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北京朝阳区七年级初一(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2025学年北京朝阳区七年级初一(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2025学年北京朝阳区七年级初一(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2025学年北京朝阳区七年级初一(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2025学年北京朝阳区七年级初一(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1页/共7页2025北京朝阳初一(上)期历 史2025.1(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考生须知7页。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考号。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本部分共16小题,每小题1.5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地点考古发现云南元谋出土距今约地点考古发现云南元谋出土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门齿化石陕西蓝田出土距今约160万年蓝田人头骨化石湖北郧阳出土距今约100万年郧县人头骨化石B.一万年的文化史C.新石器时代历史A.北京人遗址B.C.河姆渡遗址D.黄帝陵从右侧文物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①造型大气、庄重,浮雕技艺精湛②当时铸造和铸接工艺已经相当高超③反映出当时我国具备了成熟的冶铁技术④展现了我国商朝晚期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司母戊鼎及铭文拓片吕尚,俗称姜子牙,先后辅佐周文王和周武王,并在牧野之战中身先士卒,大破商军。周朝建立后,他因功被封在今山东北部一带,成为诸侯国齐国的开创者。材料中与齐国建立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 B.世袭制C.分封制 察举制某班同学们在一次成语故事会中讲述了以下历史故事,这次故事会的主题应为齐桓公与老马识途 晋文公与退避三舍 越王勾践与卧薪尝胆A.诸侯争霸 B.战国七雄C.西汉建立 东汉兴衰春秋后期,牛耕的出现有利于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和耕地的扩大,粮食产量不断增长,人口也不断增多。材料反映出A.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商业贸易发展促进城市繁荣C.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 耕作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发展关的是A.兼并战争 B.百家争鸣C.商鞅变法 秦灭六国汉景帝下令削夺王国的部分封地,划归中央管辖。汉武帝下诏诸侯王可将封地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划归临近的郡管辖。这表明西汉A.削弱了地方势力 促进了思想统一C.强化了经济管控 壮大了豪强实力1001281070篇,继承并发展了纪传体体裁。这种史书编写体裁最早源于A.老子的《道德经》 B.孔子的《春秋》C.司马迁的《史记》 D.郦道元的《水经注》10.以下史实说明陈胜、吴广起义和黄巾起义的共同点陈胜、吴广起义黄巾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坚持2个多月后失败,余部加入其他反秦队伍。在各地反秦斗争的打击下,秦朝迅速走向灭亡。之后建立的西汉王朝吸取了秦朝速亡的教训,调整了统治政策1849月斗争后被镇压下去,余部坚持斗争多年,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地方军阀割据的局面A.发生在公元前 经过周密的准备和严格训练C.持续很长时间 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A.春秋时期,白狄使用的文字、器物都与华夏族相同B.C.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轨和道路宽度,形成全国交通网D.西汉中后期,中亚康居国使团到长安进献马等贡品以下示意图呈现了中央政府对某一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该地区在今A.西藏 B.新疆 C.云南 D.台13.以下表格内容反映出这一时期政权主要措施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吴发展生产,造船业发达,派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蜀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开发西南地区A.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B.经济发展,为统一全国作了物质方面准备C.形成了世家大族与皇帝共天下的政治格局D.扩大了对外交往,增进与周边国家的往来14.对右侧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A.B.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C.双方隔黄河对峙展开决战战争结果是东晋以少胜多以下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是A.西晋的短暂统一 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C.江南地区的开发 北朝时期政权的更替选项人物选项人物言论或事迹A孟子忧国忧民的心志从未改变,带着至死不离开楚国的决心,投江自尽B屈原多次北伐曹魏,病逝于前线,践行了“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诺C张骞在出使西域的途中,历尽艰辛完成使命,体现了“持汉节不失”的言D诸葛亮“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第二部分材料分析题(共36分)17.(14分)考古发现见证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材料一500091200(组)象牙等随葬品,不乏象征神权的玉琮、玉璧,以及象征军权和王权的玉钺,与城外大部分随葬品稀少的墓地相比,反差极大。城的北部和西北部有一个同时期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由人工修建的水坝和自然山体——摘编自高蒙河《中华第一城良渚》等依据材料一,指出良渚古城在右图中的位置。(2分,写序号)结合考古发现,谈谈你对早期国家的认识(4分)材料二10朝晚期的那城。它以宫殿区为核心,有序分布着官营作坊区、祭祀区、贵族居住和埋葬区,还发现了精美的玉器、青铜器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表明夏朝已有等级制度和礼制,形成了王朝国家。广东、四川、山东等地都出土了象征王权礼制的牙璋,表明其受到了夏朝的影响。—摘编自李伯谦《寻找最早的中国—考古研究中的夏朝寻踪》二里头时代出土有陶礼器的遗址分布(2分)材料三封泥是古代缄封简牍以防私拆的信验物,主要流行于秦汉时期。随着考古发掘,越来越多的封泥被发现,以下是陕西西安相家巷遗址出土的部分秦朝官方封泥。右丞相印封泥及印文拓片郡右邸印封泥及印文拓片华阳(县)丞印封泥及印文拓片(4分)(2分)18.(14分)马与中国历史材料一安阳殷墟车马坑平面图安阳殷墟出土了刻有“马”和“多马”的甲骨,学者认为这些是管理马匹的小官名称,商朝晚期可能已经建立了国家的养马业。在墓葬的陪葬车马坑中发掘出大量由两匹马拖驾的战车,还经常发现驾驳马车的奴隶,表明商朝奴隶主贵族出于强化王权的政治需要,厚葬思想流行。——摘编自杨泓等《马的中国历史》(2分)材料二在西汉与匈奴的较量中,马发挥了重要作用。——整理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编著《文物秦汉史》等(2分)(6分)材料三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美感,故名“步摇”。南迁后的鲜卑人在与汉人的混居中接触到步—摘编自彭林《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2分)(2分)19.(8分)中国典籍与科技文化材料序号史实①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介绍了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主张治疗疾病要顺乎自然,要对症下药,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②西汉的《氾胜之书》总结了黄河中游的耕作原则、作物栽培、改良土壤、施肥等农业知识,多为后世农书所引用③东汉以后,纸逐渐取代竹木简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造纸术辗转传播到世界各地④东汉的 A 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他的《伤寒杂病论》总结了多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⑤东汉的《九章算术》总结了东汉以前的数学知识,包括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算术、代数、几何等,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著作⑥北朝的《齐民要术》总结了农、林、牧等方面的生产技术,主张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这本书是贾思勰在总结前人经验及自己实践的基础上写成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⑦南朝时,圆周率被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祖冲之将这项成就收在他与其子合著的《缀术》一书中A(2分)(6分,示例组合除外)示例:史实⑤:《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著作。史实⑦: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联系:参考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共16题,每题1.5分)題号12345678答案ACBCADBA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CDDBBDCC第二部分材料分析题(共36分)17.(共14分)③(2分)(4可)(2分,写出一项即可)(2)(2分)可用于研究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有助于了解秦汉时期书法篆刻等。(2分,写出一项即可)18.(共14分)商朝是奴隶制王朝;商朝使用甲骨文;商朝出现马拉战车:商朝垂視养马业等.(2分,写出一项即可)(2分)原因: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国家经济恢复发展:政府大力支持养马;民间养马业的发展;骑兵队伍及军(6和影响两个方面)(2分)(2可)19.(共8分)张仲景(2分)(6分)0分,未作答或作答错误:2分,写出一个史实反映的科技成就;4分,写出两个史实反映的科技成就: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