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热电厂扩建工程(2X300MW机组)
锅炉安装专业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XXX
审核:XXX
批准:XXX
XXXXXXXXXXXXXXXX电力安装公司
20XX年XX月XX日
1、编制说明、编制依据及本工程执行标准
1.1编制说明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在充分考虑了本工程的持点,依据《XXXX热电厂扩建工程
(2X300MW机组)施工组织总设计》,并综合考虑目前现场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施
工图进度、设备到场情况等诸多因素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旨在为确保工程质量、进
度、安全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案措施,力求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施工管理水平,以保证
各项施,任务如期优质完成。
1.2编制依据
《火力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导则》
《XXXX热电厂扩建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
XXXX热电厂锅炉安装及相关技术资料
XXXX省电力公司电力建设二公司企业标准《管理手册》、《程序文件》
主力吊装机械性能手册
1.3本工程执行标准
国家及原电力部颁发的与本标段工程有关的各种现行有效版本的技术规范、规程,
设计院和制造厂技术文件适用于本工程。
本工程施工检验评定标心按国家电力公司颁发的《电力施工质量检验技术评定标
准》十一篇验评标准及原电力工业部、国家电力公司颁发的其它有关规定执行。
本工程执行下列规范、规程,但不限于以下规范、规程。
《锅炉压力容器安装监督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国务院);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动人事部发(1996)276号;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DL612-1996;
《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劳锅字(1990)8号;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438-91;
《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规则》(劳动人事部);
《焊工技术考核规程》SD263-88;
《电力基本建设热力设备化学监督导则》SDJJS03-88;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DL/T5047-95;
《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锅炉篇)1997-01-01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遵照原电力工业部颁布的《电力建设安全施工管理规定》和
《补充规定》以及其它有关安全生产管理文件。
电力建设施工项目进入分部试运或整套启动的调试阶段,执行原电力工业部颁“调
试规程”中的有关规定。
进入分部试运直至整套机组启动,遵照原电力工业部于1996年颁发的《火力发电
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1996年版)》的规定执行。
除上述国家、原电力工业部及国家电力公司颁发的规范、规程以外,检杳、验收仍
需遵照如下图纸、文件:
经会审签证的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
批准签证的设计变更;
设备制造厂家提供的图纸和技术文件;
项目法人与施工单位、设备材料供货商签订的合同文件有关质量的条款;
项目法人与监理单位签订的合同文件及相关质量文件;
工程质量验收还遵照原电力工业部火电机组达标投产考核工业标准(2001年:版)规
定的“考核内容及应达到的具体标准”要求,全面进行验收,一次达标。
2、工程概况
2.1锅炉简述
制造厂:XXXX锅炉厂。
锅炉型号:DG-1065/18.2-II6
主要参数:给水温度(BMCR/BRL)281℃
过热蒸汽:最大连续蒸发量(BMCR)1065t/h
蒸汽压力(BMCR)17.5MPa
蒸汽温度(BMCR)540℃
再热蒸汽:蒸汽流量(BMCR)875t/h
进口/出口蒸汽压力(BMCR)3.94/3.74MPa
进口/出口蒸汽温度(BMCR)332/540℃
锅炉采用全钢结构构架,锅炉呈“II”型布置方式,设计有固定的膨胀中心,受
热面采用全悬吊结构。炉膛上部布置有墙式再热器、全大屏、后屏过热器、中温再热器。
水平烟道中布置有高温再热器、高温过热器。后烟道竖井右置立式低温过热器、水平低
2.3.2水冷壁:
锅炉的炉膛为切角型炉膛,由四侧水冷壁管屏及切角水冷壁管屏围成,水冷壁管径
为优3.5,炉膛深13743.3mm,宽14706.6mm。其中在前、左、右上部水冷壁内侧分别布
置墙式再热器。
前侧水冷壁划分为四段,上段、中段、下段、冷灰斗(拐点在+16247),水冷壁上
联箱位于标高+61900(后水冷壁上联箱标高+62300),前后侧水冷壁下联箱位于标高
+6500,左右侧水冷壁下联箱位于标高+8000与标高+6500间,墙式再热器出联箱位于标
高+63000,进口联箱位于标高+42900。
左右侧水冷壁分为四段五个部分:上段水冷壁、水冷壁延伸侧包墙(即水平烟道
水冷壁侧墙)、中段水冷壁、下段水冷壁、冷灰斗水冷壁。
后侧水冷壁分为七个部分:上部散管(直管)、折烟角弯管(吊挂散管)、折烟管
屏、直段管屏、中段、冷灰斗段、后水冷壁拉稀管段。
水冷壁刚性梁和热带梁(25#槽钢)通过刚性梁连接装置连接,最后由梳型板将热
带梁和水冷壁管排连接。水冷壁刚性梁分别布置于标高+59500、+56400、+52700、+49500、
+46200、+42600、+40200、+36600、+33600、+28070、+25610、+22440、+19980、+17230、
+15051、+14192.46、+12657、+11734.62、+10263、+8949.73处管排上。并且在每层的
指部通过角部连接装置将前后侧和左右侧刚性梁连接起来。
2.3.3包墙过热器:
包墙过热器管排为由西1的钢管和鳍片构成的膜式壁,包墙过热器管排分别构成水
平连接烟道和尾部烟道竖井两个部分。
在位于标高+52000水平连接烟道底部布置有过热器联箱,水平烟道管排下部与此过
热器联箱连接,上部分别与左右侧包墙上联箱连接,同时前侧与水平烟道水冷壁侧墙连
接,后侧与后竖井侧包墙连接。水冷壁沿伸侧、折焰角、包墙沿伸侧墙一同构成水平连
接烟道。位于后侧水冷壁与前包墙间的连接烟道深7120,宽14706.6。
尾部烟道分别由前侧包墙吊挂管(水平烟道出口段),其上部通过顶棚管与后包墙上
部连接,炉顶吊杆吊挂,上顶标高与顶棚管标高一致,为61()00.吊挂管以下为膜式壁管排,
下联箱标高为+32900。后侧包墙管排上.部与顶棚管连接,炉顶吊杆吊挂,下部与包墙下联
箱连接,联箱标高为+32900。左右侧包墙管排上端与侧包墙上联箱相接,上联箱标高
+61900。左右侧包墙下联箱与侧包墙下联箱相接,下联箱标高+32900。前侧、左侧、后
恻、右侧包墙管排共同围成锅炉尾部烟道竖井。烟道竖井深9890,宽14706.6。
包墙刚性梁和热带梁(25#槽钢)通过刚性梁连接装置连接,最后由梳型板将热带
梁和水冷壁管排连接。水冷壁刚性梁分别布置于标高+59500、+56400、+52700、+49500、
+46200、+42600、+40200处管排上。并且在每层的角部通过角部连接装置将前后侧和左
右侧刚性梁连接起来。
在连接烟道左右侧后水冷壁中心处,标高+62300与标高+45200间布置高1200的垂
直刚性梁。在前包墙中心附近处,标高+61000与标高+51100间布置高1000的垂直刚性
梁。两垂直刚性梁间于标高+59500、+56400、+52700处分别通过刚性梁完成连接,两侧
垂直刚性梁间上下端通过张力板完成连接。同时在水平烟道下部,后水冷壁与前包墙间,
+52071-+46200间布置刚性梁桁架来完成水平烟道和后水冷壁及前包墙的连接。
2.3.4顶棚过热器:
顶棚过热器由顶棚管构成,顶棚管多为散管带鳍片,布置于标高+61000平面上,一部
分用来连接后包墙上端与前包墙上端,管径为前1,一部分用来连接后包墙上端与顶棚后
联箱。另一部分用来连接位于前水冷壁前800处,标高+61C00的顶棚前联箱和位于前包
墙上部+61000处的顶棚后联箱,管径为网8.5。
2.3.5大屏过热器:
全大屏管屏由管子按18管圈U型管屏设计,位于前墙的管屏为特殊管屏,共8
大屏,布置于炉膛上部距锅炉中心两侧分别为1371.6处和4114.8处,大屏上部联箱三
通出口中心距前侧水冷壁中心7873处。大屏下端标高为+17000,大屏上部联箱标高为
+61900。
2.3.6后屏过热器:
后屏由由4管子按13管圈U型管屏设计,共21屏,中间管屏布置于炉膛上部锅炉中
心线上,管屏间距685.8,管屏上部有进口联箱和出口联箱,进口联箱位于标高+63000,距
前水冷壁中心为9186.4,出口软箱位于标高+63500,距进口赛箱为732,进出口联箱分别
沿炉膛左右方向布置.,后屏下部标高+47000。
2.3.7中温再热器:
中温再热器由优0管子按14管圈U型管屏设计,共32屏,管屏沿锅炉中心线对称
布置,管屏间距457.2,管屏上部前侧管子与中温再热器联箱相接,联箱标高为+63500,
距后侧水冷壁中心2153。管屏上部后侧管子与高温再热器通过连接管连接。中温再热器
卜端成35°倾斜,位于后水冷壁折焰角卜.侧斜坡上250处,
2.3.8高温再热器:
高温再热器由C60管子按7管圈U型管屏设计,共64屏,管屏沿锅炉中心线对称布
置,管屏间距228.6,管屏上部前侧管子与中温再热器后侧管子通过连接管连接。管屏上
部后侧管子与高温再热器联箱相接,联箱标高为+64500,距后水冷壁前侧中心1900,并
位于后水冷壁前侧墙后面。高温再热器卜端成35°倾斜;位于后水冷壁折焰角上侧斜坡
上200处。
2.3.9高温过热器:
高温过热器由为1管子按6管圈W型管屏设计,其中6管圈成正U型布置,6管圈成
倒U型布置。共84屏,管屏沿锅炉中心线对称布置,管屏间距228.6,管屏上部前侧正
U型管子与高温过热器顶部前联箱连接,联箱标高为+62500,距后水冷壁后侧墙990o
管屏上部后侧正U型管子与高温过热器顶部后联箱连接,联箱标高为+64500。管屏下部
距水平连接烟道底部311,整个高温过热器处在由包墙构成的水平连接烟道内部。
2.3.10低温过热器:
低温过热器由防7管子组合而成,分垂直段低温过热器和水平段低温过热器。垂直
段低温过热器由5根管子并列而成,管排宽456,管间距114,前侧管距前包墙中心线
700,共112排,管排间距13Q。管排上端接低温过热器上联箱,联箱标高为+63000,管
排下端于标高+51000处接水平段低温过热器。水平段低温过热器由上、中、下三组蛇型
管排构成。每组蛇型管排由5管圈环绕而成,管间距114,管排宽2166,上下管排相隔
800,水平方向间距130。水平段低温过热器上、中、下段管排间通过管子连接后进入位
于标高+39200的包墙过热器下联箱中。同时在水平段低温过热器管排间相间布置有6
排悬吊管用于支撑蛇型管排,悬吊管上联箱布置于炉顶+62700标高,并位于低温过热器
上联箱后2472.5处。
2.3.11省煤器:
省煤器布置于锅炉尾部烟道内水平低温过热器的下面,逆烟气流布置。由上部蛇型
管排和下部蛇型管排组合而成,上部蛇型管排为3管圈环绕而成,下部蛇型管排为3管
圈环绕而成,管间距102,管排间距800,上部管排宽1122,下部管排宽1734,共88
排。水平方向管排组件间距为163。省煤器蛇型管排上部接省煤器上联箱,联箱标高
+38300,共三件。省煤器蛇型管排下部接省煤器下联箱,下联箱位于标高+39500,联箱
支撑于结构梁上。
2.4密封装置:
密封装.置包括顶部密封装置、顶棚管与前水冷壁交接处密封、前墙壁式再热器穿顶
密封装置、侧墙壁式再热器穿顶密封装置、大屏过热器穿顶密封装置.、高顶板内部护板
密封装置、省煤器护板上部密封装置、水平烟道密封装置、壁式再热器进口密封装置、
下部密封装置、省煤器入口集箱密封装置。工作量共2228IKG。
2.5护板:
护板包括顶护板、外护板、大风箱外护板、水平烟道外护板、水平烟道底盖板、壁
式再热器前墙入口集箱盖板、壁式再热器侧墙入口集箱盖板、省煤器区域护板。工作量
共161696KG。
顶护板布置于炉顶标高+59500至IJ+67900、KI排后850、K6排前1557,左右侧分
别距锅炉中心线9100(K3-690前)、8250(K3-690后)。四侧由20#和16#工字钢围成
立面框架,前侧由20升工字钢生根于钢顶棚结构梁下+70400处,下端通过折板与标高
+59500刚性梁相接,前侧立杆共14根。后侧由16#工字钢生根于钢顶棚结构梁下+70400
处,下端通过折板与标高+59500刚性梁相接,后侧立杆共12根。左右侧分别由16#工
字钢生根于钢顶棚结构梁下+6978()和+6961()处,下端通过折板与标高+5950()刚性梁相
接,左右侧立杆分别为26根。同时在四侧立杆中间间隔布置扁刚条用于支撑保温层。
在四侧立面结构外侧布置厚154的保温材料及压型板。护板顶部通过上部吊杆密封装置、
角钢、波形板等实现封闭。顶护板安装于左右侧汽包两端留门,于前炉膛护板顶留两个
人孔,于尾部烟道护板顶留两个人孔。
外护板布置于水冷壁、连接烟道、包墙四周,水冷壁日标高+59500—+6500间、连
接烟道由标高+59500—+42600间、尾部烟道由标高+59500—+32550间皆布置外护板结
构。使用角钢分别与刚性梁内侧翼缘板上下连接,再将高为35的压型板与上下角钢靠
紧,最后在压型板的另一侧贴折板并通过斜钉实现角钢、E型板、折板三者的连接。压
型板距管排中心为200,其间填充保温材料。位于锅炉左右侧+25500的大风箱外护板布
置于标高+1723()—+3342()间,宽12643.4并沿炉膛中心对称。使用P6钢板立面焊接于
大风箱外表面上及膜式壁上,再用角钢将这些钢板连接起来,把压型板与上下角钢靠紧,
通过卸钉实现角钢、压型板、折板三者的连接。水平烟道外护板主要是对折烟角区域和
水平烟道下部空间的封闭,在标高+527。0—+43300间布置吊梁,吊梁生根于连接烟道
恻墙膜式壁上及折焰角刚性梁上,吊梁间布置钢板条用于支撑压型钢板,吊梁下端
+43300处布置由工字钢及角钢等构成的平面网络框架用来支撑下部压型钢板。压型板
附着在这些框架结构上并通过折板及卸钉来完成固定及封闭。壁式再热器入口集箱盖板
结构是用梳型板由水冷壁引出,再连接水平角钢和竖直角钢,通过折板与壁式再热器连
接并构成宽18(X),高1830的框架,然后在框架上铺设P3钢板后再安装压型钢板并用
钾钉固定。省煤器区域护板布置于锅炉尾部烟道包墙下+392()0到+32500间,共四侧墙,
左右侧墙分别由4组护板组成,前后墙分别由5组护板组成,护板间通过P4X60扁刚
连接。护板上端分别通过链板与包墙过热器下端连接。整个护板围成9682X14498.6的
省煤器护板区域。同时在前侧护板+36220处右侧布置入孔,在后侧护板+35840处右侧
布置人孔,在左右侧+38100、+36320、35930处分别布置人孔。
2.6燃油
油罐车由锅炉北侧进入场区,通过0133管子卸油并将油输送到0219的卸油母管,通
过0108管道分两路接粗滤网过滤器,再由0133管道引到对应卸油泵,卸油泵出口管0108
接0159管道后分别进入09130的两台拱顶钢油罐。
供油管道0133分别由两台油罐引出并汇聚到0133管道后再由两路0108管道接到
三台细滤网入口,由两路0133从细滤网出口管0108中引出到0133母管中,再由089
管道分三路从母管中引出并接到三台供油泵入口,用076管道分别从供油泵出口接出并
引到0108供油母管中,供油母管接到3#炉左侧后分两路,其中一路去4#炉,一路去3#
炉。去3#炉供油管道0108从标高3100引出后上升到标高+13100供回油操作平台,经操
作台阀门及管道后上升到+19000平面,并在此平面由089管道绕炉膛形成封闭环道。在
环道四角有057管道引出到各火嘴平台,最后通过025管道接到油枪来油入口。
在供油母管分出的057管道最终到达布置于标高+190CK)的环型回油管道,通过089
管道将回油接到标高+13100的供回油操作平台,经阀门及管道后接到标高+2800的回油
母管,回油母管再接到地沟一2.1回油管道,最终回油管道分两路进入两台拱顶钢油罐。
两台拱顶钢油罐内的污油经057管道引出后分两路,一路通过032管道进入卸油粗
滤网和供油细滤网,一路进入污油池,经污油池后进入油水分离器,经油水分离器处理
后合格的水去水工,合格的油到集油池,然后通过076的管道接到卸油管道,最终回到
拱顶钢油罐。
同时,卸油、供油、回油管道都伴随有蒸汽管道,蒸汽管道来自3#炉辅助蒸汽联箱,
辅助蒸汽联箱通过0108管道分三路,一路到锅炉燃油管道、一路到卸油管道、一路到
拱顶钢油罐。进入锅炉燃油管道的蒸汽管道由057管道引入后再分为025的管道接入各
油枪蒸汽管道入口。卸油管道的蒸汽管道由057管道接至卸油母管。进入拱顶钢油管的
蒸汽管道由057管道引入罐内并经089管道接至污油池,其中有一路支管分别由032管
道分别接至粗滤网、细滤网、卸油泵、供油泵。
2.7烟风煤管道
2.7.1烟道:
锅炉烟道共由左右两路省煤器下灰斗出口段烟道、四路电除尘器进口段烟道、四路
电除尘器出口段烟道、一路联络管段、两路引风机入口段烟道、两路引风机出口段烟道。
其中省煤器下灰斗出口段烟道分别连接两件织物补偿器用来调节运行时的膨胀,每路电
除尘器进口段烟道连接两件织物补偿器,每路电除尘器出口段烟道连接一件织物补偿
器,联络段烟道连接两件织物补偿器,引风机入口段烟道分别连接一件织物补偿器和一
介电动方风门,引风机出口段烟道分别连接一台电动方风门。烟道横向布置于锅炉K6
排后1m到E排后4.15m电除尘烟道入口,其间越过送风机室、电除尘烟道出口到引风
机烟道入口,其间经过引风机室、引风机烟道出口到脱硫岛接口。锅炉烟道沿纵向分布:
两路省煤器下灰斗出口段烟道分别布置于距锅炉纵向中心两侧6706处,四路电除尘器
出口段烟道和四路电除尘器出口段烟道其中间两路烟道分别布置于距锅炉纵向中心两
恻6542.5处,其两侧两路烟道分别布置于距锅炉纵向中心两侧16597.5处,引风机进出
口烟道分别布置于距锅炉纵向中心两侧11570处。联络段烟道布置于电除尘器后7820
处并分别与四路电除尘器出口段烟道以及引风机进口段烟道连接。
锅炉烟道的每一路省煤器下灰斗出口段烟道由短管段于标高+8600处接来自省煤器
下灰斗的厂家设计的水平烟道出口,经大小头后,由90。弯头过度到垂直段,再经大小
头变径并由90°弯头过度到标高+20190的水平出口。四路电除尘器进口段烟道内侧的
两路烟道分别于送风机屋顶接90°弯头水平出口的内侧口并偏转76。后由直管段接自
电除尘器烟道入口的喇叭口,四路电除尘器进口段烟道外侧的两路烟道分别于送风机屋
顶接90°弯头水平出口的外侧口并偏转90°后由直管段接自电除尘器烟道入口的喇叭
口。四路电除尘器烟道出口管段分别山四路直管段于标高19830处接电除尘器烟道出口
的喇叭门。联络管道于引风机屋顶山两侧90°弯头和直管段以及中间两个三通连接为一
直管段,其中90°弯头分别由两侧接电除尘出口直段,两个三通水平口分别接中间电除
尘出口直段。两路引风机入口烟道分别接三通垂直出口并连接直管段以及电动方风门后
经大小头垂直下降接白引风机烟道入口。引风机出口烟道分别于标高+2400处连接方圆
节、直管段后经电动方风门接脱硫岛烟道入口。
管道规格设计:管段9650X2000、大小头9650X2000/7200X3000、90°弯头7200
X3000、管段7200X3000、大小头3000X7200/3000X5600、管段3000X5600、90"弯
头5600X3000/5600X3600、管段3600X2700、90°弯头3600X2700、大小头2700X
3600/2700X4200>管段4200X2700>90°弯头4200X2700/4200X4200>管段4200X
4200、三通4200X4200/4200X2700>管段4200X5000、大小头4200X5000/3760X3600.
方圆节4200X5600/04266。部件均由厚为5,材质为Q235钢板制造。管段除引风机出
□为方圆节外,其余皆为巨型管段。
2.7.2一次冷风:
锅炉冷一次风共由左右两路主管线和一路联络管线、一路汇聚管线、五路分配管线
组成。其中空预器一次风入口前两路主管线的每路管线连接一台一次风机、一台消音器、
一台暖风器。两路主管线横向分别布置于锅炉K1—E后间,纵向分别布置于距锅炉中心
线G4两侧9575(风机前)、10370(风机到联络管段间)、12700(联络管段到汇聚管段间)。
联络管线布置于K4到K41两管线间。汇聚管线布置于K1排后1000处,G1到G7间,两
管线顶端处。分配管线布置于K1排后1000到C排后2200间和G1外500到G7外500
间。
锅炉冷一次风的两趟管线分别有两路走线;一路管线由风机前水平管段及斜管段、
风机后水平管段、空预器入口垂直管段构成。风机前管段布置于E排后3673处,由标
高+6400水平吸风管段经45。弯头过度到一次风机入口。水平管段位于标高+1566,布
置于D排后的一次风机出口到K5排前90°过度弯头间。垂直管段布置于K5排前2476.5
处,由90°过度弯头到标高1。772处空预器一次风入口。另一路管线由联络管段始到汇
聚管段止;位于标高+7500,布置于K4排后到K1排后。汇聚管段位于标高+7500,连接
来自联络管段的两趟管路,分配去一次热风的五趟管路。分配管路由标高+7500的水平
管段经水平90°弯头和垂直90°弯头过度到标高+10000的热一次风接口。
管道规格设计:吸风道3700X1504/2400X1500、管段2400X1500、45°弯头2400
X1500.大小头2400X1500/2798X753、管段2798X753、管段1928X848、大小头848
X1928/2000X1800.管段2000X1800、大小头2000X1800/2752X1723、管段01220、
90°弯头01220、弯头0820、管段。820、管段。530、90°弯头0530。部件均由厚为P4,
材质为Q235钢板制造。由冷风吸风口经一次风机到一次风空预器入口间的管道为矩形
管道,其余皆为圆形管道。
锅炉冷一次风共设计47套支吊架。其中1#固定支架布置于消音器上,支架生根于
风机间5.0m梁上。2#刚性吊架布置于风机入口前45。弯头上,吊架生根于风机间12.51m
梁底。3#固定支架布置于风机出口大小头上,支架生根于风机间0.516m支墩上。4#固
定支架分别布置于风机出口电动风门两侧的水平管段上,支架生根于风机间0.516m支
墩上。5#固定支架布置于去空预器过度弯头上,支架生根于0.3m支墩上。6#固定支架
布置于暖风器入口垂直管段上,支架生根于7.0m梁顶。7#固定支架和8#固定支架分别
布置于水平联络管段上,支吊架生根于K41排柱侧。9#刚性吊架布置于水平联络管段的
中央,吊架生根于9.97m梁底。10#固定支架布置于联络管段出口、标高7500处斜管段
上,支架生根于7.0m梁顶。11#、12#、13#、14#刚性吊架布置于联络管段到汇聚管段
间水平管段上,吊架生根于12.41m梁顶。15#、16#固定支架分别布置于汇聚管段两端
恻,支架生根于K1排柱侧。17#刚性吊架分别布置于汇聚管段中央两侧,吊架生根于
12.41m梁底。18#、19#刚性吊架分别布置于汇聚管段出口、一次热风入口的水平电动插
板门和电动调节门两侧,吊架生根于12.41m梁底。
锅炉冷一次风由吸风口吸风,将压力-2Kpa,温度20℃的风经一次风机后变为压力
20Kpa,温度20C的风,分两路输出。一路经由暖风器进入空预器。一路经由汇聚管路
进入去磨煤机一次热风入口。
2.7.3一次热风:
锅炉热一次风共由两路主管线和一路联络管线、五路分配管线组成。其中每路主管
线分别布置一台电动风门、一件矩形织物补偿器、四件圆形织物补偿器。联络管线由用
于3#炉一次热风的管段和去4#炉一次热风的管段相连接组成,前者布置四件织物补偿
器,后者布置六件织物补偿器,两台电动风门。每路分配管线布置两件织物补偿器,一
台气动风门,一台电动调节门。两路主管线横向分别布置于K5前2476.5与K1前1400
间,纵向分别布置于G1-G3和G7-G5间即距锅炉中心G4两侧14800处。联络管线
布置于K1前1400处,由GI左1500到位于4#炉左侧的1/10列。分配管线布置于G1
到G7、KI前1400到C前2417间。
锅炉热一次风两趟主管路分别由第一垂直管段、过度段、第二垂直管段、水平管段
构成。第一垂直管段布置于K5前2476.5、距G4中心10370处,由标高+16833的空预
器热一次风出口到位于标高+21.2m的过度弯头下。过度管段位于K4与K5间,由标高
+21200到标高+19450,成倒U型连接两垂直管段。第二垂直管段位于K4与K5中间、
距G4中心分别为14800处,由标高+10000到标高+19450间。水平管段位于标高+10000,
距G4中心14800、K4与K5中间到K1前1400之间。联络管段位于标高+10000,用来
连接两路水平主管段、分配去磨煤机的一次热风管、连通3#炉和4#炉的一次热风管。
其中3初户和4#炉间的水平联络管段位于标高+4530。五趟分配管段分别以9m间距由联
络管水平引出经垂直段到达标高+2535水平段,于C排前2417处接磨煤机一次风入口。
管道规格设计:管段2752X1723、方圆节2752X1723/01720、管段。1720、90°
弯头01720、管段01820、大小头。1820/。1220、90°弯头01220、管段1200X1200、
90°弯头1824X1200/782。部件由厚为P4,材质为Q235钢板制造。空预器出口短节、
分配管段设计为矩形管道,其他管段均设计为圆形管道。
锅炉热一次风共计59套支吊架。其中每趟主管路布置11套支吊架,联络管路布置
17套支吊架,每趟分配管路分别布置4套支吊架。1#刚性吊架布置于方圆节上并生根于
+19.97m梁下。2#固定支架布置于倒U型过度段上方水平管上并支撑于+19.97m梁上。
3#刚性吊架布置于第二垂直管段中织物补偿器上方管道上并生根于+19.97m梁下。4#固
定支架布置于第二垂直管段中电动风门下方管道上并支撑于运转层+12.6m平台上。5#、
6#、7#、8#刚性吊架分别布置于标高+10m水平管段及每个织物补偿器两侧并生根于
+12.410m梁下。9#固定支架布置于联络管段两端正对Gl、G7处,支架生根于K1柱侧。
10#、11#刚性吊架布置于联络管段中织物补偿器两侧并生根于+12.41m梁下。12#、13#、
14#刚性吊架分别布置于分配管段水平段电动门及织物补偿器两侧并生根于+12.41m梁
下。15#固定支架布置于G4列分配管段水平段上并支撑于C列抗震墙9.175m上。16#弹
簧吊架布置于分配管段垂直段织物补偿器下方管道上并生根于C列12.55m梁下。17#刚
性吊架布置于3#炉与4#炉间联络管道垂直段上并生根于+12.41m梁下。18#固定支架布
置于3#炉与4#炉间联络管段水平段两端并支撑于集控楼3.78m梁顶。19#刚性吊架分别
布置于3#炉与4#炉间联络管段水平段织物补偿器两侧。
锅炉热一次风由冷一次风经空预器加热,转变为设计风压15Kpa,设计风温326c的
一次热风,再由空预器出口经一次热风道进入磨煤机,同时在磨煤机一次风入口前增加
一次冷风的调节,最后一同完成向炉膛送粉。
2.7.4二次冷风:
锅炉冷二次风共由两路管线和一路联络管线组成。其中每路管线连接一台二次风机
(送风机)、一台消音器、一台暖风器。两路管线横向分别布置于锅炉K4-E间,纵向分
别布置于距锅炉中心线G4两侧5020处。联络管线布置于K4排后5075.5mm两管线间。
锅炉冷二次风两趟管路分别由第一垂直管段、水平管段、第二垂直管段构成。第一
垂直管段布置于D排后3000mn处,由标高+15785处的吸风口到标高+3719处的二次风
机入口。水平管段位于标高+2200,布置于D排前2269mm处的二次风机出口到K5前
324.5mm处的水平管段与第二垂直管段过度弯头。第二垂直管段布置于K4后5075.5mm
处,由过度弯头垂直出口到标高+10772处空预器二次风入口。水平联络管段位于标高
+8450处,两趟第二垂直管段之间。
管道规格设计:大小头;6714X3819/3600X3200>管段3600X3200、管段3000X
2100、管段02396、方圆节02396/3200X3200、大小头;3200X3200/3600X3200大
小头:1696X2996/3600X3200。部件由厚为P4,材质为Q235钢板制造。除二次风机出
口一段为圆型管道、一段为方圆节外,其余皆为方型管道。
锅炉冷二次风共设计16套支吊架。其中1#固定支架布置于消音器上标高+12910处,
支架生根于风机间12.55nl梁上。2#刚性吊架布置于消音器下短管段上标高+9575处,吊
架生根于风机间+12.55m梁底。3#固定支架布置于水平管线上的方圆节处,支架生根于
+0.3m只墩上。4#、5#滑动支架布置于水平管线上电动关闭挡板门两侧的管段上,支架
生根于+0.3m支墩上。6#固定支架布置于过度弯头下端,支架生根于+0.7m支墩上。78
滑动支架布置空预器入口大小头上,支架生根于+7m钢梁顶。8#固定支架布置于联络管
段电动挡板门两侧,支架生根于+7m钢梁顶。
锅炉冷二次风由吸风口吸风,将压力-2Kpa,温度20℃的风经二次风机后变为压力
6Kpa,温度23℃的风,再经暖风器将二次风送至空气预热器。
2.7.5二次热风:
锅炉热二次风共由两路管线和一路联络管线组成。其中每路管线布置一台矩形风
门、一台测风装置、五件非金属膨胀节、一件金属膨胀节。联络管线布置两件非金属膨
胀节。两路管线横向分别布置于锅炉K2—K5间,纵向分别布置于G1—G3和G7—G5
间即距锅炉中心线G4两侧12600处。联络管线布置于K4-K5/G32-G43间。
锅炉热二次风两趟管路分别由第一垂直斜管段、水平管段、第二垂直管段构成。第
一垂直斜管段布置于K5前3525、距G4中心5023处,由标高+16833的空预器热二次
风出口到标高+33000的90°矩形过度弯头间。水平管段位于标高+33000,第一垂直斜
管段的90°矩形过度弯头到通往第二垂直管段的90°矩形过度弯头间。第二垂直管段
布置与K3间3128处,由过度弯头垂直出口到标高+25500处进入热二次风箱的90°矩
形弯头。水平联络管段位于标高+21500处,两趟垂直斜管段之间。
管道规格设计:大小头6718X3823/5000X3600、异形弯头3600X5000/3200、管
段3600X3200、45°弯头3600X3200>90°弯头3600X3200、90°弯头3200X
3600/4060>90°弯头4060X3200/4060。部件由厚为P4,材质为Q235钢板制造。所有
部件都设计为矩形。
锅炉热二次风共计23套支吊架。其中每趟管路布置II套支吊架,联络管路布置1
套支吊架。1#固定支架布置于异形件上并支撑于+19.97m梁上。2#刚性吊架布置于斜管
段上并生根于+30.97m梁下。3#弹簧吊架布置于45°弯头上并生根于+30.97m梁下。4#
固定支架布置于第一过度90°弯头上并支撑于+30.97m梁上。5#滑动支架分别布置于第
一过度90°弯头水平出口处和水平管段非金属膨胀节侧并支撑于+30.97m梁上。6#固定
支架和7#滑动支架分别布置于测风装置两侧并支撑于+30.97m梁上。8#固定支架布置于
第二过度90°弯头垂直段出口处并支撑于+3O.97m梁上。外恒力弹簧吊架布置于通往二
次风箱的90°弯头上并生根于+30.97m梁下。10#固定支架布置于联络管段两非金属膨
胀节间并支撑于+19.97m梁下。
锅炉热二次风由冷二次风经空气预热器加热,转变为设计风压5000pa,设计风温
350℃的二次热风,再由空气预热器出口经热二次风道进入热二次风箱,最后进入炉膛
助燃。
2.7.6煤粉管:
锅炉送粉管道共由五个管系组成,分别为磨1管系、磨2管系、磨3管系、磨4管
系、磨5管系。五个管系分别由布置于炉前煤仓间C排前4200mm处的磨煤机到达五个
不同标高层的燃烧器煤粉及一次风进口。燃烧器分别布置于炉膛的四角:右前角为1#
角、左前角为2#角、左后角为3#角、右后角为4#角。并且通往1#角的煤粉与右侧墙成
44°角进入炉膛、通往2#角的煤粉与左墙成48.3°角进入炉膛、通往3#角的煤粉与左
墙成44°角进入炉膛、通往4#角的煤粉与右墙成48.3°角进入炉膛。最终由1#角、2#
用、3#角和4#角进入炉膛的燃烧煤粉在炉膛中心形成切圆,
HP863碗式磨煤机共五台,其中第3台布置于G4轴线上,第一台和第二台分别沿炉
前方向布置,第四台和第五台分别沿炉后方向布置,每台磨煤机相隔9米。每台磨煤机
顶部中心设计落煤口,沿中心四周设计送粉管出口并成正方形布置,位于右后侧的送粉
管出口为N1出口、位于左后侧的送粉管出口为N2出口、位于左前侧的送粉管出口为N3
出口、位于右前侧的送粉管出口为N4出口,相临送粉管出口间距皆为966mm,出口标高
为EL7661。
送粉管道按炉前到炉后的顺序定义为:对应于第一台磨煤机的送粉管为磨1管系、
对应于第二台磨煤机的送粉管道为磨2管系、对应于第三台磨煤机的送粉管道为磨3管
系、对应于第四台磨煤机的送粉管道为磨4管系、对应于第五台磨煤机的送粉管道为磨
5管系。其中每个管系分别由四趟管路组成:第一趟管路由磨煤机N1出口到1#角的燃
烧器送粉管入口、第二趟管路由磨煤机N2出口到2#角的燃烧器送粉管入口、第三趟管
路由磨煤机N3出口到3#角的燃烧器送粉管入口、第四趟管路由磨煤机N4出口到4#角
的燃烧器送粉管入口。
磨1管系由第一台磨煤机送粉管出口到位于标高EL20770层的燃烧器送粉管入口:
第一趟管路由N1出口(+X=13983,+Y=41783)经耐磨钢管垂直过渡到快装接头到标高
ELI0800层的90°耐磨弯管,向炉右水平偏转4.87°后垂直上升并连接气动插板门和可
调节流孔板到标高EL15720层90°耐磨弯管,向炉右偏转30°后经60°耐磨弯头水平
过渡到90°耐磨弯管,向炉后偏转90°再经90°耐磨弯管过渡并垂直上升,接三维补
偿器到标高EL20770层90°耐磨弯管,最后在水平方向连接36°耐磨弯管和手动插板
门到1#角位于标高EL20770层燃烧器送粉管入口。笫二趟管路由N2出口(+X=13017,
+Y=41783)经耐磨钢管垂直过渡到快装接头到标高EL1080C层的90°耐磨弯管,向炉左
水平偏转4.87°后垂直上升并连接气动插板门和可调节流孔板到标高EL15720层90°
耐磨弯管,向炉右偏转30°后经18.5°耐磨弯头水平过渡到90。耐磨弯管并垂直上升
接三维补偿器到标高EL20770层90°耐磨弯管,最后在水平方向连接手动插板门到2#
角位于标高EL20770层燃烧器送粉管入口。第三趟管路由N3出口(+X=13017,+Y=40817)
经耐磨钢管垂直过渡到快装接头到标高EL10800层的90°耐磨弯管,向炉左水平偏转
39°并连接30°耐磨弯管后经90°耐磨弯管垂直上升并连接气动插板门和可调节流孔
板到标高EL15720层90°耐磨弯管,向炉右偏转32°后经32°耐磨弯头水平向炉后方
向过渡到90°耐磨弯管并垂直上升接三维补偿器到标高EL20770层90°耐磨弯管,最
后在水平方向连接46°耐磨弯管和手动插板门到3#角位于标高EL20770层燃烧器送粉
管入口。第四趟管路由N4出口(+13983,+40817)经耐磨钢管垂直过渡到快装接头到
标高EL10800层的90°耐磨弯管,向炉右水平偏转39°并连接30°耐磨弯管后经900
耐磨弯管垂直上升并连接气动插板门和可调节流孔板到标高EL15720层90°耐磨弯管,
向炉右偏转30.01°后经60°耐磨弯头水平过渡到90°耐磨弯管,向炉后偏转90。再
经90°耐磨弯管过渡并垂直上升,接三维补偿器到标高EL20770层90°耐磨弯管,最
后在水平方向连接41。5°耐磨弯管和手动插板门到伸角位于标高EL20770层燃烧器送
粉管入口。
磨2管系由第二台磨煤机送粉管出口到位于标高EL22420层的燃烧器送粉管入口:
第一趟管路由N1出口(+X=22983,+Y=41783)经耐磨钢管垂直过渡到快装接头到标高
ELI0800层的90°耐磨弯管,向炉右水平偏转4.87°后垂直上升并连接气动插板门和可
调节流孔板到标高EL16540层90°耐磨弯管,向炉右偏转30°后经60°耐磨弯头水平
过渡到90°耐磨弯管,向炉后偏转90°再经90°耐磨弯管过渡并垂直上升,接三维补
偿器到标高EL22420层90°耐磨弯管,最后在水平方向连接16°耐磨弯管和手动插板
门到1#角位于标高EL22420层燃烧器送粉管入口。第二趟管路由N2出口(+X=22017,
+Y=41783)经耐磨钢管垂直过渡到快装接头到标高EL1080C层的90°耐磨弯管,向炉左
水平偏转4.87°后垂直上升并连接气动插板门和可调节流孔板到标高EL16540层90°
耐磨弯管,向炉右偏转4.67°后水平过渡到90°耐磨弯管并垂直上升接三维补偿器到
标高EL22420层90°耐磨弯管,最后在水平方向连接53.20°耐磨钢管及手动插板门到
2#角位于标高EL22420层燃烧器送粉管入口。笫三趟管路由N3出口(+X=22017,
+Y=40817)经耐磨钢管垂直过渡到快装接头到标高EL1080C层的90°耐磨弯管,向炉左
水平偏转39°并连接30°耐磨弯管后经90°耐磨弯管垂直上升并连接气动插板门和可
调节流孔板到标高EL16540层90°耐磨弯管,向炉左偏转30°后经30°耐磨弯头水平
向炉后方向过渡到90°耐磨弯管并垂直上升接三维补偿器到标高EL22420层90°耐磨
弯管,最后在水平方向连接51°耐磨弯管和手动插板门到3#角位于标高EL22420层燃
烧器送粉管入口。第四趟管路由\4出口(+22983,+40817)经耐磨钢管垂直过渡到快
装接头到标高EL10800层的90°耐磨弯管,向炉右水平偏转39°并连接30°耐磨弯管
后经90°耐磨弯管垂直上升并连接气动插板门和可调节流孔板到标高EL16540层90°
耐磨弯管,向炉右偏转30.01。后经60°耐磨弯头水平过渡到90°耐磨弯管,向炉后偏
转90°再经90°耐磨弯管过渡并垂直上升,接三维补偿器到标高EL22420层90°耐磨
弯管,最后在水平方向连接46。5°耐磨弯管和手动插板门到4#角位于标高EL22420层
燃烧器送粉管入口。
磨3管系由第三台磨煤机送粉管出口到位于标高EL24070层的燃烧器送粉管入口:
第一趟管路由N1出口(+X=31983,+Y=41783)经耐磨钢管垂直过渡到快装接头到标高
ELI0800层的90°耐磨弯管,向炉右水平偏转4.87°后垂直上升并连接气动插板门和可
调节流孔板到标高EL17360层90°耐磨弯管,向炉后经90°耐磨弯头水平过渡到90°
耐磨弯管并垂直上升,接三维补偿器到标高EL24070层90°耐磨弯管,最后在水平方向
连接61.14°耐磨弯管和手动插板门到1#角位于标高EL24070层燃烧器送粉管入口。第
二趟管路由N2出口(+X=31017,+Y=41783)经耐磨钢管垂直过渡到快装接头到标高
ELI0800层的90°耐磨弯管,向炉左水平偏转4.87°后垂直上升并连接气动插板门和可
调节流孔板到标高EL17360层90°耐磨弯管,向炉后经9Q°耐磨弯管水平过渡到90。
耐磨弯管并垂直上升接三维补偿器到标高EL24070层90°耐磨弯管,最后在水平方向连
接65.52°耐磨钢管及手动插板门到2#角位于标高EL24070层燃烧器送粉管入口。第三
趟管路由N3出U(+X=31017,+Y=40817)经耐磨钢管垂直过渡到快装接头到标高ELI0800
层的90°耐磨弯管,向炉左水平偏转39°并连接30°耐磨弯管后经90°耐磨弯管垂直
上升并连接气动插板门和可调节流孔板到标高ELI7360层90°耐磨弯管,向炉左偏转
30。01°后经60°耐磨弯头利90。耐磨弯头水平向炉后方向过渡到90°耐磨弯管并垂
直上升接三维补偿器到标高EL24070层90°耐磨弯管,最后在水平方向连接61°耐磨
弯管和手动插板门到3#角位于标高EL24070层燃烧器送粉管入口。第四趟管路由N4出
口(+31983,+40817)经耐磨钢管垂直过渡到快装接头到标高EL10800层的90°耐磨弯
管,向炉右水平偏转39°并连接30°耐磨弯管后经90°耐磨弯管垂直上升并连接气动
插板门和可调节流孔板到标高EL17360层90。耐磨弯管,向炉后经90。耐磨弯头水平
过渡到90°耐磨弯管并垂直上升,接三维补偿器到标高EL22420层90°耐磨弯管,最
后在水平方向连接46。5°耐磨弯管和手动插板门到4#角位于标高EL24070层燃烧器送
粉管入口。
磨4管系由第四台磨煤机送粉管出口到位于标高EL27370层的燃烧器送粉管入口:
第一趟管路由N1出口(+X=40983,+Y=41783)经耐磨钢管垂直过渡到快装接头到标高
ELI0800层的90°耐磨弯管,向炉右水平偏转4.87°后垂直上升并连接气动插板门和可
调节流孔板到标高EL16699层69。06°耐磨弯管,向炉左偏转4.67°后经无缝钢管斜
上升到标高+18580层的69.06°耐磨弯头并垂直上升,接三维补偿器到标高EL27370层
90°耐磨弯管,最后在水平方向连接48.68°耐磨弯管和手动插板门到1#角位于标高
EL27370层燃烧器送粉管入口,第二趟管路由N2出口(+X=40017,+Y=41783)经耐磨钢
管垂直过渡到快装接头到标高EL10800层的90°耐磨弯管,向炉左水平偏转4.87。后
垂直上升并连接气动插板门和可调节流孔板到标高EL16800层72。96。耐磨弯头,向炉
左偏转30。后斜上升到标高+18180层的61。44°耐磨弯头,水平过渡到90°耐磨弯
管并垂直上升接三维补偿器到标高EL27370层90°耐磨弯管,最后在水平方向连接
21.50°耐磨钢管及手动插板门到2#角位于标高EL27370层燃烧器送粉管入口。第三趟
管路由N3出口(+X=40017,+Y=40817)经耐磨钢管垂直过渡到快装接头到标高EL10800
层的90°耐磨弯管,向炉左水平偏转39°并连接30°耐磨弯管后经90°耐磨弯管垂直
上升并连接气动插板门和可调节流孔板到标高EL16580层63。67°耐磨弯管,向炉左偏
转26.33。后斜上升到标高+18180经90°耐磨弯头并垂直上升接三维补偿器到标高
EL27370层90°耐磨弯管,最后在水平方向连接46°耐磨弯管和手动插板门到3#角位
于标高EL27370层燃烧器送粉管入口。第四趟管路由N4出口(+40983,+40817)经耐
磨钢管垂直过渡到快装接头到标高EL10800层的90°耐磨弯管,向炉右水平偏转39°
并连接30°耐磨弯管后经90°耐磨弯管垂直上升并连接气动插板门和可调节流孔板到
标高EL16580层70。74°耐磨弯管,经无缝钢管斜上升到标高+18180的46°耐磨弯头,
向炉右偏转19.26°后经90°耐磨弯管过渡并垂直上升,接三维补偿器到标高EL27370
层9(T耐磨弯管,最后在水平方向连接41。5c耐磨弯管和手动插板门到4#角位于标高
EL27370层燃烧器送粉管入口,
磨5管系由第五台磨煤机送粉管出口到位于标高EL29020层的燃烧器送粉管入口:
第一趟管路由N1出口(+X=49983,+Y=41783)经耐磨钢管垂直过渡到快装接头到标高
ELI0800层的90°耐磨弯管,向炉右水平偏转4.87°后垂直上升并连接气动插板门和可
调节流孔板到标高EL17000层90°耐磨弯管,向炉左偏转30°后经38.27。耐磨弯头再
向左偏移51,73°斜上升到标高+19000层的57.18°耐磨弯头并垂直上升到标高
EL28834层90。耐磨弯管,最后通过水平无缝钢管接三维补偿器斜上升到标高+29020
层水平无缝钢管并接手动插板门到1#角位于标高EL29020层燃烧器送粉管入口。第一趟
管路由N2出口(+X=49017,+M41783)经耐磨钢管垂直过渡到快装接头到标高EL10800
层的90°耐磨弯管,向炉左水平偏转4.87。后垂直上升尹连接气动插板门和可调节流
孔板到标高EL16400层60°耐磨弯头,向炉左偏转30°后斜上升到标高+19000层的
64。34°耐磨弯头,水平过渡到90°耐磨弯管并垂直上升接三维补偿器到标高EL29020
层90°耐磨弯管,最后在水平方向连接无缝钢管及手动插板门到2#角位于标高EL29020
层燃烧器送粉管入口。第三趟管路由N3出口(+X=49017,+Y=40817)经耐磨钢管垂直
过渡到快装接头到标高EL108D0层的90°耐磨弯管,向炉左水平偏转39°并连接30°
耐磨弯管后经90°耐磨弯管垂直上升并连接气动插板门和可调节流孔板到标高EL16000
层47。14°耐磨弯管,向炉左偏转30.01°后斜上升到标高+19000的68.50°耐磨弯
头,经90。耐磨弯头并垂直上升接三维补偿器到标高EL29020层90°耐磨弯管,最后
在水平方向连接51°耐磨弯管和手动插板门到3#角位于标高EL29020层燃烧器送粉管
入口。第四趟管路由N4出口(+49983,+40817)经耐磨钢管垂直过渡到快装接头到标
高ELI0800层的90°耐磨弯管,向炉右水平偏转39°并连接30°耐磨弯管后经90°耐
磨弯管垂直上升并连接气动插板门和可调节流孔板到标高EL16800层78o82°耐磨弯
管,经无缝钢管斜上升到标高+19000的33.7°耐磨弯头,向炉后经90°耐磨弯管过渡
并垂直上升,接三维补偿器到标高EL29020层90°耐磨弯管,最后在水平方向连接46。
5°耐磨弯管和手动插板门到;停角位于标高EL29020层燃烧器送粉管入口。
锅炉各送粉管道将磨煤机研制的合格煤粉由风温为70℃、风压为15KPA的一次热风
送到各自相应的燃烧器煤粉入I」,最后进入炉膛燃烧。
3、施工场地、施工机械、临时设施布置
3.1组合场地
受热面组合场地:布置在3#炉固定端,详见《专业施工组织设计》平面布置图,面
积3003m2o
设备存放场地:设备露天存放场布置在主厂房扩建端的东北角,将厂内正式工程的
燃油铁路线延伸修建到设备露天堆放场,以便于设备卸货。详见《施工组织总设计》总
平面布置图,面积20000ml
受热面组合平台:省煤器、低温过热器等设备组合平台布置于兴炉固定端(现场办
公室前),平台规格36Mx24M,周围存放少量设备,占地面积为1428M)包墙、水冷壁
等设备组合平台布置于3#炉固定端桶吊附近,平台规格18HX24M和18Mxi5M两块,周
围存放少量设备,占地面积1575M,具体搭设详见附图。
烟风道制作组合场地:包头二电厂老厂西侧,面积5203痛,制作好的设备通过
运输车辆拉运到施工现场。详见《施工组织总设计》总平面布置图。
3.2现场主要施工机械布置
3.2.1组合场施工机械:
组合场主要布置一台4O/42m龙门吊,用以省煤器、低温过热器等设备的装卸、组
合及搬运等,使用高峰期可辅以其它活动吊车配合。
3.2.2锅炉主要吊装机械:
一台FZQ2OOOII型自升式塔机布置在锅炉左侧,负责锅炉主体钢架吊装、大板梁吊
装、承压部件空投及地面搬起、烟风道投放以及也除尘器安装等。一台7300履带吊布
置在主厂房前侧,主要负责空冷结构的安装,同时兼顾主要设备的卸车及搬运。一台7150
履带吊布置3#炉下,负责锅炉下部及中部钢构架安装、大理组合件搬起、设备装卸及搬
运、锅炉设备的投放及安装。
附FZQ2000II型自升塔机工况表:
吊钩起重特性
伸壁长度60M
角度幅度起重量起重高度
58.82580143
55.728.460.0142
53.529.655.6141
5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三中学初三生物试题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电池与电机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晋中学院《自动化制造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建筑学院《0-3岁婴儿保育与教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12月安徽芜湖市弋江区编外聘用工作人员及区属国企工作人员招聘拟聘用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日本动画公司的管理学介绍
- 二零二五协议合同天使投资协议
- 二零二五版医药投资咨询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分包合同
- 二零二五出国劳务担保书范文
- 四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说新闻》同步练习题
- GB/T 7554-1987电报用五单位数字保护码
- GB/T 39218-2020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指南
- GB/T 32788.5-2016预浸料性能试验方法第5部分:树脂含量的测定
- GA/T 959-2011机动车区间测速技术规范
- 污水管网工程主要项目清单与计价表参考模板范本
- 如何提高基层干部群众工作能力课件
- 《中国少先队歌》歌词带拼音
- 垃圾分类科普课件
- 工程设计费收费标准
- 环网柜基础知识培训课程完整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