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深基坑垂直位移报警率_第1页
降低深基坑垂直位移报警率_第2页
降低深基坑垂直位移报警率_第3页
降低深基坑垂直位移报警率_第4页
降低深基坑垂直位移报警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组名称:发布人:XX2024年4月要因确认课题简介要因确认课题简介制定对策小组概况制定对策对策实施对策实施选题理由选题理由效果检查效果检查现状调查现状调查巩固措施巩固措施活动总结原因分析活动总结原因分析课题简介课题简介一、课题简介u工程概况上隧道本课题项目位于XX金融贸易区,占地面积1.5万m²,建筑面积2.7万m²,主要为原址学校的拆除改建,项目临近轨道交通18号线“昌邑路站~民生路站”及江浦路越江隧道。周边环境复杂,上隧道u深基坑简介(1)基坑总开挖面积约9901平方米,基坑开挖深度6.8米,基坑外圈围护周长约453.6延米,设置中隔墙,基坑分两次开挖施工。(2)基坑采用排桩+混凝土支撑的围护形式,配合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灌注桩外侧桩缝采用压密注浆填充,内侧桩缝用高压旋喷桩加固,靠近地铁一侧重力坝加强8m宽度土体。中隔墙中隔墙2#坑地铁18号线昌邑路站地铁18号线昌邑路站昌邑路-民生路江浦路隧道u基坑周边情况:小组概况二、小组概况uQC小组简介泾南QC小组问题解决型2021年7月4h/周1男2男3男4男5男6男二、小组概况u小组活动计划表P123456D7C8A9选题理由三、选题理由u选题理由项目位置特殊,关注度高,周边环境复杂,控制基坑变形,确保基坑安全是本项目施工重点。基坑分1#,2#先后施工,且两个基坑面积大致相同,给予开展QC活动提供了先天条件。1#基坑施工期间,产生多项垂直位移报警,远超设计设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小组决定探寻原因。现状调查 四、现状调查u调查分析通过1#基坑底板浇筑完成时的监测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数据显示周边环境垂直位移占报警值的100%。(这些点位均为地面布设点) 四、现状调查然后导出EXCEL监测数据表格进行平均值计算。临近管线垂直位移数据临近建筑物垂直位移数据 四、现状调查从上述调查可知,1#基坑底板施工完成后临近管线垂直位移报警点22个,总数70个,占比31.42%。其中报警点DL08最大报警值-36.99mm,导出数据计算出平均值为-9.32mm。临近建筑物垂直位移报警点4个,总数54个,占比7.40%。报警点F18最大报警值-42.19mm,导出数据计算出平均值为-4.16mm。1#基坑监测数据统计表监测点总数(个)报警点平均位移最大位移临近管线垂直位移监测31.42%42临近建筑物垂直位移监测47.4%45五、目标确定u目标设定由基坑环境平面图看出,在基坑3倍开挖深度范围内管线布置2#坑>1#坑,临近建筑物布置点大致相同。2#坑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并咨询围护设计、地铁公司、隧道等单位技术专家意见,决定从基坑报警点和沉降平均值两个维度进行目标设定,最终决定将活动目标设定为:2#基坑报警率比1#基坑2#坑原因分析六、原因分析小组成员召开“诸葛亮会”,运用“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分别从“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对可能造成深基坑垂直位移报警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7条末端原因。绘制鱼刺图如下:垂直位移报警要因确认七、要因确认u要因确认计划表小组成员针对7条末端原因,制定了要因确认计划表。序号末端因素确认内容确认方法确认标准负责人确认时间1围护结构设计对基坑保护不足第三方单位建立模型复核调查分析结论报告XX2023.62基坑周边附加荷载基坑周边是否存在荷载,荷载是否影响基坑现场调查检查基坑周边堆载情况XX2023.63被动区土体加固不足检查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XX2023.64隔水帷幕渗水引起周边地表沉降桩间渗水区域地表沉降是否比不渗水区域下降大现场调查检查桩间渗水区域地表沉降XX2023.65基坑开挖的时空效应基坑开挖后监测数据情况现场调查基坑开挖后监测数据情况XX2023.66基坑内降水导致周边沉降降水深度对基坑的影响现场调查检查管井降水深度XX2023.67基坑积水未及时排水降雨期间抽水措施是否完善现场试验检查基坑内积水深度XX2023.6确认情况确认情况七、要因确认末端原因一确认内容确认方法确认时间确认人围护结构设计对基坑保护不足第三方单位建立模型复核经第三方单位通过有限元软件进行深基坑结构支挡分析,通过考虑最不利的基坑开挖工况,对基坑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进行预测分析。结论:从结论报告来看,围护结构设计满足一级基坑环境保护等级及隧道保护要求,故判定此项为非要因。确认情况确认情况七、要因确认末端原因二确认内容确认方法确认时间确认人基坑周边附加荷载基坑周边是否存在荷载,荷载是否影响基坑经小组分析,1#基坑施工期间,因场地狭隘,基坑北侧布置了钢筋加工区,加工区距基坑边缘最近为3m,存在一定的堆载情况,但通过监测报表发现,该区域点位比较稳定。结论:通过监测数据基本可以判定基坑周边堆载,不是影响本基坑地表沉降的主要原因。确认情况确认情况七、要因确认末端原因三确认内容确认方法确认时间确认人被动区土体加固不足钻孔取样检验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小组成员通过钻芯取样报告,检验被动区加固土体水泥挡土墙质量,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是否满足0.5MPa的设计要求。结论:从检测报告来看,水泥土抗压强度达到了0.8MPa,远超设计要求,故判定此项为非要因。确认情况确认情况七、要因确认末端原因四确认内容确认方法确认时间确认人隔水帷幕渗水引起周边地表沉降桩间渗水区域地表沉降是否比不渗水区域下降大小组成员检查隔水帷幕渗水情况,通过观察渗水区域周边点位的监测数据与无渗水区域点位的监测数据,通过对比来检验桩间渗水对周边地表沉降的影响。结论:从监测数据来看,渗水区域与不渗水区域的沉降数据偏差不大,故判定此项为非要因确认情况确认情况七、要因确认末端原因五确认内容确认方法确认时间确认人基坑开挖的时空效应基坑开挖后监测数据情况小组成员调查发现,现场基坑开挖阶段,因梅雨季节,降雨频繁,施工速度较慢,通过监测数据发现,部分监测点在开挖后,周边地表沉降下降明显,每日数据成阶梯状下降,底板浇筑完成后,趋于平缓。结论:从监测数据来看,基坑开挖的时空效应会引起地表沉降,故判定此项为要因。确认情况确认情况七、要因确认末端原因六确认内容确认方法确认时间确认人基坑内降水产生的周边沉降降水深度对基坑的影响小组成员通过观查监测数据发现,在4月25日未开始基坑开挖时,监测数据已接近报警,通过现场检查,发现在管井降水期间,井深12m,吸水管埋深10.5m,远超设计要求的底板以下0.5~1m的范围。结论:小组认为基坑内降水会对地表沉降造成一定的影响,超降影响更大,故判定此项为要因。七、要因确认末端原因七确认内容确认方法确认时间确认人基坑积水未及时排水降雨期间抽水措施是否完善确认情况小组成员通过检查发现,项目部安排了专门的人员进行抽水,每次降雨过后及时进行排水,且一般基坑内仅有砖胎模砌筑区域存有积水。确认情况结论:从现场观察结果来看,小组认定基坑存水不是主要原因七、要因确认通过对以上7条末端原因的调查分析及现场检查,小组最终确定以下2条要因:结论制图人:XX日期:2023-8-28制定对策八、制定对策根据查阅资料,总结的质量、安全控制要点,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小组列出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并按照5W1H的原则,讨论研究相应对策,确立明确的目标值,并最终制定出相应的具体实施措施、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日期。1基坑内降水导致周边沉降2基坑开挖的时空效应对策实施九、对策实施u对策实施一:基坑内降水导致周边沉降首先对作业班组长、分包管理人员及总包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降水深度及吸水管长度。九、对策实施u对策实施一:基坑内降水导致周边沉降计算吸水管下潜深度,现场予以固定,管理人员每天现场检查水位深度,不得超过要求,控制降水深度。九、对策实施u对策实施二:基坑开挖的时空效应调整基坑施工开挖顺序,对2#基坑实施两阶段开挖,分区分段开挖,减少基坑大面暴露时间。九、对策实施u对策实施二:基坑开挖的时空效应对方案可行性通过围护设计、专家论证认可,先开挖影响较小段,浇筑底板,再开挖重点区域,减少基坑的时空效应。效果检查十、效果检查u检查数据情况1#基坑底板浇筑完成后2#基坑底板浇筑完成后十、效果检查临近管线垂直位移在2#基坑底板浇筑完成后,平均值从-9.328mm到-10.34mm,说明2#基坑施工期间垂直位移增长远低于1#基坑。6月10日临近管线基坑监测点沉降平均值8月3日临近管线基坑监测点沉降平均值十、效果检查再看临近建筑物垂直位移,平均值从-4.16mm到-6.05mm,平均值同比降低了45.43%,再次证明了措施实施有效,达到了我们预期设定目标。6月10日临近建筑物基坑监测点沉降平均值8月3日临近建筑物基坑监测点沉降平均值巩固措施十一、巩固措施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为了巩固QC成果,项目在2#基坑底板浇筑完成后,加快施工进度,持续观测相关数据,在基坑肥槽回填结束后,基坑施工结束,风险近一步降低,达到了我们小组活动目的。总结及下一步打算十二、总结及下一步打算u总结减少基坑暴露时间1、根据结构后浇带位置,假设划分四块区域。2、根据现场情况首先推荐开挖对周边影响小、易施工、底板浇筑速度快的区域(比如图中1区)。3、1区开挖完成后,2区和4区存在大量坑中坑,应综合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