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十一章 社会保障_第1页
财政学:第十一章 社会保障_第2页
财政学:第十一章 社会保障_第3页
财政学:第十一章 社会保障_第4页
财政学:第十一章 社会保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章

Chapter11社会保障SOCIALSECURITY本章所称“社会保障”,是狭义社会保障,主要指养老保险endowmentinsurance或pensioninsurance本章目录:一为什么要有社会保障?二、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三、社会保障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四、社会保障的长期压力五、社会保障改革六、结论社会保障是美国最大的单项国内支出《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附:若干国家社会保险税和

社会保险支出占中央财政收支的比重美国英国日本巴西韩国马来西亚社会保险税占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社会保险支出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31.928.817.231.126.536.826.530.49.310.81.27.2由此可见社会保障支出在各国财政支出中的重要地位!附:中国情况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统计,2013年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总收入将近22500亿元,总支出将近2万亿元,约占GDP比重3.96%,略低于美国和国际平均水平但我国特殊性在于没有采取工薪税,而是采取社保费形式,尚未正式纳入预算目前,我国拟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将其纳入预算《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补充:世界范围内社会保障类型(1)福利型社会保障模式保障原则:全民性、普遍性、高福利资金来源:国家的税收。国家:瑞典、丹麦、挪威、英法、比利时主要特点:覆盖范围广,保障水平高,全民享有,体现公平;保障内容广泛;以国家税收筹集资金,预算拨款;国家设立统一机构进行管理。优点:国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经济和社会稳定,有利于国家进行收入分配,使居民收入均等化。缺点:税负过重,市场效率低《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2)社会保险型模式核心:社会保险资金来源:雇员、雇主和国家三方负担,主要以雇员和雇主承担为主,社会保障的给付与雇员的收入和社会保险缴费相联系。国家:美国、日本、德国、奥地利等国家主要特点:雇员、雇主和政府共同担负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三者互助共济;强调了受保人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要享有受社会保障的权利,就必须尽缴纳社会保险或进行劳动的义务;更好的处理了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与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相比,提供的保障水平较低,强调的是保障而非高福利。《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3)强制储蓄型模式核心:强制储蓄资金来源:雇主、雇员国家:新加坡、智利以及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主要特点:雇主和雇员的缴费全部计入雇员的个人账户;个人账户资金进行市场化运作,确保保值增值;雇员在退休后所享有的社会保障水平,取决于其个人账户的积累额,积累额越高,所享受的待遇越高。优点:国家财政负担轻,主要是个人或家庭的自助,使劳动者树立自我保障意识,有利于激励劳动者积极工作。缺点:缺乏社会公平性和互济性,缺乏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调剂,也未发挥收入调节作用。《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4)国家型保障模式核心:国家统包资金来源:国家和企业负担,职工个人不必缴纳社会保障费用。国家:苏联、东欧的波兰、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等国,以及亚洲的中国、朝鲜,美洲的古巴等计划经济国家都曾经或现在仍在采取这种模式。特点:保障费用由国家包办,不需要个人缴纳任何费用;保障范围广泛,职工在丧失劳动能力的任何情况下,都享有保障待遇的权利;出现国家或企业办社会的现象,大量建立疗养所、休养所、幼儿园、学校等保障福利设施;保障给付与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挂钩。缺点:过分强调公平,使国家财政负担过重,而且企业办社会,使企业负担也过重,企业竞争力下降,劳动力缺乏合理流动,职工个人也缺乏自我保障意识。一.为什么要有社会保障?P217

(一)消费平滑化与年金市场社会保障的运行方式:参加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员在工作期间,他们及其雇主按工薪税缴款;退休后,成员可按月得到付款,该付款部分取决于过去的缴款(待解释)。这种付款从实际值来说是固定的,而且只要受益人活着就一直有。社会保障实际上为一个人可能出现的下列情况提供保险:他活得比预期寿命要长,从而可能过早地用完了他为退休积累起来的全部资产。如何防范比自己预期寿命要长的风险?可以买一种保单——即年金(annuity)基本功能是使人们消费平滑化(ConsumptionSmooth)为什么不能由私人市场提供年金?而要由政府介入社保?(二)逆向选择与年金市场年金市场因不对称信息存在失灵现象

如果年金卖者基于平均寿命收取保费,由于逆向选择的原因,那么留给卖者的是一群特别健康长寿的人,该市场可能陷入“死亡螺旋”。这给建立社会保障的一个合理理由:通过强制劳动者购买政府年金,解决年金市场上的逆向选择问题。但简单的观察研究并不能很有效地支持这一点(P218)(三)其他理由此外,其他因素也可以用来说明社会保障是合理的1、缺乏远见和家长主义

很多人可能缺乏远见

或偏好于当期享乐,贴现率很高“强制储蓄”

但相反看法也存在,理性个人是自身福利最好判断者和决策者,而不是政府2、道德风险

有人认为,即使自己储蓄不足,老的时候政府也有义务给予帮助通过强制性解决过少储蓄3、节省决策和管理成本

节省个人决策成本

规模经济4、收入再分配

相对于纳税,获益程度不同

越高工资,获益越小(实际上付出多得到少)——收入再分配

因此,社保必须具有强制性5、改善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尚需严格证明附:P221美国的做法:一生平均工资基数分为三段计算。最新之规定:月工资在656美元以内部分列为低段,按90%计发;656-3955元部分为中段,按32%计发;3955美元以上部分列为高段按15%计发,然后把三段的数额相加,便是应得的每月退休金,按这样计算,尽管工资越高退休金仍会越高,但计算退休金的比例却是越低,最低者可低到工资的30%;相反工资越低,虽说退休金相应也低,但计发退休金的比例却越高,最高者为工资收人的68%。但是从整体水平看,美国法定退休金平均占劳工工资收人的46%。工薪税目前12.4%比例税率(见P223)附:P2191970年,大约四分之一老年人生活在贫困线下;2004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中,贫困人口比例不到十分之一。低于非老年成年人的贫困率比例。老年人的收入增长率(45%)快于其他人群(30%)能说明问题吗?——但这种纵向观察并不能说明因果关系英格尔哈德(2004)研究表明,社会保障确实降低了老年贫困水平。二.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一)基本要素现收现付制筹资即现在退休者领取的养老金来自于目前正在工作的人的缴款。因此,每代退休者的养老金都由现在正在工作的这一代人来支付,而非来自通过多年储蓄形成的基金美国1935年最初实施时是完全积累制,但1939年即从完全积累制转为现收现付制P220《财政学》(第五版)陈共主编附:现收现付制pay-as-you-go概念:以(当期)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以同一时期正在工作的所有人的缴费,来支付现在保险收益人的开支的制度(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当期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

附:完全积累制fullyfunded概念:以(远期)纵向平衡原则为依据,要求在劳动者整个就业或投保期间,或者在一个相当长的计划期间内,采取储蓄方式积累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制度。显性转让1939年,增加了对投保者赡养的家属和遗属的每月支付,具有转移收入的功能——即美国社会保险具有收入再分配功能

,具体见“养老金构成”、“筹资”和“受益者的家庭状况”养老金构成一个人的社会保障金取决于其挣工资的历史、年龄和其他个人状况。1、月均指数化收入(AIME-AverageIndexedMonthlyEarnings)是指一个人就业期间(最高35年)的月平均工资。按全国平均工资的增长率上调2、基本保障额——PIA(PrimaryInsuranceAmount

把月均指数化收入代入分级累退的养老金计算公式,就可求出个人的基本保障额。以2006年正常退休的劳动者为例:月均指数化收入0—656美元部分的90%;加:月均指数化收入656—3955美元部分的32%;加:月均指数化收入大于3955美元部分的15%。P221对于2004年典型低收入者而言,社会保障大约是其月指数化平均收入的68%;对一般收入者来说,这比例为46%,对高收入者来说,该比例为30%开始支取养老金的年龄一个人可领取全部社会保障金的年龄称为正常退休年龄;1937年以前出生的人,正常退休年龄为65岁;1960年及以后出生的人,正常退休年龄为67岁。62岁退休,基本养老金减少20%;受益者的家庭状况有配偶或孩子要赡养者可获得其基本保障额50%的救济。

社会保障受益人配偶有权获得其自身基本保障额和其配偶基本保障额50%中的数额较大者

受益人去世以后,其配偶可获得已故配偶的基本保障额和其自身基本保障额中较大者收入检验与征税退休金(略去)没有达到正常退休年龄的社会保障受益者的退休金,在他们的收入在12480美元以上时(每年按平均工资增长进行调整),每2美元收入就减少1美元退休金,这项规定被称为收入检验;综合所得超过某一基本额的个人(单身25000美元、已婚32000美元),所获得的社会保障金要缴纳联邦个人所得税,最高可达社会保障金的85%。筹资社会保障用工薪税来筹资:对某一限额内的雇员年工资总额课征固定比例税。2006年美国的社会保障税最高应税收入额是94200美元,对雇主和雇员课征的综合税率为12.40%(6.2%+6.2%)。见P223

为医院保险计划筹资的医疗保险工薪税的税率为(1.45%+1.45%)。(二)分配问题社会保障不仅在各代人之间再分配收入,而且在一代人之中的不同群体之间再分配收入代际再分配Nb是养老金领取者人数,B是每一退休者的平均养老金。在某一年工人缴纳的税收数额是税率t乘以覆盖的工人数Nw,再乘以每个工人限额内平均工资W。某一年获取的养老金总额与缴纳的税收总额要相等,即:Nb×B=t×Nw×w

某一年每位退休者的平均退休金是:B=t×(Nw/Nb)×w

1.税率不变,当且只有当工资增加或工人数相对于退休者人数增加时,平均退休金才会增加2.倘若工资或工人数相对于退休者人数都不增加,那么退休者每年收到的平均退休金就正好等于他们(自己)所缴纳的税收,他们赚取的隐性收益率为零3.倘若工资和人口都按某一不变比率增加,那么退休者在缴纳给社会保障的税收上获得正的收益,该笔收益等于工资增长和人口增长之和4.增加退休者平均退休金的一种方法是提高税率,但这并不能导致隐形收益率的永久性提高4个典型个人的长期社会保障财富估计值:

社会保障财富是来自社会保障的预期一生净收益。其计算方法是,预期未来退休金数额的现值与预期工薪税数额的现值的差额(净现值)。一个是始终挣平均工资45%的“低收入者”,一个是挣平均工资的“平均收入者”,一个是挣平均工资160%的“高收入者”,一个是挣应缴社会保障税的最大工资的“最高收入者”。4个图分别对应:单身男性、单身女性、单收入者夫妇、双收入者夫妇。表明:一生社会保障净转移支出,对低收入者比对高收入者的高,对单收入者夫妇比对双收入者夫妇的高,对女性比对男性的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也都由下降的趋势。典型个人的社会保障财富附:收入再分配1.年轻一代向年老一代转移财富(P225);2.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转移(P226);3.活得短的向活得长的转移(P227)4.男向女转移(P227)5.单身者向单收入夫妇(配偶未投保者)转移(P227)6.双收入者夫妇向单收入者夫妇转移(P227)(三)信托基金20世纪80年代,美国提高了工薪税率,削减了保障金,自此之后,社会保障产生的年度盈余,都用来购买政府债券,“储存”在社会保障信托基金中。在现收现付制下,信托基金只是记录联邦预算中社会保障年度盈余的核算工具。信托基金本身对将来政府支付养老金的能力没有贡献。信托基金属于预算外(off-buget),即国会在安排支出时不应把它看做是可利用的收入。然而,政府每年也报告统一预算(UnifiedBudget),它包括放入信托基金的盈余收入。三.社会保障对经济行为的影响(一)储蓄行为

储蓄的生命周期理论(lifeCycletheoryofsavings)认为,个人的消费和储蓄决策是从一生来考虑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收入边际效用递减的人喜欢从长远角度平滑消费,储蓄提供了实现这一目的的机制,即把工作时期的消费挪到退休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行,可以大大改变人们的一生储蓄量。这种变化是三种效应的结果。财富替代效应

工人们向社会保障缴款,可以相应地得到一笔有保证的退休收入。如果他们把社会保障税看做是取得这些未来收益的“储蓄”手段,他们就会减少自己的储蓄。实际上,社会保障“排挤”了私人储蓄,这种现象被称为财富替代效应退休效应社会保障会促使人们提早退休;如果一个人的退休时间延长,他不工作的年限就会延长,而这期间的消费必须要有资金来源,但积累资金的工作年份就少,这种退休效应往往使储蓄增加遗赠效应人们想为子女留下遗产(因为社会保障带来代际分配);人们增加储蓄,以便消除社会保障对其子女收入的影响

现在和将来消费的预算约束

禀赋点(A),消费掉全部收入,既不储蓄,也不借贷。D点,现在少消费,将来多消费,储蓄为S。F点,现在多消费,将来少消费,借贷为B.当期消费(c0)未来消费(c1)NMI0I1DI0-SI1+(1+r)SS(1+r)SI1-(1+r)BFB(1+r)B禀赋点(A)I0+B效用最大化的现在消费与将来消费的选择

通过储蓄I0—c0*,使效用最大化,这使将来消费为c1*当期消费(c0)未来消费(c1)NMI0I1E1效用最大化点c1*Ac0*储蓄

社会保障对私人储蓄的排挤

为实现最优组合E1,社会保障前的储蓄为I0—c0*,社会保障后的储蓄为I0T—c0*,这小于社会保障前的储蓄,因此社会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排挤了私人储蓄。当期消费(c0)未来消费(c1)NMI0I1E1c1*Ac0*RTI0T(1+r)T社会保障前的储蓄社会保障后的储蓄(二)退休决策许多研究者认为,社会保障在退休格局的显著变化中起了关键性作用;因继续工作、推迟领取社会保障金,要多缴纳一年工薪税,少领一年保障金,二者都会减少社会保障财富;又工作一年并放弃社会保障金,比计算月均指数化收入(AIME)中的35年平均工资的收入平均年多出一年,多等待一年也会使退休金增加;这两个因素通常会增加社会保障财富;预期寿命越长,等待和获得更高月退休金的激励越大。(三)含义已有证据表明,社会保障制度很可能抑制储蓄和工作努力;即使保障制度缺失扭曲经济决策,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它是一个不好的制度。四、社会保障的长期压力预测的社会保障收支占GDP比率

在现收现付制下,退休者获得的养老金等于在职劳动者支付的税收

t是社保税税率Nb是养老金领取者人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