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明清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下列有关故宫建筑说法正确的是A.以乾清宫为界分为外朝和内廷B.宫内建筑按前朝后寝格局布置C.专为慈禧太后看戏建造德和园D.富丽堂皇有“汇通天下”气派2、历代中国帝王都非常关心农业生产,“劝农桑”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务的重要内容,因而对农神的祭祀祈祷是古代帝王们的重要大典。农神中有神农氏、后稷、先农、先蚕等。蚕桑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蚕神是农业神中的重要神灵。这表明A.中国原始农业发达B.中国古代以农立国C.中国农业领先世界D.中国古代信仰多变3、某学者研究指出,距今1万年左右,地球上冰期退却,气温上升,气候变暖,植物茂盛,动物大量繁衍,人类努力适应自然,进行种植和驯养活动,并过上定居生活,人类的基本生活来源更多地依赖农耕和畜养。在这一演进过程中()
①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生产者。
②出现了社会分工;物品交换与贸易。
③农耕定居推动了聚落的形成。
④西亚居民培植出了大麦、玉米和小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中国高铁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瞩目。下列对中国高速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有。
①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吸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成果。
②努力自主创新;抢占市场先机。
③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企业竞争力;生命力。
④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日本等国研制的摘番茄机器人,能判断番茄是否成熟,只摘成熟果实。法、美等国研制的机器人,可使肥料分配完全自动化。这说明()A.人工智能在农业中得到运用B.农业开始大规模机械化C.农业向集约化、产业化发展D.在农业生产中机器完全代替人力6、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用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1995年与1949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倍多。这一成就()A.彻底摆脱了西方的经济封锁B.实现了我国粮食的自给自足C.提高了食品安全的监管水平D.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7、近年来,河洛地区出土了大量两汉时期的铁农具,主要包括翻耕农具、中耕农具、整地农具、播种用具、收获农具等。这说明当时河洛地区A.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B.冶铁技术全国领先C.农业生产力质的突变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8、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诗经》:“千耦其耘。”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材料反映了A.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C.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D.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9、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在其著作中写道:“韦奇伍德在制陶厂中首创计时系统早晨5:45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打铃吃早餐;9:00打铃上班;如此循环,直到天黑看不见干活才打铃下班。为监督工人守时,韦奇伍德还专门雇佣一名监工对于那些超过预定时间的迟到者则予以提醒,如果屡次迟到并累计到一定次数,将停发工资。”材料从本质上反映出A.工厂主制定并实施严厉的规章制度B.工厂中工人劳动生产自主性的丧失C.分工的细化有利于提升产品的质量D.规范化与制度化管理促进生产率提高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10、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___________者。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16分)12、明清时期既是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也是孕育新因素的转型时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瘟疫发生之后;明王朝作为社会的管理者,自然承担起了应对瘟疫,赈济民众的重任,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对于各地出现的包括疫情在内的灾情,明朝中央政府要求各地方官员必须迅速上报,以便上级部门采取及时的对策。对于报灾不实的官员,常常加以处罚;免除疫区正官进京朝觐,以保证救灾的领导力量和地方政府职能的正常运作,同时派员赈济,督促地方官员,协调救灾工作;明王朝设有专用的救灾仓储制度,为包括疫灾在内的灾害提供固定的物资保证;太医院;医学与惠民药局,是明朝医疗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明政府注重对医疗机构的创制和整顿;在灾疫出现时,明朝皇帝常常下令中央和地方官员要“修省”,甚至皇帝下“罪已诏”,举行祈祷和祭祀活动。
——摘编自陈旭《明代瘟疫与明代社会》(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救灾体系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明后期到清前期农村集市发展情况表。
。省区。
明代。
(嘉靖—万历)
清初。
(顺治—雍正)
清中期。
(乾隆—道光)
集市数。
集市数。
集市数。
集市数。
四川(盆地)
—
135
2484
湖北。
—
548
1430
江西。
459
545
976
福建(不含台)
131
205
551
广东。
—
1270
1969
江苏。
698
1112
—
安徽。
294
708
—
浙江。
368
605
—
(笔者注:苏;皖、浙地方志大多只列市镇;不记集市,因而为集镇数。)
——据赵德馨主编《中国经济通史》材料三农村集市历史久远;但其大规模发展是在明清时期。从每个单独的集市来看,它是小生产者之间进行有无调剂;余缺调剂,以满足各自的生产和生活需求。然而,作为一个网络体系的集市,是各种农产品、手工业品的集散市场,是大规模的商品流通的起点和源泉。它使原本互不相关的一个个自然条件、发展程度各异的地区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可以在大范围、高层面上形成地区分工,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
——据许檀《明清时期农村集市的发展》(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明清时期农村集市发展的影响。
材料四黄宗羲不再从血缘关系看待和解析以民为本;他从人的权利与自由的政治和道德观出发,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政治主张。这是与古代的以民为本主张的本质区别,是对封建专制压迫人民,蔑视人的权利和自由的挑战,是对几千年反人道;反人性的“三纲”政治和道德的批判。
——摘编自陈谷嘉《中国文明起源的特殊路径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民本思想的意义。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于1601年颁布《济贫法》;由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立济贫院,收容救济老人;孤儿、残疾人。1833年,英国颁布《工厂法》,它限制儿童的工作时间并为儿童提供教育机会。根据《工厂法》建立了检查员制度,并制订了有关通风、温度和工作时间之类的规则。根据1920年劳埃德·乔治的《失业保险法》,政府扩展了1911年的计划,保险计划几乎涵盖了所有年收入不超过250英镑的手工劳动者和非手工劳动者。这样保险涵盖的范围就从400万工人扩大到1200万工人。依据《老年抚恤金法》的规定,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享有获得标准抚恤金(每周5先令)的权利而不需支付任何税款,1919年又提高到10先令。在1919—1939年,英国共建了130万幢公用住宅,300万幢自用或出租的房屋,所有房屋建筑都有政府补助。
——摘编自蒋蔚《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失衡及其调整》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为保障和提高人民基本生活水平,我国借鉴苏联的模式,创建了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对50人以上规模企业的职工提供养老;医疗、生育、工伤等方面的保障,奠定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1954年,宪法确立了社会保障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1978年后,社会秩序和经济建设逐步恢复,停滞的社会保障制度开始重建。1993年后,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规范性政策文件,涉及社会救济、养老改革、住房改革、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改革等多个方面,极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进入新世纪,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以及失业、工伤等保障制度政策的完善,扩大了各项保险的覆盖范围。
——摘编自朱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至20世纪初,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背景,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共同特点及作用。1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20世纪70年代,英国患“英国病”了,在1948—1979年的31年间,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2.5%,远远低于日本、德国、法国和美国等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由1948年的10.2%降至1978年的4.3%;同期占世界贸易的比重由12.4%降到6%;1957年全球贸易的一半是用英镑支付的,而到1977年仅为20%;50年代后期,英镑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储备总额中占1/3,70年代末却只占1%多一点。为了医治“英国病”,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大规模削减福利开支,将国有产业重新实行私有化,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并且打击工会力量,压制工资增长。英国经济开始回升,但总体经济地位仍然只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在这种情况下,英国被迫退回欧洲。但代价极高,接受了欧方几乎一切条件。现在它不再是帝国了,它回到了欧洲,但它留下的历史遗产却是长存的。20世纪70年代,英国患“英国病”了,在1948—1979年的31年间,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2.5%,远远低于日本、德国、法国和美国等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由1948年的10.2%降至1978年的4.3%;同期占世界贸易的比重由12.4%降到6%;1957年全球贸易的一半是用英镑支付的,而到1977年仅为20%;50年代后期,英镑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储备总额中占1/3,70年代末却只占1%多一点。为了医治“英国病”,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大规模削减福利开支,将国有产业重新实行私有化,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并且打击工会力量,压制工资增长。英国经济开始回升,但总体经济地位仍然只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在这种情况下,英国被迫退回欧洲。但代价极高,接受了欧方几乎一切条件。现在它不再是帝国了,它回到了欧洲,但它留下的历史遗产却是长存的。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70年代“英国病”恶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撒切尔夫人医治“英国病”的措施及效果。——摘编自孟瑞《70年代以来经济危机与英国福利制度改革》15、图1;图2.图3分别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西汉、唐朝、明朝)工商业城市分布图。回答问题。
材料。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工商业城市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1题,共3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2题,共16分)17、算一算,1911、1924年的铁路总长(1924年全国铁路总长1。2万千米,其中大部分为外国人修建)分别占今天全国铁路总长的百分之几分析导致这种数据变化的原因。18、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基本做法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滯胀”现象,各国纷纷采取怎样的经济对策?
(3)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采取了哪些措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故宫建筑按前朝后寝格局布置,故B正确;故宫以乾清门为界分为外朝和内廷,故A错误;颐和园专为慈禧太后看戏建造了德和园,故C错误;“日升昌”院落建筑富丽堂皇有“汇通天下”气派,故D错误。2、B【分析】【分析】
【详解】
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帝王关心农业生产,而且农神众多。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社会以农业立国,农业收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封建国家的存亡,所以历代帝王都关心农业生产,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国历代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并非强调原始农业发达,故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农业发展状况和在世界上的地位,故排除C项;材料仅提到农神,未涉及其他神灵,无法说明信仰多变,故D项错误。3、A【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人类适应并改造自然环境能力的增强,人类从采集、渔猎生活发展到农耕、畜牧生活,从穴居、巢居发展到村落定居。随着农耕定居生活的发展,食物生产方式、社会分工、居住形式与物品交换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人类社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玉米是由中美洲的居民最早培植的。故①②③正确,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排除BCD。4、D【分析】【详解】
中国高速铁路迅速发展主要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吸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成果有关,故①正确;同时中国通过不断科技创新,抢占了市场的先机,故②正确;21世纪初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故③正确;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不断改革促进了职工积极性,导致高铁建设的热情高涨,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5、A【分析】【详解】
根据“日本等国研制的摘番茄机器人,能判断番茄是否成熟,只摘成熟果实。法、美等国研制的机器人,可使肥料分配完全自动化”可得出材料反映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在现代化农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A项正确;大规模机械化在工业革命时期已经出现,排除B项;材料与集约化无关,排除C项;D项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6、D【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粮食产量增长较快,有利于解决民众的温饱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D项正确;材料只讲了我国农业粮食产量的增长问题,并不涉及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内容,排除A项;由于缺乏其他数据的对比支撑,且根据2019年《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指出,中国已实现谷物供应基本自给。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了粮食产量的增加,没有涉及监管水平的高低,排除C项。故选D项。7、A【分析】【详解】
河洛地区出土了大量两汉时期的铁农具,主要包括翻耕农具、中耕农具、整地农具、播种用具、收获农具等,这些农具功能有别,说明当时河洛地区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A正确;题干中并未将河洛地区和其它地区的冶铁进行比较,排除B;C中“质的突变”不符合史实,排除;D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8、B【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依据材料“协田”、“千耦其耘”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的耕作方式是集体劳作,依据材料“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可知这体现的是以男耕女织为特征的个体农耕,所以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的农业耕作方式,与体现集体劳作的“协田”、“千耦其耘”等信息不符;C选项错误,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与体现集体劳作的“协田”、“千耦其耘”等信息不符;D选项错误,材料中并未将中国古代农业与世界农业进行比较,无法得出中国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9、D【分析】【分析】
【详解】
据材料“早晨5:45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打铃吃早餐;9:00打铃上班”“对于那些超过预定时间的迟到者则予以提醒,如果屡次迟到并累计到一定次数,将停发工资”可知,该工厂通过严格的纪律约束实现了生产的规范化与制度化管理,这有利于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生产增长和经济发展,D项正确;“工厂主制定并实施严厉的规章制度”是材料的表象,而非本质,排除A项;“工厂中工人劳动生产自主性的丧失”是材料中工厂规章制度所产生的影响,而非本质,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工厂的规范化管理和严格的纪律,而不是分工的细化,排除C项。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10、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生产者。故填空生产。【解析】生产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1、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因此,本题说法错误,一战改为二战。四、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16分)12、略
【分析】【详解】
(1)措施:根据材料“对于各地出现的包括疫情在内的灾情;明朝中央政府要求各地方官员必须迅速上报,以便上级部门采取及时的对策”可知,确立严格的灾疫信息上报制度;根据材料“免除疫区正官进京朝觐,以保证救灾的领导力量和地方政府职能的正常运作,同时派员赈济,督促地方官员,协调救灾工作”可知,保证人力和组织领导,协调赈灾;根据材料“明王朝设有专用的救灾仓储制度,为包括疫灾在内的灾害提供固定的物资保证”可知,保障救灾防疫物资;根据材料“太医院;医学与惠民药局,是明朝医疗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明政府注重对医疗机构的创制和整顿”可知,创制和整顿医疗体系;根据材料“明朝皇帝常常下令中央和地方官员要‘修省’,甚至皇帝下‘罪已诏’,举行祈祷和祭祀活动”可知,进行“修省”和祈祷祭祀。形成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根据材料“明王朝作为社会的管理者,自然承担起了应对瘟疫,赈济民众的重任,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可知,维护统治和社会秩序的需要;从思想角度分析,受到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举行祈祷和祭祀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2)影响:根据材料“从每个单独的集市来看;它是小生产者之间进行有无调剂;余缺调剂,以满足各自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可知,集市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小农经济(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集市数量的增加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材料“它使原本互不相关的一个个自然条件、发展程度各异的地区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可以在大范围、高层面上形成地区分工,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根据材料“然而,作为一个网络体系的集市,是各种农产品、手工业品的集散市场,是大规模的商品流通的起点和源泉”可知,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和手工业的专业化生产;市镇的出现为城市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3)意义:根据材料“是对封建专制压迫人民,蔑视人的权利和自由的挑战”可知,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的思想发展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根据材料“黄宗羲不再从血缘关系看待和解析以民为本,他从人的权利与自由的政治和道德观出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近代人本主义提供了思想上的借鉴。【解析】(1)措施:确立严格的灾疫信息上报制度;保证人力和组织领导;协调赈灾;保障救灾防疫物资;创制和整顿医疗体系;进行“修省”和祈祷祭祀。
形成原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维护统治和社会秩序的需要;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2)影响: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小农经济(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和手工业的专业化生产;为城市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3)意义: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了传统的儒家思想;为近代人本主义提供了思想上的借鉴。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第一小问“同”;根据材料“英国政府制定规划,建立现代医疗机构”“人民的健康被认为是国家的责任之一,因此形成了国家顾行医书;地方官免费施医送药的传统”“政府以‘人民的健康’为根本宗旨”“国家主导的公共卫生安全得到进一步发展”可得出政府主导;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采用中西医结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以西医防治为主;根据材料“立约为政府维持教育和医疗的水准”“清政府用现代隔离与卫生监督方法控制了东北鼠疫使民族国家与公共卫生开始结合起来”"公共卫生安全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极大程度地消灭了血吸虫病、天花等传染性疾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国家治理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可得出公共卫生安全与社会治理相互促进。第二小问“异”,英国:根据材料“为了提高新兴工业城市中工人的效率”可得出与工人群体相连;根据材料“医生独占行医权”可得出医生权利大;根据材料“立约为政府维持教育和医疗的水准”可得出医生群体与政府订立契约、分权治理。中国:根据材料“采用中西医结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医向西医治理转变;根据材料“越来越多的地方士钟参与到医疗救助中来”可得出国家与地方乡绅相结合;根据材料“使民族国家与公共卫生开始结合起来”“国家主导的公共卫生安全得到进一步发展”可得出与国家命运、民族危机有关。
(2)根据材料“政府以‘人民的健康’为根本宗旨”可得出人民的健康至上;根据材料“采用中西医结合”可得出中西医结合;根据材料“依托科技与卫生教育,极大程度地消灭了血吸虫病、天花等传染性疾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全民、政府、科技、教育全面结合。【解析】(1)英国:有宗教信仰及教会慈善扶贫的历史传统;工业革命(工业化进程)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工人运动和社会大众争取正当权益的斗争。中国:新中国成立;政局相对稳定;受苏联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部分民众极度贫困,有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我国很快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2)特点:都重视对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的保护;保障覆盖面和受益人群范围逐步扩大;政府注重利用法律法规保障民众基本权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完善提高。
作用:都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平稳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14、略
【分析】【详解】
(1)表现:根据“在1948—1979年的31年间;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2.5%,远远低于日本;德国、法国和美国等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由1948年的10.2%降至1978年的4.3%;同期占世界贸易的比重由12.4%降到6%”得出生产增长缓慢,世界贸易占比下降;根据“50年代后期,英镑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储备总额中占1/3,70年代末却只占1%多一点”得出国际金融优势丧失,世界经济地位下降。
(2)主要措施:根据“大规模削减福利开支,将国有产业重新实行私有化,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并且打击工会力量,压制工资增长”得出削减福利开支,推行私有化,加强货币控制,限制工会力量等。影响:根据“英国经济开始回升,但总体经济地位仍然只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得出使英国经济和国际地位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恢复。【解析】(1)生产增长缓慢;世界贸易占比下降,国际金融优势丧失,世界经济地位下降。
(2)主要措施:削减福利开支;推行私有化,加强货币控制,限制工会力量等。
影响:使英国经济和国际地位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恢复。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属于推断类题目,解题关键是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加以甄别,然后与题干的结论相印证。图1中南北工商业城市分布差异明显,关中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工商业城市分布密度最高,南方地区工商业城市非常少。这与西汉政治、经济中心在北方,南方经济欠发达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1为西汉。图2中工商业城市分布最多的地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这一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南方经济水平超过北方,据此判定图2为明代。图3中工商业分布偏重内陆,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说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同时唐朝政治中心位于北方,据此判定图3为唐代。【解析】图1:南北工商业城市分布差异明显;关中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工商业城市分布密度最高,南方地区工商业城市非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内容运营转正述职报告
- 八上农业课件教案
- 幼儿园五大领域知识讲座
- 阿瓦提县2025届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传感器与检测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演化计算》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激光原理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计量分析方法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值计算方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2025年高三寒假检测试题英语试题含解析
- 合同管理知识培训课件
- 中国艺术歌曲赏析及实践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四川音乐学院
- 校园法制宣传课件
- 2024年电信销售员工年终总结
- 2025中国信创服务器厂商研究报告-亿欧智库
- 2025年度执业药师职务聘用协议模板
- 2025年辽宁省盘锦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历年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浙江杭州建德市林业总场下属林场招聘8人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年版)权威解读
-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管理办法》知识培训
- 裂隙等密度(玫瑰花图)-简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