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33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继今年春节推出的《唐宫夜宴》(左如图)"出圈"后河南卫视在端午节推出一场名为《端午奇妙游》的主题晚会;其中水下舞蹈节目《洛神水赋》(如图),把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舞姿,通过水下舞蹈的形式呈现出来,效果“炸场”。这些节目的“火出圈”
A.说明创新是文化传承的第一要素B.根源于中华文化的厚重与辉煌C.媒体传播是文化传承的根本途径D.体现了青年是文化传承的主体2、丝绸之路不仅向西方输出中原丰富的物产,更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贡献,它使纸制品、印刷术、茶叶和瓷器等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得以传播。这表明()A.外出旅游是文化传播的途径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人口迁移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D.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3、有学者将古代印第安文化分为三类(如下表)。这种分类法的依据是()。类型区域渔猎采集文化南美洲南部和北美洲西部和北部中级农业文化高级农业文化的邻近地区高级农业文化中美洲和安第斯高原地区
A.生产方式B.生活习惯C.经济结构D.地理位置4、《十二铜表法》的条文中,主要有三点:一是自由民在“私法”范围上平等;二是“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三是“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这说明《十二铜表法》A.实现了社会平等B.维护了私有财产C.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D.维护了罗马帝国境内平民的利益5、据统计,从1775年到1815年大约有25万人移居美国,1820~1860年则有约500万人移居美国,比1790年整个美国人口还要多。对美国而言,移民的涌入A.加速了工业化发展进程B.消除了国内的种族矛盾C.带来了巨大的人口压力D.促成了国内市场的形成6、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首次将中国西域至希腊、罗马的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研究试图将这条交通路线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佛教之路”等。这些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A.交通十分发达B.商业贸易繁荣C.各种文明相互交流D.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7、史实: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
推论:荷马史诗是欧洲第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10分)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据历史文献提供的数字估算;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屠杀的平民多达25万人。另外,波斯帝国战败投降后,亚历山大仍然纵兵烧杀掳掠,将富丽堂皇的波斯宫殿付之一炬。最后掳走的黄金数量惊人,需要5000头骆驼和2万头骡子驮运。亚历山大在进军途中,建立了许多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新城,今天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就是那时兴建的。这些城市在文化;教育、城市建筑等方面受到了希腊文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国家产生的影响。
(2)亚历山大帝国虽曾辉煌但却是昙花一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9、文化交流与传播材料一
材料二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古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材料举例说明。
(2)阅读材料二,归纳《中国孤儿》与《窃国贼》两个剧本的相似之处,并从两个剧本中任选其一,分析其背景和影响。10、教育19世纪读写能力的普及首先是欧洲文化史的一个进程。其源头可追溯至宗教改革时代或18世纪倾向于实用性教育的全民启蒙运动时期。精英们对读写能力普及的反应是矛盾的。一方面,开启理智的阅读和规范文化实践,对普通民众进行启蒙祛除迷信,这似乎是自上而下的文明化、现代化的实施和对民族融合的促进;另一方面,精英对大众文化解放仍存有疑虑。大众文化解放的同时,也和提高大众的社会和政治地位的要求相勾连。权力和文化拥有者的疑虑不无道理。——摘自[德]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
(1)概述“读写能力普及”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看待“精英们对读写能力普及的反应是矛盾的”;运用所学加以阐释说明。
要求: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在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全面、客观地论述历史问题。
(2)依据材料,评述20世纪初对“教育”的认识①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要紧任务。②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③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④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倡导全党全社会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
(3)请为上述四则不同时期的材料排序,并说明理由。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05年建立的南通博物苑在中国博物馆早期实践中是独特的。张謇既清醒地意识到保护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意义,又务实地践行着教育救国的理念。历史、美术、天然三部与动植物园的建制,使中国人拥有了自己的学理意义上的物物馆。隶属南通师范学院“为本经师范生备物理止的实验,为地方人民广农业上之知识”的宗旨以及独特的馆名,让南通博物苑具有了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色彩。——摘编自黄春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国蹲物馆发展史》表:1949材料二表:2015。—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以来《旅顺军事历史博物馆举行开幕典礼》(1955—05—20)、《内蒙古修建第一座博物馆》(1956—08—09)等《我国博物馆有五百多座》(1984—01—05)、《中国博物馆逾2400个》(2007—12—22)《延安革命博物馆正式开放》(1958—12—06)、《定陵博物馆今起开放》(1959—09—26)等《广西筹建洞穴博物馆》(1982—06—12)、《四川兴建恐龙博物馆》(1984—01—14)、《北京市兴建中国紫檀博物馆》(1997—11—23)《苏联鞑靼国立博物馆展览我斗争胜利事迹并陈列中国民间艺术制品》(1949—10—31)、《民主德国博物馆专家到京》(1954—05—03)等《首都纪念国际博物馆日》(1997—05—19)、《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大会在沪开幕》(2002—10—22)《坚持政治挂帅,积极发展文物、博物馆事业》(1960—03—27)、《毛主席的人民战争思想是世界革命人民的法宝——记外国朋友参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1966—08—05)等《北京市政府发出通知中小学生每学期参观一次博物馆》(1991—02—04)、《旅行社开发市场博物馆增加客源》(2002—08—12)——摘编自姬秀丽《建国以来博物馆公共形象的历史变迁探析一以<人民日报>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通博物苑成立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博物馆的变化。12、自明末清初开始,原产于广西西江流域的六堡茶(照茶)通过茶船古道外销,深刻影响了文化传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图2;茶船古道线路全图图1:唐朝陆羽著《茶经》的书影图2;茶船古道线路全图“六堡茶”进入东南亚概况。材料二“六堡茶”进入东南亚概况时期概况1842年后香港的茶叶中转枢纽地位提升,澳门因是中国苦力输出的主要起发港,也成为六堡茶输出的重要港口。19世纪中期主要集中在南洋种植园、矿区和建筑工地等华工密集区,被作为消暑解渴、化食去滞的保健凉茶。20世纪初期主要作为东南亚城镇社会底层的食客们饱餐后去腻消食的饮品。20世纪50年代中期华人家庭和消费场所的日常用茶。20世纪60年代中期向各阶层深化推进,成为茶楼酒楼的必备用茶,等级高的甚至成为高档用茶。
简要说明上述不同类型材料对研究六堡茶发展史的价值。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2题,共6分)13、阅读材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历史事件(部分)
。时期。
史实。
秦汉。
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自波斯湾而还。
中国的铸铜和制漆传到朝鲜。
隋唐。
唐朝高丽了盛行玄奘西行胡椒;波斯枣、无花果、开心果等传入中国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了自己的文字。
宋元。
设置节舶式管理海外贸易指南针;火药相继传到欧洲刺桐港(泉州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
明清。
郑和七下西洋;远至非洲;红海沿岸传教士利玛窦来华《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流传海外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明确说明需史论结合。)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国家治理能力,主要指政府为民众提供安定、繁荣的生活环境的能力。它受到国家历史、文化、殖民遗产与法律传统等多种因素影响。国家治理能力,主要指政府为民众提供安定、繁荣的生活环境的能力。它受到国家历史、文化、殖民遗产与法律传统等多种因素影响。(一)国家历史治理绩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官僚队伍的质量,无论是维持社会秩序,提供基本公共品,还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都需要高素质的官僚体系。国家历史是决定官僚能力的重要因素。长期生活在统一国家中,能够培育共同的语言和文化,增强社会凝聚力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丰富的社会资本会有效减少官民间的对立,使得政府人员深深地“嵌入”社会之中,从而提高官僚组织的效率。(二)文化文化是社会中观念、信仰和价值观的总和,它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模式,也决定着某个社会采用的治理模式。(三)殖民遗产与法律传统发展中国家大多曾是欧美国家的殖民地,殖民经历给这些国家留下了影响深远的文化和制度遗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摘编自曾庆捷《围绕治理能力的政治发展:国家间差异的历史起源》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24分)15、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16、阅读材料,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冲击下,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17、美国将选择孔子代表“世界传统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晚会节目“火出圈”,是因为晚会节目的编排根源于中华文化的厚重与辉煌。通过挖掘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让不同年龄段的群体从中找到共鸣,所以B正确;创新有利于文化传承,但“创新是文化传承的第一要素”说法绝对,所以A错误;媒体传播有利于文化传承,但C项说法绝对,所以C错误;人民群众是文化传承的主体,材料没有体现青年的主体作用,所以D错误。2、D【分析】【分析】
【详解】
依据材料“向西方输出中原丰富的物产,更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贡献”“使纸制品、印刷术、茶叶和瓷器等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得以传播”可知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D正确;ABC与题意不符。3、A【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根据材料信息“渔猎采集文化”“中级农业文化”“高级农业文化”可知,这种分类法是根据不同生产力水平而划分的,因此依据是生产方式,A项正确;生活习惯指的是生活中的一些方式和规律,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经济结构是指经济成分和构成,如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的构成,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只有渔猎采集文化涉及地理位置,中级农业文化和高级农业文化并未提到地理位置,排除D项。故选A项。4、C【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自由民在“私法”范围上平等”“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故本题答案选C项。《十二铜表法》本质上是为了维护贵族利益,并没有实现社会的平等,排除A项;材料旨在强调法律一定程度维护平民利益,不是强调维护私有财产,排除B项;《十二铜表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不是出现在罗马帝国时期,排除D项。
【点睛】
《十二铜表法》的诞生,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其制定,使审判、量刑有法可依,这是共和国内部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的成果,平民的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5、A【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这一时期大量人口移居美国,为美国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进而加速了美国工业化发展进程,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美国国内的种族矛盾一直存在;C选项错误,当时美国地广人稀,移民的涌入并未给美国带来巨大的人口压力;D选项错误,国内市场的形成是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移民的涌入有利于扩大国内市场,并非是促进国内市场形成。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6、C【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丝绸之路”,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研究试图将这条交通路线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佛教之路”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各种文明相互交流,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交通十分发达,故A项错误。商业贸易繁荣,过于片面,没有包含“佛教之路”,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丝绸之路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7、B【分析】【详解】
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关于荷马史诗内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马史诗的地位,因此史实和推论逻辑不符,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10分)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据历史文献提供的数字估算;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屠杀的平民多达25万人。另外,波斯帝国战败投降后,亚历山大仍然纵兵烧杀掳掠,将富丽堂皇的波斯宫殿付之一炬。最后掳走的黄金数量惊人,需要5000头骆驼和2万头骡子驮运”,可得出,亚历山大东征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灾难;根据材料“亚历山大在进军途中,建立了许多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新城,今天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就是那时兴建的。这些城市在文化;教育、城市建筑等方面受到了希腊文化的影响”,可得出,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武力征服不能持久,和平交往才是主流等方面认识亚历山大帝国虽曾辉煌但却是昙花一现。【解析】(1)一方面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灾难;另一方面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2)靠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帝国不会长久;和平交往是历史的主流。9、略
【分析】【分析】
(1)
特点:材料内容涉及数学;天文、哲学、科技等诸多领域可知;领域广泛、内容丰富;从材料8世纪印度数字传入阿拉伯,12世纪传入欧洲,经历数百年可知,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从材料中印度文字,中国造纸术、印刷术等均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来看,阿拉伯人的中介地位;如10世纪阿拉伯人总结希腊、印度等地的医学知识,编纂《医学集成》在西方医学研究中使用等,可知体现的过程多元互动。
(2)
相似之处:从材料内容来看;都吸收外国文艺成果,又结合本国国情,都进行剧本改编的艺术创作,均抨击当时本国的专制统治,都在当时社会民众中引起了一定反响。如选择《中国孤儿》的分析,背景可从西欧处于封建专制王权和教会思想束缚下;科学革命使人们逐渐形成理性思维及思想解放运动的进行等角度进行分析;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借鉴与吸收中国文化,推动了民主自由平等观念的传播,推动了法国戏剧发展。选择《窃国贼》的分析,背景:可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统治,试图恢复帝制、新文化运动推动人们思想解放、西方文化不断传入中国等角度进行分析;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抨击袁世凯政权的反动统治,传播了民主观念,推动了中国戏剧发展。
【点睛】【解析】(1)特点:领域广泛;内容丰富。内容涉及数学、天文、哲学、科技等诸多领域;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8世纪印度数字传入阿拉伯;12世纪传入欧洲,经历数百年;阿拉伯人的中介地位。如印度文字,中国造纸术、印刷术等均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过程多元互动。东西方多地区及国家如印度、希腊、中国、阿拉伯之间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如10世纪阿拉伯人总结希腊、印度等地的医学知识,编纂《医学集成》在西方医学研究中使用等。(答出任意两个特点,并用相应的材料说明)
(2)相似之处:都吸收外国文艺成果;又结合本国国情,都进行剧本改编的艺术创作,均抨击当时本国的专制统治,都在当时社会民众中引起了一定反响。(答出任意两点)
选择《中国孤儿》的分析:背景:西欧处于封建专制王权和教会思想束缚下;科学革命使人们逐渐形成理性思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及启蒙运动推动人们思想解放;影响:有利于借鉴与吸收中国文化,推动了民主自由平等观念的传播,推动了法国戏剧发展。
选择《窃国贼》的分析:背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统治,试图恢复帝制;新文化运动推动人们思想解放;西方文化不断传入中国。影响:抨击袁世凯政权的反动统治,传播了民主观念,推动了中国戏剧发展。10、略
【分析】【详解】
(1)背景:可从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考虑:根据材料中的“其源头可追溯至宗教改革时代或18世纪倾向于实用性教育的全民启蒙运动时期。”可得出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兴起到启蒙运动;反抗着封建统治和教会禁锢,解放人们思想,促进社会进步;根据材料中的“开启理智的阅读和规范文化实践,对普通民众进行启蒙祛除迷信,这似乎是自上而下的文明化、现代化的实施和对民族融合的促进”可得出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着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推动了欧洲民族、民主意识高涨;根据材料中的“大众文化解放的同时,也和提高大众的社会和政治地位的要求相勾连”结合有关工业革命的知识,可得出从工场手工业到工业革命的发展演进,促进初等教育推广,民众文化素质提升。
“观点”: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在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全面、客观地论述历史问题。
(2)认识:根据材料中的“研究教育之原理规则;而供其实用之一科学”可得出教育即科学;根据材料中的“因其地位,而可分为家族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可得出教育类型多样性;根据材料中的“盖父兄之使其子弟受一定教育,不但属于道德上之义务,实亦为法律上之义务也”可得出以法律保障受教育的权利;根据材料中的“当时无论新旧中人,莫不以教育为救国之要图”可得出突出对独立人格的塑造和救亡图存的社会目标。
评价:根据材料中的“当时无论新旧中人,莫不以教育为救国之要图”可得出关注民族危机;根据材料中的“拉丁语为Educere,即造作之意;英;法、德语;皆导原于此,而其意亦同。研究教育之原理规则,而供其实用之一科学,谓之教育学”可得出关注西学传播;根据材料中的“教育一语,在吾国古训,教者,效地;育者,养世。”可得出对传统教育观念的继承。
(3)排序:②①④③
理由:抓住关键信息,找出暗含的时间线索和逻辑顺序,①“新民主主义”可推断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方针;②“苏维埃文化教育”可推断出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提出的教育方针;③“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结合所学知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提出来的;④“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解析】(1)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兴起到启蒙运动;反抗着封建统治和教会禁锢,解放人们思想,促进社会进步;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着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推动了欧洲民族、民主意识高涨;从工场手工业到工业革命的发展演进,促进初等教育推广,民众文化素质提升。
“观点”: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在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全面、客观地论述历史问题。
(2)教育即科学;教育类型多样性;以法律保障受教育的权利;突出对独立人格的塑造和救亡图存的社会目标。
评价:关注民族危机;西学传播以及对传统教育观念的继承。
(3)排序:②①④③
理由:抓住关键信息①“新民主主义”②“苏维埃文化教育”③“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④“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1、略
【分析】【详解】
(1)背景:根据材料一“1905年建立的南通博物苑在中国博物馆早期实践中是独特的。张謇既清醒地意识到保护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意义;又务实地践行着教育救国的理念。”中的时间信息,可从社会环境;人们对博物馆的认识、经济的发展等角度展开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西方博物馆学的传入;民族危机加深,救国运动发展;人们对博物馆认识不断深化;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特点:根据材料一“让南通博物苑具有了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色彩。”可推出兼具民族性和时代性;根据材料一“张謇既清醒地意识到保护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意义,又务实地践行着教育救国的理念。”可推出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兼顾教育和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功能。
(2)变化:根据材料二“《我国博物馆有五百多座》(1984—01—05)、《中国博物馆逾2400个》(2007—12—22)”可推出数量不断增加;根据材料二“《广西筹建洞穴博物馆》(1982—06—12)、《四川兴建恐龙博物馆》(1984—01—14)、《北京市兴建中国紫檀博物馆》(1997—11—23)”可推出类型丰富,专题类博物馆增加;根据材料二“《首都纪念国际博物馆日》(1997—05—19)、《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大会在沪开幕》(2002—10—22)”可推出博物馆交流的范围扩大到世界各国;根据材料二“《北京市政府发出通知中小学生每学期参观一次博物馆》(1991—02—04)、《旅行社开发市场博物馆增加客源》(2002—08—12)”可推出博物馆由强调政治使命到多功能综合。【解析】(1)背景:西方博物馆学的传入;民族危机加深;救国运动发展;人们对博物馆认识不断深化;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特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兼具民族性和时代性;兼顾教育和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功能。
(2)变化:数量不断增加;类型丰富,专题类博物馆增加;博物馆交流的范围扩大到世界各国;博物馆由强调政治使命到多功能综合。12、略
【分析】【详解】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的内容可从史料类型角度概括,可得出《茶经》属于文献史料,可用来研究六堡茶的起源;从地图中的路线可得出茶船古道路线图是地图类史料,可用于研究古代六堡茶的欧亚非海上商贸路线及文化交流;结合材料的内容可得出材料二的表格属于文献史料,可以用来研究近代六堡茶外传的路线、传播的地区、消费群体等情况。【解析】《茶经》属于文献史料,可用来研究六堡茶的起源(以及饮用方法);茶船古道路线图是地图类史料,可用于研究古代六堡茶的欧亚非海上商贸路线及文化交流;材料二的表格属于文献史料,可以用来研究近代六堡茶外传的路线、传播的地区、消费群体等情况(或者东南亚商贸情况、生活风俗文化)。四、论述题(共2题,共6分)13、略
【分析】【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表格,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予说明原因即可。“看法”,由表格信息可知,中国古代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对外交往促进了中外文明之间的交融,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促进中外文明的交融。“说明”,依据所学知识从汉武帝以来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在促进丝绸、瓷器、茶叶、四大发明等传到国外的同时,国外的胡椒、波斯枣、高丽乐等也传入中国,从而丰富了中外人民的生活、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等角度分析。【解析】示例:看法: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促进中外文明的交融。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中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交流。汉武帝时开辟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传统贸易的重要通道。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使者、商人络绎不绝。丝绸、瓷器、茶叶、四大发明等传到国外,胡椒、波斯枣、高丽乐等传入中国,中外贸易互通有无,贸易品种多样,丰富了中外人民的生活,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14、略
【分析】【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它受到国家历史、文化、殖民遗产与法律传统等多种因素影响”可拟定论点为国家治理深受国家文化传统的影响。关于阐释可从中国儒家思想对封建政府的影响、古希腊文化对当时民主政治的影响、启蒙运动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解析】示例:国家治理深受国家文化传统的影响。
中国文明以儒家精神为主体;兼收并蓄佛家;道家等思想源流,形成了绵延几千年而不中断的文化传统。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而且对形成中国特色的治理体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儒家思想追求民本主义的价值取向,如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荀子认为君舟民水。儒家民本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大多数封建政府都实行了劝课农桑、关注土地兼并问题等民本政策。当今中国执政更加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关注民生。儒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零售信息管理办法
- 机动车污染管理办法
- 新《处方管理办法》
- 气象应急车管理办法
- 村里防疫员管理办法
- 医院内票据管理办法
- 散包装食品管理办法
- 小型提灌站管理办法
- 新材料使用管理办法
- 技术标造价管理办法
- 危化品经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 2025至2030再加工一次性设备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护理专业组长竞聘
- 学堂在线 管理沟通的艺术 期末考试答案
- 2025红色中国风《长安的荔枝》读书分享模板
-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常规
- 2025年江苏高考真题化学试题+解析(参考版)
-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与诊治2025
- 环保企业五年发展计划
- 2025榆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47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ktv合作股权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