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络腧穴学总论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2目的和要求〔一〕经络学总论1、掌握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2、了解经络的发现及形成开展。3、熟悉十二经脉的命名及分布规律、表里络属。4、熟悉十二经脉的走向及相接规律。5、熟悉奇经八脉的概念及作用,掌握任、督二脉循行规律,了解奇经八脉中其他六经循行特点。6、掌握经络的生理作用,熟悉经络学说的应用。7、了解经络学说的现代研究。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3目的和要求〔二〕腧穴学总论1、
掌握腧穴的根本概念及腧穴的分类。2、了解腧穴的命名。3、
了解特定穴的含义和用法。4、
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5、
了解腧穴的主治规律。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41、经络
〔TheChannelsandCollaterals〕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径路。〔一〕经络学总论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52、经络系统
经络系统把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人体各个部位的功能活动保持相对的协调和平衡。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63、经络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使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灵枢.经脉?云:“经络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74、经络的发现A、体表反响点和针刺感应现象的归纳B、穴位主治性能的总结C、解剖生理知识的综合D、气功锻炼中“行气〞现象的总结E、病候诊断和治疗的综合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8体表反响点
指前人在临床实践中诊察到某一内脏或某一部位有病时,有时会在体表的一定部位出现压痛等感觉,或在皮肤上出现结节以及色泽变化等表现。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9针刺感应现象当针刺一定部位时,会有酸胀的感觉沿着一定的径路放散,温灸时也会有热感由施灸部位向远处扩散,推拿时也会产生温热、酸麻等感觉沿一定的经路传导。“得气〞、“行气〞、“针感〞“为针之要,气至而有效。〞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10气功古称“导引〞、按跷、行气。“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气蓄丹田〞“小周天〞“大周天〞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11第一节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一.战国以前1.?脉法?〔马王堆汉墓〕——主要论述脉法,提及灸法及所灸部位,但无穴名。2.?五十二病方?〔马王堆汉墓〕——提及灸法及所灸经脉〔“灸太阴〞及部位〔“久足中指〞〕,已初步形成腧穴概念。3.?脉书-十一脉?〔马王堆汉墓〕——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经络穴著作,主要论述了十二经脉中的十一条经脉〔手厥阴心包经缺如〕的循行分布、所主病候。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12
第一节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二.战国时期〔前475~前221〕?皇帝内经?——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与扛鼎之作:对针灸理论及实践的第一次系统总结。1.经络——论述了经络系统的组成、循行、分布、与脏腑的关系及在诊断、治疗上的作用;论述了标本、根节、气街、四海理论;2.腧穴——论述了腧穴的命名、定位、取穴方法;载穴160〔有说162〕;论述了骨度分寸定位法;提出了特定穴;为腧穴分经奠定了根底:“脉气所发〞。3.刺灸治疗——论述了针具、刺法及腧穴主治。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13
第一节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三.西汉〔前205~25〕东汉〔25~220〕1.?难经?〔作者不详-约成书于西汉〕——首次提出了“奇经八脉〞概念,及其对十二经脉气血的“溢蓄〞作用,并对其循行作了较详细的描述;充实了十五络脉理论〔阴络:阴跷之络;阳络:阳跷之络〕;首载八会穴〔名称、主治〕,补充了募、原、五输穴;提出“补母泻子〞法。2.?伤寒论?〔张仲景-东汉末年〕——创立了六经辩证理论,并首先将经络理论应用到内科领域;提出了刺灸原那么:“三阳宜针,三阴宜灸〞。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14一.魏〔220~265〕晋〔265~420〕南北朝420~589隋〔581~618〕唐〔618~907〕1.?甲乙经?〔晋-皇甫谧-约成书259年〕——对针灸理论及实践的第二次系统总结:全面论述了经络系统各组成局部的生理功能、走向规律、循行路线、发病特点等;载穴共349,并对全身腧穴的排列顺序经行了整理:头面躯干以部划线排列,四肢以三阴三阳分经排列;全面论述穴名、别名、定位、取法、功能、主治、归经、与何经交会、针刺深浅、刺灸方法及禁忌等;首载郄穴、交会穴,补充特定穴;总结大量临床经验;隋唐前后传至日本〔562年〕朝鲜。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152.?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名堂图?〕〔晋?——早于?甲乙经?:由上书与?内经?类编而成〕——腧穴专著?有穴有图?惜已轶失:内容散见?甲乙经?。3.?脉经?〔晋-王叔和〕——对我国最早的脉学专著:充实了兪募穴理论,记载了6个兪募穴可灸百壮。4.?肘前方?〔晋-葛洪〕——对腧穴定位方法有奉献;详述、倡导灸法,最早记载隔物灸,并将灸法用于治疗急症,如疟疾。5.?刘涓子鬼遗方?〔晋-王叔和〕——对我国最早的外科学专著:重视脏腑兪穴理论,对俞穴定位的准确性略有奉献。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166.?皇帝内经太素?〔唐-杨上善-约610年〕——开创循经考穴先河:将经脉、腧穴按气血流注次序排列,对完善经穴理论有奉献。7.?千金方?“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輗軏相济,羽翼交飞〞。〔?千金要方?652年、?千金翼方?约660年-唐-孙思邈-581~682年〕—首创同身寸:“以病人指寸量之〞;首提阿是穴:对后世奇穴开展有奉献;首绘彩穴图:依据甄权等新撰的?名堂图?重新编绘了?名堂经图?三幅:仰人图〔正面〕282穴,背人图〔反面〕194穴,侧人图174穴,并以“五色作之〞;重腧穴命名;述经络循行。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17宋〔960~1279〕元〔1206~1368〕明〔1368~1644〕清〔1616~1911〕1.?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宋-王惟一-1026年〕——首创直观教学法:1027年首铸针灸模具:“铜人〞两尊,并用于针灸教学和考试,对针灸教学奉献巨大;首创腧穴总概念;广泛收集腧穴文献,统一名称,确定位置,订正讹误,详栽腧穴功能、主治、刺灸方法等,并在重要腧穴下收载历代名医针灸治验案例,绘十二经腧穴分布图谱;载穴354:新增青灵、厥阴俞、膏肓俞、灵台、阳关〔腰阳关〕5穴。该书为匡缪正误的法定针灸书,由官方颁行全国。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182.?针灸资生经?〔宋-王执中-1220年〕——重视治疗实践,新增许多临床有效别穴,附图46,在同病配穴方面独树一帜。3.?十四经发挥?〔元-滑伯仁-1341年〕——首次提出“十四经〞概念:将仁、读二脉与十二经脉并称;首创经脉分类法:将全身经穴按照经脉循行顺序排列,称为“十四经穴〞,并对经穴位置、功能主治、刺灸方法等内容进行校正,编绘成十四经脉循行图,该分类法现在仍被广泛应用;载穴354;该书对日本、朝鲜等国针灸学开展有一定影响。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194.?流注旨微针赋??子午流注针经?〔金:1115~1234-何假设愚-1153〕——前者开针灸歌赋之先河:便于学习和记忆;后者汇子午流注于最早:候气而针,顺时而刺,辩证择穴,故按时、辩证为子午流注针法的核心。但亦有人认为:何氏注意到自然界阴阳变化对人体气血运行的影响是正确的,但不考虑病情,仅按不同时间固定选穴那么有机械之嫌。5.?奇经八脉考?〔明-李时珍-1578年〕——奇经八脉的完善之作:该书对奇经八脉的循行、病候、腧穴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考订、补充,使其得以完善。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206.?针灸大成?〔明–杨继洲-1601〕——对针灸理论及实践的第三次系统总结:将腧穴按其名称、性质进行了分门别类的论述,对其功能主治、选穴配方、针灸论治、补泻手法都作了大量补充;对腧穴的取法和异名同穴等进行了对照考订;载穴359:眉冲〔原出?脉经?〕、风市〔原出?肘前方?〕、督俞、气海俞、关元俞〔均原出?圣惠方?〕5穴;该书被译为多种文字,流传甚广,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7.?针灸大全?〔明-徐风-1439年〕——载大量易记、易懂、颇有价值的针灸歌诀,如四总穴歌,对针灸教学与学习奉献较大。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21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22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233.?耳针?〔王忠-1984年-上海科技出版社〕——载耳穴400:正式介绍222。4.?新编实用腧穴学?〔王玉兴-1999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充实开展了腧穴功能分类法:解表、清热〔心肺、肝胆、胃肠、解毒〕、止咳、消食导滞、益气壮阳、补阴、温里、平肝熄风、理气、理血、调经止带、利水通淋、安神、开窍苏厥、利窍〔目、鼻、耳、口舌、咽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246、经络系统的组成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25经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26〔1〕十二经脉〔十二正经〕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27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281内为阴,外为阳
2脏为阴,腑为阳
3上为手,下为足A、十二经脉命名原那么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29阴经(属脏)阳经(属腑)循行部位(阴经行于内侧,阳经行于外侧)手太阴肺经阳明大肠经上肢前部厥阴心包经少阳三焦经中部少阴心经太阳小肠经后部足太阴脾经阳明胃经下肢前部厥阴肝经少阳胆经中部少阴肾经太阳膀胱经后部B、十二经脉名称分类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301四肢
阴经(脏)阳经(腑)
循行部位手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上肢前线中线后线足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下肢前线中线后线十二经脉分布规律-----四肢部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31
手三阴经均起与胸部,手三阳经经过肩部,颈部而上达头面胸腹部第一侧线……足少阴肾经胸腹部第二侧线……足阳明胃经胸腹部第三侧线……足太阴脾经胁、腰侧面………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十二经脉分布规律--躯干部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32六条阳经经脉,皆上循头面手足阳明经脉……头面部手足少阳经脉……侧头部足太阳经脉……头顶部,手太阳经脉……头颊部十二经脉分布规律--头面部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33C、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律“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34头
胸手
腹足手足阴阳经脉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35D、十二经脉流注次序肺大食指鼻旁大趾胃脾心小膀肾包三胆肝心中胸中肺中小指内眦小趾无名指外眦大趾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36E、十二经脉表里关系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37〔2〕十二经别十二经脉别出的正经。起于四肢,循行体内脏腑深部,上出颈项浅部。作用:加强十二经脉中表里联系的两经之间的联系,并能通过到达某些正经未能到达的器官与形体部位,来补充正经之缺乏。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38〔3〕奇经八脉
任脉
督脉
冲脉
带脉
阴维脉
阳维脉
阴跷脉
阳跷脉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39
奇经八脉的作用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401〕督脉循行: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根本功能:阳脉之海,总督一身阳气与脑,脊髓,肾关系密切。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412〕任脉根本功能阴脉之海,总任一身之阴经。任主胞胎,与女子妊娠有关。循行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423〕
冲脉循行: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从气街步起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至目眶下。根本功能:十二经脉之海,调节十二经脉气血;冲为血海,同妇女的月经有关。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434〕带脉循行起于季〔侧胸部11,12肋〕,斜向下行,绕身一周。在腹面的带脉下垂到少腹。根本功能约束纵行诸脉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445〕
阴跷脉阳跷脉根本功能: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和下肢运动之功。“分主一身之阴阳〞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456〕
阴维脉阳维脉根本功能:阴维脉“维络诸阴〞,主一身之里。阳维脉“维络诸阳〞,主一身之表。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46〔4〕络脉十五络脉: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加之躯干部的任脉〔身前〕督脉〔身后〕各一条络脉,及脾之大络〔身侧〕,总称十五络脉。概念:
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孙络之分。功用:
加强表里阴阳两经的联系与调节。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47十五络穴手太阴肺经之络列缺手阳明大肠经之络偏历手少阴心经之络通里手太阳小肠经之络支正手厥阴心包经之络内关手少阳三焦之络外关足太阴脾经之络公孙足阳明胃经之络丰隆足少阴肾经大钟足太阳膀胱经之络飞扬足厥阴肝经之络蠡沟足少阳胆经之络光明任脉之络鸠尾督脉之络长强脾之大络大包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48〔5〕经筋与皮部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循行分布于筋肉关节的体系。其作用是约束骨骼,维护关节的运动的功能。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在体表皮肤的一定部位的分区,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49经络的生理功能1、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2、运行气血,营养脏腑组织
3、感应传导作用4、调节机能平衡
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50经络学说的应用
1、阐释病理变化2、指导疾病的诊断3、指导疾病的治疗
4、用于疾病的预防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51经络的现代研究
1、经络与生物电
2、经络与脉管
3、经络与神经节段
4、经络与神经…体液系统
5、经络与中枢神经
6、经络与控制论
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521、腧穴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所在,也是针灸推拿及其它一些外治法的部位。〔二〕腧穴学总论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532、腧穴的分类〔1〕十四经穴〔2〕经外奇穴〔3〕阿是穴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54
指分布于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上的腧穴。〔1〕十四经穴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552025/1/27经络腧穴学总论56〔2〕经外奇穴指有一定穴名和位置,但不列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2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地方政府与电力公司新能源充电桩共建合作框架协议
- Brand KPIs for sauces condiments in Brazil-外文版培训课件(2025.2)
- 路政联合执法协议书
- 黄石食堂承包协议书
- 仓库登高梯租用协议书
- 资产整体转让协议书
- 公司建合同框架协议书
- 餐饮法人变更协议书
- 解除劳务外包协议书
- 食堂污水清掏协议书
- 国家开放大学-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实验报告(实验成绩)
- 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人工智能导论》课程第1章 绪论
- 教育教学实习教案幼儿园
- 大众电子助力转向EPS 双齿轮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 《传媒翻译》课件
- 脑卒中患者血压及血糖管理
- 印刷企业安全生产检查表
- 【医院管理案例学习】-床单位终末消毒标准的执行
- 能源费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 退化草地修复亲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 暗挖格栅加工技术交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