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课件:乙醇和乙酸 基本营养物质_第1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课件:乙醇和乙酸 基本营养物质_第2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课件:乙醇和乙酸 基本营养物质_第3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课件:乙醇和乙酸 基本营养物质_第4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课件:乙醇和乙酸 基本营养物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乙醇和乙酸基本营养物质第31讲第九章

有机化合物考纲要求KAOGANGYAOQIU1.了解乙醇、乙酸的结构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2.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课时作业探究高考明确考向考点一乙醇和乙酸的结构与性质考点二基本营养物质——糖类、油脂、蛋白质内容索引NEIRONGSUOYIN01考点一乙醇和乙酸的结构与性质1.乙醇、乙酸的结构和性质的比较知识梳理ZHISHISHULI物质名称乙醇乙酸结构简式及官能团CH3CH2OH—OHCH3COOH—COOH物理性质色、味、态无色特殊香味的液体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挥发性易挥发易挥发密度比水小

溶解性与

任意比互溶与

任意比互溶水水、乙醇化学性质2.乙酸乙酯的制取(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H2O。(2)实验装置(3)反应特点(4)反应条件及其意义①加热,主要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其次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而收集,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②浓硫酸的作用:作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作吸水剂,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③可适当增加乙醇的量,提高乙酸的转化率。④有冷凝回流装置,可提高产率。(5)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中和乙酸、溶解乙醇。(6)实验现象:在饱和Na2CO3溶液上方有透明的、具有香味的油状液体。3.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CH3COOC2H5+NaOH―→

(完全)CH3COONa+C2H5OH(1)乙醇与乙酸中均含有—OH,所以均能与Na反应生成氢气(

)(2)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

)(3)乙醇、乙酸与Na2CO3溶液反应均产生CO2(

)(4)制备乙酸乙酯时可用热的NaOH溶液收集产物以除去其中的乙酸(

)(5)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6)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饱和Na2CO3溶液加以区别(

)(7)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8)乙酸乙酯、油脂与NaOH溶液反应均有醇生成(

)辨析易错易混·正误判断×××√×√√√(1)能否用Na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应如何检验酒精中的少量水?提升思维能力·深度思考答案

不能。因为Na与乙醇也发生反应生成H2。向酒精中加入适量无水CuSO4,若无水CuSO4的颜色由白色变为蓝色,则酒精中含有水。(2)CH3COOH分别与NaOH、CH3CH2OH发生反应,CH3COOH分子中的断键部位相同吗?答案

不同。与NaOH反应的断键部位是氢氧键,与乙醇反应的断键部位是碳氧键。完成下列各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这些空常考易错·强记背诵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成反应氧化反应氧化反应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H3COOH+CaCO3―→(CH3COO)2Ca+CO2↑+H2O复分解反应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题组一乙醇、乙酸的性质及应用解题探究JIETITANJIU1.下列关于乙醇和乙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B.相同条件下,与金属钠反应的速率,乙醇比乙酸慢C.乙醇可由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制得,乙酸可由乙醇氧化制得D.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的逆反应为皂化反应√解析

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A项正确;相同条件下,与金属钠反应时,—COOH易电离出氢离子,则乙醇比乙酸反应慢,B项正确;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制得乙酸,C项正确;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油脂在碱性溶液中的水解反应为皂化反应,D项错误。2.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区分乙酸、乙醇、苯的是A.金属钠 B.溴水C.碳酸钠溶液 D.紫色石蕊溶液解析

乙酸和金属钠反应剧烈,乙醇和金属钠反应缓慢,苯和金属钠不反应,可以区分;乙酸、乙醇均溶于溴水,且不分层,苯可以把溴水中的溴萃取出来,出现分层,不能区分;乙酸和碳酸钠反应放出气泡,乙醇和碳酸钠互溶不分层,苯不溶于碳酸钠,出现分层,可以区分;乙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乙醇溶于石蕊溶液不分层,苯与石蕊溶液混合,出现分层,可以区分。√3.(2019·徐州模拟)山西老陈醋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食醋中含有乙酸,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乙酸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但乙酸是一元酸B.往食醋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将变红C.往热水瓶内胆中加入适量的食醋,可去除水垢D.制取乙酸乙酯时,乙酸分子中的氢原子被乙基(—C2H5)取代解析

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时,乙酸中的—OH被乙氧基(C2H5O—)取代。√1.羟基氢的活动性顺序归纳总结>

>H—OH>C2H5—OH2.乙醇的化学性质与羟基的关系(1)与Na反应时,只断裂a处键。(2)乙醇催化氧化时,断裂a和c两处键,形成碳氧双键。(3)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时只断裂a处键。题组二乙酸乙酯的制取与拓展4.(2018·德州校级期末)下列关于酯化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CH3CH218OH与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H218OB.反应液混合时,顺序为先倒乙醇再倒浓硫酸最后倒乙酸C.乙酸乙酯不会和水生成乙酸和乙醇D.用蒸馏的方法从饱和Na2CO3溶液中分离出乙酸乙酯√解析

A项,CH3CH218OH与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H3CO18OCH2CH3和H2O,错误;B项,浓硫酸密度比乙醇大,溶于乙醇放出大量的热,为防止酸液飞溅,加入药品时应先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边搅拌边振荡试管将浓硫酸慢慢加入试管,最后再加入乙酸,正确;C项,乙酸乙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可生成乙酸和乙醇,错误;D项,乙酸乙酯与饱和Na2CO3溶液分层,因此应采取分液操作实现二者的分离,错误。解析

B和D中的导管插到试管b内液面以下,会引起倒吸,C和D中,试管b中的试剂NaOH溶液会与生成的乙酸乙酯反应,B、C、D错误。5.(2019·贵阳高三调研)某课外兴趣小组欲在实验室里制备少量乙酸乙酯,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其中正确的是√解析

该酯化反应需要的温度为115~125℃,水浴的最高温度为100℃,A项正确;长导管可以起到冷凝回流酸和醇的作用,B项正确;乙酸丁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容易发生水解,C项错误;在可逆反应中,增加一种反应物的用量可以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D项正确。A.不能用水浴加热B.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C.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D.加入过量乙酸可以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6.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反应装置如下图,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题组三乙醇的催化氢化实验7.如图所示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试管A中盛有无水乙醇,B中装有CuO(用石棉绒作载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向试管A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空气通过乙醇,形成乙醇和空气的混合气体(2)试管A上部放置铜丝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玻璃管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相关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止乙醇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爆炸黑色固体变红02考点二基本营养物质——糖类、油脂、蛋白质有机物元素组成代表物代表物分子水溶性糖类单糖C、H、O葡萄糖、果糖_______________二糖麦芽糖、蔗糖________________多糖淀粉、纤维素__________

油脂油C、H、O植物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_____脂肪C、H、O动物脂肪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_____蛋白质_______________S、P等酶、肌肉、毛发等氨基酸连接成的高分子

1.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化学组成知识梳理ZHISHISHULIC6H12O6C12H22O11(C6H10O5)n易溶易溶不溶不溶C、H、O、N、2.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有机物特征反应水解反应糖类葡萄糖

蔗糖

产物为________与______淀粉遇碘单质(I2)变____色产物为________油脂

酸性条件下:产物为______、____

________;碱性条件下(皂化反应):产物为_____、高级脂肪酸盐蛋白质①遇浓硝酸变___色②灼烧有_________气味生成氨基酸蓝葡萄糖果糖葡萄糖甘油高级脂肪酸甘油黄烧焦羽毛3.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用途(1)糖类物质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葡萄糖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医疗输液、合成药物等;纤维素可用于造纸,制造纤维素硝酸酯、纤维素乙酸酯、黏胶纤维等。(2)油脂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等质量的糖类、油脂、蛋白质完全氧化时,油脂放出的热量最多。油脂用于生产高级脂肪酸和甘油。(3)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在工业上有很多用途,动物的毛、皮、蚕丝可制作服装,大多数酶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催化剂。(1)糖类、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2)蔗糖、淀粉、油脂及其水解产物中均既有电解质也有非电解质(

)(3)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且产物相同(

)(4)淀粉和纤维素在酸催化下完全水解后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5)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用作人体的营养物质(

)(6)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7)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8)棉、麻、羊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

)辨析易错易混·正误判断×××××√√×1.淀粉和纤维素的通式均为(C6H10O5)n,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吗?为什么?提升思维能力·深度思考答案

不是,两者通式虽然相同,但n值不同,故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2.你能用哪些简单的方法鉴别淀粉溶液和鸡蛋清溶液?答案

(1)滴加碘水,变蓝的是淀粉溶液;(2)滴加浓硝酸,变黄的是鸡蛋清溶液;(3)蘸取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鸡蛋清溶液。解析

①淀粉遇碘单质变蓝,可利用碘水鉴别淀粉溶液;②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可用浓硝酸鉴别蛋白质溶液;③葡萄糖溶液在碱性条件下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生成红色沉淀。题组一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性质及应用解题探究JIETITANJIU1.(2018·柳州模拟)鉴别淀粉、蛋白质、葡萄糖水溶液,依次可分别使用的试剂和对应的现象正确的是A.碘水,变蓝色;新制Cu(OH)2,红色沉淀;浓硝酸,变黄色B.浓硝酸,变黄色;新制Cu(OH)2,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C.新制Cu(OH)2,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D.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新制Cu(OH)2,红色沉淀√2.下列有关有机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②利用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③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④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都发生了化学变化⑤淀粉遇碘变蓝色,葡萄糖能与新制Cu(OH)2发生反应⑥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均有固体析出,所以蛋白质均发生了盐析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C.②③④⑤ D.②⑤⑥√解析

①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了氧化反应,错误;②利用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水解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分解转化为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正确;③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正确;④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错误;⑤淀粉遇碘变蓝色,葡萄糖含有醛基,能与新制Cu(OH)2发生反应,正确;⑥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均有固体析出,其中前者是盐析,后者是变性,错误,答案选B。解析

混合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加热至沸腾,有红色沉淀生成,说明淀粉已经水解;另取混合液加入碘水,由于混合液中含过量的NaOH溶液,与I2反应导致无法判断是否水解完全。题组二淀粉水解程度的实验探究3.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

B.淀粉已完全水解C.淀粉没有水解

D.淀粉已发生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4.(2019·嘉峪关校级调研)现有三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方案甲:结论:淀粉尚未水解方案乙: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方案丙:结论:淀粉已经水解根据上述操作、现象,首先回答结论是否正确,然后简要说明理由:(a)方案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方案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方案丙______。

不正确,因为最终溶液变蓝色,只能说明溶液中还有淀粉剩余,但不能说明淀粉还没有开始水解

不正确,淀粉水解溶液呈酸性,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因此不能推断淀粉没有水解正确03探究高考明确考向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未出现银镜,则蔗糖未水解(

)(2017·江苏,13C)(2)糖类化合物也称为碳水化合物(

)(2017·全国卷Ⅱ,7A)(3)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2017·全国卷Ⅱ,7C)(4)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则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2017·全国卷Ⅱ,10B)(5)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则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

)(2017·全国卷Ⅱ,10C)(6)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2017·全国卷Ⅲ,8A)(7)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2017·全国卷Ⅲ,8B)1234×√√××××2.(2017·全国卷Ⅰ,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A.尼龙绳 B.宣纸 C.羊绒衫 D.棉衬衣√1234解析

A项,尼龙绳的主要成分是聚酰胺纤维(锦纶),属于合成纤维,正确;B项,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错误;C项,羊绒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错误;D项,棉衬衣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错误。3.(2018·全国卷Ⅰ,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B.大多数酶是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2/CCl4褪色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1234√解析

果糖属于单糖。解析

A是生成乙酸乙酯的操作,B是收集乙酸乙酯的操作,C是分离乙酸乙酯的操作,D是蒸发操作,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未涉及。4.(2018·全国卷Ⅰ,9)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1234√04课时作业1.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古代文献中就记载了烧酒制备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这里用到的分离方法可以用于分离下列哪组物质A.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B.四氯化碳和水C.乙醇和水 D.氯化钠和硝酸钾√解析

“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这里用到的分离方法属于蒸馏。A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均是固体,不能蒸馏分离,错误;B项,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分液即可实现分离,错误;C项,乙醇和水互溶,需要蒸馏,正确;D项,氯化钠和硝酸钾均是固体,不能蒸馏分离,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A项,乙醇与活泼金属反应,是羟基参与反应,与官能团有关;B项,乙醇和氧气在Cu的催化下反应,是羟基被氧化为醛基,与官能团有关;C项,乙醇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是羟基被氧化,与官能团有关;D项,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所有的化学键都断裂,与官能团无关。2.乙醇的下列反应与其官能团无直接关系的是A.乙醇和活泼金属反应B.乙醇和氧气在Cu的催化下反应C.乙醇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D.乙醇在空气中燃烧√1234567891011121314153.(2018·衡水一模)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B.乙醇分子中含有氢氧根,一定条件下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C.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乙酸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二者反应类型

相同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

碳碳双键√解析

羟基与氢氧根不同,B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4.固体酒精因储存和运输方便而被广泛使用。其制备方法之一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酒精加热到60℃的目的是使更多的硬脂酸溶解在其中B.上述过程中,有酸碱中和反应发生C.上述过程中,加入NaOH发生皂化反应D.常温下,硬脂酸钠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A项,温度升高,硬脂酸的溶解度增大,将酒精加热到60℃的目的是使更多的硬脂酸溶解在其中,正确;B项,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属于酸碱中和反应,正确;C项,皂化反应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硬脂酸不是油脂,错误;D项,常温下,硬脂酸钠以酸根离子和钠离子存在于水中,故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生成乙醇钠,是乙醇分子中羟基中的O—H键断裂;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用无水硫酸铜作检验试剂,若变蓝则表明乙醇中含水;乙醇在酸性KMnO4溶液中可被氧化成乙酸;甲烷、乙烯、苯都不溶于水,但乙醇却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5.(2018·南宁一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乙醇与金属钠反应时,是乙醇分子中羟基中的O—H键断裂B.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若变蓝则含水C.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可氧化成CH3COOHD.甲烷、乙烯、苯、乙醇都是无色不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1234567891011121314156.(2018·郑州高三模拟)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应用正确的是A.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B.福尔马林可防腐,可用它保存海鲜产品C.乙醇、糖类和蛋白质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D.合成橡胶与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解析

A项,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正确;B项,福尔马林可防腐,可用于保存动物标本,但不能用于食物防腐,错误;C项,乙醇不属于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错误;D项,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是有机高分子材料,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7.(2016·全国卷Ⅰ,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A项,蚕丝属于蛋白质,灼烧时具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纤维是以天然纤维为原料经过溶解、纺丝加工制得的化学纤维,灼烧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正确;B项,食用油经过反复加热,可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使食用油的营养价值降低,还会产生对人们身体有毒害作用的不饱和脂肪酸聚合物、杂环胺和稠环芳烃等物质,正确;C项,病毒由遗传物质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而杀死病毒,正确;D项,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8.(2019·西安模拟)乳酸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有关乳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乳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2种B.1mol乳酸可与2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C.1mol乳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可生成1molH2D.有机物

与乳酸互为同分异构体√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乳酸中含有的官能团是羟基和羧基,都能发生酯化反应,A项正确;1mol乳酸只含有1mol羧基,只能和1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而羟基不与NaOH反应,B项错误;羧基和羟基都可以和Na反应产生氢气,C项正确;

与乳酸中的羟基位置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9.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向试管a中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再加冰醋酸B.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的原因是防止实验过程中发生倒吸现象C.实验时加热试管a的目的是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并加快反应速率D.可将饱和碳酸钠溶液换成氢氧化钠溶液√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向试管a中加入试剂的顺序为乙醇、浓H2SO4(摇动)、冰醋酸,A项正确;乙醇、乙酸与水互溶,则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的目的是防止实验过程中产生倒吸现象,B项正确;实验时加热试管a的目的是增大反应速率并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使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C项正确;试管b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乙酸和乙醇,同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而氢氧化钠能与乙酸乙酯反应,试管b中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饱和碳酸钠溶液,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0.分离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混合物的实验操作流程图如图所示。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三次分离操作分别是A.①蒸馏②过滤③分液

B.①分液②蒸馏③结晶、过滤C.①蒸馏②分液③分液

D.①分液②蒸馏③蒸馏√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乙酸乙酯是一种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乙酸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乙酸钠,易溶于水,乙醇与水可以任意比互溶,所以操作①是分液;甲是乙酸钠和乙醇,乙醇易挥发,所以操作②是蒸馏;乙是乙酸钠溶液,加入硫酸生成了乙酸和硫酸钠,乙酸易挥发,所以操作③是蒸馏,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聚乙二醇滴眼液成分

主要成分:聚乙二醇,丙二醇适应症

用于暂时缓解由于眼睛干涩引起的灼热和刺痛症状用法用量

根据病情需要滴眼,每次1~2滴,使用前摇匀注意事项

如发生溶液变色或浑浊,请勿使用,为避免污染,请勿接触滴嘴药理作用

属高分子聚合物,具有亲水性和成膜性,在适宜浓度下,能起类似人工泪液的作用贮藏

室温保存11.(2019·湖南湘潭一中等六校联考)聚乙二醇滴眼液的商品标签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乙二醇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OH),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15A.乙二醇与丙二醇互为同系物B.聚乙二醇和丙二醇均为无毒、易溶于水的有机物C.乙烯、乙二醇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D.一定条件下,乙二醇与足量乙酸充分酯化所得产物的分子式为C6H12O4√解析

乙二醇与丙二醇的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一个CH2,互为同系物,A项正确;聚乙二醇和丙二醇可以作为滴眼液,说明二者均为无毒、易溶于水的有机物,B项正确;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乙二醇含有羟基,二者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均是被氧化,C项正确;乙二醇与足量乙酸充分酯化所得产物的分子式为C6H10O4,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2.某石油化工产品X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X是制取聚乙烯的单体B.Y+乙酸―→W是酯化反应,也是取代反应C.Y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D.W能与NaOH溶液反应,但不能与硫酸反应√解析

X是乙烯,Y是乙醇,Z是乙醛,W是乙酸乙酯,由此可知A、B、C三项均正确;酯在酸、碱溶液中均能发生水解反应,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3.(2018·邯郸一模)增塑剂DCHP可由环己醇制得。环己醇和DCHP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环己醇

DCHPA.DCHP的分子式为C20H24O4B.环己醇和DCHP的一氯代物均有4种C.1molDCHP水解时消耗2molNaOHD.环己醇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

由结构简式可知DCHP的分子式为C20H26O4,A项错误;DCHP的结构对称,含6种H,则其一氯取代物有6种,B项错误;1molDCHP分子中含2mol酯基,在碱性环境下水解,消耗2molNaOH,C项正确;环己醇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为四面体构型,则不可能共平面,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