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业06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解析版)一、单选题1.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双重性质,其依据有()①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②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③推动了民族独立④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反帝反封建的含义是指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抗封建主义压迫。①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体现出反帝性质;②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体现出反封建的性质;③推动了民族独立反映的是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打击,体现的是反帝的性质;④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角度体现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积极作用,不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因此组合①②③正确,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2.史料记载:随着英国的蒸汽纺纱机的快速运转,印度的手摇纺车陷入了绝境;英国的曼彻斯特成为棉纺之都,人口剧增,印度棉纺中心达卡迅速萧条,居民锐减,饥荒频发。一个印度总督叹息:“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以上材料说明了()A.英国对印度进行了军事征服B.英国对印度的疯狂掠夺导致了灾难的发生C.英国以廉价商品的倾销摧毁了印度的自然经济D.英国强化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体现了英国对印度的疯狂掠夺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故B正确;材料主要强调了英国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并没有涉及军事征服、强化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故AD错误;材料只涉及印度的棉纺织业,并没有涉及英国摧毁了印度的自然经济,C不符合题意。故选B。3.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的官吏“把自己居留殖民地的时期视为他们一生永远不会再有的幸福时代。如果这些年代里不置下财产,就会成为笑柄”。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拉美地区物产丰富 B.西、葡两国在拉美的殖民机构非常腐朽C.殖民者的贪婪 D.拉美地区遭受西、葡殖民者的疯狂掠夺【答案】D【解析】西班牙、葡萄牙认为自己在殖民地时期是幸福时期,而且以不置下财产为耻,反映的实质问题是殖民者在拉美地区的疯狂掠夺,D正确;A、B、C都是殖民者在拉美地区的表象,不属于实质问题,排除。4.1888年,美国俄亥俄州参议员约翰·谢尔曼向参议院提交了一份草案,声称:“在美国不同州、地区或外国的公民当中,缔结意图阻止进口物品、生产加工、制造和种植,或这些物品运输中全面竞争的所有合同、协议、托拉斯、联合,均为非法。”谢尔曼提交该草案的目的在于()A.维护国家正常经济秩序 B.克服私人生产无计划性C.提高中小生产者的地位 D.促进企业兼并提高效益【答案】A【解析】美国实行联邦制,材料中“这些物品运输中全面竞争的所有合同、协议、托拉斯、联合,均为非法”说明是维护地方州自由贸易政策,A正确;材料中属于自由贸易,不是生产无序性,B错误;小生产者不是材料主旨,C错误;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5.1896年3月的阿杜瓦战役中,埃塞俄比亚人民在孟尼利克二世的亲自指挥下,战胜了意大利侵略军,迫使意大利埃塞俄比亚为独立国家,并赔款1000万里拉。这一事件表明(
)()A.埃塞俄比亚国力强大,战胜了侵略者B.意大利放弃了占有埃塞俄比亚的计划C.埃塞俄比亚人民不畏强暴,以弱胜强D.19世纪末,非洲大多数国家赢得了独立【答案】A【解析】根据“埃塞俄比亚人民在孟尼利克二世的亲自指挥下,战胜了意大利侵略军,迫使意大利埃塞俄比亚为独立国家,并赔款1000万里拉”可得出埃塞俄比亚国力强大,通过斗争战胜了侵略者,A正确;B项太绝对,排除B;“以弱胜强”不符合题意,排除C;材料只涉及到埃塞俄比亚,不能代表非洲大多数国家,排除D。6.1903年,美国与巴拿马共和国签订了“美巴条约”。条约规定,巴拿马划出运河区的一条地带给美国永久使用和控制,美国在这一地区行使主权;同时美国保证并维持巴拿马独立。材料反映了()A.美国积极谋夺世界殖民霸权 B.西方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C.美国开始干预美洲国家事务 D.西方现代化进程的掠夺性【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美国在巴拿马获取利益的同时,还要对其承担一定的义务,体现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B正确;材料只体现了美国对巴拿马运河的野心,并未反映美国谋取世界殖民霸权,A排除;1823年“门罗宣言”的发表,表明美国就已经开始干预美洲事务了,‘开始’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排除;材料只说明了美国,不能扩展到整个西方现代化,D排除。故选B。7.1865年,非洲只有沿海和内陆几个地区为人们所知晓。到19世纪末,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基本上仍未受欧洲的影响。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技术进步提升非洲抵御能力B.黑奴贸易导致非洲贫穷落后C.地理障碍阻挡欧洲国家接近D.非洲资源匮乏未能吸引欧洲【答案】C【解析】材料“19世纪末,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基本上仍未受欧洲的影响”说明撒哈拉沙漠对欧洲文明的扩张形成阻碍,故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非洲地区的技术进步提升非洲抵御能力,故A错误;黑奴贸易主要存在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不符合题干时间,故B错误;非洲并不是资源匮乏,故D错误。8.1441年,安陶·贡萨尔维斯率领一支葡萄牙探险队,在布朗角沿海劫掠了10名非洲黑人,带回里斯本出售,是为黑奴贸易的开始。1803年丹麦废除了奴隶贸易,其他国家竞相效仿。1867年,最后一艘贩奴船横渡大西洋,抵达古巴。以上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的完成B.掠夺方式的变化C.世界霸主的更迭D.人文主义的影响【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完成,即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已经完成,因此,三角贸易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即工业革命的完成促使了三角贸易结束。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掠夺方式的变化也是工业革命的影响;C选项错误,奴隶贸易的结束与世界霸主的更迭无关;D选项错误,奴隶贸易兴盛时人文主义已经存在,不是奴隶贸易结束的原因。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9.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在致国会的咨文中指出:美洲和欧洲政治制度本质上不同,是两个不同的体系,欧洲国家“不可能把他们的政治制度扩展到我们这边任何一个国家而不危及我们的安全和幸福。”咨文表达了美国怎样的外交意图()A.在西半球推崇美国的政治制度模式 B.支持拉美各国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C.宣扬美洲共同的政治认同和价值观 D.排斥欧洲列强对西半球的政治影响【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门罗主义发表于1823年,表明美利坚合众国当时的观点,即欧洲列强不应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国与墨西哥等美洲国家之主权相关事务。而对于欧洲各国之间的争端,或各国与其美洲殖民地之间的战事,美国保持中立。相关战事若发生于美洲,美国将视为具敌意之行为。因此根据材料可知美国的外交意图是排斥欧洲列强对西半球的政治影响,D正确;ABC属于对材料的曲解,排除。故选D。10.16世纪以来,拉美的宗主国只允许殖民地生产棉花、甘蔗、烟草等,不允许种桑养蚕、栽种葡萄等。这一做法旨在()A.促进殖民地的经济发展 B.维护殖民者的利益C.压制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D.强化殖民者的权力【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拉美的宗主国只允许殖民地生产棉花、甘蔗、烟草等,不允许种桑养蚕、栽种葡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主国对殖民地强迫种植市场紧缺的产品,说明要把殖民地变为其经济附庸,旨在维护殖民者的利益,B项正确;材料中宗主国的做法限制殖民地的经济发展,排除A项;材料叙述的是经济现象,而不是殖民地的独立运动,排除C项;材料的经济现象,并不是为了强化殖民者的权力,排除D项。故选B项。二、材料分析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共产党宣言》材料二:印度的棉纺织业原来很发达,棉纺品曾经大量出口英国。19世纪以后,英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采用各种手段,打击印度的棉纺织业,印度的棉纺织业迅速衰落下去。著名的纺织业城市达卡,1827年有人口15万人,8年后,只剩下3万人。英国把印度的棉花运到英国工厂加工成棉布,在返销印度。——《世界近现代史》材料三: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请回答:(1)材料一与材料二所述的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2)材料一与材料二所述的历史现象有何内在联系?(3)请结合材料一、二、三,谈谈你对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后果的认识。【答案】(1)工业革命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从物质上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力量。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资本主义各国大肆侵略扩张,抢占市场,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2)印度传统纺织业的破产及英国对印度市场的占领说明印度已被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3)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及统治给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人民带来苦难;同时,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客观上也冲击了这些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在这漫长的痛苦过程中,虽然这些地区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但毕竟是殖民地半殖民地逐渐产生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是建设性的作用。【解析】(1)根据材料“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和“19世纪以后,英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采用各种手段,打击印度的棉纺织业,印度的棉纺织业迅速衰落下去。”体现的是工业革命和对外扩张的关系。主要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资本主义各国大肆侵略扩张,抢占市场,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2)根据材料“19世纪以后,英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采用各种手段,打击印度的棉纺织业,印度的棉纺织业迅速衰落下去。”结合材料一可知印度传统纺织业的破产及英国对印度市场的占领说明印度已被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3)结合材料可知,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破坏性,另外一方面是重建性。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世纪末,已经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美国实力大增,迫不及待想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但因力量有限,美国决定首先拿衰弱的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开刀。这时,西属殖民地菲律宾和古巴先后爆发了反对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给美国创造了有利环境。1898年4月,美国借口“缅因号”战舰在古巴哈瓦那港突然爆炸事件,向西班牙宣战,美西战争爆发。翌日,美国亚洲舰队向西班牙驻菲律宾舰队发起猛攻,轻而易举地赢得战斗胜利。随后,美国又在短期内在古巴、圣地亚哥等岛屿登陆,迫使西班牙缴械投降。西班牙大败并请求停战,两国签订了《巴黎和约》。和约规定:西班牙承认古巴独立(实际上沦为美国的保护国),将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转让美国;美国为获得菲律宾向西班牙交付2000万美元作为抵偿。美西战争拉开了美国走向帝国主义的序幕,菲律宾、古巴脱离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但实际上又处于美国的占领和控制之下了。——摘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西战争爆发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西战争的影响。【答案】(1)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急于开辟海外市场;古巴,菲律宾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西属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西班牙殖民帝国衰落。(2)影响:美国获得新的殖民地、扩大了海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迅速增长;古巴沦为美国的保护国,菲律宾成为美国的殖民地;加速了西班牙等老殖民主义国家的衰落﹐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矛盾和斗争。【解析】(1)根据“19世纪末,已经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美国实力大增,迫不及待想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但因力量有限,美国决定首先拿衰弱的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开刀”可知美西战争发生在19世纪末,所以背景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急于开辟海外市场;同时古巴,菲律宾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西属殖民地人民掀起了反抗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湘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苏人新版九年级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湘教新版九年级地理下册月考试卷
- 2025年沪科版选修1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沪教新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
- 2025年西师新版选择性必修1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岳麓版九年级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度耐火材料行业标准化建设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铝型材节能减排技术合作合同3篇
- 2024年安全教育培训试题附完整答案(夺冠系列)
- 神农架研学课程设计
- 文化资本与民族认同建构-洞察分析
- 2025新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单词默写表
- 【超星学习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南开大学)尔雅章节测试网课答案
- 《锡膏培训教材》课件
- 断绝父子关系协议书
- 福建省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费用参考指标
- 2024年中国工业涂料行业发展现状、市场前景、投资方向分析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自然科学基础(小学教育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工程与伦理课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