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初一语文人教版教案5篇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29/21/wKhkGWeQtfyAXOXiAAEqoa4Ei1Q452.jpg)
![2024初一语文人教版教案5篇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29/21/wKhkGWeQtfyAXOXiAAEqoa4Ei1Q4522.jpg)
![2024初一语文人教版教案5篇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29/21/wKhkGWeQtfyAXOXiAAEqoa4Ei1Q4523.jpg)
![2024初一语文人教版教案5篇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29/21/wKhkGWeQtfyAXOXiAAEqoa4Ei1Q4524.jpg)
![2024初一语文人教版教案5篇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3/29/21/wKhkGWeQtfyAXOXiAAEqoa4Ei1Q45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初一语文人教版教案通用5篇
2024初一语文人教版教案(篇1)
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品味本文激情昂扬的语言
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揣摩、品味语言
教法:
点拨法、情感感染法、谈话法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设计:
一、素材准备
1、交待主题:围绕“外敌入侵、人民流离失所”的主题来收集相关资料
2、活动布置:
教师准备:影视歌曲《松花江上》、“九一八”历史事件的视频录像、东北的相关相片
学生准备:作者相关资料;中国近代史上国破家亡的事例;美国“九一一”事件的相
关信息
二、教学过程:
(一)屏气凝神听誓言
学生交流准备的素材,教师出示媒体素材,由“九一八”及歌曲《松花江上》引出对
本文作者和背景的介绍,之后让学生谈初步感受,教师激情过渡---------听誓言:
录音播放课文朗读,同时提出要求:
a整理字词积累卡;
b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本文:作者对着的土地发出的誓言。
学生交流,教师补充。
(二)酣畅淋漓品誓言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感受作者发出的誓言,并提出具体要求:
(1)结合课文内容及自己对东北的了解,自由交流“东北印象”,然后教师课件展示以
“东北印象”为主题的图片。借此进一步把握作者对故土的激情所产生的,基础,同时为自
主学习创设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与气氛。
(1)划出自己深受触动的词语和句子
(2)划出文中饱含深情的句子
(3)划出自己有疑问的句子
学生交流上述问题,师适时点拨,并提出学生未能提出和解决的问题。例如:为什么
文章开始用“关东大地”,后来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来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
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等
(三)声情并茂读誓言
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学生结合朗读磁带总结朗读提示,可以从“语速、语气、语调、
感情、停顿”等方面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悟,选择相应的段落进行朗读
(1)学生朗读体验
(2)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老师结合特殊句式:排比句式、断句进行朗读指导。
(四)荡气回肠宣誓言
在学生激情朗读后,师与生面对面会谈:
(1)作者对土地持一种什么态度、情怀?
(2)角色转换:假如你是作者,请用一举富于激情的话表示对心中热土、对祖国的
情怀
(3)从本篇文章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土地深刻的眷恋,源于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在文坛上不乏许多表达对祖国热爱之情的章篇,同学们的资料库中还有那些名家名篇一
结合以上的交流,让学生用文字,宣传广告等多种形式对祖国E严宣誓一
2024初一语文人教版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木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东北的物产及沦陷的历史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录像:九一八事变资料介绍,(课前3分钟)让学生谈感受。
教师讲述:九一八事变之后,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祖国东北大地的时候,无数
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试想,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思?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东北作家端木藤良的抒情散文《土地的誓言》,来聆听一下作者的
心声。然后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指名学生朗读。
三、课堂学习研讨
活动一:听一听,感受故乡美。
边听边思考:
1.概括两段内容.
2.东北给你怎样的印象?(提示:划出各段中有关描写故乡景物的语句,然后概括,可
以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注: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及了解的东北信息,自由交流“东北印象”,然后教师课件展示
以“东北印象”为主题的图片。让学生感受东北的物产丰富,
明确:
1.(1)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心为此热血沸腾。
(2)故乡的美好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出誓言,为故乡母亲战斗牺牲。
2.东北物产丰富、美丽、丰饶(板书)。
小结:从图片中,我们欣赏到了东北的景物美、文化美。而在作家端木萩良的笔下则
展示的更加具体形象。
活动二:读一读,感悟故乡美。(小组合作学习)
精读课文“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一段,思考:
1.作者在这段话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和物产?
2.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手段描写这些景物和物产的?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提示:可
以从词语的运用、句式、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3.有人认为这段话排列的词语过多,不够简洁.有些句子完全可以删掉,如:"红玉的脸
庞,黑玉的眼睛”“狐仙姑深夜的词语……等"。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要求:以四人或两人为一小组,每人说一个内容,先读段落,再交流讨论两个问题,
然后班上集体评价,教师点拨。(注:学生在交流时,教师巡回指导。)
明确:
1.作者列举了白桦林、红高粱、马群、黑土地等。描绘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表
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激情赞美和深切怀念
2.(1)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
怪诞的狂风”
(2)调动了视觉。如:“参天碧绿的白桦林”“红布似的高粱”中“碧绿”、“红
(3)运用了嗅觉。如:“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中“松香气味”。
(4)运用了听觉。“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中“听见脆响从各种角度
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5)运用短语,如:“参天碧绿、标直漂亮”。形容东北地区的事物,表现东北的广阔。
3.运用一系列的物象和形容词,一览无余地给我们展现了整个关东原野的美丽景象,
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力,使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了热爱之情。让人仿佛看到东北的人们赶着马车、
拉着粮食在大道上跑着的情景。
齐读这个片段,感受东北的美丽,感受作者的情怀。
第二段景物:
(1)“在春天……从这头响到那头。”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调动了嗅觉、视觉。
展现了春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2)“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响着。”这里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调动了视觉、
嗅觉、听觉等角度,展现了秋天丰收的景象。
小结:作者调动了各种手段,描绘了东北美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热
爱之情。可是这么美的景物却被日本糟蹋得不成样子,变得萧索和凄凉,从而使作者变得忧
伤和愤怒。(板书:变萧索凄凉)
活动三:品一品,眷念故乡美。
你觉得文中哪曲句子或词语最能打动你,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请找出来深情地
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喜欢的理由。可以用我喜欢,因为这里用了
的句式回答。
学生品读课文,进行语言品味,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明确:(找出三句以上即可)
(1)我喜欢“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因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其中“炽痛”二字用得好,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我无时无刻不听见……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它召唤我回去J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
家乡的思念。
(3)“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泛滥”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
又引申为“思想、事到处扩散:这里指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制地四下泛滥奔流,
从而用“泛滥”一词来形容作者那激愤狂放的心情,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
(4)“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埋葬”一词用得好,日本没来之前,东北是美好
的,因此,作者是快乐的但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变得一片凄凉,作者被迫远离家乡,作者是
痛苦的,因此用埋葬好.
(5)“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这里对土地以“你”相称,用了呼告的手法,把对土地重新获得自由解放的迫切心情
表达的淋漓尽致。
(6)为了它,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一一或者我的坟
前。这句话写出了作者愿付出一切解放家乡的决心。
学生齐读第二段中部分句子。板书:战斗到底,解放站立。
小结:作者的感情多么强烈啊!是的,当抗日烽火然遍大中国大地时,光未然面对黄
河写下了《黄河颂》;当法国阿尔萨斯遭受普军侵占,都德面对失去国土的沉痛写下了《最
后一课》;九一八事变已过去整整十年了,流亡在外的东北人们依然无家可归,端木藤良面
对失去的关东原野,写下了《土地的誓言》。
活动四:抒一抒,故乡会更美。
请你模仿本文的写法,用一段优美的语言将你的故乡描绘出来,或者用你的彩笔把你
的故乡画出来,以此来表达你对家乡的赞美之情。(150字左右)。
注:(课前写作,课上展示,并作出评价。)
四、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土地的誓言》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作者炽痛的热爱,他怀着一颗滚烫的心,
决心为土地的解放战斗到底。作为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更要热爱生我们养我们的土地,
因为土地以宽厚似海的胸怀哺养着华夏儿女,土地以丰腴肥厚的身躯滋养着炎黄子孙!
我要为土地吟一首诗,那就是土地之诗;我要为土地谱一曲歌,那就是土地之歌。请同学们
一起欣赏祖海的《生我养我的土地》。
五、作业布置:
1.摘抄本文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并做些点评。
3.达标练习:练习反馈及拓展延伸巩固
六、板书设计:
土地的誓言
端木藤良
美丽萧索
土地{变
丰饶凄凉
誓言:战斗到底解放站立
梅花三弄
2024初一语文人教版教案(篇3)
K创意说明
依据小说的文体特点,由老师抛出学习的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粗到细,
变换“读”的方式,让学生自主交流,完成学习任务。
K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回顾小说的有关文体知识。
按下列次序设计追问:小说一小说的三要素一三要素中的中心一两类环境一情节阶段
一刻画人物的主要方式。
(屏幕显示)
二、读析解惑
1、理读课文,明确小说的.三要素,理清情节四阶段。
2、析读课文,重点分析体会文中刻画人物的几种方式,了解人物性格特征。
3、品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认为最值得玩味的词、句并进行品析。
4、诵读课文,选自己最欣赏、体味最深的文字来朗读,并交流自己是如何处理朗读细
节的。
5、挑读课文,让学生就自己发现的文章中有价值的、估计其他同学难于发现的亮点互
相有疑而问,挑起同学研读课文的兴趣。
6、写读课文,文章以“小弗朗士”的视觉塑造了韩麦尔的形象,请同学们试转换角色,
站在韩麦尔的视觉角度来写小弗朗士。譬如:”唉,这个小弗朗士,他总是迟到,可怜的孩
子,他一定不知道这是他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了……”
7、比读课文,比较读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完成下面填空题:
(引文见“资料整合平台”)
两文的主题是相同的,都是以为主题。不同点很多,两文的教师都离开了岗位,
课文的离开是的,选文则是的;两文中的人们都向侵略者做了抗争,课文以
上好最后一课为抗争,选文则是作为抗争;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选文表
达的感情是没有伤感,没有悲哀,没有迟疑,没有顾虑,有的只是地抗争;课文体
裁是______,文中的“我”(小弗朗士)是虚构的,而选文体裁是________,文中的“我”
则是______o
2024初一语文人教版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文言词汇积累;
2)品味诗歌的传奇美、形象美、语言美;
3)背诵诗歌。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深刻领会木兰保家卫国的热情,领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二
教学重点:
诗歌传奇美、形象美、语言美的探索。
教学理念:
以讲述、品味、朗读为主的板块教学模式。
教学步骤:
1、导语引入。
由穆桂英(有男子刚健的巾帼英雄)、西施(集娇美女儿于一身的美人)形象引入刚柔相
济的女子一一木兰。(板书课题)
2、初读诗歌,理解大意。
1)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2)点读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讲述传奇美。
1)默读课文。用4一一8字完成每节大意:
第一、二节:决定代父从军;
第三节:;
第四节:十年征战生活;
第五节:;
第八;
第七节:比喻作结,解答奥密。
(第三节:准备出征,奔赴战场,第五节:还朝辞官,第六节:还乡团聚)
2)主题探索。
讨论:下面对《木兰诗》主题的概括,你认同吗?
A赞颂劳动人民出生的妇女英雄;
B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C歌颂尚武精神。
3)繁简处理探索。
讨论:作者七节诗是否平均用笔,哪些详、哪些略?为什么?
(备忘: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不惜笔墨,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
板书:得当的详略处理(依据主题需要)
4)讲述传奇故事。要求:①理清文章脉络②体现主题③详略得当。
4、品味形象美。
1)根据提纲,找出诗歌原句或用自己的语言品味人物形象。
娇美女儿勤劳善良
淳厚质朴
热爱亲人
巾帼英雄坚毅勇敢
机敏活泼
报效祖国
2)小结板书:丰富的人物形象。
3)画木兰。
分组画女儿妆、巾帼妆的木兰。
5、朗读语言美。
1)品味下面诗句,说出句式特点,从诗中找出类似诗句。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复沓句)
②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排比句)
(备忘:①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②东市……,买长鞭。)
2)小结板书:独特的语言风格(民歌:反复咏叹、反复铺陈)
3)朗读品味。
6、迁移阅读。
孔雀东南飞(节选)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四常苦悲。君
既为府史,守节情不移。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忌。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妒嫉嫌迟。非为织
布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守节情不移()妾不堪驱使()便可白公姥()
2)你认为诗中主人公的性格是怎样的?
3)按原文回答:
①描写主人聪明能干的句子是:
②描写主人自尊的句子是:
板书设计:
木兰诗
一、传奇美1、得当的详略处理
二、形象美2、丰富的人物形象
三、语言美3、独特的语言风格
2024初一语文人教版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
教学重点:
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
教学难点:
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学生听豫剧《花木兰》选段,让学生自由谈一下对木兰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了解。然
后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文学知识介绍。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本诗是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九
二、初读感知
1.认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