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突破训练:探究型实验_第1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突破训练:探究型实验_第2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突破训练:探究型实验_第3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突破训练:探究型实验_第4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突破训练:探究型实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究型实验【原卷】

大题训练(共12题)

1.某研究小组探究SO2和Fe(N03)3溶液的反应。

尾气处理装置

Na2s。3固体l.0mol/LFe(NO3)3和

BaCl?混合液

AB

已知:l.Omol/L的Fe(N03)3溶液的pH=L请回答: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为排除空气对实验的干扰,滴加浓硫酸之前应进行的操作

是o

(3)装置B中产生了白色沉淀,说明SO?具有性。

(4)分析B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

观点1::

观点2:SO?与Fe*反应;

观点3:在酸性条件下SO?与N03一反应;

①按观点2,装置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按观点3,只需将装置B中的Fe(N03)3溶液替换为等

体积的下列溶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应选择的试剂是(填

序号)O

a.O.lmol/L稀硝酸

b.1.5mol/LFe(N03)2溶液

c.6.0mol/LNaN03和0.2mol/L盐酸等体积混合的溶液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SO?能否与BaCb溶液反应生成

BaSOs沉淀。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BaSOs的府为5.48X1(T,饱

8-1

和亚硫酸中c(SOD=6.3X10-mol•LO

(1)将0.hnol的BaCb溶液滴入饱和亚硫酸中,

(填“能”或“不能”)生成BaSOs沉淀,原因是

(请写出必要的推断过程)。

(2)浓硫酸的沸点为338℃,酒精灯火焰的温度为400~500℃,

甲同学用装置I进行实验,发现BaCb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且白色沉淀不溶于盐酸。

①写出加热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生

成该白色沉淀的可能原因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装置不完善,设计了改进装置n进行

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①打开弹簧夹,通入M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

②滴加一定量浓硫酸,加热A,一段时间后C中未见沉淀生成。

操作①的目的是,洗气瓶B中的试剂是

(4)丙同学取乙实验后的C中溶液少许,滴加一种无色溶液,

也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丙滴加的试剂可能是0

A.NaOH溶液B.Na[Al(OH)J溶液

C.H2O2溶液D.酸性KM11O4溶液

3.某同学对CL与KI溶液的反应进行了实验探究。反应装置如

下:

通入氯气一段时间,KI溶液变为黄色。继续通入氯气一段时间

后,溶液黄色褪去,变为无色。继续通入氯气,最后溶液变为

浅黄绿色。

(1)CL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o

(2)KI溶液变为黄色说明氯气具有的性,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已知L+I-;=l3,I2>h一在水中均呈黄色。为确定黄色

溶液的成分,进行以下实验:

操作实验现象

a取2~3mL黄色溶液,加入足量CCL,CCL层呈紫红色,水层显法黄色。

振荡静置。

取2~3mL饱和碘水,加入足量CCU,CCL层呈紫红色,水层几近无色。

b

振荡静置。

①实验b的目的是o

②根据实验a中,水层中含有的粒子有o

③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实验a中水溶液颜色变浅的原因:

④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在实验a、b的基础上,需补充一个实

验,该实验为o

(4)通入氯气,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是因为氯气将L氧化。

已知lmolCb可氧化0.2mol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根据上述实验,请预测向淀粉一KI溶液中持续通入氯气,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为

(6)溶液最终变为浅绿色的原因是

4.资料表明,硫粉与热的KOH溶液共热生成两种盐,其中一种

是K2s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该实验时,却检测到生成的盐中

含有S(V,

(1)兴趣小组同学认为,上述反应的生成物可能与反应温度

(T),KOH溶液的浓度(c)有关。他们做了如下对比实验(每

次实验中硫粉的质量、KOH溶液的体积均相同)。

实验编号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T/℃5060708090

c/mol*L-11.03.04.05.06.0

实验①〜④是探究温度对生成物的影响,⑤〜⑧是探究KOH溶液

的浓度对生成物的影响。请在表中相应空格内填入相应数据。

(2)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对上述反应中生成的盐的成分进行探

究。他们提出如下假设,请你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完成

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生成的盐是K2s和K2s

假设二:生成的盐是;

假设三:生成的盐是;

(3)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完成下表中内容。[除了

硫粉与热的KOH溶液的反应液之外,可供选择的药品有稀硝酸,

+22

稀盐酸等;已知:6H+S03"+2S-=3S+3H20]

实验方案(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预期实验现象和结论

(4)兴趣小组通过改变硫粉的质量,得出生成钾盐的质量与硫

粉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有人据此得出结论:生成的盐

一定是K2s和K2s的混合物。请你根据计算结果指出该结论是否

正确:0

(5)请分析上述反应中有K2sO4生成的可能原因是

5.K3EFe(C204)3>3H20(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为翠绿色晶体,

可用于摄影和蓝色印刷,110℃失去结晶水,230℃分解。某化

学研究小组对限[Fe(CQD31340受热分解生成的气体产物和

固体产物进行探究。

实验I:探究实验所得的气体产物,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

仪器已略去,部分装置可重复使用)。

(1)实验室常用饱和NH4cl和饱和NaNOz的混合液制用,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o

(2)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_-_-F(填各装

置的字母代号)。

(3)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先通一段时间其目的是

,实验结束时熄灭A、C两处的酒精灯,

继续通弗至常温,其目的是o

(4)实验过程中观察到F中的溶液变浑浊,C中有红色固体生成,

则气体产物(填化学式)o

【实验二】分解产物中固体成分的探究

(5)定性实验:经检验,固体成分含有K2c。3、FeO、Feo定量

实验:将固体产物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含铁样品。

完成上述实验操作,需要用到下列仪器中的(填仪

器编号)。

丫?金匚一□D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设计下列三种实验方案分别对该含铁样品进行含量的测定

【甲方案】ag样品足热酸.溶液足既靠溶液.堂鼠.得固体bg

搅拌烘干灼烧

【乙方案】ag样品未鬻网2憧气体体四测得气体体积VmL(标况)

【丙方案】ag样品鬻雷.250mL溶液田疑鬻a•三次平

台里配制用酸性KMnOq冶液滴7E

均消耗0.酸性KMnO4溶液VbinL

你认为以上方案中可以确定样品组成的有方案。

(6)经测定产物中〃(FeO):z?(Fe)=1:1,写出%[Fe(C2O4)

31・340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6.某学习小组对SOz使溶液褪色的机理进行探究。I.SO,气体的

制备和性质初探

AD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装置B中的试剂x是o

(3)小组同学观察到C、D中溶液均褪色,通过检验C溶液中有

sor,得出C中溶液褪色的原因是o

II.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继续对D中品红溶液褪色进行探究。

(4)探究使品红褪色的主要主要微粒(分别取2mL试剂a,滴加

2滴品红溶液)

装置试剂a实验现象

0.Imol/LSOz溶液(pH=红色逐渐变浅,之后完

*

1

2)全褪色

0.Imol/LNaHSCh溶液红色立即变浅,之后完

••

ff品红11

1溶液(pH=5)全褪色

0

0.lmol/LNa2sO3溶液(pH

1-试剂a•♦•

111红色立即褪色

6=10)

ivpH=2H2sO4溶液红色无明显变化

V试剂a红色无明显变化

①实验iii中N&SO3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化学用语分析解

释)。

②对比实验iii和v,可以排除在该实验条件下0旷对品红褪

色的影响,则试剂a可能是溶液。

查阅资料:品红与SO2水溶液、NaHSOs溶液、Na2sCh溶液反应前后

物质如下:

+H2SO3

I--------H2N-<QJ^C-^J>-NH2)2

(无方

CIH2N=<2>=C^^^-NH2)2-

品红(红色)然粽^QNH2)2

SOjNa

(无色)

③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并结合资料,小组同学得出结论:一

是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主要微粒是;二是品红溶

液中颜色变化主要与其分子中的结构有关。

(5)验证SO?使品红褪色反应的可逆性

①甲同学加热实验i褪色后的溶液,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红色恢复,从化学平衡移动角度解释红色恢复的原因

②乙同学向实验i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pH

=10,生成白色沉淀,溶液变红。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

程式o

③丙同学利用SO2的还原性,运用本题所用试剂,设计了如

下实验,证实了SO2使品红褪色反应的可逆:则试剂Y是

y-加入2滴品红溶液r口ii.加入足量试剂丫,y

2ml0.1mol/LSO2无色溶液红色复原

7.某校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用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

溶液制备Cu(OH)2,为了缩短实验时间,老师让学生将反应容

器放在沸水浴中进行反应,结果出现了如下两种不同的实验现

象:

操作现象

实验一向NaOH溶液中滴加C11SO4溶液黑色沉淀

实验二向CuSO,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蓝色沉淀

(1)甲同学认为实验一中产生的黑色沉淀是

(填化学式),理由是

(2)为验证推测结果是否正确,甲同学将黑色沉淀过滤、洗涤、

干燥后称得质量为ag,并按照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

后称得干燥管E的质量分别为eg和dg。

为确保实验的准确性,甲同学认为应在装置A反应•段时间后再

接上装置E,点燃D中的酒精灯,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装置

仍有不足,应在E的末端连接一个气囊,气囊的作用有两个:

o甲同学改进实验装置后完成实验,若a、c、

d满足关系式:,则证明甲同学对黑色沉淀的

推测是正确的。

(3)丙同学认为实验二中的蓝色沉淀应为Cu(OH)2,丁同学

立即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该蓝色沉淀一定不是Cu(OH)2。为确

认实验二中蓝色沉淀的成分,丁同学从实验时药品的加入顺序

考虑,可能是反应物的用量不同导致产物的不同,并上网查阅

资料知,当NaOH溶液少量时会生成碱式硫酸铜[Cu2(OH)2S041,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进一步查阅资料可知碱式硫酸铜为蓝色物质,难溶于水、

可溶于酸。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实验二中生成的蓝色沉淀含有

2-

S04:o

8.硫酸亚铁钱[(NH4)2Fe(S04)2]是分析化学中的重要试剂,

在不同温度下加热分解所得产物不同。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夹

持装置略去),在500c时隔绝空气加热A中的硫酸亚铁锭至分解

完全,确定分解产物(铁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含氮物质、

水)的具体成分(已知每个装置中的药品足量)。

(NHGFZSO力

混合溶液混合溶液

ABCDE

(1)利用上述装置完成该实验,则该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

(用装置下面的字母填连接顺序,每个装置

都要使用)。加热A前需要通入一段时间此目的是

(2)若观察到B中有白色沉淀生成,C中无明显现象,则装置C

的作用为,D中白色变为蓝色,写出B中发生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装置B与装置C能否互换

(填“能”或“否。原因是(填“能”

则不填此空)。

(3)A中固体完全分解后变为红棕色粉末,某同学设计实验验

证固体残留物仅为FezOs,而不含FeO,请帮他完成表中内容(试

剂,仪器和用品自选)。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结论

—固本残留物仅为F603

(4)硫酸亚铁钱在500c时隔绝空气加热完全分解,若E中收集

到的气体只有弗,A中固体残留物FezOs的质量为80g,B中沉淀物

质的量为2rnol,则生成M的质量为go

(5)某含铭(行2。广)废水用硫酸亚铁钱溶液滴定处理,反应

后铁元素和铭元素完全转化为沉淀(沉淀中铭元素化合价为

+3),该沉淀经干燥后得到amolFeOFemCr。,不考虑处理过程

中的实际损耗,则消耗硫酸亚铁钱的物质的量为

mol(用a的代数式表示)。

9.氯化铁是黑棕色晶体,沸点为315℃,有强烈的吸水性,

易潮解。某小组同学对无水FeCL能否分解产生CL进行了如

下实验探究。

无水FeCla

5润

试-KNaOH

I11L/三美/溶液

ID)1

C

(1)甲同学认为装置B中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即可证明无

水FeCL能分解产生CL乙同学认为不能得出此结论,理由是

(2)乙同学提出了改进意见,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L..

湿润的厂一

/蓝色石JL

七I蕊试纸:与

GH

①装置H中的试剂为

②装置F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o

③加热一段时间后,装置G中试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现象),说明FeCb已

经开始分解。

④实验结束后,取装置D中残留固体溶于稀盐酸中,向所

得溶液中加入(填化学式)溶液,若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FeCL已经分解完全。

10.实验小组探究KI与Cu(N03)2的反应,进行实验一:

滴加1mLImol,L-1

Cu(NO,)2溶液

棕黄色清液

(硝酸酸化.pH=1.5)

2mLImol,1/'棕黑色浊液

棕黑色沉淀

注:本实验忽略Cu"在此条件下的水解。

(1)取棕黄色清液,加入少量溶液(试剂a),清液变为

色,说明生成了L。

(2)探究生成L的原因。

①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向2mLimol•L-KI溶液中加入

1mL溶液(硝酸酸化,pH=1.5),再加入少量试剂a,观

察到与(1)相同的现象。甲同学由此得出结论:实验一中生成

L的原因是酸性条件下,N03一氧化了

②乙同学认为仅由甲的实验还不能得出相应结论。他的理

由是该实验没有排除氧化I一的可能性。

③若要确证实验一中是N03一氧化了I,应在实验一的基础

上进行检验的实验。

(3)探究棕黑色沉淀的组成。

①查阅资料得知:Cui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于是对棕黑

色沉淀的组成提出两种假设:

A.Cui吸附LB.吸附12。

为证明上述假设是否成立,取棕黑色沉淀进行实验二:

现象i:现象ii:

滴加lxinLImol,L"1

x=0.5时,x=l时,

溶液

Na2s沉淀变为白色.沉淀消失.

振藩•静置上层清液无色溶液仍为无色

分成两份

现象iii

滴加1mLCCh

振荡.静宜

+2

已知:Cui难溶于CCL;L+ZSztV-=2I—+S4(V-(无色);Cu+S2O3

—=Cu(S2()3)23一(无色)。由实验二得出结论:棕黑色沉淀是CUI

吸附L形成的。

②现象iii为o

③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产生现象ii的原因:

11.某学习小组通过下列装置探究MrQ与FeCh・6H20能否反应产

生5。

资料:FeCL是一种共价化合物,熔点306℃,沸点315℃。

i.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作现象

i.A中部分固体溶解,上方出现

点燃酒白雾

精灯,加ii.稍后,产生黄色气体,管壁

热附着黄色液滴

iii.B中溶液变蓝

ii.分析现象的成因:

(1)现象i中的白雾是,用化学方程式和

必要的文字说明白雾的形成原因是

(2)分析现象ii,该小组探究黄色气体的成分,实验如下:

a.直接加热FeCL•6上0,产生白雾和黄色气体。

b.将现象ii和a中的黄色气体通入KSCN溶液,溶液均变红。

通过该实验说明现象ii中黄色气体含有

(3)除了氯气可使B中溶液变蓝外,该小组还提出其他两种可

能的原因:

可能原因①:实验b检出的气体使之变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可能原因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为进一步确认黄色气体中是否含有Cb,小组提出两种方

案,均证实了C12的存在。

方案在A、B间增加盛有某种试剂的洗

B中溶液变为蓝色

1气瓶C

方案将B中KI—淀粉溶液替换为NaBrB中溶液呈浅橙红

2溶液;检验Fe?+色;未检出Fe*

①方案1的C中盛放的试剂是,从化学平衡原理的角度加

以解释O

②方案2中检验Fe2+的最佳试剂是,若存在Fe2+,则现象是

③综合方案1、2的现象,说明方案2中选择NaBr溶液的依据是

(5)将A中产物分离得到FezOs和MnCLA中产生Ck的化学方程

式是o

12.Na2s。3固体在空气中久置容易变质。

(I)N&S03固体在空气中变质的主要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为。

(II)为探究Na2s样品的变质情况,现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LNaS03样品完全变质;

假设2:Na2s样品完全没有变质;

假设3:o

补充完成以下实验过程及现象和结论,完成探究。

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现象;若KMrA溶液的

步骤1:取少许样品于试紫红色褪为无色①结

管中,加入适量蒸储水充论:样品中有离子,假

分溶解,再滴加H2s。4酸设1不成立。②褪色的

化的KMnO,溶液;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

步骤2:另取少许样品于

③现象:若

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镭水

___________;结论:假

充分溶解,再滴加稀

设2成立。

HC1,使溶液呈酸性,再

滴加适量BaCL溶液;

(Ill)为测定某无水Na2sO3固体样品的纯度,甲同学设计了下

图实验。

(1)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操作为

(2)实验中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后,打开活塞P从导管左

端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

(3)除已称量的agN&SOs样品外,实验中还应测定的数据是

处(填图中字母)装置实验前后的质量差。

探究型实验

大题训练(共12题)

1.某研究小组探究SO2和Fe(N03)3溶液的反应。

Na2s。3固体l.0mol/LFe(NO3)3和

Bad?混合液

B

已知:l.Omol/L的Fe(N03)3溶液的pH=L请回答: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为排除空气对实验的干扰,滴加浓硫酸之前应进行的操作

是o

(3)装置B中产生了白色沉淀,说明SO?具有性。

(4)分析B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

观点1::

观点2:SO?与Fe*反应;

观点3:在酸性条件下SO?与N03一反应;

①按观点2,装置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按观点3,只需将装置B中的Fe(N03)3溶液替换为等

体积的下列溶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应选择的试剂是(填

序号)O

a.O.lmol/L稀硝酸

b.1.5mol/LFe(N03)2溶液

c.6.0mol/LNaN03和0.2mol/L盐酸等体积混合的溶液

【解析】(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sO3+H2sO,(浓)

=Na2SO4+SO21+上0;(2)为排除空气对实验的干扰,滴加浓硫

酸之前应先通入氮气,将空气排出,操作为打开弹簧夹,向装

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弗,关闭弹簧夹;(3)二氧化硫具有还原

性,可与硝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进而

生成硫酸领沉淀;(4)两种离子都氧化二氧化硫,即SO?和Fe'

酸性条件下NO3一都反应;①按观点2,装置B中反应的离子方

3+2+2++

程式是SO2+2Fc+Ba+2H2O=BaS04I+2Fo+4H,可通过检验是

否有Fe2+生成的方法判断,具体做法为取少量B中溶液于试管

中,加入少量铁氧化钾[&Fe(CN)61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则

2+3+2+

溶液中有Fe,观点2合理S02+2Fe+Ba+2H20=BaS04i

+2Fe2++4H+;取少量B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铁氧化钾[MFe

(CN)61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则溶液中有Fe?+,观点2合理;

②乙同学观点是在酸性条件下S02与N03一反应,实验中C(N03")

=3mol/L,则可用6.0mol・LTNaN03和0.21noi盐酸等体积

混合的溶液代替。【答案】(1)Na2SO3+H2SO4(浓)=Na2S04+S02

f+H20(2)打开弹簧夹,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关闭弹

簧夹(3)BaS04还原性(4)①S02+2Fe"+Ba*+2H20=BaS04I

+2Fe"+4H*(可分两步写)取少量B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

氢氧化钠溶液,开始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

最终变为红褐色(2分,其他答案合理即给分)。②c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SO?能否与BaCL溶液反应生成

BaS()3沉淀。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BaSOs的心为5.48X10—7,饱

2--8-1

和亚硫酸中c(SO3)=6.3X10mol•Lo

(1)将0.lmol・厂】的BaCL溶液滴入饱和亚硫酸中,

(填“能”或“不能”)生成BaSOs沉淀,原因是

(请写出必要的推断过程)。

(2)浓硫酸的沸点为338℃,酒精灯火焰的温度为400~500℃,

甲同学用装置I进行实验,发现BaCL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且白色沉淀不溶于盐酸。

①写出加热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生

成该白色沉淀的可能原因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装置不完善,设计了改进装置H进行

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①打开弹簧夹,通入其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

②滴加一定量浓硫酸,加热A,一段时间后C中未见沉淀生成。

操作①的目的是,洗气瓶B中的试剂是

(4)丙同学取乙实验后的C中溶液少许,滴加一种无色溶液,

也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丙滴加的试剂可能是o

A.NaOH溶液B.Na[Al(OH)J溶液

C.H2O2溶液D.酸性KM11O4溶液

【解析】(1)0.lmol・L'的BaCL溶液滴入饱和亚硫酸中没有

沉淀生成,此时溶液中c(B淀)<0.ImoPL_1,c(SOD<

8-12+2-

6.3X10-moPL,其浓度商Q=c(Ba)Xc(S03)<0.1

89

X6.3X10-=6.3X10"<A;p(BaSO3)=5.48X10,(2)①

加热试管中发生反应是Cu与H2sO4(浓)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

氧化硫,其反应方程式为Cu+2H2sO,(浓)aCuSO,+SO2t+2H20;

②本小题首先抓住已知信息”浓硫酸的沸点为338℃,加热时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为400c〜500℃”,说明浓硫酸在温度较高

时也能挥发出H2sO,蒸气,由于BaSOs能够溶于盐酸,根据元素

守恒可知该沉淀只能是BaSO,,有可能一是挥发出的H2s0,提供

22+

的SO:一与Ba"反应生成BaSO"S04"+Ba=BaS04I,也有可能

是溶液中溶解的氧气与SO?作用产生了硫酸,进而得到BaS04:

2++

2Ba+2S02+02+2H20=2BaS041+4H;(3)操作a通入N2目的是排

出装置中的C中未见沉淀生成,说明B中的试剂能吸收挥

发出的H2sO,且不产生新的杂质,还不能与SO?反应,故该试剂

应是饱和NaHSOs溶液;(4)乙实验后的C中的溶液会溶有S02,

题中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应是BaSO”滴加一种无色氧化剂,

只能是上。2溶液,新制氯水是黄绿色,酸性KrnnO,溶液是紫色。

_12

【答案】(1)不能;此时溶液中c(Ba*)<0.lmoPL,c(S03

8-1242-

")<6,3X10~mol<L,其浓度商Q=c(Ba)Xc(S03)

-897

<0.1X6.3X10=6.3X10"<A;P(BaSO3)=5.48X10-

(2)①Cu+2H2sO4(浓)=^CuS04+S02t+2H20

22+2++

@BaS04;S04"+Ba=BaS041>2Ba+2S02+02+2H20=2BaS041+4H

(3)排除装置内的空气(。2);饱和NaHSOs溶液(4)C

3.某同学对CL与KI溶液的反应进行了实验探究。反应装置如

下:

KI溶液溶液

通入氯气一段时间,KI溶液变为黄色。继续通入氯气一段时间

后,溶液黄色褪去,变为无色。继续通入氯气,最后溶液变为

浅黄绿色。

(1)Cb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o

(2)KI溶液变为黄色说明氯气具有的性,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已知L+「二+13一,12、13—在水中均呈黄色。为确定黄色

溶液的成分,进行以下实验:

操作实验现冢

a取2~3mL黄色溶液,加入足量CCL,CCL层呈紫红色,水层显法黄色。

振荡静置。

取2~3mL饱和建水,加入足量CCL,CCL层呈紫红色,水层几近无色。

b

振荡静置。

①实验b的目的是O

②根据实验a中,水层中含有的粒子有o

③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实验a中水溶液颜色变浅的原因:

④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在实验a、b的基础上,需补充一个实

验,该实验为o

(4)通入氯气,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是因为氯气将L氧化。

已知ImolCb可氧化0.2mol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根据上述实验,请预测向淀粉一KI溶液中持续通入氯气,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为

(6)溶液最终变为浅绿色的原因是

【解析】(1)CL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NaCl、NaClO和水,根

据电子守恒及原子守恒可得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b+2NaOH=

NaCl+NaC10+H20;(2)向KI溶液中通入氯气,发生反应:2「+Cb

=2C1"+I2,产生的L在水中溶解是溶液显黄色。KI溶液变为黄

色说明氯气具有的氧化性。实验a证明在溶液中含有L容易

溶于四氯化碳而使四氯化碳呈紫色;但是水层中仍然为黄色,

说明在该溶液中还含有丁。即a溶液中存在平衡

实验b的目的是对比实验,证明实验a中水层显浅黄色是因为存

在L+r4L一平衡,不是单一的L浓度降低所导致的。②由于

1、C1一与化学平衡无关,因此该溶液中存在的一、K+,同时由于

-

存在可逆反应:12+厂413一,所以还存在L、「、I3o因此溶

-+

液a含有的离子有L、1一、L一、Cl.Ko③在a溶液中存在反应

平衡:L+I一=±13一,当向该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时,L被萃取

到四氯化碳中,水中L的浓度减小,根据平衡移动理论:减小

反应物的浓度,平衡逆向移动,L一浓度也降低,导致水溶液颜

色变浅。④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在实验a、b的基础上,需补

充一个实验,该实验为取2~3mLKI溶液,滴加少量的氯水(或通

入少量氯气,或加入少量碘单质),再加入足量CCL,振荡静置,

观察到水层是否为黄色。(1分)(或取少量实验a的水层溶液滴

加AgNOs溶液,观察是否有黄色沉淀生成。或取少量实验a的水

层溶液淀粉溶液,观察是否变蓝)。(4)通入氯气,溶液由黄色

变为无色,是因为氯气将L氧化。已知lmolCk可氧化0.2moll2,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可得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是l2+5C12+6H20=12H++2I(V+10Cl,(5)根据上述实验,

则向淀粉一KI溶液中持续通入氯气,可能观察到的现象为先变

为蓝色,后褪为无色;(6)溶液最终变为浅绿色的原因是氯气

在水中溶解得到氯水。当溶液中氯气过量,过量的氯气溶解于

水,水中含有氯气分子。

【答案】(1)Cl2+2Na0H=NaCl+NaC10+H20

(2)氧化性(1分)2r+ci2=2cr+i2(1分)

(3)①对比实验,证明实验a中水层显浅黄色是因为存在L+I一

二L一平衡,不是单一的L浓度降低所导致的。(合理给分)

②L、1一、13一、C1L1(可不写乩0、H\OH")

③由于萃取使水溶液中L浓度降低,同时L+广。入一平衡逆向

向移动,13—浓度也降低,导致水溶液颜色变浅。

④取2~3mLKI溶液,滴加少量的氯水(或通入少量氯气,或加入

少量碘单质),再加入足量CC"振荡静置,观察到水层是否为

黄色。(1分)(或取少量实验a的水层溶液滴加AgNOs溶液,观察

是否有黄色沉淀生成。或取少量实验a的水层溶液淀粉溶液,观

察是否变蓝。)

+-

(4)I2+5C12+6H2O=12H+2I03+10Cr

(5)溶液先变蓝后褪色(1分)

(6)氯气过量,过量的氯气溶解于水,水中含有氯气分子。(1

分)

4.资料表明,硫粉与热的KOH溶液共热生成两种盐,其中一种

是K2s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该实验时,却检测到生成的盐中

含有s(V,

(1)兴趣小组同学认为,上述反应的生成物可能与反应温度

(T),KOH溶液的浓度(c)有关。他们做了如下对比实验(每

次实验中硫粉的质量、KOH溶液的体积均相同)。

实验编号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T/℃5060708090

c/mol*L-11.03.04.05.06.0

实验①〜④是探究温度对生成物的影响,⑤〜⑧是探究KOH溶液

的浓度对生成物的影响。请在表中相应空格内填入相应数据。

(2)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对上述反应中生成的盐的成分进行探

究。他们提出如下假设,请你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完成

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生成的盐是K2s和K2s

假设二:生成的盐是;

假设三:生成的盐是;

(3)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完成下表中内容。[除了

硫粉与热的KOH溶液的反应液之外,可供选择的药品有稀硝酸,

+22

稀盐酸等;已知:6H+S03"+2S-=3S+3H20]

实验方案(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预期实验现象和结论

(4)兴趣小组通过改变硫粉的质量,得出生成钾盐的质量与硫

粉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有人据此得出结论:生成的盐

一定是K2s和K2s的混合物。请你根据计算结果指出该结论是否

正确:0

(5)请分析上述反应中有K2sO4生成的可能原因是

【解析】(1)实验①〜④是探究温度对生成物的影响,贝!]KOH

溶液的浓度必须保持不变,为LOmol/L;⑤〜⑧是探究KOH溶液

的浓度对生成物的影响,则温度必须保持不变,为90℃。(2)

根据题给信息,假设一是生成的盐是K2s和K2s。3;根据氧化还原

反应化合价有升高一定有降低的个规律,则假设二:生成的盐

是K2s和K2s。4;假设三:生成的盐是LS、K2s。4和K2s。3。

+22-

(3)根据已知反应:6H+S03"+2S=3S+3H20,设计的实验如

下:

实验方案预期实验现象和结论

若溶液变浑浊且没有气体逸

在反应液中加

出(或:若没有气体逸出),

入足量的稀盐

则假设一成立;若溶液中有气

体逸出,则假设一步成立

(4)3.2g硫粉完全反应,无论生成K2s和K2s的混合物,还是

K2s和K2sO’的混合物还是LS、K2s(X和K2s。3的混合物,其质量均

为12.6go

(5)K2sO3具有强还原性,能够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K2sO4。

【答案】(1)

实验编号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T/℃909090

c/moleL-11.01.01.0

(2)假设二:K2s和K2s。4;假设三:"S、K2s。4和K2s。3(3)

实验方案预期实验现象和结论

在反应液中加若溶液变浑浊且没有气体逸

入足量的稀盐出(或:若没有气体逸出),

酸则假设一成立;若溶液中有气

体逸出,则假设一步成立

(4)不正确;3.2g硫粉完全反应,无论生成K2s和K2s。3的混合

物,K2s和K2sO’的混合物还是“S、K2sO,和K2s。3的混合物,其质

量均为12.6go

(5)生成的K2sO3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K2s0”

5.K3LFe(C204)3>3H20(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为翠绿色晶体,

可用于摄影和蓝色印刷,110℃失去结晶水,230C分解。某化

学研究小组对%[Fe(CQJ3]・3上0受热分解生成的气体产物和

固体产物进行探究。

实验I:探究实验所得的气体产物,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

仪器已略去,部分装置可重复使用)。

(1)实验室常用饱和NH4cl和饱和NaNOz的混合液制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o

(2)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_f_fF(填各装

置的字母代号)。

(3)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先通一段时间其目的是

,实验结束时熄灭A、C两处的酒精灯,

继续通N至常温,其目的是o

(4)实验过程中观察到F中的溶液变浑浊,C中有红色固体生成,

则气体产物(填化学式)o

【实验二】分解产物中固体成分的探究

(5)定性实验:经检验,固体成分含有K2c。3、FeO、Feo定量

实验:将固体产物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含铁样品。

完成上述实验操作,需要用到下列仪器中的(填仪

器编号)。

丫―丁厂—EJD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设计下列三种实验方案分别对该含铁样品进行含量的测定

【甲方案】ag样品足鬻蟹溶液足里悭溶液.霹鼠.得固体bg

JWJI1%JIA/、I人J

【乙方案】ag样品足嘴;肖酸侧里气体体积测得气体体积VmL(标况)

【丙方案】明样品一部爵250mL溶液田晨鬻鬻常衰・三次平

台■里配制用酸性KMnO/番液滴正

均消耗0.山0卜1/1酸性KMnO4溶液VbinL

你认为以上方案中可以确定样品组成的有方案。

(6)经测定产物中〃(FeO):17(Fe)=1:1,写出K3[FeCOD

31・3H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1)实验室常用饱和NH4cl和饱和NaNOz的混合液制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a+NaNOzaNzt+NaCl+2H2。。(2)利用

C装置的无水硫酸铜粉末检验水蒸气,再利用F装置检验CO2,用

D装置除去多余的C02,用E装置干燥CO气体,利用D装置中灼热

的CuO和F装置澄清石灰水检验CO,则根据气体流向连接装置的

顺序为:A-B-F-D-E-C-F。(3)先通一段时间冲,排尽装

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2和CO2干扰实验。实验结束时,先

熄灭A、C两装置中的酒精灯,再通入吊至室温,目的是防止压

强减小,F装置中的溶液倒吸。选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

中的和干扰实验结果;防止F中溶液倒吸进入C中。(4)实验过

程中观察到F中的溶液都变浑浊,说明生成的气体含二氧化碳,

C中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明气体中含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二

氧化碳和铜,则气体产物是CO2、CO。(5)①定量实验:将固体

产物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含铁样品,溶解过滤时

需要用到的仪器主要用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

【甲方案】ag样品加入足量稀硝酸搅拌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

液搅拌、过滤、洗涤、烘干、灼烧得固体bg,bg为氧化铁,结

合铁元素守恒可以计算铁的含量;【乙方案】ag样品加入足量稀

硝酸搅拌,测量气体体积测得气体体积VmL(标况),气体为一

氧化氮,一氧化氮是FeO、Fe和稀硝酸反应生成,能测定铁元素

含量;【丙方案】ag样品加入足量稀硝酸溶液配制250mL溶液,

每次取25mL溶液用酸性KMn(h溶液滴定,三次平均消耗

0.lmol.IT酸性KM11O4溶液VbmL,该过程中足量稀硝酸会把FeO、

Fe氧化生成铁离子,铁离子不能用高镒酸钾溶液反应测定,故

丙不能测定。选甲、乙。(6)经测定产物中〃(FeO):n(Fe)

=1:b假设生成的FeO、Fe物质的量分别为lmol,则得到电子

为lmol+31noi=4moL草酸根中碳部分变为+4价,部分变为+2

价,2molK3[Fe(C204)3>3H20^^3molK2C03,失去3mol电子,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9moi碳元素中5mol碳失去电子5moi电子,

41noi碳得到4mol电子,依次及[Fe(C2O4)3]・3丛0分解的化学方

程式2K3[Fe(C2O4)33•3H20^3K2CO3+FeO+Fe+5CO2+4COt+6H20

to

【答案】(1)NH4Cl+NaN02^N2f+NaCl+2H20

(2)B;F;D;E;C

(3)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和CO?干扰实验结果;

防止F中溶液倒吸进入C中

(4)C02>CO(5)①②⑤⑦;甲、乙

(6)2K3[Fe(C2O4)3>3H2O^3K2CO3+FeO+Fe+5CO2+4COt+6H20

6.某学习小组对SO2使溶液褪色的机理进行探究。I.SO?气体的

制备和性质初探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装置B中的试剂x是0

(3)小组同学观察到C、D中溶液均褪色,通过检验C溶液中有

2

so4-,得出C中溶液褪色的原因是o

II.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继续对D中品红溶液褪色进行探究。

(4)探究使品红褪色的主要主要微粒(分别取2mL试剂a,滴加

2滴品红溶液)

装置试剂a实验现象

0.Imol/LSOz溶液(pH=红色逐渐变浅,之后完

*

2)全褪色

0.lmol/LNaHS03溶液红色立即变浅,之后完

••

ff品红11

I溶液(pH=5)全褪色

Jo

0.Imol/LNa2sO3溶液(pH

)一试剂a•••

111红色立即褪色

6=10)

ivpH=2H2sO4溶液红色无明显变化

V试剂a红色无明显变化

①实验iii中Na2sO3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化学用语分析解

释)。

②对比实验iii和v,可以排除在该实验条件下0H一对品红褪

色的影响,则试剂a可能是溶液。

查阅资料:品红与SO2水溶液、NaHSOs溶液、Na2s溶液反应前后

物质如下:

+H2SO3

I--------H2N-<QJ^C-^J>-NH2)2

(无涔

CIH2N=<3>=C^^-NH2)2-

品红(红色)袅粽菇

SOjNa

(无色)

③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并结合资料,小组同学得出结论:一

是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主要微粒是;二是品红溶

液中颜色变化主要与其分子中的结构有关。

(5)验证SO?使品红褪色反应的可逆性

①甲同学加热实验i褪色后的溶液,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红色恢复,从化学平衡移动角度解释红色恢复的原因

②乙同学向实验i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pH

=10,生成白色沉淀,溶液变红。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

程式o

③丙同学利用SO2的还原性,运用本题所用试剂,设计了如

下实验,证实了SO2使品红褪色反应的可逆:则试剂Y是

yi.加入2滴品红溶涔口ii.加入足量试剂Y,y

2ml0.1mol/LSOz溶液无色溶液红色复原

【解析】(1)在装置A中Cu与浓硫酸共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产生CuS04、SO2、H20,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N浓)

AC11SO4+SO2t+2上0;(2)B装置中溶液可以缓冲气流,同时不

能溶解SO?气体,可根据H2s是二元弱酸,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

衡,贝!IB中x溶液为饱和NaHSOs溶液;(3)小组同学观察到C、D

中溶液均褪色,通过检验C溶液中有StV,这是由于L具有氧化

性,而SO?具有还原性,在溶液中二者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S02+I2+2H20=H2S04+2HI,反应产生的H2s(X、HI的水溶液均无色,

使C中溶液褪色;(4)①Na2s。3是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S(v一会

发生水解反应:SCV'Hz』+HS(V+0H,S(V一结合上0电离的不,

当最终达到平衡时,溶液中c(Of)>c(H+),因此溶液呈碱

性;②对比实验iii和v,可以排除在该实验条件下0H一对品红褪

色的影响,实验iii为pH=10的Na2s。3溶液,则试剂a可能为pH

=10的NaOH溶液或pH=10的Na2cO3溶液;③根据实验可知,向

红色的品红溶液中加入Na2s。3、NaHSO3,会看到溶液红色褪去,

2

说明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主要微粒是H2s。3、S03->HSO3-;根据反

应前后溶液颜色变化,结合物质分子结构可知:品红溶液中颜

色变化主要与其分子中的双键或共辗或对醍式结构有关;(5)

①向品红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红色褪去,将褪色后的溶液

加热,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红色恢复,说明S02气体溶于水发

生反应:SO2+H2O^H2SO3,加热时溶液中SO2气体逸出,溶液中

H2s。3和S02浓度均降低,使S02与品红反应逆向移动,品红浓度增

大,溶液又恢复红色;②向实验i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入Ba(OH)

-2+

2溶液至pH=10,发生反应:SO2+2OH+Ba=BaSO31+H20,生成

白色沉淀,由于SO?浓度降低,SO?与品红反应逆向移动,品红浓

度增大,使溶液又恢复了变红;③由于SO?具有还原性,与碘水

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02+I2+2H20=H2S04+2HI,使溶液中SO2浓

度降低,SO?与品红反应逆向移动,导致品红浓度增大,最终使

溶液又恢复了变红。

【答案】(1)CU+2H2S04(浓)=^CuSO4+SO2t+2H20

(2)饱和NaHSOs溶液

(3)SO2具有还原性,与L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02+I2+2H20=

H2SO4+2HI,使碘水的黄色褪去。

2-

(4)①S(V一在溶液发生水解,SO「+H2(HS(V+0H,S03

结合上0电离的田,最终达到平衡时溶液中。(O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