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培优分级练(人教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9/35/wKhkGWeQO2SAdq3xAAI5d9C1qjE180.jpg)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培优分级练(人教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9/35/wKhkGWeQO2SAdq3xAAI5d9C1qjE1802.jpg)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培优分级练(人教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9/35/wKhkGWeQO2SAdq3xAAI5d9C1qjE1803.jpg)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培优分级练(人教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9/35/wKhkGWeQO2SAdq3xAAI5d9C1qjE1804.jpg)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培优分级练(人教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9/35/wKhkGWeQO2SAdq3xAAI5d9C1qjE18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八步骤)(1)提出问题,(2)猜想和假设;(3)制定计划(实验方案);(4)进行实验;(5)收集证据(包括观察记录到的现象,测量到的数据和其它材料);(6)解释与结论;(7)反思与评价;(8)表达与交流。二、对蜡烛燃烧的探究1.点燃前:切下的石蜡放在水中,浮在水面,说明石蜡质软(硬度小),______溶于水,密度比水_______。2.点燃时:(1)燃烧现象及火焰:点燃蜡烛后,蜡烛先受热熔化成液态,而后汽化成石蜡蒸气燃烧,火焰分3层,包括外焰、内焰和焰心。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1s后取出,两端接触外焰处先变黑(炭化);说明_______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2)燃烧产物的检验:用干而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蜡烛燃烧产生______。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或烧杯罩住火焰后迅速倒转,倒入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蜡烛燃烧产生___________。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3.熄灭后:熄灭蜡烛时产生_________,点燃白烟,白烟燃烧,蜡烛_________;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是石蜡小颗粒(冷却凝固的石蜡蒸气)。4.化学学习的特点①关注物质的_______②关注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③关注物质____________以及对结果的____________三、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1.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控制变量2.实验准备:(1)收集空气:取两个空集气瓶,用玻璃片盖好,其中为空气。(2)收集呼出的气体:用___________________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①用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好②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③将导管插入集气瓶口,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口有气泡逸出④在水下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3.实验内容:(1)氧气含量比较 分别伸入燃着的小木条,空气中的木条___________,呼出气体中的木条________。呼出气体中的氧气比空气中氧气更_______。(2)二氧化碳含量比较分别滴入_________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空气中石灰水____________,呼出气体中_________________。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________。(3)水蒸气含量比较对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哈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干燥玻璃片比较。空气中的玻璃片_____________,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_________。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比空气中氧气________。结论:呼出气体比吸入的空气中氧气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多。5.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八步骤)(1)提出问题,(2)猜想和假设;(3)制定计划(实验方案);(4)进行实验;(5)收集证据(包括观察记录到的现象,测量到的数据和其它材料);(6)解释与结论;(7)反思与评价;(8)表达与交流。二、1.难;小2.(1)外焰(2)出现水雾;变浑浊;水和二氧化碳3.白烟;重新燃烧4.性质;变化(外观、能量);变化的过程;解释和讨论三、2.排水集气法3.(1)继续燃烧;熄灭;少(2)相同滴数;无明显变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更多(3)无明显变化;小水珠;多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1.化学课上,同学们看老师做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观察到反应非常剧烈,产生大量气泡。于是就提出“铜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 B.设计实验 C.进行观察 D.得出结论【答案】A【详解】“铜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故选:A。2.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方式。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进行实验前,应认真分析实验任务,设计好实验方案B.个人结论与权威结论不同时,应相信权威,不要提出自己意见C.个人实验结论与课本上不同时,不用重新做实验,相信课本结论就行了D.个人观点与别人不同时,听从别人的意见就行了【答案】A【详解】A、进行实验前,应认真分析实验任务,设计好实验方案,该选项观点正确;B、个人结论与权威结论不同时,不要盲目相信权威,该选项观点不正确;C、个人实验结论与课本上不同时,应重复实验,查明原因,该选项观点不正确;D、个人观点与别人不同时,可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该选项观点不正确。故选A。3.已知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下列有关蜡烛及蜡烛燃烧的描述正确的是A.点燃蜡烛时只发生化学变化B.将木条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比较火焰各层温度C.用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可检验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D.蜡烛熄灭后冒出的白烟是石蜡蒸气【答案】B【详解】A、点燃蜡烛时,蜡烛燃烧时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蜡烛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即点燃蜡烛时,既发生了化学变化,又发生了物理变化,选项错误;B、将木条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观察木条避免颜色的变化,可比较火焰各层温度,选项正确;C、用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可检验蜡烛燃烧生成了水,但不能检验蜡烛燃烧说出来二氧化碳,选项错误;D、蜡烛熄灭后冒出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后形成的固体颗粒,选项错误,故选B。4.在“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同学们所记录的实验现象错误的是A.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B.火焰上个罩涂有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蜡烛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用火柴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答案】C【详解】A.、石蜡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切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石蜡浮在水面上,故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B、蜡烛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火焰上个罩涂有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B正确,不符合题意;C、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C错误,符合题意;D、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蜡烛跟着被点燃,蜡烛重新燃烧,故选项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5.关于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判断呼出气体中含氮气的依据:空气中有氮气而氮气不被人体吸收B.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少的证据: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C.将少量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不变浑浊,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D.对着干燥玻璃片哈气形成水雾,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多【答案】A【详解】A、空气中有氮气,而氮气不被人体吸收,故呼出气体中含氮气,正确;B、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少的证据,燃着的木条燃烧熄灭,错误。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少,将少量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不变浑浊,不能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错误;D、对着干燥玻璃片哈气形成水雾,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多,不是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多,错误。故选A。6.小组同学欲探究“操场与教室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差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集气瓶装满水,到操场倒掉后盖上玻璃片,收集操场空气样本B.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将混合气体中的某一种气体反应完全并粗略测定其含量C.实验需要控制的变量只有气体样品的体积D.教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更高一些,因此课间应加强通风【答案】C【详解】A、采集一瓶气体样品可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在指定环境中倒掉,重新盖上玻璃片即可收集一瓶气体样本,说法正确;B、探究“操场与教室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差异”,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将混合气体中的某一种气体反应完全并粗略测定其含量,说法正确;C、本实验需要控制变量,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控制的变量不只有气体样品的体积,还有加入试剂的体积等,说法错误;D、人员密集的教室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通常比操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因此课间应加强通风,说法正确。故选C。7.将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较,含量明显降低的是A.稀有气体 B.水蒸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答案】C【详解】人体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较,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稀有气体不参与反应,含量不变,故选C。8.蜡烛是一种日常照明工具,用途广泛。有关如图蜡烛燃烧实验探究说法错误的是A.蜡烛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B.b处有火焰,说明是石蜡蒸气在燃烧C.该实验导气管不宜过长 D.蜡烛燃烧产生的白烟具有可燃性【答案】D【详解】A、蜡烛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其中外焰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故选项说法正确;B、b处有火焰,说明蜡烛燃烧是石蜡蒸气在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C、导管过长会导致石蜡蒸气在管中冷凝成固体聚集在导管内壁,无法在管口点燃,故选项说法正确;D、蜡烛燃烧过程中不会产生白烟,熄灭才会有白烟,故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9.蜡烛是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常用品,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如图所示,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填字母)处的火柴梗最先炭化。蜡烛熄灭后生成的白烟主要成分是。【答案】a石蜡小颗粒【详解】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所以a处的温度最高,火柴梗最先碳化;蜡烛熄灭后,白烟是石蜡小颗粒、10.完成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现象及结论:(1)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圆柱状固体,密度比水(填“大”或“小”),(填“能”或“不”)溶于水。(2)①蜡烛燃烧产生黄色的火焰,放热,蜡烛逐渐变短,石蜡受热熔化,冷却后又凝固。②如图乙操作,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由此可知外焰温度最。③如图丙所示,烧杯内壁会有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若将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会,说明蜡烛燃烧还生成了。(3)蜡烛刚熄灭时会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可以点燃,说明其具有性,据你猜想白烟应该是。【答案】(1)小不(2)高水雾水变浑浊二氧化碳(3)可燃石蜡的固体小颗粒【详解】(1)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圆柱状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2)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外焰的温度最高;③在上方照一个干燥的小烧杯,烧杯内壁会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还生成了二氧化碳。(3)用火柴可以点燃,说明其具有可燃性,白烟应该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11.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的探究。(1)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说明呼出气体溶于水;(2)比较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分别取一瓶空气和呼出气体,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观察到现象为,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含量高;(3)比较呼出气体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将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观察到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空气中木条正常燃烧的现象,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含量低。【答案】(1)难或不易(2)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澄清石灰水无现象(3)燃着的木条【分析】(1)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必须满足的条件是该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所以呼出气体应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2)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低,分别取一瓶空气和呼出气体,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观察到现象为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观察到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空气中木条正常燃烧的现象,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含量低。12.根据如图所示“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用干冷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实验目的是;(2)图2中,蜡烛刚熄灭时会产生白烟,用火柴去点燃会看到;(3)图3中,除了要控制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相同;(4)图4中,燃着的小木条伸入呼出气体瓶中现象是,燃着木条伸入空气瓶中现象是小木条继续燃烧,过一会儿才逐渐熄灭。对比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是: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填“大于”或“小于”)空气。【答案】(1)验证蜡烛燃烧有水生成(2)蜡烛重新被点燃(3)滴加澄清石灰水的滴数(4)燃着的小木条熄灭小于【解析】(1)图1实验中,用干冷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会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该实验目的是验证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故填:验证蜡烛燃烧有水生成;(2)图2实验中,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的过程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其具有可燃性,所以蜡烛刚熄灭时会产生白烟,用火柴去点燃会看到蜡烛重新被点燃,故填:蜡烛重新被点燃;(3)图3实验中,除了要控制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滴加澄清石灰水的滴数相同,故填:滴加澄清石灰水的滴数;(4)燃着的小木条伸入呼出气体瓶中,观察到燃着的小木条熄灭;燃着木条伸入空气瓶中现象是小木条继续燃烧,过一会儿才逐渐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较低,对比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是: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小于空气,故填:燃着的小木条熄灭;小于。培优第二阶——拓展培优练1.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完成的几个问题:①呼出的气体是什么?②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③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④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⑤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一获得结论一反思与评价”进行排序,其中正确的是猜想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①③②④⑤ D.①②④③⑤【答案】B【详解】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一获得结论一反思与评价”进行排序①呼出的气体是什么?③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④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②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⑤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排列顺序为:①③④②⑤故选B。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浑浊,足量石灰水中白色浑浊越多,则气体中二氧化碳就越多B.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C.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D.只要有氧气,就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答案】D【详解】A、当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石灰水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使沉淀不断增加,足量石灰水中白色浑浊越多,则气体中二氧化碳就越多,故A正确;B、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浓度越大,故B正确;C、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C正确;D、实验证明如果氧气的浓度较低,带火星的木条很难复燃,故D错误;故选D。3.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下表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选项问题对问题的回答A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B火焰为什么向上?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C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D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A.A B.B C.C D.D【答案】D【详解】A选项的回答属于结论性回答;B选项的回答属于解释性的回答;C选项为解释性的回答;D选项的回答属于验证性的回答,故答案选择D。4.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A.图①比较蜡烛与水的密度 B.图②比较火焰各层温度C.图③验证蜡烛焰心气体是氧气 D.图④验证产物有水【答案】C【详解】A、蜡烛浮在水面,说明蜡烛密度比水小,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B、取出火柴梗,处在外焰部分的炭化最明显,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处在焰心部分炭化最不明显,说明焰心温度降低,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C、将玻璃管置于焰心,可以从蜡烛火焰中引起一缕“白烟”,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上口处,“白烟”被点燃,说明蜡烛焰心气体是石蜡蒸汽,不是氧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反应生成水,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5.下列关于“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A.观察到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B.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是化学变化C.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D.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A.A B.B C.C D.D【答案】C【详解】A、在燃烧蜡烛的火焰上方放一个干冷烧杯,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只能判断生成了水,故A不符合题意;B、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可以被点燃,说明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是石蜡蒸汽遇冷形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分别向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可以根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情况来判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故C符合题意;D、因为氧气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所以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只能检验是否含有氧气,不能检验出是否含有二氧化碳,也不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6.下列对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描述中错误的是A.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呼出气体 B.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C.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氧气的含量 D.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少【答案】C【详解】A、呼出气体不易溶于水,用呼出气体收集呼出气体,该选项描述正确;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为氮气,氮气不被人体吸收,则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该选项描述正确;C、氧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比浑浊,则不能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氧气的含量,该选项描述不正确;D、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少,该选项描述正确。故选C。7.某实验兴趣小组为研究人类的呼吸作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证明空气中有二氧化碳B.可以证明呼出气体中有二氧化碳C.呼气时要关闭A,打开BD.可以证明呼出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大【答案】A【详解】A、吸气时,打开A,关闭B,吸入空气,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证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符合题意;B、呼气时,打开B,关闭A,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C、呼出时,打开B,关闭A,可使气体与澄清石灰水充分接触,现象明显,不符合题意;D、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不符合题意。故选A。8.如图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食品保鲜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吹入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X表示二氧化碳,曲线Y表示的是氧气B.通过实验探究,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降低C.200s时没有被测定的气体所占的总体积分数为76.66%D.Y的体积分数在60s之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水蒸气冷凝【答案】A【详解】A、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因此氧气的含量减小,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所以曲线X表示氧气,曲线Y表示的是二氧化碳,选项错误;B、如图所示,曲线X表示氧气曲线逐渐下降,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降低,选项正确;C、由图示可知:200s时未采集数据的所有气体,总体积分数为1−17.17%−3.67%−2.50%=76.66%,选项正确;D、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水,气体减少体积变小,Y的体积分数在60s之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水蒸气冷凝,选项正确;故选:A。9.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微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用数字化实验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如图1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B.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变化对应的曲线分别是a和cC.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继续燃烧D.此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后的部分产物【答案】B【详解】A、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如图1所示,用注射器在蜡烛外焰部位抽气并振荡,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故A正确;B、由于蜡烛燃烧消耗了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升高,所以c应为氧气含量变化对应的曲线,故B错误;C、从图像c可看出,氧气的浓度到达一定的值后,就不会再发生改变了,说明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继续燃烧,故C正确;D、蜡烛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和一氧化碳,此微型实验只探究了蜡烛燃烧后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部分产物,故D正确。故选B。10.化学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开展以下探究:【探究一】蜡烛燃烧火焰不同位置的温度是否相同及燃烧产物。(1)按图进行实验,观察到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由此说明。(2)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的实验步骤和现象是。(3)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和现象是,用化学式表示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探究二】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却没有火焰。【查阅资料】物质熔点/℃沸点/℃燃烧时温度/℃石蜡50~70300~550约600铁15352750约1800钠97.8883约1400(4)如图所示,将导管一端伸入蜡烛火焰的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5)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据上表中石蜡、铁的数据对比分析,你认为物质燃烧时,能产生火焰的条件是。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答案】(1)蜡烛火焰外焰的温度高于内焰及焰心处温度(2)将一个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小烧杯内壁有水雾(3)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小烧杯内壁变浑浊(4)气态(5)沸点沸点低于燃烧时温度有【解析】(1)蜡烛火焰外焰温度高于内焰及焰心处的温度,所以可观察到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2)将一个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小烧杯内壁有水雾,由此,可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3)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小烧杯内壁变浑浊即可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化学式表达式为:。(4)将导管一端伸入蜡烛火焰的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只能导出气态物质,由此,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5)火焰是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物质达到沸点汽化成气体,根据表格分析得出:只有物质沸点低于燃烧时温度,物质燃烧时,才能产生火焰。铁的沸点高于燃烧温度,所以没有火焰。钠的沸点低于燃烧温度,燃烧时有火焰产生。【点睛】只有物质沸点低于燃烧时温度,物质燃烧时,才能产生火焰。11.某兴趣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进行探究。(1)小明进行了实验并得出结论如下表,请补充完整。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①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②向其中一瓶气体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______(写现象)其符号表达式为______③向另一瓶气体中插入燃着的木条燃着的木条熄火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导致木条熄灭填写上述表格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其符号表达式为。(2)小红认为实验③的结论不正确,并查阅到相关资料。(资料卡片)Ⅰ、经测定,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气体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其他气体吸入的空气(%)78210.030.070.9呼出的气体(%)781641.10.9Ⅱ、用氧气、二氧化碳传感器在烧杯顶部测量杯内两支蜡烛从点燃到全部熄灭后,杯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如图。Ⅲ、将燃着的木条插入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能正常燃烧。请结合以上资料,简述小红认为实验③的解释与结论不正确,导致木条熄灭的原因不是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用题中数据分析其原因;而是人呼出气体中(填写物质化学式)的含量低,用题中数据分析其原因。【答案】(1)浑浊(2)由资料Ⅲ可知,二氧化碳含量为80%时木条仍能燃烧,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仅为4%,因此,不是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导致木条熄灭O2由资料Ⅱ可知,当氧气含量低于15.65%(约16%)时蜡烛熄灭,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为16%,因此木条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含量不足【解析】(1)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二氧化碳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其符号表达式为。故填:浑浊,。(2)由资料Ⅲ可知,二氧化碳含量为80%时木条仍能燃烧,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只有4%,因此,导致木条熄灭的原因不是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由资料Ⅱ可知,当氧气含量低于15.65%(约16%)时蜡烛熄灭,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为16%,因此木条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含量不足,不是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是本题的关键。12.化学小组用排水法收集了呼出气体,通过【实验1】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实验1】序号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①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向呼出气体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_______②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空气中的木条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③_______取两块干燥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无色液滴另一块无明显变化(1)实验①的现象为。(2)实验③的目的是。(3)小明指出实验①不能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为。小芳对②中燃着木条熄灭的原因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2】进行验证。【猜想与假设】猜想1: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CO2的含量高。猜想2: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O2的含量低。【实验2】序号①
②③④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熄灭(4)由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猜想1(填“成立”或“不成立”)。(5)【实验2】中,能证明猜想2成立的实验序号是。【实验反思】(6)根据以上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A.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O2和CO2的含量不同B.将燃着木条伸入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没有O2C.【实验1】的②中,燃着木条熄灭的原因还可能与水蒸气含量增多有关D.若把燃着木条伸入体积比为1:1的O2和CO2混合气体中,会观察到无明显变化【答案】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向等量的空气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不成立①与③或①与④AC【详解】(1)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所以向呼出气体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由实验操作与实验现象可知,实验③是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3)实验①缺少对比实验,不能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还需补充一个对比实验,其操作为向等量的空气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会观察到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少;(4)由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不会导致燃着的木条熄灭,由此得出猜想1不成立。故填:不成立;(5)【实验2】中,①与③、①与④对比均能证明木条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O2的含量低,即猜想2成立;故填:①与③或①与④;(6)A.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O2和CO2的含量不同,正确;B.将燃着木条伸入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而不是没有氧气,错误;C.【实验1】的②中,燃着木条熄灭的原因还可能与水蒸气含量增多有关,正确;D.若把燃着木条伸入体积比为1:1的O2和CO2混合气体中,会观察到木条燃烧得更旺盛,错误;故选:AC。培优第三阶——中考沙场点兵1.(2022·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A.只有化学变化 B.只有物理变化C.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D.没有变化【答案】C【详解】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蜡烛受热熔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所以蜡烛燃烧既含有物理变化,也含有化学变化。故选C。【点睛】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2023·四川·中考真题)下列属于人体呼吸作用的交换物质,且在呼出气体中,比吸入气体含量多的是A.N2 B.O2 C.CO D.CO2【答案】D【详解】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不同,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稀有气体没有参加反应,量几乎不变;故属于人体呼吸作用的交换物质,且在呼出气体中,比吸入气体含量多的是CO2。故选:D。3.(2023·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蜡烛燃烧及产物检验实验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石蜡受热熔化 B.石灰水变浑浊 C.火焰上冒黑烟 D.棉质芯线烧焦【答案】A【详解】A、石蜡受热熔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火焰上冒黑烟,是因为碳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棉质芯线烧焦,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4.(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 B.蜡烛燃烧C.瓷碗破碎 D.河水结冰【答案】B【详解】A、汽油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瓷碗破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河水结冰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5.(2021·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答案】B【详解】A、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含量降低,故曲线①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故错误;B、反应后有一氧化碳生成,故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反应,故正确;C、蜡烛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故错误;D、当氧气的浓度降低到一定的程度时蜡烛就熄灭,故错误。故选B。6.(2022·辽宁大连·统考中考真题)某同学用相同的两个玻璃罩探究蜡烛(主要含碳、氢元素)在其中的燃烧情况。实验Ⅰ:如图甲,将三个盛有等量澄清石灰水的敞口容器编号,并等距离定在铁丝上,在铁丝两侧点燃高、低两支蜡烛,立即用玻璃罩扣上,使铁丝处于正中位置。三个容器内石灰水变浑浊所需的时间如表格所示。容器编号123时间/秒3.25.011.1实验Ⅱ:如图乙,将三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分别置于玻璃罩内的不同位置。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的示数明显增大,A、C示数增大不明显。(1)根据表中数据,推测实验Ⅰ中,先熄灭的是(填“高”或“低”)蜡烛。(2)通过上述实验,解释1号容器内澄清石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新能源储能项目落户保障合同
- 厨具设备购销合同(31篇)
- 教学工作总结英语2024(32篇)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2025年业务提升合作谅解协议
- 2025年供应链管理公司合作项目协议书
- 2025年产品创新与生产协作协议
- 2025年农村医疗人员定向就业协议
- 2025年大数据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远程医疗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板
- RB/T 040-2020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管理指南
- GB/T 889.1-2000I型非金属嵌件六角锁紧螺母
- 构建物联网系统原型-教学设计
- (完整word版)家谱WORD样本
- 无主之地2全装备代码
- 小升初广东省深圳市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真题测试模拟卷(解答题)有解析
- DB32∕T 2882-2016 城市轨道交通桥隧结构养护技术规程
- 血液透析应急流程图+
- 京东考试答案参考
- 建筑施工图-剖面图
- 我国动车组各型车辅助供电分析与比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