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冀教版必修3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mmol·L-1);下列错误的是。
。成分。
Na+
K+
Ca2+
Mg2+
Cl-
蛋白质。
①
142
5.0
2.5
1.5
103.3
16.0
②
147
4.0
1.25
1.0
114.0
1.0
③
10
140
2.5
10.35
25
47
A.③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②的成分都可以进入到③中C.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可能导致组织水肿D.空气中的O2进入到①至少需穿过8层磷脂分子层2、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抗体④胰岛素⑤尿素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②③3、火山喷发后形成火山岩,若干年后,火山岩上形成了小树林。有关这一演替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演替与冰川泥上的演替为同一类型B.该过程中,苔藓首先在火山岩上定居C.人类活动会影响该过程的速度和方向D.该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会发生变化4、关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与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于植物生产和繁殖的生产量应为净初级生产量减去呼吸消耗量B.净初级生产量实际上就是总初级生产量在某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C.次级生产量既包括生产者生产量,也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量D.若总初级生产量(GP)-呼吸消耗量(R)=0,则生物量不变5、某人注射白喉毒素疫苗和感染白喉杆菌后;体内抗体产生情况如图所示.据图推测合理的是()
A.感染白喉杆菌后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B.抗体与白喉毒素结合后会产生沉淀C.该免疫过程没有淋巴因子的参与D.淋巴细胞上的载体能特异性识别该抗原6、下列经典实验中,没有设置对照的是A.温特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B.萨顿基于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C.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D.艾弗里实验证明S型菌里的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7、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①代表的激素名称是()
A.促甲状腺激素B.胰岛素C.胰高血糖素D.性激素8、下列有关生物体内信息分子作用部位或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小肠黏膜产生的促胰液素通过体液传送作用于胰岛细胞B.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主要作用于尖端和尖端下部细胞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D.T淋巴细胞合成分泌的淋巴因子作用于浆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9、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叫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下列有关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封山育林是通过延长食物链长度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B.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的组分和结构是在不断变化的C.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强度一般大于草原生态系统的D.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10、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是反馈调节的结果D.两个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意味着生态系统在衰退11、以生物的有机物积累量(生物量)为指标;统计某农田在退耕3年;10年及30年后生态系统中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生物量所占比例,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在退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在退耕农田上群落演替的方向为草本→灌木→乔木C.在10~30年间,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基本不变D.在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基本不变12、如图表示某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B.相同湿度不同温度情况下,种群的数量各不相同C.温度的变化会影响相对湿度对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D.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为32℃、90%时,对该昆虫种群生存比较有利13、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A.随机分布属于群落的空间结构B.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持续增长需定期投放饵料等C.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D.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一般呈“S”型,且K值往往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14、下图是某人工湖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其中字母表示同化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浮游动物和鱼类作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可加快物质和能量的循环B.甲种鱼和乙种鱼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b+c+e)×100%C.向该人工湖中投放的饲料越多,甲种鱼和乙种鱼的数量就越多D.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的能量去向都有呼吸作用散失和流入下一营养级15、为防治蝗虫,研究者对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密度与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一蝗虫取食量)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样方法统计虫卵的数目来监测蝗虫的种群密度B.四种蝗虫中对草原牧草危害最大的是狭翅雏蝗C.当蝗虫的种群密度小于5只/m2时,牧草产量可能增加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蝗虫属于化学防治16、21世纪初,某河流沿线工业污水及生活垃圾等大肆进人河道,造成严重污染,使水体变黑、变臭,鸟兽绝迹而蚊蝇肆虐。2020年通过清淤清污、堤岸砌护、生态湿地建设等生态修复工程,吸引了大量水禽迁徙而来,呈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人景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河流内至河堤两岸的植被配置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修复过程中尽量选用当地水生植物,为本地动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C.该河流生态系统中有食物链的增加或重新出现,稳定性增强D.藻类能吸收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获取营养而大量生长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7、根据高中生物学知识,用专业术语将表格补充完整:。生物学现象原理吃熟鸡蛋容易消化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_________①中耕松土中耕去除杂草,避免杂草与农作物_________②阳光、水分和无机盐等;增加土壤中氧气含量,促进根部_________③,从而促进无机盐吸收;促进土壤中分解者_________④,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率。棉花打顶解除_________⑤现象,以促进侧芽的发育,从而使棉花多开花、多结果。“果树一草菇”立体农业运用群落的_________⑥原理,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18、有科学家指出:“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存在;没有能量,什么都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和信息是这样起作用的吗?_______________在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等层次,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的吗?_______________试举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19、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_______到_______,又从_______回到_______的循环过程。这里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_______,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_______。20、特点: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能量流动则不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______的,而且是_______的流动,而不是_______。21、某地经过开垦后;荒山变为树林,注地成为鱼塘。下图表示某鱼塘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山顶和山脚种植了不同的树木;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结构。树林中,A和B两种生物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互利共生通常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乙同化的能量去向有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
(3)若鱼塘的环境条件不变;经过捕捞后,某种鱼的环境容纳量将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鱼塘生态系统需要人工不断地添加饲料以维持其正常功能,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角度说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7分)22、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4题,共28分)23、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请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身体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产生的兴奋最终能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几乎作用于__________,提高细胞代谢的速度,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
(2)图中①表示__________系统。人体注射乙型流感疫苗后;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的相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识别并作用于侵入机体的乙型流感病毒。人体内蛋白质合成不足,可能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机体出现免疫力下降;组织水肿。
(3)某同学为了验证胰岛素的生理作用;葡萄糖和胰高血糖素都能有效缓解低血糖症状的作用进行实验。他准备了若干生理状况相同的实验小鼠,适宜浓度的胰岛素溶液;胰高血糖素溶液、葡萄糖溶液等(可以自行补充)。请你帮该同学完善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注意设置对照实验,分两次向小鼠腹腔注射不同物质来进行实验,以小鼠的生理状态来反应血糖的高低)
实验思路:
步骤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第一次注射后,_________;第二次注射后,________。24、脂质体是由脂质双分子层构成的闭合球形囊泡;其在生物学和医学上有多种用途。
(1)将抗癌药物包埋于脂质体内,将单克隆抗体连接在脂质体膜上,单克隆抗体可以与癌细胞表面的_______结合;用于癌症的靶向治疗。
(2)在基因工程中,利用脂质体膜的_______性,将_______包埋于脂质体内;从而使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内。
(3)脂质体还可以用于包埋疫苗。将重组乙肝疫苗(HBS)包埋于阳离子脂质体(DOPAT)内;如下图所示。
为研究包埋后的疫苗是否能提高免疫效果;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HBS和包埋有HBS的DOPAT分别溶于磷酸缓冲液中,以一定剂量分别于第0天和第28天注射于小鼠体内,然后在第14;28、42天采血测定相应抗体的含量(用几何平均滴度表示。滴度越大,抗体含量越高)。结果如下:
。组别。
14天。
28天。
42天。
HBS组。
565.69
1600
58688.3
DOPAT包埋组。
2690.87
102400
1448155
①实验中使用的HBS是由转入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的酵母菌分泌产生的。与传统疫苗(灭活的乙肝病毒)相比,该疫苗只含有_______成分。
②表中数据显示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
③第42天检测的抗体水平很高的原因是________。
④该实验说明包埋乙肝疫苗能显著提高_________免疫的水平。据图推测其原因:__________。
⑤本实验还有不足之处,请指出并改进:_________。25、独脚金内酯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为了研究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对侧枝生长发育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独脚金内酯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对其生命活动起_________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2)科研人员用GR24处理拟南芥的野生型和突变体植株,结果如图1所示。据实验结果推测,GR24的作用是______侧枝的产生,突变体植株可能出现了独脚金内酯_________(填“合成”或“信息传递”)缺陷。
(3)为了进一步研究GR24的作用机理;科研人员用野生型植株进行了图2所示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①进行实验处理时,NAA应加入固体培养基__________(填“A”或“B”)中。
②据图分析,单独使用GR24对侧枝生长的作用效果________(填“显著”“不显著”或“无影响”),由此推测GR24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雷帕霉素是一种新型酯类免疫抑制剂,研究者通过实验探究雷帕霉素对小鼠成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1)____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动物细胞中该物质中的能量来自_____这一代谢过程,发生场所为_____。
(2)PGC-1;YY1和mTOR是细胞中调节线粒体基因转录的转录因子。研究人员用一定浓度的雷帕霉素处理小鼠成肌细胞,检测转录因子PGC-1的RNA相对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图1结果显示:_______________。
(3)免疫共沉淀技术是在体外进行的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一种技术。其原理是抗体A可与蛋白A特异性结合,因此使用抗体A可将蛋白A“沉淀”。如果蛋白B与蛋白A相互结合,那么抗体A在将蛋白A“沉淀”的同时,也会把蛋白B“沉淀”下来。此技术常用于寻找和筛选与已知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1研究人员欲研究这三种转录因子(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PGC-1;YY1、mTOR被YY1抗体“沉淀”的情况,结果如图2。实验中研究人员检测各蛋白提取结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根据图2结果,请在图3中构建线粒体中雷帕霉素与被“沉淀”蛋白间的互作模式图。
2若想验证该互作模式,可继续选择_____(a:mTOR;b:PGC-1;c:无关)抗体进行免疫共沉淀。若互作模式成立,请在图4中相应位置用“—”画出可“沉淀”出的条带_____。
(4)综合上述实验,说明雷帕霉素对细胞能量代谢影响的分子机制是_____。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4题,共32分)27、下图表示某草原上几类主要生物的食物关系及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1从生态系统成分看,该草原除了图中出现的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鼠的粪便仍含有一部分能量,这些能量属于____________的同化量,若鼬通过捕食鼠和鸟获得能量比例为1∶2,则鼬每获得3kJ至少需要消耗草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了图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鼬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这个实例说明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3是对鼬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绘出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在t1~t2时期鼬种群的死亡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出生率。28、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湿地生态公园能够恢复还原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促进城区的生态系统发育。科研小组对某城市湿地公园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部分数据未给出,能量单位为,J/cm2·a,肉食性动物作为一个营养级研究)。能量去路生物类型甲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传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有机物输入的能量生产者41.05.097.019.00植食性动物7.91.112.0Y6.0肉食性动物6.50.86.20.510.0
①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
②表中甲是指_________,表中的数据Y为__________。
③植食性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写出2点即可)。
(2)某河道中下游土壤类型主要是风沙土。为防止其进一步荒漠化,当地人们种植了梭梭树、杨树等,在人工林与荒漠边缘交界处种植沙米(黎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在半流动沙丘中生活着一些沙鼠等啮齿类小动物。①生物能适应其生存的环境,推测沙米适应环境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沙鼠种群密度时,若调查结果偏大,原因是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②建造人工林时,一般不会只种植一种树,原因是_________。29、湿地是地球上生物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它是天然的蓄水池;并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被誉为地球的“肾”。湿地类型众多,如红树林;河流、湖泊和稻田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征,具有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等生态功能。
(2)调查表明,我国相当一部分湖泊已不同程度富营养化,原因是含氮、磷等元素丰富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了湖泊自动净化能力的限度,使其________下降。富营养化水体中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有________(答出两点)等。
(3)湿地面积的缩小会导致局部气候恶化、________等。
(4)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就是采用________和________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如________、________、土地处理工程,以及动植物物种引进等,使受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在动植物物种引进时,要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处理好________、________的协调与平衡,同时需要考虑________。30、某河流干涸后若干年内;经历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
(2)图1体现了该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________现象,三个物种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物种③的出现既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提供了____________;使物种丰富度进一步提高。
(3)对该群落中某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表示该动物种群增长最快的点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4)经观察和测定,灌木丛中的几种生物种群及其同化量(图中字母代表)如图3所示。沙氏变色蜥在食物网中所处的营养级为第________营养级。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调查沙氏变色蜥的种群密度时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5)树木不仅可以用于造纸,还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价值。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分析】
首先根据各种体液中的成分区分是哪一种体液,由于细胞內液中的K+浓度要远大于细胞外液,细胞內液中的Na+浓度要远小于细胞外液;故根据图中数据可知,③为细胞內液,又由于细胞外液中,血浆的蛋白质含量大于组织液和淋巴,故可判断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
【详解】
由于细胞內液中的K+浓度要远大于细胞外液,细胞內液中的Na+浓度要远小于细胞外液;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故根据图中数据可知,③为细胞內液,A正确;②组织液的蛋白质大分子不能进入到③细胞内液中,B错误;据分析可知②属于组织液,①为血浆,血浆内的蛋白质减少会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将导致组织液增多,组织水肿,C正确;外界空气中的氧进入人体血浆,至少需穿过肺泡壁(单层细胞围成);毛细血管壁(单层细胞围成)。而氧分子要穿过肺泡壁,首先要进入肺泡壁中的某个细胞,然后再出这个细胞,即在氧分子穿过肺泡壁的过程中共通过了两层细胞膜结构;同理,氧分子穿过毛细胞血管壁进入血浆的过程中也要通过两层膜结构;故外界空气中的氧进入人血浆,至少要通过4层细胞膜,由于一层膜结构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故共需通过8层磷脂分子层,D正确;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组成和成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各种体液的成分正确区分不同的体液。2、B【分析】【分析】
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
①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①错误;
②葡萄糖属于内环境成分;②正确;
③抗体在内化境中发挥作用;③正确;
④胰岛素属于激素;需要通过血液运输,属于内环境,④正确;
⑤尿素是细胞代谢产生的废弃物;会直接排到内环境中,因此属于内环境,⑤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部分即组成成分,能准确判断题中各选项是否属于人体内环境,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考生应注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3、B【分析】【分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演替有两种类型:初生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和次生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详解】
从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与冰川泥上的演替都属于初生演替;A正确;该过程中,首先在火山岩上定居的是地衣,B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正确;在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会发生变化,如地衣阶段地衣为优势物种,苔藓植物阶段苔藓植物则成为优势物种,D正确。
【点睛】
1.演替类型的比较:
。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原先从没有过植被的环境或曾经有过但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
虽失去了原有植被;但仍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及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时间。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的时间短。
速度。
缓慢。
较快。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裸岩上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4、D【分析】【分析】
植物在地表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内经光合作用生产的有机物质数量叫做总初级生产量,通常以有机物的克/米2•年或用能量卡/厘米2•年表示。剩余部分才用于积累;并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绿色植物在呼吸之后剩余的这部分有机物质的数量叫做净初级生产量。即净初级生产量等于总初级生产量减去植物呼吸消耗量。
【详解】
A;用于植物生长和繁殖的生产量应为总初级生产量减去呼吸消耗量;A错误;
B;净初级生产量是指植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生物量才是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B错误;
C;次级生产量是动物和其他异养生物靠消耗初级生产量制造的有机物或固定的能量;C错误;
D;若GP-R=0;则生物量不变,若GP-R>0,生物量增加,若GP-R<0,生物量减少,D正确。
故选D。5、B【分析】【详解】
第二次感染白喉杆菌后;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通过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A错。抗体与白喉毒素结合后会产生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溶解,B正确。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需要淋巴因子的刺激,C错。淋巴细胞上的受体能特异性识别该抗原,D错。
【点睛】
二次免疫的基础。
机体再次感染相同抗原,机体受到刺激后,体内对应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通过浆细胞生成大量抗体行使体液免疫功能,记忆细胞无法生成抗体。6、B【分析】试题分析:温特的对照实验是那一个没有放过尖端的琼脂块;证明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尖端产生的一种物质,故A正确;鲁宾和卡门的实验用同位素标记的二氧化碳中的氧作对照实验,故C正确;艾弗里实验用S型细菌体内的多糖和蛋白质作为对照实验,故D正确;萨顿仅仅是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并没有设置实验来验证,故B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学科史,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的能力。7、A【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则可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这就是所谓的分级调节.而在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激素要维持在一定浓度内,不能持续升高.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系统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这就是所谓反馈调节.
解:A;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促进甲状腺的发育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A正确;
B;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B错误;
C;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C错误;
D;性激素是由性腺分泌的;D错误.
故选A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8、C【分析】【分析】
考查信息分子的类型;作用和作用方式;信号(信息)分子是指生物体内的某些化学分子,既非营养物,又非能源物质和结构物质,而且也不是酶,它们主要是用来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如激素、神经递质、生长因子等统称为信号分子,它们的唯一功能是同细胞受体结合,传递细胞信息。
从产生和作用方式来看可分为内分泌激素;神经递质、局部化学介导因子和气体分子等四类。
①激素是由内分泌细胞(如肾上腺;睾丸、卵巢、胰腺、甲状腺、甲状旁腺和垂体)合成的化学信号分子;一种内分泌细胞基本上只分泌一种激素,参与细胞通讯的激素有三种类型:蛋白与肽类激素、类固醇激素、氨基酸衍生物激素。
②神经递质是由神经末梢释放出来的小分子物质;是神经元与靶细胞之间的化学信使。由于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分泌的,所以这种信号又称为神经信号。
③局部化学介质又称为旁分泌信号;指由细胞分泌的信息分子通过扩散而作用于邻近的靶细胞,调节细胞的生理功能。体内的局部化学介质包括组胺;花生四烯酸(AA)、生长因子等。
④气体分子:如NO;CO等。
突触结构:
【详解】
A;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经过体液的传递,作用于胰腺,刺激胰腺分泌胰液,不是胰岛,错误;
B;生长素由胚芽鞘尖端产生;主要通过极性运输作用于尖端以下的细胞,错误;
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即兴奋的传递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正确;
D;浆细胞是由B细胞或者是B细胞的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是成熟的细胞,错误;
故选C。9、A【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反之,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
【详解】
A;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呈现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延长食物链并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A错误;
B;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组分和结构也是不断变化的;只不过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正确;
C;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故其抵抗力稳定性强度一般大于草原生态系统的,C正确;
D;由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故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D正确。
故选A。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10、B:D【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甲;乙两种群数量上呈现非同步性变化,说明甲乙两种群属于捕食关系,且捕食者数量高峰变动滞后于被捕食者,说明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两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了该生态系统正在趋向稳定。
【详解】
A.甲乙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A正确;
B.M点时甲种群的曲线是下降趋势;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错误;
C.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种群的数量变化是反馈调节的结果,C正确;
D.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趋于稳定,趋于动态平衡,D错误。11、C:D【分析】【分析】
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详解】
A;退耕农田还保留土壤条件;所以发生在其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
B;从图中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优势物种从草本变为灌木再到乔木,所以演替方向是草本→灌木→乔木,B正确;
C;随着演替过程的进行;群落物种丰富度发生改变,C错误;
D;演替过程中;群落生物量在不断增加后稳定不变,D错误。
故选CD。
【点睛】
本题需要考生结合群落演替的知识,分析图中发生在退耕农田中的演替过程。12、A:C:D【分析】【分析】
分析曲线图可知;图表示的是某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自变量是温度和相对湿度,因变量是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中温度32.5°C;相对湿度为90%时,该昆虫种群数量最大。
【详解】
A;由图可知;该种群数量的变化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A正确;
B;相同湿度不同温度情况下;曲线纵坐标数值有时会相同,即种群的数量有时会相同,B错误;
C;同种相对湿度条件下;不同温度对应的种群数量不同,故温度的变化会影响相对湿度对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C正确;
D;由图可知;图中温度为32.5°C、相对湿度为90%时,该昆虫种群数量最大,该条件下对该昆虫种群生存比较有利,D正确。
故选ACD。13、A:C【分析】【分析】
1;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种群的空间分布即种群的空间特征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2;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详解】
A;随机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A错误;
B;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持续增长;因此需定期投放饵料等增大环境容纳量,B正确;
C;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C错误;
D;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一般呈“S”型;且K值往往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D正确。
故选AC。14、A:C:D【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2)每一营养级能量的去路:①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②自身呼吸消耗,③分解者分解利用,④未被利用。
(3)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
【详解】
A;浮游动物和鱼类作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可加快物质循环,但能量不能循环,A错误;
B、相邻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某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乙种鱼从甲种鱼处同化的能量为d,而甲种鱼同化的能量为b+c+e,则甲种鱼和乙种鱼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b+c+e)×100%;B正确;
C;向该人工湖中投放的饲料过多;可能导致水质变差,鱼类减少,C错误;
D;最高营养级无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D错误。
故选ACD。15、B:D【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研究者对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密度与牧草产量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由图可知,亚洲小车蝗对牧草产量影响最大。
【详解】
A;虫卵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可利用样方法统计虫卵的数目来监测蝗虫的种群密度,A正确;
B、据图可知,牧草产量随亚洲小车蝗种群密度增大而减小的幅度最大,且当亚洲小车蝗密度为20只/m2时;牧草产量降为0,四种蝗虫中对草原牧草危害最大的是亚洲小车蝗,B错误;
C、据图分析,当蝗虫的种群密度小于5只/m2时,如狭翅雏蝗,对应的牧草产量明显呈上升趋势,因此当蝗虫的种群密度小于5只/m2时;牧草产量可能会增加,C正确;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蝗虫;破坏蝗虫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
故选BD。16、B:C【分析】【分析】
1;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
2;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详解】
A;从河流内至河堤两岸的植被配置是在不同地段出现不同的植被类型;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
B;修复过程中应尽量选用当地水生植物;为本地动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外来物种会影响当地生物多样性,B正确;
C;由于动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增加;原来没有或消失的水禽等动物重新出现,使得营养结构变复杂,所以有食物链的增加或重新出现,C正确;
D;藻类只能吸收、利用无机物;不能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D错误。
故选BC。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7、略
【分析】【详解】
高温使鸡蛋中的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中耕松土能去除杂草;避免杂草与农作物竞争阳光;水分和无机盐等,还能增加土壤的含氧量,促进有氧呼吸,进而促进根细胞对无机盐的吸收,也可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增加无机盐的含量。
棉花打顶为解除顶端优势;降低侧芽生长素浓度,促进侧芽发育成枝条,使棉花多开花;多结果。
果树和草菇表现出的分层现象属于该群落的垂直结构,立体农业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解析】被蛋白酶水解竞争有氧呼吸分解作用顶端优势空间结构18、略
【分析】【详解】
有科学家指出:“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存在;没有能量,什么都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这是有道理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分,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信息传递决定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在细胞、个体、种群等层次,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的,例如细胞与细胞之间,如果没有物质,就不能构成生命,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而信息传递使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能量的储存和释放正常进行。【解析】是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分,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信息传递决定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在细胞、个体、种群等层次,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的例如细胞与细胞之间,如果没有物质,就不能构成生命,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而信息传递使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能量的储存和释放正常进行。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C、H、O、N、P、S无机环境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物圈生物地球化学循环。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反复利用逐级递减单方向循环21、略
【分析】【分析】
通过图中能量流动的方向示意图和不同营养级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来回答相应的生态学习题。生物群落中不同的生物分布在不同的位置的现象称作群落的结构,分为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群落中不同生物之间形成不同的种间关系: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寄生等关系;能量的流动过程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呈现相对平衡时,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
(1)在不同水平位置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称作群落的水平结构,山顶和山脚是不同的水平位置,因此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获利,彼此对对方有利的生物关系。
(2)根据能量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分析;对于一个生物的同化量(乙)而言,其能量的流动方向有:细胞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向下一个营养级(流向丙和丁),还有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除此以外部分的能量未被利用。
(3)种群S型增长的K值称作环境容纳量;影响S型增长的因素是环境因素(包括食物;水、天敌、栖息地空间等),与此时种群的种群密度无关,因此若环境不变捕捞前后环境容纳量基本不变。
(4)鱼塘生态系统中因捕捞造成大量鱼类生物输出;因此对于输入的能量和物质都要增大,持续不断地添加饲料为鱼塘提供能量和物质来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点睛】
本题是生物的生态学知识点的考察,通过能量金字塔来完成生态系统,种群、群落的相关问题,难度适中,多为一般性的概念考察,在做题时需要通过题干与知识点结合来处理具体的问题。【解析】水平(空间)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传递给丙和丁、用于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流向分解者不变环境条件不变,该种鱼的环境容纳量不变由于捕捞造成池塘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的输出大于输入,所以要不断添加饲料为鱼塘提供能量和物质以维持生态系统正常功能四、判断题(共1题,共7分)22、A【分析】【分析】
【详解】
某些植物的花期受光周期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正确。
【点睛】五、实验题(共4题,共28分)23、略
【分析】【分析】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因此图中①表示免疫系统;抗原作用于B细胞,引起B细胞增殖分化,因此甲表示增殖分化;乙是由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甲状腺后,能够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因此乙表示促甲状腺激素;丙是由神经系统分泌的,作用于肾上腺,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因此丙表示神经递质。
【详解】
(1)甲状腺激素几乎可以作用于体内所有细胞;提高细胞代谢的速度,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来维持体温相对平衡。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①表示免疫系统;乙型流感疫苗作为抗原进入人体后,会引起机体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能识别并作用于侵入机体的乙型流感病毒。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若人体内蛋白质合成不足,可能会导致抗体数量减少和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使机体出现免疫力下降;组织水肿。
(3)根据题意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而葡萄糖和胰高血糖素都能有效缓解低血糖症状,根据实验的对照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设计实验:
步骤一: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各组小鼠的生理状态。
步骤二:B;C、D三组出现相应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给C组注射胰高血糖素、给D组注射葡萄糖,一段时间后,观察各组小鼠的生理状态。
预期实验结果:第一次注射后;A组小鼠正常,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第二次注射后,B组症状无法缓解,而C、D两组小鼠都恢复正常。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与内环境稳态调节有关的三种系统,弄清楚不同的系统中起调节作用的信息分子,结合题图相关信息判断甲、乙、丙以及①代表的物质或系统的名称,并能够根据实验目的、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等设计实验过程和预测实验结果。【解析】体内所有细胞免疫抗体和效应T细胞抗体数量减少和血浆渗透压降低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各组小鼠的生理状态B、C、D三组出现相应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给C组注射胰高血糖素、给D组注射葡萄糖,一段时间后,观察各组小鼠的生理状态预期实验结果:第一次注射后,A组小鼠正常,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第二次注射后,B组症状无法缓解,而C、D两组小鼠恢复正常24、略
【分析】试题分析:理清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特异性免疫的类型及过程、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等相关知识;从题意、题图和表格中提取关键信息,以此作为解题的突破点,围绕上述相关知识,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作答。
(1)将抗癌药物包埋于脂质体内;将单克隆抗体连接在脂质体膜上,单克隆抗体可以与癌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用于癌症的靶向治疗。
(2)在基因工程中;利用脂质体膜的流动性,将重组DNA分子包埋于脂质体内,从而使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内。
(3)①实验中使用的HBS是由转入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的酵母菌分泌产生的;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见,与传统疫苗(灭活的乙肝病毒)相比,该疫苗只含有蛋白质。
②表中信息显示:相同时间内检测;DOPAT包埋组的相应抗体的含量显著高于HBS组,说明与HBS组相比,DOPAT包埋组能显著提高抗体水平。
③第42天检测的抗体水平很高的原因是:二次免疫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进而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④结合对②的分析可知;该实验说明包埋乙肝疫苗能显著提高体液免疫的水平。据图推测其原因为:表面带阳离子的脂质体复合物更容易被带负电荷的细胞膜吸引,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疫苗,从而诱导激活体液免疫;疫苗被脂质体包裹,保存时间长。
⑤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包埋后的疫苗能否提高免疫效果,只设置了将HBS和包埋有HBS的DOPAT分别溶于磷酸缓冲液中的两个实验组,只检测了体液免疫的效果。可见,本实验的不足之处是:一是缺对照,应增加磷酸缓冲液、空白脂质体对照组;二是未检测细胞免疫的效果,还应增加效应T细胞活性检测。【解析】抗原流动重组DNA分子蛋白质与HBS组相比,DOPAT包埋组能显著提高抗体水平二次免疫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体液表面带阳离子的脂质体复合物更容易被带负电荷的细胞膜吸引,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疫苗,从而诱导激活体液免疫;疫苗被脂质体包裹,保存时间长缺对照,增加磷酸缓冲液、空白脂质体对照组未检测细胞免疫的效果,还应增加效应T细胞活性检测25、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实验示意图和反映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对侧枝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结果的柱形图或曲线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以及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明确实验设计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以图示信息为切入点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
(1)独脚金内酯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而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对其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2)激素是一种“信息分子”。图1显示:随着GR24浓度的递增,野生型植株的侧枝数目的平均值逐渐减小,而突变体植株的侧枝数目的平均值几乎不变,说明GR24的作用是抑制侧枝的产生,突变体植株可能出现了独脚金内酯信息传递缺陷。
(3)①NAA为生长素类似物;而生长素在幼嫩组织中进行极性运输,因此在实验设计中,要给枝条施加NAA,必须从形态学上端进行,即NAA应加入固体培养基A中。
②图3显示;单独使用GR24处理的实验组,其侧枝长度与对照组相差无几,说明单独使用GR24对侧枝生长的作用效果不显著。单独使用NAA处理的实验组的侧枝长度明显小于对照组,而NAA与GR24联合使用的实验组的侧枝长度最短,由此推测GR24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促进NAA的作用而抑制侧枝生长。
【点睛】
柱形图或曲线图若存在多个变量,先寻找单一变量及其对单一实验结果的影响(如图1中的GR24浓度对突变体植株的侧枝平均数目的影响),将数据简化;然后在比较不同柱形或不同曲线之间的新变量,建立新变量与实验结果的逻辑关系(如图1中相同GR24浓度下的野生型和突变体植株的侧枝平均数目)。同时需要注意:若实验数据差异不大,一般可说明该数据对应的自变量对因变量无明显影响。【解析】调节抑制信息传递A不显著通过促进NAA的作用抑制侧枝生长26、略
【分析】【分析】
1;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以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2;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C6H12O6(葡萄糖)4[H](还原氢)+2C3H4O3(丙酮酸)+少量能量;场所细胞质基质中。
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6H2O(水)20[H](还原氢)+6CO2(二氧化碳)+少量能量;场所:线粒体基质中。
第三阶段24[H](还原氢)+6O2(氧气)12H2O(水)+大量能量;场所:线粒体内膜。
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大量能量。
无氧呼吸:
C6H12O62C3H6O3(乳酸)。
【详解】
(1)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动物细胞中合成ATP的能量来自细胞呼吸;细胞呼吸包括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整个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而有氧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故细胞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通过图1可以看出;未加雷帕霉素的组,mRNA和PGC-1的量都有高于雷帕霉素的组,而PGC-1是细胞中调节线粒体基因转录的转录因子,所以图1结果显示:雷帕霉素降低了成肌细胞内PGC-1基因的表达量。
(3)①实验中研究人员检测各蛋白提取结果的目的是保证雷帕霉素不会降解PGC-1;YY1、mTOR这三种蛋白。
②通过图2YY1抗体免疫共沉淀结果看出,PGC-1加入雷帕霉素与YY1抗体免疫无沉淀形成,故想验证该互作模式,可继续选择b:PGC-1抗体进行免疫共沉淀。若互作模式成立,图4中可“沉淀”出的条带如图:
(4)综合上述实验;说明雷帕霉素对细胞能量代谢影响的分子机制是:雷帕霉素可抑制小鼠成肌细胞中PGC-1基因的表达;同时抑制小鼠成肌细胞线粒体中PGC-1蛋白与YY1-mTOR复合体的结合,从而进一步抑制线粒体基因的表达。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探究实验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能根据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解析】ATP细胞呼吸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雷帕霉素降低了成肌细胞内PGC-1基因的表达量保证雷帕霉素不会降解三种蛋白b雷帕霉素可抑制小鼠成肌细胞中PGC-1基因的表达;同时抑制小鼠成肌细胞线粒体中PGC-1蛋白与YY1-mTOR复合体的结合,从而进一步抑制线粒体基因的表达六、综合题(共4题,共32分)27、略
【分析】【分析】
图2为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分析;A表示第二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还有相当一部分能量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由于一部分用于各级生物呼吸消耗,一部分随遗体残骸流向分解者,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就会很少;又由于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食物网进行流动,所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小问1】
该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该草原除了图中出现的以外还有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分解者。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小问2】
鼠粪便的能量是上一营养级草同化的能量;生态系统能量的传递效率是10~20%,若鼬通过捕食鼠和捕食鸟获得的能量1:2,则鼬每增加3kg体重,至少需要草3×1/3÷20%÷20%+3×2/3÷20%÷20%÷20%=275kg。【小问3】
图示为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分析;B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除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还有相当一部分能量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小问4】
鼬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小问5】
据图分析,t0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t0-t1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升高,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加快;t1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t1-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减慢;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在t1-t2时期鼬种群数量仍然在增加;因此死亡率小于出生率。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群落结构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图中的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环境因素确定不同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根据题干信息判断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解析】【小题1】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②.分解者③.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小题2】①.草②.275kJ
【小题3】①.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②.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小题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小题5】小于28、略
【分析】【分析】
同化量=呼吸消耗+生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其中生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又可以分为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因此营养级的同化量有4个去向:①自身呼吸消耗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流向分解者④未被利用。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时对于植物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标记重捕法使用于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无人机OEM研发与市场推广合同3篇
- 年度制冷空调机械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 二零二五版淀粉行业绿色生产与循环利用合同3篇
- 年度记忆绵枕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谷壳供应链金融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新型建筑装修工程施工企业信用担保合同范本3篇
- 铁矿粉购销合同模板2025年度2篇
- 二零二五年智能硬件研发项目技术合同登记管理细则3篇
- 2025年度钻井工程地质勘察合同3篇
- 2025年度盆景植物租赁与艺术展览合作合同范本
- 2025年生产主管年度工作计划
- 2025年急诊科护理工作计划
- 高中家长会 高二寒假线上家长会课件
- 违规行为与处罚管理制度
- 个人教师述职报告锦集10篇
- 四川省等八省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适应性演练历史试题(含答案)
- 《内部培训师培训》课件
- 《雷达原理》课件-3.3.3教学课件:相控阵雷达
- 西方史学史课件3教学
- 2024年中国医药研发蓝皮书
- 红色中国风蛇年年会邀请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