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南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辽东半岛南部西岸植被以森林为主,发育了以黄土层和古土壤层为主的土层。下图为该地土层中有厚度达93厘米的砾石层,其形成时当地古土壤缺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地典型的森林植被树种可能为()A.槐树 B.松树C.柑橘树 D.梭梭树2.该地的古土壤最可能来自()A.黄土高原 B.渤海C.渤海海峡 D.黄海3.L1层中砾石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冰川沉积 B.河流侵蚀C.风力搬运 D.海洋沉积【答案】1.A2.B3.D【解析】【1题详析】据图可知,辽东半岛南部西岸位于北纬39°附近,属于暖温带地区,临近海洋气候湿润,植被以暖温带森林为主,槐树为主要分布在暖温带地区的树木,A正确;柑橘树是亚热带树种;梭梭树多生长在干旱地区;松树为针叶树,BCD错误。故选A。【2题详析】据材料“黄土—古土壤为风成沉积黄土”可知,古土壤为风力搬运堆积形成。据图可知,古土壤有分布于半岛的西侧,说明古土壤主要是西风从西侧搬运过来;渤海位于该地西侧,且临近该地,又据材料“黄土细砂含量高,颗粒较粗”说明渤海最可能是古土壤的主要来源地,B正确;黄土高原距离该地较远,且无法确定古土壤形成是黄土高原是否已经形成,A错误;渤海海峡、黄海分别位于辽东半岛的南侧和东侧,都不是风成黄土的主要来源。故选B。【3题详析】冰川沉积一般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A错误;风力搬运一般形成沙丘等地貌,C错误;据材料可知,L1层中有厚度达93厘米的砾石层,其形成时当地古土壤缺失,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河流将砾石搬运至此沉积形成,而非河流侵蚀,B错误,该地位于沿海,受海浪搬运沉积作用,形成砾石层,D正确。故选D。浪花云是对流层中最高的云,平均高度1800米,持续时间通常只有1~2分钟。浪花云形成时其下方是较冷的气流,上方是较暖的气流,上方的气流移动速度快于下方,使云层呈现波动的形状。下图为浪花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浪花云所在高度()A.存在多个电离层 B.臭氧的含量很大C.太阳辐射较近地面强 D.可能发生极光现象5.与浪花云的形成关系最密切的是()A.太阳辐射强度 B.大气差异性运动C.锋面气旋活动 D.大气的对流运动6.浪花云一般只能持续1~2分钟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运动极不稳定 B.浪花云分布高度高C.云层温度高蒸发强 D.浪花云运动速度快【答案】4.C5.B6.A【解析】【4题详析】据材料“浪花云是对流层中最高的云”可知,浪花云处在对流层,但高度较高,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影响较小,太阳辐射较近地面强,C正确;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臭氧层位于平流层;极光主要出现在地高层大气,ABD错误。故选C。【5题详析】据材料“浪花云形成时其下方是较冷的气流,上方是较暖的气流,上方的气流移动速度快于下方,使云层呈现波动的形状”可知,大气差异性运动与浪花云的形成关系最密切,与太阳辐射强度关系不大,B正确,A错误;锋面气旋活动一般出现在近地面,C错误;浪花云下部为较冷空气,上部为较暖空气,形成了逆温层,从而削弱了大气对流运动,D错误。故选B。【6题详析】据材料“浪花云形成时其下方是较冷的气流,上方是较暖的气流,上方的气流移动速度快于下方,使云层呈现波动的形状”可知,浪花云的形成是上下两种性质不同的大气差异性运动形成的,大气运动极不稳定,故持续时间较短,A正确;与浪花云分布高度关系不大,B错误;云层位于1800米高度,气温较低,C错误;浪花云上方气流移动速度快于下方,D错误。故选A。冰屋是因纽特人的传统民居,具有很好的保暖性。芬兰某地(63.5°N,29.3°E)一冰屋前后有多根冰柱,只有在冬至日日出时太阳能够从门口射入屋内。下图为冬至日阳光入射示意图(虚线为冬至日日出光照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冰屋门口附近的气流运动方向为()A. B.C. D.8.夏至日该地的日出方位最接近冰柱()A.O B.P C.R D.S9.2023年冬至日北京时间15:46时阳光从门口射人冰屋内,该日此地昼长接近()A.3小时 B.3.5小时C.4.5小时 D.5.5小时【答案】7.A8.D9.C【解析】【7题详析】据材料“冰屋是因纽特人的传统民居,具有很好的保暖性”可知,冰屋内气温较高,气流上升,近地面气压较低,冰屋外气温较低,气流下沉,气压较高,近地面气流从冰屋外流向冰屋内,高空相反,与图A相符,A正确,BCD错误。故选A。【8题详析】据材料“芬兰某地(63.5°N,29.3°E)一冰屋前后有多根冰柱,只有在冬至日日出时太阳能够从门口射入屋内”可知,冬至日日出东南方向,即图中虚线大致为东南方向,则R大致为东方,P为南方,S为东北方,Q为西南方;夏至日该地日出东北,应偏向S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9题详析】2023年冬至日北京时间15:46时阳光从门口射入冰屋内,该地为东二区,比北京时间(东八区)晚六个小时,当地为9:46时,此时为该日日出时间,根据昼长=(12-日出时间)×2计算,此地昼长=(12-9:46)×2≈4.5小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C。冰斗是典型的冰川地貌,通常在雪线附近发育,其形态为一个围椅状洼地,三面是陡峭的岩壁,底部是磨光的岩石斗底,向下坡有一开口,开口处常有一高起的岩槛。下图为某地冰川地貌示意图,该地冰川地貌发育过程中气温不断升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冰川谷的特征是()A.横向呈槽形,纵剖面呈V形 B.横向呈槽形,纵剖面呈U形C.纵向呈槽形,横剖面呈V形 D.纵向呈槽形。横剖面呈U形11.图中发育最早的冰斗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10.D11.C【解析】【10题详析】据图可知,冰川谷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在冰川运动过程中,对山谷不断进行侵蚀,纵向看,由于冰川顺着倾斜的山坡向下移动,对山谷进行刨蚀和侧向侵蚀,从横剖面看,由于冰川的刨蚀作用,形成纵向呈槽形、横剖面呈U形的谷地,D选项正确。C选项中横剖面呈V形一般是河流下蚀作用形成的河谷特征,故排除。A和B选项中关于纵向和横向的表述与实际的冰川谷特征不符。故选D。【11题详析】据材料“冰斗是典型的冰川地貌,通常在雪线附近发育”可知,随冰川地貌发育过程中气温不断升高,冰川会逐渐退缩,冰斗发育的位置会不断升高。所以,冰斗发育的位置越低,说明其形成的时间越早。据图可知,③冰斗位置最低,冰斗发育最早,①、②、③形成时间较晚。故选C。刺状水系是指支流短小而平行、大体呈直角汇入干流形成的水系,其形成机制与一般各级河流基本同期发育的水系不同。下图为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某地区刺状水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推测刺状水系的形成原因是()A.流域降水丰富,汇水量大B.地表以松软黄土为主,侵蚀强烈C.干流深切,带动两岸支流溯源侵蚀D.两岸岩性差异大,曲流发育明显13.若该地区发生地壳抬升,则刺状水系()A.支流数量减少 B.支流长度延长C.流域面积扩大 D.干流变得平直【答案】12.C13.B【解析】【12题详析】流域降水丰富,汇水量大,则支流径流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支流发育较长,A错误;松软黄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青藏高原黄土分布少,且若地表以黄土为主,则容易引发崩塌,B错误;干流深切会带动河岸溯源侵蚀,形成大量年轻支流,进而形成刺状水系,C正确;两岸岩性差异大不是刺状水系的形成原因,且刺状水系曲流发育不明显,D错误,故选C。【13题详析】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增强,会使支流长度延长,支流的数量不会减少,干流也不会变得平直,B正确,AD错误;流域面积由分水岭确定,地壳抬升不会导致流域面积扩大,C错误,故选B。厄尔尼诺现象会影响我国的气温和降水,从而影响小麦生产。下图为厄尔尼诺影响我国小麦生产分布的作用渠道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厄尔尼诺发生时,降水影响我国小麦播种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降水减少 B.北方降水增加C.南方降水减少 D.南方降水增加15.厄尔尼诺发生时,气温变化会使我国冬小麦()A.安全种植北界南移 B.播种面积缩小C.单产增加 D.总产量下降16.为了减轻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B.推广种植耐涝品种C.兴修农田水利设施 D.加大台风防范力度【答案】14.A15.D16.C【解析】【14题详析】小麦主要种植在我国北方地区,为旱作粮食作物。厄尔尼诺发生时,我国北方降水减少,出现旱灾,不利于小麦播种,A正确,B错误;南方降水增加,出现洪涝灾害,也不利于小麦播种,但南方小麦种植面积小,降水不是影响小麦播种的主要原因,CD错误。故选A。【15题详析】厄尔尼诺发生时,北方暖冬概率增加,冬小麦病虫害风险加大,会造成单产下降、总产量下降,D正确,C错误;冬季气温升高,安全种植北界北移,播种面积可能扩大,AB错误。故选D。【16题详析】为了减轻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兴修农田水利设施,C正确;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不能解决气温、降水变化带来的影响,A错误;北方地区降水减少,可以推广种植耐旱品种,而不是耐涝品种,B错误;加大台风防范力度与厄尔尼诺现象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紫外线是指波长在100~400纳米之间、能量很高的一种光线。紫外线指数是衡量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指标,其数值越大,对人体的损伤程度越重。西昌位于四川省南部,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海拔1590米,降水集中在6—9月,紫外线强度是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共同关心的问题。下图示意西昌春季、夏季和冬季紫外线指数逐小时变化。(1)描述西昌紫外线强度的变化特征。(2)说明西昌紫外线较强的原因。(3)说出为减轻紫外线的影响当地居民可采取的措施。【答案】(1)紫外线强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均较大;日出到中午紫外线增强,中午到日落紫外线减弱;春季紫外线强度大,冬季紫外线强度小。(2)西昌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海拔较高,大气稀薄,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较多;晴天多,云层对紫外线的削弱作用弱;空气污染少,空气中颗粒物对紫外线的削弱作用较弱。(3)减少中午时段的户外活动;外出穿防护服或打遮阳伞;使用防晒霜等。【解析】【小问1详析】读图可知,西昌紫外线强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均较大;从季节变化看,春季紫外线强度大,夏季居中,冬季紫外线强度小;从日变化看,中午前后紫外线强度最大,从日出到中午紫外线增强,中午到日落紫外线减弱。【小问2详析】西昌位于四川省南部,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海拔1590米,地势较高,大气稀薄,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较多;降水集中在6—9月,其他季节晴天多,云层对紫外线的削弱作用弱;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环境质量好,空气污染少,空气中颗粒物对紫外线的削弱作用较弱。【小问3详析】读图可知,中午紫外线强度较大,为减轻紫外线的影响,可减少中午时段的户外活动;外出时,可穿防护服或打遮阳伞,减少太阳辐射的直接照射;或使用防晒霜防护等。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水的性质受洋流、盛行风向、河川径流以及海陆分布等影响较大,并对渔业资源有着直接影响。下图为孟加拉湾及其周边区域示意图,其中P海域风暴潮多发且夏季势力强,M海域渔业资源丰富且季节变化明显,N海域海水盐度季节变化较大。(1)简述P海域夏季风暴潮势力强的原因。(2)从海水运动角度。说明M海域渔业资源的季节差异。(3)简析夏季洋流对N海域海水盐度的影响。【答案】(1)P海域夏季降水多,入海径流量大,对海水的顶托作用强;夏季盛行西南风,风浪大;孟加拉湾夏季多飓风活动,多风暴潮;海湾为喇叭口形状,加大了风暴潮的强度。(2)M海域夏季盛行西南季风(为离岸风),形成离岸流,海水底层营养盐类上泛,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吸引鱼类集中;冬季盛行东北风(为向岸风),海水下沉,表层海水营养物质少,鱼类少。(3)夏季,孟加拉湾沿岸地区降水多,入海径流量大,海水盐度低;洋流自北向南流动,将孟加拉湾的低盐度海水带至N海域,降低了N海域的海水盐度。【解析】【小问1详析】据图可知,P海域位于恒河入海口,夏季降水多,入海径流量大,对海水的顶托作用强;据所学可知,孟加拉湾海域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势力强劲,从海洋吹向陆地,P海域风浪大;孟加拉湾夏季多飓风活动,多风暴潮;海湾为喇叭口形状,向陆地逐渐收缩,有利于风暴潮能量的聚集和增强,加大了风暴潮的强度。【小问2详析】据所学可知,M海域为季风洋流。M海域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为离岸风),形成离岸流,导致近岸海底海水上涌,海水底层营养盐类上泛,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吸引鱼类集中;M海域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为向岸风),海水下沉,表层海水营养物质少,鱼类少,所以M海域渔业资源存在季节差异。【小问3详析】孟加拉湾沿岸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河流入海径流量大,对海水有稀释作用,海水盐度低;受夏季风和沿岸陆地轮廓影响,孟加拉湾东岸洋流自北向南流动,将孟加拉湾北部的低盐度海水带至N海域,降低了N海域的海水盐度。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台湾海峡海洋动力条件复杂,在径流、潮流、波浪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海峡内各区域发生不同形态的冲淤。下图为台湾海峡沉积物“源一汇”格局示意图(图中D3处为淤积较强的台中浅滩淤积区,其形成受河流径流、重力流和沿岸流的综合影响)。在台湾海峡东西两岸的河流沉积物中,台湾河流沉积物的分选性较福建河流差。(1)简述台湾海峡西岸沉积物的主要来源。(2)推测台中浅滩淤积区淤积较强的原因。(3)简析台湾河流沉积物分选性差的原因。【答案】(1)长江入海泥沙在浙闽沿岸流的作用下,被挟带至台湾海峡西岸;福建沿岸河流挟带泥沙注入台湾海峡。(2)台湾岛的浊水溪入海挟带的泥沙较多;台湾暖流搬运沿岸高屏溪、曾文溪等入海泥沙向北运动;海底坡度突然增大,海水挟带泥沙在重力作用下沉积。(3)台湾地震频繁,地质破碎;河流短小,高程变化大;基岩容易被剥蚀;台风多发,地表受侵蚀严重,因此河流泥沙含量大、沉积物分选性差。【解析】【小问1详析】读图可知,台湾海峡西部存在浙闽沿岸流,该洋流自北向南流动,将长江入海的泥沙挟带至台湾海峡西岸;福建沿岸有闽江、九龙江等入海河流,这些河流挟带的泥沙注入台湾海峡,成为台湾海峡西岸沉积物的主要来源。【小问2详析】台中浅滩淤积区位于台湾岛的浊水溪入海口附近,浊水溪自中部山地向西流入台湾海峡,流程短,流速快,挟带的泥沙较多;南部有台湾暖流自南向北流,将南部沿岸高屏溪、曾文溪等入海泥沙挟带到此;海底坡度突然增大,大量泥沙在重力作用下沉积,形成台中浅滩淤积区。【小问3详析】读图可知,台湾岛面积较小,岛上河流流程较短;中部为山地,地势起伏较大,河流流速快,侵蚀作用强,基岩容易被剥蚀;台湾地震频繁,地壳运动活跃,岩石多破碎;纬度较低,台风多发,地表受侵蚀严重,因此河流含沙量大、沉积物分选性差。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辽东半岛南部西岸植被以森林为主,发育了以黄土层和古土壤层为主的土层。下图为该地土层中有厚度达93厘米的砾石层,其形成时当地古土壤缺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地典型的森林植被树种可能为()A.槐树 B.松树C.柑橘树 D.梭梭树2.该地的古土壤最可能来自()A.黄土高原 B.渤海C.渤海海峡 D.黄海3.L1层中砾石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冰川沉积 B.河流侵蚀C.风力搬运 D.海洋沉积【答案】1.A2.B3.D【解析】【1题详析】据图可知,辽东半岛南部西岸位于北纬39°附近,属于暖温带地区,临近海洋气候湿润,植被以暖温带森林为主,槐树为主要分布在暖温带地区的树木,A正确;柑橘树是亚热带树种;梭梭树多生长在干旱地区;松树为针叶树,BCD错误。故选A。【2题详析】据材料“黄土—古土壤为风成沉积黄土”可知,古土壤为风力搬运堆积形成。据图可知,古土壤有分布于半岛的西侧,说明古土壤主要是西风从西侧搬运过来;渤海位于该地西侧,且临近该地,又据材料“黄土细砂含量高,颗粒较粗”说明渤海最可能是古土壤的主要来源地,B正确;黄土高原距离该地较远,且无法确定古土壤形成是黄土高原是否已经形成,A错误;渤海海峡、黄海分别位于辽东半岛的南侧和东侧,都不是风成黄土的主要来源。故选B。【3题详析】冰川沉积一般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A错误;风力搬运一般形成沙丘等地貌,C错误;据材料可知,L1层中有厚度达93厘米的砾石层,其形成时当地古土壤缺失,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河流将砾石搬运至此沉积形成,而非河流侵蚀,B错误,该地位于沿海,受海浪搬运沉积作用,形成砾石层,D正确。故选D。浪花云是对流层中最高的云,平均高度1800米,持续时间通常只有1~2分钟。浪花云形成时其下方是较冷的气流,上方是较暖的气流,上方的气流移动速度快于下方,使云层呈现波动的形状。下图为浪花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浪花云所在高度()A.存在多个电离层 B.臭氧的含量很大C.太阳辐射较近地面强 D.可能发生极光现象5.与浪花云的形成关系最密切的是()A.太阳辐射强度 B.大气差异性运动C.锋面气旋活动 D.大气的对流运动6.浪花云一般只能持续1~2分钟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运动极不稳定 B.浪花云分布高度高C.云层温度高蒸发强 D.浪花云运动速度快【答案】4.C5.B6.A【解析】【4题详析】据材料“浪花云是对流层中最高的云”可知,浪花云处在对流层,但高度较高,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影响较小,太阳辐射较近地面强,C正确;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臭氧层位于平流层;极光主要出现在地高层大气,ABD错误。故选C。【5题详析】据材料“浪花云形成时其下方是较冷的气流,上方是较暖的气流,上方的气流移动速度快于下方,使云层呈现波动的形状”可知,大气差异性运动与浪花云的形成关系最密切,与太阳辐射强度关系不大,B正确,A错误;锋面气旋活动一般出现在近地面,C错误;浪花云下部为较冷空气,上部为较暖空气,形成了逆温层,从而削弱了大气对流运动,D错误。故选B。【6题详析】据材料“浪花云形成时其下方是较冷的气流,上方是较暖的气流,上方的气流移动速度快于下方,使云层呈现波动的形状”可知,浪花云的形成是上下两种性质不同的大气差异性运动形成的,大气运动极不稳定,故持续时间较短,A正确;与浪花云分布高度关系不大,B错误;云层位于1800米高度,气温较低,C错误;浪花云上方气流移动速度快于下方,D错误。故选A。冰屋是因纽特人的传统民居,具有很好的保暖性。芬兰某地(63.5°N,29.3°E)一冰屋前后有多根冰柱,只有在冬至日日出时太阳能够从门口射入屋内。下图为冬至日阳光入射示意图(虚线为冬至日日出光照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冰屋门口附近的气流运动方向为()A. B.C. D.8.夏至日该地的日出方位最接近冰柱()A.O B.P C.R D.S9.2023年冬至日北京时间15:46时阳光从门口射人冰屋内,该日此地昼长接近()A.3小时 B.3.5小时C.4.5小时 D.5.5小时【答案】7.A8.D9.C【解析】【7题详析】据材料“冰屋是因纽特人的传统民居,具有很好的保暖性”可知,冰屋内气温较高,气流上升,近地面气压较低,冰屋外气温较低,气流下沉,气压较高,近地面气流从冰屋外流向冰屋内,高空相反,与图A相符,A正确,BCD错误。故选A。【8题详析】据材料“芬兰某地(63.5°N,29.3°E)一冰屋前后有多根冰柱,只有在冬至日日出时太阳能够从门口射入屋内”可知,冬至日日出东南方向,即图中虚线大致为东南方向,则R大致为东方,P为南方,S为东北方,Q为西南方;夏至日该地日出东北,应偏向S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9题详析】2023年冬至日北京时间15:46时阳光从门口射入冰屋内,该地为东二区,比北京时间(东八区)晚六个小时,当地为9:46时,此时为该日日出时间,根据昼长=(12-日出时间)×2计算,此地昼长=(12-9:46)×2≈4.5小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C。冰斗是典型的冰川地貌,通常在雪线附近发育,其形态为一个围椅状洼地,三面是陡峭的岩壁,底部是磨光的岩石斗底,向下坡有一开口,开口处常有一高起的岩槛。下图为某地冰川地貌示意图,该地冰川地貌发育过程中气温不断升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冰川谷的特征是()A.横向呈槽形,纵剖面呈V形 B.横向呈槽形,纵剖面呈U形C.纵向呈槽形,横剖面呈V形 D.纵向呈槽形。横剖面呈U形11.图中发育最早的冰斗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10.D11.C【解析】【10题详析】据图可知,冰川谷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在冰川运动过程中,对山谷不断进行侵蚀,纵向看,由于冰川顺着倾斜的山坡向下移动,对山谷进行刨蚀和侧向侵蚀,从横剖面看,由于冰川的刨蚀作用,形成纵向呈槽形、横剖面呈U形的谷地,D选项正确。C选项中横剖面呈V形一般是河流下蚀作用形成的河谷特征,故排除。A和B选项中关于纵向和横向的表述与实际的冰川谷特征不符。故选D。【11题详析】据材料“冰斗是典型的冰川地貌,通常在雪线附近发育”可知,随冰川地貌发育过程中气温不断升高,冰川会逐渐退缩,冰斗发育的位置会不断升高。所以,冰斗发育的位置越低,说明其形成的时间越早。据图可知,③冰斗位置最低,冰斗发育最早,①、②、③形成时间较晚。故选C。刺状水系是指支流短小而平行、大体呈直角汇入干流形成的水系,其形成机制与一般各级河流基本同期发育的水系不同。下图为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某地区刺状水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推测刺状水系的形成原因是()A.流域降水丰富,汇水量大B.地表以松软黄土为主,侵蚀强烈C.干流深切,带动两岸支流溯源侵蚀D.两岸岩性差异大,曲流发育明显13.若该地区发生地壳抬升,则刺状水系()A.支流数量减少 B.支流长度延长C.流域面积扩大 D.干流变得平直【答案】12.C13.B【解析】【12题详析】流域降水丰富,汇水量大,则支流径流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支流发育较长,A错误;松软黄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青藏高原黄土分布少,且若地表以黄土为主,则容易引发崩塌,B错误;干流深切会带动河岸溯源侵蚀,形成大量年轻支流,进而形成刺状水系,C正确;两岸岩性差异大不是刺状水系的形成原因,且刺状水系曲流发育不明显,D错误,故选C。【13题详析】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增强,会使支流长度延长,支流的数量不会减少,干流也不会变得平直,B正确,AD错误;流域面积由分水岭确定,地壳抬升不会导致流域面积扩大,C错误,故选B。厄尔尼诺现象会影响我国的气温和降水,从而影响小麦生产。下图为厄尔尼诺影响我国小麦生产分布的作用渠道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厄尔尼诺发生时,降水影响我国小麦播种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降水减少 B.北方降水增加C.南方降水减少 D.南方降水增加15.厄尔尼诺发生时,气温变化会使我国冬小麦()A.安全种植北界南移 B.播种面积缩小C.单产增加 D.总产量下降16.为了减轻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B.推广种植耐涝品种C.兴修农田水利设施 D.加大台风防范力度【答案】14.A15.D16.C【解析】【14题详析】小麦主要种植在我国北方地区,为旱作粮食作物。厄尔尼诺发生时,我国北方降水减少,出现旱灾,不利于小麦播种,A正确,B错误;南方降水增加,出现洪涝灾害,也不利于小麦播种,但南方小麦种植面积小,降水不是影响小麦播种的主要原因,CD错误。故选A。【15题详析】厄尔尼诺发生时,北方暖冬概率增加,冬小麦病虫害风险加大,会造成单产下降、总产量下降,D正确,C错误;冬季气温升高,安全种植北界北移,播种面积可能扩大,AB错误。故选D。【16题详析】为了减轻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兴修农田水利设施,C正确;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不能解决气温、降水变化带来的影响,A错误;北方地区降水减少,可以推广种植耐旱品种,而不是耐涝品种,B错误;加大台风防范力度与厄尔尼诺现象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紫外线是指波长在100~400纳米之间、能量很高的一种光线。紫外线指数是衡量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指标,其数值越大,对人体的损伤程度越重。西昌位于四川省南部,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海拔1590米,降水集中在6—9月,紫外线强度是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共同关心的问题。下图示意西昌春季、夏季和冬季紫外线指数逐小时变化。(1)描述西昌紫外线强度的变化特征。(2)说明西昌紫外线较强的原因。(3)说出为减轻紫外线的影响当地居民可采取的措施。【答案】(1)紫外线强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均较大;日出到中午紫外线增强,中午到日落紫外线减弱;春季紫外线强度大,冬季紫外线强度小。(2)西昌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海拔较高,大气稀薄,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较多;晴天多,云层对紫外线的削弱作用弱;空气污染少,空气中颗粒物对紫外线的削弱作用较弱。(3)减少中午时段的户外活动;外出穿防护服或打遮阳伞;使用防晒霜等。【解析】【小问1详析】读图可知,西昌紫外线强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均较大;从季节变化看,春季紫外线强度大,夏季居中,冬季紫外线强度小;从日变化看,中午前后紫外线强度最大,从日出到中午紫外线增强,中午到日落紫外线减弱。【小问2详析】西昌位于四川省南部,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海拔1590米,地势较高,大气稀薄,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较多;降水集中在6—9月,其他季节晴天多,云层对紫外线的削弱作用弱;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环境质量好,空气污染少,空气中颗粒物对紫外线的削弱作用较弱。【小问3详析】读图可知,中午紫外线强度较大,为减轻紫外线的影响,可减少中午时段的户外活动;外出时,可穿防护服或打遮阳伞,减少太阳辐射的直接照射;或使用防晒霜防护等。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水的性质受洋流、盛行风向、河川径流以及海陆分布等影响较大,并对渔业资源有着直接影响。下图为孟加拉湾及其周边区域示意图,其中P海域风暴潮多发且夏季势力强,M海域渔业资源丰富且季节变化明显,N海域海水盐度季节变化较大。(1)简述P海域夏季风暴潮势力强的原因。(2)从海水运动角度。说明M海域渔业资源的季节差异。(3)简析夏季洋流对N海域海水盐度的影响。【答案】(1)P海域夏季降水多,入海径流量大,对海水的顶托作用强;夏季盛行西南风,风浪大;孟加拉湾夏季多飓风活动,多风暴潮;海湾为喇叭口形状,加大了风暴潮的强度。(2)M海域夏季盛行西南季风(为离岸风),形成离岸流,海水底层营养盐类上泛,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吸引鱼类集中;冬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矿业权抵押担保项目合同样本3篇
- 2024经七路施工项目廉洁保障合同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厂房装修安全风险评估合同3篇
- 2025年度高校文印服务外包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园林景观装修合同范本2篇
- 2024版影视融资中介协议模板版B版
- 简易劳务派遣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icp许可证办理与互联网企业合规性审查与法律支持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二手车按揭转让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建筑材料租赁与合同变更合同3篇
- 人教版(2025新版)七年级下册英语:寒假课内预习重点知识默写练习
- 【公开课】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 高职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婴幼儿照护赛项)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公安部直属事业单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NB-T 47013.15-202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5部分:相控阵超声检测
- SJG 05-2020 基坑支护技术标准-高清现行
- 汽车维修价格表
- 司炉岗位应急处置卡(燃气)参考
- 10KV供配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终端拦截攻略
- 药物外渗处理及预防【病房护士安全警示教育培训课件】--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