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历期末】安徽省淮北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1页
【7历期末】安徽省淮北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2页
【7历期末】安徽省淮北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3页
【7历期末】安徽省淮北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4页
【7历期末】安徽省淮北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自测评价七年级历史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2.请将本试卷答案写在答题卷上指定位置,否则不计分。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共50分)1.我国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是旧石器时代遗址,填补了元谋人与北京人之间的空隙。该遗址属于我国()A.百万年人类史范畴 B.一万年文化史范畴C.五千多年文明史范畴 D.原始农耕时代范畴2.考古工作者在黄河流域一处距今约4400—3800年的遗址中,发现了一种表面黑色,通体锃亮,壁器最薄处不足一毫米的“蛋壳陶”。这反映了当时()A.农桑文明的出现 B.制陶技术的发展C.雕刻技术的成熟 D.纺织技术的进步3.在陶寺遗址的墓葬区中,大型墓葬的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有彩绘陶器、木器、玉或石制的礼器等;而小型墓葬中大多没有木质葬具和随葬品。这表明黄河流域()A.原始手工业发展迅速 B.社会阶级分化较为明显C.建筑技术进一步发展 D.居民具有朴素审美观念4.2024年是中国甲辰龙年。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就普遍流行着对龙的崇拜。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区史前时期文化遗址中的龙形器物,共同印证了()A.中原地区的文明程度较高 B.玉器等制造业开始出现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D.黄河流域孕育早期国家5.《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了一个关于部落联盟首领选举的故事:“一位叫放齐的酋长推举尧的儿子丹朱,尧马上表示,丹朱‘顽凶’不可用,尧与大家反复相商,又用各种办法考察了舜的德行,才将舜立为尧的继任人。”这反映出()A.禅让制“选贤举能” B.世袭制逐渐确立C.“公天下”推行困难 D.分封制开始流行6.西周时期,“天子”统治的地域叫“天下”,诸侯统治的领地叫“国”,卿大夫统治的采邑叫“家”,天下、国、家的层次得以落实。这表明,分封制的实行()A.促进了对外交流 B.强化了中央集权C.确立了世袭制度 D.巩固了统治秩序7.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1次。据鲁史《春秋》记载,242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3次,而朝齐、晋、楚三国国君竟达33次之多。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周王室地位逐渐衰落 B.社会经济稳定发展C.鲁国到王都路途遥远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8.据统计,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二百多年中,有大小战争二百三十次。战争打起来,双方动辄出动几万至几十万人。最终,秦国兼并各国完成统一。这表明当时的历史主流是()A.诸侯争霸,王室衰微 B.科技创新,经济发展C.兼并战争,走向统一 D.民族交融,往来频繁9.有学者认为:“秦国的军队是虎狼之师,秦国的士兵之所以能打仗,是因为有一个强大的政策在激励着他们。”这一政策是()A.严明法度 B.奖励军功 C.编制户口 D.鼓励耕织1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下列主张与该思想属于同一流派的是()A.无为而治 B.以德治国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11.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时钟”,是中国人安排生产和生活的指南。“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谷雨栽下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由此可知,节气文化服务于()A.商品贸易的交流 B.手工业的创新C.农耕文明的发展 D.政治制度变革12.在秦汉时期,廷议制度有着严格规定,由皇帝公布廷议的议题及参与的官员,在集议后由皇帝裁断。如果委托大臣主持,官员需将所议的过程及结果以书面形式向皇帝汇报。这一规定()A.体现了皇权至上 B.杜绝了决策的失误C.防止了君主专制 D.保证了程序的公正13.“天下苦秦久矣。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陈胜、吴广起义 B.八王之乱 C.淝水之战 D.黄巾起义14.学者赵翼提出了“汉初布衣将相之局”,即汉高祖和多数文臣武将都来自于社会底层,君臣因此更了解百姓疾苦,这种局面()A.推动了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B.促使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C.继承了秦朝以法治国的政策 D.加剧了西汉初年的社会矛盾15.下表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年龄及寿命皇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即位年龄1011311281512149寿命27231303936341454由此可知,东汉后期()A.农民起义频繁爆发 B.医药科技逐渐没落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诸侯势力威胁中央16.汉武帝在夺回河西走廊之后,先后设置了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汉宣帝时,朝廷设置了西域都护府,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治理。这些措施()A.提供了张骞出使西域的条件B.加强了中央对西域的管辖C.健全了西域各国的政治机构D.阻碍了边疆地区经济发展17.“踏着串串悠长的驼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了。”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A.汉朝科技的进步 B.西域人对丝织品的追捧C.丝绸之路的开辟 D.中外农业生产水平提升18.小明同学在查阅资料后,绘制了中国古代某项科技成果的部分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与这项科技成果相关的人物是()A.蔡伦 B.毕昇 C.祖冲之 D.宋应星19.“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如要研究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最合适的诗句是()A.本初屈指定中华,官渡相持勒虎牙B.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C.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D.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20.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蜀汉则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这直接佐证了三国鼎立时期()A民族关系大大改善 B.局部经济得到发展C.国家分裂不断加剧 D.全国统一局面实现21.西晋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A主要表现 B.基本特点 C.重要原因 D.积极影响22.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先后有六个政权以建业(后改名建康,今江苏南京)为都城,统称为“六朝”,南京因此被称为“六朝古都”。这六个政权是()A.吴、东晋、宋、齐、梁、陈B.吴、西晋、北魏、西魏、北周、隋C.蜀、西晋,宋、齐、梁、陈D.魏、东晋、北魏、东魏、北齐、隋2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如鲜卑拓跋部称其先祖为黄帝的后裔,建立大夏政权的匈奴首领自称是大禹之后。这表明()A.北方各族完全融入汉族 B.北方统一进程加快C.游牧民族转向农耕生活 D.民族认同意识增强24.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历法的出现对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祖冲之制定的当时最先进的历法是()A.《太初历》 B.《大明历》 C.《大衍历》 D.《四分历》25.《尚书·牧誓》记载,“武王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与受敌于牧野,作《牧誓》”。青铜器“利簋”内底铭文也记载了“武王伐纣”。这说明()A.考古发现是了解历史的唯一证据 B.文献记载与文物发现史实相矛盾C.传说故事中也包含有真实的史实 D.文献记载与文物发现可互证史实二、辨析改错(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共10分)26.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1)私有制、阶级和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2)《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3)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圆形方孔半两钱。()(4)秦汉时期,农学有很大发展,代表性著作是《齐民要术》。这部书提出改良土壤、适度施肥、合理密植等农业生产方法。()(5)“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里的“甲子”表示年份,用的是年号纪年法。()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共24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均有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1)根据材料一,指出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有了很大发展”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一时期有哪些原始居民。材料二在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葬中,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贡器和900多枚铜镞,史学家推测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摘编自《新中国考古五十年》(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商朝青铜制造业的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社会形态的变化,并分析推动社会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晋北方各族内迁分布图(1)读图回答,原来生活在西北地区的羌人和氐人内迁至我国哪一地区?西晋被哪个少数民族所灭?材料二自十六国至北朝各代,统治者均沿袭中原地区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汉族才智之士多受到重用,如石勒之于张宾,苻坚之于王猛,字文泰之于苏绰,都信任到言听计从的地步。——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位汉族的“才智之士”。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族“才智之士”受到重用的原因。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实际上正是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摘编自刘玉才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3)根据材料三,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历史意义。四、活动探究(本大题共16分)29.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汉时期历史大事编年表时间重要历史事件公元前221年①废除分封制,创立中央集权制;统一(A),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公元前214年②秦始皇下令蒙恬监修长城公元前168年③汉文帝下令将租税定为“三十税一”公元前141年④汉景帝令郡国务劝农桑公元前134年⑤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尊崇儒术的主张公元前127年⑥汉武帝接受主父偃(“B”)的建议公元前119年⑦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发动漠北战役公元前110年⑧汉武帝下令平抑物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表中A、B历史事件,并说明其各自作用。(2)以“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为观点,请从材料一中选择至少两件历史事件加以论证。(要求:选取的历史事件与观点相符,史论结合,条理清晰。不得照抄示例)[示例]事件:③和④论证:西汉建立后,吸取秦亡的历史教训,采用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措施,汉文帝将租税定为“三十税一”,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汉景帝下令郡国劝课农桑,重视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使人民生活安定。这些措施的实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材料二自从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这与我国很早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有密切关系的。——摘编自郭沫若《中国史稿》(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自测评价七年级历史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2.请将本试卷答案写在答题卷上指定位置,否则不计分。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共50分)【1题答案】A【2题答案】B【3题答案】B【4题答案】C【5题答案】A【6题答案】D【7题答案】A【8题答案】C【9题答案】B【10题答案】A【11题答案】C【12题答案】A【13题答案】A【14题答案】B【15题答案】C【16题答案】B【17题答案】C【18题答案】A【19题答案】B【20题答案】B【21题答案】C【22题答案】A【23题答案】D【24题答案】B【25题答案】D二、辨析改错(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共10分)【26题答案】(1)错误,“文字”改为“国家”(2)正确(3)错误,“圆形方孔半两钱”改为“五铢钱”(4)错误,“《齐民要术》”改为“《氾胜之书》”(5)错误,“年号纪年法”改为“干支纪年法”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共24分)【27题答案】(1)具体表现: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原始居民:河姆渡居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