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领域培训教材手册TOC\o"1-2"\h\u21115第一章:农业现代化概述 2282341.1 2288101.1.1农业现代化的概念 2237321.1.2农业现代化的意义 391231.1.3农业现代化的历程 3163801.1.4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37472第二章:农业科技创新 476241.1.5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16851.1.6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4130181.1.7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 4181061.1.8保障农民增收 469121.1.9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83621.1.10农业生物技术 4127131.1.11农业信息技术 5236531.1.12农业装备技术 5143271.1.13农业环保技术 5294701.1.14农业资源利用技术 5298271.1.15农业政策与管理创新 517011第三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5251421.1.16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 598301.1.17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6283781.1.18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661771.1.19发展特色农业 639281.1.20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681321.1.21推广现代农业技术 6242501.1.22加强农业政策支持 76616第四章:农业产业化经营 7262201.1.23概述 754001.1.24基本模式 7249101.1.25政策引导 8296071.1.26培育龙头企业 862981.1.27发展农民合作社 848571.1.28推动家庭农场发展 8124541.1.29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86129第五章:农村金融改革 9115301.1.30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 9105001.1.31农村金融改革的成果 9283431.1.32农村金融改革面临的挑战 9282591.1.33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9174091.1.34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 10124041.1.35强化农村金融政策支持 1086121.1.36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协同 1028457第六章:农民增收途径 1054531.1.37发展现代农业 10248201.1.38拓展农民就业渠道 11177241.1.39发展农民合作社与家庭农场 11323541.1.40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11117481.1.41优化金融服务 11101611.1.42完善土地制度 1155711.1.43加强人才培育 127121第七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12124881.1.44农村土地制度概述 12298741.1.45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12307091.1.46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成效 12150611.1.47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挑战 137981第八章: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3292921.1.48农村基层组织的地位 1387761.1.49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 13221711.1.50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 14276141.1.51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 1423441第九章: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15275061.1.52引言 1557781.1.53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15240291.1.54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 15253861.1.55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 1625131第十章:农村社会治理 1659191.1.56引言 1616091.1.57农村社会治理的基本任务 16253171.1.58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背景与意义 1746601.1.59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方向 17108991.1.60农村社会治理实践的成功案例 17,第一章:农业现代化概述1.11.1.1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农业现代化是指在现代科技、现代经济、现代管理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手段,对传统农业进行系统改造,实现农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1.1.2农业现代化的意义(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现代化通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农业的综合竞争力。(2)保障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3)促进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4)优化产业结构:农业现代化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升级。(5)保护生态环境:农业现代化强调绿色、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第二节:农业现代化的历程与发展趋势1.1.3农业现代化的历程(1)传统农业阶段:这一阶段的农业以人力、畜力、自然肥料和传统农具为主,生产效率较低,农业发展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制度的制约。(2)农业现代化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农业生产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3)农业现代化加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显著成果,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4)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阶段:21世纪初至今,我国农业现代化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1.1.4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1)科技创新驱动:未来农业现代化将更加依赖科技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农业生产力提升,实现农业产业升级。(2)绿色可持续发展:农业现代化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3)农业产业融合:农业现代化将促进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优化升级。(4)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现代化将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服务水平,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5)农业国际化:农业现代化将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推动农业国际化进程,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地位。第二章:农业科技创新第一节: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1.1.5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创新能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可以有效应对我国农业面临的生产资源约束、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1.1.6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升级。科技创新能够引导农业向高效、绿色、生态方向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展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1.1.7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农业科技创新是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农业出口。同时科技创新还可以促进农业企业“走出去”,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1.1.8保障农民增收农业科技创新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科技创新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来源。科技创新还可以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就业,拓宽农民收入渠道。1.1.9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科技创新可以带动农村产业升级,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全面进步。第二节: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领域1.1.10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可以用于改良农作物品种,提高抗病、抗虫、抗逆性,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1.1.11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技术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主要包括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1.1.12农业装备技术农业装备技术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主要包括农业机械化、智能化装备等。农业装备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促进农业现代化。1.1.13农业环保技术农业环保技术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主要包括农业废弃物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技术。农业环保技术可以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1.1.14农业资源利用技术农业资源利用技术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主要包括节水灌溉、土壤改良、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等技术。农业资源利用技术可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资源约束压力。1.1.15农业政策与管理创新农业政策与管理创新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主要包括农业政策体系、农业产业布局、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等。农业政策与管理创新可以优化农业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第三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第一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1.1.16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新的发展要求和挑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1)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2)农业比较效益下降:传统农业的附加值较低,农民增收困难,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至非农产业。(3)消费需求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多样性的需求逐渐增加。1.1.17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1)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发展高效益的农业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3)保护生态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4)满足市场需求:适应消费需求变化,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市场对多样化和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5)推动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推动农业向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第二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1.1.18优化农业区域布局(1)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农业产业布局,发挥区域优势。(2)推动农业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1.1.19发展特色农业(1)发挥地方特色,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2)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民收入。1.1.20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1)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2)加强农业产业链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1.1.21推广现代农业技术(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高效、环保的现代农业技术。(2)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1.1.22加强农业政策支持(1)完善农业支持政策,保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2)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通过以上策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取得显著成效,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第四章: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一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模式1.1.23概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支撑,通过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整合,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一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1.1.24基本模式(1)龙头企业引领型龙头企业引领型模式是以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为龙头,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结合,实现产业链一体化经营。这种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能够有效带动农民增收;(2)产业链条完整,有利于提高农业附加值;(3)有利于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效益。(2)农民合作社主导型农民合作社主导型模式是以农民合作社为核心,将农民组织起来,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这种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农民合作社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有利于农民增收;(2)有利于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效益;(3)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避免市场风险。(3)家庭农场发展型家庭农场发展型模式是以家庭农场为基础,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一体化经营。这种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家庭农场具有较强的经营能力,有利于提高农业效益;(2)有利于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竞争力;(3)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第二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策略1.1.25政策引导应制定一系列政策,引导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同时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认识度和参与积极性。1.1.26培育龙头企业应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引导其发挥引领作用,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具体措施包括:(1)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2)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的支持;(3)鼓励企业拓展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1.1.27发展农民合作社应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提升其服务能力。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对合作社的政策扶持,提高其发展活力;(2)引导合作社规范运作,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3)鼓励合作社开展联合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1.1.28推动家庭农场发展应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支持力度,推动其发展壮大。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对家庭农场的政策扶持,提高其经营能力;(2)引导家庭农场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效益;(3)鼓励家庭农场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展产业链。1.1.29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应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条件。具体措施包括:(1)完善农业水利设施,提高抗灾能力;(2)加强农村道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流通成本;(3)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第五章:农村金融改革第一节:农村金融改革的现状1.1.30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主要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邮政储蓄银行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构成。在近年来农村金融改革的推动下,各类金融机构在服务农村市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1.1.31农村金融改革的成果(1)农村金融机构逐步完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逐步发展壮大。(2)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贷款、存款、支付、保险等业务在农村地区的覆盖面不断扩大。(3)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村经济的投入。(4)农村金融风险防控能力提高。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能力逐步加强,金融风险得到有效控制。1.1.32农村金融改革面临的挑战(1)农村金融体系尚不完善。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不足,金融服务覆盖面有限,部分农村地区仍存在金融服务空白。(2)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农村金融产品单一,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多样化的融资需求。(3)农村金融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能力有待提高,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尚需完善。第二节:农村金融改革的路径选择1.1.33完善农村金融体系(1)加快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提高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能力。(2)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金融发展。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村金融机构,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3)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提升农村金融支付、结算、征信等基础设施水平,提高金融服务效率。1.1.34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1)开发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针对农村产业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村融资需求。(2)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创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便捷性。(3)拓展农村金融服务领域。积极发展农村保险、租赁、担保等业务,丰富农村金融服务内涵。1.1.35强化农村金融政策支持(1)加大财政、税收支持力度。对农村金融机构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村经济的投入。(2)完善农村金融信贷政策。优化农村信贷结构,支持农村产业发展。(3)加强农村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建立健全农村金融监管制度,提高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防控能力。1.1.36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协同(1)建立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联动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围绕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优化金融服务。(2)加强农村金融与农村产业的深度融合。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推动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协同发展。(3)培育农村金融人才。加强农村金融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第六章:农民增收途径第一节: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1.1.37发展现代农业(1)提高科技含量: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农民收入。(2)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高效益的经济作物,提高农产品附加值。(3)发展设施农业:推广设施农业,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1.1.38拓展农民就业渠道(1)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鼓励农民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如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提供更多就业机会。(2)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手段,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增加农民收入。(3)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农民创新创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农民增收。1.1.39发展农民合作社与家庭农场(1)优化合作社组织结构:引导农民合作社规范化运行,提高合作社经济效益。(2)壮大家庭农场规模: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手段,培育家庭农场,实现农业规模经营。(3)拓展合作社服务领域:发展农民合作社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增加农民收入。第二节: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1.1.40加大财政支持力度(1)增加农业补贴:对种植粮食、经济作物等农民给予补贴,保障农民收入。(2)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农业保险制度,降低农民生产风险。(3)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条件。1.1.41优化金融服务(1)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2)降低融资成本:实施优惠利率政策,降低农民融资成本。(3)支持农民创新创业:为农民创新创业提供信贷支持,助力农民增收。1.1.42完善土地制度(1)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土地利用率。(2)保障农民土地权益:落实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维护农民土地权益。(3)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提高农民土地收益。1.1.43加强人才培育(1)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2)引导人才返乡创业:鼓励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发挥人才优势。(3)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对农民创新创业给予奖励,激发农民增收动力。第七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第一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内容1.1.44农村土地制度概述农村土地制度是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旨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1.45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1)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改革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实行“三权分置”,使农民在土地流转中享有更多权益。(2)土地使用权改革土地使用权改革主要包括土地征收、补偿、安置等方面。改革旨在规范土地征收程序,提高土地补偿标准,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3)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旨在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改革内容包括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等。(4)土地利用制度改革土地利用制度改革主要包括耕地保护、土地整理、土地用途管制等方面。改革旨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第二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成效与挑战1.1.46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成效(1)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使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2)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使农民在土地流转中获得更多收益,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3)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4)增强了农村社会稳定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提高了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有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1.1.47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挑战(1)土地流转市场不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尚不完善,部分地区的土地流转仍然存在不规范现象,影响了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2)土地征收补偿问题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标准仍然较低,部分地区的补偿安置工作不到位,损害了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3)耕地保护压力增大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保护压力不断增大,部分地区的耕地资源流失严重。(4)土地制度改革政策落实不到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政策在部分地区落实不到位,影响了改革效果的发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仍面临一系列挑战。未来,应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相关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第八章: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第一节:农村基层组织的地位与作用1.1.48农村基层组织的地位农村基层组织是我国农村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它承担着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经济、维护稳定、推进文明的重要任务,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农村基层组织主要包括村级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1.1.49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1)政治引领作用:农村基层组织是在农村工作的前沿阵地,负责宣传的政策、法律法规,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2)经济发展作用:农村基层组织带领农民群众发展农村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3)社会稳定作用:农村基层组织负责维护农村社会秩序,调解矛盾纠纷,保障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4)文化建设作用:农村基层组织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传承优秀民间文化,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5)民主管理作用:农村基层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第二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与要求1.1.50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1)建强村级组织: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发挥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保证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2)优化村民委员会:加强村民委员会建设,提高村务管理水平,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3)完善村务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加强对村级事务的监督,保证村务公开、透明。(4)提升农民素质: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科技、法律等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5)推动乡村振兴: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1.1.51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1)坚持的领导: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始终坚持的领导,保证的政策主张在基层落地生根。(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需求,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的实际问题。(3)坚持改革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勇于改革创新,不断摸索适合农村实际的发展路径。(4)坚持法治保障: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依法依规进行,保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合法性、合规性。(5)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第九章: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1.1.52引言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是新时代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农民生活质量。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对于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1.1.53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提高农田质量,增加粮食产量,保证国家粮食安全。通过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可以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减轻对环境的压力。(2)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有助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通过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措施,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3)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是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通过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提高农业产值,促进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4)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可以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后代子孙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第二节: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与政策1.1.54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1)改善土壤质量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深松耕作等技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2)治理水土流失加大水土保持力度,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高水土保持效益。(3)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物种多样性保护工程,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4)发展绿色农业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5)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发展循环农业、低碳农业等生态农业模式,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1.1.55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1)制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自然地理学Ⅱ》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河北建筑安全员知识题库及答案
- 2025云南省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
- 2025年云南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急中毒总论》课件
- 《癌痛护理》课件
- 《返回总目录》课件
- 【物理课件】电压课件
-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
- 课程《新编财务报表分析》课件(全)
- 政治-2025年八省适应性联考模拟演练考试暨2025年四川省新高考教研联盟高三年级统一监测试题和答案
- 2024年中国医药研发蓝皮书
- 坍塌、垮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3篇)
- 2024年融媒体中心事业单位考试工作人员另选录用55人内部选题库及参考答案(研优卷)
- 排水管道疏通、清淤、检测、修复方案
- 陕西省安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含解析
- WPS Office办公软件应用教学教案
- 安徽省合肥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4年白山客运资格证题库及答案
- 糖尿病药物治疗分类
- 2024年时政热点知识竞赛试卷及答案(共四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