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群落的结构高二生物课后培优分级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原卷版)_第1页
2-1-群落的结构高二生物课后培优分级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原卷版)_第2页
2-1-群落的结构高二生物课后培优分级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原卷版)_第3页
2-1-群落的结构高二生物课后培优分级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原卷版)_第4页
2-1-群落的结构高二生物课后培优分级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群落的结构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梳理群落的定义及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1.群落的定义:在的时间聚集在中各种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简称群落。【注意:包括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种群】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二.群落的物种组成1.作用:是区别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2.衡量指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即。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4.特点:群落中有的物种占优势,有的物种不占优势;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的。三.种间关系常见关系如下: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受益能独立生活。如螺、牡蛎外壳上着生着苔藓植物,前者以后者为伪装,防止天敌袭击,而后者借助前者的蠕动更换生活环境以获得营养物质。其数量坐标图和营养关系图: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例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植物向根瘤菌提供有机养料,根瘤菌则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植物利用。其数量坐标图和营养关系图: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例如,狮子吃羚羊。其数量坐标图和营养关系图如下:由图可知:生物A为被捕食者,先增加先减少,一般情况下数量峰值高;生物B为捕食者,后增加后减少,一般情况下数量峰值低。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例如,人蛔虫与人。数量坐标图和营养关系图:宿主的个体数有可能减少,有可能不变。一般情况下,宿主的个体数不会变为零。其数量坐标图和营养关系图: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例如大草履虫与小草履虫。其数量坐标图和营养关系图:四.群落的空间结构1.形成原因: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包括和。2.垂直结构(1)特点: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现象。(2)植物的分层①决定因素:与植物对的利用有关。②其他因素:a.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还有等条件;b.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等。③意义: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等环境资源的能力。(3)动物的分层: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和。3.水平结构(1)特点:常呈分布。(2)决定因素:、土壤湿度和的差异、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五.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1.群落的季节性: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而变化,群落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2.生态位(1)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包括所处的,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2)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的结果。六.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1.调查方法:常用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2.统计方法:一是;二是目测估计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数出各个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体积)中的种群数量。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适用于范围较_______,个体较_______的种群。3.实验步骤准备→→采集小动物→→统计和。易错知识判断易错知识判断1.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2.草地无群落的水平结构。()3.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在适宜条件下总能形成树林。()4.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5.如果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则这两种鸟的生态位完全一-样。()6.一座高山从山脚向山顶依次分布着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草甸等群落,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7.某片竹林中的竹子长势整齐,没有明显的高株和矮株,因此说明这个群落没有垂直结构。()8.一个森林中的所有动物与植物构成了这个森林的生物群落。()9.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因生态位的不同而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和谐共存。()10.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11.原始合作和互利共生的区别是两种生物分开后是否能独立生活。()课后培优课后培优分层练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一、单选题1.下列森林群落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雨林C.北方针叶林 D.温带草原2.同一森林中不同鸟的活动区域常有差异,林鸽常在树冠层活动,煤山雀在下木层、灌木层活动,乌鸫和鹪鹩常栖息在草本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森林群落的地表层不存在鸟类的栖息场所B.共同栖息在草本层的乌鸫和鹪鹩的食性可能不同C.不同鸟类活动地点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群落中鸟类的分布是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结果3.生态位指生物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与栖息地、食物、天敌等多种环境因子的关系。生态位相似的生物,会发生下列哪种关系(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互利共生4.下列关于“活动:不同群落中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中的所有动物和植物组成一个群落B.土样采集时不需要记录样地的植被及土壤类型C.干漏斗分离装置利用动物的习性实现土壤动物的分离D.土壤湿度、温度、pH不会影响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5.马蛔虫和马的种间关系是(

)A.互利共生 B.寄生 C.捕食 D.竞争6.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群落中生物数量越多,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就越高B.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C.森林群落中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水分、无机盐等D.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7.下列关于生态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B.一个群落中的不同动物生态位不同,但植物的生态位都是相同的C.动物的生态位的研究内容包括其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D.植物的生态位的研究内容是在区域内出现的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8.有一种紫腹巨蚊处于幼虫状态时,专以毒纹幼虫为食。紫腹巨蚊与毒蚊幼虫的关系是(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共生9.一片草原上有8户牧民,其中6户养了绵羊,2户养了山羊,这些羊共同构成(

)A.一个群落 B.一个物种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10.草原兔是赤狐的主要食物,下列曲线图最能够准确描述两者数量关系的是(

)A. B.C. D.培优第二阶——拓展培优练一、单选题1.下列叙述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A.树林中全部成材的红松 B.一片树林中所有的昆虫C.一片草地上所有的蒲公英 D.一个林场中所有的生物2.做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还会抑制同种的其他个体的增殖,上述现象中不包括()A.种间竞争 B.互利共生 C.种内竞争 D.种内互助3.下列生物之间存在寄生关系的是(

)A.狼和兔子 B.根瘤菌和豆科植物4.下列对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B.植物的垂直结构主要与对光的利用有关C.某山竹林里的成年竹、幼年竹和竹笋构成了该群落的垂直结构D.在水平方向上,同一地段上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也会有差别5.某研究小组从土壤中收集甲、乙两种小动物,并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和混合饲养两种小动物,统计他们的数量和时间的关系,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不是导致甲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B.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土壤小动物数量适合用样方法C.单独培养,小动物乙数量增长呈“J”型D.小动物甲单独培养早期不存在环境阻力6.貂熊成体重十多千克,耳小、尾短、毛长、四肢短,足掌像熊掌、学面较大。常吃狼、猞猁吃剩的食物,也捕食小动物,在积雪条件下还能捕食大型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寒温带针叶林,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足掌面积大不有利于在积雪上奔跑 B.猞猁、貂熊和狼占有相同生态位C.耳小、尾短、毛长适应寒冷环境 D.猞猁和貂熊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7.科研人员对鄱阳湖周围森林不同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土壤动物群落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I层Ⅱ层Ⅲ层I层Ⅱ层Ⅲ层茶林2111820127阔叶林1814921139鄱阳湖周围森林不同环境土壤动物的分布(I:0~5cm;II:5~10cm;Ⅲ:10~15cm)A.土壤动物类群既有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B.三种植被类型中,阔叶林中的物种丰富度最小C.常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是因为其具有避光、趋湿的特性D.取样器取样法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种类和某些种群的密度.8.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B.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等于0C.种群内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若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则该种群的数量将持续下降二、非选择题9.生态学家高斯曾在实验室里做这样的实验:他将两种草履虫,即有尾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分别培养在容器中,各给以细菌作食物,不久两种草履虫分裂繁殖并和细菌数量达到平衡。但是如果把两种草履虫放在同一培养皿中,给以细菌混合培养,16天后,结果如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混合培养后,能正常生长的是______________。(2)试分析高斯实验结果的原因,生物学上称这种现象是什么?______________(3)混合培养后,能正常生长的个体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生物因素间的关系将由____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______。(4)如果在自然界中,两种草履虫生活在同一环境里,是否会发生与高斯实验相同的结果?_____________。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Ⅰ、在某栎林中,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如下表;①②③④为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上层中层下层植物乔木灌木草本动物林鸽长尾山雀鹪鹩、昆虫(1)上表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现象,植物的这种分布决定了动物的分布,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而且动物的这种分布有利于减轻物种之间的_________。(用上图数字作答)(2)现有4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麻风杆菌和宿主细胞,A、B生物对应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4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______。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Ⅱ、某政府在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受破坏后,采取了相关措施进行治理。陡坡在封山育林后的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如图表示其典型物种①②③的种群密度变化。回答下列问题:(4)欲统计山脚下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通常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5)b时期时,物种①②③呈垂直分布,该现象的主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优第三阶——能力提升一、单选题1.柑橘全爪螨是广东柑橘的主要害螨之一,主要危害柑橘的叶片和果实,从卵发育至成螨一般需要20~40天(冬季卵滞留至来年春天才发育为成螨),温度超过35℃时不利于其生长。捕食螨为其天敌。结合图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柑橘全爪螨在树冠上层较下层分布多,这体现了群落垂直结构B.应在冬季修剪橘树枯枝、病虫叶,施用针对成螨的农药C.在春秋季投放捕食螨的防治效果比在夏季投放效果更好D.同一种强效农药应当连续施用三年以上以保证除螨效果2.为解决欧洲兔对澳大利亚草原本地物种袋鼠的威胁,人们相继引入了狐狸和仅对欧洲兔致命的黏液瘤病毒。如下图为该草原上欧洲兔和袋鼠的种群数量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A.欧洲兔与袋鼠的种间关系为捕食,黏液瘤病毒与欧洲兔的种间关系为寄生B.引入狐狸前,欧洲兔类似“J”形增长,其每单位时间内增长的倍数几乎不变C.c-d年欧洲兔数量下降的原因是体内未产生抗病毒基因,d年后产生了抗病毒突变D.图中可知,引入狐狸和引入黏液瘤病毒均能有效防治兔灾3.早在21世纪初,四川、陕西、甘肃3省按照“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率先开展了退耕还林试点。下图为某试点区域退耕还林后,20年间农田中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物种数目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退耕还林20年间,物种数不断发生变化,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草本植物、乔木,灌木B.退耕还林20年间,乔木的数目不断增多,在群落中不断变得有优势C.退耕还林后,在该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若灌木的优势地位逐渐被乔木取代,主要是因为乔木高大,能接受更多的阳光4.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表述合理的是()A.“探究2,4-D对插枝生根作用”实验中,2,4-D浓度较高组的根总长度不一定小于浓度较低组B.“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没有设置对照C.“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实验中,需对采集的土样进行灭菌D.“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中,不能用精密pH试纸检测实验结果5.(2021.浙江.高考真题)若某林区的红松果实、某种小型鼠(以红松果实为食)和革蜱的数量变化具有如图所示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林区居民因革蜱叮咬而易患森林脑炎。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③和①不能明显体现捕食关系,推测是小型鼠繁殖能力强所致B.通过曲线②与③的关系推断小型鼠与革蜱不是互利共生关系C.曲线③在K值上下波动,影响K值的主要因素是小型鼠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D.林区居民森林脑炎发病率会呈现与曲线②相似的波动特征6.(2021.湖北.高考真题)我国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道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可体现植物的向光性B.“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可体现生物之间存在种间互助的关系C.“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可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可体现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7.(2021.福建.高考真题)酷热干燥的某国家公园内生长有很多马齿苋属植物叶片嫩而多肉,深受大象喜爱。其枝条在大象进食时常被折断掉到地上,遭到踩踏的枝条会长成新的植株。白天马齿苋属植物会关闭气孔,在凉爽的夜晚吸收CO2并储存起来。针对上述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大象和马齿苋属植物之间存在共同进化B.大象和马齿苋属植物存在互利共生关系C.水分是马齿苋属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D.白天马齿苋属植物气孔关闭,仍能进行光合作用8.(2021.重庆.高考真题)某森林中,高密度的某昆虫幼虫取食落叶松,影响松树的生长,最大松针长度减小,来年幼虫的食物质量变差,导致该昆虫密度下降,使松树得到恢复。反过来随着食物质量的提高,幼虫数量又有所增加。幼虫的密度(虚线)与落叶松的最大松针长度(实线)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