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14-15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总结_第1页
【学案导学设计】14-15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总结_第2页
【学案导学设计】14-15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总结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总结学案一、绚烂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的特征(1)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流长。其见证有:①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日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2)基本特征之二:博大精深。主要表现在:①独特性: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②区域性:中华大地各区域的文化,相互沟通、借鉴、吸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③民族性: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族人民共同制造了中华文化。(3)中华文化的包涵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缘由)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沟通中吸取、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乐观成分。意义:这种文化的包涵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谐的关系中沟通,增加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缘由。【温馨提示】不要认为中华文化就是各民族的文化。2.中华文化的力气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制造力和分散力之中,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气。3.怎样理解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1)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2)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宝,都是中华民族的傲慢。(3)在长期的历史进展中,中华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绚烂的中华文化。二、中华民族精神1.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英勇、自强不息的宏大民族精神。2.核心:爱国主义(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2)重要性: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3)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当代中国,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温馨提示】民族精神的力气,主要体现在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所起的重大作用上:主要是从分散力、向心力、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等方面概括,内在地包含了历史、现实和将来三个维度,因此说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3.新时期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中华文化的力气,集中表现了民族精神的力气。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进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富强、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需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养的必定要求。②是不断增加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③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④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进展强基固本。【温馨提示】如回答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可将上面三条必要性转换一下语言即可(加上“有利于”)。4.新时期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2)必需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3)必需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吸取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4)必需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既博采众长、日益丰富。(5)立足于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大实践;人人都应当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温馨提示】“弘扬”侧重于将现有民族精神运用于实践,即在实践中发挥民族精神的力气;而“培育”侧重于对民族精神的传播、推广和创新。可见“弘扬”和“培育”结合在一起全面而精确     地表明白我们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态度。1.(2021·安徽高考)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③不同地域打算不同文化的进展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安徽不同区域消灭的不同文化,说明白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故①正确入选;安徽的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说明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故②正确入选。③④观点错误。2.(2021·新课标全国Ⅱ)《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沟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①呈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以《台湾风物图卷》的沟通历史为背景,考查有关文化生活的相关学问。之所以将这幅画作为海峡两岸沟通的重要角色,说明白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与魅力,故①正确;同时,这幅画在海峡两岸沟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说明白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所以②正确。③错误,之所以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说明白这幅画在台湾及中华文化中的作用和地位,并不能说明与其具有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④错误,两岸文化走向同一错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3.(2021·北京高考)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月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多元”是指中华各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进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一体”是指中华各民族的进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行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这一理论强调了()A.中华各民族在历史上的进展是不平衡的B.民族分散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C.中华民族是具有历史性的多民族共同体D.民族公平奠定民族团结的政治经济基础答案C解析费孝通的理论体现了中华各民族的历史性,同时又强调了各民族的不行分割性。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是这一理论所强调的,故应排解。4.(2022·天津高考)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秀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答案C解析审题时抓住“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这一有效“题眼”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干说明白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方水土,一方文化,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题干材料未体现。5.(2021·四川高考)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德,定格为很多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④是中华民族生存进展的精神支柱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材料表现的是在抗震救灾中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和作用。材料涉及的时间是在同一历史时期,显示了民族精神相同的内容,故①不选。材料中没有表明中华民族精神兼收并蓄的特质,故②不选。从材料中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和百折不挠的坚韧品德,都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故③当选。材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对中华民族生存进展起到精神支柱作用,故④当选。故选D。6.(2021·北京高考)中华大地幅员宽广,历史悠久,文化绚烂。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亮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坚韧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缘由在于它特有的包涵性。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涵性及其作用?答案中华文化的包涵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