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11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实验操作方法正确,能达到实验本身所需要达到的目的是()A.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B.量取35mL液体。

C.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D.收集氢气。

2、如图表示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变化,其中“”“”“”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的分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A.4:1:4B.4:1:2C.2:1:2D.1:2:23、如图所示,是探究铁锈蚀条件的装置,调节rm{L}端与rm{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周后观察。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rm{b}管中铁钉一样会锈蚀B.rm{L}端与rm{R}端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C.该实验能说明铁锈蚀与空气、水都有关D.rm{U}形管中加入植物油是为了防止水分进入到干燥的空气中4、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rm{(}rm{)}rm{垄脵}原子数目rm{垄脷}分子数目rm{垄脹}元素种类rm{垄脺}物质种类rm{垄脻}原子种类rm{垄脼}物质的总质量A.rm{垄脵垄脺垄脼}B.rm{垄脵垄脹垄脻垄脼}C.rm{垄脵垄脷垄脼}D.rm{垄脷垄脹垄脻}5、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代会举行宪法宣哲仪式,新当选的省长走到宣誓台前,庄严宣誓:“我宣哲: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成,履行法定职责”这表明我国宪法()①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②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③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④规定了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如表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rm{(}rm{)}

。事实解释rm{A}温度计中的水银rm{(}汞rm{)}热胀冷缩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rm{B}花香四溢分子不断的运动rm{C}rm{CO}有毒而rm{CO_{2}}无毒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rm{D}rm{CuSO_{4}}溶液和rm{Na_{2}SO_{4}}溶液的颜色不同两种溶液中的阳离子不同A.rm{A}B.rm{B}C.rm{C}D.rm{D}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7、丽丽同学对周期表的认识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中共有七个周期十八个族。

B.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目。

C.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D.周期表中的金属元素中文名称都有“金”字偏旁。

8、甲、乙两同学在室温下各取50克某溶液分别做制晶体实验,甲将溶液蒸发掉10克水后,冷却至室温得晶体1.2克(晶体不含结晶水);乙将溶液蒸发掉15克水后,冷却至室温得晶体2.4克,若两人实验结果都正确,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将原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需补充溶质1.2克B.原50克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2.2%C.室温时,该溶质的溶解度为24克D.室温时,该溶质的溶解度为16克9、如图为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温度为rm{10隆忙}时,物质溶解度关系为rm{垄脵>垄脹>垄脷>垄脺}B.若rm{NH_{4}H_{2}PO_{4}}中混有少量rm{NaCl}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C.在rm{10隆忙}时把rm{NH_{4}H_{2}PO_{4}}和rm{Ce_{2}(SO_{4})_{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rm{30隆忙}两者都有晶体析出。D.rm{20隆忙}时rm{(NH_{4})_{2}HPO_{4}}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rm{70%}10、阳阳同学做了一个趣味实验,他把气球中的镁屑加入到盛有稀盐酸的锥形瓶中,整个实验过程如图所示rm{(}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rm{).}他关于本实验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能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时,有气体放出B.本实验能说明与稀盐酸反应时,镁屑比镁条更快C.本实验能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有热量放出D.本实验过程中溶液颜色变红11、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以蜡烛为主题,对青少年发表了一系列演讲,其演讲内容被编成rm{隆露}蜡烛的化学史rm{隆路}一书。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时,在顶端会形成一个液态石蜡的凹槽B.用玻璃管从蜡烛火焰中引出的白烟是水蒸气C.蜡烛燃烧时,液态石蜡抵达烛芯上汽化并燃烧D.拿住火柴梗一端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rm{1-2s}后取出,处于内焰的部分最先炭化变黑12、实验小组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rm{.}已知:rm{2N}rm{a}rm{OH+SO_{2}篓TN}rm{a}rm{{,!}_{2}SO_{3}+H_{2}O垄脵}关闭rm{K}打开甲的胶塞,点燃硫粉后迅速塞紧胶塞rm{.垄脷}冷却至常温,将胶头滴管中的足量rm{N}rm{a}rm{OH}溶液挤入瓶中,振荡,使反应充分rm{.垄脹}打开rm{K}观察乙中的现象r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rm{垄脵}中,硫燃烧呈淡蓝色火焰,瓶内气压减小B.步骤rm{垄脷}中,甲装置内的气压减小,至与大气压相等C.步骤rm{垄脹}中,乙中的长导管口处冒气泡D.步骤rm{垄脹}中,甲装置内的气压增大,至与大气压相等13、化学用语的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对化学用语的叙述或使用正确的是()A.H3--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B.H3--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C.镁离子--Mg2+D.氧化亚铁--Fe3O41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XYZQ反应前的质量/g810121反应后的质量/g21待测9已知X和Q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M;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反应后物质Z的质量为9g

B.反应中物质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1

C.反应生成Y的质量为11g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15、下列是某合作学习小组对物质进行的分类;正确的是()

A.冰;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

B.盐酸;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

C.不锈钢和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硬币都是合金。

D.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6、将少量的①菜油;②醋;③味精;④胡椒粉;⑤面粉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后,其中______形成悬浊液,______形成乳浊液,______形成溶液.(填编号)17、锂广泛应用于电池;贮氢等领域;如图表示锂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4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B、C、D、E中______(填编号)属于同种元素,______(填编号)属于离子;

(2)用化学符号表示:①锂离子______,②两个锂原子______.18、、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事实或现象

rm{(1)}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2)}夏天湿衣服晾干的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rm{(1)}将某rm{NaOH}溶液逐滴滴人一定量的某盐酸中,图象合理的是______rm{(}填“甲”或“乙”rm{)}.

rm{(2)}长期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rm{(}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m{)}______.

rm{(3)}用一种试剂既可以检验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又可以除去变质生成的杂质,这种试剂可以是rm{(}用化学式表示rm{)}______.20、写出下列实验所需主要仪器的名称(只写一种)

(1)取用少许液体时应用____;

(2)溶解较多量物质时需用____;

(3)用作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时需用____;

(4)少量物质反应时需用____;

(5)搅拌时,应用____.21、“瘦肉精”(化学式为C12H19Cl2N2O)能提高猪的瘦肉率;但对人体有危害,国家多年前已经禁止使用.请回答:

(1)“瘦肉精”其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

(2)“瘦肉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

(3)“瘦肉精”中____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评卷人得分四、计算题(共4题,共32分)22、在自然界中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______,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______.23、已知某化合物rm{46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rm{88g}二氧化碳和rm{54g}水;rm{(}写出计算过程rm{)}

rm{(1)}该化合物中含______rm{g}碳元素,含______rm{g}氢元素;

rm{(2)}该化合物中是否含氧元素?若没有,请说明理由;若有,计算该化合物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2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完成下列空白:

rm{(1)}在化学反应rm{2A+B=C+2D}中,rm{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rm{103}rm{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rm{71}rm{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rm{160}则rm{D}的相对分子量是______

rm{(2)}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rm{4.8g}氧气,同时只生成rm{4.4g}二氧化碳和rm{2.7g}水;则该化合物中含有哪些元素?

【解析】此类题目的解决方法: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我们不难得出;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倒底有没有氧元素呢?可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量,先求出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氧元素的质量,然后再与题目给出的已知量氧气的质量进行比较,由质量守恒定律即可得出该化合物中含有哪些元素?

【计算过程】rm{垄脵}生成的rm{4.4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rm{(}列式计算,并求出结果,下同rm{)}

rm{垄脷}生成的rm{2.7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

【结论】该化合物中含有______rm{(}填名称rm{)}元素。25、硫酸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rm{.(}原理:rm{Fe_{2}O_{3}+3H_{2}SO_{4}篓TFe_{2}(SO_{4})_{3}+3H_{2}O)}

rm{(1)}把rm{50g}质量分数为rm{98%}的浓硫酸,稀释成rm{1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

rm{(2)}要使rm{16gFe_{2}O_{3}}恰好完全反应,需消耗上述rm{10%}的稀硫酸的质量是多少?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30分)26、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温度对微粒运动的影响.27、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将rm{A}rm{E}装置连接时,应将rm{A}装置的导管rm{a}与rm{E}装置的导管______rm{(}选填“rm{b}”或“rm{c}”rm{)}相连接rm{.}检验rm{E}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rm{(2)}将rm{A}rm{B}装置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可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

rm{(3)}将rm{A}rm{C}装置连接,可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rm{.}用rm{E}装置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取下双孔橡皮塞,将瓶中的气体沿rm{D}装置烧杯左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______,化学性质______,______.28、某同学将浑浊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问:rm{(1)}图中还缺少了一种仪器是____,其作用是____;如果按图上所示的装置图中还缺少了一种仪器是____,其作用是____;如果按图上所示的装置rm{(1)}_____;进行操作,其中的错误还有哪些:rm{垄脵}_____;rm{垄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垄脵}过滤后若滤液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其中出现浑浊的原因rm{垄脷}rm{(2)}过滤后若滤液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其中出现浑浊的原因评卷人得分六、探究题(共1题,共10分)29、实验装置的设计和组装是一个改进的过程,观察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rm{A}rm{B}rm{C}rm{D}rm{E}rm{F}rm{G}

rm{(1)}装置rm{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rm{(2)}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rm{(3)}装置从rm{a}rm{b}中某一个接口进气,可以代替rm{C}rm{D}装置收集气体,并且可以减少气体向空气中的逸出rm{{.}}现用rm{A}rm{E}装置来制取并收集氧气,连接rm{A}装置的应是______口rm{(}选填“rm{a}”或“rm{b}”rm{)}rm{(4)}已知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rm{{.}}制取并收集干燥的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rm{(}填装置编号rm{)}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A【分析】【解答】解: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所以能像倾倒液体一样倾倒,且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A能达到目的,故A正确;

B;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图中的视线不对,测量结果会偏大,图中操作错误,故B错;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应用的原理是用所选药品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使集气瓶内的压强减小,从而进入水来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而在C中用木炭来做实验,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集气瓶内的压强几乎不变,所以不能达到目的,故C错;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用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D错.

故选A.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实验操作分析;

B;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瓶内气体不会明显减少;

D、收集氢气根据氢气的溶解性和密度考虑2、C【分析】【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共有5个A分子和1个B分子,反应后含有3个A分子和2个C分子,可判断有3个A分子未参加图示中的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B、C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分别为2、1、2,原图可表示为:

由上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2.

答案:C.

【分析】利用分子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对比反应前后的分子微粒示意图,判断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分子的个数比.3、D【分析】【分析】

钢铁生锈的条件是钢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盐溶液能促进金属生锈;rm{a}中的铁钉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容易生锈;rm{b}中的铁钉没有与水充分接触;不容易生锈;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铁生锈的条件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解答】

A.rm{b}管中缺少水,铁钉不会锈蚀,故选项错误;管中缺少水,铁钉不会锈蚀,故选项错误;rm{b}中的氧气减少,压强也减小,从而导致B.因为rm{a}中的氧气减少,压强也减小,从而导致rm{L}端比rm{R}端液面高,故选项错误;端比rm{a}端液面高,故选项错误;rm{L}试管中铁钉生锈,rm{R}试管中铁钉没有生锈,说明铁锈蚀与水有关,故选项错误;C.rm{a}试管中铁钉生锈,rm{b}试管中铁钉没有生锈,说明铁锈蚀与水有关,故选项错误;rm{a}形管中加入植物油是为了防止水分进入到干燥的空气中,rm{b}D.

rm{U}【解析】rm{D}4、B【分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种类及个数、总质量等不变。【解答】由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种类及个数、总质量等不变;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有新物质的生成,所以物质的种类、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及元素化合价有的发生变化,有的不变。由以上分析可知:

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rm{垄脵垄脹垄脻垄脼}rm{垄脷}分子数目可能发生变化;rm{垄脺}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故选B。

【解析】rm{B}5、B【分析】略【解析】B6、A【分析】解:rm{A}由于原子间有间隔,在受热时间隔变大,遇冷时间隔变小,所以温度计中的水银rm{(}汞rm{)}热胀冷缩;原子的大小没有发生改变,故A错误;

B;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花香的微粒通过运动运动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花香四溢,故B正确;

C、rm{CO}rm{CO_{2}}是由不同种的分子构成的,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相同,所以rm{CO}有毒而rm{CO_{2}}无毒;故C正确;

D、rm{CuSO_{4}}溶液和rm{Na_{2}SO_{4}}溶液的颜色不同;是由于两种溶液中的阳离子不同,故D正确.

故选A.

根据微粒的性质分析;分子很小,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隔,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相同.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建立微观粒子的模型,体会它与宏观物质的不同,利用微观的理论认识物质的变化.【解析】rm{A}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7、BC【分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共有七个周期;18个纵行,每一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共有16个族;故A说法错误;

B;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目;故B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故C说法正确;

D;汞元素为金属元素;中文名称没有都有“金”字偏旁,故D说法错误.

故选BC.

【解析】【答案】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共有七个周期;18个纵行,每一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共有16个族;进行解答;

B;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

C;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进行解答;

D;汞元素为金属元素;中文名称没有都有“金”字偏旁.

8、AC【分析】解:A、开始蒸发的10g水要达到饱和,共需要溶质为:=x=2.4g,2.4g-1.2g=1.2g.因此将原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需补充溶质1.2克.故选项正确;

B、原50克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9.4%;故选项错误;

C、据:=得;s=24g,故选项正确;

D;溶解度为24g;故选项错误;

故选A;C

当甲将溶液蒸发掉10克水后,冷却至室温得晶体1.2克,剩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甲、乙取得是同一种溶液,当乙将溶液蒸发掉10克水后冷却至室温时也得晶体1.2克,再蒸发5克水时,得到晶体1.2克,由此可以推出:开始蒸发的10g水要达到饱和,共需要2.4g溶质,因此将原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需补充溶质1.2克.根据溶解度公式:=解得溶解度为:s=24g.

本考点考查了有关固体溶解度的计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即考查了理解能力,又考查了计算能力,综合性比较强,一定要理解记忆,综合把握.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解析】【答案】AC9、C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根据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相关知识即可解答。【解答】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当温度为rm{10隆忙}时,物质溶解度关系为rm{垄脵>垄脹>垄脷>垄脺}故A说法正确;时,物质溶解度关系为rm{10隆忙}故A说法正确;rm{垄脵>垄脹>垄脷>垄脺}B.由于磷酸二氢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若rm{NH}rm{NH}rm{4}rm{4}rm{H}rm{H}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故B说法正确;rm{2}时把rm{2}rm{PO}rm{PO}rm{4}rm{4}中混有少量rm{NaCl}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故B说法正确;rm{NaCl}C.在rm{10隆忙}时把rm{NH}rm{10隆忙}rm{NH}rm{4}rm{4}rm{H}rm{H}rm{2}rm{2}rm{PO}rm{PO}rm{4}rm{4}和rm{Ce}rm{Ce}rm{2}rm{2}rm{(SO}rm{(SO}rm{4}rm{4}rm{)}rm{)}时rm{3}rm{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rm{30隆忙}rm{30隆忙}rm{NH}rm{NH}rm{4}质量分数约为rm{dfrac{70g}{170g}隆脕100拢楼=41.2拢楼}rm{4}rm{H}rm{H}【解析】rm{CD}10、B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金属的性质等知识。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解答。【解答】A.通过rm{AC}图对比可知,反应后气球变大,说明本实验能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时,有气体放出,故A说法正确;图对比可知,反应后气球变大,说明本实验能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时,有气体放出,故A说法正确;B.图中没有镁屑与镁条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本实验不能说明与稀盐酸反应时,镁屑比镁条更快,故B说法错误;C.通过rm{AC}图对比可知,反应结束冷却后,气球变小,说明本实验能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有热量放出,故C说法正确;D.实验中没有图示表示本实验过程中溶液颜色变红的现象,故D说法错误。故选BD。rm{BC}【解析】rm{BD}11、B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蜡烛燃烧试验的知识。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解答。【解答】A.蜡烛燃烧时,在顶端会形成一个液态石蜡的凹槽,故A说法正确;B.用玻璃管从蜡烛火焰中引出的白烟是石蜡蒸气,故B说法错误;C.蜡烛燃烧时,液态石蜡抵达烛芯上汽化并燃烧,故C说法正确;D.拿住火柴梗一端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rm{1-2s}后取出,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炭化变黑,故D说法错误。后取出,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炭化变黑,故D说法错误。rm{1-2s}故选BD。【解析】rm{BD}12、A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反应及相关现象的变化。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解答。【解答】A.步骤rm{垄脵}中,硫燃烧呈淡蓝色火焰,但由于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瓶内气压不变,故A说法错误;中,硫燃烧呈淡蓝色火焰,但由于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瓶内气压不变,故A说法错误;rm{垄脵}中,B.步骤rm{垄脷}中,rm{垄脷}甲装置内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瓶内气压减小,小于大气压,故B说法错误;中,打开由于外面大气压大于瓶内压强,乙中的长导管口处冒气泡,故C说法正确;C.步骤rm{垄脹}中,打开rm{K}由于外面大气压大于瓶内压强,乙中的长导管口处冒气泡,故C说法正确;中,装置甲、乙联通,甲装置内的气压增大,至与大气压相等,故D说法正确。rm{垄脹}rm{K}【解析】rm{AB}13、AC【分析】解:A、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H3可表示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H可表示4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镁离子可表示Mg2+;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氧化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FeO,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C。

A;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B;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D;氧化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解析】AC14、CD【分析】

A;反应后物质Z的质量为9g+1g=10g.故选项错误;

B;反应中物质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1:12.故选项错误;

C;反应生成Y的质量为11g.故选项正确;

D;因为X和Q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M;反应物X和Q的质量比是8:12=2:3,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故选项正确.

故选CD.

【解析】【答案】由表中数据可知;X和Q是反应物,Y和Z是生成物,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和是20g,其中X是8g,Q是12g,生成Z的质量是9g,Y的质量是11g.

15、AC【分析】

A;冰、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正确;

B;盐酸和食醋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错误;

C;不锈钢和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硬币都是合金.正确;

D;纯碱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熟石灰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错误.

故选AC.

【解析】【答案】冰是水;干冰是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都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盐酸和食醋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不锈钢和硬币都属于合金;纯碱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6、略

【分析】解:①菜油是液体;不溶于水,能形成乳浊液;②醋能溶于水形成溶液;③味精能溶于水形成溶液;④胡椒粉不溶于水,本身是固体,它和水混合后形成悬浊液;⑤面粉不溶于水和水混合后形成悬浊液,故答案:④⑤;①;②③.

根据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概念和物质的溶解性分析解答.

一种物质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固体不溶物和水形成的混合物属悬浊液,不溶性的液体和水混合形成的混合物属乳浊液.【解析】④⑤;①;②③17、略

【分析】解:(1)B;C、D、E中;D、E的核内质子数相等,属于同种元素,D中核外电子数小于核内质子数,是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锂离子;

(2)①锂离子可以表示为Li+;②两个锂原子可以表示为2Li.

故填:D、E;D;Li+;2Li.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属于离子;

锂元素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1个锂原子.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解析】D、E;D;Li+;2Li18、rm{(1)}温度升高,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rm{(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用微粒的性质分析解决实际的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解答。【解答】rm{(1)}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填:温度升高,原子间的间隔变大;rm{(2)}夏天洗衣服晾干的快是由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解析】rm{(1)}温度升高,原子间的间隔变大rm{(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19、略

【分析】解:rm{(1)}稀盐酸显酸性,rm{pH<7}向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稀盐酸减少,酸性减弱,rm{pH}升高,当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rm{pH=7}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显碱性,rm{pH>7}因此将某rm{NaOH}溶液逐滴滴入一定量的某盐酸中;右边图象合理的是乙.

rm{(2)}因为氢氧化钠易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

rm{(3)}如果氢氧化钠变质了,那么溶液中存在着碳酸钠,可以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把碳酸钠除去,并且不带入新杂质,碳酸钠和氢氧化钡、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rm{Na_{2}CO_{3}+Ba(OH)_{2}篓TBaCO_{3}隆媒+2NaOH}rm{Na_{2}CO_{3}+Ca(OH)_{2}篓TCaCO_{3}隆媒+2NaOH.}故填:rm{Na_{2}CO_{3}+Ba(OH)_{2}篓TBaCO_{3}隆媒+2NaOH}或rm{Na_{2}CO_{3}+Ca(OH)_{2}篓TCaCO_{3}隆媒+2NaOH}.

故答案为:rm{(1)}乙;rm{(2)2NaOH+CO_{2}篓TNa_{2}CO_{3}+H_{2}O}rm{(3)Ca(OH)_{2}}等rm{.}

rm{(1)}根据溶液的rm{pH<7}时,显酸性;rm{pH=7}时,显中性;rm{pH>7}时;显碱性结合溶液的酸碱性变化分析;

rm{(2)}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且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rm{(3)}物质在存放时要防止变质,变质的原因可能与空气中的某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比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性物质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盐,而导致化学试剂失效rm{.}因此检验方法可以从如何检验碳酸根离子出发rm{.}对于杂质的去除可以在不引入其它离子的同时;将碳酸根离子生成沉淀,过滤去掉.

本题综合考查了氢氧化钠的性质以及碳酸根的检验方法及除杂方法,注意把握加入试剂的量,除杂过程中不能加入新的杂质离子,正确选择试剂.【解析】乙;rm{2NaOH+CO_{2}篓TNa_{2}CO_{3}+H_{2}O}rm{Ca(OH)_{2}}等20、略

【分析】

(1)取用少许液体时应用胶头滴管;

(2)溶解较多量物质时需用烧杯;

(3)用作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时需用集气瓶;

(4)少量物质反应时需用试管;

(5)搅拌时;应用玻璃棒.

故答为:(1)胶头滴管;(2)烧杯;(3)集气瓶;(4)试管;(5)玻璃棒.

【解析】【答案】(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胶头滴管;

(2)烧杯可用于溶解较多量物质时使用;

(3)集气瓶用作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4)试管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器;

(5)玻璃棒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

21、略

【分析】

(1)1个“瘦肉精”分子中含有19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则其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9:1.

(2)“瘦肉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2+1×19+35.5×2+14×2+16=278.

(3)“瘦肉精”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12=144;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19=19,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35.5×2=71,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4×2=28,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故答案为:(1)19:1;(2)278;(3)碳.

【解析】【答案】(1)根据“瘦肉精”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

四、计算题(共4题,共32分)22、略

【分析】解:含碳的物质燃烧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故在自然界中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在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化石燃料的燃烧;光合作用.

根据自然界中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光合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化石燃料的燃烧;光合作用23、(1)246

(2)有;因为24g+6g=30g<46g,所以化合物中含有氧元素,氧元素的质量为46g-30g=16g,化合物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分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等于该化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其余则为氧元素的质量,进而可计算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本题主要是对质量守恒定律应用的考查,采用元素在化学反应前后的守恒思想进行问题的分析是解题的关键所在。【解答】rm{(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合物中含碳元素为:rm{88g隆脕dfrac{12}{44}隆脕100拢楼=24g}化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为:rm{54g隆脕dfrac{2}{18}隆脕100拢楼=6g}故填:rm{88g隆脕dfrac{12}{44}隆脕100拢楼=24g

}rm{54g隆脕dfrac{2}{18}隆脕100拢楼=6g

}

rm{24}因为rm{6}所以化合物中含有氧元素,氧元素的质量为rm{(2)}化合物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rm{dfrac{16g}{46g}隆脕100拢楼=34.8拢楼}故填:有;因为rm{24g+6g=30g<46g}所以化合物中含有氧元素,氧元素的质量为rm{46g-30g=16g}化合物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rm{dfrac{16g}{46g}隆脕100拢楼=34.8拢楼}

rm{dfrac{16g}{46g}隆脕100拢楼=34.8拢楼

}【解析】rm{(1)24}rm{6}

rm{(2)}有;因为rm{24g+6g=30g<46g}所以化合物中含有氧元素,氧元素的质量为rm{46g-30g=16g}化合物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rm{dfrac{16g}{46g}隆脕100拢楼=34.8拢楼}rm{dfrac{16g}{46g}隆脕100拢楼=34.8拢楼

}24、58.5;2.7g×=2.4g;碳、氢、氧【分析】解:rm{(1)}在化学反应rm{2A+B=C+2D}中,rm{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rm{103}rm{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rm{71}rm{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rm{160}设rm{D}的相对分子量是rm{(103隆脕2+71-160)隆脗2=58.5.}故填:rm{58.5}

rm{(2)}生成的rm{4.4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rm{4.4g隆脕dfrac{16隆脕2}{44}隆脕100%=3.2g}

生成的rm{4.4g隆脕dfrac

{16隆脕2}{44}隆脕100%=3.2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rm{2.7g隆脕dfrac{16}{18}隆脕100%=2.4g}

因为rm{2.7g}所以该化合物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故填:rm{垄脵4.4g隆脕dfrac{16隆脕2}{44}隆脕100%=3.2g}

rm{垄脷2.7g隆脕dfrac{16}{18}隆脕100%=2.4g}

【结论】碳;氢、氧。

rm{2.7g隆脕dfrac

{16}{18}隆脕100%=2.4g}在化学反应rm{4.8g<(3.2g+2.4g)}中,rm{垄脵4.4g隆脕dfrac

{16隆脕2}{44}隆脕100%=3.2g}的相对分子质量为rm{垄脷2.7g隆脕dfrac

{16}{18}隆脕100%=2.4g}rm{(1)}的相对分子质量为rm{2A+B=C+2D}rm{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rm{103}由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

rm{B}根据元素的质量rm{71}化合物的质量rm{C}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以及质量不变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rm{160}【解析】rm{58.5}rm{2.7g隆脕dfrac{16}{18}隆脕100%=2.4g}碳、氢、氧rm{2.7g隆脕dfrac

{16}{18}隆脕100%=2.4g}25、略

【分析】

rm{(1)}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rm{(2)}据rm{Fe_{2}O_{3}}的质量和反应的方程式、溶质的质量rm{=}溶液的质量rm{隆脕}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计算出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rm{=}溶液的质量rm{隆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了解方程式计算的方法即可顺利解答.【解析】解:rm{(1)}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需水的质量为rm{x}则有rm{50g隆脕98%=(50g+x)隆脕10%}解得rm{x=440g}

rm{(2)}设需rm{10%}的稀硫酸的质量是rm{y}

rm{Fe_{2}O_{3}+3H_{2}SO_{4}篓TFe_{2}(SO_{4})_{3}+3H_{2}O}

rm{160}rm{294}

rm{16g}rm{y隆脕10%}

rm{dfrac{160}{16g}=dfrac{294}{ytimes10%}}

rm{dfrac{160}{16g}=dfrac

{294}{ytimes10%}}

答:rm{y=294g}把rm{(1)}质量分数为rm{50g}的浓硫酸,稀释成rm{98%}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rm{10%}

rm{440g}要使rm{(2)}恰好完全反应,需消耗上述rm{16gFe_{2}O_{3}}的稀硫酸的质量rm{10%}.rm{294g}五、简答题(共3题,共30分)26、略

【分析】

根据微粒是运动的特性进行分析;温度越高,运动的速率就越快.可以取两只烧杯,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冷水和温水,分别加入相同的品红,根据整杯水变红的快慢来证明温度对微粒运动的影响.

解答本题要掌握分子是运动的知识,学会通过控制变量来进行对比实验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析】解:由于微粒是运动进的;温度越高,运动的速率就越快.所以设计实验为:取两只烧杯,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冷水和温水,分别加入相同的品红,现象:盛温水的烧杯整杯水变红的速率快.结论:温度越高,微粒运动的速率就越快.

故答为:操作:取两只烧杯,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冷水和温水,分别加入相同的品红,现象:盛温水的烧杯整杯水变红的速率快.结论:温度越高,微粒运动的速率就越快.27、c用燃着的木条靠近E瓶b导管口,木条火焰熄灭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Ca(OH)2+CO2=CaCO3↓+H2O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分析】解:rm{(1)}将rm{A}rm{E}装置连接时,应将rm{A}装置的导管rm{a}与rm{E}装置的导管rm{c}相连,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靠近rm{E}瓶rm{b}导管口;木条火焰熄灭,证明满了;

rm{(2)}将rm{A}rm{B}装置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变红色;

rm{(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可以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故答案为:rm{Ca(OH)_{2}+CO_{2}篓TCaCO_{3}隆媒+H_{2}O}将瓶中的气体沿rm{D}装置烧杯左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是: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