出兵;张松,是益州的重臣,可以让他在成都作为内应;然后将军便可以依托益州的富饶,凭借天府之国的险要地势,来成就复兴汉室的大业,实在是易如反掌。”刘备赞同法正的主意,于是率军沿长江逆流而上,向西进兵,与刘璋相会于涪城。随后刘备先北上到葭萌,接着就掉头南返,向刘璋发起了进攻。等到刘备的军队包围了雒城,法正给刘璋写信说:“我虽蒙受了不忠的诽谤,然而我内心却认为自己并没有辜负您的恩德,顾念君臣的名分义务,我实在是痛心疾首。左将军出于国家的根本利益,举兵前来,旧情仍在,确实对您没有什么鄙薄之意,我认为您可以考虑改变策略,以便保全您的家族。”建安十九年,刘备进兵包围成都,刘璋的蜀郡太守许靖准备越城投降,因事情暴露未能成功。刘璋投降后,刘备因此看不起许靖,不肯重用他。法正劝刘备说:“天下有许多只有虚名而无真实才干的人,像许靖就是这样。然而如今主公刚刚开创大业,又不能一户一户地向全国人说明,许靖的虚名传遍天下,如果对他礼数不周,天下的人就会因此说主公是轻视贤才。”刘备于是厚待许靖。任命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在外统领都城及附近地区,在内则是刘备的主要谋臣。法正对别人一顿饭的恩德也要报答,小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曾擅自处死过几个毁谤过他的人。有人对诸葛亮说:“法正在蜀郡太骄横,您应该禀告主公,抑制约束他作威作福的行为。”诸葛亮答道:“主公从前在公安,北面害怕曹操的强盛,东面担心孙权的威胁,近处又惧怕孙夫人在身边生变,在那个时候,真是进退两难。法正辅佐帮助主公,使他得以展翅高飞不再受人钳制,现在怎么能抑制法正,使他不能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呢!”诸葛亮又知道刘备很喜爱法正,因而才这样说。建安二十二年,法正劝刘备说:“曹操一战就迫使张鲁投降,平定了汉中,他没有乘这一有利形势攻取巴、蜀,却留下夏侯渊、张郃镇守汉中,自己匆忙率军北还,这并不是他的智谋不够,力量不足,而是由于内部忧患逼迫他这样做的,假如我们发兵讨伐,一定会取得成功。”刘备赞同法正的计策,于是便率众将军进军汉中。刘备命令黄忠居高临下,擂鼓呐喊着向夏侯渊发出攻击,大败夏侯渊军队,并将夏侯渊等人斩首。曹操领兵西征乌丸,听说是法正的计策,说:“我本来就知道刘备不可能有这样的计谋,一定是有人教他的。”刘备被拥立为汉中王,任命法正做了尚书令、护军将军。第二年法正去世,死时年仅四十五岁。刘备为法正的死一连几日痛哭流泪。追谥法正为翼侯。诸葛亮与法正虽然喜好和崇尚不同,但都能从国家利益出发,彼此取长补短。诸葛亮常常对法正的智慧和谋略感到惊奇。刘备称帝后,准备东征孙权为关羽报仇雪耻。许多大臣都劝谏阻止,刘备一概不听。章武二年,蜀军战败,后退驻扎在白帝城。诸葛亮感叹说:“法孝直如果在世,一定能够劝阻主上,使他不匆忙向东吴进兵;即使向东吴进兵,也不会遭到如此惨败。”断句语段参考翻译楚国人想袭击宋国,派人先在澭水里设立标记。澭水突然暴涨,楚国人不知道,顺着标记夜间过河,淹死了一千多人,士兵惊吓的(惊呼声)如城上的房屋倒塌一样。先前测量时,是可以渡水的;但大军过河时,水位已涨高了,楚国人还是按照原来的标记渡水,这就是他们惨败的原因。当今的君主效法古代帝王的法令,就象这种情况。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略5.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太祖,讳元璋,字国瑞,先世家沛。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生四子,太祖其季也。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贫不克葬。里人刘继祖与之地,乃克葬。太祖孤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十二年春二月,定远人郭子兴与其党孙德崖等起兵濠州。元将彻里不花惮不敢攻,而日俘良民以邀赏。太祖时年二十四,谋避兵,卜于神,去留皆不吉。乃曰:“得毋当举大事乎?”卜之吉,大喜,遂以闰三月朔入濠见子兴。子兴奇其状貌,留为亲兵。战辄胜,遂妻以所抚马公女,即高皇后也。秋九月,元兵复徐州,彭大、赵均用奔濠,德崖等纳之。子兴礼大而易均用,均用怨之。德崖遂与谋,伺子兴出,执而械诸孙氏,将杀之。太祖方在淮北,闻难驰至,诉于彭大。大怒,呼兵以行,太祖亦甲而拥盾,发屋出子兴,破械,使人负以归,遂免。

十三年春,贾鲁死,围解。太祖收里中兵,得七百人。子兴喜,署为镇抚。时彭、赵所部暴横,子兴弱,太祖度无足与共事,乃以兵属他将,独与徐达、汤和、费聚等南略定远。计降驴牌寨民兵三千,与俱东。夜袭元将张知院于横涧山,收其卒二万。道遇定远人李善长,与语,大悦,遂与俱攻滁州,下之。是年,张士诚据高邮,自称诚王。十四年冬十月,元丞相脱脱大败士诚于高邮,分兵围六合。太祖曰:“六合破,滁且不免。”与耿再成军瓦梁垒,救之。力战,卫老弱还滁。元兵寻大至,攻滁,太祖设伏诱败之。然度元兵势盛且再至,乃还所获马,遣父老具牛酒谢元将曰:“守城备他盗耳,奈何舍巨寇戮良民?”元兵引去,城赖以完。脱脱既破士诚,军声大振,会中谗,遽解兵柄,江淮乱益炽。十五年春正月,子兴用太祖计,遣张天祐等拔和州,檄太祖总其军。太祖虑诸将不相下,秘其檄,期旦日会厅事。时席尚右,诸将先入,皆踞右。太祖故后至,就左。比视事,剖决如流,众瞠目不能发一语,始稍稍屈。议分工甓城,期三日。太祖工竣,诸将皆后。于是始出檄,南面坐曰:“奉命总诸公兵,今甓城皆后期,如军法何?”诸将皆惶恐谢。元兵十万攻和,太祖率众破之,元兵皆走渡江。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祖其季也

季:弟兄间排行最小的。B.父母兄相继殁,贫不克葬

克:完成。C.子兴喜,署为镇抚

署:委任。D.比视事,剖决如流

视事:治事,任职。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太祖能审时度势的一组是:①太祖孤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

②得毋当举大事乎?③闻难驰至,诉于彭大

④乃以兵属他将,独与徐达、汤和、费聚等南略定远⑤秘其檄,期旦日会厅事

⑥太祖故后至,就左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祖在少年时期经历了人世间的种种不幸。自然灾害的考验,亲人的相继辞世的打击,使得他无依无靠,生活无着,只得出家为僧。B.至正十二年秋天,彭大、赵均用投奔濠州,郭子兴认为赵均用容易对付而惹恼了赵均用,差点招致杀身之祸,幸亏太祖带兵前去救了他。C.在张士城高邮称王之时,太祖计降驴牌寨、夜袭张知院、俱攻滁州城,这些都是他在准确分析彭、赵以及郭的形势以后做出的一系列大事,D.太祖高瞻远瞩,深知六合对于滁州的重要性,在一战而败元军的情况下,能头脑清醒地认识到将来形势的发展,另用他策巧妙的保全了滁州。7.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1)战辄胜,遂妻以所抚马公女,即高皇后也。(4分)(2)遣父老具牛酒谢元将曰:“守城备他盗耳,奈何舍巨寇戮良民?”参考答案:4.B(“克”在这里是“能够”的意思;另“克”也有“完成,成功”义,当是另一义项“战胜,攻破”的引申义)5.D(①是写太祖的身世③写太祖能急人之困⑥写太祖的机敏、有心机)6.B(原文中“子兴礼大而易均用”的“易”是“轻视、看不起”的意思,不能理解为“容易”;“呼兵以行”的主语是彭大而非高祖)7.(1)(高祖)只要打仗就会取胜,(郭子兴)就把抚养的马公的女儿嫁给他,这就是高皇后。(“妻”、省略句、判断句各1分,意思通顺1分)(2)(高祖)派乡亲们备办酒菜向元将请罪说:“(我们)守城是为了防备其它的盗贼罢了,您为什么放弃大的敌人而屠杀良民呢?”(“具”“谢”“备”“奈何”各1分,意思通顺2分)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23分)奚谓过而不听于忠臣?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伯长,管仲佐之。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桓公从而问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管仲曰:“臣老矣,不可问也。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试以心决之。”君曰:“鲍叔牙何如?”管仲曰:“不可。鲍叔牙为人,刚愎而上悍。刚则犯民以暴,愎则不得民心,悍则下不为用。其心不惧,非霸者之佐也。”公曰:“然则竖刁何如?”管仲曰:“不可。夫人之情莫不爱其身,公妒而好内,竖刁自獖以为治内,其身不爱,又安能爱君?”公曰:“然则卫公子开方何如?”管仲曰:“不可。齐、卫之间不过十日之行,开方为事君,欲适君之故,十五年不归见其父母,此非人情也。其父母之不亲也,又安能亲君乎?”公曰:“然则易牙何如?”管仲曰:“不可。夫易牙为君主味,君之所未尝食唯人肉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君所知也。人之情莫不爱其子,今蒸其子以为膳于君,其子弗爱,又安能爱君乎?”公曰:“然则孰可?”管仲曰:“隰朋可。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多信则能亲邻国。此霸者之佐也,君其用之。”君曰:“诺。”居一年余,管仲死,君遂不用隰朋而与竖刁。刁莅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竖刁率易牙、卫公子开方及大臣为乱。桓公渴馁而死南门之寝、公守之室,身死三月不收,虫出于户。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不用管仲之过也。故曰:过而不听于忠臣,独行其意,则灭其高名,为人笑之始也。(取材于《韩非子·十过》)1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欲适君之故

适:迎合B.少欲则能临其众

临:面对

C.君遂不用隰朋而与竖刁

与:任用

D.桓公渴馁而死南门之寝

馁:饥饿1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君其用之

其可怪也欤B.君其试以心决之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C.夫易牙为君主味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D.多信则能亲邻国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国离卫国并不太远,卫公子开方却十五年没有回家看望父母,如此无情无义,管仲认为这不符合人之常情。B.易牙杀了自己的儿子并作为菜肴献给齐桓公。管仲提醒齐桓公,一个连自己儿子都不爱的人,又怎会爱别人呢?C.管仲向齐桓公推荐隰朋,认为他内心坚强行为廉洁,淡泊寡欲诚实守信,是个贤臣。齐桓公深表赞同,最终采用他的建议。D.管仲死后仅三年,竖刁便伺机联合易牙、公子开方以及权贵大臣们造反,结果把齐桓公活活饿死,以至于死了三个月也没人去收尸。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多信则能亲邻国。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1分)(1)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3分)译文:

(2)刚则犯民以暴,愎则不得民心,悍则下不为用。(4分)译文:

(3)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4分)译文:

参考答案:16.B[临:治理,管理。]17.B[B项两个“以”都作介词,可译为“用”。A项前句“其”表祈使语气,可译为“希望”;后句“其”表感叹语气。C项前句“为”作介词,“给、替”;后句“为”表被动。D项两个“则”均为连词,前句“则”表承接,“就”;后句“则”表转折,“却”。]

18.C[C项错在“最终采用他的建议”,事实上,过了一年管仲死后,齐桓公就不任用隰朋而任用了竖刁。]19.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多信则能亲邻国。20.(1)仲父在家养病,假如不幸您一病不起,政事该移交给谁呢?(3分)(2)刚硬就会粗暴的侵犯民众,固执就会不得民心,凶悍就会使下级不愿为他出力。(4分)(3)(他)最后被臣子杀死,而崇高的名声也丧失了,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4分)[文言文参考译文]什么叫有过错而不听忠臣劝告?从前齐桓公九次会合诸侯,匡正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是管仲在辅佐他。管仲老了,不能理事,在家闲居养病。桓公到他家去问候说:“仲父在家养病,假如不幸您一病不起,政事该移交给谁呢?”管仲说:“我老了,政事不可以问我了,虽然如此,我听说过,了解臣子没有谁比得上君主,了解儿子没有谁比得上父亲。你还是试着按你的想法来决定。”齐桓公说:“鲍叔牙这个人怎么样?”管仲说:“不可以。鲍叔牙的为人,强硬固执而且凶悍。刚硬就会粗暴的侵犯民众,固执就会不得民心,凶悍就会使下级不愿为他出力。他的心里什么都不害怕,不是辅佐霸王的人。”齐桓公说:“那么竖刁怎么样?”管仲说:“不可以。所谓的人情就是人没有不爱惜自己身体的。您爱忌妒而且喜好女色,竖刁就阉割自己来为您治理内宫。自己身体都不爱惜,又怎么能(真心)爱您呢?”齐桓公说:“那么公子开方怎么样?”管仲说:“不可以。齐国与卫国之间不过十天的路程,开方为了侍奉您,想要迎合您的缘故,十五年不回家看他的父母,这不是人之常情。他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忠爱,又怎么能忠爱您呢?”齐桓公说:“那么易牙怎么样?”管仲说:“不可以。易牙为您管理伙食,您说您所没有品尝过的唯有人肉了,易牙把自己儿子的头蒸熟了进献给您品尝,这您是知道的。人之常情是没有不爱自己儿子的,如今他蒸了自己的儿子作为菜肴献给您,自己的儿子他都不爱,又怎么能爱您呢?”齐桓公说:“那么谁可以呢?”管仲说:“隰朋可以。他的为人,内心坚强行为廉洁,淡泊寡欲而很守信用。内心坚强,就足以用作群臣的表率,行为廉洁,就可以担任大的职务;淡泊寡欲就能治理民众;很守信用就能亲近邻国。这种人就是霸王的辅佐,希望您能任用他。”齐桓公说:“好的。”过了一年,管仲死了,齐桓公就不任用隰朋而任用了竖刁。竖刁执政事三年,齐桓公到南方的堂阜去游玩,竖刁便率领易牙、公子开方以及权贵大臣们造反。齐桓公又渴又饿而死在南门的卧室——公族所守的房子,桓公死了三个月也没有收葬,尸体上的蛆虫都爬到了门外。所以齐桓公的军队横行天下,他成了五霸之首,但最后被臣子杀死,而崇高的名声也丧失了,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不听管仲的过错啊。所以说,犯了过错而不听忠臣的劝告,一意孤行,那就是丧失崇高名声而被人讥笑的。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面是京东机器人智能配送货品工作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参考答案:配送机器人到达目的地后,顾客可以通过点击手机APP链接、输入取货验证码和人脸识别这三种方式取货,顾客收货后,机器人配送任务完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