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备课】高中地理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1页
【2020秋备课】高中地理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2页
【2020秋备课】高中地理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环境对区域进展的影响一、单项选择1.下列关于区域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B.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像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C.区域具有确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进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相关的地区解析: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答案:A2.读我国局部地区略图,回答下题。有关A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河以南地形完整开阔,以北地形裂开B.该河以南煤、铁丰富,以北有色金属丰富C.该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以南雨季较长D.该河以北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以南为常绿硬叶林解析:从河流与湖泊的形态特征可以看出,该河为淮河,以北平原地形开阔,以北煤、铁资源丰富,以南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以南雨季长,以北雨季短促;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答案:C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下图回答3~5题。3.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A.生长期较长 B.降水较少C.大陆性较强 D.高温多雨4.符合乙区域土地条件特点的是()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5.丁省与丙省相比()A.劳动力资源丰富 B.陆地交通便捷C.第一产业的比重小 D.第三产业的比重小解析:第3题,松嫩平原生长期较短,长江三角洲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强,所以海洋性较强,松嫩平原与长江中下游相比,降水少、温度低。第4题,长江三角洲广泛分布的水稻土有机质含量较高,比较肥沃。第5题,丁省位于我国西北内陆,人口稀有,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第三产业的比重小,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大。答案:3.B4.A5.D读长江中下游某地不同进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6~7题。6.阶段Ⅰ,该地“地广人稀”“江南卑湿”,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制约该地农业进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有()①稠密的水系;②黏重的土壤;③低湿的土地;④湿热的气候;⑤起伏较大的地形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②③解析:该流域为长江流域,早期进展缓慢,与稠密的水系,黏重的土壤,低湿的土地等自然因素有关;季风气候,夏季都较湿热,因此选择D项。答案:D7.从阶段Ⅱ到阶段Ⅲ,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的变化是()A.传统工业数量削减,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上游地区延长B.毁灭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南且向西延长C.传统工业部门削减,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分散D.毁灭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北且向西延长解析:读图做出推断,明显的变化是毁灭新兴电子工业,且向西延长。答案:D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示意图,回答8~10题。8.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9.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自然 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①夏季热量充分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A.①③ B.①②C.②③ D.③④10.甲、乙两区域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区域,制约两区域经济进展的共同因素是()①多山的地形②干旱的气候③对外联系不便④生产方式落后⑤水资源短缺A.①②③ B.②③⑤C.①③④ D.②④⑤解析:第8题,甲区域是塔里木盆地,乙区域是海南岛。甲、乙两区域河流都以夏汛为主。第9题,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自然 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夏季热量充分,劳动力价格较低。第10题,制约两区域经济进展的共同因素是多山的地形、对外联系不便和生产方式落后。答案:8.C9.B10.C二、综合题11.读“我国自然区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e、f两区域大致以________为界,g区域与a、b、c等区域大致以____________为界。(2)a、b、c、d四个区域的气候对农业生产共同的有利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利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3)制约f区域农业生产进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区域农业(种植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就种植方式而言,b地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c地以__________________为主,f地以______________为主,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5)不同区域粮食作物也有所不同:b地以________为主,c地以________为主,d地以________为主,g地以________为主。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答案(1)贺兰山3000米等高线(2)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多旱涝灾难(3)水源绿洲地区(4)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浇灌农业水分(5)水稻冬小麦春小麦(玉米)青稞热量解析由各区域所处地理位置、地外形况着手,分析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而因地制宜,进展不同类型的农业。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中共中心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连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动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进展”。(1)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背景不包括()A.国家政策 B.探究新时期区域进展的新模式C.天津是特大城市,辐射作用强 D.天津的地价低(2)简述滨海新区开发的区位优势。(3)简要说明天津滨海新区的进展方向。解析:第(1)题,由材料的内容可知,天津滨海新区开发是国家决策。加快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必将带动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地区的进展,从而促进沿海地区优化开发,带动中西部地区加快进展。天津作为特大城市,地价并不低。所以,D项不是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背景。第(2)题,天津滨海新区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背靠京津,辐射“三北”,面对东北亚,是我国北方大陆桥的重要出海口,是京津冀都市圈的海上门户,内陆腹地宽敞,区位优势明显,随着滨海新区的进展和综合运输网的不断完善,设施健全,土地资源相对充分,近海油气等资源也比较丰富,具有独特的进展优势。第(3)题,由图可知,该区有科技产业进展区及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大量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必将进展成为我国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研发转化基地。天津港本身就是我国沿海综合性港口之一,是集装箱的干线港,随着滨海新区的进展和综合运输网的不断完善,天津港可以逐步成为中国北方的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答案:(1)D(2)①腹地宽敞,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