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二三)(后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二三)(后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二三)(后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二三)(后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二三)(后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1.(2023·山东临沂·统考一模)下表为1801—1831年英国主要城市人口增长比例。这表明(

)城市每10年人口增长曼彻斯特(棉纺织中心)27.85%格拉斯哥(造船业中心)27.65%利物浦(外贸港口中心)25.99%利兹(工业中心)25.78%伯明翰(制造业中心)20.04%A.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发展进程B.城市发展带来农村经济衰败C.居民增多促进城市取得自治权D.人口增长是工业城市兴起标志2.(2023·山东聊城·高三校考期末)如表是部分现代技术发明以及在沪渝两地应用的大致时间,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技术门类西方发明年份上海应用年份重庆应用年份铁路1825年1876年1934年电报1835年1872年1886年电话1876年1882年1912年电灯1881年1882年1906年汽车1883年1901年1928年无线电1896年1909年1928年A.现代技术均由洋务运动引入中国 B.现代技术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C.民国成立后现代技术才传入内地 D.沪渝两地的现代化进程同步进行3.(2022秋·山东菏泽·高三山东省鄄城县第一中学阶段练习)如表所示为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上海流行新的城市用语。城市流行用语的变化反映出(

)时间新的城市用语1872年租界、洋房、礼拜、女王、啤酒、香水、电表1893年电气灯、电报、东洋车、马路、外国戏院1906年领事、公司、洋务局、制造局、招商局、师范学堂、银行A.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B.近代生活理念深入人心C.物质生活取得巨大进步 D.中西方文明对抗与融合4.(2022秋·山东青岛·高三统考开学考试)中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7年的58.5%,城镇常住人口由1978年的1.7亿人增长到8.1亿人,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57个。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展开 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5.(2023·山东青岛·高二统考开学考试)20世纪初,上海市郊农民,放弃了播种棉稻豆麦的旧生活,十之六七,恃种蔬菜为生。1912年海关报告记载:“一个颇有规模的、以供应市场为目的的菜园行业已经兴起。”该现象的出现(

)A.反映了上海城市规模的扩大 B.得益于粮食产量的迅速增加C.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 D.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6.(2023·山东济宁·高二曲阜一中校考期末)1832年,法国爆发霍乱。巴黎市政府于次年着手规划地下管线系统,将下水道、自来水管道、压缩空气管、不同功能的电缆等线路整合起来,形成了解决地下管线铺设问题的系统方案。这一做法(

)A.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完成 B.提高了居民的公共卫生观念C.阻断了疫情的社区传播 D.提供了现代城市规划的范本7.(2023·山东菏泽·高二山东省鄄城县第一中学校考期末)在19世纪上半叶的伦敦,人满为患,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1831年英国爆发霍乱,10年间伯明翰、曼彻斯特和利物浦等工业城市的平均死亡率从20.69%上升到30.8%。这反映了(

)A.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B.工业生产逐渐向中小城市集中C.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有所降低 D.资本家与工人的贫富差距拉大8.(2023·山东菏泽·高二统考期末)根据下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00至2010年(

)A.国际贸易的增长幅度 B.发达国家第二产业所占比例C.美国工业就业人口的占比 D.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9.(2023·山东潍坊·高二山东省昌乐第一中学校考期末)历史研究中常以人口的增加作为衡量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观察图1《上海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分析1900~1950年间上海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的根本原因是(

)图1

1800~1950年间上海市人口变化示意图A.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水平的提高B.新中国成立为上海经济发展创造必要前提C.“一五”计划的实施促进了重工业快速发展D.《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10.(2023·山东枣庄·高二统考期末)下图为1800年—2015年世界城镇化趋势图,反映了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下列有关世界城镇化进程的解释正确的是(

)注:上图根据联合国《世界城镇化展望(2018年版》等资料编制,反映了从1800年到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A.1800―1850年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各国政府不重视城镇化建设B.1850—1925年迅速增长的原因是欧美国家推动亚非拉城镇化C.1925—1950年增长较快的原因是持久和平与稳定的世界环境D.1950—2015年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加快11.(2023·山东济宁·高二曲阜一中校考期末)根据下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00至2010年(

)A.英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占比 B.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C.美国工业就业人口的占比 D.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所占比例12.(2023·山东菏泽·高二校考阶段练习)1869年,美国第一条横贯东西的太平洋铁路的西段由1万多名华工修筑,东段由3.8万名爱尔兰工人修筑;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大批外国移民涌入美国城市,促进城市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发展。据此可知(

)A.人口迁徙推动美国发展 B.移民是美国建设的主力C.移民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D.华工对美国的贡献最大13.(2022秋·山东枣庄·高二枣庄市第三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在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城市、工业城市、商业城市等三类新型城市发展迅速,日渐成为新的全国性或区域性中心城市,并形成与传统中心城市相抗衡的局面,如上海之于北京、青岛之于济南,重庆之于成都等等。这一现象说明(

)A.中国近代开始了城市化进程B.近代新型城市经济功能突出C.外来侵略阻碍近代城市发展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14.(2023·山东济南·高二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校考期末)20世纪20年代人们这样概括交通的影响:“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该材料旨在说明A.交通网络使城乡联系日益密切 B.交通发展促进城市布局变化C.交通进步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 D.交通现代化决定工业化进程15.(2023·山东临沂·高二校考期末)18世纪后期英国机器费用昂贵,工厂主想方设法让工人尽可能多干活。原来在工作中习以为常的唱歌、打瞌睡、喝酒、嬉戏等行为一概被禁止。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机器出现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B.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化C.蒸汽时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恶化D.物价上涨制约了工业革命的发展16.(2023·山东聊城·高二校考期末)如表是近代上海、天津两座城市的发展缩影。由此可见,近代这两座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市政建设与管理城市功能上海1880年仅城区已达百万19世纪中后期,公共场所、设施(如公园、图书馆、路灯、排水工程、电报电话局等)和道路管理日益完备。由传统商业市镇发展为大规模工业制造和金融贸易综合型城市。天津1925年,城市人口突破100万街道宽平,电线连成蛛网,路灯列若繁星。此外,现代邮政、电车和电灯公司以及近代中国最早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立。由拱卫京师的军事重镇发展为华北地区经济中心,连接华北市场与国际市场的重要枢纽。A.标志我国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B.表明近代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很高C.促进我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D.深受近代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影响17.(2023·山东聊城·统考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近代欧洲的黑夜史时期概况中世纪在教会看来,黑暗是撒旦在地球上的邪恶领地,魔鬼拥抱黑夜,与基督的王国为敌。欧洲城市普遍实行宵禁,行会禁止工匠开夜工。16世纪贵族们开始逐渐享受夜间的娱乐生活。一些活动属于室内经常性活动,如化妆舞会是贵族最有参与感的活动,但大多数市民还没有介入夜生活。17世纪17世纪中后期,尼德兰有42%的人口生活在61个人口规模超过2500人的城市里。这时,英国开始流行夜里喝咖啡,巴黎、阿姆斯特丹、柏林、伦敦和维也纳大都开始用公共经费提供公共照明。18世纪城市里的夜间娱乐和社交活动开始流行,一些曾属贵族圈子的娱乐活动开始扩及民间。英国的餐厅、小酒馆常常可以通宵开放,俱乐部在英国也很快流行开来,且长盛不衰。巴黎的夜晚,咖啡屋、啤酒馆、酒店数量也很多,娱乐、赌博、演戏、跳舞等活动样样都有。“夜季”这个本来专指夜晚时光的用词,逐渐地从日常用语中消失了。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上半期一些行业和工场的劳动时间向夜间延伸,尤其是那些采用了机器生产的行业。劳资双方经过长期斗争,最终确立8小时工作制。采用8小时工作制的行业和企业,无一例外地采用了两班制或三班制劳动,把整个夜晚都纳入劳动时间,夜间劳动从此成了劳动制度的组成部分。19世纪汽灯很快普及,商家们开始用灯饰来制作广告,展示商品。当时巴黎最有特色的夜生活在拱廊,夜晚的拱廊灯火辉煌,橱窗里的商品在灯光映衬下显得美轮美奂,勾起人们的物质欲望。1870年前后,英格兰的剧院差不多有200家,音乐厅的数量也迅猛增长,甚至像中西部小城达德利也有7家音乐厅。——据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整理材料二

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表明,资本主义起先是从空间上不断向外扩张,随后又逐渐地从时间上侵蚀黑夜。如同开拓殖民地一样,夜晚最终成了资本主义开发的荒原和前沿……夜生活是资本的杰作,而夜班生产是资本对黑夜的占领。——摘编自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欧洲的黑夜史”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8.(2022秋·山东济宁·高三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生,引起了城市结构的深刻变化,进而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规划和要求。在近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中,著名的有田园城市、工业城市、带形城市、现代城市设想理论等。田园城市:英国人霍华德于1898年提出。这一设想主要针对当时大城市尤其是像伦敦这样的大城市所面对的拥挤、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解决方案:城市四周由农业用地环绕,农产品就近供应,城市居民可得到新鲜产品。城市规模必须加以控制,每个田园城市人口限制在3.2万人,超过这一界限就分流出去另建一个田园城市。田园城市之间以铁路联系。工业城市:法国建筑师加尼埃于1904年提出。其设想是:工业城市居民在35000人左右,靠近原料产地或附近有提供能源的某种力量,或便于交通运输。城市规划中对于城市不同的功能区域进行了划分,如市中心的公共活动设施、居住区、工业区等。所有不同的功能区域之间用绿化带隔开,火车站布置在工业生产区附近,铁路把各个区域联系起来,城市内部交通主要采用高速公路。带形城市: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玛塔于1882年提出。其设想是:城市不再是分散在各个地区的一个个的,点,而是由铁路和公路干道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城市带。一条贯穿性的道路作为城市的脊椎,供水、供电、排水等工程干线全部集中于这个干线下面,在干线两边按照城市要求设计住宅、工厂、商店、市场、公共设施等,城市的尺度可以无限,甚至可以贯穿整个地球。现代城市:法国建筑师柯布西耶于1922年提出。其设想是:城市是必须集中的,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城市中心地区对各种事物均有较大的聚合作用;拥挤的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密度来解决;并不是要求处处高度集聚发展,而是通过用地分区来实现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高密度发展的城市,必然需要一个新型的、高效率的、立体化的城市交通系统来支撑。——据周国艳、于立《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论》整理根据以上材料,以西方近代城市规划为主题,自拟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9.(2023·山东菏泽·高二统考开学考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从“乡土中国”到“城镇中国”分析三幅图片,以“建国以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20.(2023·山东·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世纪城市培育了很多新的经济理念。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物品满足需要即可。而11世纪以来的城市逐渐形成了新的认识,即各种有用物品都可用货币标准来衡量,因此获取货币便成了获得更多物品的途径。在早期基督教价值观影响下,财富只被看成维持“生存”的手段,现世生活应奉行苦行主义。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财富被当作价值增殖的资本,放贷可以收利的意识逐渐在人们头脑中扎根。同时,市民将所获财富部分地用于改善生活,其大胆的消费实践似乎并没有被上帝惩处。——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材料二

美国真正的城市化高潮始于19世纪初。与东部沿海城市的私人主导的自发发展相比,联邦政府则更重视开发内地。一系列运河的开挖将沿海和内地连接起来,铁路的修建也推动了中西部城市的发展。20世纪初,大城市里电报、自来水、电灯等设施得到建设,钢和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创造了新的城市形态。这个时期工业的发展已经逐渐开始影响到城市的居住环境,因此,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开始了以奥姆斯塔德为领军人物的城市美化运动,各个城市都争先恐后地发展自己的公园系统。——摘编自赵亮《美国19—20世纪城市发展演变及启示)(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城市培育的新的经济理念,结合15、16世纪相关史实说明这些新的经济理念在近代欧洲文明成型过程中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至20世纪20年代美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原因。21.(2023·山东临沂·高二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城市化”材料一

宋代是我国古代城市化发展的高峰期,南宋时期的城市化率达到了22%……当时,打破了唐代以来城坊制的旧格局,实行街巷制的新体制,并大力发展各类手工业、服务业、娱乐业、广告业,同时取消流传千年的宵禁,大兴夜市。而且,户籍制度也不像唐代那样严格(唐代户籍分为编户和非编户,编户称为良民,非编户称为贱民,贱民不得独立门户,须与良民共用一个户口本),流动人口统称“浮客”,在城市居住一年即可落户,不少城市,浮客已多于主户。——摘编自刘奇著《中国三次城市化浪潮的启示》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丧失主权,经济结构发展畸形,造成近代中国长期的贫穷与落后。但是,西方一些先进工业文明的涌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城市的崛起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城市的结构与功能都有了明显的变化。近代城市的崛起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因商而兴,由工而盛”。——摘编自赵津、李菁著《论中国近代城市的崛起》(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化发展的表现。(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因素。22.(2023·山东潍坊·高二统考期末)济南,明代成为山东省会,晚清时成为主动开埠城市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认为通商口岸“利弊各半”,与其被迫开放遭列.强鱼肉,不如自开口岸“隐杜觊觎,保全主权”1898年,岳州、三都澳和秦皇岛获批为通商口岸,自开商埠的呼声渐高。1900年,山东巡抚袁世凯推行新政,创办教养局、工艺局、银元局、商务局和山东大学堂等。1904年,直隶总督袁世凯和山东巡抚周馥联名上奏请开济南、潍县和周村为商埠,并最终得到清政府批准。《济南商埠租建章程》规定:“一切事权,皆归中国自理,外人不得干预。材料二

1915年济南商埠图

1915年济南商埠图材料三

商埠区专门成立商埠总局,负责商埠之管理,旧城仍由历城县管理,形成“一城两制”的管理模式。商埠区的道路建设形成了经纬纵横的棋盘式格局,修建了排水设施,市内汽车交通、供水、消防、环卫、公园、体育场、茶园、电影院等社会事业与公共设施得到了逐步完善。随着市政建设大规模铺开,制度日趋健全,投资环境显著改善,大批资本涌入。20世纪30年代,济南有137家工厂,已初步形成现代工业体系。——摘编自田阳《济南开埠:晚清城市现代化转型的典范》(1)依据材料一,概括济南商埠设立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20世纪初济南商埠区建设的特点及意义。23.(2023·山东泰安·高二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英国的逆城市化行动英国伦敦城市群是世界上地域面积最小、城市密度最大的世界级城市群,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其中包括世界纺织工业之都——曼彻斯特、纺织机械重镇——利兹、伯明翰、谢菲尔德等大城市,以及众多小城镇。这一地区总面积4.5万平方千米,占国土的18.4%,人口3665万,占总人口的62.7%,英国大约80%左右的经济总量集中于此。英伦城市群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政府实施了逆城市化行动,将政府部门或其下属机构向小城镇转移,到上世纪70年代,英国伯明翰的人口减少了8%,伦敦的人口减少了54万。随后,英国政府的行动很快得到公共事业单位及企业的响应,高校、博物馆等公共事业单位紧随政府之后开始了迁移。英国大企业总部落户小城镇也渐成趋势,英国泰晤士水公司总部设在斯文登小城,英国燃气公司总部设在了温莎小镇。许多跨国企业也把英国总部设在了小城镇,如能源企业E.ON的英国总部设在考文垂小城,丰田英国总部设在朴次茅斯小城。2011年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将其5个部门从伦敦大都会区以及曼彻斯特北方总部搬迁至曼彻斯特索尔福德码头,建立了新的总部基地“媒体城市”(MediaCity)。此举带动100多家公司落户当地,创造1万多个就业岗位。——许燕红《大国首都圈防"膨胀":伦敦逆城市化发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逆城市化行动的理解。参考答案:1.A【详解】根据表格可知,“1801—1831年英国主要城市人口增长”均呈现大幅增加趋势,这些城市分别是棉纺织业中心、造船中心、外贸港口中心、工业中心和制造业中心,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发展进程,A项正确;表格无法看出城市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排除B项;表格没有涉及居民取得城市自治权的信息,排除C项;表格中的城市不仅仅是工业城市,且工业城市的兴起不能仅仅通过人口增长来衡量,排除D项。故选A项。2.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都在上海和重庆得以应用,铁路、电报、电灯、汽车等技术在城市的应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B项正确;汽车在上海应用的年份是1901年,洋务运动已经破产,排除A项;电报于1886年传入重庆,此时民国尚没有建立,排除C项;上海对现代技术的应用要早于重庆,现代化进程并不同步,排除D项。故选B项。3.A【详解】依据材料“1872年租界、洋房、礼拜、女王、啤酒、香水、电表”,“1893年电气灯、电报、东洋车、马路、外国戏院”等信息,结合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城市流行用语反映出西方文明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A项正确;“深入人心”表述绝对,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不能得出物质生活状况,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西方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未涉及对抗,排除D项。故选A项。4.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78—2017年,中国的城镇化、城镇常住人口、城市数量剧增,其主要因素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动了城镇化进程,D项正确;导致材料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AC项不属于主要因素,排除A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故选D项。5.A【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口居住增加,需求量增长,郊区出现“一个颇有规模的、以供应市场为目的的菜园行业”,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粮食产量增加的信息,而是强调郊区农民种植蔬菜,排除B项;此时的产业结构仍属于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没有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排除C项;郊区农业种植蔬菜,并不能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6.D【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时期,法国巴黎形成了解决地下管线铺设问题的系统方案,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为现代城市的规划提供了范本。D项正确;1832年法国没有完成工业革命,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居民公共卫生观念,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规划地下管线阻断了疫情,排除C项;故选D项。7.A【详解】根据材料“人满为患,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集病很容易扩散”“英国爆发霍乱”“平均死亡率从20.69%上升到30.8%”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城市化快速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A项正确;B、D两项材料并未反映,排除B、D项;这些问题正是城市化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导致的,排除C项。故选A项。8.D【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00年至2010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城市进程不断加快,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D项正确;1800年至2010年这一段时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国际贸易增长幅度不应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排除A项;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产业结构不断变化,服务业的比重在不断上升,排除B项;1929-1933年美国经历了经济危机的影响,造成美国人大量失业,排除C项。故选D项。9.A【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及所学可知,1900年到1950年,上海城市化进程加快,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加快了城市化进程,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是1949年,而题目考察1900年到1950年间上海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一五”计划是1953年开始,排除C项;《南京条约》是1842年,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0.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独立与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加快,因此,出现了1950—2015年这段时间城镇化持续增长的现象,D项正确;1800―1850年增长缓慢的原因不是各国政府不重视城镇化建设,而是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才起步,故城镇化进程相对缓慢,排除A项;1850—1925年迅速增长是欧美发达国家相继完成两次工业革命,带动本国城市化进程,排除B项;1925—1950年国际环境并不是持久和平与稳定,排除C项。故选D项。11.B【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从1800至2010年,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生产力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也在不断上升,B项正确;英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占比曾经一度领先,但二战后英国经济衰落,20世纪七十年代又经历了“滞胀”,且21世纪中国等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这表明“英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占比”不会是呈不断上升趋势,排除A项;此间美国经历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危机造成了美国严重的失业,所以“美国工业就业人口的占比”不会是呈不断上升趋势,排除C项;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崛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2.A【详解】依据材料“太平洋铁路的西段由1万多名华工修筑,东段由3.8万名爱尔兰工人修筑”,“大批外国移民涌入美国城市,促进城市工业”,可以看出外来的人口迁徙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移民对美国建设的作用,不能看出“主力”,排除B项;城市化进程知识一个方面,排除C项;除了华工,还有其他的移民,不能反映贡献程度,排除D项。故选A项。13.B【详解】依据材料“在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城市、工业城市、商业城市等三类新型城市发展迅速”,可以看出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国门被打开,促使三类城市发展迅速,而这三类城市都是经济职能突出的城市,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新型城市与传统城市的比较,“开始”表述错误,排除A项;外来的侵略具有双重性,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新型城市的发展,未涉及民族资本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14.B【详解】根据“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等信息可知,天津的发展受益于交通的发展,说明交通发展促进了城市布局的变化,B项正确;“城乡联系”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A项;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天津城的发展,没有体现人们的出行方式的变化,排除C项;“决定”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项。故选B项。15.B【详解】材料体现了“机器的使用”和“工厂的规定”使得工人的工作内容变得单一(相比工场手工业时代),从而推动了社会分化(社会分化特指原来承担着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单位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的社会单位),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工业结构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工人的工作变化而非生活境遇,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物价上涨,排除D项。故选B项。16.D【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方文明影响下,上海和天津的市政建设与管理适应了城市近代化发展的要求,城市功能也向综合型城市转变,说明上海和天津深受近代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影响,D项正确;近代中国,自然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排除A项;近代我国城市化发展不平衡,东部通商口岸的城市化水平要高于中西部城市,城市化水平不会很高,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城市化发展,与民族工业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7.【示例】近代欧洲的黑夜史近代以来,欧洲人对黑夜的态度由负面抗拒逐渐转变为接受享用,城市夜生活从上层社会逐渐向大众层面传播,进而发展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在资本扩张的推动下,夜娱乐、夜消费、夜劳动、夜班制、夜间照明等夜间经济成为工业化、城市化时代的产物与重要标志。教会统治时代,欧洲人对黑夜的态度是与宗教信仰和行会经济联系在一起的,是当时欧洲经济和社会生活现实的反映。随着近代社会的到来,人们发现了黑夜的美好与价值所在,城市夜生活的出现,使夜晚变成了人们可以享乐的时光。近代早期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为夜生活的流行和夜间娱乐消费提供了经济与社会条件,夜生活逐渐向底层大众辐射传播。18世纪中后期开始的工业化时代,资本扩张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黑夜也加速商业化、商品化,成为资本扩张的一个新的“空间”。夜间娱乐消费经济迅速发展,夜班制等劳动制度应运而生,甚至照明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也是资本运作的结果。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时间与空间被极度压缩的社会现实,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时间观念,也改变着人们的黑夜观。综上所述,近代欧洲的黑夜史,反映了欧州人黑夜观的重大转变,折射出欧洲社会走进黑夜、享受夜生活并把黑夜整合进日常生活与生产过程的体制性转变。这是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本质上是近代欧洲社会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近代化的历史缩影。【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欧洲。论题是“近代欧洲的黑夜史”。根据材料可知,在17—18世纪的城市里,夜间娱乐和社交活动开始流行,夜生活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生产方面,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上半期劳动时间向夜晚不断延伸。劳资双方经过长期斗争,最终确立8小时工作制,但出现了轮班工作和“三班制”劳动方式,夜以继日的劳动逐步制度化。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所引起的城市化,为夜生活的流行提供了条件。工业化时期,资本扩张需要把黑夜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和利用。资本扩张推动了夜晚的转变,甚至照明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也是资本运动的结果。在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代,黑夜是资本扩张的一个新的“空间”。城市化和工业化为夜生活和夜间劳动兴起提供了必要的经济社会条件。在世界市场的建立以及随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空间仿佛被压缩,这个现实也在改变着人们的时间观念,改变着人们对于夜晚的认识。在一般意义上,黑夜与白天具有相同的时间性,对于资本主义而言,它们都是必须开发、利用的资源。只不过白天的时间便于使用,而利用黑夜则需要更高的成本和更多的投入,但资本向黑夜扩张是早晚要发生的事情。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表明,资本主义起先是从空间上不断向外扩张,随后又逐渐地从时间上侵蚀黑夜。如同开拓殖民地一样,夜晚最终成了资本主义开发的荒原和前沿,照明技术和方式充当了资本拓荒的工具,为人类在夜间的活动撑开了一片光明,为资本积累腾出了新的空间。夜生活是资本的杰作,而夜班生产是资本对黑夜的占领。总体来讲,欧洲历史上的黑夜变迁,反映了欧洲人对黑夜的态度从畏惧、退缩和无奈,到逐渐走进黑夜、享受夜生活以及把长夜整合进生产过程的转变。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近代早期开始发生了明显变化,到19世纪晚期才基本上完成。这一进程不是独立和自发地发生的,而是与欧洲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大致吻合。18.示例:工业革命推动了近代欧美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并深刻影响了城市规划。18世纪中叶以来,近代欧美国家相继开始工业革命。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进行,劳动力、产业、资本、科学技术等逐渐向城市集中,城市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工业化推动了近代欧美社会的城市化进程。工业化的进行及城市的发展使人们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为人们提供了更便捷、丰富的生活服务。但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需求的不断增加,对城市建设和规划又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工业革命后,“田园城市”、“工业城市”、“带状城市”、“现代城市”等理论不断出现。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贫富矛盾、人口密度过大、交通拥堵、医疗卫生保障下降、住房拥挤、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田园城市”、“工业城市”、“带状城市”、“现代城市”等城市规划理论旨在解决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及矛盾,推动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城市的发展。总之,工业革命的进行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及暴露的问题推动了城市规划理论的出现,这些理论从不同认识和实践角度改造着城市,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生,引起了城市结构的深刻变化,进而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规划和要求”和所学知识可拟定论点为工业革命推动了近代欧美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并深刻影响了城市规划。关于阐释可从工业革命对近代城市化的进程、居住条件的改善、产生的城市病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19.建国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建国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表现出来明显的阶段化特征,其中1949-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阶段;1961-1965年工业调整时期第一次逆城市化阶段;1966-1976年时期出现第二次逆城市化阶段;1977年至今改革开放之后的进入高速城市化阶段。在城市建设方面,城市基础建设不断提升;城区面积的增长与城市人口增长表现出一定的关联性。【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根据图示内容可从我国城镇化率的阶段性、城市基础建设的发展和城区面积与城市人口的关联性等方面进行阐述。20.(1)理念:商品货币意识;财富追逐(或增殖)意识;新的积极消费观念。作用:推动文艺复兴的发展,促进欧洲思想解放;为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世俗社会的发展;促进新航路的开辟,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2)特点:私人开发与政府开发相结合;交通因素影响明显;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或注重利用工业文明成果);改善城市环境理念兴起。原因:建国历史及西进运动的影响;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城市化进程中相关问题的出现等。【详解】(1)理念:根据材料“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物品满足需要即可。而11世纪以来的城市逐渐形成了新的认识,即各种有用物品都可用货币标准来衡量,因此获取货币便成了获得更多物品的途径”可得出商品货币意识;根据材料“在早期基督教价值观影响下,财富只被看成维持‘生存’的手段……财富被当作价值增殖的资本,放贷可以收利的意识逐渐在人们头脑中扎根”可得出财富追逐(或增殖)意识;根据材料“现世生活应奉行苦行主义……市民将所获财富部分地用于改善生活,其大胆的消费实践似乎并没有被上帝惩处”可得出新的积极消费观念。作用:根据理念的内容结合15、16世纪的时代特征从思想领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经济领域的新航路开辟等角度分析,得出推动文艺复兴的发展,促进欧洲思想解放;为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世俗社会的发展;促进新航路的开辟,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2)特点:根据材料“与东部沿海城市的私人主导的自发发展相比,联邦政府则更重视开发内地”可得出私人开发与政府开发相结合;根据材料“一系列运河的开挖将沿海和内地连接起来,铁路的修建也推动了中西部城市的发展”可得出交通因素影响明显:根据材料“20世纪初,大城市里电报、自来水、电灯等设施得到建设,钢和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创造了新的城市形态”可得出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或注重利用工业文明成果);根据材料“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开始了以奥姆斯塔德为领军人物的城市美化运动,各个城市都争先恐后地发展自己的公园系统”可得出改善城市环境理念兴起。原因:根据材料“联邦政府则更重视开发内地”,“推动了中西部城市的发展”及所学可知,西进运动也影响了美国的城市发展;根据材料“20世纪初,大城市里电报、自来水、电灯等设施得到建设,钢和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及所学可得出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这个时期工业的发展已经逐渐开始影响到城市的居住环境”及所学可得出城市化进程中相关问题的出现等。21.(1)城市化率较高;打破了原有市坊制(城坊制)形成街巷制的城市格局;城市商业经营突破时间限制;城市户籍管理放松,人口流动性大。(2)不利因素: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经济结构畸形。有利因素: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的推动;实业救国等思想观念的传播;工业文明的传入;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通商口岸的开通;近代工厂的出现;新式交通运输业的兴起;通讯事业的促进;近代金融业的发展等。【详解】(1)根据材料“宋代是我国古代城市化发展的高峰期”可分析出城市化率较高;根据材料“打破了唐代以来城坊制的旧格局”可分析出打破了原有市坊制(城坊制)形成街巷制的城市格局;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城市商业经营突破时间限制;根据材料“户籍制度也不像唐代那样严格”可分析出城市户籍管理放松,人口流动性大。(2)不利因素: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丧失主权”可分析出西方列强的侵略;根据材料“经济结构发展畸形”可分析出中国经济结构畸形。有利因素: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的推动;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实业救国等思想观念的传播;根据材料“西方一些先进工业文明的涌入”可分析出工业文明的传入;结合所学可分析出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结合所学可分析出通商口岸的开通;结合中国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