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舟山农村海洋文化习俗发展现状及对策目录TOC\o"1-2"\h\u25241一、渔农村和海洋文化习俗概述 217821(一)舟山渔农村地名的由来 216983(二)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化习俗 221381(三)舟山海洋文化的重要元素 224534(四)渔农村海洋文化习俗的特征 314726二、舟山渔农村海洋文化习俗 413821(一)舟山渔农村海洋文化的生产习俗 421425(二)舟山渔农村海洋文化的生活习俗 529247(三)舟山渔农村海洋文化的海洋信仰 623752(四)舟山渔农村海洋文化的内容 7769(五)舟山渔农村海洋文化的海岛竞技文化 930085三、舟山渔农村海洋文化习俗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927230(一)舟山渔农村海洋文化习俗的发展现状 929397(二)舟山渔农村海洋文化习俗的发展对策 1032734参考文献: 10摘要:本文从舟山渔农村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海洋文化入手,以当地海洋民俗文化发展历史、现状、传承为主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调研、范例分析和实证分析、归纳分析等方法深入了解舟山渔农村海洋文化内涵及具体体现,全面阐述了舟山群岛海洋民俗文化特色,并对舟山渔农村海洋民俗文化的发展提出改善对策,以期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关键词::舟山渔农村;海洋文化习俗;内涵;发展;对策舟山群岛是著名的渔场,历史悠久。舟山海岛上渔民居住和捕捞为生的海上生活有上千年的发展史,他们的生活环境与海洋密不可分,海上生活的搏斗经历使得他们在生产、作业、信仰、婚姻、体育、居住和饮食习俗不断延展开来,因此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海洋文化习俗。他们的战斗精神以及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对渔民的精神世界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舟山渔农村海洋文化习俗主要包含各种民间信仰习俗、婚丧嫁娶习俗、渔船文化习俗(渔绳结、渔民号子、渔歌、渔民画等)、体育文化习俗等。这些具有浓厚海洋气息的文化习俗可以帮助渔民更好更快的进行海上谋生,保证稳定生活,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艺术情操。本文通过研读各类文献中的舟山渔农村海洋文化,可以帮助当地渔民深化各类文化的发展及延续。然而,从现有的研究可以看出,针对民俗文化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研究多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并不是十分成熟。本文希望通过文献调研,范例分析和实证分析、归纳分析等方法深入了解舟山渔农村海洋文化内涵及具体体现,对其传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一、渔农村和海洋文化习俗概述渔农村不通常是指靠近海洋,且以海洋资源赖以生存的村落。其在生产与生活方式上与大陆的农村有着较大的不同。在生产与生活方式上,渔农村的居民离不开海洋的馈赠,其对于大海的认知,造就了人与自然特有的文化联系。(一)舟山渔农村地名的由来舟山群岛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域,空间格局上多山丘,少平地,有明显的海岛特色,例如其分为南北两岛,岛上有很多小盆地和海滨小平原围绕,周边自然环境为青山环绕、碧波荡漾;小岛居民历来以渔业捕捞为生,外部交通依靠海上渔船;其交易海鲜、海产品制作劳作均有渔村景象;以石屋为主要建筑特色。因此被称为渔农村唐海萍:《舟山群岛海洋民俗文化遗产特色库建设与研究》,载《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8年版,第86页。唐海萍:《舟山群岛海洋民俗文化遗产特色库建设与研究》,载《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8年版,第86页。(二)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化习俗海洋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广义上的海洋文化包含了人类对海洋创造利用中的一切物质(海洋技术、海洋产品)或文化(海洋意识、海洋制度)产出。狭义的海洋文化是指人类在劳动、文化创作以及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以及与此对应的生产、生活方式,例如经济特色、衣食住行习俗、文化民信仰间习俗和语言文学艺术等形态。习俗指民间流传的习惯和风俗。海上民俗是“文化”的一个分支,是泛指与渔人的生产方式、与海上环境密切相关的民俗。在严酷的海上,渔民们在艰苦的海上劳作、与海作战,充分利用他们的智慧,努力地创作和劳作。海洋的风俗习惯是人们在海上的实践中所留下的痕迹,也是人们创新的灵魂。渔民在与大海恶劣凶险的的环境中进行捕捞生活,大海是渔民的田地,渔船是他们的家。在海洋文化习俗中无处不彰显着人类对海洋的创造和搏斗精神。海洋文化习俗一般只在海洋区域内特定地域流行,其产生、变迁和传承过程与海洋密不可分。海洋文化习俗是渔民们与大海漫长搏斗过程中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中留下的宝贵财富,不仅反映出渔民与海洋的生活生产情感,也体现了他们的文化艺术情操。(三)舟山海洋文化的重要元素首先,从历史文化发展的角度上而言,舟山的海洋文化与河姆渡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舟山自古以来被世人誉以东海第一村,其并非空穴来风的名号,而是其较为优越的地理环境引得早先的居民在当地生活,成就了当地文化的繁荣发展景象。例如,定海城作为舟山渔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比大连、青岛、烟台等城市的发展要早了许多,见证了我国渔农村海洋文化发展的璀璨历史。从过去的贸易往来的角度而言,徐福东渡采药、唐朝诸国信使往来、郑和七次涉足西洋,皆以舟山作为起点或是中转站。在诸多历史事件中,不难看出舟山作为我国古代海洋贸易以及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驿站,其地理位置的优越也带来了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层面上的繁荣。其次,从民俗以及生活文化的发展角度上而言,舟山又是我国最为著名的四大渔场中最为具有特点的渔场之一。以沈家渔港为例,沈家渔港周边的渔民们在生产与生活的过程中演化出了诸多与今日渔农村海洋文化一脉相承的民俗文化。如“渔人号子”、“舟山锣鼓”等民宿文化的达标更是印证了生活以及民俗层面的海洋文化是当地居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还有诸如渔港景观、水产品加工等内容也是当地赖以生存的重要生产内容,当地的居民对于渔具的使用以及渔业资源的加工制作有着深刻的认知。最后,从文学层面上解构舟山的海洋文化,又能够发现当地特有的渔农村文化特性。如王安石、陆游等在我国诗坛上享有盛誉的作家在舟山留下了具有海洋气息的诗文,诸如柳永的《煮海歌》、张岱的《海志》也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在近代的发展历史中,“宁波帮”的儒商文化也得以推广,南海观音文化节等文化庆典活动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由此可见,舟山海洋文化当中,文学创作也作为其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呈现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并不断地得以延续、发展。(四)渔农村海洋文化习俗的特征1、丰富的民俗内容渔农村海洋文化的民俗特征不仅仅包括生活上的内容,更包括了生产、文化层面的内容。从广义上来讲,渔农村海洋文化的习俗特征在民俗的体现上影响着当地的劳动、交通、市场、科教等层面的内容。如舟山特有的饮食文化、造船工艺、捕鱼文化、渔具制作这些与当地居民生产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无一不体现了渔农村民俗文化的丰富性特征。民俗文化与新的海洋文明有着内在的关联,反映了人们对大海的认识与合作关系,比如,在捕鱼中,不仅要有造船,还要有航海的体验。而这种体验,也会形成渔农村居民的认知,并影响着一代渔农村居民对生产生活的看法,形成了虽广博深邃,但贴近生活的海洋文化从发展的视角来看,其内涵结构日益充实,其内涵的扩展与多元海洋文明的和谐发展有着紧密联系;2、丰厚的人文精神变化无常的海洋,培养出了渔民们不畏生死的胆量,也造就了渔夫们勇于探寻神秘的胆识;恶劣的航海条件,培养出了渔民们坚忍不拔的毅力,海洋文化习俗中,蕴藏着一代又一代渔民们的人文情怀,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人们对大海的开发和利用,显示出了人类发展的内在动力。3、强烈的地域色彩各地区海洋自然条件、渔业资源特征、社会文化差异等因素对渔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显著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浓郁的区域特色。二、舟山渔农村海洋文化习俗舟山渔农村的海洋文化习俗形成和发展得益于海上作业和生活的环境所影响,其内涵体现于渔农村渔民的生活和理念、艺术及娱乐。各种各样的海洋文化习俗是渔民们长期与海洋共同生活过程中留下的宝贵财富。由于渔民长期与海洋共同生存,因此生产、生活、婚丧、饮食、居住习俗及各类信仰、生活艺术等,都饱含海洋特色气息,反映出渔民们对待海洋的心态。(一)舟山渔农村海洋文化的生产习俗渔民海上捕捞离不开船只,这里的造船早在远古就开始了。
舟山渔民的船只经历了上百年发展,捕捞工具经历了由简入繁的翻天覆地的一系列变化。1、渔船与船文化其发展原因与作业水域(海洋或淡水)、动力方式(机动、风帆、摇橹)、船体材料(木质、钢制等)、渔船所担负的任务(捕捞或者辅助捕捞)发展息息相关。最早的船只为浮具与筏,也就是"荜",只是一个简单编织的可以浮在水上的的筏子,随着技术发展,产生了舟等。发展到现在,渔船种类繁多。现今所指的捕捞渔船主要分大对船(捕小黄鱼、带鱼的木船)、大小钓船(钓针钓带鱼,由福建传入舟山)、中对渔船、尖头小大型船、尖头大型船等殷文伟主编:《舟山群岛渔船文化》,杭州出版社2009年版,第47页。殷文伟主编:《舟山群岛渔船文化》,杭州出版社2009年版,第47页。舟山渔农村的船文化也经历了迅速的发展和繁荣,包含造船仪式、船饰文化等。造船仪式包含造船的日期选择(良辰吉日)、造船过程(“水舱”要衬银洋或铜板,并用银钉或铜钉钉合、船的眼睛用五色彩条扎好的银钉进行“定彩”等)和船神仪式(用三牲福礼敬请天地神祗、后舱设有“船关老爷”(海神)神龛,供祭。)、下水仪式(揭掉眼睛上的红布,这个步骤称为“启眼”,由青壮年将船徐徐“赴水”(推入水中),谐音“富庶”)。船饰文化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船漆(例如木船船舷多为黑色、船板多为朱红色;现代钢船主要为银灰色或者蓝色)、插旗习俗(船上彩色丝绒的“龙”旗、“鏊鱼”旗,或到佛教胜地普陀山请来的“令”旗,或本地寺、庙请来三角形的杏黄“佛”“令”旗,或绣有“顺风得利”的旗帜等)2、渔具与俗称文化渔船上各种工具和部件,都有习惯的称谓,如称帆为“篷”;用来扯篷的木柱称“桅”,桅顶上挂的小旗,用以测定风向,形似游鱼,俗称“鳌鱼旗”;桅顶上挂着用作夜航信号的红色哨灯,俗称“桅灯”。船上的其它工具和部件,用十二生肖套称,如:用以固定桅杆的插梢称“老鼠伏”;穿联篷帆与缭绳的滑轮称“篷纽(牛)子”;船头轧锚缉的插销称“老虎轧”;桅杆下堆放篷索的舱面称“土(兔)地堂”;船头上两块翘形木板称“龙桠头”;连接篷帆于撑风的活络竹圈称“蛇蜕壳”;横放桅杆用的木架子称“马鞍子”;固定风帆方向的插梢称“羊角伏”;老大掌舵的舱面称“后(猴)八尺”;舵杆露出水面的部位称“雄鸡头”;升降篷帆的滑轮称“钩(狗)螺”;摇橹的木柱子称“橹乌嘴”(猪)。十二生肖之外的(猫)锚,挂于船头外。这些俗称,既富有风俗情趣,又便于传教。3、海洋捕捞作业与祭海文化渔船出发捕捞之前,都会根据气象预测,或者观风听雨,占卜求签,根据结果确定出洋日期。出发前,除了进行祭神外,还要“行文书”。其主要是由船长恭敬的将酒杯中装满酒,再撒入海水中,然后还要将肉投入海中(称为“酬游魂”),其目的在于祈祷船只出海顺风顺水、安全返航、满载而归。(二)舟山渔农村海洋文化的生活习俗海洋生产生活不同于陆地,海洋或涉海族群更多地与海洋打交道,除衣饰、饮食、居住等风俗以外,时令、婚丧礼仪等也有自己独特之处[3]。随着舟山群岛拥有一定数量的海岛先民,开始大规模的开发、捕捞活动,舟山的海洋民俗也随之产生。海洋民俗和礼仪类是指沿海地区人民在从事海洋生产和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海洋生活习俗。它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血缘关系、地缘组织、生活礼仪、岁时令等等,舟山人的衣食住行、生活、娱乐等等,涵盖了海岛居民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婚丧嫁娶等方方面面。1、服饰习俗舟山渔农村的渔民,由于长期在船上和海上作业,劳作辛苦,因此其衣服主要以方便海上捕捞和耐穿为主要特色。材质主要选择防水、防潮的塑料胶布或羊皮,用以防止海水腐蚀,为了将衣服用栲胶(一种红色染料)进行染色,加强其耐穿性,俗称‘栲衣’",还会将布料用葛根粉水煮,增强其柔韧性;衣服式样上,自古以来,渔民以笼裤(形似灯笼,可在裤中添加御寒衣物)、大襟衫(开左衽式样,防止被网线勾住)和布褴(类似围裙,上面绣有装饰图案)为主。并且不同季节,式样也不一样:夏天无领无袖衫穿戴,春秋为单衣;舟山渔民长期以捕捞为生,大海残酷和危险性,导致渔民对大海怀着天然的敬畏之心。2、饮食习俗谚曰:“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舟山渔农村食物种类以海鲜和鱼类为主,口味上讲究清淡和原汁原味,因此主要以蒸煮、晾晒方式制作,其著名菜品有清蒸贻贝、舟山带鱼、清炖大黄鱼、金钩虾米等;由于海上气候潮湿和海鲜腥味特点,渔民都有饮酒习俗,也形成了各种酒文化。3、居住习俗舟山渔农村建筑特色与海洋密切相关,主要为岩石屋和渔舍为主要特色,选址在沿海港湾的海涂边或在山岬海口边,远离海边,防止海浪;其原因主要是岩石便于就地取材,成本低廉且石屋抗风防腐防潮;材料花岗岩居多,缝隙处填充沙子;装饰上会有各类浮雕增加情趣。4、时令习俗舟山海岛虽远离大陆,孤悬海外,但大量资料表明,舟山的时令习俗,除了本土文化特征外,更多地体现与大陆类同化的特点,如:谢年、除夕、清明、立夏、冬至等大节。也兼有独特的地域特色节日,如:农历七月三十,旧俗为地藏王菩萨生日,大街小巷遍地皆是插于地上、瓦片、檐下、水缸边等的香,谓“插地香”。5、婚丧礼仪舟山渔农村的婚丧礼仪有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特色,例如,他们最鲜明的嫁娶习俗是“阿姑代拜堂,公鸡陪洞房”、“抱鸡入洞房,小姑代拜堂”等。这种习俗的演变是跟海洋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复杂危险的海洋捕捞生活中,渔民男人们往往都要出海进行捕捞来维持生活,而海上捕捞往往跟海上的天气及渔汛期有关,遇到了要出海的渔汛期或者说在海上捕捞时由于暴雨或者海洋内巨浪等不可抗拒因素,新郎们往往无法赶回来举办婚礼,而渔民们对婚期十分看重,他们认为一旦与姑娘定下婚期,无论发生什么意外都不可以更改,因此就发展了“抱鸡入洞房,小姑代拜堂”这种奇特的婚嫁习俗,这种习俗的内涵是:由公鸡替代新郎(且公鸡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一般选择健壮、鸡冠鲜红的年轻一年生公鸡,用红绸布进行装扮,以示吉祥),由新郎的家中女性(一般为姐妹)抱着公鸡与新娘进行拜堂和洞房仪式。当新郎出海归来后,夫妻二人对公鸡进行放生,体现了浓浓的婚嫁习俗。至于丧事习俗,当有渔民去世离开时,渔民们会开展招魂仪式,表达对亡灵的悼念和祈祷。主要包括了“叫活灵”和“招亡灵”仪式。(三)舟山渔农村海洋文化的海洋信仰舟山渔农村的渔民们,在海上谋生过程中,面对着变幻莫测和神秘无常的海上气候和飓风大浪,他们对大海始终有无法割舍的忧患意识和敬畏之心,海洋供他们以衣食饭碗,但是他们的船只和捕捞技术都比较落后,海洋经常给他们造成各种翻船、空载事故。因此舟山渔农村的渔民们,对海洋始终心怀畏惧,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对海洋产生了各种信仰。从古代和各种神话故事中,我们都知道,海洋的主管神灵是龙王,当舟山渔农村的渔民们面对无力解决的海上风浪和汹涌的海上气候,他们由于历史环境的局限性,无法掌握海上天气,也不了解潮汐规律,因此对海上作业中产生的危险缺乏抵抗力,往往任由其发生。而且为了祈祷打鱼丰收,安全归来,因此他们每当出海和谢洋归来,都会进行祭拜活动。他们认为,海洋中存在着龙王、妈祖、观音等各种神灵,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和捕捞产出均寄托于神明保佑,寻求心理上的安慰,祈祷风调雨顺。舟山渔农村中存在着各种奇特的龙王祭拜、建观音庙、妈祖信仰等各种信仰和祭祀仪式,可谓是在舟山渔农村,处处都有海上神灵的踪迹。除上述三种神灵的信仰,舟山渔农村还供奉与捕捞作业相关的很多神灵,例如鱼神、船神、礁神等。舟山千余岛,各岛皆有神,各神皆有庙。1、龙王信仰中国民间历来有对龙的崇拜。在舟山,龙王也可谓是民间的第一大传统信仰。在舟山地带,在宋朝就得到广泛认可,建立了海神庙;可以说,龙王信仰的内涵是舟山渔民勇于和大海搏斗的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内心信仰;渔民把自己这种斗争精神负载于龙王上,将人、船、海之间的配合和相互扶助的无私献身精神寄托于龙王。舟山渔民们建立了龙泉和泰井、龙王宫、白龙潭用于寄托共同信仰,群体崇拜、群体祭祀、群体祈愿金庭竹主编:《舟山群岛海岛民俗》,杭州出版社2009年版,第44页。金庭竹主编:《舟山群岛海岛民俗》,杭州出版社2009年版,第44页。2、观世音信仰舟山渔农村特殊的海上作业和谋生环境,导致渔船和人员事故频发,渔民们都将自己的生死安危寄托于某种神灵力量来庇佑自己逢凶化吉,观音的“慈悲为怀,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等德能善行,符合舟山渔民的内心对安全祥和生活愿望的期待。逐渐被广大渔民奉为海上守护神,再加上,舟山普陀山观音道场的
随着佛教传入不断兴盛,也为舟山民众的观音信仰奠定了物质基础。舟山普陀区和定海区是人群信仰最广泛的地域,舟山渔农村观音信仰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供奉海神观音,注重家族生育扩散和延续,有吃观音斋的习俗,大肆观音的灵验故事、戏剧以及诗词、歌曲,以“观音”为主题的旅游景观等钱秋红:《舟山渔农村龙王信仰与习俗研究》,浙江海洋大学2018年版,第56页。钱秋红:《舟山渔农村龙王信仰与习俗研究》,浙江海洋大学2018年版,第56页。3、妈祖信仰舟山渔农村的妈祖信仰来源于福建,由福建渔民在舟山捕捞作业过程中逐渐传入,渔民出海前都会在妈祖庙进行请愿活动,谢洋捕捞回来后再由船老大组织还愿活动,主要是开展祭祀活动或者组织戏班子演出,感谢妈祖在船队出海中的庇佑和保护何菲:《舟山渔农村观音信仰研究》,浙江海洋大学2018年版,第21页。何菲:《舟山渔农村观音信仰研究》,浙江海洋大学2018年版,第21页。4、渔业神信仰除上述三种神灵的信仰,舟山渔农村还供奉与捕捞作业相关的很多神灵,例如鱼神、船神、礁神等。舟山千余岛,各岛皆有神,各神皆有庙。(四)舟山渔农村海洋文化的内容在海洋生活环境中,渔民生活产生了大量的海洋民间艺术,记录和展示了人类生活、生产、情感、审美、诗歌等生活情操,在船上劳作,为了配合劳动节奏,在古代,渔船出海打渔的一切工序,都是靠人工完成,而且大部分都需要集体完成。各种工序通过喊话可以保证动作的统一性,调节情绪,提高工作效率。经过长期的使用和传唱,渔民号子逐渐成为一种音乐形式;旧时舟山渔农村举行红白喜事、庙会庆典、祭海等活动时,吹行班常参加;渔民出海捕鱼、联络航行时,亦以锣鼓传递讯息,或借鼓壮胆,互相吸收,丰富、充实吹打乐曲及演奏技巧;舟山渔民画生动地反映了舟山人民的劳动与生活,抒发情感世界的悲欢离合,揭露剥削阶级的残酷贪婪,诉说海上作业的惊险与艰难。舟山的海洋民间艺术是丰富多彩的,如舟山渔民号子,舟山锣鼓,舟山剪纸,舟山渔民画,翁州走书,跳蚤舞等。1、舟山渔民号子渔民号子来自于海上繁重的作业,因为渔民们在海上捕鱼很辛苦,尤其是在传统时代,渔民们需要手动操作船只前进或者捕鱼,所以为了加强团结,渔民们创作了各种各样的号子,根据不同的季节,制作出了适合自己的号子。渔民的号子又分为舟船号子,风蓬号子,摇橹号子,渔网号子,等等。舟山渔村渔民的号子种类繁多,语言特色鲜明,粗犷厚重,精悍激昂,这与舟山渔民淳朴、豪迈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2、舟山锣鼓舟山锣鼓是以排锣、排鼓、唢呐为基调,配以丝竹吹弹拉唱结合的民间习俗,旋律奔放,气氛浓烈,一般用以各类庆典、祭海仪式、新船下海及各类红白喜事活动黄晓东:《海洋民俗体育探析》,载《体育文化导刊》2011年第3期,第109页。黄晓东:《海洋民俗体育探析》,载《体育文化导刊》2011年第3期,第109页。3、舟山剪纸舟山剪纸由内陆打鱼的渔民们传入,主要是采用剪刀、刻刀和不同颜色的纸(多为红色和蓝色)进行海上赶海、捕捞、祭祀、还愿等活动展现,尤其是捕鱼、海鲜的题材特别多,“海味”甚浓,体现了民间艺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4、舟山渔民画舟山渔民画起源于“望潮”渔民画群体,他们是一群具有丰富航海经验的渔民艺术家,踏浪而来,蘸海为画,用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创作了大量的渔民画汤力维:《妈祖信仰在舟山群岛的传播、分布及意义》,载《浙江海洋学院》2012年版,第6页。汤力维:《妈祖信仰在舟山群岛的传播、分布及意义》,载《浙江海洋学院》2012年版,第6页。(五)舟山渔农村海洋文化的海岛竞技文化海岛竞技属于舟山渔农村人民的特色体育活动,其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渊源于海上作业需要极其强健的体魄和熟练的船上技能,为适应海上劳作需要,海岛渔民必须具备熟练的身手。岛民们在平日里开展船卜生产类活动,以更好地适应生产之需要;因此平时捕捞作业何总他们就会开展各种恶样的活动,例如在海滩拉船、爬缆绳、起锚、制作渔网、游泳等各类活动,主要海岛竞技体育内容形成了以下活动张坚,邱宏方:《舟山渔民号子》,载《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年版,第49页。张坚,邱宏方:《舟山渔民号子》,载《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年版,第49页。(1)爬缆绳:在古代,一旦船的主榄或帆蓬发生了故障,也须爬上榄顶去处理,从而产生了谁爬得最快、最稳、身手最敏捷的技能比赛;(2)滩涂泥滑:明朝时期,舟山朱家尖岛是一片人迹罕至的海涂,人走不动,马走不动,人走进泥泞。为了追捕逃窜的倭寇,发明了一种似马非马的器物,名为“泥马”。后人仿效为体育竞技。(3)沙滩竞技活动:是指在海边沙滩涂进行的民间竞技,这些竞技活动不仅有男性渔民参加还有不少的妇女儿童参加古代的沙滩摔跤、沙滩拔河、赛泥马、海滩放鸢、沙滩垂钓等民俗体育活动已演变成现今的如沙滩排球、沙滩足球、沙滩门球等何直升,陶根德:《舟山锣鼓》,载《浙江摄影出版社》2009年版,第30页。何直升,陶根德:《舟山锣鼓》,载《浙江摄影出版社》2009年版,第30页。三、舟山渔农村海洋文化习俗的发展现状与对策舟山渔农村的海洋文化习俗是中国海洋文化历史中璀璨的一页华章。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文化丰厚。对当地经济和社会文化的作用十分重要,研究和探讨其价值意义重大。(一)舟山渔农村海洋文化习俗的发展现状1、习俗内容存在滞后由于现代文明对渔农村海洋文化的冲击,以及传承人的逐渐离世,导致各类习俗逐渐走向衰落和破败,很多文化习俗,例如龙王或者观音信仰不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具有滞后和落后特性,逐渐不被现代文明一代所接受,现代社会也不再单一以来捕鱼为生,各类谋生手段不断进步,各种渔民号子、渔民画、渔歌逐渐散射,不被现代社会所认可,被认为是时代产物,具备局限性,因此各类习俗面临后继无人,青少年缺少兴趣,也无人传承。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走向消亡于志新:《舟山传统渔歌传承保护研究》,浙江海洋大学2019年,第34页。于志新:《舟山传统渔歌传承保护研究》,浙江海洋大学2019年,第34页。2、习俗管理保护不善曾经的舟山渔农村的各类海洋民俗文化,缺少专人进行归类,整理和保护,很多资料或者习俗逐渐失传,各种政府或者民间保护组织组件不够齐全,人力不足,力度较少,无明确的职责部门进行管理,往往是年老者口口相传,面临着保护极其匮乏的状态。导致舟山民俗文化管理比较混乱。政府式宣传部、旅游部和文化部对海洋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角色没有明确。其次特色民俗文化保护和管理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3、习俗传播效果欠佳很多海洋文化习俗,例如渔民号子、舟山锣鼓、各类体育竞技,其主要的传播渠道是表演或者实战演出的形式,然而,根据政府和各种正规组织的报道形式和内容布置方面,对舟山海洋文化习俗的描述过于简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绿色厂房设备租赁与环保技术合同
- 2025版新型建筑ALC隔墙板分包施工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公共卫生间保洁人员聘用合同
- 二零二五版物流运输合同-时效性及赔偿责任约定
- 2025年度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合同
- 二零二五年车辆维修配件供应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办公室装修与办公家具定制及安装服务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粘合剂买卖合同样本修订版
- 城市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工艺在2025年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饭店挂账管理办法细则
- (约克)机组热回收技术
- (完整版)常见肿瘤AJCC分期手册第八版(中文版)
- 哔哩哔哩认证公函
- 托玛琳养生碗gg课件
- 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 行政后勤人员 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卡
- 消化系统炎症性肠病labc
- DB52∕T 1480-2019 GLW-8430连栋塑料薄膜温室通用技术规范
- 医院核心制度题库(有答案)已修整(共48页)
- 危险源辨识与隐患排查全面讲解
- 第9分册并联电容器组运维细则(国网上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