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课件】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28/31/wKhkGWeLZ0qATSBmAAAYl3JKyAs381.jpg)
![【讲座课件】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28/31/wKhkGWeLZ0qATSBmAAAYl3JKyAs3812.jpg)
![【讲座课件】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28/31/wKhkGWeLZ0qATSBmAAAYl3JKyAs3813.jpg)
![【讲座课件】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28/31/wKhkGWeLZ0qATSBmAAAYl3JKyAs3814.jpg)
![【讲座课件】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28/31/wKhkGWeLZ0qATSBmAAAYl3JKyAs38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为何选择走
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条发展道路三条发展道路资源型: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创新型:依靠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强大竞争优势20多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丹麦、荷兰、芬兰、瑞典、韩国、新加坡……创新型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70%R&D投入/GDP>2%美日欧专利数
97%中国的差距我国39%我国1.3%我国>50%我国1%
把一种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或新的组织形式引入企业、事业单位、团体或国家的管理的过程。
制度创新
将一种新关系新体制或者新机制引入人类的社会和经济活动中,并且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过程。管理创新
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制度保证知识产权制度过去的20年,我国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年均GDP增长率高达9.6%,是同期世界发达国家的近3倍以十五为例数据来源:中国数据引自2006年1月10日《人民日报》和2006年8月31日《北京青年报》;国外数据引自《商机全球》2006月6月号我国为何选择走
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条发展道路我国为何选择走
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条发展道路但我国的经济增长是粗放式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率2003年我国资源能源消耗占世界比例消耗占世界比例煤33%电12%钢27%石油8%水泥48%生产GDP4%二OO三年我国大约消耗27%的当年全世界资源能源消耗量,换来了占全世界GDP4%的经济增长。我国为何选择走
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条发展道路人口问题
2005年1月6日我国人口突破13亿大关,70%是农民。人口素质堪忧。人均占有资源贫乏。
2003年12月8日晚,温家宝在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举行的欢迎宴会上说:“我在接受《华盛顿邮报》访谈时谈到一个简单的乘除法,就是13亿人口。13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得很大;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很小。”
我国为何选择走
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条发展道路人口问题
2005年,中国GDP达到22350亿美元,已位居世界第四,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但人均GDP仅为1703美元,仅相当于美国的1/25,日本的1/21和世界平均水平的1/4,大体上与刚果、乌克兰、摩洛哥相当,全球排第110位。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徐一帆2006年10月9日在沈阳举行的第十四届世界生产力大会上宣布我国为何选择走
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条发展道路人口问题资源问题
我国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人均资源量更为匮乏。资源总量上,我国石油储量仅占世界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铝土矿不足2%。人均资源量上,我国人均矿产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耕地、草地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人均森林资源是世界水平的1/5,人均能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人均石油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0,人均天然气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3。
地大物博地大物薄我国为何选择走
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条发展道路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我国为何选择走
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条发展道路2006年9月7日发布绿色GDP我国为何选择走
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条发展道路绿色GDP是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简单地讲,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
10.1%-6.8%-1.8%-3.05%=-1.55%我国为何选择走
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条发展道路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将进一步制约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搞不好会得失相抵消,甚至导致得不偿失我国为何选择走建设
创新型国家这条发展道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别无选择走创新发展之路是我国的历史性选择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增强国家经济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胡锦涛2006年5月26日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1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央政治局第31次集体学习内容: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和制度建设
自主创新是发展科技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如果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没有自主创新。
--吴仪2006年2月23日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大会上讲话技术创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二次创新为什么强调自主创新?企业扮演什么角色?自主创新的中坚力量和根本依靠如何理解知识产权如何理解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其他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植物新品种
地理标志
商业秘密
传统文化、遗传资源……如何理解知识产权2005年全球品牌前5名资产价值分析
注:有形资产包括土地、厂房、设备无形资产包括商标、品牌、专利、版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企业企业总资产价值(亿美元)有形资产价值(亿美元)无形资产价值(亿美元)有形资产占总价值的比例无形资产占总价值的比例无形资与有形资产之比微软2476235990.93%24.2%26可口可乐965616756.32%69.9%11IBM144415253410.52%37.0%3.5英特尔121815836612.97%30.0%2.3通用电气71566684709.34%6.6%0.7如何理解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宏观形势国际知识产权发展态势国内知识产权现状国际知识产权发展态势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渐凸现世界范围结构调整,经济方式改变,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各国明显加强知识产权研究和立法各国加强知识产权机构建设知识产权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企业市场竞争力制定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发达国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全面提高了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世界专利”国家利益应当看到,发达国家在全球推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本质上是一种经济竞争的手段。知识产权领域国际斗争的实质在于,发达国家企图凭借其科技经济优势和强权,在全球范围内垄断知识产权,不断扩大其经济利益,使发展中国家永远处于弱势地位国内知识产权现状受到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打压
中美谈判,知识产权是必议话题知识产权成为跨国公司和外国企业进攻和占领中国市场的最锐利的武器
在外国公司的打压下,我国众多DVD企业及其他企业受到灭顶之灾知识产权数量多,但质量差专利申请量迅猛增长。1985年4月1日专利法实施以来到2006年9月30日,国内外专利累计申请总量达到3152671件,国内2572514件,国外580147件。2000年1月11日专利申请总量突破100万件,历时15年;2004年3月17日突破200万件,只用4年零2个月;2006年6月27日突破300万件,仅用2年零3个月国内知识产权现状受到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打压知识产权数量多,但质量差专利授权量也迅猛增长。1985年4月1日到到2006年9月30日,国内外专利累计授权量达1661541件,国内1424697件,国外236844件国内知识产权现状受到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打压知识产权数量多,但质量差发明专利授权量国外一直占据优势:到2005年底,我国的发明专利授权中国内申请人仅获得37%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产品未动,专利先行国内知识产权现状受到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打压知识产权数量多,但质量差法律体系基本健全执法不力国内知识产权现状受到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打压知识产权数量多,但质量差法律体系基本健全执法不力企业没有真正成为创新主体
我国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仅有几千家,约占企业总数的万分之三;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拥有自己商标的企业仅占40%。很多企业有“制造”无“创造”、有“产权”无“知识”或有“知识”无“产权”我国正在制订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定位:国家总体战略层面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范围:涵盖知识产权全部内容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其他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地理标记、植物新品种、商业秘密环节:创造-管理-保护-运用不能把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单纯理解为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四个环节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重要性:全局性、基础性、长期性、关键性、紧迫性全局性-涉及经济、科技、文化、政治、社会各领域基础性-产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长期性-始终伴随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关键性-关键战役紧迫性-刻不容缓国家利益双刃剑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模式胡锦涛:大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能力创造管理保护运用创新型国家建设保护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模式
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鼓励创新,它通过依法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来激发人们的发明创造热情。在知识产权制度下,知识产权具有显著的生产力特征,也是先进文化。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保护先进文化,就是鼓励创新,就是维护国家利益。知识产权保护模式两条途径并行运作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司法部门依法审理快速及时、积极主动、投诉方便、成本低、效率高中国国情司法保护耗时花钱费力;案件增多司法顾此失彼;司法尚不能提供全方位保护;人们在观念上更倾向于行政执法;政府的行政职能不可或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保护现阶段应发挥重要作用特点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其他: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商业秘密、传统文化……司法保护行政执法保护相互衔接双轮驱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加强组织领导,开展专项行动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2004年)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加强组织领导,开展专项行动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2004年)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2004年)等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加强组织领导,开展专项行动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2004年)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2004年)等知识产权保护取得的成果(以2005年为例)专利权保护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加强组织领导,开展专项行动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2004年)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2004年)等知识产权保护取得的成果(以2005年为例)专利权保护商标权保护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加强组织领导,开展专项行动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2004年)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2004年)等知识产权保护取得的成果(以2005年为例)专利权保护商标权保护著作权保护
2005年全国各级版权行政管理部门共受理案件9,644件,其中处罚7,840起,调解1,174起,移送司法机关366起。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加强组织领导,开展专项行动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2004年)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2004年)等知识产权保护取得的成果(以2005年为例)专利权保护商标权保护著作权保护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加强组织领导,开展专项行动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2004年)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2004年)等知识产权保护取得的成果(以2005年为例)专利权保护商标权保护著作权保护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加强组织领导,开展专项行动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2004年)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2004年)等知识产权保护取得的成果(以2005年为例)专利权保护商标权保护著作权保护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知识产权民事司法保护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加强组织领导,开展专项行动国家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演员广告代言合同
- 2025年度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委托代购合同
- 农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
- 养老院合同协议书
- 用户体验设计原则及实践
- 简易买卖合同
- 云计算在企业资源规划中的应用
- 三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方案
- 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作业指导书
- 建房劳务人工的合同
- 数学-河南省三门峡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调研考试试题和答案
- 二零二五版电力设施维修保养合同协议3篇
- 最经典净水厂施工组织设计
- VDA6.3过程审核报告
- 2025年春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 《心脏血管的解剖》课件
- 心肺复苏课件2024
- 2024-2030年中国并购基金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河道清淤安全培训课件
- 2024年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 7.3.1印度(第1课时)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