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六
章血
液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血细胞目录第三节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学习目标1.熟悉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白细胞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2.掌握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血型系统的分型原则及分型3.了解抗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输血原则4.学会观察血细胞的形态、使用玻片法鉴定ABO血型的方法,并能够根据结果确定血型5.熟练掌握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概述第一节血液
血浆(55%)血细胞红细胞(45%)白细胞血小板一、血液的组成(1%)二、血量1.血量:是指全身血液的总量。2.正常血量:正常成人的血量占体重的7%~8%,也就是相当于每公斤体重在70毫升~80毫升左右。3.分部:循环血量:在心血管中迅速流动的血液。
储存血量:滞留在肝、脾、腹腔器官的静脉及皮下静
脉丛内,流动很慢的血液。三、血液的理化性质
(一)颜色
动脉血呈鲜红色,静脉血呈暗红色(二)比重全血比重:1.050~1.060,主要与红细胞数量有关(三)粘滞性
相对粘滞性为水的4-5倍,取决于红细胞及蛋白质的含量(四)酸碱度
血浆pH值:7.35~7.45,最常见的缓冲对NaHCO3/H2CO3高于7.45为碱中毒,低于7.35为酸中毒当血浆pH高于7.8或低于6.9时,将危及生命。血细胞第二节(一)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
红细胞直径平均为7-8μm,呈双面凹的圆盘状,中央较薄,周缘较厚。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与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红细胞可运送O2和CO2。
一、红细胞(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1、渗透脆性:是指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2、可塑变形性:在外力的作用下具有变形能力。3、悬浮稳定性:指红细胞能比较稳定的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三)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1.红细胞的生成生成部位胚胎时期:卵黄囊、肝、脾和骨髓出生后:骨髓骨髓功能障碍形成的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2.红细胞的原料及成熟因子血红蛋白铁蛋白质外源性铁(来自食物)内源性铁(衰老红细胞破坏)原料:成熟因子:叶酸维生素B12食物中的VitB12与胃液中“內因子”结合,而后被回肠吸收。如叶酸与VitB12或內因子缺乏,会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铁可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3.红细胞生成的调节(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由肾合成,其主要作用是可促进骨髓造血和促进成熟红细胞入血。缺氧可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增加。当肾脏疾患时,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造成肾性贫血。(2)雄激素雄激素有两方面作用,一是可作用于肾,促进EPO的合成,二是可直接刺激骨髓造血。因此导致男性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女性。4.红细胞的破坏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90%的红细胞在肝和脾的血窦中被巨噬细胞吞噬而破坏。脾功能亢进时,可造成脾性贫血。(因衰老的红细胞可塑变形性减弱和渗透脆性增加,故穿过血窦时容易破裂)10%的红细胞在血流中被破坏。
白细胞正常值:
(4-10)×109/L
无粒白细胞
单核细胞占3~8%分类
淋巴细胞占20~30%
有粒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占50~70%
嗜酸性粒细胞占0~5%
嗜碱性粒细胞占0~1%二、白细胞
1、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50%~70%。细胞呈球形,直径10-12μm。细胞核染色较深,呈分叶状,通常分2~5个叶。细胞质呈粉红色,内充满了细小均匀的淡红色颗粒。作用:吞噬和杀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及异物。
2、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0.5%~5%。细胞呈球形,也呈分叶状,通常分2个叶。细胞质中充满粗大的嗜酸性颗粒,颗粒被染成桔红色作用:降低过敏反应并杀灭寄生虫(参与蠕虫的免疫反应)。占白细胞总数的0~1%。细胞呈球形,核呈不规则形。细胞质内含有大、小不等的嗜碱性颗粒,颗粒内含有肝素和组胺。作用:可加重过敏反应,组胺可引起局部水肿;肝素有抗凝作用。3、嗜碱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3~8%。细胞体积最大,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呈肾形或蹄铁形,着色浅,细胞质较多。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其吞噬力大为增强,能吞噬较大颗粒并有合成和释放细胞因子的能力。单核-巨噬细胞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作用:有很强的吞噬功能。4、单核细胞多,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的染色较深,细胞质较少。中、大淋巴细胞的核着色较浅,胞质较多。根据淋巴细胞发生的部位、抗原特性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作用:T淋巴细胞与细胞免疫有关;B淋巴细胞可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NK细胞参与天然免疫。5、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20%~40%。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分大、中、小三种。小淋巴细胞数量最三、血小板(一)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数值:正常成人为100~300×109/L。
寿命:7——14天。通常午后较清晨高;冬季较春季高;静脉血较毛细血管高;剧烈运动及妊娠中、晚期高。1、黏附当血管破损露出胶原组织时,血小板可粘附其上。2、聚集血小板彼此互相粘附的现象称血小板聚集。3、释放血小板受到刺激后,可释放5-羟色胺和肾上腺素等物质,促进血管收缩。4、收缩血小板含有收缩蛋白,可以收缩,当血小板收缩后,可使血凝块回缩,硬化。5、吸附血小板可吸附凝血因子,使破损部位凝血因子浓度增高,促进血凝。(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三)血小板的生理功能1、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血小板对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有支持营养作用,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2、参与生理性止血血小板通过粘着、聚集、释放、收缩等使破损的血管封闭,完成生理性的止血功能。3、促进血液凝固血小板内含有许多与凝血有关的因子,称血小板因子,可加速血凝过程。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第三节一、血液凝固定义:血液由可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简称凝血。血液凝固的生理意义:防止血管损伤后造成大量出血。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顺序发生的酶促反应过程,其实质是使血浆中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血清:血液凝固后,血凝块逐渐回缩,析出的淡黄色液体。为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各种物质总称。按照发现的前后,使用罗马数字编号,共12个。
编号同义名编号同义名
Ⅰ纤维蛋白原Ⅷ抗血友病因子
Ⅱ凝血酶原Ⅸ血浆凝血激酶
Ⅲ组织因子Ⅹ斯图亚特因子
ⅣCa2+Ⅺ血浆凝血激酶前质
Ⅴ前加速素Ⅻ接触因子
Ⅶ前转变素ⅩⅢ纤维蛋白稳定因子(一)凝血因子(二)血液凝固的过程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2.凝血酶原的激活(凝血酶原Ⅱ→凝血酶Ⅱa)3.纤维蛋白的生成(纤维蛋白原Ⅰ→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网络红细胞形成血凝块三个步骤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由FⅩa、FⅤa、Ca2+
、PF3(血小板磷脂)
构成。
2、凝血酶的形成凝血酶原(因子Ⅱ),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的作用下,转变成有活性的凝血酶(因子Ⅱa)。3、纤维蛋白的形成凝血酶可将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单体,继而再转化为纤维蛋白多聚体,即纤维蛋白。纤维蛋白交织成网,形成凝血块。凝血因子Ⅹ的激活有两条途径:(1)内源性凝血途径参与的凝血因子全部来自于血液,是由血管破损,血管内皮损伤,暴露出内皮下较远纤维,致使激活FⅫ所引发的。(2)外源性凝血途径始动凝血的因子来自组织(FⅢ),而不是来自血液。从而激活因子Ⅹ的过程。(三)抗凝物质1、抗凝血酶Ⅲ抗凝血酶能和多种凝血因子以及凝血酶相结合,使其失去活性,从而阻断凝血过程。2、肝素由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产生,肝素可提高抗凝血酶的作用,使其作用提高2000倍,肝素还可刺激血管内皮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二、纤维蛋白溶解两个步骤纤溶酶原的激活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一)纤维蛋白的溶解过程
纤维蛋白的溶解定义:纤维蛋白被降解液化的过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纤溶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纤溶酶抑制剂二、纤维蛋白溶解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纤溶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纤溶酶抑制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抑制纤溶酶原的激活纤溶酶抑制剂:使纤溶酶失去活性(二)纤溶抑制物
血型与输血第四节一、血型血型定义:是指红细胞膜上的特异性抗原的类型,临床上最重要的是ABO血型和Rh血型系统。输血如果血型不合适,则会出现凝集反应其结果是红细胞凝集成簇、破裂溶血,导致急性肾功能损伤,严重者危及性命。红细胞膜上含有A抗原的就是A型血,A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红细胞膜上含有B抗原的就是B型血,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AB型血的红细胞膜上同时含有A抗原和B抗原,血清中既没有抗A抗体,也没有抗B抗体。O型血的红细胞膜上既没有A抗原也没有B抗原,血清中同时含有抗A抗体和抗B抗体。(一)ABO血型系统
抗
原+抗
体=凝
集
血型红细胞膜上的抗原
血清中的抗体
A型A抗BB型B抗AAB型A和B无
O型无抗A和抗B
ABO血型系统根据特异抗原(凝集原)与特异性抗体(凝集素)的种类和有无
将血液分为4个基本类型:A型、B型、AB型、O型
抗
原+抗
体=凝
集
(二)Rh血型系统1.Rh血型系统的抗原与分型抗原:红细胞膜上的抗原有D、E、C、c、e五种,其中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分型:有D抗原为Rh阳性(汉族99%)无D抗原为Rh阴性(少数民族中较多见)2、Rh血型特点和临床意义
血清中不存在“天然”抗体。当Rh+的红细胞进入Rh-的人体内,才可产生抗Rh的抗体。
(1)输血反应Rh-受血者第一次接受Rh+血,不发生凝集反应,但再次输入Rh+血时,则发生凝集反应。
(2)新生儿溶血若Rh-母亲怀有Rh+的胎儿,分娩时胎儿红细胞或D抗原可以进入母体,使母体产生抗D抗体,若再次孕育Rh+的胎儿,母体的抗D抗体就会进入胎儿体内产生凝集反应,引起胎儿死亡。二、输血原则(一)ABO血型的输血原则根本原则:避免在输血过程中出现红细胞凝集。1)最好同型血相输。2)O型血可输给其它三型(原则上不输,紧急少量)。3)A型和B型可输给A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活动房转让合同协议书
- 房地产包销合同协议书
- 退出转让协议书
- 矿难赔偿协议书
- 工地临时房安全协议书
- 租赁违约协议书
- 资产补充协议书
- 屠宰场转让合同协议书
- 无动力设施订购协议书
- 商户和顾客和解协议书
- 鹅购销协议范本
- 遵守国际人权法承诺书
- TD/T 1056-2019 县级国土资源调查生产成本定额(正式版)
- 动物黄疸病理(动物病理学课件)
-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招聘5人历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Ceph之RADOS设计原理与实现
- 销售拜访流程培训课件
- JJG 643-2024标准表法流量标准装置
- 小学生1-6年级成长档案模板(绝对原创)
- 创伤性胸腔积液查房
- TBM主要技术参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