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产品安全监管制度TOC\o"1-2"\h\u16779第一章三农产品安全监管总则 3270391.1三农产品安全监管的定义与意义 3262971.1.1定义 3318311.1.2意义 435611.1.3预防为主,源头控制 4139241.1.4科学严谨,依法行政 4266391.1.5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4188541.1.6部门协同,社会共治 464741.1.7动态监管,持续改进 41176第二章三农产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 4198851.1.8法律法规的制定 4175031.1.9法律法规的实施 5209051.1.10国家农产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法律职责 5246021.1.11地方农产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法律职责 5129351.1.12农产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其他法律职责 68179第三章三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 6204191.1.13监管目标与原则 696071.1.14监管内容与措施 6195411.1.15监管目标与原则 762871.1.16监管内容与措施 718301.1.17监管目标与原则 7168961.1.18监管内容与措施 715427第四章三农产品加工环节监管 8207281.1.19监管主体与职责 8154991.1.20监管措施 882371.1.21监管对象与要求 8225061.1.22监管措施 8183621.1.23检测范围与要求 8139251.1.24检测机构与职责 8262411.1.25检测流程与方法 932383第五章三农产品流通环节监管 9101131.1.26概述 9234821.1.27流通渠道构成 9273281.1.28监管原则 9200421.1.29监管措施 9304071.1.30概述 10136181.1.31市场准入 10324471.1.32退出标准 10200581.1.33实施措施 10273111.1.34概述 1011341.1.35检测机构 10313401.1.36检测范围 10246961.1.37检测流程 11248811.1.38检测结果处理 1126010第六章三农产品销售环节监管 1199971.1.39监管目标与原则 1139291.1.40监管内容与措施 11180401.1.41检测目标与任务 12121021.1.42检测内容与方法 12286211.1.43检测机构与人员 1233521.1.44监管目标与原则 13270161.1.45监管内容与措施 131137第七章三农产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 13316041.1.46监测体系概述 13301791.1.47监测体系架构 1310601.1.48监测体系运行机制 14196871.1.49风险预警 1449821.1.50应急处理 14109961.1.51风险评估 14312151.1.52风险控制 151998第八章三农产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 15317911.1.53概述 15229781.1.54平台架构 1548171.1.55功能模块 15113871.1.56信息资源共享 1688131.1.57信息资源利用 168891.1.58在线监测 16134681.1.59智能预警 1634661.1.60信用监管 1616943第九章三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与追究 1763121.1.61监管职责 17245601.1监管部门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三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全面监管。 17292291.2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制定具体监管措施,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17273081.3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监督检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17320581.3.1监管责任 17297882.1监管部门应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负总责,对监管范围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负直接责任。 17229802.2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 179192.3监管部门应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处置,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1722162.3.1生产者责任 17327091.1生产者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保证生产出的农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1775981.2生产者应当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记录,真实、完整地记录农产品生产过程,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提供依据。 17142421.3生产者应当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 17221251.3.1经营者责任 1774362.1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不得销售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 18259512.2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农产品进货查验制度,对进货的农产品进行查验,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18266892.3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农产品销售记录,真实、完整地记录农产品销售过程,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提供依据。 18314172.3.1监管部门法律责任 1897071.1监管部门未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发生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1883711.2监管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1837601.2.1生产者与经营者法律责任 18285212.1生产者、经营者生产、销售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18153922.2生产者、经营者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1831874第十章三农产品安全监管国际合作与交流 18118312.2.1合作背景 18197672.2.2合作原则 18281102.2.3合作内容 1813972.2.4国际标准概述 19152772.2.5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1995182.2.6国际规范的实施 19310082.2.7政策法规交流与合作 19279282.2.8技术交流与合作 1977392.2.9监管体系互认与合作 1936822.2.10应急处置与信息共享 20第一章三农产品安全监管总则1.1三农产品安全监管的定义与意义1.1.1定义三农产品安全监管是指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生态环境进行监督、检查、检测、评价和管理的活动。1.1.2意义(1)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三农产品安全监管有利于保证农产品质量,防止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2)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监管,可以有效遏制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3)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三农产品安全监管,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4)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农产品安全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做好三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二节三农产品安全监管的基本原则1.1.3预防为主,源头控制三农产品安全监管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从生产源头控制农产品质量风险,保证农产品安全。1.1.4科学严谨,依法行政三农产品安全监管应遵循科学严谨、依法行政的原则,依据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监管,保证监管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1.1.5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三农产品安全监管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保证监管过程公平、公正,监管信息公开、透明。1.1.6部门协同,社会共治三农产品安全监管应遵循部门协同、社会共治的原则,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发挥社会各界的作用,共同维护农产品安全。1.1.7动态监管,持续改进三农产品安全监管应遵循动态监管、持续改进的原则,根据农产品安全风险的变化,及时调整监管策略,不断完善监管体系。第二章三农产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第一节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1.1.8法律法规的制定三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旨在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规范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行为。法律法规的制定需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法律法规的制定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保证农产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2)公平性原则:法律法规应平等对待各类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性。(3)适应性原则:法律法规应适应我国农产品安全监管的现实需求,为农产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支持。(4)协调性原则:法律法规的制定应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相协调,形成有机整体。1.1.9法律法规的实施(1)宣传与培训:加强对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法律意识。(2)监管执法:各级农产品安全监管部门要依法履行职责,加强执法检查,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3)法律责任追究:对违反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保障法律法规的严肃性。(4)法律援助:为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实施提供法律援助,保障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第二节监管部门的法律职责1.1.10国家农产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法律职责(1)制定农产品安全监管政策、规划、计划,指导全国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2)组织开展农产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发布农产品安全信息。(3)制定农产品安全国家标准,指导地方开展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4)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和标识管理。(5)组织查处重大农产品安全违法行为,协调解决农产品安全监管中的重大问题。1.1.11地方农产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法律职责(1)贯彻执行国家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制定本地区农产品安全监管政策、规划和措施。(2)组织开展本地区农产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发布农产品安全信息。(3)负责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和标识管理。(4)依法查处本地区农产品安全违法行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5)配合国家农产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相关工作。1.1.12农产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其他法律职责(1)指导和监督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依法履行农产品安全责任。(2)组织开展农产品安全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农产品安全水平。(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农产品安全监管合力。(4)依法受理和处理农产品安全投诉举报。第三章三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第一节生产过程监管1.1.13监管目标与原则(1)监管目标:保证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与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监管原则: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全程监管、科技支撑、社会共治的原则。1.1.14监管内容与措施(1)监管内容:包括种植、养殖、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2)监管措施:(1)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保证生产过程可追溯。(2)加强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推广绿色、生态、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3)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保证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的安全、合规。(4)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保证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5)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风险监测和预警体系。第二节农药、兽药使用监管1.1.15监管目标与原则(1)监管目标:保证农药、兽药使用的安全、合规,降低农产品农药、兽药残留风险。(2)监管原则:坚持科学用药、合理使用、源头治理、全程监管的原则。1.1.16监管内容与措施(1)监管内容:包括农药、兽药的采购、储存、使用、废弃物处理等环节。(2)监管措施:(1)加强农药、兽药市场准入管理,严格审查生产企业资质。(2)建立健全农药、兽药使用记录制度,保证使用过程可追溯。(3)推广生物农药、绿色农药、低毒农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4)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者的培训,提高其农药、兽药使用的安全意识。(5)加大农产品农药、兽药残留检测力度,保证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第三节农业投入品监管1.1.17监管目标与原则(1)监管目标:保证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安全,防止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污染。(2)监管原则:坚持源头治理、全程监管、科技支撑、社会共治的原则。1.1.18监管内容与措施(1)监管内容:包括种子、种苗、肥料、饲料、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2)监管措施:(1)加强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管理,严格审查生产企业资质。(2)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质量检测体系,保证农业投入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3)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经营者的监管,规范其经营行为。(4)推广绿色、环保的农业投入品,减少化学肥料、农药的使用。(5)加大农业投入品使用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力度,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的安全意识。(6)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制度,保证使用过程可追溯。第四章三农产品加工环节监管第一节加工企业监管1.1.19监管主体与职责在三农产品加工环节,我国设立了专门的监管主体,其主要职责包括:(1)制定加工企业准入制度,明确企业资质要求;(2)对加工企业进行定期检查,保证企业符合安全生产要求;(3)对企业加工过程进行监督,保证农产品质量不受影响;(4)对加工企业违法行为进行查处,保障市场秩序。1.1.20监管措施(1)实施加工企业许可证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许可证;(2)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对失信企业进行联合惩戒;(3)强化对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安全意识;(4)加强对农产品加工环节的风险监测和预警。第二节加工工艺与设备监管1.1.21监管对象与要求(1)加工工艺:要求加工企业采用先进、环保、安全的加工工艺,保证农产品在加工过程中不受污染;(2)加工设备:要求企业使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加工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1.1.22监管措施(1)制定加工工艺与设备标准,引导企业采用先进技术;(2)对企业加工工艺与设备进行审查,保证符合国家标准;(3)定期对企业加工设备进行检查,保证设备运行安全;(4)加强对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设备操作和维护水平。第三节加工产品质量检测1.1.23检测范围与要求(1)检测范围:包括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2)检测要求:保证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不得含有有毒有害物质。1.1.24检测机构与职责(1)设立专门的农产品加工产品质量检测机构,负责对企业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测;(2)检测机构应具备独立、公正、权威的特点,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3)检测机构应定期对企业进行抽检,对发觉的问题及时通报企业并督促整改。1.1.25检测流程与方法(1)制定详细的检测流程,保证检测工作有序进行;(2)采用先进的检测方法,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3)对检测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第五章三农产品流通环节监管第一节流通渠道监管1.1.26概述农产品流通渠道是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流通渠道的监管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从流通渠道的构成、监管原则和监管措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1.1.27流通渠道构成(1)生产环节:包括农业生产、加工、包装等。(2)流通环节:包括批发、零售、配送、物流等。(3)消费环节:包括消费者购买、食用等。1.1.28监管原则(1)安全第一原则:保证农产品流通渠道中的产品质量安全。(2)公平竞争原则:维护流通渠道的公平竞争,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3)透明度原则:提高流通渠道的信息透明度,便于监管和消费者监督。1.1.29监管措施(1)加强流通渠道主体监管:对流通渠道中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主体进行资质审查、信用评级和动态监管。(2)完善流通渠道基础设施:提高农产品流通渠道的物流、配送设施水平,降低流通成本。(3)建立健全流通渠道管理制度:制定农产品流通渠道管理法规,明确各环节的责任和义务。第二节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1.1.30概述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是农产品流通环节监管的重要手段,本节主要从市场准入、退出标准和实施措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1.1.31市场准入(1)市场准入条件:包括企业资质、产品质量、信誉等方面。(2)市场准入程序:包括申请、审核、批准等环节。(3)市场准入监管:对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企业进行整改或淘汰。1.1.32退出标准(1)质量安全标准:对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企业进行退出。(2)信誉标准:对存在严重信誉问题、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进行退出。(3)效益标准:对长期亏损、经营不善的企业进行退出。1.1.33实施措施(1)建立农产品流通领域不良企业名录:对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记录,限制其在流通领域的发展。(2)加大监管力度:对退出市场企业进行跟踪监管,防止其再次进入市场。(3)引导企业转型升级:鼓励退出市场企业向其他行业转型,提高整体产业水平。第三节流通环节产品质量检测1.1.34概述流通环节产品质量检测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本节主要从检测机构、检测范围、检测流程和检测结果处理四个方面进行阐述。1.1.35检测机构(1)国家检测机构:负责对农产品流通环节进行监督检测。(2)地方检测机构:负责本地区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检测工作。(3)社会检测机构:参与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检测工作,提供第三方检测服务。1.1.36检测范围(1)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微生物等。(2)包装标识:检查农产品包装是否符合国家规定。(3)质量等级:对农产品进行质量等级划分。1.1.37检测流程(1)样品采集:按照规定程序采集农产品样品。(2)检测分析: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3)检测报告:根据检测分析结果,出具检测报告。1.1.38检测结果处理(1)合格产品:允许进入市场销售。(2)不合格产品:进行整改或退出市场。(3)严重不合格产品:追究相关企业法律责任。第六章三农产品销售环节监管第一节销售市场监管1.1.39监管目标与原则(1)监管目标本节旨在规范三农产品销售市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农业产业健康发展。(2)监管原则(1)公开、公平、公正;(2)风险预防、源头控制;(3)主导、企业自律、社会监督;(4)分类管理、精准监管。1.1.40监管内容与措施(1)监管内容(1)销售场所环境;(2)销售渠道;(3)销售行为;(4)销售者资质;(5)农产品质量追溯。(2)监管措施(1)加强对农产品销售场所的监管,保证场所环境卫生、安全;(2)规范农产品销售渠道,打击非法销售行为;(3)严格审查销售者资质,禁止不具备条件的主体从事农产品销售;(4)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控。第二节销售环节质量检测1.1.41检测目标与任务(1)检测目标保证农产品在销售环节的质量安全,防止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2)检测任务(1)对农产品进行定期、不定期抽检;(2)对农产品质量进行监测、预警;(3)对农产品销售场所进行现场检测。1.1.42检测内容与方法(1)检测内容(1)农产品农药残留;(2)农产品重金属含量;(3)农产品微生物指标;(4)农产品质量等级。(2)检测方法(1)实验室检测;(2)快速检测;(3)现场检测。1.1.43检测机构与人员(1)检测机构设立专门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负责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2)检测人员配备具有专业素质的检测人员,进行农产品质量检测。第三节销售价格监管1.1.44监管目标与原则(1)监管目标维护农产品市场价格秩序,保障消费者和农产品生产者合法权益。(2)监管原则(1)合理定价;(2)公平竞争;(3)市场调节;(4)引导。1.1.45监管内容与措施(1)监管内容(1)农产品价格水平;(2)农产品价格波动;(3)农产品价格欺诈行为;(4)农产品价格垄断行为。(2)监管措施(1)建立健全农产品价格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市场价格动态;(2)加大对农产品价格欺诈、垄断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3)引导农产品市场价格合理波动,防止价格异常波动;(4)完善农产品价格政策,保障农产品生产者合理收益。第七章三农产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第一节风险监测体系建设1.1.46监测体系概述为保证三农产品安全,我国积极构建风险监测体系,以实现对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风险监测与预警。该体系旨在提高农产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1.1.47监测体系架构(1)监测机构:建立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为核心,地方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为支撑的监测网络。(2)监测范围:涵盖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包括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3)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农产品质量、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微生物污染等风险因素。1.1.48监测体系运行机制(1)监测数据收集与整理:各级监测机构对监测范围内的农产品进行定期采样、检测,并将监测数据汇总、分析。(2)监测结果发布: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发布农产品安全风险监测报告,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监测预警:对监测结果中发觉的潜在风险,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采取相应措施。第二节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理1.1.49风险预警(1)预警机制:建立农产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包括监测预警、信息预警、响应预警等环节。(2)预警发布: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和预警机制,对可能出现的农产品安全风险进行预警发布。(3)预警响应: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根据预警信息,指导农产品生产者、消费者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1.1.50应急处理(1)应急预案:制定农产品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应急资源调配、应急措施等。(2)应急响应:发生农产品安全事件时,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3)应急评估:对应急处理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第三节风险评估与控制1.1.51风险评估(1)风险识别:分析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风险因素,识别潜在风险。(2)风险分析: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评估其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程度。(3)风险评价: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对农产品安全风险进行评价,确定风险等级。1.1.52风险控制(1)控制措施:针对评估出的高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2)监测与监督:加强对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监测与监督,保证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3)改进与优化: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控制措施实施情况,不断改进和优化农产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第八章三农产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第一节信息化平台建设1.1.53概述信息化平台建设是三农产品安全监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监管效率,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构建信息化平台,实现农产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各环节的实时监控,为监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1.1.54平台架构(1)基础设施层: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等硬件设施,为平台提供稳定运行的基础。(2)数据资源层:整合各类农产品安全监管数据,包括生产、检测、监测、追溯等数据。(3)应用服务层:提供数据查询、分析、预警、追溯等应用服务。(4)用户层:包括部门、企业、消费者等用户,通过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1.1.55功能模块(1)农产品追溯模块:实现农产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全过程的追溯。(2)监测预警模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进行监测和预警。(3)数据分析模块:对农产品安全监管数据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4)信用评价模块:对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企业进行信用评价。第二节信息资源共享与利用1.1.56信息资源共享(1)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农业、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2)政企信息资源共享:与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企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监管效率。(3)社会公众信息资源共享:通过政务公开、媒体发布等方式,让消费者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1.1.57信息资源利用(1)政策制定:根据信息资源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农产品安全监管政策。(2)监管执法: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监管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消费引导:通过信息发布,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第三节信息化监管手段1.1.58在线监测(1)生产环节:对农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保证生产过程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2)流通环节:对农产品流通环节进行监控,防止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3)消费环节:对农产品消费环节进行监测,及时发觉和处理质量安全问题。1.1.59智能预警(1)基于大数据的预警:通过分析农产品安全监管数据,发觉潜在质量安全风险。(2)基于人工智能的预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进行预测和预警。1.1.60信用监管(1)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对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企业进行信用评价。(2)实施信用惩戒:对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企业实施信用惩戒,提高企业自律意识。(3)信用激励: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守信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优惠。第九章三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与追究第一节监管部门责任1.1.61监管职责1.1监管部门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三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全面监管。1.2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制定具体监管措施,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1.3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监督检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1.3.1监管责任2.1监管部门应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负总责,对监管范围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负直接责任。2.2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2.3监管部门应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处置,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第二节生产者与经营者责任2.3.1生产者责任1.1生产者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保证生产出的农产品符合国家标准。1.2生产者应当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记录,真实、完整地记录农产品生产过程,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提供依据。1.3生产者应当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1.3.1经营者责任2.1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不得销售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2.2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农产品进货查验制度,对进货的农产品进行查验,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2.3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农产品销售记录,真实、完整地记录农产品销售过程,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提供依据。第三节法律责任追究2.3.1监管部门法律责任1.1监管部门未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发生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1.2监管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1.2.1生产者与经营者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发分红协议书
- 经费拨付协议书
- 绿化收购协议书
- 美伊谈判协议书
- 道路刷黑协议书
- 混凝土临时供货协议书
- 资金三方协议书
- 纱窗合作协议书
- 财务调账协议书
- 美女婚前协议书
- 民办学校新学期课程设置计划
- ICU休克患者的镇痛镇静-秦秉玉
- 2025年高考数学复习难题速递之排列与组合(2025年4月)
- 森林抚育施工项目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北京开放大学2025年《企业统计》形考作业1答案
- 涉密项目管理培训
- 2025四川省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南开大学-商业健康保险与医药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团体补充医疗保险改革新视角-2025年3月20日
- 子女过继协议书范本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项目签证索赔管理工作指引》
-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