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力的存在(讲义)(解析版)_第1页
3.2力的存在(讲义)(解析版)_第2页
3.2力的存在(讲义)(解析版)_第3页
3.2力的存在(讲义)(解析版)_第4页
3.2力的存在(讲义)(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2节

力的存在

【知识点分析】

一.力与力的作用效果

1.什么是力:力是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施力物体:物体对其他物体有力的作用

3.受力物体:物体受到其他物体的力的作用

4.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不在处于静止或运输直线运动的情况。

(2)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形状发生变化(可能有些变化过于微小,需要放大才能看见)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1页共14页

1.相互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有着力的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这就是力的作

用是相互的。

2.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同时

产生同时消失。

三.力的测量

1.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它是以英国科学

家牛顿的名字命名的。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牛。

2.弹性弹力

(1)弹性形变: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会发生形变,撤去力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形变。

(2)弹力:发生弹性形变时,想要恢复到原来形状产生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

3.测力计

(1)胡克定律:胡克实验得出同一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

(2)影响弹簧弹力的大小因素:弹簧材质、粗细、长短(控制变量),伸长量。

(3)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测力计,它的内部装有一

根可以伸缩的弹簧。

4.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且成正比)。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2页共14页

(1)调零:使用前应检查指针有没有对准零刻度线,若没有对准,则需要调零。

(2)被测力不能超出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即量程。

(3)测量时拉杆、弹簧不能与面板摩擦。

(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伸长方向要跟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即要沿着弹簧

测力计的轴线方向施力。

(5)读数时,应让视线与面板表面刻度垂直。

四.力的三要素

1.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三要素均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五.力的示意图

1.力的示意图:科学上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直观地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

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在箭头边上标上力的大小,线段

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这种表示力的图形叫做力的示意图(前图)。

2.力的图示:后图表示力的图示

【例题分析】

1.如图所示,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使用的全高清4K轨道摄像机——“猎豹”。它是我

国自主研发的一款高速摄像设备,“猎豹”与“动力小车”作为整体共同在轨道上运动,设计

技术标准能达到25m/s。在速滑比赛中,顶尖运动员速度可达到70km/h,“猎豹”工作时不

第3页共14页

仅能实时追踪运动员的位置,还能根据要去进行加速、减速、超越等动作。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A.“猎豹”能快速移动,其最高速度为70km/h

B.“猎豹”匀速转弯过程中,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猎豹”对“动力小车”施加力的同时,“动力小车”对“猎豹”不施加

D.“猎豹”在水平轨道上加速运动时,“猎豹”相对于“动力小车”静止

【答案】D

【解析】A.“猎豹”能快速移动,其最高速度为v=25m/s=25×3.6km/h=90km/h

故A错误;

B.“猎豹”匀速转弯过程中,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其运动状态改变,故B错误;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猎豹”对“动力小车”施加力的同时,“动力小车”对“猎豹”也

施加力,故C错误;

D.“猎豹”在水平轨道上加速运动时,“猎豹”相对于“动力小车”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

“猎豹”相对于“动力小车”静止,故D正确。

2.中国女排凭着“不畏强敌、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多次蝉联世界冠军。如图所示

的是中国女排参加比赛时的情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跳起拦网时,相对于排球是静止的B.扣球时手对球的作用力大于球对手的力

C.手对排球的作用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D.飞行的排球,若受的外力全部消失它将静

【答案】C

【解析】A.运动员跳起拦网时,相对于排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A错

误;

B.扣球时手对球的作用力和球对手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大小相等,故B错误;

第4页共14页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当手和球接触时,手对排球的作用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

态,故C正确;

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飞行的排球,若受的外力全部消失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故D错误。

3.如图中甲、乙、丙、丁四根弹簧完全相同,甲、乙左端固定在墙上,图中所示的力F

均为水平方向,大小相等,丙、丁所受的力均为一条直线上,四根弹簧在力的作用下均处

于静止状态,其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L甲<L丙L乙>L丁B.L甲=L丙L乙=L丁

C.L甲<L丙L乙=L丁D.L甲=L丙L乙>L丁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图甲和丙的力都会使弹簧伸长,图乙和图丁的力都会使弹簧压缩;在

图甲中,力F通过弹簧传递给墙,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墙对弹簧施加的力等于F,方向水

平向左,所以图甲和图丙的作用力情况相同,效果相同,故它们伸长的长度相同,所以L

甲=L丙;在图乙中,力F通过弹簧传递给墙,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墙对弹簧施加的力等于

F,方向水平向右,所以图乙和图丁的作用力情况相同,效果相同,故它们缩短的长度相

同,所以L乙=L丁。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4.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成语“孤掌难鸣”说明一个物体一定不会产生力的作用

B.《墨子》“以卵投石,尽天下之卵,不可毁也。”说明只有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

不受力

C.力只能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

D.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其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答案】A

【解析】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成语“孤掌难

鸣”说明一个物体一定不会产生力的作用,故A正确;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卵投石时,鸡蛋和石头都受到力的作用,故B错误;

C.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不一定接触,例如磁铁吸引铁钉,故C错误;

D.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或运动趋势相反,但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能相同,也

第5页共14页

可能相反,故D错误。

5.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同学站在滑板上,在旱冰场上相对而立,如果甲用60N的力推

乙,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同时,乙对甲的推力小于60N

B.乙由静止变为后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乙后退的过程中,始终受到60N推力的作用

D.甲静止不动,乙向后退

【答案】B

【解析】A.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用60N的力推乙,同时乙给甲一个60N的推力,

方向相反。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乙受到甲的力的作用,改变原来的静止状态,由静止变为运动而后退,说明力可

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符合题意;

C.甲和乙接触的瞬间甲和乙都受到60N的推力,当甲和乙分开时,甲和乙之间不再有力

的作用,甲乙都向后退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的原因。故C不符合题意;

D.甲乙都受到一个60N的力,都会改变原来的静止状态,都会由静止变为运动。故D不

符合题意。

6.五一小长假期间,中华海棠园湖面“水上飞人”表演项目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通过

操纵水柱喷射的方向,表演者可以实现悬停、翻滚、飞行等各种复杂的动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踏板喷水的同时获得了反作用力B.踏板对人的作用力属于弹力

C.踏板对人的力与人对踏板的力方向相同D.使踏板上升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柱

【答案】C

第6页共14页

【解析】A.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踏板喷水的同时获得了反作用力,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踏板对人的作用力是由于踏板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因此属于弹力,故B正确,不符

合题意;

C.踏板对人的力与人对踏板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因此方向相反,故C错误,符合题

意;

D.使踏板上升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柱对它的反作用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7.同学们对如图所示的踢球场景提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守门员接球时,对球施力,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B.用脚踢球,脚对球施力,球对脚没有施加力

C.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不受运动员施加的力,运动状态不改变

D.运动员踢球、顶球时,只需考虑用力的大小

【答案】A

【解析】A.守门员接球时,对球施力,使球由运动变为静止,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

变,故A正确;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脚踢球,脚对球施力,同时球对脚也施加了力,故B错误;

C.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不受运动员施加的力,但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运动方向和速

度不断改变,所以球的运动状态改变,故C错误;

D.运动员踢球、顶球时,不仅要考虑力的大小,还要考虑力的作用点和方向,才能有效

控制住球,故D错误。

8.下列运动项目不是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的是()

A.皮划艇B.举重C.蹦床D.游泳

第7页共14页

【答案】B

【解析】A.皮划艇前进是因为桨对水施加向后的力,同时水对桨施加向前的力,使艇前

进,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

B.举重不是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而是利用了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B符合题意;

C.人对蹦床施加向下的力,同时蹦床对人施加向上的弹力,使人蹦起,利用了“力的作用

是相互的”这一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

D.游泳时人对水施加向后的力,同时水对人施加向前的力使人前进,利用了“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这一原理,故D不符合题意。

9.如图所示是教材中运动员踢足球的情景插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踢球时,脚会痛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踢球时,脚对球的作用力大于球对脚的作用力

C.运动员用头顶足球运动方向的改变,属于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守门员抱住飞来的足球,属于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B

【解析】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踢球时脚也受到球的反作用力,所以脚也会痛,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踢球时,脚对球的作用力和球对脚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故B

错误,符合题意;

C.运动员用头顶飞来的足球,足球飞行路线发生了变化,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

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守门员抱住飞来的足球,运动速度发生了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D正

确,不符合题意。

10.如图所示,物体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是()

第8页共14页

A.B.C.D.

【答案】C

【解析】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是对斜面施加的,作用点在斜面上,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斜面向

下。A图中的力没有与斜面垂直;B图中的作用点没有在斜面上;D图中的力方向没有垂

直于斜面向下;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11.图中用力的图示法画出了两个力,从图中可看出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A.F1>F2B.F1<F2C.F1=F2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力的图示是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表示出来,

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图中F1和F2的标度值不同,线段上的标度个数也不同,但标

度值乘以标度数都是12N,所以F1=F2,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12.小车在100N拉力的作用下向前运动,如图所示是该拉力的示意图。以下说法不正确

的是()

A.该示意图把拉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了

B.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C.只有力的大小、方向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D.图中小车所受100N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绳子

【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该示意图把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表示出来了,故A正

第9页共14页

确,不符合题意;

B.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木块与绳子之间直接接触并有力的作用,所以木块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绳子,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13.下图所示的是甲、乙两种拧紧螺母的方式,其中甲、乙两力的主要不同是()

A.力的大小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答案】C

【解析】由图知,两种拧紧螺母的方式中,力的作用点不同,影响了力的作用效果;主要

体现影响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14.如图所示,小明用力推车,他对车施加了一个推力,同时小车对小明的手也施加了一

个推力。那么,这两个力的三要素是()

A.全都相同B.大小方向相同,作用点不同

C.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D.作用点和大小相同,方向不同

【答案】C

【解析】小明用力推车,他对车施加了一个推力,同时小车对小明的手也施加了一个推

力,这两个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

物体上,作用点不同。

15.用一个弹性好的钢片固定在桌边,在钢片上用细线挂钩码(使用的钩码规格完全相

同),钢条发生形变如图所示,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第10页共14页

A.力的大小有关B.力的作用点有关

C.力的方向有关D.力的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答案】A

【解析】图甲和图乙的实验中,力的作用点、方向相同,而力的大小不同,造成钢片弯曲

程度不同,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两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故A符合题

意,BCD不符合题意。

16.小华在家帮妈妈做家务时发现,手握在拖把的相同位置,用大小不同的力拖地时效果

不同,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A.力的大小有关B.力的作用点有关

C.力的方向有关D.拖把运动的速度有关

【答案】A

【解析】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效果;速度不是力

的三要素;握在拖把的相同位置,用大小不同的力拖地时,施力的作用点相同,大小不

同,效果不同,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17.如图所示的几种现象中,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的是()

A.只有①④B.只有②④C.只有①③④D.只有①②④

【答案】C

【解析】①人对弓弦的拉力,使弓发生了形变;②运动员罚点球时把足球踢出足球由静止

第11页共14页

变为运动,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③小明对跳板的压力,使跳板发生了形变;④熊猫拉

弯竹子是力改变了竹子的形状,由此可见①③④是力使物体物体发生形变,故C符合题

意,ABD不符合题意。

18.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感知力的存在。以下事例中可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

()

A.压力使矿泉水瓶变瘪B.压力使网球拍变形C.拉力使弹簧伸长D.力把足球踢出

【答案】D

【解析】A.压力使矿泉水瓶发生形变,故A不符合题意。

B.压力使网球拍发生形变,故B不符合题意

C.拉力使弹簧伸长发生形变,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力把球踢出去,由静止变运动,改变了运动状态,故D符合题意。

19.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物体受力的同时也一定在施力

C.只有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D.力是成对出现的

【答案】C

【解析】A.根据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受到力的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故B正

确,B不符合题意;

C.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会有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铁钉,故C错误,C符合题

意;

D.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所以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2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

B.两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不一定接触

C.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

第12页共14页

D.施力物体施力在前,受力物体受力在后

【答案】D

【解析】A、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

意;

B、两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不一定接触,例如磁体之间的斥力就不接触,故B正确,不符

合题意;

C、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D错误,符合题意。

21.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

理如下表,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

正方反方

①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②两个物体相接触,但不一定有力的作

观用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