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科版高一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沪科版高一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沪科版高一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沪科版高一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沪科版高一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科版高一历史上册月考试卷34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官营手工业的生产技艺水平高的原因有()①资金雄厚②实行规模经营③工匠富有经验④市场竞争的需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2、【题文】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先于中国资产阶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早期资本输出B.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倾销商品C.外国资本主义压迫和束缚中国资本阶级D.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掠夺原料3、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A.B.C.D.4、近些年,“中国梦”“大部制”依然是中国民众关注的热词。对中央权力部门进行改革,让权力相互制约在阳光下运行,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中国中央政治机构改革“中国梦”的内涵之一。下列我国历史上的政治现象与上述文明发展主流趋势不一致的是()A.秦代三公九卿明确了权力部门的分工B.唐代三省六部使相权被分散削弱C.宋代“二府三司”使各权力部门相互制约D.元代行省制度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5、【题文】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②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③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④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6、【题文】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二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三者相似之处表现在A.采用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B.利用国家政权力量直接干预经济C.集中全国的财力和物力D.尽力保持“自由企业”制度7、【题文】以下符合明清时期商业特点的是A.实行“工商食官”制度B.广泛流通纸币C.出现了最早的职业商人D.形成了区域性商帮8、【题文】《史记·蒙恬列传》云:“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湮谷,千八百里。”关于这里的通道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西南夷的五尺道B.为了加强北部边防而修筑的直道C.为征服岭南而修筑D.为了防止北部蒙古族的入侵9、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承认: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应该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英国“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深受国内经济危机困扰B.中国高超的外交技巧和不妥协的态度C.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D.英国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10、汉朝的中朝与明朝的内阁的相同点是()A.都具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作用B.都是侍从皇帝的内廷机构C.都是处理全国政务的法定行政机构D.都能够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11、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总统行使行政权B.最高法院行使立法权C.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D.使美国成为联邦制国家12、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实验场。(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材料中说的“那一代人”通过“实验”实现的“自由与自治”()A.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B.最终确立了美国的“邦联”体制C.避免了绝对权力在美国的出现D.废除了美国南方的黑人奴隶制度1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下列属于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A.唐朝的三省六部B.元朝的中书省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14、代议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议会,由议会代表国国家行使国家权力。下列有关近代西方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A.英国在“光荣革命”后建立了议会制B.美国的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掌握立法权C.英国的内阁对议会负责D.美国的总统对议会负责15、20世纪30年代,正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句中暗喻这两件事件的是()A.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B.八年戎马征程苦,一纸降书玉宇清C.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D.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16、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有()A.联邦制原则B.三权分立原则C.总统主权原则D.人民主权原则17、“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论据有()A.日益明显的国际分工,促进了国际间的贸易增长B.飞机、轮船的发明,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C.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D.通讯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18、重农抑商的社会,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经商只富不贵,从政才能既富又贵。”下列言论中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有()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B.“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9、明清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主要有______、海禁和______政策。20、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______。欧洲一体化进入到经济领域合作较高的一体化程度。21、【题文】1901年签订的《____》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____亿两;禁止中国人民参加____活动和组织;划定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____,位居六部之首。拆除北京至大沽炮台,北京到山海关沿线可以驻兵。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22、【题文】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23、中国古代三种手工业形态中,最能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则是官营手工业______(判断正误)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3题,共27分)24、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便利了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25、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了当时实业救国的社会进步观念。______。(判断对错)26、英国凭借工业革命的优势先后打败荷兰和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15分)27、【题文】有学者建议应该把“滇西抗战”写进中学历史教科书,足以说明云南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果让你再搜集相关资料来论证“云南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应该还有哪些例子?并简单说明理由。(6分)28、列举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及签订的相应条约,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其影响。29、依据材料三和相关史实,简要分析晚清时期天津发展为近代城市的原因。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2题,共18分)30、【题文】(10分)阅读材料:

在商;周时;商业都由官府垄断。春秋后期,开始出现了独立的工商业者。战国时的手工业者已经分工很细,有冶金工、陶工、木工、车工、皮革工等。手工业者要以“械器易粟”、农民要“以粟易械器”,都要通过市场进行交换。大小地主剥削来的农产品,也要通过商人换取奢侈品。同对,全国各个地区的土特产,也要通过交换进行沟通。战国时,南方的土特产是木材、矿产、海产和_兽等。东方的土特产是鱼、盐等海产和丝、麻等织品。西方的土特产是矿物、铁、池盐、鸟兽、皮尊等。北方的土特产是犬、马、驼等家畜和枣、栗、果树。这四个地区的土特产是相互交流的。

一一《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工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31、【题文】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14世纪前后欧亚商路示意图。

材料二。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材料三。

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其变化的历史原因。(4分)

(2)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有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这种改变最主要的是指什么?(1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的特点以及促进英国形成当时这一对外贸易情形的主要原因。(6分)

(4)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步连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1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A【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官营手工业知识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④是错误的;官营手工业的生产的产品不进入市场,不参与竞争。通过排除法。所以选A。【解析】【答案】A2、A【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而言;资产阶级产生要早于无产阶级。但在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由于列强的侵略,外国资本主义在这些落后的地区开埠通商;设立工厂,这样无产阶级就早于资产阶级而诞生。如中国无产阶级诞生于19世纪40、50年代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的船坞等工厂诞生,早于19世纪60、70年代资产阶级的产生。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解析】【答案】A3、A【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后,将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A为正确选项。

B是楷书;C是行书,D是隶书,均不符合。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秦始皇“书同文字”。

本题是基础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秦小篆(秦《泰山刻石》)和汉隶已具有书法的美感,但还是书法的自发阶段。【解析】A4、D【分析】依据材料“对中央权力部门进行改革;让权力相互制约在阳光下运行”可知,反映的是加强君主专制,ABC三项反映的是加强君主专制,不符合题意。

D项反映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需要掌握历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解题的关键是对“对中央权力部门进行改革;让权力相互制约在阳光下运行”的分析判断出材料的主旨,然后对选项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对历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解析】D5、C【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根据材料中“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表明①②正确,③说法错误,“小火轮船”体现了④正确。所以答案选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经济结构的变动【解析】【答案】C6、B【分析】【解析】可采用排除法,不是共同的加以排除.A项是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C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项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解析】【答案】B7、D【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工商食官再现在周代;所以排除A项,广泛流通纸币是在元朝,所以排除B项。最早的职业商人出现在原始社会,所以排除C项。故答案选择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发展·明清商业发展的特点【解析】【答案】D8、B【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湮谷,千八百里,”是典型的针对北部少数民族为了加强统治而采取的一个非常具体的措施。另外,材料中的“直道”并不在西南夷和岭南。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修筑直道【解析】【答案】B9、C【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具备收回香港的物质基础,故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香港澳门回归。需要掌握香港回归的条件。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结合香港回归的条件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香港回归的条件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C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10、BD【分析】丞相在明朝已经废除;排除A

汉朝的中朝与明朝的内阁都是皇帝为了加强皇权而起用身边的人;所以都是侍从皇帝的内廷机构,故B正确。

明朝的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排除C。

汉朝的中朝与明朝的内阁都能够参与决策军国大事;故D正确。

故选:BD。

本题考查西汉与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相同点。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解析】BD11、ACD【分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与总统制,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国会形式立法权,总统形式行政权,最高法院形式司法权,有利于美国的稳定和统一,故ACD正确,B错误。

故选:ACD。

本题主要是考查美国的1787年宪法;注意其体现的原则有: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

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较简单。【解析】ACD12、AC【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已学知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按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构建中央政府。将立法;行政、司法的权力分别授予参众两院、总统、最高法院三个部门,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体现“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故选:AC。

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的代议制;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并联系已学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的代议制,有难度。主要考查学生对美国代议制的惹事与理解。【解析】AC13、ACD【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内阁和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ACD选项符合题意。

元朝的中书省权力缺乏制约;导致相权一度反弹,B选项排除。

故选:ACD。

本题主要考查三省六部制;内阁和军机处;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三省六部制、内阁和军机处的准确把握。【解析】ACD14、BC【分析】依据所学;英国“光荣革命”前就存在议会,因此A项表述错误;

美国的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掌握立法权,因此B项表述正确;

英国是责任制内阁;内阁对议会负责,因此C项表述正确;

美国宪法总统由民选产生;总统和议会既彼此独立又彼此制约,因此D项表述错误。

故选:BC。

本题主要是考查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要掌握英国;美国代议制的特点。

本题考查对西方代议制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BC15、AD【分析】A.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这是30年代的事情;而且发生是在西北,红军在陕北地区进行会师,使中国革命力量发生了重大转移,为后来进行抗日创造了条件,对扭转时局有重大影响。

B.选项表达的是抗日战争胜利;是1945年。

C.选项表达的是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D.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材料中描述的事件应该是西安事变,促使国共两党实现了合作,结束内战,开启共同抗日的局面,而选项中对张少帅的赞扬,就是指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

故选:AD。

本题主要考查红军长征和西安事变;要求学生结合红军长征以及西安事变的特点和影响;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西安事变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解析】AD16、ABD【分析】据课本可知1787年宪法体现了联邦制;分权与制衡和民主制的原则;故ABD正确。

故选:ABD。

本题主要是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注意把握宪法体现的原则。

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题目设置较简单。【解析】ABD17、ACD【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第2次工业革命以后,国际分工更加明细,促使国际贸易增长,这很大程度上促进世界市场的发展。

B.轮船是第1次工业革命的表现。

C.第2次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

D.新式的通讯工具使世界各地联系密切加强;也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故选:ACD。

本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第2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解析】ACD18、ACD【分析】ACD都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政策;符合题意;

材料“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大意指的是农民不生产出来粮食,食物就要匮乏,工匠不生产出器物,劳动与生活就要陷于困厄,商人不进行流通,那么粮食;器物、财富就要断绝,虞人不开发山泽,资源就会缺少,由此可知,主张农工商渔牧并重,故B项错误。

故选:ACD。

本题考查的是重农抑商政策;需要掌握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解答的关键信息是“体现重农抑商思想”。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考查了重农抑商政策,考查了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ACD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9、略

【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重农抑商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不利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重要原因;闭关锁国严重阻碍了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交流,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因此本题空白处应是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故答案为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需要掌握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的识记.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考查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的把握,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解析】重农抑商;闭关锁国20、49【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欧洲一体化进入到经济领域合作较高的一体化程度。

故填:欧洲共同体。

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1967年。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再现能力。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难度偏低。【解析】4921、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通过1901;清政府、总理衙门等词可以看出这是《辛丑条约》

考点: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

点评:关于《辛丑条约》,还可以考查其影响: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解析】【答案】辛丑4反帝东交民巷外务部22、略

【分析】【解析】本题涉及的是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他注重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叙述正确。【解析】【答案】对23、略

【分析】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资金;技术力量雄厚,技艺水平较高.所以最能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

故答案为A.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最能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切入;结合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经济形态进行思考.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如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要掌握.【解析】A四、判断题(共3题,共27分)24、A【分析】【分析】《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后,给中国的主权和政治、经济利益带来了极大地损害。美军驻扎中国不走,为非作歹。同时,美国商品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形成独占地位,这对民族资产阶级是个毁灭性的打击。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工人失业,国统区的工业体系趋于瓦解。故题目表述正确。25、A【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的原因是由于列强的入侵使得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来挽救民族危机,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故本题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需要掌握实业救国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对实业救国思想的背景和影响的理解。

本题考查对实业救国思想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解析】A26、B【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打败荷兰和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之时工业革命尚未展开,故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本题考查英国的殖民扩张。考查英国世界殖民霸权的确立。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迁移与运用的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英国世界殖民霸权确立过程与时间的识记。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树立海上霸权;17世纪英国通过三次英荷战争,英国打败荷兰;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的地位。【解析】B五、简答题(共3题,共15分)27、略

【分析】【解析】本题涉及的是云南在历史上的作用,只要叙述合理即可,如滇缅公路、西南联大等,只要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答出即可,属于开放性试题。【解析】【答案】如滇缅公路、驼峰航线、西南联大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6分)28、略

【分析】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具体考查这三场战争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重点考查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注意中国近代的战争以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内容和影响.【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本知识的识记能力;较为简单.可任意列举三例,史实准确即可.

故答案为:

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9、(1)第一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可以得出原因。第二小问的变化,依据材料一“宋代以后,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城市的经济功能才逐渐增强,逐渐出现了纯粹经济功能的工商业市镇”可以得出变化是在古代城市发展中经济功能突显。

(2)本小问的现象;依据材料二“不再限定在坊市之内,而是分布在全城”可以得出商业活动不受地域限制;“城区有通宵营业的地方,形成夜市和晓市”可以得出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城市还有一种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可以得出许多娱乐场所出现;“开封城饭馆、酒楼非常多,全城有大酒楼72处,更多的是招待客商(住宿)的邸店”可以得出有大量服务性行业;出现许多流动人口;“每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可以得出商品交易量很大。

(3)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三的表格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原因是天津成为通商口岸,中外贸易得到发展;天津近代工业比较发达;天津是港口城市,交通便利。

故答案为:

(1)原因:主要因为政治;军事的需要而兴建。

变化;在古代城市发展中经济功能突显。

(2)现象:商业活动不受地域限制;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商品交易量很大;许多娱乐场所出现;有大量服务性行业;出现许多流动人口。

(3)天津成为通商口岸,中外贸易得到发展;天津近代工业比较发达(出现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创办);天津是港口城市,交通便利。【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近代的商业发展。考查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兴起的原因和古代城市在功能上的变化;北宋城市发展的新现象;晚清时期天津发展为近代城市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和表格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即可。需要掌握古代城市出现的原因;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以及列强入侵对中国的影响。

本题考查对古代、近代城市相关知识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表格、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小题1】(1)第一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可以得出原因。第二小问的变化,依据材料一“宋代以后,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