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诗》诗人群的人员构成分析综述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诗坛呈现出一种十分矛盾的复杂局面——诗歌地位不断边缘化,诗刊却“如雨后春笋,数量之多是空前的”吴奔星:《〈小雅〉诗刊漫忆》,《新文学史料》第一期,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221页。。据统计,从1930年到《新诗》创刊的1936年10月10日,文坛上先后涌现了311种涉及诗歌的文学刊物和4吴奔星:《〈小雅〉诗刊漫忆》,《新文学史料》第一期,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221页。葛晓颖:《<新诗>月刊研究》,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第9页。不过,这些诗刊多为同人小团体的成果,无论是规模、生命力还是影响力都无法与《新诗》这样的大型刊物相比。有的诗刊创办不久便夭折,如“黄沙诗社”1935年7月于北平创办的《黄沙诗刊》仅刊行两期;有的诗刊虽有较长的寿命,规模却很小,如“土星笔会”1934年于南京创办发行的刊物《诗帆》,直至抗战全面爆发时共出版3卷16期,可每期只有薄薄十余页,投稿者总数仅30人左右;1936年,被称为与《新诗》、《小雅》“三足鼎立”的纯诗刊物《菜花诗刊》(后更名为《诗志》)创刊,但只发行了四期便停刊,共发表33位诗人的作品;就连文学史地位与《新诗》齐平的重要诗歌刊物《诗刊》,也因为种种原因仅出版四期,发表了以新月同仁为主的28位诗人的作品。在此背景下,《新诗》82位诗人的阵容可以用“豪华”来形容。而且,庞大的《新诗》诗人群称得上是群星荟萃:戴望舒、废名、卞之琳、施蛰存、林徽因、金克木……诗坛各大名家汇集于此,济济一堂。从文学史的谱系来看,《新诗》吸收融合了一些此前产生过较大影响的诗歌刊物写作群体,例如《新月》、《诗刊》诗歌写作群的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林徽因、曹葆华,《现代》诗歌写作群的戴望舒、徐迟、路易士、施蛰存、金克木、陈江帆、李心若等等。作为先后在诗坛上占领了一席之地的诗歌流派,“新月”与“现代”群系之间本就存在复杂的流变、反叛和互融关系,而《新诗》让它们的诗艺光芒得以进一步交汇和延续。这样的人员构成一方面保证了刊物作品稳定的质量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先天地决定了《新诗》现代主义倾向和纯诗立场。在刊登名家作品的同时,《新诗》也十分乐意提携年轻人——82位发表过原创诗歌的诗人里,所占比例最大、发表诗篇数量最多的仍是那些刚刚崭露头角的诗坛新人们。在《新诗》第4期“新年特大号”中,编辑们曾表态:“对于诗坛新人,本刊极愿热忱维护”卞之琳、孙大雨、梁宗仿、冯至、戴望舒:《社中杂记》,《新诗》第四期,1937年1月。,并在一期中就推出了12位新人的作品,对新人的重视可见一斑。为实现“使这枯萎的中国诗坛繁荣起来”的目标,《新诗》凭一己之力发现、扶持了一批心怀艺术梦想的年轻人,为诗坛输送了宝贵的新鲜血液。这些年轻诗人有的后来成长为诗坛的中坚力量,如艾青和辛笛;有的尽管只是一闪而过,没有取得与戴望舒等最耀眼的“明星”相媲美的声望和成就,但同样为20卞之琳、孙大雨、梁宗仿、冯至、戴望舒:《社中杂记》,《新诗》第四期,1937年1月。庞大的阵容或许不是《新诗》独有,但南北大会师,在诗歌史上这还是第一次《新诗》编辑之一纪弦(即路易士)在回忆《新诗》时称:“这还是第一次的全体大集合,南北大会师,乃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见纪弦:《纪弦回忆录·二分明月下》,台北:联合文学出版社,2001年,第102页。。中国文化的南北关系一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同的地域环境、风俗人情造就了南北方文化精神的差异,使二者时而对立,时而融合。而在20世纪30年代,文坛上的南北分歧已成为人们无法忽略的重要现象,由沈从文引发的“京派”与“海派”之争便是最显见的例子——北平和上海分别作为当时北方和南方的文化中心,孕育了不同的文学气质、文学观念、文学流派,从而导致北方文人与南方文人的一系列差异和对峙。诗人路易士曾这样总结“南方诗派”和“北方诗派”各自的特点:“‘北方诗派’较为保守,‘南方诗派’较为激进;‘北方诗派’带有浓厚的学院气息,‘南方诗派’带有强烈的革命精神;‘北方诗派’使用韵文工具,‘南方诗派’使用散文工具——此乃两者最大、最显著的不同之处。”需要注意的是,此处“南北之分,并不只是地域的不同,而是由作品的‘精神’来加以区别的。”纪弦:《戴望舒二三事》,转引自北塔:《让灯守着我:戴望舒传》,北京:九州出版社,2020年,第308-309页。学者张屏瑾也指出,北平和上海两座城市在新诗发展的过程中孕育了两种不同的现代意识生成方式:“一则是人文主义式的自我认同的发生,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人与环境的关系的深思”,而在上海,“都市的物质现代性和新的感觉结构”使人与周遭环境的关系由“个体主义的‘《新诗》编辑之一纪弦(即路易士)在回忆《新诗》时称:“这还是第一次的全体大集合,南北大会师,乃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见纪弦:《纪弦回忆录·二分明月下》,台北:联合文学出版社,2001年,第102页。纪弦:《戴望舒二三事》,转引自北塔:《让灯守着我:戴望舒传》,北京:九州出版社,2020年,第308-309页。张屏瑾:《白话新诗、现代诗与早期城市文学——从北京到上海》,《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0年第7期,第102-113页。前文已经提及,戴望舒创办《新诗》的一大初衷是与北方诗派联手。从编委名单和撰稿者阵容可以看出,它的确做到了“南北联合”,也因此具有了重要的文学史意义。与《新诗》同时期的大型诗歌刊物在人员阵容和作品风格上大都还是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地域特征——如《现代》是“海派文学”的一大阵地,投稿者多为上海文人,诗作也具有鲜明的都市烙印;《新月》、《诗刊》诗歌写作群的主体则是长期生活在北平的新月同仁,诗风相对更加舒缓。而《新诗》能将南北阵营首次联合起来,一方面团结了诗坛,扩大了影响力,将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推向高潮;另一方面也为南北诗歌风格的融合互趋提供了平台和契机,使刊物呈现出丰富多元的复杂面貌。通过对诗歌文本进行细读,我们不难发现《新诗》诗人群内部的南北差异。具有南方精神的诗人诗作多都市意象,散发出尖锐、艳异、变幻、奇崛的现代气质——这是以上海为代表的都市文化在精神层面给诗人带来的深层影响。具体而言,这样的诗歌气质表现为西方文化的烙印和有别于传统诗歌的表达方式。在路易士、徐迟、禾金等典型“南方诗派”的作品中,读者常常能感到一股“洋味儿”——有时,他们会在诗中直接混入英文单词;与此同时,乳房、猫叫、腐尸等西化的意象俯拾皆是。而无论在遣词造句,表现技巧,还是节奏动感方面,他们都喜欢使用一些新奇的写法,给读者造成一种出乎意料的陌生化效果。相比而言,具有北方精神的诗人诗作更加舒缓闲适,富于自然谐趣和古典韵味。三十年代,在新兴大都会上海飞速崛起的同时,古城北平却日渐没落。对诗人们来说,北平浓厚的学院气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庞寒离婚协议书:情感纠葛与财产分配协议4篇
- 二零二五版户外用品销售代理及品牌合作合同2篇
- 2025年度幕墙施工劳务分包合同施工资料管理与归档范本4篇
- 临时场地租赁协议2024版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家乐餐饮承包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年薪制员工聘用合同书:行业特定版
- 二零二五年度居民供水用水节能减排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生物制药研发人员聘用劳动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个人小户型房产买卖合同附带房产过户手续指导3篇
- 2025年食品生产HACCP体系审核与认证协议2篇
- 大疆80分钟在线测评题
- 2023年成都市青白江区村(社区)“两委”后备人才考试真题
- 2024中考复习必背初中英语单词词汇表(苏教译林版)
- 海员的营养-1315医学营养霍建颖等讲解
- 《现代根管治疗术》课件
- 肩袖损伤的护理查房课件
- 2023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二模数学试卷
- 公司差旅费报销单
- 我国全科医生培训模式
- 2021年上海市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精校word打印版)
- 八年级上册英语完形填空、阅读理解100题含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