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2024年元旦部分地区北京时间整点时刻晨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甲地日出时,新年的范围约占全球的()A.4/9 B.1/18 C.1/2 D.1/62.该日甲、乙两地的昼长差值约为()A.40分钟 B.1小时20分 C.2小时 D.2小时40分3.该日,甲地看到日出的时间要比乙晚一些,主要原因在于两地的()A.纬度差异 B.经度差异 C.天气差异 D.海拔差异【答案】1.C2.D3.A【解析】【1题详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元旦日出时晨线与赤道交点位于90°E,甲位于120°E左右,则甲地地方时为6+2=8时,此时0时经线为0°,即中时区为0时,处于新的一天的范围为中时区向东到东十二区,为12.5个时区,处于1月1日的范围约占全球的1/2,C正确,ABD错误。故选C。【2题详析】读图可知,甲地日出时(晨线为图中右侧第三条),此时晨线与乙地所在纬线的交点位于100°E经线上,即此时晨线与乙地所在纬线的交点与甲地同时日出,该交点位于甲地以西20°,该交点日出地方时与甲地相差1小时20分钟,则昼长相差2小40分钟,该交点与乙地处于同一纬度,白昼时间相同,因此甲乙两地昼长差值为2小时40分,D正确,ABC错误。故选D。【3题详析】新年1月1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甲地纬度比乙地,昼更短,表现为日出时刻比乙地晚一些,A正确;甲地经线在乙地经线以东,越向东时刻越早,如果两地在同一纬线,则甲地日出时刻更早,所以造成甲地日出时间早的原因不是经度差异,B错误;本题中没有关于两地海拔和天气的差异,无法判断,CD错误。故选A。下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村落位置的地质构造与河流流向分别是()A.背斜,西流向东 B.向斜,西流向东C.背斜,东流向西 D.向斜,东流向西5.M、N两地之间地层剖面示意图最有可能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4.B5.A【解析】【4题详析】由岩层新老关系,可以推测村落所在地中间岩层是较新的P3(南北两侧有相对更新的岩层T1),东西两侧岩层依次是较老的P2、P1,即中间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为向斜,AC错误;由河流和400米等高线结合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可知,河流自西向东流,B正确,D错误。故选B。【5题详析】由河流流向可以判断,M、O、P、N四点的海拔逐渐降低,③④不符合题意,CD错误;M、N之间岩层新老关系为中间老(C2)两翼新(依次为C3、P1,西侧还有P2、P3),可以判断其为背斜,背斜岩层向上拱起,①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A正确,B错误。故选A。下图为北海道岛和凯尔盖朗岛轮廓示意图(图幅大小相同)。读图,回答下面小题。6.据图可判断()A.北海道岛面积大于凯尔盖朗岛B.北海道岛位于凯尔盖朗岛西北方向C.北海道岛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小D.北海道岛海域表层海水盐度更小些7.形成凯尔盖朗岛海岸线特征的主要成因是()A海浪侵蚀 B.风力侵蚀 C.河水侵蚀 D.冰川侵蚀【答案】6.A7.D【解析】【6题详析】读图可知,两图的图幅相同,左图的经度差为2°,表示的实地范围更大,右图的经度差为1°,表示的实地范围更小,A正确;由经纬度可知,北海道岛位于凯尔盖朗岛东北方向,B错误;两地都位于回归线到极圈之间,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C错误;与凯尔盖朗岛海域相比,北海道岛海域纬度更低,表层海水盐度更高些,凯尔盖朗岛海域受西风影响,降水多,入海径流多,同时受西风漂流的影响,表层海水盐度更低,D错误。故选A。【7题详析】读右图可知,凯尔盖朗岛有山地、冰川分布,当地位于南半球纬度较高的地区,加之地势起伏大,冰川侵蚀作用下形成幽深狭长海湾,D正确;与冰川侵蚀相比,海浪侵蚀、风力侵蚀、河水侵蚀对海岸的影响较小,ABC错误。故选D。天山北坡天池山、谷风相当典型,风速也很大。高山冰川形成的冰川风也对山、谷风产生一定影响,图1示意天山天池气象站周边区域等高线分布,图2示意该气象站某年7月27日06时到28日15时的气温、相对湿度的变化。读图,回答下面小题。8.7月27日16时,该气象站的相对湿度和风向分别是()A.湿度高东南风 B.湿度低西北风 C.湿度高西北风 D.湿度低东南风9.图示时段,影响气象站山风与谷风差异的是()A.受天池影响,山风较谷风快 B.受河谷地形影响,山风较谷风慢C.受植被覆盖率影响,山风较谷风时间长 D.受昼夜长短影响,山风较谷风时间短10.冰川风也对山、谷风产生一定影响,并且一天中不同时段影响程度不同,推测冰川风对天池气象站附近山谷风影响有()①冰川风加强了山风 ②冰川风加强了谷风③冰川风效应午后最为显著 ④冰川风效应凌晨最为显著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8.B9.D10.A【解析】【8题详析】天山北坡山、谷风相当典型,白天吹谷风,温度高,相对湿度小;夜间吹山风,温度低,再加上天池加湿作用,相对湿度大,16时为白天,因此湿度小;白天吹谷风,由低处向高处,结合图中位置和指向标可判断此时风向为西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9题详析】山风和谷风的形成是因为山坡和山谷的气温差异引起的,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图示时段为7月,昼长夜短,因此受昼夜长短影响,山风较谷风时间短,D正确;受天池增温慢降温也慢,会削弱山谷风,A错误;受河谷地形影响,山风顺地势下沉,风速较谷风快,B错误;植被覆盖率对山风和谷风的时间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D。【10题详析】在冰川地区,由于冰川表面上空气温度比谷中同高度空气温度低,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形成了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冰川风。冰川风与山风风向一致,对山风加强作用明显,与谷风风向相反,会削弱谷风,①正确,②错误。午后达到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冰川表面大气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差异达到最大值,冰川风效应更显著,③正确;凌晨冰川风气温较低,冰川表面大气与周围环境温度差异小,冰川风不明显,④错误。故选A。干线是指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面,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密度更小。露点温度则是指空气到达冷却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空气湿度越大。下图为某时刻北半球某地气象要素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此刻干线附近的气团性质主要表现为()A.东侧暖干,西侧冷湿 B.东侧暖湿,西侧热干C.东侧暖干,西侧热湿 D.东侧暖湿,西侧冷干12.发生强对流天气的区域是()A.甲 B.乙 C.丙 D.丁13.甲锋面未来移动方向可能为()A.东北 B.东南 C.西南 D.西北【答案】11.B12.D13.B【解析】【11题详析】根据材料干线和露点的性质可知乙锋面两侧气团温度相当,为干线,其西侧露点温度低,说明空气湿度低,东侧露点温度高,说明空气湿度高。由于两侧气团温度相当,都较高,因此此刻干线附近的气团性质主要表现为东侧暖湿,西侧热干,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题详析】根据材料,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密度更小,因此干线附近湿气团密度小易抬升,易形成强对流天气。图中丁位于干线东侧的湿气团一侧,是发生强对流天气的区域,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题详析】根据图片可知甲锋面西北风势力更强,由于位于北半球,西北风温度低,因此甲锋面为冷锋,在西北风的作用下网东南方向移动,B正确,ACD错误,故选B。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其独特的冰川地貌对全球变暖极其敏感,大气0℃层高度是决定青藏高原冰川地貌消融状态的重要指标。下图示意1979-2019年青藏高原夏季大气O℃层高度平均值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决定青藏高原夏季大气0℃层高度的直接原因是()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地面反射 D.大气逆辐射15.导致甲、乙两地夏季大气0°C层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季风环流 D.海拔高低【答案】14.B15.A【解析】【14题详析】读图可知,青藏高原夏季大气0℃层高度位于对流层中,根据所学可知,对流层大气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因此决定青藏高原夏季大气0℃层高度的直接原因是地面辐射,B正确;地面反射是指被地面反射回大气中的太阳辐射,而太阳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根本热源,不是直接热源,AC错误;大气逆辐射是指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不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D错误,故选B。【15题详析】由图可知,青藏高原夏季大气0℃层平均高度的空间分布呈现不均匀,总体南部平均高度高于北部,对流层大气垂直气温分布特点为自近地面向高空递减,因此0℃层平均高度越高,近地面气温越高,读图可知甲地纬度更高,近地面气温较低,乙地纬度更低,近地面气温较高,因此主导因素是纬度,A正确;甲乙两地都位于青藏高原内部,海陆位置,海拔高低相差不大,BD错误;青藏高原海拔高,受季风环流影响小,C错误,故选A。人类活动和气候变暖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影响显著。云南省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密度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现象。下图示意1986年和2010年该省不同海拔范围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导致该省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海拔呈单峰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降水 B.温度 C.地形 D.植被17.1986—2010年,该省以下海拔范围中,当地人类活动引起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量最大的是()A.<1000m B.3000~4000m C.4000~5000m D.>5000m【答案】16.D17.B【解析】【16题详析】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不同的植被类型,有不同的养分归还方式,所形成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也是不同的,导致该省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海拔呈单峰变化的直接因素是植被,D正确。山地上植被的演替受降水、温度和地形影响,降水、温度和地形是间接因素,ABC错误。故选D。【17题详析】1986—2010年,海拔小于1000m和4000~5000m的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量很小,AC错误;海拔3000~4000m的地区有机碳密度明显变小,是受当地人类活动引起的,B正确;海拔大于5000m的地区有机碳密度变大,是因为气候变暖,有机碳来源增加所引起的,D错误。故选B。壤中暴流主要指在降水过程中,由于山坡表层透水性很强,降雨会快速下渗并蓄积在相对不透水层或者土壤—基岩界面上,形成了土壤暂态饱和区,进而产生饱和(或近饱和)侧向流动现象,区别于水体在土壤非饱和区的流动,是诱发自然灾害的重要的产流机制之一。非饱和土是指土壤中含有一定量的空气,土壤中的水分不完全饱和的状态。下图为壤中暴流形成机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包气带中甲、乙、丙、丁的合理分布是()A.枯枝落叶层、沉积层、有机质层、风化层B.风化层、有机质层、枯枝落叶层、沉积层C.枯枝落叶层、有机质层、沉积层、风化层D.有机质层、枯枝落叶层、风化层、沉积层19.壤中暴流的形成需要具备的条件有()①土壤入渗率上层小、下层大 ②水源供给量充足③饱和带透水性强 ④坡面坡度较大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0.以下地形区中,滑坡灾害多由壤中暴流诱发的是()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东南丘陵【答案】18.C19.C20.D【解析】【18题详析】结合所学知识,森林土壤剖面构造较为复杂,一般自上向下依次为枯枝落叶层、有机质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结合图示顺序,甲、乙、丙、丁依次为枯枝落叶层、有机质层、沉积层和风化层,C正确,排除ABD。故选C。【19题详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形成壤中暴流的土壤入渗率上层大、下层小(f3<f2<f1),①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壤中暴流的形成需要土壤中水分达到饱和或近饱和状态,需要水源供给量充足,②正确;图中显示饱和带为基岩层(在底部),透水性差。若透水性强,水流将持续下渗,上方土壤难以出现饱和流,③错误;地形陡峻(坡度大),在重力作用下更容易出现土壤侧流(饱和流),④正确。②④正确,故选C。【20题详析】结合所学知识,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为黄土,土壤层厚且整体渗透性好,不易在表层土壤形成饱和流,A错误;华北平原地形平坦,不具备壤中暴流形成的地势条件,B错误;内蒙古高原地区降水较少,地势平坦,在水分和地势条件上都难以形成壤中暴流,因而不易形成滑坡灾害,C错误;东南丘陵气候湿润,降水量多,红壤广布,土质黏重,水分不易下渗,地形起伏较大,容易形成壤中暴流,进而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D正确。故选D。M湖属于北冰洋流域,是由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湖泊,湖泊深度大、蓄水量大。下图为M湖及周边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M湖()A.湖水较深,导致湖盆断裂下陷 B.深居内陆,性质上内陆咸水湖C.蒸发量小,湖水更新速度缓慢 D.形态狭长,北部水温高于南部22.图中()A.全流域降水后,甲河比乙河水位变化大B.冰川融水是乙河水量的主要补给来源C.枯水期时,甲河的补给主要来自M湖D.北半球冬半年,甲河比乙河的结冰期长【答案】21.C22.A【解析】【21题详析】由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知,该湖为贝加尔湖。该湖盆是断裂下陷,积水成湖,所以湖水较深,A选项因果倒置,A错误;有河流相连,河流注入北冰洋,参与海陆间循环,是淡水湖,B错误;纬度较高,蒸发弱,再加上湖水深度大,蓄水量大,因此湖水更新速度缓慢,C正确;形态狭长,北部纬度高,水温低,D错误。故选C。【22题详析】甲河地势高于湖泊,湖泊无法补给甲河流,乙河受湖泊调节明显,所以全流域降水后,甲河比乙河水位变化大,A正确,C错误。乙河地势低于湖泊,湖泊补给河流,湖泊水是乙河水量的主要补给来源,B错误。甲河比乙河纬度低,北半球冬半年,结冰期短,D错误。故选A。第Ⅱ卷(综合题共56分)二、综合题:(第23题~第25题)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图1表示其主峰太白山的垂直自然带谱。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秦岭东部,被誉为“西安市后花园”。图2表示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周边地理要素。材料二:从秦岭第二高峰鳌山(海拔3475米)沿山脊徒步至第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的户外徒步线路——鳌太线,以山水形胜而出名。但其积雪多、难度大、危险性高,对户外爱好者提出挑战,尤其以一段称为“石海”的路段最难,基本上是在碎石上攀爬。(1)根据材料简述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周边河流的生态作用。(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地的带谱名称,并解释乙带谱南、北坡带幅差异产生的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分析秦岭石海的形成原因。【答案】(1)该保护区处于河流发源地,利于提供优质水源;保持水土,减轻水土流失,有利于降低河流含沙量;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减轻旱涝灾害。(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乙带谱南、北坡带幅差异产生的原因南坡水热条件好,乙带谱的下界海拔高。(3)石海处海拔高,气温低,植被因热量不足无法生长,导致岩石裸露;地质条件复杂,岩石破碎;降水量较少,昼夜温差大,岩石在冻融风化作用下破碎,形成大量的碎石,覆盖在地面上,形成石海。【解析】【小问1详析】森林具有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制氧、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防风固沙等生态效益。该保护区位于河流上游,森林资源丰富,有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降低河流含沙量,减少洪涝灾害;净化水质,提供优质水源;有利于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小问2详析】甲地位于秦岭的南坡,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其自然带谱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乙带谱是落叶阔叶林,南坡带幅较窄,北坡带幅较宽,南、北坡带幅差异主要在与乙带谱的下界海拔不同,南坡下界海拔较高,是因为南坡水热条件好,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乙带谱的下界海拔较高。【小问3详析】在秦岭的高山地区,气温低,植被因热量不足无法生长,导致岩石裸露,气温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导致岩石中的水分反复冻结和融化,造成岩石崩解破碎。秦岭就是内部小板块(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挤压碰撞,发生强烈的岩浆活动,同时多处断裂带,所以地质条件复杂,岩石破碎。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圣克鲁斯岛位于南美洲海岸以西约1000千米的赤道上,位于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地区,是加拉帕戈斯群岛第二大岛。图1为圣克鲁斯岛位置示意图。图2为该岛低地和高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图。材料二:圣克鲁斯岛受洋流和风的相互作用,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岛上的气候分为明显的热季(1—5月)和凉季(6—12月)。中央山峰东南坡海拔400米以上的高地多茂密的云雾林,在凉季会出现云雾,尤其是凉季初期易出现不易扩散的成层云雾。观测表明,近年来厄尔尼诺现象频发,极大地影响了圣克鲁斯岛的气候特征。(1)结合材料,描述圣克鲁斯岛的形成过程。(2)比较该岛高低地的降水特征。(3)分析东南坡高地凉季初期易出现不易扩散的成层云雾的原因,并推测厄尔尼诺现象对其出现频次的影响。【答案】(1)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海底多火山活动,熔岩不断堆积,最终露出海面成为岛屿。(2)高地年降水量大于低地;高地降水季节变化大;高地雨季长,出现两个峰值。(3)凉季初期,圣克鲁斯岛受东南信风控制明显;圣克鲁斯岛东南部海域受寒流影响,水温低;东南信风将寒流冷却的空气带到圣克鲁斯岛;气流抬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水汽凝结;与上部较暖空气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云雾成层,不易扩散。凉季初期成层云雾出现的频次降低。【解析】【小问1详析】圣克鲁斯岛形成的主要原因:由图可知,圣克鲁斯岛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地质构造不稳定,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活动,火山喷发,海底火山熔岩不断堆积,直到厚度颇大,海拔不断抬升,最终突出在海面上,形成圣克鲁斯岛。【小问2详析】据图2可知,从降水总量来看,高地大部分月份的降水量大于低地,高地的年降水量更多;从降水的季节变化来看,高地的降水集中在7月~次年的3月,4月~6月降水量少,降水的季节变化大;从雨季的长短来看,高地的降水集中在7月~次年的3月,降水开始的时间早,结束晚,雨季长,期间出现两个峰值,分别在2月和7~8月。【小问3详析】据材料可知,凉季出现在6-12月,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圣克鲁斯岛受东南信风控制明显。东南信风是一种稳定的大气环流,它从海洋吹向陆地,为岛屿带来了水汽和空气流动的动力。圣克鲁斯岛东南部海域受寒流影响,水温低。当东南信风经过这片寒冷的海域时,风会将冷水域上方的冷空气吹向岛屿。由于海水温度低,使得经过其上的空气温度也降低,这部分冷空气成为云雾形成的冷源。被冷却的空气在东南信风的作用下吹向圣克鲁斯岛的东南坡高地,随着地势升高,气流被迫抬升。根据气温随高度的变化规律(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气流在抬升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后就会凝结成小水滴,从而形成云雾。同时,由于下部冷空气的堆积,与上部较暖空气形成逆温层。逆温层的出现使得大气垂直对流运动受到抑制,空气稳定,云雾不易上下混合,从而呈现成层的状态,并且不易扩散。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这会直接影响到圣克鲁斯岛的水汽来源和大气环流状况,从而导致凉季初期成层云雾出现的频次降低。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新疆赛里木湖海拔约2073米,全年盛行偏西风,流域内年降水量约257毫米,湖面年蒸发量约550毫米(比我国西北内陆其他湖泊蒸发量小很多),结冰期长达6个月。近60年来,赛里木湖流域气候暖湿化,湖水盐度随之变化。组成湖岸的多为粘性差、易透水的粉砂岩,近年来湖岸整体上出现坍塌趋势,尤其以东岸坍塌最为严重。下图为赛里木湖及周边示意图。(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赛里木湖年内蒸发量小的原因。(2)指出近60年来赛里木湖盐度的变化趋势,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原因。(3)分析近年来赛里木湖湖岸易坍塌的原因。(4)结合材料,对东岸坍塌最为严重做出合理解释。【答案】(1)湖面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受冰川融水补给影响,湖水水温较低;湖面结冰期长,蒸发历时较短。
(2)变化趋势:盐度降低。原因: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多,气候变湿,降水量增加,汇入的淡水量增加,对湖水起到稀释作用。
(3)湖泊水位上涨,湖岸岩性较软,抗蚀能力弱;风力作用的加持。(4)汇入湖泊的水量增加,湖泊水位上涨;湖岸岩性抗侵蚀能力弱;东岸是迎风岸,易受风浪、湖冰的冲击;东岸湖岸相对陡峭。【解析】【小问1详析】影响水分蒸发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风力、光照、蒸发时间、蒸发面积等。本题要求“结合图文材料”作答。由材料可知:赛里木湖所处地区纬度较高,海拔约2073米,因而气温较低,蒸发较弱;读图可知,赛里木湖周围高山环绕,地处内陆盆地,地形封闭,赛里木湖湖面面积在整个流域内占比大,受其影响,空气湿度较大,湖水不易蒸发;读图可知,赛里木湖受西侧的冰川融水补给影响,水温较低,蒸发弱;该湖结冰期长达6个月,结冰期长,蒸发时间较短。【小问2详析】湖水盐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湖水的收入和支出情况。气候因素主要包括气温、降水等。赛里木湖为内流湖,湖中盐分无法排出,为咸水湖。由材料可知,近60年来,赛里木湖流域气候呈暖湿化趋势,气温升高,冰雪融水增多;气候变湿,降水增多,补给赛里木湖的淡水量增加,入湖的淡水对湖水起到稀释作用,盐度降低。【小问3详析】由材料可知,赛里木湖流域气候暖湿化,湖泊水位上涨,且组成湖岸的多为粘性差、易透水的粉砂岩,湖岸岩性较软,抗蚀能力弱;地处西北地区,风力作用为主,加速了湖岸的坍塌。【小问4详析】由材料可知:赛里木湖流域气候暖湿化,气温升高,冰雪融水增多,降水增多,补给赛里木湖的淡水量增加,湖泊水位上涨;湖岸岩性较为单一,多为粘性差、易透水的粉砂层,抗侵蚀能力弱,易被侵蚀。因而湖岸易坍塌。由材料可知,赛里木湖流域全年盛行偏西风,东岸为迎风岸,受风浪和湖冰的冲击侵蚀程度大;西侧湖岸河流携带泥沙的沉积,湖岸较缓,从湖岸线到山地距离来看,东侧湖岸较近,坡度较西侧陡,更容易出现侵蚀坍塌。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2024年元旦部分地区北京时间整点时刻晨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甲地日出时,新年的范围约占全球的()A.4/9 B.1/18 C.1/2 D.1/62.该日甲、乙两地的昼长差值约为()A.40分钟 B.1小时20分 C.2小时 D.2小时40分3.该日,甲地看到日出的时间要比乙晚一些,主要原因在于两地的()A.纬度差异 B.经度差异 C.天气差异 D.海拔差异【答案】1.C2.D3.A【解析】【1题详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元旦日出时晨线与赤道交点位于90°E,甲位于120°E左右,则甲地地方时为6+2=8时,此时0时经线为0°,即中时区为0时,处于新的一天的范围为中时区向东到东十二区,为12.5个时区,处于1月1日的范围约占全球的1/2,C正确,ABD错误。故选C。【2题详析】读图可知,甲地日出时(晨线为图中右侧第三条),此时晨线与乙地所在纬线的交点位于100°E经线上,即此时晨线与乙地所在纬线的交点与甲地同时日出,该交点位于甲地以西20°,该交点日出地方时与甲地相差1小时20分钟,则昼长相差2小40分钟,该交点与乙地处于同一纬度,白昼时间相同,因此甲乙两地昼长差值为2小时40分,D正确,ABC错误。故选D。【3题详析】新年1月1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甲地纬度比乙地,昼更短,表现为日出时刻比乙地晚一些,A正确;甲地经线在乙地经线以东,越向东时刻越早,如果两地在同一纬线,则甲地日出时刻更早,所以造成甲地日出时间早的原因不是经度差异,B错误;本题中没有关于两地海拔和天气的差异,无法判断,CD错误。故选A。下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村落位置的地质构造与河流流向分别是()A.背斜,西流向东 B.向斜,西流向东C.背斜,东流向西 D.向斜,东流向西5.M、N两地之间地层剖面示意图最有可能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4.B5.A【解析】【4题详析】由岩层新老关系,可以推测村落所在地中间岩层是较新的P3(南北两侧有相对更新的岩层T1),东西两侧岩层依次是较老的P2、P1,即中间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为向斜,AC错误;由河流和400米等高线结合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可知,河流自西向东流,B正确,D错误。故选B。【5题详析】由河流流向可以判断,M、O、P、N四点的海拔逐渐降低,③④不符合题意,CD错误;M、N之间岩层新老关系为中间老(C2)两翼新(依次为C3、P1,西侧还有P2、P3),可以判断其为背斜,背斜岩层向上拱起,①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A正确,B错误。故选A。下图为北海道岛和凯尔盖朗岛轮廓示意图(图幅大小相同)。读图,回答下面小题。6.据图可判断()A.北海道岛面积大于凯尔盖朗岛B.北海道岛位于凯尔盖朗岛西北方向C.北海道岛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小D.北海道岛海域表层海水盐度更小些7.形成凯尔盖朗岛海岸线特征的主要成因是()A海浪侵蚀 B.风力侵蚀 C.河水侵蚀 D.冰川侵蚀【答案】6.A7.D【解析】【6题详析】读图可知,两图的图幅相同,左图的经度差为2°,表示的实地范围更大,右图的经度差为1°,表示的实地范围更小,A正确;由经纬度可知,北海道岛位于凯尔盖朗岛东北方向,B错误;两地都位于回归线到极圈之间,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C错误;与凯尔盖朗岛海域相比,北海道岛海域纬度更低,表层海水盐度更高些,凯尔盖朗岛海域受西风影响,降水多,入海径流多,同时受西风漂流的影响,表层海水盐度更低,D错误。故选A。【7题详析】读右图可知,凯尔盖朗岛有山地、冰川分布,当地位于南半球纬度较高的地区,加之地势起伏大,冰川侵蚀作用下形成幽深狭长海湾,D正确;与冰川侵蚀相比,海浪侵蚀、风力侵蚀、河水侵蚀对海岸的影响较小,ABC错误。故选D。天山北坡天池山、谷风相当典型,风速也很大。高山冰川形成的冰川风也对山、谷风产生一定影响,图1示意天山天池气象站周边区域等高线分布,图2示意该气象站某年7月27日06时到28日15时的气温、相对湿度的变化。读图,回答下面小题。8.7月27日16时,该气象站的相对湿度和风向分别是()A.湿度高东南风 B.湿度低西北风 C.湿度高西北风 D.湿度低东南风9.图示时段,影响气象站山风与谷风差异的是()A.受天池影响,山风较谷风快 B.受河谷地形影响,山风较谷风慢C.受植被覆盖率影响,山风较谷风时间长 D.受昼夜长短影响,山风较谷风时间短10.冰川风也对山、谷风产生一定影响,并且一天中不同时段影响程度不同,推测冰川风对天池气象站附近山谷风影响有()①冰川风加强了山风 ②冰川风加强了谷风③冰川风效应午后最为显著 ④冰川风效应凌晨最为显著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8.B9.D10.A【解析】【8题详析】天山北坡山、谷风相当典型,白天吹谷风,温度高,相对湿度小;夜间吹山风,温度低,再加上天池加湿作用,相对湿度大,16时为白天,因此湿度小;白天吹谷风,由低处向高处,结合图中位置和指向标可判断此时风向为西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9题详析】山风和谷风的形成是因为山坡和山谷的气温差异引起的,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图示时段为7月,昼长夜短,因此受昼夜长短影响,山风较谷风时间短,D正确;受天池增温慢降温也慢,会削弱山谷风,A错误;受河谷地形影响,山风顺地势下沉,风速较谷风快,B错误;植被覆盖率对山风和谷风的时间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D。【10题详析】在冰川地区,由于冰川表面上空气温度比谷中同高度空气温度低,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形成了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冰川风。冰川风与山风风向一致,对山风加强作用明显,与谷风风向相反,会削弱谷风,①正确,②错误。午后达到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冰川表面大气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差异达到最大值,冰川风效应更显著,③正确;凌晨冰川风气温较低,冰川表面大气与周围环境温度差异小,冰川风不明显,④错误。故选A。干线是指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面,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密度更小。露点温度则是指空气到达冷却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空气湿度越大。下图为某时刻北半球某地气象要素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此刻干线附近的气团性质主要表现为()A.东侧暖干,西侧冷湿 B.东侧暖湿,西侧热干C.东侧暖干,西侧热湿 D.东侧暖湿,西侧冷干12.发生强对流天气的区域是()A.甲 B.乙 C.丙 D.丁13.甲锋面未来移动方向可能为()A.东北 B.东南 C.西南 D.西北【答案】11.B12.D13.B【解析】【11题详析】根据材料干线和露点的性质可知乙锋面两侧气团温度相当,为干线,其西侧露点温度低,说明空气湿度低,东侧露点温度高,说明空气湿度高。由于两侧气团温度相当,都较高,因此此刻干线附近的气团性质主要表现为东侧暖湿,西侧热干,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题详析】根据材料,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密度更小,因此干线附近湿气团密度小易抬升,易形成强对流天气。图中丁位于干线东侧的湿气团一侧,是发生强对流天气的区域,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题详析】根据图片可知甲锋面西北风势力更强,由于位于北半球,西北风温度低,因此甲锋面为冷锋,在西北风的作用下网东南方向移动,B正确,ACD错误,故选B。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其独特的冰川地貌对全球变暖极其敏感,大气0℃层高度是决定青藏高原冰川地貌消融状态的重要指标。下图示意1979-2019年青藏高原夏季大气O℃层高度平均值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决定青藏高原夏季大气0℃层高度的直接原因是()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地面反射 D.大气逆辐射15.导致甲、乙两地夏季大气0°C层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季风环流 D.海拔高低【答案】14.B15.A【解析】【14题详析】读图可知,青藏高原夏季大气0℃层高度位于对流层中,根据所学可知,对流层大气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因此决定青藏高原夏季大气0℃层高度的直接原因是地面辐射,B正确;地面反射是指被地面反射回大气中的太阳辐射,而太阳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根本热源,不是直接热源,AC错误;大气逆辐射是指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不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D错误,故选B。【15题详析】由图可知,青藏高原夏季大气0℃层平均高度的空间分布呈现不均匀,总体南部平均高度高于北部,对流层大气垂直气温分布特点为自近地面向高空递减,因此0℃层平均高度越高,近地面气温越高,读图可知甲地纬度更高,近地面气温较低,乙地纬度更低,近地面气温较高,因此主导因素是纬度,A正确;甲乙两地都位于青藏高原内部,海陆位置,海拔高低相差不大,BD错误;青藏高原海拔高,受季风环流影响小,C错误,故选A。人类活动和气候变暖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影响显著。云南省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密度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现象。下图示意1986年和2010年该省不同海拔范围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导致该省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海拔呈单峰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降水 B.温度 C.地形 D.植被17.1986—2010年,该省以下海拔范围中,当地人类活动引起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量最大的是()A.<1000m B.3000~4000m C.4000~5000m D.>5000m【答案】16.D17.B【解析】【16题详析】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不同的植被类型,有不同的养分归还方式,所形成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也是不同的,导致该省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海拔呈单峰变化的直接因素是植被,D正确。山地上植被的演替受降水、温度和地形影响,降水、温度和地形是间接因素,ABC错误。故选D。【17题详析】1986—2010年,海拔小于1000m和4000~5000m的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量很小,AC错误;海拔3000~4000m的地区有机碳密度明显变小,是受当地人类活动引起的,B正确;海拔大于5000m的地区有机碳密度变大,是因为气候变暖,有机碳来源增加所引起的,D错误。故选B。壤中暴流主要指在降水过程中,由于山坡表层透水性很强,降雨会快速下渗并蓄积在相对不透水层或者土壤—基岩界面上,形成了土壤暂态饱和区,进而产生饱和(或近饱和)侧向流动现象,区别于水体在土壤非饱和区的流动,是诱发自然灾害的重要的产流机制之一。非饱和土是指土壤中含有一定量的空气,土壤中的水分不完全饱和的状态。下图为壤中暴流形成机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包气带中甲、乙、丙、丁的合理分布是()A.枯枝落叶层、沉积层、有机质层、风化层B.风化层、有机质层、枯枝落叶层、沉积层C.枯枝落叶层、有机质层、沉积层、风化层D.有机质层、枯枝落叶层、风化层、沉积层19.壤中暴流的形成需要具备的条件有()①土壤入渗率上层小、下层大 ②水源供给量充足③饱和带透水性强 ④坡面坡度较大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0.以下地形区中,滑坡灾害多由壤中暴流诱发的是()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东南丘陵【答案】18.C19.C20.D【解析】【18题详析】结合所学知识,森林土壤剖面构造较为复杂,一般自上向下依次为枯枝落叶层、有机质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结合图示顺序,甲、乙、丙、丁依次为枯枝落叶层、有机质层、沉积层和风化层,C正确,排除ABD。故选C。【19题详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形成壤中暴流的土壤入渗率上层大、下层小(f3<f2<f1),①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壤中暴流的形成需要土壤中水分达到饱和或近饱和状态,需要水源供给量充足,②正确;图中显示饱和带为基岩层(在底部),透水性差。若透水性强,水流将持续下渗,上方土壤难以出现饱和流,③错误;地形陡峻(坡度大),在重力作用下更容易出现土壤侧流(饱和流),④正确。②④正确,故选C。【20题详析】结合所学知识,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为黄土,土壤层厚且整体渗透性好,不易在表层土壤形成饱和流,A错误;华北平原地形平坦,不具备壤中暴流形成的地势条件,B错误;内蒙古高原地区降水较少,地势平坦,在水分和地势条件上都难以形成壤中暴流,因而不易形成滑坡灾害,C错误;东南丘陵气候湿润,降水量多,红壤广布,土质黏重,水分不易下渗,地形起伏较大,容易形成壤中暴流,进而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D正确。故选D。M湖属于北冰洋流域,是由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湖泊,湖泊深度大、蓄水量大。下图为M湖及周边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M湖()A.湖水较深,导致湖盆断裂下陷 B.深居内陆,性质上内陆咸水湖C.蒸发量小,湖水更新速度缓慢 D.形态狭长,北部水温高于南部22.图中()A.全流域降水后,甲河比乙河水位变化大B.冰川融水是乙河水量的主要补给来源C.枯水期时,甲河的补给主要来自M湖D.北半球冬半年,甲河比乙河的结冰期长【答案】21.C22.A【解析】【21题详析】由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知,该湖为贝加尔湖。该湖盆是断裂下陷,积水成湖,所以湖水较深,A选项因果倒置,A错误;有河流相连,河流注入北冰洋,参与海陆间循环,是淡水湖,B错误;纬度较高,蒸发弱,再加上湖水深度大,蓄水量大,因此湖水更新速度缓慢,C正确;形态狭长,北部纬度高,水温低,D错误。故选C。【22题详析】甲河地势高于湖泊,湖泊无法补给甲河流,乙河受湖泊调节明显,所以全流域降水后,甲河比乙河水位变化大,A正确,C错误。乙河地势低于湖泊,湖泊补给河流,湖泊水是乙河水量的主要补给来源,B错误。甲河比乙河纬度低,北半球冬半年,结冰期短,D错误。故选A。第Ⅱ卷(综合题共56分)二、综合题:(第23题~第25题)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图1表示其主峰太白山的垂直自然带谱。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秦岭东部,被誉为“西安市后花园”。图2表示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周边地理要素。材料二:从秦岭第二高峰鳌山(海拔3475米)沿山脊徒步至第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的户外徒步线路——鳌太线,以山水形胜而出名。但其积雪多、难度大、危险性高,对户外爱好者提出挑战,尤其以一段称为“石海”的路段最难,基本上是在碎石上攀爬。(1)根据材料简述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周边河流的生态作用。(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地的带谱名称,并解释乙带谱南、北坡带幅差异产生的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分析秦岭石海的形成原因。【答案】(1)该保护区处于河流发源地,利于提供优质水源;保持水土,减轻水土流失,有利于降低河流含沙量;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减轻旱涝灾害。(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乙带谱南、北坡带幅差异产生的原因南坡水热条件好,乙带谱的下界海拔高。(3)石海处海拔高,气温低,植被因热量不足无法生长,导致岩石裸露;地质条件复杂,岩石破碎;降水量较少,昼夜温差大,岩石在冻融风化作用下破碎,形成大量的碎石,覆盖在地面上,形成石海。【解析】【小问1详析】森林具有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制氧、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防风固沙等生态效益。该保护区位于河流上游,森林资源丰富,有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降低河流含沙量,减少洪涝灾害;净化水质,提供优质水源;有利于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小问2详析】甲地位于秦岭的南坡,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其自然带谱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乙带谱是落叶阔叶林,南坡带幅较窄,北坡带幅较宽,南、北坡带幅差异主要在与乙带谱的下界海拔不同,南坡下界海拔较高,是因为南坡水热条件好,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乙带谱的下界海拔较高。【小问3详析】在秦岭的高山地区,气温低,植被因热量不足无法生长,导致岩石裸露,气温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导致岩石中的水分反复冻结和融化,造成岩石崩解破碎。秦岭就是内部小板块(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挤压碰撞,发生强烈的岩浆活动,同时多处断裂带,所以地质条件复杂,岩石破碎。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圣克鲁斯岛位于南美洲海岸以西约1000千米的赤道上,位于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地区,是加拉帕戈斯群岛第二大岛。图1为圣克鲁斯岛位置示意图。图2为该岛低地和高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图。材料二:圣克鲁斯岛受洋流和风的相互作用,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岛上的气候分为明显的热季(1—5月)和凉季(6—12月)。中央山峰东南坡海拔400米以上的高地多茂密的云雾林,在凉季会出现云雾,尤其是凉季初期易出现不易扩散的成层云雾。观测表明,近年来厄尔尼诺现象频发,极大地影响了圣克鲁斯岛的气候特征。(1)结合材料,描述圣克鲁斯岛的形成过程。(2)比较该岛高低地的降水特征。(3)分析东南坡高地凉季初期易出现不易扩散的成层云雾的原因,并推测厄尔尼诺现象对其出现频次的影响。【答案】(1)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海底多火山活动,熔岩不断堆积,最终露出海面成为岛屿。(2)高地年降水量大于低地;高地降水季节变化大;高地雨季长,出现两个峰值。(3)凉季初期,圣克鲁斯岛受东南信风控制明显;圣克鲁斯岛东南部海域受寒流影响,水温低;东南信风将寒流冷却的空气带到圣克鲁斯岛;气流抬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水汽凝结;与上部较暖空气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电商物流配送协议
- 2024版智能供应链管理系统建设合同
- 2024年货运代理合同:国际货运代理合同
- 大班音乐活动小雨点跳舞
- 第15课 分享学习成果(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浙教版
- 旅游咨询服务合作协议
- 集成电路设计及封装测试合作合同
- 网络安全技术应用开发合作协议
- 美容行业美容院线上预约及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加减法计算题11
-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
- 员工健康状况筛查方案
- 执行 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
- 6.2《青纱帐-甘蔗林》【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
- 二年级上每日一练(竖式+口算+应用题)已排版直接打印
- 臀部恶性黑色素瘤的个案护理
- 小学英语新思维朗文2A知识清单总结期末复习资料
- 2023年房车设计工程师年度总结及下一年计划
- 教师信息素养与数字教育培训
- 南非的地理特点
- 2023年硬件研发工程师年度总结及下年工作展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