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版七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27/28/wKhkGWeTAieAZ22VAAIjrzsIjq8204.jpg)
![2025年外研版七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27/28/wKhkGWeTAieAZ22VAAIjrzsIjq82042.jpg)
![2025年外研版七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27/28/wKhkGWeTAieAZ22VAAIjrzsIjq82043.jpg)
![2025年外研版七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27/28/wKhkGWeTAieAZ22VAAIjrzsIjq82044.jpg)
![2025年外研版七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27/28/wKhkGWeTAieAZ22VAAIjrzsIjq820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七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33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安徽省盛产茶叶,“太平猴魁”“黄山毛峰”等绿茶享誉中外rm{.}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rm{C_{76}H_{52}O_{46}.}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rm{(}rm{)}A.rm{H}元素的质量比为rm{228}rm{13}B.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rm{38}rm{26}rm{23}C.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rm{76}个碳原子D.单宁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rm{76+52+46}2、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rm{A}鉴别rm{H_{2}}和rm{CH_{4}}分别点燃,并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rm{B}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rm{CO_{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rm{C}将不饱和的石灰水变饱和加入适量的氧化钙rm{D}分离二氧化锰和碳粉加水,过滤rm{(}rm{)}A.rm{A}B.rm{B}C.rm{C}D.rm{D}3、研究表明;许多物质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作用,数据统计如下:
。物质氧化铁氧化铝氧化铜氧化镁温度rm{/隆忙}rm{490}rm{540}rm{350}rm{546}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如果不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最好选用rm{(}rm{)}A.氧化铁B.氧化铝C.氧化铜D.氧化镁4、如图是某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份图表文字rm{(I}为碘元素符号rm{).}由此,你得到的信息和作出的推测是rm{(}rm{)}
A.此食盐是纯净物B.“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单质C.rm{1kg}此食盐中含碘酸钾rm{(35隆脌15)mg}D.“菜未烧熟不宜加入加碘盐”的原因可能是碘酸钾受热不稳定5、将硬水中某些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除去时,可以降低水的硬度rm{.}为达到此目的,某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法,你认为其中可行的是rm{(}rm{)}A.过滤B.利用活性炭吸附C.蒸馏D.加入稀盐酸6、下列关于金属和合金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rm{(}rm{)}A.青铜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合金B.锌比铁活泼,把锌镀在铁表面能防止铁生锈C.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是制炊具、食具的最好材料D.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而多数合金的熔点却低于它的成分金属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7、小明同学绘制了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1)曲线A和C的交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
(2)t1℃时将35gB物质加入50g水中,经充分溶解所形成的溶液是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t2℃时,将A、C两种物质恰好饱和的溶液降到t1℃,过滤,分离出晶体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A____C(填“>”;“<”或“=”)
8、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当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打开香水瓶能就能含到香水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的____.在太阳下晒衣服容易干,说明分子运动与____有关.9、(2010•洛江区质检)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右图是关于铁的化学性质知识网络(“→”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其中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C为红色固体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化学式为.
(2)B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3)反应②还需要的一种反应物是(填化学式).
(4)写出反应③的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10、修建铁路所需大量钢铁是以铁矿石为主要原料冶炼而得。rm{(1)}高炉炼铁的原料是铁矿石、空气、石灰石和_______。rm{(2)}高炉炼铁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高温一氧化碳,可作为能源用来煅烧石灰石。请写出煅烧石灰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rm{(3)}高炉中炼出的生铁的硬度比纯铁的_____rm{(}填“强”“弱”或“一样”rm{)}取少量高炉中炼出的生铁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当反应停止后,还可观察到烧杯底部有黑色不溶物,该物质是_______rm{(}填化学式rm{)}
11、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回答有关问题rm{(}多选或少选不给分rm{)}
rm{垄脵}洁净的空气rm{垄脷}四氧化三铁rm{垄脹}冰水混合物rm{垄脺}矿泉水。
rm{垄脻}红磷rm{垄脼}液氧rm{垄脽}氯酸钾rm{垄脿}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
属于混合物是______;属于单质是______,属于化合物是______;
属于氧化物是______,含有氧分子的是______.12、rm{13}rm{2011}年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rm{(}青蒿素的化学式:rm{C_{15}H_{22}O_{5})}它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获美国拉斯克奖.rm{(1)}青蒿素分子由______种元素构成.
rm{(2)}一个青蒿素分子含有______个原子.rm{(3)}青蒿素分子中rm{C}rm{H}rm{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13、如图已知A;B、C、D、E、F为六种常见化合物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B通常为无色气体,E通常为无色液体,请回答:
(1)B的化学式为____;
(2)D的俗称是____;
(3)B与C反应生成E和F的化学方程式:____;
(4)C→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14、在锌与盐酸反应的实验中;甲同学得到的结果如表所示:
。锌的质量(g)锌的形状温度(℃)溶解于酸所需的时间(s)A2薄片5400B2薄片15200C2薄片25100D2薄片3550E2薄片4525F2粉末15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上述时间~温度曲线关系图(纵轴表示时间;横轴表示温度)
(2)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为____.
(3)对比结果B与F,F速率明显快的原因是____.
(4)乙同学将表面积相同、纯度相同、体积也相同的同种锌片分别投入等体积、浓度不同的稀硫酸和稀盐酸中(两酸中的氢离子浓度相同),仔细观察后发现,投入到稀硫酸中的锌表面产生的气泡没有投入到稀盐酸的快,产生这一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只需回答一条即可)如何用实验来验证____.评卷人得分三、简答题(共7题,共14分)15、请从后面五个选项中选择合适的答案填空:rm{垄脵}分子rm{垄脷}原子rm{垄脹}离子rm{垄脺}最外层电子数rm{垄脻}质子数rm{(}用番号填空rm{)}rm{(1)}铜丝是由____构成的;rm{(2)}氧气是由____构成的;rm{(3)}氯化钠固体是由____构成的;rm{(4)}____决定了元素的种类;rm{(5)}____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16、请认真回忆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rm{(1)}金属铁是由______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____构成的.
rm{(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rm{.}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rm{垄脵a=}时;该粒子是______原子,该原子核电荷数为______.
rm{垄脷}当rm{a=8}时,该粒子是______rm{(}填离子符号rm{)}.1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研究过量的炭粉与rm{Fe_{2}O_{3}}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气体产物成分rm{.}探究过程如下:
rm{(1)}提出假设:气体产物全部是rm{CO_{2}}.
rm{(2)}查阅资料:rm{a.}氮气不能与炭粉及rm{Fe_{2}O_{3}}反应.
rm{b.}高温下可以发生下列反应:rm{2Fe_{2}O_{3}+3Cdfrac{overset{;{赂脽脦脗};}{.}}{;}4Fe+3CO_{2}隆眉}rm{C+CO_{2}dfrac{overset{;{赂脽脦脗};}{.}}{;}2CO}
rm{2Fe_{2}O_{3}+3Cdfrac{
overset{;{赂脽脦脗};}{.}}{;}4Fe+3CO_{2}隆眉}设计方案:将一定量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环境下与过量炭粉充分反应rm{C+CO_{2}dfrac{
overset{;{赂脽脦脗};}{.}}{;}2CO}用实验中实际测得产生气体的质量,与理论计算得到的rm{(3)}的质量进行比较.
rm{.}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rm{CO_{2}}实验操作:
rm{(4)}称量:反应前rm{(5)}的质量rm{垄脵}炭粉的质量rm{Fe_{2}O_{3}}玻璃管rm{3.20g}的质量rm{2.00g}反应后玻璃管与残留固体共rm{C}.
rm{48.48g.}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氮气,再夹紧弹簧夹rm{52.24g}点燃酒精喷灯加热.
rm{垄脷}问题分析:rm{T}用酒精喷灯而不用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
rm{(6)}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氮气的目的是______.
rm{垄脵}理论计算:若氧化铁与炭粉反应的气体产物全部是rm{垄脷}求rm{垄脹}氧化铁完全反应时生成rm{CO_{2}}的质量rm{3.20g}写出计算过程rm{CO_{2}}
rm{.(}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实验中实际获得气体的质量rm{)}写出计算过程rm{垄脺}
rm{.(}结论:原假设______rm{)}能、不能rm{(7)}成立;理由是______.
rm{(}兴趣小组成员小聪想到家里新换的水龙头rm{)}他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rm{(8)}好奇的小聪想探究铬rm{.}与常见金属铁;铜的活动性强弱;请你参与.
【作出猜想】
猜想rm{.}rm{(Cr)}猜想rm{1}rm{Cr>Fe>Cu}猜想rm{2}你的猜想是______.
【查阅资料】
rm{Fe>Cu>Cr}铬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其表面能生成抗腐蚀的致密的氧化膜.
rm{3}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rm{垄脵}溶液.
【设计与实验】
小聪同学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再取三支试管,分别放入等量的同种稀硫酸.
。rm{垄脷}实验试管rm{1}试管rm{2}试管rm{3}实验。
操作实验。
现象铁片表面产生气泡较慢,溶液变为浅绿色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溶液变成为蓝色铜表面无气泡【结论与解释】
rm{垄脵}小聪得到的结论是猜想______正确.
rm{垄脷}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______.
【知识运用】
将铬片投入rm{FeSO_{4}}溶液中,反应______rm{(}填“能”或“不能”rm{)}进行rm{.}若能进行,请你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18、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rm{.}科学实验的正确步骤应为:rm{垄脵}明确实验目的;rm{垄脷}收集有关资料;rm{垄脹}设计合理方案;rm{垄脺}进行科学实验rm{.}请你按照以上四步,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根据装置图回答rm{(1)隆芦(3)}题的问题:rm{(}所用装置图用序号表示rm{)}
rm{(1)}双氧水是一种无色液体;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迅速分解出氧气,实验室常用这种方法制取氧气.
rm{垄脵}明确实验目的: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rm{垄脷}收集有关资料:双氧水是一种无色______,二氧化锰是一种______rm{(}填物质状态rm{)}反应条件无需______;氧气的密度______于空气的密度,且______水rm{.}
rm{垄脹}设计合理方案:发生装置选用______;收集装置选用______.
rm{垄脺}进行科学实验.
rm{(2)}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化铵rm{+}氢氧化钙rm{overset{{录脫脠脠}}{}}氯化钙rm{+}水rm{+}氨气rm{.}已知在标准状况下,氨气的密度为rm{0.771}克rm{/L}空气的密度为rm{1.293}克rm{/L}且在常温常压下,rm{1}体积的水能溶解rm{700}体积的氨气.
rm{垄脵}明确实验目的______.
rm{垄脷}收集有关资料______
rm{垄脹}设计合理的方案:发生装置选用______;收集装置选用______.
rm{垄脺}进行科学实验.
rm{(3)}如果实验室选用图所示的装置来收集氧气,请问应该从______端进______端出.19、回收利用废金属可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rm{.}某工厂利用含铜废料rm{(}含rm{Cu}rm{Zn}其他杂质不溶于水、不参加反应rm{)}制取铜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rm{2Cu+2H_{2}SO_{4}+O_{2}dfrac{underline{;;triangle;;}}{;}2CuSO_{4}+2H_{2}O}
rm{2Cu+2H_{2}SO_{4}+O_{2}dfrac{
underline{;;triangle;;}}{;}2CuSO_{4}+2H_{2}O}操作rm{(1)}和rm{垄脷}的名称是______.
rm{垄脹}溶液rm{(2)}中一定含有______.
rm{A}固体rm{(3)}中含有______.rm{C}20、化学用语可准确、简洁地记录、表达、交流化学信息,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rm{(1)2}个硫酸根离子____rm{(2)3}个水分子____rm{(3)2}个亚铁离子____rm{(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_rm{(5)-2}价的硫元素________2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rm{CO_{2}}并验证rm{CO_{2}}性质的实验组合装置;根据装置解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rm{垄脵}______rm{垄脷}______
rm{(2)}在装置rm{B}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rm{(3)}装置rm{C}通常用于实验室检验rm{CO_{2}}气体;其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rm{(4)}装置rm{D}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由此现象你获得的信息是:______.评卷人得分四、计算题(共4题,共24分)22、某固态混合物中含有mgKNO3和若干克不溶于水的杂质,将此混合物加入ng水中,在10℃,40℃,75℃时观察,充分溶解后的结果如表所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见图.
。温度(℃)104075未溶固体质量(g)26117582通过计算回答:
(1)m=______;n=______.
(2)75℃时所得KNO3溶液______(填“是”或“不是”)饱和.
(3)若要在ng水中恰好溶解mg硝酸钾达到饱和;则温度应控制在______℃.
23、(2009•宝鸡)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残缺(如图所示)的溶液.为了测定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他取出25g该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4、硝酸银溶液是重要的检验盐酸的化学试剂;其化学式是______,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变质应______保存,白磷应______保存.
25、实验室里不同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不尽相同.下图中A;B、C、D、E是一些保存药品的试剂瓶.请判断下列常见试剂分别应保存于哪个试剂瓶中;将其序号填写在各试剂瓶下面的括号内.
①NaOH溶液;②浓硫酸;③Na2CO3溶液;④白磷;⑤大理石;⑥酒精;⑦浓硝酸;⑧锌粒;⑨AgNO3溶液.
评卷人得分五、探究题(共3题,共15分)26、旗水泥厂化室,为了测定某矿山灰中钙的质量分数取灰样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应rm{(}假设灰石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rm{.)}有关验数下表:
求该灰石中酸钙质量分数.27、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rm{(1)}图中标有rm{垄脵}rm{垄脷}仪器名称:rm{垄脵}_____________;rm{垄脷}_____________rm{(2)}制取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rm{(}填字母rm{)}rm{(3)}用锌与稀硫酸制取并收集氢时,选用的装置___________rm{(}填字母rm{)}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rm{(4)}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并收集氢时,选用的装置______________rm{(}填字母rm{)}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rm{(5)}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棉花,棉花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rm{(6)}若将rm{F}装置内装满水,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rm{(}填“rm{a}”或“rm{b}”rm{)}进入rm{F}中。28、地沟油中含有一种强烈致癌物黄曲霉素rm{B_{2}(C_{17}H_{14}O_{6})}长期食用会引起消化道癌变,请回答:
rm{(1)}黄曲霉素rm{B_{2}}属于______rm{(}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rm{)}
rm{(2)}黄曲霉素rm{B_{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
rm{(3)}黄曲霉素rm{B_{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rm{(4)15.7g}黄曲霉素rm{B_{2}}中含有______rm{g}氧元素.评卷人得分六、推断题(共4题,共12分)29、在如图所示的有关物质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是我们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rm{.A}是金属单质,rm{C}为红棕色固体粉末,rm{B}rm{D}rm{K}常温下都为气体,rm{E}rm{H}都属于盐,rm{F}为能溶于水的碱rm{.}框图中有关反应的部分生成物没有标出rm{.}请根据框图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填写下列空白:
rm{(1)C}是____,rm{G}是____.
rm{(2)}反应rm{垄脵}方程式是____;反应rm{垄脷}方程式是____
rm{(3)F隆煤H}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反应,若rm{H}为难溶性的盐,则rm{I}的化学式为____.30、A、rm{B}rm{C}rm{D}rm{E}rm{F}是常见的酸、碱、盐、氧化物中的一种,其中rm{A}rm{B}是建筑材料,rm{F}是厨房中的调味品的主要成分,他们间有如图的关系rm{(}图中“rm{隆煤}”表示转化关系,“rm{-}”表示相互能反应,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省略rm{).}回答下列问题:
rm{(1)A}rm{F}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
rm{(2)C+E}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
rm{(3)B+D}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31、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rm{(}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以省略rm{).}其中rm{A}rm{E}为固体氧化物,且rm{A}为黑色粉末;rm{B}rm{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rm{B}具有消毒杀菌作用;rm{C}是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无色气体;rm{Y}rm{Z}为无色气体,其中rm{Y}有毒;rm{X}是最常见的金属rm{.}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反应rm{垄脵}中rm{A}物质的作用是____;
rm{(2)}反应rm{垄脹}rm{垄脺}的化学方程式为:rm{垄脹}____;
rm{垄脺}____;
rm{(3)}在日常生活中为防止反应rm{垄脷}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rm{(}写一点即可rm{)}.32、A、rm{B}rm{C}rm{D}rm{E}rm{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rm{A}rm{C}组成元素相同,rm{B}是一种黑色粉末,rm{F}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rm{.}转化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rm{B}物质的名称______,它在反应rm{垄脵}中起______作用.
rm{(2)}写出反应rm{垄脺}的符号表达式______,列举rm{E}的一种用途______.
rm{(3)}反应rm{垄脷}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rm{(4)}自然界通过______过程,实现rm{垄脹}的转化.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D【分析】解:rm{A}单宁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rm{(12隆脕76)}rm{(1隆脕52)=228}rm{13}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个单宁酸分子是由rm{76}个碳原子、rm{52}个氢原子、rm{46}个氧原子所构成,则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rm{=76}rm{52}rm{46=38}rm{26}rm{23}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个单宁酸分子是由rm{76}个碳原子、rm{52}个氢原子、rm{46}个氧原子所构成,则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rm{76}个碳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单宁酸的相对分子质量rm{=12隆脕76+1隆脕52+16隆脕46}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解析】rm{D}2、C【分析】解:rm{A}氢气和甲烷燃烧都发出淡蓝色的火焰且都生成水,所以不能用点燃,并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的方法鉴别rm{H_{2}}和rm{CH_{4}}故A错误;
B;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例如氮气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B错误;
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加入适量的氧化钙能将不饱和的石灰水变饱和,故C正确;
D;二氧化锰和碳粉都难溶于水;所以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二氧化锰和碳粉,故D错误.
故选:rm{C}.
A;根据氢气和甲烷燃烧都发出淡蓝色的火焰且都生成水进行解答;
B;根据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C;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解答;
D;根据二氧化锰和碳粉都难溶于水进行解答.
本题是和物质的除杂以及鉴定等相结合的实验设计题,只有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才能较快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解析】rm{C}3、C【分析】解:由表中信息可知:温度越低,越体现催化剂的价值,题中的信息可以看出氧化铜在rm{350隆忙}时即可对氯酸钾有催化作用;其余的温度都高.
故选C.【解析】rm{C}4、D【分析】试题分析:rm{A}食盐中除了氯化钠;还有碘酸钾,故为混合物;
B;“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酸钾中的碘元素;
C、根据标签内容:rm{1kg}此食盐中含碘元素的质量为rm{(35隆脌15)mg}
D;“菜未烧熟不宜加入加碘盐”的原因可能是碘酸钾受热不稳定;说法正确.
A;此食盐是纯净物;说法错误,它含有碘酸钾,故为混合物,故A错误;
B;“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单质;应说碘元素,故B错误;
C、rm{1kg}此食盐中含碘酸钾rm{(35隆脌15)mg}说法错误,应为碘元素的质量,故C错误;
D;“菜未烧熟不宜加入加碘盐”的原因可能是碘酸钾受热不稳定;说法正确,故D正确。
故选:rm{D}.【解析】rm{D}5、C【分析】解:硬水软化的方法有:蒸馏和煮沸;将硬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转化为沉淀除去.
故选C.
根据硬水在工农业生产中不便于使用;要利用硬水软化的方法,转化为软水来使用,掌握硬水软化的方法解题。
明确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和煮沸,并能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解析】rm{C}6、C【分析】解:rm{A}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合金rm{.}故正确;
B、锌比铁活泼,把锌镀在铁表面能防止铁生锈rm{.}故正确;
C、制炊具、食具的金属主要是铝和钢铁,一般不用铜rm{.}故错误;
D、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而多数合金的熔点却低于它的成分金属rm{.}故正确.
故选C.
合金是指一种金属和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rm{.}在铁的表面镀一层金属可以防止铁生锈rm{.}铜常常用作导线和电缆方面.
解答本题要掌握合金的性质和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同时要掌握金属的用途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解析】rm{C}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7、略
【分析】
(1)由A和C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A和C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5克。
(2)在t1℃时;B的溶解度是40克,即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B20克,则在50克水中最多溶解20克B,因此将35gB物质加入50g水中,经充分溶解所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故答案为:饱和。
(3)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将它的饱和溶液由t2℃降到t1℃时,就会有晶体析出,而C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将它的饱和溶液由t2℃降到t1℃时,它的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虽然C和A的溶解度在t1℃时相等;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该相等,但C已不是饱和溶液,因此它们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C,故答案为:>
【解析】【答案】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可以表示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③可以判断某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趋势等.
8、略
【分析】
将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酒精分子进入水分子的间隔中,使总体积变小;打开香水瓶能就能含到香水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香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
在太阳下晒衣服容易干;说明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故答案为:间隔;运动;温度.
【解析】【答案】根据分子的性质解答;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9、略
【分析】
(1)点燃,铁在氧气中发生燃烧,生成黑色固体Fe3O4;
故答案为:Fe3O4;
(2)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用做燃料;氢气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密度最小,可充填探空气球;
故答案为:冶炼金属(作燃料等)
(3)可利用还原剂C、H2或CO把四氧化三铁还原成单质铁;
故选C(或CO或H2);
(4)由铁而转化为铜;“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把铁放入硫酸铜溶液,置换出铜;
故答案为: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
【解析】【答案】由题意可知:密度最小的气体为氢气;则气体B为氢气;结合转化关系图:由铁而转化的红色固体单质C为铜;
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10、rm{(1)}焦炭rm{(2)CaCO_{3}overset{赂脽脦脗}{=}CaO+CO_{2}隆眉}rm{(2)CaCO_{3}overset{赂脽脦脗}{=}
CaO+CO_{2}隆眉}强;rm{(3)}rm{Fe+2HCl=FeCl_{2}+H_{2}隆眉}rm{C}【分析】rm{(1)}炼铁的主要原料有铁矿石焦炭与石灰石,rm{CO}和rm{Fe2O3}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与二氧化碳;故答案为:焦炭;
rm{(2)CaCO_{3}overset{赂脽脦脗}{=}CaO+CO_{2}隆眉}
rm{(2)CaCO_{3}overset{赂脽脦脗}{=}
CaO+CO_{2}隆眉}生铁中有碳,所以生铁的硬度比纯铁强,故答案为:强。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其化学方程为:rm{(3)}而生铁中有碳,碳与稀盐酸不反应,所以答案为rm{Fe+2HCl=FeCl_{2}+H_{2}隆眉}rm{C}【解析】rm{(1)}焦炭rm{(2)CaCO_{3}overset{赂脽脦脗}{=}CaO+CO_{2}隆眉}rm{(2)CaCO_{3}overset{赂脽脦脗}{=}
CaO+CO_{2}隆眉}强;rm{(3)}rm{Fe+2HCl=FeCl_{2}+H_{2}隆眉}rm{C}11、①④⑧;⑤⑥;②③⑦;②③;①⑥【分析】解: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矿泉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中至少含有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
红磷和液氧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单质;
四氧化三铁;冰水混合物和氯酸钾等物质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化合物;
四氧化三铁和冰水混合物都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
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分子;液氧中含有氧分子.
故填:rm{垄脵垄脺垄脿}rm{垄脻垄脼}rm{垄脷垄脹垄脽}rm{垄脷垄脹}rm{垄脵垄脼}.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冰是水的固体,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要注意理解.【解析】rm{垄脵垄脺垄脿}rm{垄脻垄脼}rm{垄脷垄脹垄脽}rm{垄脷垄脹}rm{垄脵垄脼}12、(1)三(2)42(3)90:11:40【分析】【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rm{=}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rm{隆脕}原子个数之比。【解答】rm{(1)}由青蒿素的化学式:rm{C}rm{C}rm{{,!}_{15}}rm{H}rm{H}rm{{,!}_{22}}可知;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答案为:三;
rm{O}一个青蒿素分子是由rm{O}个碳原子、rm{{,!}_{5}}个氢原子和rm{(2)}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共含有rm{15}个原子;故答案为:rm{22}rm{5}青蒿素中rm{42}rm{42}rm{(3)}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rm{C}rm{H}rm{O}rm{(12隆脕15)}rm{(1隆脕22)}故答案为:rm{(16隆脕5)=90}rm{11}rm{40}rm{90}【解析】rm{(1)}三rm{(2)42}rm{(3)90}rm{11}rm{40}13、略
【分析】
(1)B通常为无色气体;经推断知:为二氧化碳;
(2)D为碳酸钠;而它的俗称是纯碱,苏打;
(3)“B与C反应生成E和F”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与水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4)C→A即“氢氧化钙生成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Na2CO3═CaCO3↓+2NaOH
故答为:(1)CO2;
(2)纯碱;
(3)Ca(OH)2+CO2═CaCO3↓+H2O;
(4)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析】【答案】框图题是推断题中的一种形式;是中考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题型.这类题目一般是把物质的变化;性质、组成、结构等之间的联系用框图的形式在新情境中出现,试题面目新,考查容量大,能较好地考查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综合推理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找准“题眼”,即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B通常为无色气体;E通常为无色液体”则B为二氧化碳,E为水,A为氢氧化钠,C为氢氧化钙,D为碳酸钠,F为碳酸钙.把假设的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正好符合题意.
14、略
【分析】
(1)根据表中数据;用描点法画出曲线。
(2)由表中数据可看出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3)颗粒越小;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4)表面积相同;纯度相同、体积也相同的同种锌片分别投入等体积、浓度不同的稀硫酸和稀盐酸中(两酸中的氢离子浓度相同);仔细观察后发现,投入到稀硫酸中的锌表面产生的气泡没有投入到稀盐酸的快,可以猜测硫酸根离子可能是这一反应的负催化剂而氯离子则可能是正催化剂.可以这样设计方案向锌和稀硫酸反应中加氯化锌若反应速率加快则证明氯离子是正催化剂,向锌和稀盐酸反应中加硫酸锌溶液在反应中若反应速率慢则说明硫酸根离子是负催化剂。
故答案为:
(2)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3)粉末状的锌粉与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
(4)硫酸根离子可能是这一反应的负催化剂而氯离子则可能是正催化剂.向锌和稀硫酸反应中加氯化锌若反应速率加快则证明氯离子是正催化剂;向锌和稀盐酸反应中加硫酸锌溶液在反应中若反应速率慢则说明硫酸根离子是负催化剂.
【解析】【答案】(1)用描点法画图.
(2)据表中数据分析;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溶解于酸的时间越短.
(3)对比结果B和F;其它条件相同,薄片和粉末相比,粉末反应完所需时间短,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4)根据两种溶液的不同点进行猜测;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方案.
三、简答题(共7题,共14分)15、(1)②;(2)①;(3)③;(4)⑤;(5)④。【分析】解:rm{(1)}铜丝属于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故选rm{垄脷}
rm{(2)}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rm{垄脵}
rm{(3)}氯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故选rm{垄脹}rm{(4)}元素种类由原子的核电荷数rm{(}即质子数rm{)}决定,故选rm{垄脻}rm{(5)}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故选rm{垄脺}【解析】rm{(1)垄脷}rm{(2)垄脵}rm{(3)垄脹}rm{(4)垄脻}rm{(5)垄脺}16、原子;钠离子;氯离子;分子;氖;10;O2-【分析】解:rm{(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金属铁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分子构成的.
rm{(2)}由微粒的结构符号示意图和等量关系原子的核电荷数rm{=}质子数rm{=}电子数;
可得rm{垄脵a=10}时,该粒子是氖原子,该原子核电荷数为rm{10}.
rm{垄脷}当rm{a=8}时,质子数rm{<}电子数,微粒带负电,是阴离子,该粒子是rm{O^{2-}}
故答案为:rm{(1)}原子;钠离子;氯离子,分子.
rm{(2)垄脵10}氖;rm{10}.
rm{垄脷O^{2-}}.
rm{(1)}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盐类物质一般由离子构成,非金属氧化物由分子构成;
rm{(2)}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与原子中微粒的等量关系微粒特征等分析解答.
该题是一道综合性的微观粒子题目,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值得收藏.【解析】原子;钠离子;氯离子;分子;氖;rm{10}rm{O^{2-}}17、获取反应所需的高温条件;清除试管中空气(氧气),防止炭粉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不能;因为生成的气体质量为1.44g,大于1.32g,故气体产物不完全为CO2,实际是C02和C0的混合物,原假设不能成立(其他合理答案亦可给分);Fe>Cr>Cu;1;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利于反应;能;Cr+FeSO4=Fe+CrSO4【分析】解:rm{(6)垄脵}根据反应rm{2Fe_{2}0_{3}+3Cdfrac{overset{;{赂脽脦脗};}{.}}{;}4Fe+3CO_{2}隆眉C+C0_{2}dfrac{overset{;{赂脽脦脗};}{.}}{;}2CO}的反应条件为高温;可知选酒精喷灯是为了获得高温.
故答案为:获取反应所需的高温条件;
rm{2Fe_{2}0_{3}+3Cdfrac{
overset{;{赂脽脦脗};}{.}}{;}4Fe+3CO_{2}隆眉C+C0_{2}dfrac{
overset{;{赂脽脦脗};}{.}}{;}2CO}因为反应物中碳可以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影响实验结果,所以目的就是清除试管中的空气.
故答案为:清除试管中空气rm{垄脷}氧气rm{(}防止炭粉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
rm{)}设rm{垄脹}与炭粉发生反应生成rm{3.20gFe_{2}O_{3}}的质量为rm{C0_{2}}
rm{2Fe_{2}0_{3}+3Cdfrac{overset{;{赂脽脦脗};}{.}}{;}4Fe+3C0_{2}隆眉}
rm{x}rm{2Fe_{2}0_{3}+3Cdfrac{
overset{;{赂脽脦脗};}{.}}{;}4Fe+3C0_{2}隆眉}
rm{320}rm{132}
rm{dfrac{320}{3.2g}=dfrac{132}{x}}
解之得:rm{3.2g}
答:rm{x}氧化铁完全反应时生成rm{dfrac{320}{3.2g}=dfrac
{132}{x}}的质量为rm{x=1.32g}
rm{3.20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实验产物中气体质量为rm{(48.48g+3.20g+2.00g)-52.24g=1.44g}
答:实验中实际获得气体的质量为rm{CO_{2}}.
rm{1.32g}因为生成的气体质量为rm{垄脺}大于rm{(48.48g+3.20g+2.00g)-52.24
g=1.44g}故气体产物不完全为rm{1.44g}实际是rm{(7)}和rm{1.44g}的混合物;原假设不能成立.
故答案为:不能;因为生成的气体质量为rm{1.32g}大于rm{CO_{2}}故气体产物不完全为rm{C0_{2}}实际是rm{C0}和rm{1.44g}的混合物,原假设不能成立rm{1.32g}其他合理答案亦可给分rm{CO_{2}}.
rm{C0_{2}}作出猜想rm{C0}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能存在三种情况:猜想rm{(}为rm{)}猜想rm{(8)[}为rm{]}故猜想rm{1}答案:rm{Cr>Fe>Cu}
rm{2}结论与解释rm{Fe>Cu>Cr}试管rm{3}中实验现象铁片表面产生气泡较慢,溶液变为浅绿色,可知金属铁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氢前,根据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溶液变为蓝色,从而得出铬也排在氢前且铬比铁活泼,因为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可知铜排在氢的后面,故猜想rm{Fe>Cr>Cu}正确;
rm{[}因为金属的表面常有一层金属氧化物会影响金属和溶液的反应;因此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利于反应;
rm{]垄脵}知识运用rm{1}因为金属铬比铁活泼强,故铬能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铬和铁,反应的方程式为:rm{1.Cr>Fe>Cu}
故答案为:
rm{垄脷}作出猜想rm{[}
rm{]}结论与解释rm{Cr+FeSO_{4}=Fe+CrSO_{4}}rm{[}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利于反应;
rm{]Fe>Cr>Cu}知识运用rm{[}能;rm{]垄脵1}.
rm{垄脷}根据题中所给化学方程式所需的条件进行分析使用酒精喷灯的原因.
rm{[}根据反应物与装置中空气的反应进行分析.
rm{]}可直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求解.
rm{Cr+FeSO_{4}=Fe+CrSO_{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获得气体的质量为前后玻璃管内物质的质量之差.
rm{(6)垄脵}根据rm{垄脷}问计算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和rm{垄脹}问计算所得的气体的质量大小进行分析解答;
rm{垄脺}作出猜想rm{(7)}根据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猜想;
rm{垄脹}结论与解释rm{垄脺}根据实验的现象得出结论;rm{(8)[}根据金属的表面常有一层金属氧化物会影响金属和溶液的反应分析;
rm{]}知识运用rm{[}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分析并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本题是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考查,运用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考查了实验探究的过程,注重学生运用实验分析实验能力的培养.rm{]垄脵}【解析】获取反应所需的高温条件;清除试管中空气rm{(}氧气rm{)}防止炭粉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不能;因为生成的气体质量为rm{1.44g}大于rm{1.32g}故气体产物不完全为rm{CO_{2}}实际是rm{C0_{2}}和rm{C0}的混合物,原假设不能成立rm{(}其他合理答案亦可给分rm{)}rm{Fe>Cr>Cu}rm{1}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利于反应;能;rm{Cr+FeSO_{4}=Fe+CrSO_{4}}18、液体;固体;加热;大;不易溶于;C;E或F;在实验室制取氨气;氯化铵和氢氧化钙都是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A;D;b;a【分析】解:rm{(1)}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双氧水是一种无色液体,二氧化锰是一种黑色固体,如果用双氧水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rm{垄脷}液体、固体、加热、大、不易溶于水;rm{垄脹C}rm{E}或rm{F}
rm{(2)}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因此需要加热;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因此氨气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rm{垄脵}在实验室制取氨气;rm{垄脷}氯化铵和氢氧化钙都是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rm{.垄脹A}rm{D}
rm{(3)}如果实验室选用图所示的装置来收集氧气,应该从rm{b}进rm{a}出,因为集气瓶倒置,并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答案为:rm{b}rm{a}
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双氧水是一种无色液体,二氧化锰是一种黑色固体,如果用双氧水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rm{.}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rm{.}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因此需要加热;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因此氨气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如果实验室选用图所示的装置来收集氧气,应该从rm{b}进rm{a}出;因为集气瓶倒置,并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氨气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实验方案的设计,综合性比较强rm{.}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rm{.}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解析】液体;固体;加热;大;不易溶于;rm{C}rm{E}或rm{F}在实验室制取氨气;氯化铵和氢氧化钙都是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rm{A}rm{D}rm{b}rm{a}19、过滤;CuSO4、ZnSO4;Cu、Zn【分析】解:通过分析转化流程可知,rm{Cu}rm{Zn}与稀硫酸和氧气反应生成了硫酸铜和硫酸锌的混合液rm{A}依据实验的目的,为了得到铜和硫酸锌,应向rm{A}溶液加入过量的锌,通过过滤得到了硫酸锌溶液和铜锌的固体混合物rm{C}为了得到铜和硫酸锌,应加入稀硫酸,所以。
rm{(1)}操作rm{垄脷}和rm{垄脹}是将固体与液体分离;故为过滤操作;
rm{(2)}由分析可知,溶液rm{A}中含有rm{Cu}rm{Zn}与稀硫酸和氧气反应生成了硫酸铜和硫酸锌;
rm{垄脹}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固体rm{C}是铜和锌的混合物.
故答案为:
rm{(1)}过滤;
rm{(2)CuSO_{4}}rm{ZnSO_{4}}
rm{(3)Cu}rm{Zn}.
根据转化流程可知,rm{Cu}rm{Zn}与稀硫酸和氧气反应生成了硫酸铜和硫酸锌的混合液rm{A}依据实验的目的,为了得到铜和硫酸锌,应向rm{A}溶液加入过量的锌,通过过滤得到了硫酸锌溶液和铜锌的固体混合物rm{C}为了得到铜和硫酸锌,应加入稀硫酸,然后结合题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要熟记和理解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结合题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解析】过滤;rm{CuSO_{4}}rm{ZnSO_{4}}rm{Cu}rm{Zn}20、(1)2SO42-;(2)3H2O;(3)2Fe2+;(4)H2O;(5)【分析】解:rm{(1)}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或者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rm{1}个电荷时,rm{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相应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两个硫酸根离子表示为:个电荷时,rm{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相应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两个硫酸根离子表示为:rm{1}rm{2SO}rm{2SO}rm{4}rm{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可表示该物质的分子,rm{{,!}^{2-}}个水分子可表示为:;rm{(2)}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rm{3}个水分子可表示为:rm{3}rm{3H}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或者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rm{3H}个电荷时,rm{2}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相应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两个亚铁离子表示为:rm{2}rm{O}rm{O}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因此用符号可以表示为:;rm{(3)}rm{1}rm{1}rm{2Fe}rm{2Fe}价的硫元素表示为:rm{{,!}^{2+}}【解析】rm{(1)}rm{2SO}rm{2SO}rm{4}rm{4}rm{{,!}^{2-}}rm{(2)}rm{3H};rm{3H}rm{2}rm{2}rm{O}rm{O}rm{(3)}rm{2Fe};rm{2Fe}rm{{,!}^{2+}}21、分液漏斗;试管;紫色变红色;CO2+H2O=H2CO3;Ca(OH)2+CO2=CaCO3↓+H2O;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分析】解:rm{(1)}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分液漏斗;试管;
rm{(2)}在装置rm{B}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紫色变红色,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答案为:紫色变红色;rm{CO_{2}+H_{2}O=H_{2}CO_{3}}
rm{(3)}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rm{Ca(OH)_{2}+CO_{2}=CaCO_{3}隆媒+H_{2}O}
rm{(4)}装置rm{D}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结论是: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答案为: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实验室制取rm{CO_{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rm{.}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rm{.}在装置rm{B}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紫色变红色,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装置rm{D}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结论是: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检验和性质等,综合性比较强rm{.}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rm{.}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解析】分液漏斗;试管;紫色变红色;rm{CO_{2}+H_{2}O=H_{2}CO_{3}}rm{Ca(OH)_{2}+CO_{2}=CaCO_{3}隆媒+H_{2}O}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四、计算题(共4题,共24分)22、略
【分析】
(1)由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可知;温度从10℃升高至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从20.7g增大到63.7g,溶解度增加了63.7g-20.7g=43g,而实验中溶解硝酸的质量增加了261g-175g=86g,因此可得知实验中所用水n为200g;200g水在10℃最多溶解硝酸钾20.7g×2=41.4g,则原固体混合物质量为41.4g+261g=302.4g;温度从40℃升高75℃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加了150g-63.7g=86.3g,则200g水从40℃升温至75℃时可以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86.3g×2=172.6g,而实验中固体质量只减少了175g-82g=93g,说明所剩余82g固体不含硝酸钾,全部为不溶于水的杂质,则所取硝酸钾的质量m=302.4g-82g=220.4g;
(2)根据以上分析;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0g水从40℃升温至75℃时,需要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86.3g×2=172.6g溶液才能继续饱和,但由表中数据可知只有93g硝酸钾继续溶解,因此此时的硝酸钾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3)ng水中恰好溶解mg硝酸钾,此时硝酸钾的溶解度=×100g=110.2g;根据溶解度曲线可查得,此时温度约为60℃.
故答为:(1)220.4;200;(2)不是(3)60.
【解析】【答案】(1)对比温度从10℃升至40℃再升温至75℃时;硝酸钾溶解度的改变及实验中未溶固体质量的改变,由二者的在10℃和40℃的溶解度关系可得出m;n的值;
(2)判断实验中75℃时还有82g未溶解固体的成分,可判断此时所得KNO3溶液是否饱和;
(3)若要在ng水中恰好溶解mg硝酸钾即饱和;由m;n的值计算出饱和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然后要曲线上查出对应温度.
23、略
【分析】
反应恰好完成时所用NaOH的质量:40g×10%=4g
设25g硫酸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MgSO4+2NaOH=Na2SO4+Mg(OH)2↓
12080
x4g
x=6g
硫酸镁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4%
答:该硫酸镁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4%.
【解析】【答案】标签上可以看出该溶液是硫酸镁溶液,向硫酸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发生如下反应:MgSO4+2NaOH=Na2SO4+Mg(OH)2↓.但必须注意的是;参加反应的只是溶液中的溶质,而溶剂水是不参加反应的.我们再来看看关系图,发现:当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是40g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NaOH的质量是(注意参加两个字)40g×10%,由参加反应的NaOH的质量就可以求出参加反应的硫酸镁的质量(即硫酸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24、略
【分析】
硝酸银是由银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其化学式为AgNO3;因为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变质,故应放在棕色瓶中保存,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在空气中易自燃,故应放在水中保存.
故答案为:AgNO3;放在棕色瓶中,放在水中.
【解析】【答案】化学试剂存放要依据物质自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降低或杜绝物质变性;自然损耗,方便试剂取用是我们的总原则.见光易分解的试剂应存放在棕色广口瓶、细口瓶中;低燃点、易与氧气反应的物质应液封保存.
25、略
【分析】
①NaOH溶液属于液体应放到细口瓶中,又因为氢氧化钠、碳酸钠都显碱性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不能用玻璃塞应用软胶塞所以用C瓶;②浓硫酸属于液体应放到细口瓶中用D;③碳酸钠显碱性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不能用玻璃塞应用软胶塞所以用C瓶;④白磷属于固体应放到广口瓶中,又因为白磷易自燃应放到水中保存,放到B中;⑤大理石属于固体应放到广口瓶中,放到A瓶;⑥酒精属于液体应放到细口瓶中用D;⑦浓硝酸属于液体应放到细口瓶中,由于见光易分解所以放到棕色瓶中放到E中;⑧锌粒属于固体应放到广口瓶中,放到A中;⑨AgNO3溶液属于液体应放到细口瓶中;由于见光易分解所以放到棕色瓶中放到E中.
故答案为:A:⑤⑧;B:④;C:①③;D:②⑥;E:⑦⑨
【解析】【答案】根据广口瓶是用来装固体的;细口瓶是用来装液体的,再结合物质的性质不同考虑具体的盛装容器.
五、探究题(共3题,共15分)26、4.4【分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的质量rm{160g1g-6.6g=4.4g}
rm{100}rm{/}空rm{/}格rm{/}rm{/}空rm{/!/}空rm{/}空rm{/}格rm{/}空格rm{/}空空格rm{/}rm{/}格rm{/44}
解:设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的质rm{x}
rm{x=dfrac{00隆脕4.4g}{44}=1g}
rm{dfrac{100}{44}=dfrac{x}{.4g}}
rm{x=dfrac
{00隆脕4.4g}{44}=1g}
答:该石灰石中酸钙的质量分数为rm{dfrac{100}{44}=dfrac
{x}{.4g}}
故答:rm{CaO+2HCl=Ca2H2O+CO2隆眉}克;rm{3%}
质量守恒定律知;应前后的质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已知二化量根据化学方式;求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量,从而可石灰石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本题运用学中的基本思质量恒思想,通过归不同物质或不同化过程中相同点同有效寻找出它之间的内在联以及合点和嫁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新思维力.rm{.4}【解析】rm{4.4}27、(1)①酒精灯②集气瓶;(2)C;(3)BD或BE(4)BC或BD,2H2O22H2O+O2↑(5)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6)b【分析】rm{(1)}图中标有rm{垄脵}rm{垄脷}仪器名称:rm{垄脵}图中标有rm{(1)}rm{垄脵}仪器名称:rm{垄脷}酒精灯rm{垄脵}集气瓶;rm{垄脷}rm{垄脷}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所以;rm{(拢虏)}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所以用锌与稀硫酸制取并收集氢时,选用的装置是rm{(拢虏)}或制取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是rm{拢脙}rm{拢脙}rm{(拢鲁)}用锌与稀硫酸制取并收集氢时,选用的装置是rm{(拢鲁)}rm{BD}或rm{BE}rm{BD}或rm{BE},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拢麓)}rm{(拢麓)}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并收集氢时,反应不需加热,所以选用的装置是rm{BC}rm{BD}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2}rm{2}rm{H}rm{H}rm{{,!}_{2}}rm{O}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棉花,棉花的作用是rm{O}rm{{,!}_{2}}rm{dfrac{MnO_{2}}{}}rm{2H}装置内装满水,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rm{2H}rm{{,!}_{2}}中。rm{O+O}【解析】rm{(1)}rm{垄脵}酒精灯rm{垄脵}集气瓶;rm{垄脷};rm{垄脷}或rm{(2)C}rm{(3)BD}rm{BE}或,rm{(4)BC}rm{BD}rm{2H}rm{2H}rm{{,!}_{2}}rm{O}rm{O}rm{{,!}_{2}}rm{2H}rm{2H}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rm{{,!}_{2}}rm{O+O}rm{O+O}rm{{,!}_{2}}28、有机化合物;17:14:6;314;4.8【分析】解:rm{(1)}黄曲霉素rm{B_{2}}中含有碳元素;且不属于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属于有机物;
rm{(2)}元素右下角中数值属于该元素的原子个数,所以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rm{17}rm{14}rm{6}
rm{(3)}黄曲霉素rm{B_{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rm{12隆脕17+1隆脕14+16隆脕6=314}
rm{(4)15.7g}黄曲霉素rm{B_{2}}中含有的氧元素的质量为:rm{15.7g隆脕dfrac{16隆脕6}{314}隆脕100%=4.8g}.
故答案为:rm{15.7g隆脕dfrac
{16隆脕6}{314}隆脕100%=4.8g}有机化合物;rm{(1)}rm{(2)17}rm{14}rm{6}rm{(3)314}.
rm{(4)4.8}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rm{(1)}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
rm{.}根据原子个数的计算考虑;
rm{(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考虑;
rm{(3)}用总质量rm{(4)}黄曲霉素rm{隆脕}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有机物的判断方法,熟悉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的计算方法.rm{B_{2}}【解析】有机化合物;rm{17}rm{14}rm{6}rm{314}rm{4.8}六、推断题(共4题,共12分)29、氧化铁;氢氧化铁;复分解反应;【分析】试题分析:由于rm{G}是红褐色沉淀,所以rm{G}是氢氧化铁,因为rm{F}是可溶性碱,所以rm{E}溶液是铁离子溶液,由于rm{C}是一种固体粉末,所以rm{C}是三价铁的氧化物,rm{I}溶液属于一种酸溶液;再根据图示中反应进行进一步分析即可.
学过去的红褐色沉淀只有氢氧化铁沉淀,由rm{G}是红褐色沉淀,所以rm{G}是氢氧化铁,rm{F}是可溶性碱,所以rm{E}溶液是铁离子溶液,又因为rm{E}和rm{F}生成rm{G}和rm{H}rm{H}是难溶性的盐,如果rm{E}是氯化铁时,碱溶液中必须含有银离子才行,氢氧化银是不存在的,所以rm{E}不能是氯化铁,如果是硝酸铁时不能产生硝酸盐沉淀,所以rm{E}是硫酸铁溶液,rm{F}是氢氧化钡溶液,因为rm{C}是一种固体粉末,与rm{D}反应高温生成rm{A}金属单质和rm{B}所以rm{A}是铁,rm{C}是氧化铁,rm{I}溶液只能是硫酸了,rm{D}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说明rm{D}是具有还原性的,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有:氢气、一氧化碳、碳,又因为rm{D}是一种气体,所以rm{D}可以是氢气,也可以是一氧化碳,如果rm{D}是氢气时,rm{B}就是水,如果rm{D}是一氧化碳时,rm{B}就是二氧化碳rm{.B}可以由一氧化碳和rm{K}燃烧得到,所以rm{K}是氧气;
rm{(1)}分析知rm{C}与rm{G}分别是氧化铁和氢氧化铁;
rm{(2)}反应rm{垄脵}方程式是反应rm{垄脷}方程式是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过程是光合作用的体现,方程式为
rm{(3)F隆煤H}的反应是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rm{(1)}氧化铁;氢氧化铁;rm{(2)}rm{(3)}分解反应;.【解析】氧化铁rm{;}氢氧化铁rm{;}rm{;}rm{;}复分解反应rm{;}30、CaCO3;NaCl;CO2+2NaOH=Na2CO3+H2O;Ca(OH)2+2HCl=CaCl2+2H2O【分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本题的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温州市南浦小学2022年艺术节活动方案范文
- 环保教育培养下一代绿色生活意识
- 现代教育技术助力创新教学方法的推广
- 现代办公家具中的稳固与美观并存
- 国庆节成都汉服活动方案
- 现代远程教育在海外的发展趋势分析
- 汽车行业的社交媒体广告投放策略
- 国庆节旅游宣传活动方案
- 温控技术在绿色办公楼宇的革新发展
- 现代建筑设计的情感化表达
- 《港珠澳大桥演讲》课件
- 《有机化学》课件-第十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我们一家人》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
- 2024年海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A卷)
- 中医培训课件:《经穴推拿术》
- 临床药师进修汇报课件
- 北京市首都师大附中2025届数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专升本-英语高频词汇
- excel培训课件教学
- 2024年贵州省高职(专科)分类考试招收中职毕业生文化综合考试语文试题
- 政治丨广东省2025届高中毕业班8月第一次调研考试广东一调政治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