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47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今天的()A.南京B.广州C.北京D.西安2、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的历史贡献是()A.修建了都江堰B.使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C.修建了长城D.开创了“三星堆”文明3、宋代市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生活在宋代东京的普通市民做不到的是()A.去瓦舍勾栏欣赏各种表演B.过元旦、贴春联、燃放烟花爆竹C.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足球)D.跟随郑和船队下西洋4、我国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原因不包括()A.铁制农具的应用B.牛耕的推广C.水利工程的修建D.金属货币的流通5、2016年,如图坐像与唐招提寺内的自己会面后,赶往京都壬生寺举行安放仪式。新坐像东渡的意义在于()①为了让新旧坐像会面②缅怀大师事迹,学习大师精神③传承中日两国的友谊④延续中日文化交流与互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是在()A.1206年B.1271年C.1279年D.1276年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7、【题文】公元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8、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______与炎帝展开战争,炎帝失败后,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______激战,最终打败蚩尤,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以后逐渐形成______族。9、半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居民。______(判断对错)10、隋朝大运河北通____,南达____,全长2000多千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11、若有时光穿梭机助你回到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时代,你发现,当时的成都一带被称为______郡,这个地方的居民生活不错,是因为附近有______水利工程相可使此地水旱无忧。你来到当时的首都______,在这里当时负责全国最高军事行政的______(官名)接见了你,并带你参观了当时在北方最宏大的国防工程______。12、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有一段描写丐帮帮主乔峰与群雄相斗的惨烈文字,导火索是群雄发现了乔峰是契丹人的身世,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契丹与北宋冲突加剧,双方处于战争状态。______(判读对错)13、31、隋朝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杬,全长两千多公里。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4、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15、公元前207年,陈胜吴广的起义军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消灭了秦军主力,秦朝灭亡了。()16、《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17、史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推论:唐太宗采用和亲方法,嫁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到吐蕃,实现了民族平等。()。A.正确B.错误18、西汉时期,卫青、霍去病通过漠北战役沉重打击了匈奴,匈奴再无力与西汉抗衡。______(判断对错)19、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尼布楚条约》,它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20、北京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评卷人得分四、材料题(共2题,共14分)21、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间有矛盾、冲突与战争,也有和平相处与友好交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拉萨大昭寺文成公主入藏壁画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材料三:“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材料四:“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满江红》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文成公主入藏是与当时哪一少数民族的首领通婚?元朝设立哪一专门机构管理这一地区的有关事务。

⑵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唐朝的民族政策是什么?元朝时我国形成了哪个新的民族?

(3)材料三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材料四这首词中的“靖康耻”发生于哪一年?“匈奴”指什么民族?

(4)综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你认为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22、2011年1月11日,在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矗立起一座孔子雕像。许多海内外华人在雕像前虔诚地祭拜着:一代圣贤孔子是鲁国人,500年后成为中国人,又过了500年成了东亚人,现在要让孔子成为世界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材料二《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等待)百世而不惑也。——梁启超《世界伟人》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援引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如何来实现这一主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的主张对儒家学说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梁启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概括指出其评价的主要依据。评卷人得分五、辨析题(共1题,共3分)23、2017年是现行公历,是阳历的一种。中国古代的历法又称天干地支纪年法,包括制定二十四节气的内容。评卷人得分六、识图题(共1题,共5分)24、下图为《唐朝疆域》,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A.唐朝都城:长安B.藏族生活的地区:吐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D【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汉朝时开通的贯穿欧亚大陆的交通线,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的大秦(罗马帝国).长安就是今天的西安。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考查丝绸之路相关知识的掌握。丝绸之路是汉朝时开通的贯穿欧亚大陆的交通线。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考查丝绸之路相关知识的掌握。掌握丝绸之路的路线和影响,理解建设“一带一路”的意义。【解析】D2、A【分析】【分析】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3、D【分析】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宋代市民不可能经历.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市民日常生活.

本题以宋代市民日常生活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代的社会生活.【解析】D4、D【分析】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等都有所发展,商品活动逐渐活跃.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修建,到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的范围得到扩大.铁农具具有坚硬;耐磨损等优点,铁农具的使用,使得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金属货币的流通主要在战国时期.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的改进.【解析】D5、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真东渡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决心东渡日本弘扬佛法。鉴真到达时,受到日本朝野热烈欢迎。鉴真在日本除传授佛经外,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中国和日本都有着崇髙的地位。由于受航海技术等条件的限制,鉴真先后五次东渡均未成功,自己也因患眼疾双目失明。但他矢志不渝,终于第六次东渡成功。鉴真执着、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人称为东渡精神。鉴真死后就葬在日本,至今在唐招提寺还安放着他的坐像。2016年新坐像东渡就是缅怀大师事迹,学习大师精神、传承中日两国的友谊,延续中日文化交流与互通。因而②③④正确。综合分析,D符合题意。故选D。

【解析】D6、A【分析】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

故选:A。

本题考查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统一、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的相关知识。【解析】A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7、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建立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华夏之祖·尧舜禹的“禅让”【解析】【答案】×8、略

【分析】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打败炎帝.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起来,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逐渐形成华夏族.

故答案为:

阪泉;涿鹿;华夏.

本题考查炎帝与黄帝的相关知识;把握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及其影响.

本题考查阪泉之战、涿鹿之战及其影响,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析】阪泉;涿鹿;华夏9、略

【分析】粟俗称小米;粟脱壳制成的粮食,因其粒小,直径只有2毫米左右故名小米.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解析】√10、涿郡余杭【分析】【分析】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时开凿了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全长2000多千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故答案为:涿郡,余杭。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11、略

【分析】若有时光穿梭机助你回到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时代;你发现,当时的成都一带被称为蜀郡,这个地方的居民生活不错,是因为附近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相可使此地水旱无忧.你来到当时的首都咸阳,在这里当时负责全国最高军事行政的皇帝(官名)接见了你,并带你参观了当时在北方最宏大的国防工程长城.

故答案为:

蜀;都江堰;咸阳;皇帝;长城.

本题考查都江堰;秦朝的建立、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都江堰、秦朝的建立、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解析】蜀;都江堰;咸阳;皇帝;长城12、略

【分析】北宋建立后;为夺回幽云十六州,同契丹族建立的辽国之间发生了长时间的战争.小说《天龙八部》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当时契丹与北宋冲突加剧,双方处于战争状态,因此乔峰是契丹人的身世暴露以后群雄与乔峰相斗.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了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要把握北宋初年宋辽之间的战争概况.

熟记宋辽之间的战争,能学以致用是解题的关键.【解析】√13、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的有关史实。解答本题可以从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上分析。隋统治者为了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加强南北交通,开凿了大运河,以为洛阳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杬,全长两千多公里。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故本题说法错误,应将“长安”改为“洛阳”。【解析】x长安改洛阳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4、√【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的史实。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解析】【答案】对15、×【分析】【分析】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趁项羽决战之机,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项羽和刘邦的起义。1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治通鉴》相关知识。《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综上所述,故选F。【解析】F17、×【分析】本题考查了唐朝的民族关系的相关知识。史料表明唐太宗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各民族一视同仁,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因此本题史料与推论不一致,故选B。【解析】B18、√【分析】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匈奴,匈奴单于仓皇遁逃,获得大胜,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漠北战役;知道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的事件是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汉时期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解析】√19、√【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尼布楚条约》的内容。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尼布楚条约》,它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解析】【答案】对20、×【分析】【分析】北京城从里到外分为宫城;皇城、京城;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北京城中心的紫禁城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点评】注意区分北京城和紫禁城的特点。四、材料题(共2题,共14分)21、略

【分析】(1)本题考查文成公主入藏和元朝对西藏的管辖的相关史实。由所学可知,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首领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让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这是中央政府最早设置的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机构,便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2)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政策。材料二中唐太宗所说的话的意思是:自古以来都重视中原民族,轻视少数民族,唯独我一样地爱戴他们。说明了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他们到元朝时期逐渐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3)本题考查宋辽议和以及南宋和金对峙的相关史实。由材料三中的信息“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可知与宋辽议和相关。由所学可知,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宋军大败辽军,辽宋议和,订立了“澶渊之盟”。女真族建立的金灭了辽以后,又于1127年灭亡北宋,虏掠了北宋两代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史称“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后,南宋建立。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率军英勇抵抗,所以岳飞的这首词中的“胡虏”“匈奴”是指女真族。(4)本题考查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分析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综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可以看出,我国各个时期的民族之间既有和平交往,也有冲突战争,既有统一也有分裂,但和平相处与友好交往和统一是历史发展主流。【解析】(1)藏族;宣政院。(2)开明的民族政策,回族。(3)澶渊之盟;1127年;女真。(4)和平相处与友好交往;统一是历史发展主流。22、略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思想。据材料“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可推断核心主张是“仁”。结合教材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选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孔子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第二问,首先明确题目的要求“援引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可见答案在材料中。阅读材料,找到关键信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2)本题考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