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万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先秦“忠”观念的演变解颉理“忠”观念是中国传统道德最基本的规范之一,是一定社会形态在思想意识和语言文字上的反映,表现为对他人、社会的一种责任心和道德行为。作为中国古代伦常德目之一,不仅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价值取向,而且亦内化为了一种思维定势,长期积淀于人们的心理之中,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忠”源于“中”,“忠”乃“中”之引申义,在前文明时代就已广泛存在。它体现了氏族和部落民众对其首领这一权威中心的确认与服从,同时也表达了对公平、公正的早期政治准则的向往与追求。“忠”这一观念起源于部落军事民主制下对其军事首长及其他领袖公正无偏处事准则的要求。在进入文明时代后,则主要以王道体现“忠”之本义。虽然“忠”字在字源上出现甚晚,但作为一种政治道德规范则显然早已存在。春秋战国时代是“忠”观念作为一种政治伦理思想日益定型和普及的时期。“忠”的主客体之变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基本完成,并且日益成为主要的政治道德信条,“忠”观念的这一演变趋势下延至战国晚期,经荀子、韩非子的理论论证使之成为主导整个封建时代的政治道德规范。作为政治伦理的“忠”,在先秦相当长的时期,其内涵表示的主要是一种对国家、社稷深沉的自觉意识,“忠”的价值依据就是共同体的利益,而非仅为君臣之间的个人关系。随着战国以后封建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秦汉以后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则越来越强调对于君主个人的绝对服从了。总的来看,在历史上具有丰富内涵的“忠”观念,到了秦代已经演变成了“忠君”,作为后世五伦之一开始定型下来。尽管到了后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忠”的内涵也随之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但基本上都没有跳出“忠”即为“忠君”的模式、窠臼。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这种观念适应了封建制度下君主专制的需要;只有随着封建制度的消亡,这种束缚人的思想观念才会真正地消失。传统“忠”观念强调个人的公而忘私的诚信,追求廉洁奉公、公正公平,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视为人生最高的追求,强调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勇于献身,是传统“忠”观念的积极因素。这些积极因素,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是可以作为借鉴的,也只有立足我国的传统文化优秀部分,我们才能真正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文化。1.下列对“忠”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忠”观念表现为对他人、社会的一种责任心和道德行为,是中国传统道德最基本的规范之一。B.“忠”观念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价值取向,更内化成了一种思维定势,长期积淀在人们的心理。C.“忠”观念在先秦时内涵丰富,秦代已演变成了“忠君”,作为五伦之一开始定型。在秦后不同的历史时期,虽然社会发展变化,但基本上都没有跳出“忠君”的模式。D.传统“忠”观念既强调个人的优秀品质,也有对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最高要求,同时强调危难之际勇于献身,所以,传统“忠”观念具有一定的积极因素。2.对“忠”观念演变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忠”观念起源于部落军事民主制下,在前文明时代就已广泛存在,它不仅体现了氏族和部落民众对其首领的确认与服从,而且也表达了对公平、公正的向往与追求。B.“忠”观念在进入文明时代后,其本义主要以王道体现,作为一种政治道德规范先于“忠”字字源,春秋战国时代,作为一种政治伦理思想日益定型和普及。C.“忠”的主客体之变并成为主要的人生信条是在战国晚期完成的,荀子、韩非子的理论论证在“忠”成为主导整个封建时代的政治道德规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D.先秦相当长的时期,“忠”的价值依据就是共同体的利益,战国以后封建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秦汉以后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就越来越强调个人绝对服从君主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秦时期,“忠”观念作为一种道德观念,不仅体现了个人行为准则,也体现了对早期政治准则的向往与追求。B.在先秦相当长的时期,“忠”观念在政治伦理方面主要是一种对国家、社稷的自觉意识,其价值依据就是共同体的利益,而不仅仅是君臣之间的个人关系。C.封建制度下“忠”的内涵基本上不会跳出忠君的模式,是因为忠君观念适应君主专制的需要。因此说,只有消灭封建制度,这种束缚人的思想观念才会真正地消失。D.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可以借鉴传统“忠”观念,我们要真正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文化,也只有立足我国的传统文化。参考答案:1.D
2.C
3.D【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忠’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和对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项,“也有对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最高要求”错。选项曲解文意。原文最后一段说的是“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视为人生最高的追求”,可见传统“忠”观念是对“人”的要求,而非对“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要求。【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对‘忠’观念演变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C项,“成为主要的人生信条是在战国晚期完成的”错误,选项无中生有。文章第三段说的是“并且日益成为主要的政治道德信条”,而不是“人生信条”;另外,“‘忠’的主客体之变……是在战国晚期完成的”也不准确,文章第三段说的是“主客体之变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基本完成”,文章说的是“基本完成”,选项变成“完成”。【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项,“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可以借鉴传统‘忠’观念”有误,选项的逻辑范围扩大;文章最后一段原句是“是传统‘忠’观念的积极因素。这些积极因素,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是可以作为借鉴的”,可见文中所指的是“传统忠观念的积极因素”,并不是传统“忠”观念的所有内容。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比如本题中,D项,该选项说“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可以借鉴传统‘忠’观念”,而文章最后一段的表述是“这些积极因素,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是可以作为借鉴的”,文中要借鉴的是“忠”观念中的积极因素,并非是所有的“忠”观念。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25分)橡胶树
傅天琳云南,我神往中的植物园。我们的车出发了,从思茅开往版纳。有着充沛的阳光和雨水,我熟悉的竹,在四川清清秀秀,仙袂飘飘宛如村姑,在这儿却气宇轩昂。一排树转过身来,小腿扎着绷带,整整齐齐,列队向我。皮肤灰白相间,浸出病的斑迹,几粒绿粉,薄薄洒在树尖——是橡胶树!我猝然一惊。它怎么长得像这个样子?这彻底的奉献者,在众多姐妹的簇拥中,它显得太可怜太寒碜了。油棕的锯齿多棱,叶隙洒下碎金;槟榔树踮起光洁而修长的腿,翩翩旋转16岁的花蕾;还有叶子花粉红胭红血红,金瀑垂悬,烂漫得要死。我进入我神往的圣地了,我愉悦我清新,我的目光绚丽多姿。可是,那小腿扎着绷带列队向我的树呢?道旁的仪仗队没有它,公园的歌舞队没有它,而在我的意识里,挥也挥不去它。我没有看见刀,却看见了刀的痕迹;没有看见血,却看见血痂结满忧郁;看见被辱者的悲哀,如落叶一片片趴进草丛中,等待黎明。树怕剥皮,人怕伤心,我痛,压抑的痛,受伤的橡胶树,它知道痛吗?虽然一路美景蓬勃,蔷薇和蕉叶的体香再次搔我。蕨和藤和各种小灌木的柔腕再次缠我,我仍然在自己的制造的苍凉气氛中,想象乘坐的小车是一种逃亡。我是否能逃出悲剧寻到另一片乐土圣地呢?眼前,勐海县的落日红得透亮。忽然一大群橡胶树涌来,可谓千军万马,可谓雷霆万钧,绿色兵团占领了一座又一座山峰。那浩浩荡荡的独脚绑腿,那重重叠叠的悲壮神色,那苍翠的呐喊响彻了一条亚热带。比起来,那些槟榔那些油棕,虽然到处都是,也只能算着散兵游勇了。我走进树。我看见伤痕下的白线了,在流动,流进一只碗里。是血,是乳,我分不清楚;是忍耐,是宽容,我分不清楚。橡胶树,我在你的血和乳里,忍耐和宽容里痛哭!我还想说点什么,一个转弯,橡胶树又一掌推我至300米之外,在迎风的山口,赠我一幅匍匐而不倒地的群体雕像。再看那些叶子,绿色四溅得噼噼啪啪,汪洋而慷慨,显示风的滚动。我不再可怜橡胶树了,不是不再,是不敢,不配。人不及它。人的悲痛没有它深,却又喊又叫;人的意志没有它坚挺,却又夸又闹。人可以利用权力和阴谋随随便便践踏一个人,可是,人不敢,不敢轻视一棵橡胶树。整整一生都受着伤害的橡胶树啊,自己为自己擦干血迹,自己为自己打好绷带,然后,自己站起来,从容不迫,奔赴自己的厄运。在这个世界上,唯悲痛是生存的条件和力量,力量转入内心,内心海阔天空。它活得上好。它似乎在说:你可以剐,我可以生;你可以再剐,我可以再生。他说得极轻,极柔,似有似无。而我听见了。我再也无法将自己从橡胶树上剥开,我的皮肤我的血液我的气息,我的葱茏的头发,我的汪洋恣肆的叶绿素。我与橡胶树已成为两个自我,互相关照互相审视。我真实地清晰地看见了自己,比较满意。当韧性的根扎进生命底层,沿着灰白斑斑的树干上升到叶片,我真正地触摸到了自己的圣地,自己的宗教,自己的佛。“橡胶树,像打满绷带的士兵。”我曾对一个人说。“橡胶树,像斜挂绶带的将军。”我再次对一个人说。
(有删改)(1)作者在文中赞扬了橡胶树哪些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点简要概括。(6分)答:
(2)文中“我是否能逃出悲剧寻到另一片乐土圣地呢?”中的“悲剧”具体指什么?(5分)答:
(3)文中说:“在这个世界上,唯悲痛是生存的条件和力量,力量转入内心,内心海阔天空。”请结合文意,理解这句话的含意。(6分)答:
(4)文章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表现橡胶树的不凡精神,试举出两种,并结合文章赏析。(8分)答:
参考答案:(1)(6分)①彻底的奉献精神;②忍耐,宽容;③坚韧;④从容不迫。(每点2分;答对三点计6分,语意相近即可)(2)(5分)“悲剧”是指橡胶树满身刀痕,结满血痂的悲哀的生存状态(答成“可怜、寒碜的生存状态”计4分)(3)(6分)悲痛在生活中不可避免(2分),我们要把悲痛转化为顽强的生命力(2分),乐观、宽容、坚韧地生活(2分)。(语意相近即可)(4)(8分)对比。如以油棕、槟榔树的绚丽多姿与橡胶树可怜、寒碜的形象形成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橡胶树悲哀的生存状态,为后文赞美橡胶树作铺垫。拟人。如写橡胶树“自己为自己擦干血迹,自己为自己打好绷带,然后,自己站起来,从容不迫”,将橡胶树人格化,把橡胶树作为战士来讴歇,生动地赞美了它坚韧的意志和从容不追的气度。比喻。如把橡胶树比喻成“打满绷带的战士”和“斜挂绶带的将军”,既形象地刻画出橡胶树伤痕累累的外形,又高度地赞美了橡胶树坚韧的品质和从容气度。3.课内阅读阅读《记念刘和珍君》,完成17~18题。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17.作者用“煤的形成”比喻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这个比喻主要表明(
)
A.人类历史的前进步履艰难的
B.人类进步是很缓慢的,其前进不一定经过流血斗争C.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流血斗争有无数次,但历史前进还是缓慢的D.人类要前进非靠流血斗争不可18.这段话表达作者主要的观点是(
)
A.支持徒手请愿
B.反对请愿C.“3·18”徒手请愿没有什么意义
D.不赞成用请愿的方式向反动派斗争参考答案: 17、C
18、D
略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简短古文,按要求作答。(6分)
闽越人高荔子而下龙眼,吾为评之。荔子如食蝤蛑①大蟹,斫雪流膏,一噉可饱。龙眼如食彭越
②石蟹,嚼啮久之,了无所得。然酒阑口爽,餍饱之馀,则咂③啄之味,石蟹有时胜蝤蛑也。戏书此纸,为饮流一笑。
(苏轼《荔枝龙眼说》)
<注>:
①蝤蛑yóu
móu:又叫“梭子蟹”,生活在海里的一种螃蟹,甲壳略呈梭形,肉味鲜美。
②彭越:蟛蜞,小蟹。
③咂:吮吸。12、把划线句“闽越人高荔子而下龙眼,吾为评之。”翻译成现代汉语。
13、下面选项符合苏东坡大学士意思的一项是(
)A、荔枝宜单独食用,龙眼则宜配酒而食
。.B、荔枝胜在饱满多汁,龙眼的滋味则在咂啄之间
。C、荔枝、龙眼风味有异,是由于种植地势高低不同
。D、荔枝、龙眼如搭配蝤蛑、石蟹一起吃,风味最佳
。参考答案:12、福建一带的人认为荔枝优而龙眼劣,我为这点做个评论。13、B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选自《晋书·王羲之传·兰亭集序》)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其次:它的旁边,指曲水之旁B.俯察品类之盛
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相与:互相赠与D.或取诸怀抱
怀抱:胸怀抱负5.下面全都属于作者感到“信可乐也”原因的一项是①暮春之初,修禊事也
②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③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④无丝竹管弦之盛
⑤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写兰亭聚会,畅叙幽情。描绘兰亭周围的山水美景,暗示它可以引发与会者的诗兴,从而有了“一觞一咏”的作诗情形。B.第二段情景交融,以景托情。写与会者的主观感受,先用美景烘托,由此说到“俯”“仰”之所见,再归结为“游目骋怀”之“乐”,顺理成章。C.第三段兴感抒情,发挥议论。先说躁者“悟言一室之内”;静者“放浪形骸之外”;接着指出不管怎样不同,人总要死,从而提出“死生亦大”的观点。D.文章借题发挥,立意高远。从一次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一死生”“齐彭殇”的“虚诞”“妄作”。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⑵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参考答案:4.C
5.B
6.C
7.⑴(这可以)用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极尽视听的乐趣。⑵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虚妄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看作相等是没有根据的。4.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意。文言实词的含意最好根据上下文,代入原文解读。C项,“相与”:“相交往”。5.试题分析:题干是“下面全都属于作者感到‘信可乐也’原因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①是交代时间、事件,④指当时不具备的条件。二者都不是“信可乐”的原因。排除法,排除①④,所以选B项。6.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读全文,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C项错在:躁者“悟言一室之内”;静者“放浪形骸之外”。正确的应为:静者“悟言一室之内”;躁者“放浪形骸之外”。7.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所以”:“用来……的”;“极”:“尽情享受,极尽乐趣”;“骋怀”:“开畅胸怀,放开胸怀”。第二句关键点:“固”:“本来”;“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6.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12分,每空1分,错一个字,扣一分,扣完本空的分值为止)(1)“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描写的是《红楼梦》中的人物是
《祝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
》。(2)
,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3)江间波浪兼天涌,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4)画图省识春风面,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5)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6)
,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7)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8)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9)
,无复鸡人报晓筹。(李商隐《马嵬》)(10)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1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参考答案:略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给下面语句排序,衔接恰当的一项是①因为较弱的电磁辐射,也会对人的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干扰。
②人的大脑和神经会产生微弱的电磁波,当周围电器发出比它强数百万倍的电磁波时,人的神经活动就会受到严重干扰。③即使在不太强的电磁场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人也会受到影响。
④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强电磁波的环境中,人会出现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症状,强电磁辐射会使心血管疾病加重、神经系统功能失调。A.④①②③
B.②③①④
C.④③②①
D.②④③①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通读所给句子可知,四个句子都是围绕“人的大脑和神经会受到电磁波的影响”这个话题来阐述的。②句提出了话题,应作为首句,可排除A.C两项;④句紧承②句讲强电磁波对人的影响,接下来应是③句讲弱电磁波对人的影响。故选D项。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8.在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即使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孩子上学后,父母应及时向他们讲述如何管理和使用零花钱。①____孩子随着年龄增长,消费欲望渐趋强烈,需要用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这时②____不加以教育和引导,他们就可能会乱花钱。家长要经常关注孩子的消费行为,以免孩子过度消费③____产生某种不良后果,一般情况下,家长只可救“急”,不必救“穷”,比如当孩子遇上非用钱不可④____又无钱可用的情况时,可让孩子预支一部分零花钱,⑤____一定要跟他说清楚:预支的部分必须在下次的零花钱中扣除。参考答案:①因为
②如果
③而
④却(或“而”)
⑤但是(或“但”等表转折的词)解析:①处前为果,后为因,应填“因为”。②处后面句子中有“就”字,应考虑这两个句子之间假设的因果关系,可填“如果”。③处前后有承接关系,应填“而”。④处前后有转折关系,可填“却”。⑤处前后有转折关系,但与④处相比,更有强调作用,可填“但是”。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比喻论证,是用打比方的方式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请仿照句①的方式对下文中的比喻论证进行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扶贫“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而绣花时,每一针下针都要准确;绣花也必须是一针一线才能做成的事情;绣花还是个慢功夫,一两天绣不出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塔机指挥劳务分包合同违约责任认定3篇
- 二零二五版消防产品销售服务中心装修劳务施工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交通设施施工队合作合同6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健康保险合同模板2篇
- 2025年中国大提琴泡沫盒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瘰疬片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汽车侧滑检验台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易拉宝展示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异型灯泡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工业用地及厂房租赁合同样本3篇
- 案卷评查培训课件模板
- 体检中心分析报告
- 2024年江苏省样卷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 波浪理论要点图解完美版
- 金融交易数据分析与风险评估项目环境敏感性分析
- 牛顿环与劈尖实验论文
- 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的理解与适用
- 移动商务内容运营(吴洪贵)任务四 其他平台载体的运营方式
-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 2022年中国止血材料行业概览:发展现状对比分析研究报告(摘要版) -头豹
- 普通生物学笔记(陈阅增)完整版-PDF转换成word转换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