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道中》教学设计与指导_第1页
《三衢道中》教学设计与指导_第2页
《三衢道中》教学设计与指导_第3页
《三衢道中》教学设计与指导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三衢道中》教学设计与指导课时目标:1.认识“减”字,会写“梅、溪、泛、减”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衢道中》。3.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三衢道中》,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心情,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了解诗题1.导入:世界上的道路,形态万千。有开阔的大路,也有狭窄的小路,有平坦的公路,也有陡峭的山路。今天的浙江衢州一带有个地方古称三衢,这里山很多,风景优美,宋代有位诗人途经此处,写下了一首经典的古诗《三衢道中》。2.学生齐读诗题,理解题意。提示:“道”就是路的意思。“三衢道中”即走在三衢这个地方的路上。设计意图:从诗题的关键字“道”巧妙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二、了解诗人,初读诗歌1.诗人简介。提示:曾几是宋代诗人,他的诗歌语言轻快,形象生动。“曾”字用作姓氏时,读作zēnɡ。“几”也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第一声jī。2.自由读诗,疏通字词。重点正音:“泛”读fàn;“减”读jiǎn;“得”不能读轻声。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节奏。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4.指导朗读古诗,注意节奏和语调的变化。第一句:“日日晴”中第一个“日”字读得稍长一些,稍重一些,“晴”的语调可上扬,读出意外之喜。第二句:诗人改走山路,游兴高涨,读出开心之态。第三句:可以加快语速,把重音落在“路”上,结尾语调上扬,声音延长,显出意犹未尽而充满期待的感觉。第四句:以轻松且稍快的节奏朗读,读出韵味。5.同桌练习读。6.师生配合读。(师)梅子黄时(生)日日晴,(师)小溪泛尽(生)却山行。(师)绿阴不减(生)来时路,(师)添得黄鹂(生)四五声。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可以开始了解诗人的相关介绍,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之美。三、交流学习,感悟诗意1.交流回顾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预设:借助注释、插图,边读边想象……2.交流学习第一、二句。(1)提问:诗人是什么时间在三衢游玩的?(梅子黄时)天气如何?(日日晴)(2)出示描写梅雨时节的相关诗句,点拨:黄梅时节江南的天气大都是雨天。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杜甫《梅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3)情境引导:如果你在黄梅时节遇到这样的好天气,心情怎么样?(高兴)(4)提问:诗人的行程路线是怎样的?预设:诗人先乘小船泛游小溪,再在山中步行游览。(5)指导朗读第一、二句,读出情感。3.交流学习第三、四句。(1)提问:诗人在回来的路上都看到、听到了什么?预设1:在回来的路上,浓密的绿阴丝毫没有减少。预设2:不仅如此,还多了几声黄鹂的鸣叫。(2)情境引导,体会心情。情境一:如果你是曾几,当你游玩了一天,从山上下来,抬头看到眼前这一片翠绿中突然多了这一抹鲜亮的黄色,你的心情如何?情境二:如果你是同行的伙伴,正当你疲惫时,突然听到这样清脆的鸟声,你会有怎样的感受?(3)指导朗读第三、四句,读出情感。4.创作想象:如果你与诗人同行,你可能还会听到什么?出示燕子、青蛙、牧童、溪流等图片或音频,引导学生想象并填写:()日日晴,()却山行。()不减来时路,添得()四五声。5.朗读全诗。设计意图:课标(2011年版)指出:“朗读优秀诗文,注意在朗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学生通过借助学习诗歌的方法,交流学习,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整体把握诗歌后,借助图片、声音、想象填空等,大胆想象画面,从而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变化。四、指导书写1.出示“梅、溪、泛、减”4个字,学生观察,交流书写要注意的问题。(1)结构和偏旁:都是左右结构,且都是左窄右宽。其中,“溪、泛”的偏旁是三点水,可以归类学习。(2)关键笔画:“溪”,右下角不要写成“系”;“泛”,右边的最后一捺,要写得舒展。“减”,右边不要写成“成”字,不能少一撇。2.教师范写,学生书写。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评价。4.展示优秀书写作品,师生点评反馈。5.欣赏硬笔、软笔书法作品《三衢道中》。设计意图:“梅、溪、泛、减”4个字结构相同,且“溪、泛”的偏旁都是三点水,放在这里引导学生观察并集中示范指导很有必要,能够更好地提醒学生在写字的时候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