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扶贫实践指导手册_第1页
三农扶贫实践指导手册_第2页
三农扶贫实践指导手册_第3页
三农扶贫实践指导手册_第4页
三农扶贫实践指导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扶贫实践指导手册TOC\o"1-2"\h\u26529第一章:总体概述 3223551.1 312131.1.1背景 3225121.1.2意义 364511.1.3目标 3320731.1.4任务 44125第二章:政策解读与运用 4139011.1.5政策背景 450921.1.6政策内容 415591.1.7政策实施效果 5236251.1.8地方政策配套 5108231.1.9政策实施策略 52493第三章:农业生产技术提升 575461.1.10概述 5247291.1.11农业生产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 677191.1.12农业生产技术创新的途径 628021.1.13概述 6260161.1.1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内容 6322781.1.15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 722557第四章:产业扶贫模式摸索 7186861.1.16产业发展背景 7322331.1.17特色产业发展原则 7315381.1.18特色产业发展路径 722314第五章:农村金融服务 840851.1.19概述 8263471.1.20政策性金融机构 9265511.1.21商业性金融机构 9305251.1.22合作性金融机构 9271581.1.23民间金融组织 9265521.1.24概述 9319981.1.25扶贫小额信贷 983491.1.26扶贫担保贷款 986081.1.27扶贫债券 10226271.1.28农业保险 10200651.1.29互联网金融扶贫 101670第六章:教育培训与就业创业 1053521.1.30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10301441.1.31农民教育培训的内容 10240501.1.32农民教育培训的方式 10146151.1.3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背景 1142631.1.3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策略 1188121.1.3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 1126990第七章:农村基础设施改善 1136921.1.36概述 1193681.1.37规划原则 12146051.1.38规划内容 128761.1.39项目申报与审批 1299911.1.40项目实施与管理 1397951.1.41项目验收与评估 1321467第八章: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3196741.1.42概述 1344681.1.43生态补偿机制的主要内容 13220351.1.44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策略 14116161.1.45概述 14252581.1.46绿色农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14207801.1.47绿色农业发展的实施策略 1523215第九章:扶贫资金管理 15323791.1.48明确扶贫资金筹措的目标和原则 15214491.1.49完善扶贫资金筹措机制 15196431.1.50加强扶贫资金筹措的监管 1616711.1.51明确扶贫资金监管的主体和职责 16321711.1.52完善扶贫资金监管制度 16131371.1.53加强扶贫资金监管的实施 1626398第十章:扶贫成效评估与持续改进 1670851.1.54经济增长指标:反映扶贫政策对当地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等。 17254821.1.55基础设施改善指标:衡量扶贫政策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程度,包括农村公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覆盖率。 1769111.1.56教育扶贫指标:反映扶贫政策对教育事业的促进作用,包括农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等。 17185431.1.57健康扶贫指标:衡量扶贫政策对农村居民健康状况的改善程度,包括农村居民医疗保障覆盖率、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等。 174871.1.58产业扶贫指标:评估扶贫政策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包括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农民合作社发展数量等。 1762961.1.59就业扶贫指标:反映扶贫政策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包括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覆盖率等。 17127751.1.60社会保障和救助指标:衡量扶贫政策对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的完善程度,包括农村低保覆盖率、农村特困供养覆盖率等。 1765961.1.61生态环境改善指标:评估扶贫政策对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作用,包括森林覆盖率、水土保持治理面积等。 1789621.1.62政策创新: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农村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扶贫政策,推动扶贫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 17287301.1.63扶贫资金管理:加强扶贫资金的监管,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合规和高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729181.1.64扶贫项目实施:注重扶贫项目的规划与实施,保证项目与当地实际需求相结合,提高扶贫项目的成功率。 17144201.1.65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注重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通过教育培训、技能提升等方式,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17249371.1.66社会力量参与: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扶贫工作,形成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1753791.1.67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扶贫成效监测与评估体系,定期对扶贫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觉和解决问题。 18292731.1.68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在扶贫工作中,充分考虑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推动扶贫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1891791.1.69扶贫成果巩固与拓展:在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注重成果的巩固和拓展,防止贫困反弹。 18第一章:总体概述1.11.1.1背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我国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在我国农村地区,贫困问题依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此,实施三农扶贫政策,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成为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任务。1.1.2意义(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三农扶贫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力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缓解农村贫困状况。(2)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3)推动城乡一体化:三农扶贫政策的推进,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共同繁荣。(4)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农村地区的繁荣发展,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的整体竞争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第二节:三农扶贫目标与任务1.1.3目标(1)保证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通过实施扶贫政策,保证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2)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发挥农业优势,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3)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4)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1.1.4任务(1)精准扶贫:根据农村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扶贫措施,保证扶贫政策精准发力。(2)政策扶持:完善农村扶贫政策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农村贫困地区提供有力支持。(3)资源整合:整合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4)监督考核:建立健全扶贫工作监督考核机制,保证扶贫政策落地生根。(5)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农村扶贫工作,形成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扶贫格局。第二章:政策解读与运用第一节:国家三农扶贫政策解析1.1.5政策背景我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将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国家三农扶贫政策旨在充分发挥政策优势,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助力农民增收。1.1.6政策内容(1)农业支持政策:包括农业补贴、农业保险、农业信贷等,旨在保障农民基本收入,降低农业生产风险。(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包括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3)农村产业扶贫政策:包括发展特色产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4)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政策:保障农村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5)农村扶贫开发政策:包括扶贫搬迁、生态补偿、金融扶贫等,助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1.1.7政策实施效果国家三农扶贫政策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第二节:地方政策配套与实施1.1.8地方政策配套为贯彻落实国家三农扶贫政策,各地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主要包括:(1)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2)加大农业补贴力度,保证农民基本收入。(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4)发挥地方特色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5)实施精准扶贫,保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得到有效扶持。1.1.9政策实施策略(1)明确责任主体:各级要明确责任,加强组织领导,保证政策落实到位。(2)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政策,提高农民的政策知晓度。(3)优化政策实施流程:简化政策申报和审核程序,提高政策实施效率。(4)强化政策监管:对政策实施情况进行全程监管,保证政策效果。(5)及时调整政策:根据政策实施效果和农村发展需求,及时调整政策内容和方向。通过以上措施,地方政策配套与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我国三农扶贫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第三章:农业生产技术提升第一节:农业生产技术创新1.1.10概述农业生产技术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包括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技术革新,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撑。1.1.11农业生产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1)种植技术创新:包括作物品种改良、栽培技术改进、病虫害防治技术革新等。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和抗逆性,降低农业生产风险。(2)养殖技术创新:包括优良品种选育、饲养管理技术改进、疫病防治技术革新等。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养殖效益,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3)加工技术创新:包括农产品加工工艺改进、新产品研发、副产品综合利用等。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4)销售技术创新:包括农产品营销策略优化、电子商务推广、农产品品牌建设等。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链条延伸。1.1.12农业生产技术创新的途径(1)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2)加强技术研发:鼓励农业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提高农业科技成果供给能力。(3)推广应用新技术:加大农业新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和应用水平。(4)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第二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1.1.13概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将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实现科技成果价值的过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1.1.1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内容(1)技术成果转化: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2)产品成果转化: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产品,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3)管理成果转化:将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于农业管理,提高农业管理水平。(4)服务成果转化: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服务,提高农业服务质量。1.1.15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1)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2)加强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加大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力度,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和应用水平。(3)激励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企业、农民等参与科技成果转化。(4)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流程,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促进国内外农业科技成果交流与合作。第四章:产业扶贫模式摸索第一节:特色产业发展1.1.16产业发展背景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问题逐渐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产业扶贫作为农村扶贫的重要手段,旨在通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脱贫致富。特色产业发展是产业扶贫的核心内容,对于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1.17特色产业发展原则(1)因地制宜:根据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进行发展。(2)市场导向:紧密围绕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3)科技支撑:加强科技创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特色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4)绿色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1.1.18特色产业发展路径(1)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民收入。(2)延伸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3)拓展市场渠道: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4)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第二节:产业扶贫案例分析案例一:某地区茶叶产业发展某地区地处山区,气候适宜茶叶生长。在产业扶贫政策的支持下,该地区茶叶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积极引导农民种植茶叶,提供技术培训、良种推广等支持,茶叶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同时该地区还大力发展茶叶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提高茶叶附加值。通过茶叶产业的发展,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案例二:某地区中药材产业发展某地区具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但在过去,中药材产业发展较为滞后。在产业扶贫政策的推动下,该地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对中药材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农民种植中药材,提供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等服务,同时加强与中药材企业的合作,拓宽销售渠道。如今,该地区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案例三:某地区光伏产业发展某地区光照资源丰富,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在产业扶贫政策的引导下,该地区农民积极参与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实现了稳定增收。同时还鼓励农民利用光伏发电收益,发展其他产业,实现多元化经营。光伏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第五章:农村金融服务第一节:金融服务体系构建1.1.19概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其构建旨在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包括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以及民间金融组织等。1.1.20政策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由设立,专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其主要任务是执行国家农村金融政策,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等。1.1.21商业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是指按照市场规则运营,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商业性金融机构主要提供存款、贷款、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我国的商业性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1.1.22合作性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是指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代表的,农民自愿组成的互助性金融机构。其主要任务是满足农民的融资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合作性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1.23民间金融组织民间金融组织是指在农村地区自发形成的,以互助合作为主要特征的金融组织。这类组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第二节:金融扶贫产品创新1.1.24概述金融扶贫产品创新是指金融机构针对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金融需求,研发和推广具有扶贫属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扶贫产品创新有助于提高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水平,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1.1.25扶贫小额信贷扶贫小额信贷是指金融机构向贫困地区农户发放的小额贷款。这类贷款具有额度小、利率优惠、期限灵活等特点,能够满足贫困农户的生产和生活资金需求。1.1.26扶贫担保贷款扶贫担保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向贫困地区企业发放的,以担保基金为担保的贷款。这类贷款有助于解决贫困地区企业融资难题,推动企业发展和贫困人口就业。1.1.27扶贫债券扶贫债券是指或企业发行的,用于筹集扶贫资金的债券。通过发行扶贫债券,可以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贫困地区,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等项目。1.1.28农业保险农业保险是指保险公司为农业生产者提供的,针对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一种保险产品。农业保险有助于降低贫困地区农户的生产风险,提高农业产值。1.1.29互联网金融扶贫互联网金融扶贫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为贫困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模式。互联网金融扶贫具有覆盖面广、操作简便、成本低等特点,有助于提高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水平。第六章:教育培训与就业创业第一节:农民教育培训1.1.30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农民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教育培训,农民可以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管理知识和市场信息,提高自身发展能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1.1.31农民教育培训的内容(1)农业技术培训:包括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培训,使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2)管理知识培训:包括农业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水平。(3)市场信息培训:使农民了解市场需求、价格波动、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信息,提高市场应变能力。(4)文化素养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增强法律意识、环保意识、诚信意识等,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1.1.32农民教育培训的方式(1)课堂教学:利用农村成人教育、职业院校等资源,开展面对面教学。(2)实地教学:组织农民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现场观摩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3)远程教育: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开展远程教育培训。(4)实践操作:鼓励农民参与农业项目实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第二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3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背景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缓解农村就业压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还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1.1.3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策略(1)政策引导: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农民外出就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政策保障。(2)市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农民有序转移就业,避免盲目流动。(3)技能培训: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4)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良好条件。(5)社会保障: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后顾之忧,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1.1.3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1)外出务工:引导农村劳动力到发达地区务工,提高收入水平。(2)发展家庭农场:鼓励农民发展家庭农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3)创业致富:支持农民创业,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4)公共服务岗位:开发农村公共服务岗位,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5)农业产业链延伸: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第七章:农村基础设施改善第一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1.1.36概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农村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旨在明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策略,为农村扶贫工作提供有力支撑。1.1.37规划原则(1)因地制宜:根据各地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综合协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其他农村发展规划的衔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3)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保证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相协调。(4)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农村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为出发点,保证基础设施建设惠及广大农民。1.1.38规划内容(1)道路交通:优化农村道路网络,提高农村道路等级,实现村村通硬化路、组组通砂石路。(2)供水供电: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提高农村供电质量,实现农村电网改造升级。(3)信息通信:推进农村宽带网络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助力农村电商发展。(4)教育卫生:加强农村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5)农村住房:加强农村危房改造,提高农村居民住房条件。(6)生态环境: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进农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第二节:基础设施扶贫项目实施1.1.39项目申报与审批(1)申报条件:符合国家及地方农村基础设施扶贫政策的项目,具备实施条件,能够带动农民增收。(2)申报程序:项目实施主体向所在地申报,经审核批准后,纳入农村基础设施扶贫项目库。(3)审批流程:项目申报材料经所在地审核后,报上级审批,审批通过后,下达项目资金。1.1.40项目实施与管理(1)实施主体:农村基础设施扶贫项目由所在地组织实施,明确项目实施单位。(2)实施计划:项目实施单位根据项目特点,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保证项目按期完成。(3)质量监管:加强项目质量监管,保证项目符合国家标准,满足农村居民需求。(4)资金管理: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要求,保证项目资金安全、合规使用。1.1.41项目验收与评估(1)验收标准:项目完成后,按照国家及地方验收标准进行验收,保证项目质量。(2)验收程序:项目实施单位向所在地申请验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3)评估反馈: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农村基础设施扶贫项目提供借鉴。第八章: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生态补偿机制1.1.42概述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针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经济手段,旨在调整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生态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生态补偿机制在我国三农扶贫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1.1.43生态补偿机制的主要内容(1)政策引导: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明确生态补偿的目标、范围、标准和方式,引导农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2)资金补偿: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生态保护基金等方式,对参与生态保护的农民给予资金补偿。(3)技术支持:提供技术培训、科技推广等服务,帮助农民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4)生态产品开发: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5)生态保护与扶贫相结合:将生态补偿与扶贫工作相结合,使贫困地区农民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脱贫致富。1.1.44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策略(1)明确补偿对象和范围:根据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补偿对象和范围,保证补偿资金的合理分配。(2)制定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结合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农民生活水平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3)加强监管与评估:对生态补偿资金的发放、使用进行全程监管,保证补偿政策的有效实施。(4)创新补偿方式:摸索多元化补偿方式,如碳排放权交易、生态产品价值评估等,提高补偿效果。第二节:绿色农业发展1.1.45概述绿色农业发展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在我国三农扶贫实践中,绿色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1.1.46绿色农业发展的主要内容(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发展优势农产品,提高农业产值。(2)节能减排:推广节能技术,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3)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4)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5)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1.1.47绿色农业发展的实施策略(1)政策扶持:制定绿色农业发展政策,鼓励农民发展绿色农业,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2)技术创新与推广:加强绿色农业技术研发,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3)农民培训与教育:加强农民绿色农业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绿色农业意识,推动绿色农业发展。(4)市场营销:加强绿色农产品市场营销,提高绿色农产品市场份额,增加农民收入。(5)社会参与与监督: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绿色农业发展,加强社会监督,保证绿色农业发展取得实效。第九章:扶贫资金管理第一节:扶贫资金筹措扶贫资金的筹措是实施精准扶贫、助力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环节。为保证扶贫资金的合理筹措,以下措施应当得到重视:1.1.48明确扶贫资金筹措的目标和原则(1)目标:保证扶贫资金充足、及时、有效地投入到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2)原则:遵循合法合规、公平公正、注重效益、风险可控的原则,积极拓展资金来源,合理配置资源。1.1.49完善扶贫资金筹措机制(1)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包括投入、金融机构支持、社会捐赠、国际援助等多种渠道。(2)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推动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支持力度。(3)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扶贫事业,通过捐赠、投资、援助等方式支持贫困地区发展。(4)积极争取国际援助,与国际组织合作,引进外资扶贫项目。1.1.50加强扶贫资金筹措的监管(1)建立扶贫资金筹措的监管制度,明确监管主体、监管内容和监管程序。(2)定期对扶贫资金筹措情况进行评估,保证资金来源合法、合规,使用效益得到充分发挥。第二节:扶贫资金监管扶贫资金监管是保证扶贫资金安全、合规、有效使用的关键环节。以下措施应当得到加强:1.1.51明确扶贫资金监管的主体和职责(1)部门:负责制定扶贫资金监管政策,指导、协调和监督各级扶贫资金的使用。(2)审计部门:负责对扶贫资金的使用进行审计,揭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3)社会监督: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扶贫资金监管,发挥舆论监督作用。1.1.52完善扶贫资金监管制度(1)建立健全扶贫资金监管制度,明确监管对象、监管内容、监管程序和监管责任。(2)制定扶贫资金使用标准和操作流程,保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