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二历史寒假衔接讲练【统编版】预习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解析版)_第1页
2025年高二历史寒假衔接讲练【统编版】预习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解析版)_第2页
2025年高二历史寒假衔接讲练【统编版】预习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解析版)_第3页
2025年高二历史寒假衔接讲练【统编版】预习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解析版)_第4页
2025年高二历史寒假衔接讲练【统编版】预习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预习选必三第三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本课重点:古代西亚文化;本课难点:阿拉伯文化及其特点;一、古代西亚文化1.文字苏美尔人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和波斯人都使用这种文字。2.文学《吉尔伽美什》是世界上最早的史诗。3.建筑和艺术有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亚述帝国的王宫,波斯王宫等。4.法典古巴比伦王国编撰《汉谟拉比法典》作用: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各种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5.科技星期制度起源于古代西亚。二、古代埃及文化1.文字使用象形文字,约形成于前4世纪末,使用到4世纪。它为以后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2.文学有神话、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3.建筑艺术金字塔,狮身人面像以及卡尔纳克神庙。4.科技(1)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是目前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的基础。(2)医学发达,防腐技术高超,“木乃伊”的制作。波斯帝国宫廷中有埃及医生。三、阿拉伯文化1.背景:(1)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到8世纪已经征服从西班牙到印度北部的地区。(2)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等地的文化遗产,创造了阿拉伯文化。2.文学“悬诗”盛行,散文故事集《天方夜谭》。影响:在中国广为流传;对西欧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有影响。3.科学(1)数学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天文学白塔尼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3)医学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长期被作为医学的教科书。(4)传播古印度的数字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1.下图是1825年西属美洲和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人口构成。这种人口构成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美洲开发吸引了移民涌入 B.葡西两国最早开辟新航路C.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 D.葡西率先开展了黑奴贸易2.古代亚述王朝的几个重要国王都十分热衷于大规模的宫廷建筑,其中尤其以萨尔贡二世在杜尔—沙鲁金城内修建的皇宫最为辉煌,“人首飞牛”是该王宫大门两侧的守护神兽的雕像(见下图)。其是人头、狮身、公牛蹄的组合,生有飞翼。这一雕像的寓意是(

)A.专制王权的神圣威严 B.农耕文明的吉祥象征C.民族振兴的尚武精神 D.渔猎生活的真实写照3.《汉谟拉比法典》中写道:“要让正义之光照耀整个大地,消灭一切罪人和恶人,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这表明了该法典(

)A.公开确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B.延续并综合了原各城邦的立法C.彰显了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 D.形式上标榜公正公平和人人平等4.埃及象形文字的书写主要材料是()A.龟甲 B.石块 C.莎草纸 D.陶片5.作为埃及著名的神庙,卡尔纳克神庙给人的感觉就是夸张,且不说塔门巨大而厚重,雕像高大而挺拔,就连多柱式大厅中的134根圆柱子,每根“盛开”的莲花大圆柱顶可以站立100余人。最神奇的要数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的方尖碑,碑高约29米,重约323吨,象征着女王在埃及的权威。这说明()A.古埃及统治深受宗教影响 B.神庙富甲一方,势力强大C.古埃及人以此宣扬来世说 D.豪华的陵墓建筑备受欢迎6.古代西亚和埃及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以下成就属于埃及文明的是()①楔形文字②象形文字③《吉尔伽美什》④制定太阳历⑤人首飞牛石雕⑥计算圆周率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7.下列属于西亚两河流域文明的是()①种姓制度②《汉谟拉比法典》③佛教④楔形文字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8.据考古发现,约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另据史书记载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A.古代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B.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C.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发展有关 D.古代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9.互相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A.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使者 B.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C.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D.欧洲文明源于阿拉伯及东方国家10.下列考古发现能够实证古代西亚文明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公元七、八世纪,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洲、非洲、欧洲的大帝国。在帝国存在的六个多世纪内,产生了瑰丽的阿拉伯文化。《古兰经》经文,十分注意韵脚、节奏、修辞。伊斯兰教信徒天然地要受到阿拉伯语文的教育,无疑这大大促进了阿拉伯语文的推广。为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哈里发政府自己铸造纯粹伊斯兰货币,对一些尚在使用的外国货币加印《古兰经》经文。商业活动、文化交流与战争,使游牧民族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他们把波斯语、梵语、叙利亚语和希腊语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吸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印度文化等的优秀成分,形成了有自己个性的文化。——摘编自朱锡强《阿拉伯文化形成的原因》材料二: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l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阿拉伯文化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给欧洲社会带来的影响。参考答案:1.C【解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西属美洲和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人口构成中,土著印第安人占比小于非洲奴隶、欧洲人和混血种人,这说明欧洲早期殖民扩张对当地土著进行屠杀,造成劳动力减少,为弥补劳动力不足而开展黑奴贸易,C项正确;此时处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非洲奴隶是被贩卖去美洲的,不是主动移入,排除A项;题干强调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排除B项;题干主旨是欧洲殖民者的探险与掠夺造成殖民地人口构成的变化,并未强调葡西两国率先开展了黑奴贸易,排除D项。故选C项。2.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人首飞牛”是守护神兽,其守护的是王宫,是一种王权神圣不可侵犯的象征,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古代亚述王朝是否从事农耕,故B项错误;材料与“民族振兴的尚武精神”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渔猎生活,故D项错误。3.D【解析】根据材料“要让正义之光照耀整个大地,消灭一切罪人和恶人,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强调正义,不容许强者压迫弱者,维护弱者,体现了人人平等,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标榜公平正义的特点,没有确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汉谟拉比法典》是否综合原各城邦立法的特点,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产生的最早文明的代表,不能彰显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排除C项。故选D项。4.C【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埃及象形文字的书写主要材料是莎草纸,C项正确;龟甲是甲骨文的主要书写材料,排除A项;石块不是象形文字的主要是书写材料,排除B项;陶片也不是象形文字的主要是书写材料,排除D项。故选C项。5.A【解析】据材料“埃及著名的神庙”及其对神庙规模的描述,可知古埃及统治深受宗教影响,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神庙富甲一方,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来世说”,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民众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A项。6.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楔形文字是古巴比伦的文字,①错误,埃及的文字是象形文字,②正确,《吉尔伽美什》是古巴比伦的文学作品,③错误,埃及制定了太阳历,④正确,人首飞牛石雕是亚述王朝的建筑,⑤错误,埃及人较早地计算圆周率,⑥正确,②④⑥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7.C【解析】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西亚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而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后来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汉谟拉比法典》是用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记载的,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种姓制度属于古印度文明,古印度属于南亚地区,①排除,排除含有①的A项、D项;金字塔属于古埃及文明,古埃及发源于非洲尼罗河流域,③排除,排除含有③的B项、D项。故选C项。8.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巴比伦时期有专门的农人历书,指导农业生产,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保障农业的发展,这说明古代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古代巴比伦重视农业发展,无法得出古代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古代巴比伦重视农业发展,无法得出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古代巴比伦重视农业发展,没有体现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发展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9.A【解析】据材料“……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可知,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是东西方文化传播使者,A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是14---17世纪,而材料只是强调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排除B项;阿拉伯人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但未属于其统治范围,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欧洲文明的来源,排除D项。故选A项。10.B【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并所学知识可知,恰塔尔·休于遗址属于西亚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吉尔伽美什》楔形文字泥板具有很高文学和史料价值,不仅是研究古代西亚文学,也是研究古代西亚文化、历史、风俗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汉谟拉比法典》石碑浮雕为后人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经济关系和西亚法律史提供了珍贵材料,①②④正确;莎草纸是古埃及人广泛采用的书写载体,不属于古代西亚文明,③错误。因此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11.(1)原因:伊斯兰教的作用;帝国统治的稳定(帝国疆域广阔);融合各地区古代文明;阿拉伯帝国政府的推动。特点:兼收并蓄,融合创新;各领域文化成就斐然;伊斯兰教特征明显等合理即可(2)影响: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思想方面,保存了古代希腊文化成果,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政治方面,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只要是从科技、思想、政治等方面回答)【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伊斯兰教信徒天然地要受到阿拉伯语文的教育,无疑这大大促进了阿拉伯语文的推广”得出伊斯兰教的作用;根据材料“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洲、非洲、欧洲的大帝国。在帝国存在的六个多世纪内,产生了瑰丽的阿拉伯文化”得出帝国统治的稳定(帝国疆域广阔);根据材料“他们把波斯语、梵语、叙利亚语和希腊语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吸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印度文化等的优秀成分,形成了有自己个性的文化”融合各地区古代文明;根据材料“为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哈里发政府自己铸造纯粹伊斯兰货币,对一些尚在使用的外国货币加印《古兰经》经文”得出阿拉伯帝国政府的推动。特点:根据材料“他们把波斯语、梵语、叙利亚语和希腊语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吸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印度文化等的优秀成分,形成了有自己个性的文化”得出兼收并蓄,融合创新;根据材料“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得出各领域文化成就斐然;根据材料“哈里发政府自己铸造纯粹伊斯兰货币,对一些尚在使用的外国货币加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