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仁爱科普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仁爱科普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仁爱科普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仁爱科普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仁爱科普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仁爱科普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题文】在“测量胸围差”的实验时,要求你尽力深吸气再尽力深呼气。那么吸气过程中你的肋骨和膈的运动方式是A.肋骨上升,膈舒张而上升B.肋骨上升,膈收缩而下降C.肋骨下降,膈舒张而上升D.肋骨下降,膈收缩而下降2、下列人类活动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是()A.毁林开荒B.围海造田C.退耕还林D.过度放牧3、新疆瓜果比较甜,其主要原因是()A.纬度比较高,光照时间比较长,制造的有机物比较多B.昼夜温差大,晚上呼吸作用弱,积累的有机物比较多C.新疆地区的水甜D.新疆地区的土壤肥沃4、下列哪项不是菜豆种子萌发所必需的条件?()A.适宜的温度B.适宜的阳光C.充足的空气D.一定的水分5、以下探究实验中没有应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特性的是()A.玉米粒的胚乳内储存营养物质B.馒头在口腔内的变化C.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D.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6、通过实验探究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如图所示.能说明酸雨对植物有影响的实验结果是()A.甲组和乙组植物都死亡B.甲组植物正常生长,乙组植物死亡C.甲组和乙组的植物都正常生长D.甲组植物死亡,乙组植物正常生长7、噬菌体是指()

A.寄生在人体细胞内的病毒。

B.寄生在植物细胞内的病毒。

C.寄生在动物细胞内的病毒。

D.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

8、下列关于肺泡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最细的支气管分支末端形成肺泡B.肺泡壁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C.在呼吸过程中,肺泡中的气体总是氧气最多D.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的管壁是一层上皮细胞9、【题文】人体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23对,分裂产生的新细胞染色体数是A.23条B.46对C.23对D.30条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0、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晶状体和____,最后在____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11、【题文】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____提供的。贮存在人体内的____是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蛋____是构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____。12、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____和____.13、实验法研究一般包括____,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____,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____,得出实验结论。14、古书《说苑•正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虽然这是用以比喻社会现象的寓言,但却反映出生态学中的丰富内容.:

(1)这段话说出了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食物链,这条食物链是____,在食物链中没有出现的细菌和真菌常常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____者.

(2)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这条食物链所存在的生态系统应该是____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____与____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有一定____的.如果外界干扰过于严重,生态系统就会遭到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5、细胞越小,表面积和体积比越大,越利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16、苔藓植物有根、茎、叶分化,所以能在多种环境中生活.()____17、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应多吃含锌丰富的食物.(判断对错)18、在睡觉的时候,人体没有进行新陈代谢.______(判断对错)19、蕨类植物已具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属于绿色开花植物.______.(判断对错)20、早上空气清新,因此早上去公园锻炼比傍晚去公园锻炼好.______(判断对错)21、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方法。()22、白细胞有加速凝血和止血的作用。23、胎儿与母体间的物质交换与胎盘和脐带有关。评卷人得分四、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32分)24、小明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请你帮他回答问题:(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2)1号、2号试管经过充分振荡后,出现的现象分别是:1号____,2号。(3)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分别是:1号____,2号。(4)本实验用37℃水溶,是因为____。25、(一)预习思考:

如图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如下;请分析回答:

①银边天竺葵置于暗处48小时;

②将叶片B透明塑料袋包礼如图所示:塑料袋内放入适量的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③将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移到阳光下2小时后摘取叶片A和叶片B;

④把叶片A;B分别置于盛有酒精的烧杯中进行隔水加热后漂洗;

⑤漂洗后分别对叶片A;B滴加碘液。

(二)设问解疑。

问:(1)步骤①将银边天竺葵置于暗处48小时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____运走耗尽?

答:步骤①将银边天竺葵置于暗处48小时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______运走耗尽。

问:(2)叶片A滴加碘液后绿色部分变为什么色;非绿色部分变为棕黄色,说明绿色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物是什么?该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答:叶片A滴加碘液后绿色部分变为______色;非绿色部分交为棕黄色,说明绿色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物是______,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问:(3)叶片B滴加碘液后没有变蓝;是因为缺少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什么?

答:叶片B滴加碘液后没有变蓝;是因为缺少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______。

(4)步骤④隔水加热的目的是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26、如表是几位同学在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的实验,请据表中信息填写有关内容:。试管编号加入的物质是否搅拌处理方法检验方法1淀粉糊+2mL唾液搅拌37℃;10分钟2滴碘液2淀粉糊+2mL唾液不搅拌37℃;10分钟2滴碘液3淀粉糊+2mL清水搅拌37℃;10分钟2滴碘液4淀粉糊+2mL唾液搅拌0℃;10分钟2滴碘液5淀粉糊+2mL唾液搅拌100℃;10分钟2滴碘液(1)若1号和3号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变蓝的试管是______号。

(2)实验中将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目的是______。

(3)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其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4)2号试管本应与1号有相同的实验现象;但结果出现了蓝色,请推测可能原因。______。(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5)该实验中;把唾液换为肠液,是否出现相同的实验结果?______。

(6)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A.唾液能消化淀粉B.牙齿的咀嚼对淀粉的消化起作用。

C.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起作用D.淀粉在口腔被分解为麦芽糖27、【题文】(7分)鼠妇似乎总是在阴暗的角落里生活;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很少看见,那么光照条件是否影响鼠妇的分布呢?为了验证光是否影响鼠妇的分布。小明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进行探究: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模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在两侧中央放入10只鼠妇,每分钟统计一次鼠妇的分布情况,统计10次,将统计的结果填写表格中。小明同学发现阴暗处的鼠妇数目大大多于明亮处的鼠妇数目,他得出了结论。

1.小明同学的结论是:____。

2.在探究实验中要得到可信的结论,一组对照实验中变量只能是1个,这个实验的变量是____。

3.这个实验只用1只鼠妇行吗?____。

理由是____。

4.这个实验所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如果要探究湿度对鼠妇的分布是否有影响,实验组设定的条件是潮湿,那么对照组设定的条件应该是____。

5.做完实验后,别忘了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可是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些直接或间接破坏生物资源的现象。请你谈谈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生物资源。评卷人得分五、其他(共2题,共10分)28、【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闯题:

材料一:蜂兰的唇形花瓣常常与雌黄蜂的外表褶近。可以吸引雄黄蜂前来“交尾”。雄黄蜂从一朵蜂兰花飞向另一朵蜂兰花;就会帮助蜂兰花传粉。

材料二:土壤是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生物起着重要作用。被誉为植物界拓荒者的地衣,能够在光秃秃的岩石表面生长,地衣能够分泌地衣酸,腐蚀岩石,使岩石表面逐渐龟裂和破碎,借助长期的风化作用形成原始的土壤,从而为其他植物的生存创造条件。植物的根系对土壤起着黏附和固着作用。植被覆盖在土壤表面,对土壤起着保护作用。土壤中的动物(如蚯蚓)的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的通气性。总之,如果没有生物,地球上就不会有土壤。

上述材料一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材料二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题文】分析实验:(共8分)

(1)以上实验是观察____对____的消化作用。

(2)经过上述实验过程,D组2号试管中浆糊颜色____,原因是____

____;1号试管中浆糊颜色____,原因是____

____。

(3)如果将C组烧杯中的水换为5℃,再重复D组实验,这两个试管中浆糊的颜色____,原因是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解析】吸气时,胸廓容积扩大,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肋骨上升。【解析】【答案】B2、C【分析】【解答】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A;毁林开荒;使森林面积减少,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A不符合题意;

B;围海造田;使淡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发展,B不符合题意;

C;草原植物贴地生长;能够很好地覆盖地面.由于草原上的植物根系发达,因而对保持水土有重要作用;树木的叶子和草原还能截留降水,涵养水源;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增加大气的湿度,可以调节气候.这些都是草原对生态环境的意义,因而退耕还林还草是改善环境的最佳做法.C符合题意;

D;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人类活动只有尊重生态规律,才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B【分析】【解答】解:粮食作物的子粒饱满以及瓜果甜与否;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而在夜晚无光,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而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温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白天温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多,夜晚温度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弱,分解的有机物少,所以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这里生产的葡萄、哈蜜瓜等水果产量高,品质好.

故选:B

【分析】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据此答题.4、B【分析】解:我们知道种子要想萌发必须满足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由此可以看出适宜的阳光并不在种子萌发条件之内.

故选:B.

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指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种子萌发的条件为中考常考的知识,常和实验结合在一起.【解析】B5、C【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湿润地淀粉遇碘变蓝色"这一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哪些探究实验中应用的“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解答】A.在探究“种子的结构”实验中;在玉米种子的纵剖面上滴加碘液,发现玉米种子有变蓝色的部分,这部分叫做胚乳,从而证明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其主要的营养物质是淀粉,故A不符合题意。

B.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为证明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也需要滴加碘液验证,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在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它的结构,为了便于观察,用碘液染色,但不是应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故C符合题意。

D.在探究“绿叶在光合作用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为验证绿叶在光下是否产生了淀粉,需要用碘液来验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解析】C6、D【分析】解:该实验的变量是酸雨.实验结果:甲组植物死亡;乙组植物正常生长.该实验证明“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故选:D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解析】D7、D【分析】

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它生物体内.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体的不同,我们把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内的病毒叫做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寄生在动物和人体细胞内的病毒叫做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内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解析】【答案】根据病毒的分类;即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不同进行分析回答.

8、C【分析】试题分析:肺泡是由最细的支气管分支末端膨大形成的,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在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在吸气时,外界空气进入肺泡,空气中氮(N2)约占78%,氧(O2)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C02)约占0.03%,还有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因此,在呼吸过程中,肺泡中的气体总是氧气最多的说法是错误的.可见C符合题意考点:此题考查肺泡的形成,肺泡的结构特点,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通过此题考查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观念。【解析】【答案】C9、C【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故人体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23对,分裂产生的新细胞染色体数仍然是23对,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细胞分裂的过程。【解析】【答案】C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0、略

【分析】

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故答案为:玻璃体;视网膜。

【解析】【答案】解答该题时;一要熟悉眼球的结构,二要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11、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糖类;蛋白质、脂肪三类有机物既是构成细胞的成分;又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功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的储备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维生素既不构成细胞也不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水和无机盐都是构成细胞的成分,但都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解析】【答案】糖类;脂肪;蛋白质;蛋白质12、叶肉叶脉【分析】【解答】叶片结构图:

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包括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表皮(包括上、下表皮)和叶脉三部分.

故答案为:叶肉;叶脉。

【分析】本题考查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可结合叶片的结构图与实验现象及实际生活联系记忆.分清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13、发现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分析实验现象【分析】【解答】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实验法的一般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分析】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14、树→蝉→螳螂→黄雀分解森林生物环境自动调节限度破坏【分析】【解答】(1)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由生产者开始,由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树是生产者,蝉;螳螂、黄雀都没有消费者;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树→蝉→螳螂→黄雀.

(2)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这条食物链所存在的生态系统符合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应该是森林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过于严重,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分析】从此古文中可以看出里面的生物包括:植物、蝉、螳螂、黄雀.各生物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蝉以植物为食,螳螂捕食蝉,黄雀捕食螳螂,植物是生产者,各种动物是消费者.食物链的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终点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5、√【分析】【解析】试题分析:当细胞体积逐渐变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会变小,随着细胞的生长,体积不断增大,需要从外界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但是吸收物质的表面积的增加相对较少,满足不了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需要,因此细胞的生长就会受到限制,不能无限长大。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不能无限生长的原因。【解析】【答案】对16、×【分析】【解答】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苔藓植物的生殖离不开水,适宜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故此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分析】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有茎和叶,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即没有输导组织,根是假根,吸水能力、保水能力较差.苔藓植物靠孢子繁殖,生殖离不开水.17、×【分析】【解答】解:缺钙或缺少维生素D儿童易患佝偻病;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因为维生素D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补钙的同时一定要补充维生素D.因此,患有骨质疏松症,平时饮食中应注意添加维生素D和含钙丰富的食物,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人体对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需要量很小,但其作用却很大,缺乏也易引起相应的疾病.18、×【分析】解:生物有新陈代谢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因此在睡觉的时候,人体仍然进行新陈代谢,如消化吸收;呼吸、血液循环、排泄等新陈代谢活动.

故答案为:×.

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解析】×19、×【分析】解:蕨类植物具有真正的根;茎、叶;具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植株比较高大,但是没有花、果实、种子,能够产生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

只有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称为绿色开花植物.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绿色植物根据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的不同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又称为绿色开花植物.

掌握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即可解答.【解析】×20、×【分析】解:由于晚上行驶的车辆少;产生的汽车尾气少,且工厂不运转或是运转的少,产生的废气;灰尘比白天少,且经过一晚上植物的净化作用,清晨时空气中废气、灰尘和细菌的含量最低,空气湿度较大,空气质量较好,所以早上空气清新;由于白天植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释放了大量的氧气,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较大,傍晚可进行有氧运动.而晚上植物主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早上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较低.

故答案为:×

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主要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而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是有光,而呼吸作用随时都能进行,据此答题.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相关知识.【解析】×21、√【分析】【解析】试题分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法等,所以题干的叙述是正确的。考点:科学探究的方法。【解析】【答案】对22、×【分析】该题考查的是白细胞的功能,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因此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解析】【答案】错23、A【分析】【解答】解:由卵细胞到胎儿的过程是:卵细胞→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受精卵在女性的输卵管内形成,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故此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由生殖系统完成的.四、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32分)24、(1)唾液(2)不变蓝色变蓝色(3)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消化了淀粉没被消化(4)37℃消化酶消化能力最强【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掌握对照实验要求变量唯一的原则,及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是解答的关键。【解答】(1)1号试管中加入了唾液;2号试管中没有加入唾液,故该实验的变量是唾液。

(2)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1号试管中的淀粉被唾液分解成了麦芽糖,2号试管中的淀粉和清水不发生反应,因此1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色。

(3)1号试管中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2号试管中由于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无消化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

(4)37℃是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消化能力最强。

【解析】(1)唾液(2)不变蓝色变蓝色(3)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消化了淀粉没被消化(4)37℃消化酶消化能力最强25、淀粉蓝淀粉叶绿体二氧化碳【分析】解:(1)为了排除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现象的影响;实验前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暗处48小时,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将叶片进行暗处理;光照、脱色、滴加碘液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叶片A的绿色部分变为蓝色,说明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叶片A的非蓝色部分没有变蓝色,说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比较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的实验现象可知,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3)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叶片B的绿色部分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叶片B滴加碘液后没有变蓝,说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比较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叶片B的绿色部分的实验现象可知,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淀粉;

(2)蓝;淀粉(有机物);叶绿体;

(3)二氧化碳。

分析实验装置可知;该生物兴趣小组设置的实验中有两组对照实验: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以叶绿体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叶片B的绿色部分以二氧化碳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实验中用到了两个原理:一是淀粉遇碘变蓝色,二是氢氧化钠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这些原理在进行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中经常用到,一定要记住。【解析】淀粉蓝淀粉叶绿体二氧化碳26、唾液337℃时消化酶的活性最强,利于消化酶发挥作用温度能影响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吗?淀粉糊与唾液未充分混合;唾液中唾液淀粉酶量偏少是A、C【分析】解:(1)若以1和3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变量是唾液,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号所用的实验材料是唾液,唾液中的淀粉酶能充分消化淀粉,将淀粉全部转化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3号所用的实验材料是清水,搅拌,清水中不含淀粉酶,不能消化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会变蓝。

(2)消化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是人体内的温度;因此实验中要将试管放入37℃温水中,37℃时消化酶的活性最强,利于消化酶发挥作用。

(3)若1号和4;5号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探究的问题是温度能影响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吗?

(4)2号试管本应与1号有相同的现象;但结果出现了蓝色,是因为淀粉糊与唾液未充分混合;唾液中唾液淀粉酶量偏少。

(5)该实验中;把唾液换为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淀粉的酶,同样会出现相同的实验结果。

(6)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唾液能消化淀粉;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起作用。

故答案为:(1)唾液;3

(2)37℃时消化酶的活性最强;利于消化酶发挥作用。

(3)温度能影响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吗。

(4)淀粉糊与唾液未充分混合;唾液中唾液淀粉酶量偏少(其它答案意思合理也可)

(5)是。

(6)A;C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

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解析】唾液337℃时消化酶的活性最强,利于消化酶发挥作用温度能影响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吗?淀粉糊与唾液未充分混合;唾液中唾液淀粉酶量偏少是A、C27、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1)由实验结果:阴暗处的鼠妇数目大大多于明亮处的鼠妇数目;可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

(2)(4)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侧盖上不透光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