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期末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福建省漳州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期末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福建省漳州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期末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福建省漳州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期末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福建省漳州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期末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漳州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期末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姓名____班级____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1、书写(每题5分共1题)1).看拼音,写词语。

rìkòu

páoxiào

zāoɡāo

zhòuméi

jìɡāoyīchóu

dǐyù

xuányá

pāndēnɡ

tuífèi

rèxuèfèiténɡ

评卷人得分2、填空题(每题2分共5题)1).翻译古诗词。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2).我们锻炼思维。《两小儿辩日》一文中,两小儿从不同角度辩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与人辩论时,既要_________,又要_________。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_____________4).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词语

(1)这种境界,既使人(),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

又想坐下()一首()的小诗。

(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本无边的()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3)那些小丘的()是那么(),就像只用绿色(),不用墨线()的中国画那样,到处(),轻轻流入云际。

(4)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天空是那么()。5).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3、选择题(每题2分共3题)1).下列选项中对词语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汤汤乎若流水”中“汤汤”意思是水流大而急的样子。B.“通国之善弈者也”中“善”意思是善良。C.“走马观花”中“走”意思是跑。2).3.下列填在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贺知章曾赞怀素:“上人书写,左盘右旋,真是______。”A.画龙点睛B.惟妙惟肖C.笔走龙蛇D.妙笔生花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劝学》,荀子用青与蓝的关系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B.写作品梗概时要先读懂内容,把握脉络;再筛选概括,合并成段;最后锤炼语言,连贯表达。C.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升官发财。D.“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与“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在思想感情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评卷人得分4、句子训练(每题10分共1题)1).观看视频、图片,了解领袖英雄事迹。

A.观看十里长街送总理视频时,同学们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B.观看周总理飞机遇险故事时,整个教室异常安静,__________________(先想想A句加点部分有什么特点,然后围绕B句加点部分仿写)评卷人得分5、连线题(每题4分共2题)1).根据赵孟颊书法的特点连线。

点画

秀丽柔美

结构

严谨端庄

整体

自然流畅

运笔

圆润多姿2).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把诗句、题目和作者用线连起来。

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

《过故人庄》

陶渊明

___________,还来就菊花。

《饮酒》

孟浩然

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

《入若耶溪》

王维

蝉噪林逾静,___________。

《山居秋暝》

王籍评卷人得分6、排序题(每题5分共2题)1).句子排排序。

(

)地上躺着一个人,熊走到那个人身边。

(

)熊以为他是个死人,就走开了。

(

)这时候,他吓得连呼吸都停止了。

(

)伸长鼻子闻他的脸。

(

)他等熊走开了,连忙爬起来。2).乱句重组。

()可是,苍蝇却嗡嗡地飞走了。

()忽然从外面飞来一只大苍蝇,一会儿叮小卫的耳朵,一会儿叮小卫的鼻子,把小卫叮得烦死了。

()一天,小卫在窗前看一本有趣的书。

()小卫对着一堆碎玻璃,呆住了。哎,谁叫他做事之前不好好地想一想呢?

()小卫想了想,拿起自动缩折伞,对准停在玻璃上的苍蝇,一掀按钮“当啷”一声,玻璃给打得粉碎。评卷人得分7、判断题(每题5分共1题)1).《匆匆》一文开头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激起了我们对时间问题的思索。(

)评卷人得分8、诗词鉴赏(每题10分共1题)1).诗歌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西江月:词牌名B.夜行黄沙道中:题目,主要点明词的写作地点C.说:通“悦”,高兴D.见:通“现”,出现2.词的上阕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9、书面表达(每题15分共1题)1).习作天地。

从下面的内容中任选一项,写一篇作文。

1.泪水,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或喜悦,或激动,或悲伤,或后悔……泪水,是成长的记录,每一颗晶莹的泪珠都折射着我们走过的道路。请拿起你手中的笔,选择记忆中最难忘的一次流泪,写下来。题目自拟。

2.___________,感谢你

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条理清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评卷人得分10、现代文阅读(每题5分共1题)1).阅读以下文章,回答问题。

贺龙钓鱼(有改动)①太阳还没有落山,夕阳的金光,透过天边飘散着的朵朵云彩,投射下来,把川西草地染成一片火红。②部队进入草地以后,粮食供给几乎完全断绝了。战士们经过长途跋涉,身体十分虚弱,伤病员一天天在增多。眼看大家饿着肚子行军,政委任弼时和关向应心里非常焦急。这时,兄弟部队送来一批粮食和牦牛肉。他们当即决定:把这些食品尽快分到连队去。考虑到总指挥贺龙的身体日渐消瘦,任政委便吩咐警卫员给他送去一些牦牛肉。③警卫员匆匆来到侦察连,高兴地把牦牛肉捧到贺龙面前。④贺龙以怀疑的语气问道:“这……哪儿弄来的?”⑤警卫员解释道:“兄弟部队支援的。是政委叫我给您送来的。”⑥“哦,你把它送到随军医院去,让伙房给伤病员打个牙祭。然后回去对政委说,我吃了。”⑦看到警卫员有些犹豫,贺龙小声地说:“这事,我负责给你保密,一定!快去吧!”⑧警卫员仍然有点犹豫。⑨“叫你去就去嘛,吃的,我自有办法。”贺龙显出生气的样子。⑩警卫员噘着嘴,很不情愿地提着牛肉走了。//⑪贺龙来到他那匹心爱的大红马面前,“老伙计……”他用大手掌抚摸着它长长的红鬃(zōng),红鬃马会意似的轻摇着头。贺龙转到马身后,随手拔下几根马尾,非常熟练地把它接起来,又从衣袋里取出一根别针,放在口里咬了咬,做成一个弯弯的钓钩。他将马尾和钩子一栓,捆在一根树枝上,就成了一根钓鱼竿。⑫贺龙手执钓鱼竿,一个人蹲在溪边的小树下。他留着短髯(rán)的厚嘴唇叼着个大烟斗,两眼专注地望着水面。他几乎是“竿无虚发”,不一会儿便钓了满满的一串。⑬长征中环境非常艰苦,贺龙就是这样利用战斗间歇去钓鱼。钓来的鲜鱼,他往往自己不吃,而是分给同志们。有时,政委派人给他送来干粮、马肉,他总是挥一挥手里的鱼竿,对来的人说:“拿回去吧,我有它呢!”这简陋的鱼竿,凝聚着贺龙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对战友骨肉般的深情厚谊。⑭太阳落山了,夜幕渐渐降临。荒漠的草地一下子变得很凉。贺龙站起身来,抖落身上的泥土,收拾好鱼竿,提着一大串活鲜鲜的鱼儿,大步向总部走去。1.如果把这个故事改成课本剧,请根据文中“∥”划分的段落,给二幕剧拟小标题。第一幕第二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⑫自然段中“竿无虚发”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担任本次课本剧中警卫员的角色,为了演好角色,他需要揣摩人物心理。第⑦⑧自然段中写了警卫员两次犹豫,他第一次犹豫时心里可能在想:____________,第二次犹豫时可能想:____________。

4.任弼时政委得知总指挥贺龙并未收下牦牛肉时,又会发生什么?请你根据短文内容,在括号里补充上人物的神情、动作,创编第三幕“笑谈钓鱼”剧本。时间:某日傍晚

地点:总部

人物:总指挥贺龙、政委任弼时

道具:鱼竿、鲜鱼

【贺龙把牦牛肉转送到随军医院后,带上自己钓的一大串活鲜鲜的鱼来到了任弼时政委所在的总部。】

任弼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总……你又把牦牛肉送给了伤病员,今天准又没吃东西!

贺龙:哪里的话,你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别小瞧了我的钓鱼技术。

任弼时:“你呀你,大家不但佩服你的钓鱼技术,更敬佩你爱兵如子呀!”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11、信息匹配(每题5分共2题)1).给带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一拥而入(

)

A.抱。

B.有;占有。

C.拥挤。

(2)怒气冲冲(

)

A.冲洗。

B.感情激动的样子。C.互相抵销。2).在下面语段的“——”上填入合适的成语或诗句。(填序号)

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在中国文化中,有很多带有“竹”的成语,我们用“_____”来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用“_____”来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熟练有把握。人们爱竹、咏竹,北宋诗人苏轼写竹:“_____,春江水暖鸭先知。”清代诗人郑燮写竹:“咬定青山不放松,_____。”

A.立根原在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