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纲要上期末考试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问题是()A.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B.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较少C.西周的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2.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这一现象()A.体现了同源共祖意识的萌生B.有利于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C.加速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瓦解D.导致了诸夏蛮夷界限的消失3.康有为认为:“孔学行于天下,自汉武始。汉武帝当享配文庙(通常指的是祭祀孔子及其弟子的庙宇),以报其大功。”康有为作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汉武帝()A.尊崇儒术B.改革币制C.打击豪强D.休养生息4.《魏书·列传·卷九》记载:“高祖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措施是()A.迁都洛阳B.改说汉语C.改穿汉服D.与汉族通婚5.史载,唐太宗私自去视察御史府(进士考试的地方),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士鱼贯而出,便得意地说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在此,唐太宗看重的是科举制有利于()A.提高官员素质B.扩大统治基础C.削弱丞相权力D.提高行政效率6.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宋代“财也收了”的措施是设()A.转运使B.通判C.参知政事D.枢密使7.面对国内既有“耕稼而食,城郭以居”的汉族居民,又有“渔猎而食,车马为家”的契丹族人民的社会经济状况,辽代统治者推行的政治制度是()A.南北面官制B.猛安谋克制C.四等人制D.土司制度8.元代行省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圆署会议即行省官员集体参与的会议,圆议结果要以与议者押署的形式成为某种定议。行省的军事权专门由佩金虎符的丞相、平章等官提调,钱谷财赋也由朝廷指定的一二名官员掌管。其他官员一般不得随意干预。这段材料主要表明()A.行省权力大而不专B.中央加强对地方的军事统治C行省所握权柄颇重D.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据《清高宗实录》记载,当时浙江、江苏、广东的一些地区大量种植桑树,特别是浙江“蚕桑之利甲天下”。这反映出这些地区()A.抑商政策的废除B.雇佣关系的产生C.自然经济的解体D.种植结构的变化10.鸦片战争后十余年,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除开头两三年有较为明显的增长外,随后即呈现迟滞状态。由此可见,中国内在的抵抗力顽强坚韧,非一记重炮所能轰毁。该“抵抗力”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B.自然经济的抵制C.洋务运动的开展D.民众的反帝爱国运动1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曾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下列说法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A.天京事变,内部分裂B.北伐西征,打击清廷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平均分配土地D.颁布《资政新篇》,鼓励发展资本主义12.有学者指出,洋务运动的主要动机和目的是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但它采用了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近代生产方式的手段和方法,建立起一系列的近代企业,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该学者的观点意在强调洋务运动()A.目的和手段之间存在矛盾B.促进了工业体系的完善C.改变了旧中国的落后面貌D.得到了统治集团的支持13.史学界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才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将这一历史现象归结为“冲击-反应”模式。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模式的是()A.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C.甲午战争-维新变法D.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14.有研究者发现,1912年6月《申报》记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这种现象从侧面说明()A.裁判官沿用封建法律审判案件B.当时大多数国民依然愚昧无知C.辛亥革命未能冲击封建反动统治D.完成反封建使命依然任重道远15.1917年,胡适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中提出:“不模仿古人”“不用典故”“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等八项主张;并指出:“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胡适的这一主张旨在()A.通过文学改革助力国家革新B.推动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C.强调文学应反映大众的生活D.促进国人文学素养的提高16.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A.与立宪派政治理想完全一致B.完成了推翻封建主义的使命C.废除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D.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17.1918年李大钊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他指出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预言十月革命所掀起的潮流不可阻挡:“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的观点()A.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B.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C.适应了全民族抗战需要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8.诗歌《南湖红船》“七月日星盈,南湖水上行。清风携马列,烟雨伴船征。华夏精英聚,山河萃美生。小舟前景远,从此晔光明。”其中对“从此晔光明”理解准确的是()①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②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③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④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19.共产国际派德国人李德担任第五次“反围剿”的军事指挥。李德认为这场战争“是国民党政权与红色政权的决战”,在战术上坚持正规化的阵地战,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这种认识()A.反映国共两党军事上势均力敌B.实质是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C.严重脱离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D.导致中共工作重心被迫发生转移20.1937年3月6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对共匪只可编其部队,而决不许其成立军部或总指挥部。”而到8月18日,蒋介石终于同意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任命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这种变化根源于()A.共产党力量的不断增强B.日本侵略严重威胁国民政府统治C.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D.国内外各种抗日力量的不断施压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14分)图1、图2、图3分别是汉朝、唐朝和明朝的政治体制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指出图1中汉朝在加强皇权方面采取的措施。(2)指出图2中唐朝政体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3)相较于图1、图2,说明图3中明朝的政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及其反映的问题。22.(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向西方学习思潮作为一个大系统,它是自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的社会变革思潮的总称。其中包括: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开眼看世界”思潮;农民革命派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潮;洋务派的“自强”、求富”思潮;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君主立宪思潮;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潮;激进民主主义者的“科学与民主”思潮等。这些思潮作为子系统,构成了近代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全部内容,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矛盾的发展变化。从“开眼看世界”到办洋务,再到维新、革命,一直到最后倡言科学与民主并行,这决不是一个简单的累加,而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近代向西方学习,从本质意义上说,是向资本主义学习。材料二国人从开眼看世界,到被动的办洋务,最后终于捕捉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富强之“本”,也即认识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优越于中国的封建制度。....每次战争的屈辱,都导致一次民族的觉醒和民族主义的高涨,近代向西方学习思潮正是由此为前提而兴起的。作为近代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启蒙期,所呈现的更多的还有一种“不成熟”,但这却是一个最为不易的过程。-以上均选自王建吾《论近代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重要因素。并概括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不成熟”和“最为不易”进行说明。(举一例即可)23.(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外历史纲要(上)》插图观察上述图片,任选2-3个图片,提炼其蕴含的关联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形成结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ABABB6-10AAADB11-15AADDA16-20DDCCB二、材料题21.(共14分)(1)措施:设置中外朝制度。(2分)(2)特征:皇帝专制下相权权力分散又相互制约。(3分)原因:以儒家君权神授和法家君主专制为思想基础;建立在封建小农经济基础之上,同时维护小农经济的存在与发展;皇帝需要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需要分割相权。(4分)(3)变化:丞相制度被废除,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3分)问题: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2分)22.(共15分)(1)重要因素: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3)特点:由被动到主动地学习;由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文化;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各阶层广泛参与。(6分)(2)不成熟:洋务运动只学军事科技,未触及政治制度。(3分)最为不易:经历了曲折。如:辛亥革命的成果被篡夺。(3分)23.(共11分)论题:近代中国人民积极救亡图存。论述:鸦片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进入饱经磨难的近代时期。边疆不断出现危机,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试图推翻清朝,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社会。地主阶级洋务派推行洋务新政,试图解决国弱民贫问题。甲午中日战争后,维新派掀起了一场旨在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1900年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高涨。随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