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科分科】 新高考高一选科分科指导主题班会_第1页
【选科分科】 新高考高一选科分科指导主题班会_第2页
【选科分科】 新高考高一选科分科指导主题班会_第3页
【选科分科】 新高考高一选科分科指导主题班会_第4页
【选科分科】 新高考高一选科分科指导主题班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高考高一选科分科指导主题班会讲稿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主要的内容是关于新高考模式下的选科分科指导。随着全国大多数省份陆续加入新高考阵营,新高考体系已基本形成。相比于传统的文理分科,新高考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因此,如何在“3+1+2”模式下做出最符合自己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希望通过今天的班会,大家能够对新高考选科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一、什么是“3+1+2”模式?首先,我们要了解“3+1+2”模式的具体内容。“3”为全国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1”由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中选择1门,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满分为100分。“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以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科满分均为100分。因此,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在这种模式下,理论上存在12种不同的选科组合,供考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未来规划进行选择。二、选考科目单科特性解读在做出选择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各个选考科目的特点。物理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难度较高,但选择物理后大学专业选择几乎不受限制;历史作为纯文科科目,知识面要求广,但相对于地理、政治等文科科目更容易理解。化学需要较高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发散思维;生物整体难度较低,更易学习,未来前景较好;地理文理兼备,学习难度低于理化生,背诵内容少于历史政治;政治记忆内容多且与时俱进,试题变化大,得高分不易。三、选科时存在的盲目行为在选科过程中,我们需要避免一些盲目行为。比如跟风式胡乱选择,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长进行选择;靠感觉感性选择,没有理性分析自己的学科基础和提升空间;靠兴趣爱好选择,没有考虑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大学专业要求;哪科分高选哪科,忽视了初高中学科知识的区别和学科的难易程度;选文理矛盾学科,因暂时成绩回避难点,导致未来专业选择受限;片面追求专业覆盖率,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选择;过分钻“赋分”空子,希望通过选择赋分有利的科目来提高成绩,但这种做法存在不确定性。四、选科应考虑的四大要素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呢?首先,我们要考虑自己的学科基础,包括分数、排名和知识掌握程度。其次,我们要评估自己的提升空间,包括学科潜力、学科能力和学习习惯。再次,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兴趣倾向,但不能仅凭感情用事,需要借助兴趣职业测试等工具来帮助自己判断。最后,我们要了解大学要求,明确各专业对科目选择的要求,以确保高考时能够填报自己心仪的专业。五、选科组合优劣势面面观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12种选科组合的优劣势。以甘肃省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选科组合对应着不同的专业覆盖率。比如物理+化学+生物组合的专业覆盖率最高,但竞争也最为激烈;而历史+地理+政治组合的专业覆盖率最低,但学习适应比较快。因此,在选择时我们需要权衡利弊,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未来规划进行选择。六、寄语实际上每种组合都有自己的优劣势和适宜的推荐人群。只有明白自己的情况才能找到最合适的组合。希望大家在后面的选科时能够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上就是今天的班会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消化这些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明智的选择。谢谢大家的聆听!新高考高一选科分科指导主题班会逐字稿开场白: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对我们未来影响深远的话题——新高考模式下的选科分科。截至2023年,全国大多数省份都已经加入了新高考的阵营,这也意味着一个全新的、以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为主要方向的高考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一、导入相比于传统的文理分科,新高考模式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那么,在这个“3+1+2”模式下,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最符合自己的选择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班会要探讨的主题。二、什么是“3+1+2”模式?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3+1+2”模式的具体内容。“3”为全国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这3门科目每科的满分都是150分,总分加起来是450分。这些科目的成绩都会以原始分的形式计入我们的总成绩。“1”是由我们在物理和历史这两门首选科目中选择1门,这门科目的成绩也是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满分为100分。“2”则是由我们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这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这两门科目的成绩会以等级分的形式计入总成绩,每科的满分都是100分。所以,我们的总成绩就是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和我们选择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的成绩组成的,满分为750分。在这个模式下,理论上我们有12种不同的选科组合可以选择,这些组合可以满足我们不同的兴趣、特长和未来规划。三、选考科目单科特性解读那么,在选择这些科目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这些科目的特性。物理是一门难度较高的学科,它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知识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选择物理后,我们未来的理科学习会有很好的辅助作用,而且大学专业的选择也几乎不受限制。历史则是一门纯文科的科目,它的知识面要求比较广,但相对于地理、政治等文科科目来说,它更容易理解。不过,根据近些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想要在历史学科上拿高分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的难度低于数理,但高于生物。学习化学需要我们拥有较高的识记能力的同时,还要充分理解。化学学科有助于我们发散思维,对我们未来在工作和生活中分析解决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生物的整体难度在数理化生中是最低的,它更易学习,性价比较高。生物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以及信息的提取能力。就近几年来说,我国的生物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生物学科的社会价值也越来越高,未来前景很好。所以,生物也是理科能力较弱的考生的首选科目。地理科目则文理兼备,它的学习难度低于理化生,背诵内容少于历史政治。地理考题的客观性比较强,答案也比较明确,相对比较容易拿高分。对于选择物理的偏理科生而言,大部分人会选择偏理科的地理,因为地理显然要比政治容易得多。政治学科记忆的内容比较多,而且它的内容与时俱进、贴近生活。也正因为此,政治每年的试题变化都比较大。我们所学的内容和要考的内容可能会有差距,甚至有时候教材上都没有。所以,政治想要得高分并不容易,分数的浮动也可能会比较大。四、选科时存在的盲目行为在了解了这些科目的特性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选科了吗?还不行!因为在选科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避免一些盲目行为。第一种盲目行为就是跟风式胡乱选择。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为什么很多学生都扎堆选择理化生,尤其是物理呢?一方面是因为选物理确实重要,这样大学专业的选择几乎没有限制;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些学生明明物理成绩不好,却还跟风去选。这样做的后果可想而知,最后只能任人宰割。第二种盲目行为是靠感觉感性选择。有些学生完全跟着感觉走,自己感觉哪门学科学的还可以,成绩还不错就选了。但实际上呢?可能这一门成绩好的学生更多,大部分都比你强。所以,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第三种盲目行为是靠兴趣爱好选择。有些学生是因为喜欢某个学科或者喜欢某个老师而选择了这门学科。但喜欢老师和你最终能考多少分是两码事。我们不能感情用事,因为老师不能最后帮你考大学。第四种盲目行为是哪科分高选哪科。有些学生在选科时,会根据自己初中时学习各学科的印象来判断是否适合某个学科的学习。这样做容易忽视初高中学科知识的区别。不能光看自己哪科分高就选哪科,因为有些学科的难点会出现在选科之后。比如地理,可能难度会越来越大。第五种盲目行为是选文理矛盾学科,因暂时成绩回避难点。在“3+1+2”的12种组合中,有极少数学生选择史化生这样的组合。对于这种“文理兼顾”的组合,我们要慎重选择。因为这样的组合很可能没有专业可以报。毕竟,“3+1+2”的选择方式实际上也是区分文理的。第六种盲目行为是片面追求专业覆盖率。有些家长和学生对于以后的职业方向和未来没有规划,又担心高考报志愿受限,因此盲目选择覆盖率很高的组合。但专业覆盖率只是选科时的参照因素之一,片面追求是不可取的。虽然“物理、化学、政治”组合可选专业覆盖率最广,但是学习难度也很大,得分偏难,对考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要求较大。第七种盲目行为是过分钻“赋分”空子。有些家长和考生在选科时存在“钻空子”心理,希望侥幸能选到赋分有利的科目。但实际上呢?赋分情况会根据每年的选考情况有所变化,一般很难预测。而且无论如何选择都无法避开和尖子生之间的竞争。所以,“绕路而行”“侥幸心理”都是不可取的。第八种盲目行为是不明所以参考“重要”数据。往年选科数据是重要的参考指引,但是不同省份、不同分数段、不同选科模式下数据的可参考性是家长需要重点关注的。盲目参考数据不可取,结合所在省份所在高中数据才为上策。五、选科应考虑的四大要素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呢?这就需要我们考虑以下四大要素。第一大要素是学科基础。我们可以从分数、排名和知识掌握程度这三个方面来判断自己学科基础的强弱。分数是权衡学科基础的最直观的数据。如果某门学科历次考试的平均得分都比较高,那就说明这门学科的基础比较好。排名也是衡量学科基础的重要依据。因为新高考采用的是等级赋分制,最终赋分分数取决于名次。所以,高一、高二的排名可以参考班级或学校排名;而到了高三模拟考试后,则要参考全市乃至全省的统考排名。层次越高、范围越广,其参考价值也就越大。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平时学习情况或试卷分析来判断知识掌握程度。从各个知识点的得分率或正确率来看,知识掌握得越全面,学科基础也就越牢固。第二大要素是提升空间。提升空间是影响学科成绩变量的关键因素。有些同学在某些学科上或许基础较差,但仍有可能在一年或两年后超过其他人。判断学科的提升空间主要可以参考学科潜力、学科能力和学习习惯这三个方面。学科潜力可以通过对错题题型的统计来进行模糊判断。比如错题是集中在选择题还是大题上。学科能力则可以从平时练习和试卷中判断出来。错题主要是因为基础知识点含糊还是思考逻辑想不出来、想不明白?补基础容易,但补思维难。而不同的学习习惯应对不同学科时,其学习效率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还需要考虑自己的学习习惯是否适合某门学科的学习。第三大要素是兴趣倾向。虽然我们不能仅凭感情用事、靠兴趣爱好来选择科目,但兴趣倾向仍然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有兴趣的学科往往能让我们学得更有动力、更投入。所以,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兴趣职业测试来帮助自己更准确地判断自身的兴趣倾向。第四大要素是大学要求。对于新高考改革实施地区的学生来说,各大学会发布各专业关于科目选择的要求。我们唯有按照要求选择了必选科目后,才能在高考时填报该专业。因此,在选科时我们还需要了解大学对各专业的要求情况。六、选科组合优劣势面面观接下来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这12种选科组合的优劣势情况。首先是组合1:物理+化学+生物。这个组合可报的专业比例非常高,达到了96.36%。它的优势在于未来可报考的专业多、纯理组合、学科单一、记背少、重理解、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学科之间关联大、能互相促进。但劣势在于它是理科学霸聚集地、竞争异常激烈。然后是组合2:物理+化学+地理。这个组合可报的专业比例也很高,达到了95.53%。它的优势在于地理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偏理科目中地理难度不大、跟传统物化生非常接近、如果是传统理科考生想搭配一门文科可选择该组合。但劣势在于选地理的人数在各省市一直位居前列、在实施新选科后预估该组合选考人数会和物化生不相上下。接下来是组合3:物理+化学+政治。这个组合可报的专业比例是90.43%。它的优势在于选这个组合的同学一般是想读理科但不想学生物、同时政治是目前考研的必考科目之一、高中学政治对未来考研有帮助。但劣势在于政治与另外两科关联度不大、需要记忆背诵的内容非常多、是偏文学科中难度较大的。再然后是组合4:物理+生物+地理。这个组合可报的专业比例就比较低了,只有50.84%。它的优势在于物理保证了一定的专业覆盖率,同时生物和地理的学习难度和竞争压力相对较小,适合想要选择理科但又不擅长化学的同学。然而,劣势在于这种组合的专业选择受限较大,尤其是对于一些理工科专业,可能无法满足其选科要求。接下来是组合5:物理+生物+政治。这个组合的专业可报比例为51.08%。其优势在于既包含了物理这门基础理科,又加入了生物和政治这两门相对容易得分的科目。对于想要保持理科方向,同时又想降低学习难度的同学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劣势在于,这种组合在报考部分理工科专业时可能会受到限制,而且政治的学习需要较强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然后是组合6:物理+地理+政治。这个组合的专业可报比例为51.15%。它的优势在于物理保证了理科方向,地理和政治则提供了更多的文科视角,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劣势在于,这种组合在报考一些对物理要求较高的理工科专业时,可能会因为地理和政治的加入而降低竞争力。接下来,我们看看文科方向的组合。组合7:历史+政治+地理。这个组合的专业可报比例为49.86%。它的优势在于三门科目都属于文科,学习难度相对较小,且彼此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有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但劣势在于,这种组合在报考理工科专业时几乎无法选择,且文科专业的竞争也相对激烈。组合8:历史+政治+生物。这个组合的专业可报比例为50.14%。它的优势在于既保持了文科的方向,又加入了生物这门相对容易得分的理科科目。对于想要保持文科方向,但又不希望完全放弃理科的同学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劣势在于,这种组合在报考部分文科专业时可能会受到限制,且生物的学习需要一定的理科思维。组合9:历史+地理+生物。这个组合的专业可报比例为50.58%。它的优势在于三门科目中既有文科也有理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劣势在于,这种组合在报考理工科和文科专业时都可能受到一定的限制,需要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更加谨慎。接下来是几个相对较为特殊的组合。组合10:历史+化学+生物。这个组合的专业可报比例较低,只有46.96%。它的优势在于既包含了文科的历史,又加入了理科的化学和生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但劣势在于,这种组合在报考大部分专业时都可能受到限制,且化学和生物的学习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