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报告编制指南_第1页
公司财务报告编制指南_第2页
公司财务报告编制指南_第3页
公司财务报告编制指南_第4页
公司财务报告编制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司财务报告编制指南TOC\o"1-2"\h\u4693第一章财务报告编制概述 3304601.1财务报告编制的意义 3268071.1.1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财务报告通过系统地、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财务信息,有助于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为决策提供依据。 3318421.1.2揭示企业经济活动。财务报告揭示了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有助于分析企业的经营成果、盈利能力、现金流量等关键指标,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 3284121.1.3满足法规要求。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企业有义务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并向相关部门报送。这有助于保证企业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秩序。 355811.1.4提高企业透明度。财务报告编制有助于提高企业透明度,使利益相关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3202701.2财务报告编制的基本原则 3236791.2.1真实性原则。财务报告应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不得虚报、漏报、隐瞒财务信息。 3326071.2.2准确性原则。财务报告应准确计算各项指标,保证数据无误。对于涉及估计、预测的数据,应充分说明其依据和合理性。 342771.2.3完整性原则。财务报告应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所有重要的财务信息,不得遗漏关键数据。 380681.2.4及时性原则。财务报告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编制,及时向利益相关者提供财务信息。 3226721.2.5一致性原则。财务报告应保持前后期的一致性,便于利益相关者进行对比分析。 3131081.2.6可比性原则。财务报告应采用统一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保证与其他企业或同行业企业具有可比性。 4121271.2.7重要性原则。在编制财务报告时,应关注重要事项,对重要事项进行详细披露,以提高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 4323321.2.8简洁性原则。财务报告应尽量简洁明了,避免冗余和复杂的表述,便于利益相关者理解。 420523第二章财务报告编制前的准备工作 4173522.1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4321822.2财务数据的核对与调整 4246562.3财务报告编制团队的组建 523364第三章财务报表编制 5179983.1资产负债表编制 5258393.2利润表编制 6203553.3现金流量表编制 619281第四章财务报表附注编制 7144544.1附注编制的基本要求 7219614.2附注内容的分类与结构 7317994.3附注编制的注意事项 718347第五章财务分析指标与应用 8151705.1财务比率分析 8266435.2财务趋势分析 8283045.3财务预测分析 92360第六章财务报告编制中的审计与审核 9286946.1审计的目的与范围 949756.2审计程序与方法 10277056.3审计报告的编制 1031047第七章财务报告的发布与披露 11112787.1财务报告的发布程序 11259437.1.1财务报告编制完成 11261977.1.2内部审批 11142677.1.3报告发布 11300997.2财务报告的披露方式 11226217.2.1定期报告 119537.2.2临时报告 12195647.2.3其他披露方式 12497.3财务报告的披露要求 12124717.3.1披露内容要求 1270007.3.2披露时间要求 1219947.3.3披露真实性要求 126819第八章财务报告编制中的合规性要求 135068.1财务报告编制的法律法规要求 13130548.1.1法律法规概述 13222128.1.2法律法规要求的具体内容 13172008.2财务报告编制的行业规范 13169348.2.1行业规范概述 13220828.2.2行业规范要求的具体内容 1335608.3财务报告编制的内部控制 14220758.3.1内部控制概述 1435558.3.2内部控制要求的具体内容 1422966第九章财务报告编制中的风险管理 14286199.1财务报告编制中的风险识别 1428379.2财务报告编制中的风险评估 155229.3财务报告编制中的风险应对 1524160第十章财务报告编制的持续改进与优化 162935510.1财务报告编制的反馈与改进 161307710.1.1反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162007110.1.2改进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161060610.2财务报告编制的培训与交流 16238710.2.1培训内容的设置与实施 162839510.2.2交流平台的搭建与运用 162604610.3财务报告编制的自动化与信息化 17925310.3.1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172950310.3.2信息化建设的推进 17第一章财务报告编制概述1.1财务报告编制的意义财务报告编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1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财务报告通过系统地、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财务信息,有助于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为决策提供依据。1.1.2揭示企业经济活动。财务报告揭示了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有助于分析企业的经营成果、盈利能力、现金流量等关键指标,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1.1.3满足法规要求。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企业有义务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并向相关部门报送。这有助于保证企业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秩序。1.1.4提高企业透明度。财务报告编制有助于提高企业透明度,使利益相关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1.2财务报告编制的基本原则为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企业在编制财务报告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2.1真实性原则。财务报告应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不得虚报、漏报、隐瞒财务信息。1.2.2准确性原则。财务报告应准确计算各项指标,保证数据无误。对于涉及估计、预测的数据,应充分说明其依据和合理性。1.2.3完整性原则。财务报告应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所有重要的财务信息,不得遗漏关键数据。1.2.4及时性原则。财务报告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编制,及时向利益相关者提供财务信息。1.2.5一致性原则。财务报告应保持前后期的一致性,便于利益相关者进行对比分析。1.2.6可比性原则。财务报告应采用统一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保证与其他企业或同行业企业具有可比性。1.2.7重要性原则。在编制财务报告时,应关注重要事项,对重要事项进行详细披露,以提高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1.2.8简洁性原则。财务报告应尽量简洁明了,避免冗余和复杂的表述,便于利益相关者理解。第二章财务报告编制前的准备工作2.1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在进行财务报告编制前,首先需要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财务会计政策:收集并整理企业所采用的财务会计政策,包括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相关文件。(2)内部凭证:收集企业内部产生的各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保证凭证的真实、完整、合规。(3)外部凭证:收集与企业经济业务相关的外部凭证,如发票、合同、银行对账单等。(4)财务报表:收集企业过去期间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5)其他资料:收集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其他资料,如投资决策文件、融资协议等。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对于收集到的资料,应按照一定的分类和顺序进行整理,便于后续财务报告的编制。2.2财务数据的核对与调整在财务报告编制前,对财务数据进行核对与调整是的环节。具体工作如下:(1)核对账务:对企业的账务进行逐笔核对,保证账务处理的正确性。(2)核对报表:对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进行核对,保证报表数据的准确性。(3)调整账务:根据核对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对账务进行必要的调整,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完整。(4)计提减值准备:对可能发生减值的资产进行评估,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5)预计负债:对可能产生的预计负债进行确认和计量,计入财务报表。2.3财务报告编制团队的组建为保证财务报告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应组建一支专业的财务报告编制团队。团队成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备财务、会计等相关专业背景。(2)熟悉企业财务会计政策、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编制要求。(3)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职业素养。(4)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财务报告编制团队应包括以下成员:(1)财务报告编制负责人:负责财务报告编制工作的整体协调和指导。(2)财务报表编制人员:负责具体编制财务报表。(3)财务分析人员:负责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提供编制报告所需的财务数据。(4)其他相关人员:如审计、税务等相关部门人员,为财务报告编制提供支持。通过组建专业的财务报告编制团队,企业能够保证财务报告编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第三章财务报表编制3.1资产负债表编制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特定时点财务状况的重要报表,其主要目的是揭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编制资产负债表应遵循以下步骤:(1)确定报表日期: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因此需要确定报表日期。(2)收集数据:根据企业会计账簿、财务凭证等资料,收集企业在报表日期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相关数据。(3)编制资产负债表: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资产负债表的格式进行排列,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部分。资产部分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负债部分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4)计算合计数:计算资产总计、负债总计和所有者权益总计。(5)核对数据:保证资产负债表中各项数据的准确性,与会计账簿进行核对。3.2利润表编制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其主要目的是揭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收入、费用及利润情况。编制利润表应遵循以下步骤:(1)确定报表期间:利润表反映的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因此需要确定报表期间。(2)收集数据:根据企业会计账簿、财务凭证等资料,收集企业在报表期间的收入、费用等相关数据。(3)编制利润表: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利润表的格式进行排列,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部分。收入部分包括营业收入、投资收益等,费用部分包括营业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4)计算合计数:计算收入合计、费用合计和利润合计。(5)核对数据:保证利润表中各项数据的准确性,与会计账簿进行核对。3.3现金流量表编制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情况的财务报表,其主要目的是揭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动情况。编制现金流量表应遵循以下步骤:(1)确定报表期间: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动情况,因此需要确定报表期间。(2)收集数据:根据企业会计账簿、财务凭证等资料,收集企业在报表期间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数据。(3)编制现金流量表: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现金流量表的格式进行排列,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三个部分。(4)计算合计数:计算现金流入合计、现金流出合计及现金净流量。(5)核对数据:保证现金流量表中各项数据的准确性,与会计账簿进行核对。第四章财务报表附注编制4.1附注编制的基本要求财务报表附注作为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编制需遵循以下基本要求:(1)完整性:附注应当全面、详细地披露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数据及其背后的经济业务,为报表使用者提供完整的信息。(2)准确性:附注中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3)一致性:附注的编制应当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保持前后各期的一致性。(4)可理解性:附注应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便于报表使用者理解。4.2附注内容的分类与结构附注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包括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的原因及影响,以及前期差错的更正情况。(2)重要会计科目和项目:对财务报表中的重要会计科目和项目进行详细说明,包括其定义、确认、计量和披露方法。(3)或有事项和承诺事项:披露公司涉及的或有事项和承诺事项,包括其性质、金额和可能产生的风险。(4)关联方交易:详细披露公司关联方交易的类型、金额、定价政策和关联方关系。(5)重大投资和融资活动:披露公司重大投资和融资活动,包括投资金额、投资收益和融资方式等。附注的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封面:包括公司名称、报告期间、编制日期等。(2)目录:列出附注各部分内容的标题和页码。(3)按照目录顺序,详细披露各类信息。(4)附件:如有必要,可附上相关附件,如合同、协议等。4.3附注编制的注意事项在编制财务报表附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遵循法规要求:保证附注内容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的要求。(2)信息披露充分:对重要信息进行详细披露,避免遗漏。(3)突出重点:对重要事项进行重点说明,便于报表使用者关注。(4)文字表述清晰: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表述。(5)保持一致性:与财务报表其他部分保持一致,避免出现矛盾。(6)及时更新:公司经营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附注内容,保证信息的准确性。第五章财务分析指标与应用5.1财务比率分析财务比率分析是评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一种常用方法,它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比较,以揭示企业财务状况的内在联系和财务风险。财务比率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偿债能力分析:衡量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等指标。(2)盈利能力分析:评估企业盈利水平,包括净利润率、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和资产收益率等指标。(3)营运能力分析:反映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和营运效率,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4)发展能力分析:衡量企业发展趋势和成长潜力,包括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等指标。5.2财务趋势分析财务趋势分析是对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以便发觉企业财务状况的动态变化。财务趋势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横向比较:将企业不同年份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趋势。(2)纵向比较:将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各项目与基准年份的数据进行比较,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3)结构分析:分析企业财务报表中各项目占总体的比重,以揭示企业财务结构的变动趋势。(4)指数分析:通过编制财务指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程度。5.3财务预测分析财务预测分析是根据企业历史和现有的财务数据,运用统计学和财务模型等方法,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进行预测。财务预测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时间序列预测:利用企业历史财务数据,通过建立时间序列模型,预测企业未来财务指标的变化。(2)因果关系预测:分析企业财务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建立回归模型,预测企业未来财务状况。(3)比例预测:根据企业财务指标之间的比例关系,预测企业未来财务指标的变化。(4)综合预测:结合多种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进行综合预测。通过对企业财务比率、财务趋势和财务预测的分析,可以全面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第六章财务报告编制中的审计与审核6.1审计的目的与范围审计是保证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一种独立、客观的评估过程。其主要目的如下:(1)验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审计通过核查财务报告中的数据、信息来源及计算方法,保证财务报告所反映的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真实可靠。(2)评价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审计通过对财务报告的编制过程进行审查,评价财务报告是否遵循了相关会计准则和规定,以及财务数据是否准确无误。(3)保证财务报告的完整性:审计关注财务报告是否涵盖了公司所有重要的财务信息,包括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审计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财务报表:审计人员需对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进行审查。(2)会计政策与估计:审计人员需评估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是否符合相关准则,以及是否在财务报告中得到了恰当的披露。(3)内部控制:审计人员需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以保证财务报告的编制过程符合规定。6.2审计程序与方法审计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了解公司基本情况:审计人员需了解公司的业务模式、组织结构、财务状况等基本情况,以确定审计重点。(2)编制审计计划:审计人员根据了解的公司情况,编制审计计划,明确审计目标、范围、时间安排等。(3)实施审计程序:审计人员采用以下方法对财务报告进行审查:(1)询问:审计人员通过与公司管理层、财务人员等进行交谈,了解财务报告的编制过程和内部控制情况。(2)检查: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会计凭证、账簿等文件进行检查,以核实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3)观察与分析:审计人员对公司的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制度等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评价其有效性。(4)抽样: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账簿记录等进行抽样,以检验其是否符合相关准则。(4)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审计人员将审计过程中获取的证据、分析结论等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6.3审计报告的编制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对财务报告进行审查后,就审计结果出具的书面报告。审计报告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客观、公正:审计报告应客观、公正地反映审计结果,避免因个人偏见或利益冲突导致审计结论失实。(2)完整性:审计报告应涵盖审计过程中发觉的所有重要问题,包括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等方面。(3)清晰、简洁:审计报告应采用清晰、简洁的语言,便于报告使用者理解审计结论。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1)审计概况:简要介绍审计的背景、目的、范围、时间等。(2)审计结论:阐述审计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包括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等方面的结论。(3)审计意见:根据审计结论,提出审计意见,包括对财务报告的认可、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4)审计建议:针对审计过程中发觉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帮助公司完善财务报告编制和内部控制。第七章财务报告的发布与披露7.1财务报告的发布程序7.1.1财务报告编制完成企业应按照相关财务报告编制规定,完成财务报告的编制工作。财务报告编制完成后,应由财务部门负责人进行初步审核,保证报告内容的真实、完整、准确。7.1.2内部审批财务报告经财务部门负责人初步审核后,需提交至企业内部审批。内部审批通常包括以下环节:(1)财务报告提交至企业管理层,如总经理、财务总监等,进行审批;(2)管理层审批通过后,提交至董事会或股东会,根据企业章程规定进行审批;(3)董事会或股东会审批通过后,财务报告正式生效。7.1.3报告发布财务报告经内部审批通过后,企业应根据相关法规要求,及时对外发布。发布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在企业官方网站上发布;(2)在证券交易所指定的信息披露平台上发布;(3)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公告;(4)向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发送。7.2财务报告的披露方式7.2.1定期报告企业应按照法规要求,定期发布财务报告。定期报告包括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和季度报告。年度报告应于年度终了后四个月内发布;半年度报告应于半年度终了后两个月内发布;季度报告应于季度终了后一个月内发布。7.2.2临时报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如发生重大事项,可能对财务报告产生重大影响,应及时披露临时报告。临时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重大事项的简要描述;(2)重大事项对财务报告可能产生的影响;(3)企业采取的应对措施。7.2.3其他披露方式除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披露财务报告:(1)投资者关系活动,如业绩说明会、投资者问答等;(2)新闻发布,包括新闻发布会、新闻稿等;(3)社交媒体,如企业官方微博、公众号等。7.3财务报告的披露要求7.3.1披露内容要求企业披露的财务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财务报告全文,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2)财务报表附注,详细说明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3)财务分析,对财务报告主要指标进行分析,揭示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4)其他需要披露的信息,如企业重大事项、经营策略等。7.3.2披露时间要求企业应按照法规要求,及时披露财务报告。具体披露时间如下:(1)年度报告:年度终了后四个月内;(2)半年度报告:半年度终了后两个月内;(3)季度报告:季度终了后一个月内;(4)临时报告:重大事项发生后及时披露。7.3.3披露真实性要求企业披露的财务报告应真实、完整、准确,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同时企业应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对财务报告的监督检查。第八章财务报告编制中的合规性要求8.1财务报告编制的法律法规要求8.1.1法律法规概述财务报告编制需遵循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其他与财务报告编制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为财务报告编制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框架和规范要求。8.1.2法律法规要求的具体内容(1)财务报告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2)财务报告编制应当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保证会计处理方法的规范性和一致性。(3)财务报告编制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财务报表格式、编制方法和披露要求进行。(4)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8.2财务报告编制的行业规范8.2.1行业规范概述财务报告编制除需遵循法律法规外,还需参考行业规范。行业规范主要包括行业协会发布的行业标准、行业指南以及企业内部管理规定等。8.2.2行业规范要求的具体内容(1)财务报告编制应符合行业特点和业务性质,体现行业特有风险和收益。(2)财务报告编制应充分考虑行业发展趋势、市场竞争状况等因素,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3)行业规范要求企业建立健全财务报告审核和审批制度,保证财务报告质量。(4)企业应按照行业规范要求,及时披露重要财务信息,提高财务报告透明度。8.3财务报告编制的内部控制8.3.1内部控制概述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制度,防范财务报告编制过程中的风险。8.3.2内部控制要求的具体内容(1)企业应设立独立的财务报告编制部门,明确各部门职责,实现职责分离和相互监督。(2)企业应建立财务报告编制的审批流程,保证财务报告编制的合规性。(3)企业应制定财务报告编制的操作规程,规范财务报告编制过程,提高编制效率。(4)企业应实施财务报告编制的内部审计,定期对财务报告编制过程进行审查,发觉和纠正潜在问题。(5)企业应加强财务报告编制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财务报告编制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6)企业应建立健全财务报告编制的电子信息管理系统,保证财务报告编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第九章财务报告编制中的风险管理9.1财务报告编制中的风险识别在财务报告编制过程中,风险识别是的环节。风险识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法规风险:财务报告编制需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行业规范。政策法规的变化可能对财务报告编制产生重大影响,需密切关注政策动态,保证财务报告的合规性。(2)会计估计风险:财务报告编制涉及大量会计估计,如存货跌价准备、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等。会计估计的不准确性可能导致财务报告数据的失真,需对估计依据进行充分分析,保证合理性和准确性。(3)信息不对称风险:财务报告编制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报告数据的不完整或失真。企业应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保证财务报告数据的完整性。(4)技术风险: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报告编制逐渐依赖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技术故障或网络攻击可能导致财务报告编制的中断,需加强信息系统安全防护。9.2财务报告编制中的风险评估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对财务报告编制中的风险进行评估,以确定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以下为风险评估的几个关键步骤:(1)风险可能性评估:分析各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如政策法规变化、市场波动等。(2)风险影响评估:分析风险发生后对财务报告质量、企业信誉和合规性的影响程度。(3)风险优先级排序: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对风险进行排序,以便优先应对高风险事项。(4)风险监控: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定期评估风险变化,保证风险在可控范围内。9.3财务报告编制中的风险应对针对识别和评估的风险,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风险应对:(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